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影响手工制备浓缩血小板质量的原因分析

    作者:巴丽聪;于金华

    血液病及肿瘤患者多伴有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输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多种因素均有可能导致血小板的无效输注,从而影响血小板输注的临床疗效.所谓血小板输注无效是指患者在连续两次接受足够剂量的血小板输注后,仍处于无反应状态,即:临床出血表现未见改善;血小板计数未见明显增高,有时反而会下降;输入的血小板在体内存活期很短,输注浓缩血小板制品后测定th和24h的PPR,如果输注后th PPR <30%.24h PPR< 20%,则考虑输注无效.浓缩血小板制品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患者血小板输注的临床疗效.浓缩血小板制品的质量受全血量、血液保存液、血袋表面光滑度、采血顺畅情况、离心制备、血小板采集前后的保存、运输以及输注过程等多方面的影响,血小板的质量受到损害均可导致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

  • 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部分因素探讨

    作者:张传仓;胡波;司英健;吴涛

    目的 初步探讨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处于骨髓清空期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的305次血小板输注情况,观察患儿性别、所患疾病、移植类型及血小板库存天数与调整后的血小板计数增加值校正指数(aCCI)和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女性患儿血小板输注效果优于男性(F=2.101,P=0.037),无效输注发生率明显低于男性(χ2=5.968,P=0.015);有效期内的血小板库存天数对aCCI值及无效输注发生率没有显著影响(P=0.346及0.086);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儿更易发生无效输注,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较少发生无效输注.结论 患儿性别、所患疾病及移植类型的不同是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重要原因,而有效期内的库存天数,对血小板的输注效果没有显著影响.

  • 血小板无效输注的治疗

    作者:张铁英;李薇;孙一哲

    目的评价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血小板无效输注的效果.方法治疗组:地塞米松10毫克,每日静点一次,加用丙种球蛋(HD+lgG)20g/日,用药时间为1~4天.对照组:地塞米松10毫克,每日静点一次,有明显的出血倾向时输入机采血小板2个单位.结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HDIG)联合糖皮质激素在治疗重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具有起效快,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等特点.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血小板无效输注的临床治疗研究

    作者:黄俊

    目的:研究与分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血小板无效输注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血小板无效输注的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加大血小板输注剂量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在输注血小板前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治疗过程中,详细记录两组患者出血症状消失时间、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达到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两组患者各临床指标差异;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24h的血小板数量,对比变化情况;同时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出血症状消失时间、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达到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小板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4 h,两组患者血小板数量均明显多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血小板数量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血小板无效输注患者,采用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效果较好,可在较短时间内使血小板数量增多,达到止血效果,从而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且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4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血小板无效输注行血浆置换术的护理

    作者:王静;周雪梅;李姣

    [目的]为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血小板无效输注的患儿行血浆置换术提供全程护理,减少不良反应.[方法]对4例患儿行血浆置换术.术前准备充足,家属积极配合,为患儿建立合适的血管通路,取得患儿信任,降低患儿恐惧感;术中严密观察;术后回访,着重健康教育.[结果]4例患儿均成功行血浆置换术,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全程护理有利于缓解家属焦虑,减轻患儿恐惧心理,为治疗成功奠定基础.

  • 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的诊断及防治

    作者:穆士杰;陈扬

    血小板输注无效是指患者在输注血小板后,其血小板计数未见有效提升, 临床出血症状未见改善. 目前,临床判断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主要依据为输注前、输注后1 h、输注后24 h时患者的血小板计数, 通常以血小板计数增加校正指数(corrected count increment,CCI) 和输注后的实际血小板回收率(percentage platelet recovery,PPR)或输注后血小板计数增加值(platelet increment,PI)作为量化的判断标准,其中CCI=PI(109/L)×患者的体表面积(m2)/输入血小板总数(1011)×1 000;PPR=(输注后血小板计数-输注前血小板计数)(/L)×血容量(L)/输入血小板总数×2/3;PI=输注后的血小板计数(109/L)-输注前的血小板计数(109/L).

  • 儿童血液病血小板无效输注的机制和治疗

    作者:洪丹;郑德菲;卢俊;肖佩芳;孙伊娜;吕慧;翟宗;翟钦;杜智卓

    目的 探讨儿童血液肿瘤患者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分子学机制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至2014年收治的4例血小板无效输注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评估血浆置换对儿童血小板无效输注的疗效.结果 4例患儿中男2例、女2例,年龄2岁~11岁9个月,其中3例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1例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1例M5患儿首次化疗后、2例M5患儿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血小板无效输注,1例SAA患儿入院时即表现为血小板无效输注.免疫磁珠流式液相芯片技术(Luminex)检测,3例患儿HLA-I类抗体阳性,1例患者HLA-I类阴性.血浆置换后,血小板无效输注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HLA-I类抗体阳性与血小板无效输注密切相关,血浆置换术可治疗血小板无效输注.

  • 输注辐照血小板后血液病患者免疫参数变化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一琼;杨晨敏

    目的 研究输注辐照血小板后患者体液免疫参数的变化以及这些免疫参数与血小板无效输注(PTR)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多次输血的恶性血液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输注γ辐照机采血小板和普通机采血小板,比较两组输注的有效率和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检测输血前后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补体(C3、C4)、循环免疫复合体(CIC)、C反应蛋白的变化.分析发生无效输注患者的免疫参数特点.结果 输注机采血小板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补体(C3、C4)、CIC在观察组变化差异不大(P>0.05);在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两组输血后CRP均明显升高,IgA均无明显变化.观察组的输注有效率84.9%,与对照组56.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明显减低.对血小板无效输注(PTR)患者进行分析,输血前其血清(IgG、IgM)、补体C3、CIC水平异常者比例较高,PTR患者在输血后体液免疫指标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 免疫球蛋白(IgG、IgM)和补体(C3、C4)、CIC、CRP可能参与了血小板无效输注,输注γ辐照机采血小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体液免疫反应,提高输注效率.

  • 输注辐照血小板后患者体液免疫参数的变化及与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相关性

    作者:杨丽萍

    目的 研究输注辐照血小板后患者体液中各项免疫参数的变化及其变化情况与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两次以上输血的患有恶性血液疾病的患者126例,采用随机单盲的分配方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输注γ辐照机采血小板,对照组患者采用输注普通机采血小板.分别检测患者输血前后机体内补体(C3、C4)、免疫球蛋白(IsG、IgM、IgA)、C反应蛋白(CRP)和循环免疫复合体(CIC)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输注的有效率并分析免疫参数变化情况与发生无效输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患者C3、C4、IgG、IgM以及CIC均较观察组明显升高(均P<0.05);两组患者在输血后IsA无明显变化,但CRP有明显升高趋势;观察组的输注有效率为8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9%(χ2=8.92,P<0.05);输血后PTR患者免疫参数C3、C4、IgG、lgM、CRP以及CIC较输血前均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患者机体中相关免疫参数与PTR密切相关,输注γ辐照血小板后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体液免疫相关参数的反应情况,进一步提高临床输注有效率.

  •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原因分析

    作者:董伟群;郭萍;佟力;李树清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方法:观察106例AL患者的263例次单采血小板输注效果并检测血小板抗体,分析讨论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影响因素.结果:①AL血小板无效输注率为43.35%;②血小板抗体阳性检出率为32.32%; ③血小板输注有效组与无效组的抗体阳性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AL发热组输注无效率高于未发热组(P<0.01);脾脏肿大与无肿大组无效输注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病因复杂.血小板输注前应进行血小板抗体的筛选,避免或减少造成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有效率.

  • 血小板输注无效及其应对策略

    作者:曹涛;范金波;周媛

    目前,医疗卫生行业迅速发展壮大,逐渐与国际接轨,各种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层出不穷.对于因为各种血液成分改变而引起的临床症状和疾病,输血治疗已然成为常规的治疗手段.其中,血小板的临床应用也越来越多,对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血小板功能异常的患者,选择血小板输血治疗常常成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案.然而,血小板的输注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正因为如此,血小板的输注效果及其输注无效的应对办法也越来越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refractoriness,PTR)是指患者在连续2次接受足够剂量的血小板输注后,仍处于无反应状态,即临床出血表现未见改善,血小板计数未见明显增高,有时反而会下降,输入的血小板在体内存活期很短,CCI和PPR未能达标等.现将血小板输血治疗的现状及效果、PTR的原因分析和应对策略以及血小板输血治疗的前景预测做一综述.

  • 血小板抗体检测在成分血输注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侯春梅;田建波;王鑫鑫

    目的 观察血小板抗体检测阴性和阳性患者血小板输注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其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3年1~6月该院血小板抗体检测的病例60例.血小板抗体检测使用固相凝集法.结果 60例血小板输注患者共检测到血小板抗体26例,阳性率为43.3%,其中白血病阳性率为44.4%,再生障碍性贫血阳性率为41.6%,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阳性率为37.5%,恶性肿瘤阳性率为45.5%,各类疾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 05).血小板输注次数<3次、3~8次和>8次的患者血小板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23.8%、46.7%和77.8%,各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血小板抗体阴性和阳性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率分别为20.6%和69.2%,抗体阴性组显著低于阳性组(P<0.01).血小板抗体阴性患者血小板输注后1h和24 h CCI值分别为(8.12±1.24)×109/L和(5.03±0.74)×10VL,均显著高于阳性组的(6.77±0.81)×109/L和(3.93±0.61)×109/L(P> 0.05).结论 血小板抗体阳性的患者具有较高的血小板无效输注发生率,相容性血小板配型试验是预防免疫性血小板无效输注的有效方法.

  • 多次输血的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与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关系分析

    作者:周君纯;吴兆勇;龙亚银;刘家华;钟明

    目的 观察多次输血的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与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关系.方法 观察46例血液病患者98例次输注血小板后的输注效果,并通过血小板纠正计数指数(CCI)指标进行评价.血小板抗体采用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试验(SEPSA)法进行检测并通过淋巴毒试验和磷酸氯喹试验鉴定抗体特异性.结果 血小板无效输注率为42.9%;98例次血小板输注后的血清标本中,血小板抗体阳性者39例,阳性率为39.8%;HLA抗体阳性者无效输注率为69.7%.HPA抗体阳性者及HLA和HPA抗体阳性者无效输注率均为100.0%.血小板抗体阳性者的血小板无效输注率为74.4%(29/39),明显高于血小板抗体阴性者的22.0%(13/59)(P<0.01).结论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抗体类型的确认,配合性地输注血小板,有利于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有效性.

  • 血小板无效输注的临床策略及疗效

    作者:卢博;刘泽林;周欢欢;金梦迪

    目的 比较血小板交叉配型输注与随机血小板输注的疗效,为临床血小板无效输注提供有效解决途径.方法 分析40例血小板无效输注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效果,比较血小板交叉配型患者(n=19)与随机血小板输注患者(n=21)的疗效.结果 19例血小板交叉配型患者共输注配型血小板89例次,每例患者输注2~36例次,中位输注次数3例次.其中1例患者输注36例次,输注后血小板增量(PPI)分布于30×109·L-1以上.27例次血小板交叉配型患者PPI分布于(11~30)×109·L-1之间.随机血小板输注患者21例共输注随机血小板112例次.血小板交叉配型患者的血小板校正计数增量值、PPI、有效率均优于随机血小板输注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小板交叉配型输注可明显提高输注效果,提高血小板输注效益.

  •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对比及无效原因分析

    作者:刘洋;崔若帅;马春娅;秦园园;杨璐;汪德清;潘纪春

    目的 通过分析数据,探索影响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各项因素.方法 通过对纠正的血小板增殖(CCI)的计算,来判定血小板无效输注(PTR)的指标,研究200 例患者1 038例次输注血小板的疗效.将并发症(感染、发热、脾大)和输注次数等作为考虑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相同血液病的患者存在并发症组PTR发生率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组,输注次数是影响PTR的重要因素,随着输注次数的增加,PTR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P<0.05).结论 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因素很多,包括免疫性因素和非免疫性因素,针对免疫性因素应采用血小板交叉配型,输注配型相合的血小板;针对非免疫性因素,要积极治疗,尽量避免.应严格控制血小板的输注量,以提高输注效果.

  •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小板无效输注的非免疫因素的临床分析

    作者:尹列芬;赵兴强;董伟群;杨玲;佟力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小板无效输注(PTR)的相关非免疫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81名AL患者输注机采血小板184次的临床资料,据血小板纠正增加指数(CCI)分析PTR率及其非免疫相关因素.结果 本组AL患者的PTR率为33.70% (62/81);按年龄分组,成年与儿童患者的PTR率分别为39.20% (49/125)与17.39% (4/23)(P<0.05);按ABO血型分组,A与O型血患者的PTR率分别为40.51%( 32/79)与22.39% (15/67)(P<0.05);按有无脾大分组,脾肿大与无脾肿大患者的PTR率分别为43.75%( 28/64)与28.33% (34/120) (P <0.05);按有无发热分组,发热与无发热患者的PTR率分别为41.77% (33/105)与27.62%(29/79) (P <0.05);按有无感染分组,感染与无感染患者的PTR率分别为43.75% (42/96)与22.73% (20/88) (P<0.05);按有无败血症分组,有败血症与无败血症患者的PTR率分别为60.00% (9/15)与40.74% (33/81) (P>0.05);按输注血小板前使用激素与否分组,使用与未用激素患者的PTR率分别为27.78% (30/108)与42.10%(32/76) (P <0.05).按性别、是否妊娠、AL类型、药物影响(化疗药物、抗生素)分组比较,PTR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发热、感染、脾脏肿大、年龄、ABO血型可能为导致AL患者PTR的相关非免疫因素.输注血小板前使用激素可能会减少AL患者PTR的发生.性别、妊娠、AL类型、某些药物(化疗药物、抗生素)与PTR可能无关.

  • 机采血小板抽样检测及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罗贤瑞;熊志高;易华;李碧娟

    目的 评价机采血小板质量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51份随机机采血小板样本中的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数量进行检测,观察患者输注前后的血小板计数、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机采血小板输注次数来评价输注疗效.结果 血小板含量平均计数(2.81±0.57)×1011/袋,合格率为80.39%;混入白细胞平均计数为(2.75±2.30)×108/袋,合格率96.08%;混入红细胞的平均计数为(5.82±2.34)×109/袋,合格率94.11%;3项均合格者40袋,合格率为78.43%.血小板无效输注随着输注次数增加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 本组资料表明机采血小板质量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血小板输注无效率可随输注次数的增多而升高.

  •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免疫因素探讨

    作者:董伟群;郭萍;佟力

    目的 探讨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免疫因素.方法 以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判断234名血液病患者的493人次单采血小板输注效果,采用SEPSA法检测输注后的血小板抗体,分析讨论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免疫因素.结果 不同疾病类型血液病患者的血小板无效输注率及抗体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病血小板输注有效组与无效组的抗体阳性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小板抗体的产生与性别、年龄无关.有22名患者的血小板抗体出现减弱或消失.结论 血小板输注前应进行血小板抗体的筛选,避免或减少造成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有效率.

  • 血小板抗体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

    作者:郭萍;董伟群;佟力

    目的 探讨血小板抗体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 观察234例血液病患者的493例次单采血小板输注效果并采用SEPSA法检测血小板抗体,分析讨论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免疫因素.结果 ①血小板无效输注率为37.73%;②血小板抗体阳性检出率为31.64%,以HLA抗体为主;③血小板输注有效组与无效组的抗体阳性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血小板输注前应进行血小板抗体的筛选,避免或减少造成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有效率.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