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冰冻保存对浓缩血小板细胞炎性因子水平影响

    作者:余加宏;王南

    目的 观察浓缩血小板在冰冻保存前后细胞因子IL-1β、IL-6、IL-8、INF-γ水平的变化.方法 取30份浓缩血小板标本,将每份平均分为4等份.其中的2份进行白细胞过滤为过滤组,另2份不进行白细胞过滤为非过滤组,将过滤组和非过滤组的PCs分别置血小板保存箱中20~24℃振荡保存和加冰冻保护荆冰冻保存,采用ELISA法检测2组浓缩血小板在常规保存0,1,3 d和冰冻保存3个月解冻后0,1,3 d的IL-1β、IL-6、IL-8、INF-γ的水平,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过滤组与非过滤组冰冻保存前0 d与解冻后0 d细胞因子含量均无显著变化;非过滤组解冻后1,3 d细胞因子的水平比冻存前1,3 d有显著升高;过滤组在冰冻保存前后细胞因子的含量无显著变化.结论 经冰冻保存后的PCs解冻后比常规条件保存的PCs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IL-8、INF-γ)的水平随时间的延长有更强的增加趋势,经白细胞过滤后PCs细胞因子的含量变化没有显著性.

  • 输血不良反应调查分析

    作者:刘姗;阳志勇;刘丽芳

    目的 分析本院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以增强医护人员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方法 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各临床科室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病例,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的类型及临床特点.结果 81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以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为主,不良反应发生率0.14%,其中以发热反应高,占0.07%,过敏反应占0.06%,其他反应占0.01%.血液成分输注发生不良反应以单采血小板高,占0.51%,其次是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占0.18%.发生不良反应的科室以感染科(0.24%)、妇科(0.20%)和骨科(0.19%)居多.结论 我院输血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较低,临床医护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及适应证,完善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制度,保证血液治疗安全有效.

  • 白细胞滤器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作者:韩海心;徐学新;余东;赵国阳

    近年来,随着输血医学的发展,输注滤除白细胞的血液制品越来越受以人们的关注.它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得到了临床的肯定:①减少非溶血性发热反应(FNHTR)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②防止HLA(人体白细胞抗原)同种免疫和血小板输注无效;③减少白细胞相关的传染性疾病的传播;④在一定程度上预防GVHD(移植物抗宿主疾病);另外,对CMV(巨细胞病毒)、朊病毒等传播的疾病也降低了其发生的危险性[1].我国目前主要用血库型白细胞滤器来滤除白细胞,我科对其临床效果进行了调查,现总结如下:

  • 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输血及自体血液回输在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郑强

    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ebrile non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s,FNHTR)在输血反应中较为常见,其发生原因在于白细胞内的细胞内成分诱发白细胞抗体产生,被动接受白细胞源性细胞因子等[1,2],从而出现同种免疫反应,出现发热等不良反应,可同时伴有寒战,瘙痒,恶心,呕吐等症状[3].近年来,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在临床广泛应用,FNHTR发生率有所降低,但需要进一步的临床对照研究给与证明.自体血液回输不良反应发生率目前研究较少,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输血及自体血液回输在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中的临床特征与效果,并进一步评估输血量及输血次数与FNHTR的相关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血.

  • 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临床分析及护理

    作者:李黛珍

    目的探讨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NHTRs)的原因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0月-2003年10月325例输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主要出现在多次输血、多次妊娠等患者中.单纯输白细胞比输全血、血浆、去白细胞的红细胞时的FNHTRs的发生率高(P<0.01).结论成分输血及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FNHTRs的发生率.

  • 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分析

    作者:徐煜;吴林伯

    目的:了解常见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的类型及影响因素,为临床有效减少输血不良反应提供帮助.方法:收集近两年来输血不良反应记录单,统计输血人次及发生输血不良反应例数,比较不同血液制品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红细胞及血浆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类型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6591例接受输血的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有84人次,发生率为0.23%,其中女性受血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多于男性受血者,有多次输血史/妊娠史者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多于首次输血者.输血不良反应的类型以过敏反应、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为主,红细胞主要引起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血浆主要引起过敏反应.结论:临床严格把握输血指征合理用血和减少血浆应用可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 成分输血引起输血不良反应分析及预防措施

    作者:徐敏;王华

    目的 分析成分输血引起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9年-2011年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类型进行统计和分析,建立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制度.结果 输血不良反应主要有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两大类.输注病毒灭活血浆和单采血小板引起的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为主,输注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引起的不良反应以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为主.结论 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加强对无偿献血者的教育宣传,同时应用新技术、新方法 完善各种血液成分的制备,能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使临床输血更加安全,确保受血者健康.

  • 72例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温程荣;郑楚忠;龙周;范小伊

    目的:探讨临床输血不良反应,为输血不良反应的有效预防和处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统计于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间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的血液成分、类型、血型、输血的次数和不良反应出现的时间,采用Yates卡方检验和确切概率法分析相关数据。结果血浆血制品、过敏反应、O型血血制品、≥2次输血受血者和输血开始2个小时后分别占输血不良反应占70.83%(51例)、68.06%(49例)、44.44%(32例)、55.56%(40例)和45.83%(33例)。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在去白悬浮红细胞中为常见(57.14%),而过敏反应在血浆中为常见(74.51%)。结论血浆血制品、O型血制品、≥2次输血的受血者和输血开始2个小时后常出现输血不良反应。输去白悬浮红细胞和血浆的受血者分别应关注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

  • 临床大剂量输注两种不同红细胞悬液的疗效评估

    作者:李卉;刘景汉;林子林

    目的评估红细胞悬液经滤除白细胞后降低输血副作用的效果.方法选取1998年1月~2001年10月间148份大剂量输血的手术病历,记录红细胞悬液或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输注前、输注1 d后的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WBC)、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肌酐(Cr)、血糖(GLU)、血K和Ca离子浓度、pH值,并比较非溶血性发热反应(FNHTR)的发生率,分析两种成分输血对患者机体的影响.结果在红细胞悬液输注组,术后GOT、ALT、Cr、 WBC、GLU、IB、TB的增高与红细胞悬液输注有关(P<0.05),血钾、钙离子浓度和pH的变化不显著(P>0.05);在白细胞去除组,手术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均不显著(P>0.05).输注红细胞悬液组FNTHR发生率为75.6%.结论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在大剂量输血中的应用,可有效防止FNTHR的发生,降低因红细胞悬液中白细胞和血小板-白细胞复合物(PLA)对患者机体造成的损伤.

  • 近3年输血不良反应回顾分析

    作者:王从刚;陈靖;包建国;朱书奇;荣发芝;桂秀芳;毛雨生;张森

    目的 回顾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的类型及影响因素,为临床输血及有效避免输血不良反应提供帮助.方法 查阅近3年输血不良反应资料,记录输血人次及输血不良反应类型,比较不同血液制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悬浮红细胞及血浆引起输血不良反应类型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7553人次输血发生输血不良反应24例,发生率0.14%,输血不良反应以发热反应、过敏反应为主.悬浮红细胞主要引起发热,血浆主要引起过敏,悬浮红细胞及血浆引起输血不良反应类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多种影响因素,难以完全避免,科学合理用血,加强输血管理可减少输血不良反应.

  • 白细胞过滤器在预防小儿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中的应用

    作者:吴九菊;郑月连;何迎春;徐宏宇;刘群

    目的:观察白细胞过滤器对临床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发生率降低的程度.方法:选择输浓缩红细胞成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一次性白细胞过滤器和输血器,观察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使用白细胞过滤器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显著降低.结论:白细胞过滤器能高效地、有选择地滤出白细胞,能显著降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发生率.

  • 输血不良反应的分析

    作者:危燕芬;朱仕清

    目的 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及特点,为确定输血不良反应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建立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制度,对发生的输血反应按输注血液的品种、患者性别、年龄以及反应的类型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有输血史的人群出现反应的比例较高;输注血浆的反应发生率高,且男性对血浆的敏感性高于女性;25岁以下的人群发生反应的比例较低,其他年龄段比例相当;悬浮红细胞引起的反应以发热为主,血浆引起的反应以过敏常见.结论 严格掌握输血指征,能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 12406例输血患者临床输血不良反应调查分析

    作者:路国强;何有云;申红英;玉罕但;何杨玲

    目的 提高临床医护人员对各类输血反应的认识和处理能力,降低输血反应的发生.方法 对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2007年1月-2013年12月发生的输血反应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2 406例输血患者中,发生输血反应111例,总反应率为0.89%,其中输注血浆反应率为1.16%,红细胞悬液反应率为0.81%,血小板、冷沉淀及自体输血无输血反应发生.输血反应类型以过敏性反应居多,占70.27%,非溶血性发热性反应次之,占24.32%,其他反应占5.41%.结论 输血反应主要以过敏性输血反应和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为主,科学合理用血能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调查分析

    作者:裴德翠;文思思;胡海春;罗庆华

    目的:调查分析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探讨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预防措施,提高输血安全性.方法:收集2014-01—2017-12上报到输血科的不良反应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回顾性分析近4年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8 996例输血患者中,输血不良反应135例(0.47%).其中红细胞悬液输注发生93例(68.89%),血浆输注发生35例(25.93%),血小板输注发生4例(2.96%),其他3例(2.22%)由洗涤红细胞和冷沉淀输注导致.所有不良反应发生类型中,非溶血性发热反应(FNHTR)常见,占所有不良反应的60.00%,其次为过敏反应,占34.81%,输血相关性循环超负荷(TACO)占1.48%,疑似输血不良反应占3.70%.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率显著性高于无输血史或妊娠史的患者(P<0.01).血液成分与不良反应类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输血不良反应主要由红细胞悬液输注导致的FNHTR和血浆输注导致的过敏反应组成,除了2例诊断为TACO的严重不良反应外,没有溶血性及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TRALI)等严重输血不良反应和迟发型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根据不同血液成分或不同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采用相应措施进行预防,有利于减少常见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医院应加强医护人员输血不良反应监测及上报的培训,建立积极血液预警系统,减少严重不良反应的漏报,保障用血安全.

  • 去白细胞输血降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临床应用

    作者:钟菁;邹纬;戴菁;王学锋

    目的:评价临床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和单采血小板降低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NHTR)的效果.方法:150例输注去白细胞血液制剂(红细胞悬液和血小板)的患者为观察组,同期150例输注非去白细胞同类血液制剂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2组FNHTR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输注红细胞悬液后FNHTR分别为3例(3%)和18例(18%);观察组和对照组输注血小板后FNHTR分别为4例(8%)和15例(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去白细胞输血可有效防止或降低FNHTR的发生,对多次输血治疗的患者效果尤佳.

  • 白细胞滤器滤除血液中白细胞的时效性及临床意义

    作者:金明珠;万年青;刘丽丹;郑爱洁

    目的:了解血液在保存期不同时间段炎性细胞因子(IL-1、IL-6、IL-8和TNF-α)含量的差异,探讨炎性细胞因子含量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FNHTR)发生率的关系,为选择滤除白细胞时机提供依据.方法:无偿献血800人次,每人次400 ml,制成二袋红细胞悬液(各1U),其中1袋滤除白细胞为过滤组,另1袋未滤除白细胞为未滤组.分别于≤7 d、8~14 d、15~21 d、≥22 d不同时间段,测定血细胞指标和IL-1、IL-6、IL-8和TNF-α水平,并观察2组血液在不同保存期内临床FNHTR.结果:过滤组在保存期间内IL-1、IL-6、IL-8和TNF-α水平无明显升高.未滤组IL-1、IL-6、IL-8和TNF-α含量,随保存时间延长而增高,尤以15~21 d时间后更为明显;2组血液在不同保存期内临床FNHT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未滤组血液在保存期间能自发产生和积聚IL-1、IL-6、IL-8和TNF-α,非溶血性FNHTR除同种白细胞抗体所引起外,可能与IL-1、IL-6、IL-88和TNF-α有关,血液保存好当天或15 d内滤除白细胞,可有效地减少临床输血FNHTR发生.

  • 滤除白细胞对红细胞悬液保存期间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及与临床非溶血性发热的关系

    作者:戴芳;陈小张;蔡月明

    目的:研究红细胞悬液保存期间白细胞介素IL-1,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变化和过滤对细胞因子水平及对非溶血性发热(FNHTR)发生的影响.方法:取2 U红细胞悬液,1 U红细胞悬液予滤除白细胞和1 U红细胞悬液不滤除白细胞处理,保存5周.分别在0周、1周、3周、5周测定各细胞因子水平,临床观察过滤组和非过滤组FNHTR发生率.结果:未经白细胞滤除的红细胞悬液随保存期延长各细胞因子水平逐渐升高,0周、1周、3周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3周与5周未见明显差异(P>0.05),而经白细胞滤除的红细胞悬液保存期内各细胞因子的增加无统计学差异(P>0.05).未滤除白细胞红细胞悬液输注后FNHTR发生率高于滤除组(P<0.05).结论:未滤除白细胞的红细胞悬液在保存期内各细胞因子会积聚增多,可能与FNHTR发生有关,滤除后可有效防止细胞因子的增加,有助于降低临床FNHTR发生率.

  • 去白细胞血液成分降低输血不良反应效果评价

    作者:谢进荣;陈静;罗艳;姚泽婷

    目的 评价输注去白细胞血液成分降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发生率的实际效果.方法 回顾本站2011-2015年度发给1家医疗机构临床输注合格血液成分共计70 981袋,其中:未经去白细胞的血液成分22094袋,经去除白细胞的血液成分48 887袋,根据回报《输血不良反应报告表》统计输血反应情况,对比分析两组输血反应发生率.结果 去白组血小板、血浆、红细胞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19%、0.02%、0.06%,未去白组分别为2.25%、0.07%、0.43%,两组间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去白组血小板、血浆、红细胞、冷沉淀过敏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6%、0.57%、0.09%及0.09%,未去白组分别为3.60%、0.89%、0.46%、0.40%,两组间过敏反应发生率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去白血液成分能降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发生率及过敏反应发生率.

  • 添加剂红细胞悬液保存期间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动态观察

    作者:王同显;吴振军;杜滨;刘桂香;李蓓

    目的观察添加剂红细胞悬液(PRC)保存期间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变化,探讨非溶血性发热反应(FNHTR)可能发生的机制;观察滤除白细胞对上述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为选择滤除白细胞时间提供依据.方法 10U添加剂红细胞各分为2等份,其中1份滤除白细胞,分别于0周和1,3,5周末采用ELISA法测定IL-1β、IL-6、IL-8和TNF-α水平.结果新鲜PRC中IL-1β、IL-6、IL-8和TNF-α含量较低,随保存时间延长增高,尤以3周后明显;保存前滤除白细胞后PRC保存期间IL-1β、IL-6、IL-8和TNFα水平无明显升高;保存期末4种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保存前WBC数量间呈正相关.结论未去除白细胞的PRC在保存期间能够自发产生和积聚IL-1β、IL-6、IL-8和TNF-α,部分FNHTR的发生可能与此有关;保存前滤除白细胞可防止这种现象发生.

  • 悬浮红细胞储存时间对妇科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

    作者:杨博;李肖甫

    目的 研究悬浮红细胞储存时间对妇科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妇科住院输注悬浮红细胞的患者,将患者输注红细胞储存时间均≤14 d者纳入新鲜组,输注红细胞储存时间均>14 d者纳入陈旧组,分析2组患者输血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输血后血液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 陈旧组不良反应率(2.45%),新鲜组不良反应率(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陈旧组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率(1.42%),新鲜组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率(0.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陈旧组过敏性输血反应率(1.03%),新鲜组过敏性输血反应率(0.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输血后2组的电解质、血凝分析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陈旧组总胆红素明显高于新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悬浮红细胞的储存时间对于妇科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有明显影响:输入储存时间长的悬浮红细胞(>14 d)使得患者更容易发生FNHTR,输入储存时间长的悬浮红细胞(>14 d)会增加患者溶血的风险并降低红细胞输注效果.

2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