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脊柱外科杂志

脊柱外科

脊柱外科杂志

Journal of Spinal Surgery 척주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
  • 影响因子: 1.03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2957
  • 国内刊号: 31-1907/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75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脊柱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贾连顺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

    作者:尹庆水;艾福志;章凯;夏虹;吴增晖;昌耘冰;麦小红;刘景发

    目的设计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系统(transoralpharyngeal atlantoaxial reduction plate,TARP),评价其生物力学性能,观察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制设计一种新型的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系统,该系统包括一蝶形钛合金钢板、自锁螺钉和寰枢椎复位器等配套安装器械.将此系统在12具C0~C3新鲜标本上分别进行了三维运动测试(n=6)和拔出力实验(n=12),比较其生物力学性能,并临床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5例.结果TARP系统设计有巧妙的即时复位机制.TARP的生物力学性能与现行的寰枢椎融合Magerl+Brooks固定等效,较其它三种方法(前路经枢椎体寰椎侧块螺钉、后路Magerl经关节螺钉和后路Brooks钢丝)具有更坚强的固定作用,TARP的寰椎和枢椎固定螺钉固定牢靠,具有良好的抗拔出性能.经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应用,TARP能达即时复位作用,手术操作可行,效果显著.结论TARP设计新颖独到,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手术能达即时复位,固定效果好,为临床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治疗方法.

  • 严重下腰椎骨折脱位的后路手术治疗

    作者:李建江;赵合元;夏群;贾占华;邓树才;吉宁

    目的评价后路经椎弓根三维矫正和减压手术对严重下腰椎骨折脱位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后路手术治疗的23例严重下腰椎骨折脱位.主要损伤节段,L3 13例,L4 10例,其中有2例为L4,5脱位.按AO进行骨折分类,A类(压缩)16例,B类(分离)1例,C类(扭转)6例.所有病例均行后路短节段经椎弓根复位内固定.分别比较术前与术后即刻的影像学指标变化,及术前与术后2个月时神经功能的变化.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3个月(5~32个月).术后即刻影像学显示,伤椎椎体前高由术前平均65.3%恢复至93.2%(P<0.01),伤段局部矢状径指数由术前平均26.8°恢复至13.6°(P<0.01),椎管受堵指数由术前平均2.96恢复至1.22(P<0.01).有神经损伤者其中半数(18例中的9例)在术后2个月时出现一定程度恢复.结论对于严重的下腰椎骨折脱位,从后路进行减压和固定完全可以达到充分的治疗效果.

  • C3骨折伴颈髓前方压迫的手术治疗

    作者:张宏其;龙文荣;李康华;邓展生;廖前德;周江南

    目的探讨经上颈段前外侧切口入路手术治疗C3骨折伴脊髓前方压迫的优点、注意事项及效果.方法本组21例,年龄13~58岁,外伤性C3骨折9例和C3,4骨折3例,病理性C3骨折8例和C3,4骨折1例.经上颈段前外侧入路,显露C2至C4或C5,行骨折椎体的次全切除或病灶清除、相应椎间盘的摘除、椎管减压、髂骨植骨、前路钢板内固定.结果21例均获满意的术中显露,并完成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9例术前脊髓损伤者术后均有恢复.除1例术后72 h内吞咽困难,1例术后当晚发生睡眠性窒息外,其余病例无颈部血管神经损伤、吞咽困难及感染等并发症.21例平均随访18个月(3~44个月),20例植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个月(3~9个月),后一次随访时,所有病例内固定和植骨块无松动和移位.结论经上颈段外侧入路对C3骨折伴脊髓前方压迫的病例进行减压、植骨、内固定,效果满意,且损伤小,切口并发症少.

  • 急性颈髓损伤1H-MRS与MRI的对照研究

    作者:沈康平;贾宁阳;叶晓健;王晨光;万卫平

    目的对照研究磁共振质谱(1H-MRS)与MRI对急性颈髓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19例急性颈髓损伤患者的MRI表现,分为脊髓正常信号组(损伤组Ⅰ)和脊髓异常信号组(损伤组Ⅱ),并以9例健康者作对照.进行1H-MRS检查,并计算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乳酸(Lac)波峰面积,分析NAA/Cho、NAA/Cr、Cr/Cho、Lac/Cho.结果损伤组Ⅰ与对照组比,仅Lac/Cho值升高(P<0.05).损伤组Ⅱ与对照组比,NAA/Cho、NAA/Cr值降低,Lac/Cho值升高(P<0.01).损伤组Ⅱ较损伤组Ⅰ NAA/Cho、NAA/Cr显著减低(P<O.05).结论1H-MRS可定量测定创区颈髓相关代谢介质的变化,从代谢水平反映颈髓损伤的不同程度.MRI结合1H-MRS更有利于颈髓损伤评价.

  • 多节段脊柱骨折的诊断表述与手术治疗

    作者:李利;史亚民;侯树勋;姚长海;王华东;韦兴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柱骨折(MSF)的诊断表述与手术治疗.方法总结Scofix器械治疗的46例MSF,按ASIA分级、感觉运动评分、伤椎椎体中央高度及后凸畸形矫正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46例MSF,累及椎体100个节段,关键损伤部位骨折类型以爆裂骨折和骨折脱位为主(82.6%).平均随访2.5年.脊髓不完全性损伤病例的ASIA分级分别提高了1~2级,感觉运动评分行t检验,B、C级术前与随访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脊髓完全性损伤病例(A级)的ASIA分级无改善,感觉运动评分未达到显著性差异,但分别平均提高19.3分和15.9分.结论MSF的诊断表述应明确多节段骨折的关键部位及骨折的性质(按关键损伤部位排序)、脊髓损伤的程度,以便于临床比较;固定节段应根据骨折类型,选择不同的固定节段.

  • 上胸椎骨折脱位

    作者:叶晓健;何海龙;谢宁;袁文;倪斌;陈德玉;贾连顺;李家顺

    目的探讨上胸椎骨折脱位的特点及治疗.方法17例上胸椎骨折脱位患者,压缩骨折5例,骨折脱位7例,爆裂骨折3例,爆裂骨折伴脱位2例.完全瘫痪10例,不完全瘫痪7例.根据上胸椎骨折的类型以及脊髓受压的程度,采用前路和后路手术方法.T1,2骨折6例,采用前路手术经胸锁关节或切除锁骨段.切除骨折椎体后采用自体骨块或钛质网笼与自体骨植入,自锁钢板固定.其余11例行后路手术.完成减压复位后采用椎弓根钉或钩棒系统进行固定.结果随访2~7年.完全瘫痪的10例中有2例改善,不完全瘫痪的7例中有6例改善.结论上胸椎骨折脱位损伤重,预后差,应根据骨折的类型和脊髓受压的程度及时减压和固定.

    关键词: 胸椎 骨折 外科治疗
  • 颈椎椎弓根钉固定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春;郑立槟;刘成招

    目的评价颈椎椎弓根钉系统固定的临床价值与个体化综合置钉方法.方法运用个体化综合置钉法行颈椎弓根固定治疗颈椎不稳14例,其中陈旧性寰枢椎不稳7例,颈椎管狭窄1例,骨折脱位6例.结果术中未出现并发症,术后神经症状明显改善.拍片与CT检查提示,置钉位置正确,无螺钉松动与断钉现象.结论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提供了三柱的稳定和坚强的后方固定.为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采用了个体化综合置钉,并采用刮匙旋转打孔更为安全.

  • 经皮穿刺后路脊柱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作者:王伟;孙辉生;刘大鹏;范红旗;刘振旗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2002年9月至2003年12月采用经皮穿刺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椎管减压,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16例.结果手术时间:130~210 min,平均162 min.术中出血量:20~320 ml,平均160 ml.手术后节段后凸Cobb角纠正率平均达85.2%.椎体塌陷纠正率平均为80.2%.均在术后3周佩戴腰围支具下床.术后3周复查ASIA分级,C级恢复至D级3例,D级恢复至E级9例,保持D级2例,保持E级2例.结论经皮穿刺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创伤小,可以完成开放手术的所有步骤,但技术难度高、X线暴露时间长.

  • 腰椎椎体间融合系统

    作者:郭永飞;王新伟;陈德玉

    椎体间植骨、侧后方植骨融合或者前后方结合的植骨融合技术都存在较多的并发症,主要包括植骨融合率较低,植骨块塌陷、移位,髂骨供骨区并发症等,由于术后即刻刚度不足,往往还需要附加内固定或者长期卧床.椎体间融合器技术的出现,弥补了单纯植骨块融合的不足,因而在近年来发展迅速,本文对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 腰椎 融合器 融合术
  • 腰骶神经根管解剖与神经根受压机制

    作者:蔡卫华;贾连顺

    神经根管狭窄是腰椎根性疼痛的常见原因,Jenis等[1]报道神经根管狭窄约占神经根受压因素的8%~11%,忽略或复发性的神经根管狭窄可能与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有关(fail back surgery syndrome,FBSS).Burton等[2]在回顾分析FBSS时认为,对侧方椎管狭窄缺乏充分的认识和术中减压不充分,造成了60%患者术后出现症状和疼痛.自Lee等[3]提出了神经根管狭窄概念后,有不少文献报道了腰神经根通道功能解剖与腰腿痛的关系.为了加强对该病发病机制的认识,减少FBSS的发生,本文对腰骶神经根管的解剖与神经根受压的机制作一综述.

    关键词: 腰椎 神经根 解剖
  • 经皮穿刺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进展

    作者:张涛;姜文学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是微创脊柱外科开展为活跃的领域,根据手术路径和减压方式不同,可以分为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减压术和腰椎间盘显微切除术两类手术.前者包括化学溶核术(CNL)、各种经皮椎间盘切除术(PLD)、激光椎间盘减压(PLDD)、椎间盘内电热疗法(IDET)和髓核成形术(NP);后者包括显微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和后路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本文对经皮穿刺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进展作一综述.

  • 经骶骨纵向固定腰骶滑脱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王欢;周凤华

    目的对骶骨进行形态学测量,研究后路空心钉经骶骨纵向固定腰骶部的安全性.方法对20例干燥骶骨标本进行CT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分析,测量S1水平骶骨侧块中心的长、宽及面积,确定该固定方法的空心钉钉道的长度、安全方向和范围.结果20例骶骨标本中,该固定方法的窄部分位于S1神经孔水平,其几何中心的平均长度为(37.31±4.21)mm(29~46.7mm),平均宽度为(21.29±3.57)mm(16.3~27.4 mm),平均面积为(6.31±1.23)cm2.通过测量和分析,空心钉在矢状面和冠状面的平均小角度分别为26.29°(24.1°~31.3°)和43.65°(26.0°~54.5°),空心钉的平均长度为85.28 mm.结论相关解剖学数据表明,只要进钉的方向及角度正确,空心钉经骶骨纵向固定的通道位于骶骨内.术前行CT检查或三维重建,制定个体化固定方案,该方法可安全地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 解剖 骶骨 腰骶固定
  • 下腰椎前路腹腔镜椎体间融合术的血管应用解剖

    作者:黎斐文;吕国华;王冰

    目的对下腰椎(L3~S1)前路血管进行解剖学研究,分析其变异情况并探讨下腰椎前路腹腔镜下椎体间融合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解剖30例成人尸体标本(男15例、女15例),记录腹主动脉的分叉点及髂总静脉的汇合点位置,以及动静脉血管的椎前走向;测量上述分叉点与汇合点到L5椎体下缘的距离;测量L5/S1椎间隙手术窗大小(即平椎间隙右髂总动脉与左髂总静脉之间的距离);记录骶正中动脉的起始点,骶正中静脉汇入点及二者的走向.结果腹主动脉分叉点、髂总静脉汇合点分布在L4~L5之间,腹主动脉行走于椎体左前方,下腔静脉行走于椎体右前方;腹主动脉分叉点到L5椎体下缘距离,男性平均3.5 cm,女性平均3.6 cm;髂总静脉汇合点到L5椎体下缘距离,男性平均2.2 cm,女性平均2.4 cm;L5/S1椎间隙手术窗大小,男性3.7 cm,女性平均3.4 cm;骶中动脉均起源于腹主动脉分叉部后壁,在骶前沿中线左或右侧下行,骶中静脉多与之伴行.结论腹主动脉分叉点与髂总静脉汇合点均高于L5椎体下缘,L5/S1椎间隙手术窗大小男性平均3.7 cm、女性平均3.4 cm,腹腔镜下前路L5/S1椎间隙融合术是可靠及安全的;由于血管的遮盖,L3,4、L4,5椎间隙经腹膜前路融合术没有足够的血管分离及牵开是无法进行的.

  • Dick钉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探讨(附38例报告)

    作者:张远忠;黄俊玉;黄利平

    胸腰椎是脊柱中易损伤的部位,骨折后常合并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治疗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患者脊髓功能及劳动能力的恢复.1995年6月~2002年12月,我院采用Dick钉治疗胸腰椎合并脊髓损伤38例,其中33例经6个月~30个月随访,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 后路植骨APOFIX内固定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

    作者:李佑龙;刘恩志

    创伤性寰枢椎骨折脱位导致的寰枢椎关节不稳.是临床上常见的上颈椎损伤,早期可伴脊髓损伤,或随着病程进展终出现神经根刺激和脊髓压迫症状.使用Apofix内固定系统治疗此类损伤具有操作简单、固定可靠、植骨块愈合率高等优点.我们自1998年5月~2002年12月收治创伤性寰枢椎不稳31例,其中18例采用此方法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钛网融合器在胸腰椎前路重建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文军;曹盛俊;周江南;刘利乐;胡文凯;姚女兆;Marks DS

    在行胸腰椎椎体肿瘤根治和病灶清除术、椎体爆裂性骨折前路减压术等术式后,如何有效地进行脊柱前柱重建是脊柱外科的一个难题.传统的髂骨块植骨存在稳定性不足、取骨区并发症多、骨融合率欠佳等问题.各种人工椎体在临床的应用可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但操作复杂,且对多节段椎体重建应用受限.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起,随着椎间界面融合理论的兴起,一种垂直放置的钛网椎间融合器(titanium mesh cage)得以开发和投入临床使用.我们从2001年1月起开始应用钛网融合器进行胸腰段脊柱重建,取得一些初步经验,报告如下.

  • 预置针定位法颈椎前路钢板植入术

    作者:王大川;张佐伦;袁泽农;蒋振松;王峰;王松刚

    从1998年6月~2002年6月,我们采用预置针定位法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56例,经术中透视及术后拍片证实无1例钢板安放错误,其中50例经6个月~4年随访无一例钢板及螺钉脱出、断裂,颈椎曲度恢复良好.

  • 1例陈旧性L1、L4骨折合并L4旋转移位向后Ⅳ°滑脱手术治疗

    作者:廖红波;李飞跃;匡经善

    对于外伤所致陈旧性腰椎骨折旋转移位并向后Ⅳ°滑脱的手术整复及内固定的报告极为罕见.我院于2002年4月收治一例患者,因火车撞伤导致L1、L4椎体骨折,L4椎体向右旋转移位向后Ⅳ°滑脱,T12平面以下截瘫;同时有两侧肋骨骨折并血胸,腰背部广泛性皮肤软组织挫擦伤.于伤后40 d实施腰椎管减压、滑脱椎体复位、植骨融合、哈氏系统加节段性椎板下钢丝内固定,恢复了脊柱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达到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在报告如下.

  • 重视脊柱脊髓损伤的早期治疗

    作者:贾连顺

    脊柱脊髓损伤诊断和治疗的手段及技术已有很大提高,但仍面临着很多问题.如何早期救治、如何降低伤残率和伤残程度等一系列问题,始终困扰着临床医生.本期刊登5篇脊柱脊髓损伤相关文章,多从外科治疗方面作临床研究.但必须指出,脊柱脊髓损伤的治疗是一项系统救治过程,尤其是早期的综合性治疗,作为脊柱外科医师,更容易忽视,从而影响了治疗结果.

  • 脊髓损伤治疗的主要环节

    作者:胥少汀

    20世纪90年代以来,急性脊髓损伤治疗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急性脊髓损伤的临床病理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继发损伤的治疗也取得了一定效果.在发达国家,急性脊髓损伤患者的初期救治取得了迅速发展,组织健全,设施先进,救治迅速.脊柱内固定的设计不断完善,使得脊柱损伤后稳定手术比较确实可靠.这些进展明显提高急性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急性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须掌握好以下几个主要环节.

    关键词: 脊髓 脊柱损伤 治疗
脊柱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