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脊柱外科杂志

脊柱外科

脊柱外科杂志

Journal of Spinal Surgery 척주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
  • 影响因子: 1.03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2957
  • 国内刊号: 31-1907/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75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脊柱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贾连顺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后路选择性双侧交替置钉钉棒矫形内固定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

    作者:程昌志;李贵谦;何少康;林舟丹

    目的 探讨青少年脊柱侧凸的佳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2008年4月~2012年3月本院收治的11例青少年脊柱侧凸病例临床资料,11例患者均采用后路选择性双侧交替置钉或椎板钩、钉棒系统矫形内固定术进行手术治疗,对术前、术后脊柱侧凸、胸椎后凸、腰椎前凸Cobb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侧凸Cobb角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为58.36°±14.34.、23.27.±8.47°及28.82.±12.34°,侧凸Cobb角术前与术后及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胸椎后凸、腰椎前凸Cobb角术前与术后、术前与末次随访、术后与末次随访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后路选择性双侧交替置钉、钉棒系统矫形内固定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安全、经济,适合于普通医院开展.

  • 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症状复发原因分析

    作者:周超;田永昊;郑燕平;刘新宇;王虎虎

    目的 探讨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导致症状复发的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2013年本院收治的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初次术后症状复发患者资料54例.其中L2/L3 1例,L3/L4 2例,L4/L5 26例,L5/S1 25例.初次手术中行后路单纯髓核摘除术50例,行后路椎间盘切除内固定术4例.术后随访症状复发以5年为分界点,分为A组(≤5年)及B组(>5年).结果 腰部症状复发共54例,其中A组29例,B组25例;下肢症状复发共48例,其中A组23例,B组25例.复发原因为原节段再突出28例,相邻节段突出3例,椎管狭窄8例,内固定障碍4例,腰椎不稳8例,硬膜外血肿2例,感染1例.结论 椎间盘突出是导致术后症状复发的主要原因.围手术期导致症状复发的原因为术后感染和硬膜外血肿;中远期导致症状复发的原因为腰椎不稳、腰椎椎管狭窄、内固定障碍和相邻节段退变等.

  • 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

    作者:刘军;崔孔蛟;朱超;张玉发

    目的 观察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短期临床疗效,评估该手术方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3月~2013年4月2所医院随访完整的患者临床资料65例,分别在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价患者功能恢复和痛疼缓解情况,评估改善率、优良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随访18~ 35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的功能和痛疼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PLIF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重建腰椎稳定,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短期疗效满意.

  • 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并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椎后纵韧带骨化合并黄韧带骨化

    作者:徐波;赵杰;孙晓江;李华;杨维杰

    目的 探讨对胸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合并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OLF)患者行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并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8年7月~2013年4月,15例胸椎OPLL并OLF患者行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并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分别统计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前术后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 平均随访38.7个月,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分别为3.9±1.2、8.1±2.2及10.3±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1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术后1例患者出现浅表伤口感染,1例患者出现血肿.结论 胸椎OPLL并OLF患者行全椎板切除减压并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该术式容易造成严重脊髓损伤,对术者技巧要求较高.

  • 一期联合手术治疗颈胸椎韧带串联骨化症

    作者:廖心远;陈德玉;陈宇;王新伟;杨立利;刘晓伟;于凤宾

    目的 探讨一期联合手术治疗颈胸椎韧带串联骨化症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月~2010年1月,一期联合手术治疗的颈胸椎韧带串联骨化症患者14例.术前及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行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Nurick分级法评价,分析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评分,并计算改善率.末次随访时行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2~5年随访,出血量1 550.3±740.7 mL,手术时间278.5±54.6 min.1例患者出现血肿,2例患者术后出现C5神经根麻痹,1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加重.术后6个月JOA评分明显较术前提高(P<0.01),与末次随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urick分级法术前3.6±0.7,术后6个月时明显提高到2.6±1.0(P<0.01),末次随访时为2.3±1.1 (P >0.05).满意度评分为1.8±1.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满意度评分与JOA评分有明显的正相关性(r=0.649 3,P<0.01),而与Nurick分级法呈负相关(r=-0.594 1,P<0.05).结论 一期联合手术减压可达到良好的神经功能恢复效果.患者满意度与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明显相关,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及术后因串联骨化症进展而导致再手术会明显降低患者的满意度评分.

  • Centerpiece钛板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贤;朱云荣;汤建华;陈俊君;张兴国

    目的 探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结合Centerpiece钛板固定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2月~ 2012年12月无锡市中医医院脊柱科应用颈椎单开门治疗的颈椎椎管狭窄症患者资料30例,其中Centerpiece钛板固定16例(钛板组),传统丝线悬吊14例(悬吊组).观察2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颈椎活动度、颈椎椎管矢状径、颈椎椎管横截面积.比较术后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开门角度的变化.结果 经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2组术后2个月及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颈椎活动度术前与术后2个月及末次随访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椎管矢状径、开门角度及椎管横截面积在末次随访与术后2个月比较中,钛板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悬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颈椎后路单开门结合Centerpiece钛板固定可良好保持开门椎板的稳定状态,维持开门角度以扩大椎管的容积,而传统丝线悬吊组椎板的稳定性在随访期内有所下降.

  • 腰椎椎间孔镜手术治疗伴神经根管狭窄的腰椎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吴晓东;叶晓健;王新伟;陈华江;何海龙;杨洋;许鹏;余将明;袁文

    目的 退变性腰椎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关节突关节增生内聚引起神经根管狭窄,利用椎间孔镜对神经根管进行减压.方法 对20例退变性神经根管狭窄症患者行腰椎椎间孔镜下神经根管扩大成形术,记录术前术后腰腿痛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采用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20例患者术前平均腰痛VAS评分为5分,术后即刻为1.5分,术后3个月为0.5分.术前平均腿痛VAS评分为7分,术后即刻为0.3分,术后3个月为0.1分.18例患者术后3个月的改良Macnab疗效评定为优,2例患者为良.结论 对腰椎退变性神经根管狭窄症,椎间孔镜可对突出的腰椎椎间盘、关节突关节以及黄韧带进行减压,有效地扩大神经根管,可获得很好的疗效.

  • 单纯后路全椎弓根螺钉技术矫正Wilms瘤综合治疗后并发脊柱畸形

    作者:赵永飞;Rand Frank

    目的 探讨单纯后路全椎弓根螺钉技术矫正Wilms瘤综合治疗后并发脊柱畸形的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8月~2012年3月单纯后路全椎弓根螺钉技术矫正Wilms瘤综合治疗后并发脊柱畸形患者3例.分析术后畸形矫正率、并发症、融合情况及患者腰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结果 术后脊柱侧凸、胸腰段后凸均显著改善.腰痛VAS评分也显著提高.均随访>2年,3例患者均无畸形明显进展,无假关节形成、感染等并发症,无疼痛症状复发.结论 对于Wilms瘤综合治疗后并发脊柱畸形的患者,单纯后路全椎弓根螺钉矫形技术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 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Chance骨折的手术选择

    作者:李仁虎;梁磊;陈华江

    目的 探讨单纯后路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合并胸腰椎Chance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本院2000年1月~ 2013年12月收治的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AS合并胸腰椎Chance骨折的患者182例,均行单纯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固定每个伤椎上下各2个椎体,必要时行扩大内固定术.分析患者临床资料、随访资料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12 ~41个月.骨折愈合良好,内固定物无松动和断裂.术后患者脊髓功能恢复良好,Frankel分级均恢复至D级或E级.结论 AS合并胸腰椎Chance骨折经单纯后路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伤椎上下各固定2个椎体,可获得坚固内固定,骨折愈合良好.

  • 人工腰椎椎间盘置换术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文志;鲁世保;孔超

    腰椎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可引起腰骶部疼痛,下肢疼痛麻木、肌力下降,间歇性跛行甚至大小便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且近年来发病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该病主要MRI表现为椎间高度下降≥40%,和/或至少以下2项改变:Modic改变Ⅰ型和/或Ⅱ型、椎间盘后高信号区、T2像暗/黑髓核[1].

  • 不同类型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评价与比较

    作者:顾韬;张超;何勍;阮狄克

    椎间盘退变发生机制以及再生和修复一直是脊柱外科研究的热点和重点,而作为重要研究载体的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承担着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实践,从临床问题再到实验论证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经过近80年来的不断研究,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已有数十种构建方法,主要分为生物力学改变、生物结构破坏、自发退变和全身疾病4大类型[1],每个类型又包含几种类似的造模方法.

  • 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临床疗效与影像区域定位的相关性

    作者:杨伟铭;林定坤

    目的 探讨突出物的影像区域定位与术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行椎间盘摘除术的患者资料,利用腰椎MRI或CT,按照“胡有谷区域定位法”对突出物进行影像区域定位描述,通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进行随访评价.结果 随访评价了2006年1月~2010年4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215例(229个节段),其中男142例,女73例,随访12 ~126个月,平均30.2个月.对患者发病时及末次随访时功能状态进行评价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本组病例在随访时功能状态有明显改善.根据ODI、JOA、VAS改善率,采用方差检验统计分析,发现横断位分区对预后存在影响;突出物处于横断位3区时,JOA改善率较其余区域低;余因素影响不明显.结论 腰椎椎间盘突出症行椎间盘摘除术的患者,在影像区域定位中,横断位分区对预后存在影响.

  •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细胞体外培养及成骨活性检测

    作者:杨海松;石磊;陈德玉;卢旭华;刘洋;杨立利;孙钰岭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患者韧带细胞的方法并检测其成骨活性.方法 2013年1~12月颈椎外伤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各15例行颈前路手术治疗.术中切取韧带标本,采用组织块培养法进行体外培养.取第3代细胞进行细胞鉴定,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测量2组细胞骨钙素、碱性磷酸酶与Ⅰ型胶原mRNA表达差异.结果 组织块培养法培养7~14 d见细胞萌出,细胞呈梭形、纺锤形及多角的星形,细胞核大、卵圆形、细胞边界不清.免疫细胞化学及免疫荧光检测显示波形蛋白阳性表达,证实细胞培养成功.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结果提示韧带骨化组细胞骨钙素、碱性磷酸酶与Ⅰ型胶原mRNA表达明显高于外伤组.结论 组织块培养法可成功培养颈椎后纵韧带组织细胞,形态学表现为成纤维细胞特点.体外培养的OPLL患者的韧带细胞具有明显的成骨活性.

  • SIRT2在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王振飞;吴文坚;陈新用;梁裕

    目的 探讨SIRT2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pinal cord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SCII)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实验分2部分,共54只SD雄性大鼠,第一部分实验动物共30只.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脊髓组织SIRT2随再灌注时间改变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表达变化.其中24只实验动物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缺血lh再灌注后6h、12 h和24h组,每组6只.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空白对照组及再灌注24 h组SIRT2表达及定位情况,实验大鼠共6只,每组3只.第二部分,SIRT2特异性抑制剂AGK-2的应用.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进行4种不同处理,分别为假手术组(S组),DMSO组(P组),AGK-2 1 mmol/L组(T1组)、AGK-2 5 mmol/L组(T2组).分别评价缺血后大鼠运动功能和脊髓氧化应激水平.结果 再灌注6h,12h,24 h后,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随再灌注时间延长SIRT2基因及蛋白水平表达明显升高(P<0.05);行为学评分显示T2组神经损害更为严重(P<0.05),MDA水平T2组较S组明显升高,P组与T1组无明显差异.SOD活力与MDA水平相对应.结论 SIRT2随脊髓再灌注时间延长表达明显增加,表明SIRT2可能通过降低脊髓组织中的氧化应激水平减轻SCII.

  • 单纯一期前路手术撬拨复位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80例报告

    作者:东家茂;邢文华;贺永雄;刘斌;贾连顺

    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常导致椎体脱位、关节突骨折脱位及绞索,脱位的椎体和骨折块以及破裂的椎间盘对颈脊髓压迫造成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怎样的手术方式能有效解除颈脊髓压迫并获得坚固固定,一直是临床医师探索的目标.本研究收集10年来4所医院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患者资料,筛选80例行单纯一期前路撬拨复位下颈椎骨折脱位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手术方式、适应证、疗效及优势.

脊柱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