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小板抗原基因分型与配型在血小板输注中的应用

    作者:刘丙现;刘雨佳;高广平;王丹;周锐华;马嫱;张彦;于秀清;郑华

    本研究建立已知HPA基因型血小板供者库,开展相同HPA基因型血小板交叉配型后输注,防止血小板抗体的产生,解决血小板无效输注.应用PCR-SSP技术对血小板献血者和患者进行HPA基因分型,采集与患者ABO血型及HPA基因型相同血小板制剂,再加以固相凝集法配型相合后输注.结果表明,牡丹江地区HPA血型分布的遗传特征具有本地区人群特点,具有高杂合度的是HPA-15,其次是HPA-3.采用ABO血型及HPA基因型均相同加固相凝集配型相合血小板输注有效率94.4%.采用ABO血型相同随机血小板固相凝集配型相合输注有效率77.8%.结论:牡丹江地区HPA血型分布的遗传特征具有多态性,采用血小板HPA同基因型供者采集加配型输注可防止血小板免疫性抗体及输注无效的发生,采用ABO同型随机血小板加配型输注是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效果、防止输注无效发生的既经济又简便的方法.

  • 微柱凝胶免疫分析技术在血小板抗体筛选中的应用

    作者:许德义;董国飞;张哲;彭明喜;杜勇;陈长水;汤晓娴;付荆艳;高家良;白洁;马幼丽;钱伯勇;马建波

    为了探讨微柱凝胶免疫分析技术在血小板输注中血小板抗体筛选和配型的临床应用价值,运用微柱凝胶免疫分析技术检测血小板抗原抗体反应,包括抗体筛检、交叉配血.结果显示:3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1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25例白血病患者中24例血小板抗体的检测均为阳性,20例其他病例中有1例血小板抗体检测阳性(占5%),20例正常献血员的血小板抗体检测均为阴性.多次输注血小板的112个AA血液标本、42个MDS血液标本和95个白血病血液标本的血小板抗体交叉相合数分别为45、20和40个,相合率分别为40.18%、47.62%和42.11%;20例多次输注血小板的病人交叉配合前的血小板增高指数(CCI)平均为4.7,交叉配合后为18.2.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中血小板抗体筛检的阳性率很高;249个血液标本的血小板交叉配型的相合率在40%-48%之间;交叉配型后的血小板临床使用效果明显提高.

  • 多次输血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与配合型输注效果分析

    作者:胡锋兰;张健华;张然蓉;李江;郝建华

    目的 分析多次输血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与配合型血小板输注效果,以提高输注疗效.方法 采用简易致敏血小板血清学技术( SPESA)分别比较多次输血患者(实验组)和无输血史的随机住院患者(对照组)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并对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分别输注随机单采血小板和配型血小板,计算1h和24h血小板增高指数(CCI),对血小板输注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0.5%和15.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中抗体阳性率与输注次数呈正相关,65例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输注随机血小板和52例阳性患者输注配型血小板后1h和24 h CCI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次输血导致血小板同种抗体的产生,血小板交叉配型能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有效性.

  • 反复输血患者的血小板抗体检测及配型前后的疗效对比

    作者:魏国安

    目的:观察分析反复输血患者的血小板抗体检测及配型前后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160例具有三次及三次以上输血史的血小板输注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固相凝集法测出患者的血小板抗体的阳性率,后对已检测出阳性率的患者,给予随机输注和配合性输注方法进行比对疗效,评比标准以1小时及24小时后所检测出的血小板计数增高后指数为参考,比对患者的血小板输注疗效和利用交叉配合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同型机采血小板的不同输注次数患者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显著,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小板经交叉配合法后输注的有效率改善明显。结论对于输血次数达到三次及三次以上的患者和血小板输注法不起作用的患者应提前检测血小板抗体,对存在血小板抗体的患者行交叉配型,从而提高输注的疗效,避免血液资源的浪费。

  • 多次输血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临床相关研究

    作者:韦庆文;蓝宇萍;肖庆

    目的:观察多次输血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与血小板输注效果.方法:采用简易致敏血小板血清学技术(SPE-SA)分别比较多次输血患者(实验组)和无输血史的住院患者(对照组)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对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计算1h和24h血小板增高指数(CCI值),对配合型血小板输注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血小板无效输注率为32.6%;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2.1%和14.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抗体阳性率与输注次数呈正相关(r2=0.853),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输注随机血小板45次后CCI值和输注配型血小板30次后CCI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血小板抗体检测及抗体类型的确认,配合性地输注血小板,有利于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有效性.

  • HPA基因分型与配型在临床的应用

    作者:王清;旷开其;徐朝霞;杨妞;罗佳;曹丽群;钟待鸣

    目的:建立血小板捐献者基因库,开展血小板基因同型的交叉配型输注,预防并解决血小板输注无效.方法:①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对长沙地区435名无血缘关系的18~45岁机采献血者和12名患者进行HPA1-17等位基因分型.②选取与患者ABO血型及HPA基因型相同的机采血小板,再用固相凝集法配型相合后输注,选取ABO同型原则进行随机机采血小板固相凝集法配合输注,并比较两种方法.结果:长沙地区人群HPA基因有地区特点,杂合度较高的基因依次为HPA-15、HPA-3、HPA-2.采用ABO血型和HPA基因同型加固相凝集法配合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为95.2%,采用ABO同型加随机血小板固相凝集法配合的有效率为78.2%.结论:长沙地区HPA基因具有多态性,采用ABO血型和HPA基因型均相同及固相凝集配合的机采血小板能有效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有效性,防止血小板免疫性抗体产生及发生输注无效,此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在临床血小板输注中的应用

    作者:王辉

    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对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方法需输注血小板治疗的患者350例分为既往无输血史(A组,110例)和有输血史(B组,240例)两组,采用固相凝集法检测血小板抗体。其中,血小板抗体阳性99例,61例行给予配合性血小板输注(C组),38例行随机血小板输注(D组);计算输注后1 h和24 h血小板升高指数(CCI),CCI>4.5×109/L判为输注有效。结果 B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37.50%,高于A组的8.18%( P<0.05 ),且随着输血次数增多而增高。C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高于D组(83.61% vs .26.32%)(P<0.05)。结论接受异体输血的患者易产生血小板抗体;对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实施交叉配型可明显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有效性。

  • 血小板配型成功输注后患者的疗效随访

    作者:张维

    目的 统计邢台地区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应用固相凝集法进行血小板配型成功输注后患者疗效资料,为临床合理应用配型相合血小板提供依据.方法 比较100例应用固相凝集法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及交叉配型的患者(试验组)和100例仅进行ABO同型输注血小板患者(对照组)的输注有效性,并对配合组的患者进行疗效随访.结果 配合组患者经过血小板配型成功输注后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orrected count increment,CCI)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通过计算输注前后血小板计数及CCI,统计出配合组和盲输组的输注有效率分别为67%(67/100)和19%(19/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于临床上的白血病、肿瘤及免疫系统疾病等需长期多次输注血小板的患者,应用固相凝集法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成功后再输注,可达到临床治疗的预期效果,避免输注无效.固相凝集法重复性好,费用适中,所需时间短,具有较强的临床操作性.

  • 反复输血患者的血小板抗体检测及配型前后的疗效对比

    作者:张趁利;庞桂芝;娄白敏;赵凤莲

    目的 调查反复输注血小板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及血小板交叉配合前后输注的疗效对比.方法 选择140例3次以上输血史的随机血小板输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固相凝集法检测其血小板患者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对43例产生血小板抗体的临床患者,通过检测随机输注和配合性输注1h后和24 h后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观察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对比血小板交叉配合前后输注的疗效.结果 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30.71%;ABO同型机采血小板的不同输注次数(3~5次、6次以上)患者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交叉配合后输注的有效率明显高于随机输注后的效果,配合性输注有效率为83.72%.结论 对于≥3次输血的临床患者及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患者,应检测血小板抗体,对产生血小板抗体的患者应做交叉配型,提高输注疗效,减少血液的浪费.

  • 322例患者输注配合性血小板的临床研究

    作者:任苓苓;邵春燕;卓海龙;骆群

    目的 比较血小板抗体阳性和阴性患者输注配型相合血小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本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322例配合性血小板输注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固相凝集法检测血小板抗体并进行血小板配型,对比血小板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输注相合血小板的无效率,及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随机输注与配合性输注1 h和24 h后血小板增高指数(CCI).结果322例配合性血小板输注患者血小板抗体筛查阳性139例,阳性率为43.2%.血小板抗体阳性的患者输注配型相合的血小板,输注无效率为18.7%;血小板抗体阴性患者输注配型相合的血小板,输注无效率为3.83%;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输注无效率高于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配合性输注血小板的有效率明显高于随机输注(P<0.05),配合性输注有效率为81.3%.不同疾病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固相凝集法检测血小板抗体并进行血小板配型,能够改善患者的输注效果,尤其是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配合性输注血小板的有效率明显高于随机输注的效果.

  • 相容性血小板输注前后的效果对比

    作者:蔡葵;容伯芬;陈活强

    目的:对比配型前后血小板的输注效果,评估血小板抗体检测及相容性血小板输注的临床意义.方法:对血小板抗体筛查阳性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配型,以出血症状改善情况、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血小板恢复百分率(PPR)为标准,对比相容性血小板输注的效果.结果:30例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血小板抗体筛查阳性11例,11例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血小板交叉配型前后血小板输注有明显差异(P<0.01),配型后输注的1h、24hCCI、PPR数值明显高于配型前输注的.结论:血小板抗体检测及配型可以为患者选择适用的血小板,提高单采血小板的输注效率,避免滥用血小板.

  • 多次输血的恶性肿瘤患者不同配型方法输注血小板时的有效率比较分析

    作者:王书锋;董晓峰;姚晓斌

    目的 探讨多次输血的恶性肿瘤患者采用不同配型方法进行血小板输注的临床效果.方法 有多次输血史、需输注血小板的恶性肿瘤患者17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7例和对照组86例,采用固相凝集法检测2组血小板抗体,统计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对照组随机选择ABO血型同型供者血小板进行输注;观察组均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试验,依据试验结果选择相合的血小板进行输注.分别于血小板输注前、后24 h采集前臂静脉血检测血小板计数,计算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orrected count increment,CCI),评价血小板输注效果.结果 173例中血小板抗体阳性68例,其中观察组36例,对照组32例;观察组血小板抗体阳性者CCI[(6.15±2.18)×109/L]高于对照组[(2.34±1.27)×109/L](P<0.05),血小板抗体阴性者CCI[(8.35±2.74)×109/L]与对照组[(7.93±2.51)×109/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小板抗体阳性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27.59%)高于对照组(3.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次输血恶性肿瘤患者输注血小板前检测血小板抗体,依据血小板交叉配型试验结果选择交叉配型相合的血小板进行输注,可提高血小板的输注效果.

  • 血小板输血前配型结果分析

    作者:车进;张燕华;李美霖;麻静敏;李天君

    目的:为血小板抗体阳性受血者进行的血小板配型以筛选血小板相容性供者,达到及时救治的目的,减少血小板输注无效症的发生.方法:对临床送检标本进行固相凝集法配型,通过配合率分析此种配型模式对临床患者的影响.结果:配合率低于20%的受血者共计7例占17.50%,配合的概率低,及时寻找到相配合的供者较为困难;配合率为100%的受血者共计2例占5%,无需进行配型试验;配合率≥20%,<100%的受血者共计31例占77.5%,及时找到相配合的献血者较为容易.结论:固相凝集法的推广使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需求.但是要解决配合率极低受血者的输注,只能通过建立献血者HPA基因库、进行敏感而特异的血小板抗体筛查试验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及其配型疗效的相关研究

    作者:钟丽红;吴泳彬;杨定坤;吴晓蔓

    目的 探讨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的影响因素,并对血小板配型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对2015年1月到2017年6月在我院输注机采血小板的1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使用固相凝集法检测血小板抗体,抗体阳性者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以血小板恢复百分率(PPR值)评价血小板输注效果,统计分析年龄、性别、血型、血小板输注次数、疾病种类、血小板抗体与PTR的关系,分析血小板配型疗效及其与疾病种类、抗体类型的关系.结果 114例患者输注血小板310例次,女性、血小板输注次数大于6次以上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抗体阳性患者的输注无效率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例抗体阳性患者输注配型血小板的输注无效率为35.1%,较随机输注的无效率要低(P<0.05).配型疗效与疾病种类、抗体类型未见明显相关.结论 性别、血小板输注次数、疾病种类、血小板抗体对血小板输注无效具有一定的影响,输注配型血小板可有效提高血小板输注疗效.

  • 配型血小板输注在血液病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叶静梅;许志晟;李翊泉;李碧珊;谭获

    目的:通过对比血小板配型前后血小板的输注效果,评估配型血小板在血液病患者中的疗效。方法以临床出血症状改善的情况、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及血小板恢复百分率(PPR)为标准,对比配型前后血小板的输注效果。另外以临床输注血小板的次数分组,比较不同输注次数的患者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差异。结果与配型前相比,配型血小板大大提高输注疗效(P <0.01),临床上输注5次血小板以上的患者比5次以下者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的机率大大提高(P <0.01)。结论 PTR 的出现与血小板输注次数有关。在出现 PTR 的血液病患者中使用配型血小板输注,可提高输注效果。

  • 多次输血的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与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关系分析

    作者:周君纯;吴兆勇;龙亚银;刘家华;钟明

    目的 观察多次输血的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与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关系.方法 观察46例血液病患者98例次输注血小板后的输注效果,并通过血小板纠正计数指数(CCI)指标进行评价.血小板抗体采用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试验(SEPSA)法进行检测并通过淋巴毒试验和磷酸氯喹试验鉴定抗体特异性.结果 血小板无效输注率为42.9%;98例次血小板输注后的血清标本中,血小板抗体阳性者39例,阳性率为39.8%;HLA抗体阳性者无效输注率为69.7%.HPA抗体阳性者及HLA和HPA抗体阳性者无效输注率均为100.0%.血小板抗体阳性者的血小板无效输注率为74.4%(29/39),明显高于血小板抗体阴性者的22.0%(13/59)(P<0.01).结论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抗体类型的确认,配合性地输注血小板,有利于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有效性.

  • 血小板配型输注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封彦楠;马春娅;姜旭;王金慧;王可;于洋;汪德清

    目的 比较血小板配型相合与随机输注的效果,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探求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的方法.方法 通过分析该院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申请血小板输注的住院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及特殊配型试验结果,比较不同影响因素对输注效果的影响,并评估血小板输注效果.分析性别、输血史、怀孕史对血小板抗体产生的影响.分析性别、输血次数、怀孕次数、输注类型、保存天数及联合其他成分输注对输注效果的影响.应用该院临床输血智能管理与评估系统评估血小板输注效果.结果 812例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试验,随机抽取抗体筛查阳性的87例患者,共1 247 U血小板输注,抗筛阳性输注特殊配型血小板、抗筛阳性随机输注血小板、抗体筛查阴性随机输注血小板3种方式输注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有输血史是血小板抗体产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OR=13.104,95%CI:7.784~22.061).性别(P<0.05,OR=1.629,95%CI:1.236~2.148)、输血史、输注血小板类型(机采、去白、辐照)、血小板保存天数、同时输注红细胞(P<0.05,OR=2.464,95%CI:1.053~5.765)、输注方式(特配)(P<0.05,OR=0.576,95%CI:0.389~0.854)是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危险因素.结论 血小板抗体筛查阳性时,需配型输注,提高有效率;输血史影响抗体的产生;性别、输血次数、输注类型、保存天数、联合其他成分输注、血小板配型输注均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

  •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临床分析及预防措施

    作者:倪晓丹;王德付

    目的:对血小板输注无效(PTR)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可能引起PTR的原因,讨论寻找预防PTR的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输注血小板的患者92例,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检,调查分析血小板输注患者的病因、血小板抗体的产生与 P T R的关系,探讨P T R的预防措施。结果92例血小板输注患者中,血小板抗体阳性者30例,其中输注无效19例,血小板抗体阳性输注无效率为63.3%;血液病患者P T R率为36.4%,明显高于其他疾病患者。结论血液病患者的血小板无效输注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患者;多次输注血小板或红细胞悬液的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较高易引起PTR。对抗体阳性者要进行血小板配型,选择相配合的血小板输注,以减少PTR的发生。

  •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配型对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活强;蔡葵;容伯芬

    目的 通过对比血小板配型前后血小板的输注效果,评估血小板抗体检测及配型对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出血症状改善情况、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血小板恢复百分率(PPR)为标准,对比配型前后血小板的输注效果.结果 25例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血小板抗体筛查阳性9例; 9例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血小板交叉配型前后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配型后输注的 1 h和24 h CCI、PPR数值明显高于配型前输注的.结论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血小板配型输注可以为患者选择适用的血小板,提高单采血小板的输注有效率,避免滥用血小板.

  • SPR技术检测血小板抗体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

    作者:伍昌林;周雪敏;何建安;顾大勇;朱奕;邵超鹏

    目的: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技术对血小板抗体筛选与配型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摸索一种血小板相容性输注的新方法。方法采用氨基耦联法在SPR芯片表面固定相应的通用型血小板抗原,并优化芯片分析条件,再用该芯片检测对照血清,分析该技术的特性;MAIPA法对比研究临床样本,同时运用SPR技术对10例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输注前进行血小板配合试验,选用配合型血小板输注,临床跟踪评价输注效果。结果 SPR技术检测血小板抗体的稳定性、敏感性与特异性均较好;SPR技术与MAIPA法对106例多次输注血小板的临床样本检测显示,2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3,P>0.05),灵敏度为91%,特异性为97.9%,总一致性为97.2%;利用SPR技术配型输注的10例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8例1 h血小板增加值CCI>7.5,24 h CCI>4.5,临床跟踪评价良好。结论 SPR技术筛检血小板抗体与M AIPA法性能基本相当,但SPR技术操作更简便快速、可靠直观,而且非标记,可满足临床血小板输注前抗体的快速检测和配型的初步要求。

29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