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鲎试验法测定血液保存液细菌内毒素佳稀释倍数的探讨

    作者:苗温;徐传国

    目的 探讨鲎试验法测定血液保存液细菌内毒素佳稀释倍数.方法 将血液保存液Ⅲ及红细胞保存液(MAP液)分别稀释不同倍数,参照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进行鲎试验.结果 血液保存液Ⅲ及红细胞保存液(MAP液)佳稀释倍数分别为12倍和2倍.结论 采用佳稀释倍数进行凝胶法细菌内毒素测定,既可以有效排除干扰又可以大限度检出,从而保证血液安全.

  • 加强临床检验软件建设,提高检验工作质量

    作者:徐宝红

    当前,各级医院检验科的仪器设备和检验试剂有了非常大的改善,相对应的检验专业从业人员的素质也有了一定提高.医院现代化建设分为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硬件建设又与软件建设相互依存、互为因果,且不可互相替代.医院现代化建设要重视硬件与软件建设发展不协调的问题,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同步协调发展[1].但是,我国各级医院尤其是等级较低的医院检验科内部的管理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特别是软件建设.加强软件建设就是要转换部分工作人员的观念,因为有相当多的检验人员思想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为数不少的检验科工作人员责任心、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学习劲头都有待改善.血液病及肿瘤患者多伴有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输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多种因素均有可能导致血小板的无效输注,从而影响血小板输注的临床疗效.所谓血小板输注无效是指患者在连续两次接受足够剂量的血小板输注后,仍处于无反应状态,即:临床出血表现未见改善;血小板计数未见明显增高,有时反而会下降;输入的血小板在体内存活期很短,输注浓缩血小板制品后测定1h和24h的PPR,如果输注后1h PPR <30%.24h PPR< 20%,则考虑输注无效.浓缩血小板制品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患者血小板输注的临床疗效.浓缩血小板制品的质量受全血量、血液保存液、血袋表面光滑度、采血顺畅情况、离心制备、血小板采集前后的保存、运输以及输注过程等多方面的影响,血小板的质量受到损害均可导致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

  • 不同保存液对体外循环剩余机血保护效果研究

    作者:陈涛;张鼎;冯建宇;熊红燕;金振晓;梁宏亮

    目的 比较血液保存液、红细胞保存液保存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剩余机血效果差异,为临床上体外循环后机血保存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收集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成人患者剩余机血样本60例,每例机血样本抽取3份,随机纳入血液保存液组(n=60)、红细胞保存液组(n=60)、对照组(n=60).分别于停机即刻、常温放置30 min、1 h、3 h、6 h、24 h时间点,测量钾离子(K+)、葡萄糖(Glu)及乳酸(Lac)数值.结果 对照组剩余机血随放置时间延长,K+、Lac含量逐渐升高,Glu含量逐渐降低.血液保存液组或红细胞保存液组30 min后,K+含量比停机时明显下降(P<0.01),而后逐渐上升,但24 h内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30 min时Glu含量比停机时显著上升(P<0.01),而后逐渐下降,但24 h内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Lac含量均随放置时间延长逐渐升高,但三组上升速度有显著差异(P<0.05).血液保存液组24 h Lac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用血液保存液或红细胞保存液保存剩余机血并不是理想方法.

  • 血液保存液对梅毒螺旋体抗体ELISA检测结果的稀释影响

    作者:潘微;陈玉凤;李冰

    目的 分析血液保存液对梅毒螺旋体抗体ELISA(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结果的稀释影响.方法 选择我血站检验科在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所接收的梅毒阳性样本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用血液保存液和小牛血清当做稀释液对高浓度的梅毒阳性样本和2NCU/mL梅毒控制血清进行梯度的稀释,将其分别配成10%、20%、30%和40%的混合液,并将这四组混合液分别标为Ⅰ、Ⅱ、Ⅲ、Ⅳ组.将配制好的四组混合液采用微量移液器插入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试剂盒的反应板之上,之后再Freedom EVOlyzer全自动酶免疫分析系统上进行分析,重复25次实验.结果 四组相同稀释度的混合液的S/CO值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Ⅰ组和Ⅱ组的稀释液混入量每增加10%,其S/CO值都会有所下降,Ⅲ组和Ⅳ组稀释混合液的回收量,每增加10%,其S/CO值不仅出现下降情况,而且下降十分明显.结论 采用混有血液保存液的血袋辫血对高浓度的梅毒阳性标本和低浓度的梅毒阳性标准进行复查,辫血和抗凝试管的检测值会出现明显差异,所以,不建议采用血袋辫血对梅毒阳性标本进行复查.

  • 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疗法对血清电解质浓度影响的观察

    作者:张燕翚;刘金华;武宏伟;杜军;肖旭平

    作者于1997年7月~12月对50例次行UVB者观察UVB对血清电解质浓度的影响.现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均为住院患者.男性38例,女性12例,年龄52~71岁,平均63.4±2.6岁.冠心病26例、高血压15例、糖尿病5例、肺心病4例.按正常采血规程在患者肘部静脉采血,1次采血量为200ml于ACD-B方血液保存液(枸橼酸4.8g/L,枸橼酸钩13.2g/L,葡萄糖4.7g/L,共50ml)袋中,混匀后留取血样3ml,然后将所采血液转入用作照射和加氧的石英玻璃皿中,置光量子血疗上用波长248~578nm的紫外线照射10个生物剂量,同时充氧(5L/min),经10min照射,然后将血液转入血袋中(再留取血样3ml)回输给患者本人.血样送检,测定血清钾、钠、氯、钙和磷,结果经统计学处理.

  • 血液保存液(Ⅱ)在高危出血患者血液透析封管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陈云庆

    目的:比较血透后血液保存液(Ⅱ)和肝素对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封管的效果.方法:80例高危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观察组用血液保存液(Ⅱ)封管,对照组用肝素钠(1 25 0IU/ml)溶液封管.结果:观察组患者出血加重12.5%、感染5%,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封管前后凝血指标比较,封 管后1h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封管前比较有明显延长(P<0.05),而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PT)、TT,APTT与封管前后比较无明显延长(P>0.05).结论:血液保存液封管安全、有效,为中心静脉置管封管的又一好方法.

  • 血液保存液配制工艺的改进

    作者:秦立巍;李妍

    本文对血液保存液配制工艺进行了改进,主要改变了药用活性炭的增加方法,并通过分组对照的分析方法得到了准确可靠的数据,证明了此工艺的改进有效地控制了药用活性炭质轻易飞扬的缺点,明显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

  • 动态浊度法进行一次性血袋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研究

    作者:张维

    目的 探讨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检测系统使用动态浊度法定量检测一次性血袋内血液保存液细菌内毒素含量的方法与可行性.方法 研究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检测系统使用动态浊度法定量检测血液保存液细菌内毒素含量的方法,然后将14份血液保存液样本使用凝胶定性法和动态浊度定量法进行实验,比较结果是否一致.结果 凝胶定性法和动态浊度定量法实验结果一致.结论 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检测系统使用动态浊度法定量检测血液保存液细菌内毒素含量是可行的.

  • 添加丙氨酰谷氨酰胺血液保存液对储存血液红细胞膜的影响

    作者:李大鹏;李震;王刚;任红;张永军;吕春雷;王凤娇

    目的 探讨添加丙氨酰谷氨酰胺的血液保存液与ACD配方保存液对储存血液红细胞膜Na+K+ ATP、Ca2+Mg2+-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血标本分实验组A和对照组B,每组均为相对应的1~10管;A组保存液为ACD配方保存液和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B组保存液为ACD配方保存液,比较两组采血后第1、3天红细胞膜Na+K ATP、Ca2+Mg2+-ATP酶活性,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B两组标本第1、3天分别测定红细胞膜Na K+ATP及Ca2+Mg2+ATP酶活性,其中A组Na+K+-ATP酶活性分别为16.51±5.23、11.60±5.11,B组为12.90±6.01、6.31±3.67,A组Ca2+Mg2+-ATP酶活性分别为16.09±6.03、11.75±6.70,B组为12.38±5.37、5.05±3.23,A与B两组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D配方血液保存液加入丙氨酰谷氨酰胺制成血液保存液,与ACD配方血液保存液对存储血液红细胞膜Na+K+ ATP、Ca2+Mg2+-ATP酶活性影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刈红细胞膜保护作用优于ACD配方保存液.

  • ACD中添加丙氨酰谷氨酰胺对储存红细胞乳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李大鹏;任红;李静;王凤娇;邱静梅;张立福

    目的 探讨添加丙氨酰谷氨酰胺的血液保存液对储存血液乳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血标本分为实验组A和对照组B,每组均为相对应的1~10管,A组抗凝剂为ACD配方血液保存液和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B组抗凝剂为ACD配方血液保存液,比较两组采血后第6、15、21、28天血液乳酸脱氢酶活性检测结果,并予以统计分析.结果 采血后第6、15、21、28天测定两组标本乳酸脱氢酶活性,组内比较分析,A组:F=60.16,P<0.001,B组:F=18.17,P<0.001;A、B两组组间比较分析,6、15、21 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D配方血液保存液添加丙氨酰谷氨酰胺制成血液保存液,相比ACD配方血液保存液,对储存血液乳酸脱氢酶活性有影响,其对血液有形成分具有保护作用.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液保存液中DEHP的含量

    作者:曾晓晖;张雅丽;倪宏英;陈长荣

    目的 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液保存液中DEHP含量方法 . 方法 以环已烷为溶剂,萃取100mL血液保存液样品中的DEHP,然后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 结果 DEHP浓度在(0~30)mg· L -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C=-0.0003 +0.0953A,r=0.9956. 结论 该方法 操作简便、结果 较准确,能够满足血液保存液中DEHP含量的测定,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新型血液保存液设计及在骨科手术自体输血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李大鹏;任红;吕春雷;王凤娇;邱静梅;张立福

    [目的]设计添加谷氨酰胺的新型血液保存液,探讨对保存红细胞膜的影响及其在骨科手术自体输血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标本分实验组A和对照组B,每组均为相对应的1~10管,其中A组血液保存液为ACD配方血液保存液和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稀释液,B组血液保存液为ACD配方血液保存液,比较两组采血后第6、15、21、28 d标本微量游离血红蛋白(free hemoglobin,FHB)检测结果.[结果]A组标本第6、15、21d测定的FHB均在正常范围内,B组第6、15、21、28 d测定的FHB高于正常范围,A与B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骨科手术使用ACD配方血液保存液和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制成的新型血液保存液,对红细胞膜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延长血液存储期及有效提高输血效果.

  • 不同成分血液保存液对库存血液K+及pH值的影响

    作者:李松琳;李大鹏;李松涛

    目的 探讨不同成分血液保存液对库存血液K+及pH值的影响.方法 选取无菌试管20只均分为实验组(A)、对照组(B).A组1~10管中分别加入丙氨酰谷氨酰胺稀释液0.756 ml及血液保存液Ⅲ0.42 ml,B组1~10管分别加入血液保存液Ⅲ0.42 ml;选择同性别无偿献血人员10名,采集未抗凝静脉血,分别对应加入A、B两组试管中各3 ml,4~6℃保存;采血后第10、21、35天分别检测A、B两组血浆K+含量,第10、35天分别检测A、B两组pH值,并予以统计分析.结果 K+含量检测:不同检测时间A组分别为6.622±0.911、5.758土0.707、4.092±0.470,B组分别为7.754±1.045、5.455±1.042、3.990±0.770,各检测时间之间K+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第10天检测K+含量A、B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A组显著低于B组,其余时间K+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pH值检测:不同检测时间A组分别为7.190±0.072、6.535±0.044,B组分别为7.264±0.068、6.638±0.061,检测时间之间pH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组间pH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保存液Ⅲ中按比例添加丙氨酰谷氨酰胺对储存红细胞具有显著保护作用,对储存血液K+和pH值具有显著性影响,可改善红细胞生存条件及代谢环境.

  • 血液保存液对梅毒螺旋体抗体ELISA检测结果的稀释影响

    作者:温丽玲;余晋林;郭如华;黎艳华;李鹏程;钟一梅

    梅毒(syphilis)是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引起的一种危害性较大的性传播疾病.近年来在我国,梅毒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对采供血工作造成极大的影响,血液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目前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筛查的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采供血机构对梅毒抗体的检测大多采用一遍ELISA方法和一遍TRUST方法,初次检测阳性的结果必须经双孔复查后确定终结果;复查大多采用原抗凝管标本与血袋辫血同时检测的模式,而辫血里的血液保存液对TP-ELISA的血液检测结果是否存在稀释干扰,以及干扰的程度如何,值得深入研究.笔者选用血液保存液和小牛血清对高浓度梅毒阳性样本和2 NCU/ml梅毒质控血清进行稀释,分析混入不同的稀释液与梅毒抗体检测结果之间的变化规律,现报告如下.

  • CPDA、ACD-B对红细胞保护作用的比较

    作者:容伯芬;刘棋枫

    目的了解4℃贮存全血中红细胞在CPDA和ACD-B保存液中的衰老速度和自然破坏情况,以此来衡量两种保存液的保护方法.方法用血细胞分析仪平行测定血液质量指标,包括红细胞的MCV、MCHC、游离Hb、血浆K+、PH、红细胞内GOT和血浆GOT.结果根据实验结果,CPDA血液各项指标均比ACD-B好.结论与ACD-B相比,红细胞在CPDA保存液中衰老较为缓慢,CPDA保存红细胞作用较ACD-B好.

  • ELISA法检测抗-HIV结果影响因素的研究

    作者:梁其隆;陈龙菊;甘芳香

    目的 探讨标本中溶血、脂血、血液保存液对抗-HIV ELISA法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模拟对照实验,用溶血、脂血、血液保存液和小牛血清分别对抗-HIV阳性质控血清进行系列梯度稀释,用ELISA法检测,观察溶血、脂血、血液保存液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 含有血液保存液的抗-HIV阳性质控血清的检测结果均明显低于小牛血清对照组(P<0.01),且在60%稀释度内,随血液保存液浓度逐步增加,降幅有加大趋势;而溶血、脂血对抗-HIV阳性质控血清的检测结果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保存液对ELISA法检测抗-HIV结果影响明显;而溶血、脂血对抗-HIV ELISA法检测结果无影响.

  • 不同血液保存液对机采血小板捐献者的影响分析

    作者:仇连美

    随着成分输血的发展,机采血小板因为制品纯度高,临床效果佳,经输血传播疾病的概率及副作用小,所以临床需求量大幅增加.在保障机采血小板临床供应方面,不仅要从献血者招募上多下功夫,更要选择优质血液保存液以减少献血反应.我们通过观察机采血小板的318例献血反应,发现献血反应发生率与使用的血液保存液有关,报告如下.

  • 血液保存液对血液筛查ELISA4项检测和速率法ALT检测的影响及改进措施的探讨

    作者:温丽玲;郭如华;余晋林;黎艳华;孙爱农

    目的 探讨血液保存液(简称CPD)对血液筛查ELISA4项检测(HBsAg、抗-HCV、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和ALT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ELISA 4项检测和ALT检测阳性、阴性献血者共410名,对其试管标本和血袋管标本同时进行ELISA检测和ALT检测.比较两者结果的差异.结果 试管标本和血袋管标本的ELISA4项和ALT检测结果有差异,弱阳性标本差异显著.结论 CPD对血液筛查ELISA4项检测和ALT检测结果有显著影响,会造成弱阳性标本漏检;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血液检测质量.

  • 添加丙氨酰谷氨酰胺血液保存液对储存血液红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大鹏;吕春雷;王凤娇;任红;郑文哲

    目的:探讨添加丙氨酰谷氨酰胺的血液保存液对储存血液红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无菌试管20只均分为试验组(A)和对照组(B),A组1~10管中分别加入丙氨酰谷氨酰胺稀释液0.756 ml及血液保存液Ⅲ0.42 ml,B组1~10管分别加入血液保存液Ⅲ0.42 ml;选取同性别无偿献血人员10例,采集未抗凝静脉血,分别对应加入 A,B两组1~10试管中各3 ml,4~6℃冰箱保存;采血后第10,21,35天分别检测 A,B两组血浆游离血红蛋白(FHB)含量,并予以统计分析。结果不同检测时间A组FHB分别为13.687±3.490,24.677±11.510,48.081±16.412 mg/L,B组FHB分别为31.319±13.949,47.753±22.231,71.346±23.342 mg/L,各检测时间之间 FHB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相同检测时间A,B两组间FHB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A组均显著低于B组。结论储存血液随保存时间延长,血浆 FHB含量显著升高,添加丙氨酰谷氨酰胺血液保存液Ⅲ对储存红细胞具有显著保护作用,对红细胞膜保护作用优于血液保存液Ⅲ,可显著降低红细胞溶血及血浆 FHB含量,提高储存血液质量及输注效果。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