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脊柱外科杂志

脊柱外科

脊柱外科杂志

Journal of Spinal Surgery 척주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
  • 影响因子: 1.03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2957
  • 国内刊号: 31-1907/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75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脊柱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贾连顺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治疗下腰椎爆裂性骨折

    作者:彭松明;黄奎

    目的 探讨在下腰椎爆裂性骨折中应用单一后路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术重建椎体前中柱的有效性.方法 2009年1月~2011 年6月,采用单一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内固定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下腰椎爆裂性骨折19例.分别评价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的影像学指标变化,及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变化.结果 19例患者平均随访15.6 个月.所有患者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神经功能损伤及内固定器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18例患者证实椎间融合,19例患者术前平均伤椎高度为正常椎体高度的(40.62±12.32)%,术后恢复至(96.52±10.62)%,末次随访时为(95.43%9.54)%.腰椎前凸角术前32.2°±5.1°,术后38.4°±5.2°,末次随访时为38.4°±7.2°.末次随访时伴有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均有1级以上的恢复.结论 下腰椎爆裂性骨折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术,能完成短节段三柱固定,同时修复了前柱及矫正脊柱后凸,取得满意的骨性融合率.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伴裂隙样变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辉;张曦;王生介;陶宏明;蒋小军;刘伟峰

    目的 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伴裂隙样变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在恢复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及减轻疼痛、改善功能障碍方面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符合标准的45例行经PVP的患者,分为2组,伴有裂隙样变者为A组20例,无椎体内裂隙样变为B组25例.对比2组术前损伤程度、手术时间、注入骨水泥量、下床活动时间及并发症.2组术前、术后1周、1年通过复查X线片对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2组患椎手术时间、起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程度A组较B组明显,注入骨水泥量 B 组少于A 组.术后2组患椎高度、后凸Cobb角均得到改善,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改善更为显著,与B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是一种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行之有效的方法.裂隙样变的存在对患者疼痛缓解及功能改善无明显影响,裂隙样变者术后患椎高度、后凸畸形改善相对更明显.PVP治疗伴有裂隙样变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肯定.

  • Mast Quadrant微创通道与开放式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的临床比较

    作者:王强;吴寅良;朱和平

    目的 比较Mast Quadrant微创通道与开放式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性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行TLIF手术治疗的65例腰椎椎间盘突出伴节段不稳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行传统TLIF的开放组(44例)及使用Mast Quadrant通道行TLIF手术的微创组(21例).比较微创组与开放组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手术前后的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和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结果 微创组围手术期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较开放手术组少(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末次随访时疼痛VAS和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之间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较,应用Mast Quadrant通道不但同样能够完成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等操作,还具有切口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发生下腰痛概率低等优点,是手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不稳更好的选择.

  • 后路改良蛋壳技术行半椎体切除治疗先天性脊柱畸形

    作者:胡杨;秦文;廉凯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经椎弓根改良蛋壳技术行半椎体切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先天性脊柱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单纯后路经椎弓根改良蛋壳技术半椎体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28例,其中男16例,女12例.后凸Cobb角平均63.5°,侧凸角度平均45.2°.所有病例均采用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矫形固定.结果本组2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48个月,平均22个月.后凸Cobb角矫正率60.2%,侧凸Cobb角矫正率58.5%.末次随访时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融合,矫形无丢失,无感染,脊髓损伤、内固定失败等.结论对于先天性脊柱半椎体畸形患者,单纯应用后路经椎弓根改良蛋壳技术行畸形脊椎切除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矫治方法.

  • 椎弓根钉棒系统不对称撑开治疗齿突合并单侧关节面压缩性骨折

    作者:陈国富;洪正华;洪盾;王章富;陈海啸

    目的 探讨椎弓根钉棒系统不对称撑开治疗齿突合并单侧关节面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2月~2011年4月共治疗此类患者12例,2例为陈旧骨折,其余均为新鲜骨折.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颈枕区疼痛,活动受限,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平均6.3分.所有患者实施颈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两侧不对称撑开,行自体髂骨植骨,根据手术前后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8~22个月,平均11.2个月,术后未出现螺钉松动、断裂,钉棒移位.术中未出现椎动脉或脊髓损伤.术后VAS评分平均1.1分,冠状面CT重建示头颈部骨性力线恢复良好,斜颈矫正率达83%,6个月随访见寰枢椎达到骨性融合.结论 椎弓根钉棒系统不对称撑开治疗齿突合并单侧关节面骨折是一种固定牢固、安全可靠的方法.

  • 短节段内固定并椎体成形术治疗重度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伴脊柱后凸畸形

    作者:陈飞;陈宣维;林建华;黄宇;韦超

    目的 评估行后路内固定并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11年12月,对32例椎体压缩>2/3并伴脊柱后凸畸形的老年患者行后路脊柱后凸矫正及椎体成形术.对手术前后患椎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平均随访13.5个月.手术前,患椎平均剩余高度为27.8 %,脊柱后凸Cobb角25.3°,腰背痛VAS评分8.06,ODI为90%;术后1周,各项指标分别为63.1%,8.5°,3.14,59.7%;手术后3个月,分别为62.7%,8.69°,1.4,31.32%.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度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合并脊柱后凸畸形的患者,行脊柱后凸矫正及开放椎体成形术,治疗效果良好.

  • 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治疗胸腰椎C型旋转骨折脱位

    作者:张正丰;周跃;王洪岗;王建;李长青;郑文杰;初同伟;潘勇

    目的 探讨后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胸腰椎C型旋转骨折脱位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09年3月~2010年8月收治胸腰椎AO分型C型旋转骨折脱位患者10例,均为青年男性,伤椎累及T10~L3.AO分类C1型7例,C3型3例,神经功能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全部为A级.均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术后随访神经功能恢复和植骨愈合.结果 10例患者手术时间平均130 min,术中出血平均 520 mL.术后X线片显示脊柱复位良好,植骨位置良好.随访12个月椎间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4例ASIA分级A级恢复到B级,6例无恢复.结论 后路切开复位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能从单一入路能同时完成胸腰椎C型旋转骨折脱位的减压、复位、固定和融合的治疗.

  • 后路截骨联合钉道强化术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

    作者:唐永超;梁德;江晓兵;张顺聪;杨志东;姚珍松;晋大祥

    目的 观察后路截骨联合钉道强化术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的临床效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6月采用此方法治疗的21例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影像学资料评估治疗效果,并记录手术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16~24个月,平均随访18.7月.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评分、Cobb角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内固定相关并发症,没有出现有症状的骨水泥渗漏.末次随访时21例患者中ASIA分级C级恢复到D级1例、恢复到E级1例,由D级恢复到E级19例.结论 后路截骨联合钉道强化术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短期疗效满意.

  • 骨水泥椎间渗漏与椎体成形术术后再发椎体压缩骨折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阳;单建林;李放;关凯;赵广民

    目的 评估骨水泥椎间渗漏与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术后再发椎体压缩骨折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对2009年6月~2011年6月行PVP手术治疗的15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椎体再发骨折情况分为再发骨折组与对照组,记录2组患者骨密度、骨水泥注射量与骨水泥椎间隙渗漏情况.结果共124例患者(148个椎体)获得完整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24例患者(32个椎体)再发椎体压缩骨折.再发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骨水泥椎间渗透率为25.0%(6/24)与对照组的21.0%(21/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发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骨密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水泥椎间渗漏并不增加PVP术后再发椎体压缩骨折风险,低骨密度是再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

  • 遗传因素在后纵韧带骨化症发生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张颉鸿;刘洋;袁文

    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指脊柱后纵韧带发生异位骨化,骨化物压迫脊髓和神经根后出现神经功能损害症状的疾病.该病常见于颈椎,在亚洲中老年人群中高发,男性多见,可与其他脊柱退行性病变并存[1].目前认为OPLL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引起,如遗传、代谢异常及机械应力刺激等.本文就OPLL遗传基因研究做一归纳,并阐述了在机械应力环境下易感基因对OPLL发病的影响;此外,本文又简述了微RNA(microRNA, miRNA)在调节OPLL易感基因成骨表达方面的研究进展,以便探讨遗传因素(OPLL易感基因及miRNA)在OPLL发生机制中的作用.

  • 腰椎/腰骶融合术后骶髂关节痛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丁育健;赵长清;赵杰

    大约90%的人在其一生中会经历下腰痛,骶髂关节是产生慢性下腰痛的重要来源之一,据报道由骶髂关节病变所致下腰痛者占所有下腰痛者的15%~30%[1].近年来,腰椎/腰骶融合术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它在解决下腰/腰骶关节病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常有患者抱怨术后出现持续性的下腰痛,一些学者认为骶髂关节继发性病变可能是造成这种持续性疼痛的原因.

  •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多向分化研究的体外实验

    作者:蒋涛;任先军;阴洪;周长立;王开见

    目的 分离培养较高纯度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检测其多向分化潜能.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差速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BMSCs,观察细胞形态,检测表面标志物CD34、CD44、CD45、CD90表达情况,及其成骨、成脂、成神经诱导后茜素红染色、油红O染色和NSE、GFAP免疫荧光染色情况.结果 细胞呈典型的成纤维细胞样形态,CD44和CD90呈阳性表达,CD34和CD45呈阴性表达,细胞纯度>98%.成骨、成脂、成神经诱导后,茜素红染色、油红O染色、NSE和GFAP免疫荧光均为阳性.结论 密度梯度离心结合差速贴壁法可分离、培养出高纯度的大鼠BMSCs,该细胞具有成脂、成骨、成神经多向分化潜能,是脊髓损伤修复的一种较理想的种子细胞.

  • 齿突下软骨基质融合部对枢椎骨折类型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作者:王小平;梁真娇;杨芳梅;袁月环;屠玉民;邓志成

    目的 建立并验证精细枢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应用该模型探讨在前、后不同载荷条件下枢椎齿突下软骨基质融合部骨质不同发育程度对枢椎骨折类型的影响.方法 基于正常成人颈椎CT图像建立枢椎精细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体外生物力学实验验证模型.模型经验证后对齿突施加不同角度载荷,通过降低枢椎软骨基质融合部位松质骨的弹性模量以模拟该部位松质骨发育不同程度,分析枢椎在2种不同约束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分布情况,并探讨可能发生的相应骨折类型.结果 模型验证结果与体外生物力学实验结果基本一致.边界约束模式1下齿突前部垂直和水平方向不同角度加载模型预测结果与屈曲位水平角度载荷下预测应力分布图显示,应力集中区域随加载角度变化而发生转变,骨折类型可由Ⅲ型转变为Ⅱ型齿突骨折.边界约束模式2下受不同水平载荷角度加载后,模型预测骨折类型可由对称性Hangman骨折向不对称性Hangman骨折的转变.垂直方向上不同角度载荷下,预测骨折类型可由对称性Hangman骨折向Ⅱ型齿突骨折转变.齿突下软骨基质融合部位松质骨的发育程度不改变枢椎在垂直、水平、屈曲位不同角度受力下的应力集中带分布情况,皮质骨承受主要应力.结论 枢椎骨折的发生类型除了与所遭受暴力的方向、大小有关外,同时还与受伤瞬间寰枢椎相对应的位置情况和枢椎齿突的解剖差异有关.体外对枢椎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实验中,除了加载暴力的方向外,尸体标本的固定与加载方式直接影响枢椎骨折类型的复制.齿突下软骨基质融合部对枢椎骨折类型无明显影响.

  • 短节段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35例分析

    作者:方剑锋;朱云荣;张云庆;叶晓健;许国华

    短节段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在我国已广泛开展,本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35例胸腰段压缩性和轻中度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后路短节段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经过1~2年的随访,疗效显著.

  • 后路经伤椎置钉联合经椎弓根椎体内自体植骨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折

    作者:许胤;钟炯彪;谌思萍

    多节段胸腰椎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脊椎损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骨折,通常是由外界高能量撞击所致,多为高处坠落伤、交通事故伤及重物砸伤,导致多个椎体不同程度受损,同时可能合并后凸畸形、脊髓受损或马尾功能性损害等其他损伤,脊柱稳定性被破坏,严重者可出现截瘫.传统的后路跨伤椎复位内固定术存在术中椎体高度复位不理想、对后凸畸形矫正效果维持不满意及内固定松脱和断裂等缺点.近年来有不少报道指出经伤椎置钉植骨内固定术在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治疗中效果良好.本院2006年5月~2011年5月对30例多节段胸腰椎骨折的患者采用后路经伤椎置钉联合经椎弓根椎体内自体植骨治疗后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脊柱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