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脊柱外科杂志

脊柱外科

脊柱外科杂志

Journal of Spinal Surgery 척주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
  • 影响因子: 1.03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2957
  • 国内刊号: 31-1907/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75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脊柱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贾连顺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颈椎前路手术中硬膜损伤的预防与治疗

    作者:石磊;陈德玉;史建刚;许国华;杨海松

    目的 探讨如何预防与治疗颈椎前路手术中出现的硬膜损伤.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0月—2015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2例颈椎前路手术中硬膜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行明胶海绵、生物蛋白胶封堵30例,皮下筋膜组织覆盖缺损处加明胶海绵、生物蛋白胶黏合加固42例.其中32例术后48 h切口引流<200 mL/d,后续采用持续常压引流加弹力绷带适度绕颈环形加压的方法治疗;40例术后48 h切口引流>200 mL/d,后续采用腰大池引流结合弹力绷带适度绕颈环形加压的方法治疗.术后常规卧床,预防感染,营养支持治疗.结果 32例持续常压引流的患者恢复至脑脊液漏停止的平均时间为6.4 d,40例腰大池引流的患者平均恢复时间为11.2 d.所有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显著改善,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发生.仅1例发生颈前脑脊液假性囊肿,经反复穿刺抽吸加腰大池引流无效,于术后半年行颈椎前路囊肿切除修补术后痊愈.结论 充分的术前评估及熟练的手术技巧对于减少颈椎前路手术中硬膜损伤至关重要.对于已经形成的硬膜损伤,术中采取明胶海绵、生物蛋白胶封堵或皮下筋膜组织覆盖缺损处结合明胶海绵、生物蛋白胶黏合加固,再辅以术后伤口引流、腰大池引流等措施,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 腰椎后外侧融合术对已存在退变的相邻节段的中远期影响

    作者:李超;阮狄克;何勍;唐勇

    目的 评估腰椎后外侧融合对已经存在退变但未纳入融合范围的相邻节段的中远期影响.方法 对本院2004年1月—2005年12月因腰椎退行性疾患接受后路椎板切除减压、经椎弓根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的158例患者进行随访,采用影像学方法对其相邻节段的转归进行分析,比较相邻节段术前无退变和已存在退变的椎间盘的远期进一步退变情况及相应的临床功能.结果 102例病例获得完整随访,平均随访65.2个月(54~71个月),其中26例(25.5%)出现了相邻节段的影像学退变.在相邻上位节段中,术前无退变和已存在退变的椎间盘随访时出现进一步退变的发生率分别为13.5%(10/74)和35.7%(1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邻下位节段中,术前没有退变和已存在退变的椎间盘随访时出现进一步退变的发生率分别为12.5%(6/48)和22.2%(4/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评价显示无论术前相邻节段有无退变,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在术后6个月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并在终随访时得到保持,但术前相邻节段存在退变组随访时ODI明显高于无退变组(P<0.05).结论 与术前无退变的相邻节段椎间盘相比,术前已存在退变的相邻椎间盘融合术后更容易出现进一步退变,而且会影响其远期的临床疗效.

  • 后路减压内固定术结合术中125I粒子永久性植入治疗脊柱转移瘤脊髓压迫症

    作者:雷明星;刘耀升;刘蜀彬;崔秋;蒋伟刚;周明

    目的 观察后路减压内固定术结合术中125I粒子永久性植入治疗脊柱转移瘤脊髓压迫症(MESCC)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行后路减压内固定术结合术中125I粒子植入(研究组,n=20)或术后常规放疗(对照组,n=40)的MESCC病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卡氏功能状态量表(KPS)评分、神经功能预后、生存期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KPS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研究组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VAS评分相近.研究组术后1周和1个月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KPS评分相近.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分别有90.0%(18/20)和75.0%(30/40)的患者具备行走能力,中位生存期分别为7.0个月(95%可信区间:4.3~13.7个月)和6.6个月(95%可信区间:3.8~9.0个月),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2/20)和15.0%(6/40),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路减压内固定术结合术中125I粒子植入治疗MESCC在短期疼痛缓解和一般体力状态改善方面,疗效优于后路减压内固定术联合术后常规放疗.

  • 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相邻节段退变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黄盛昌;吴信波;顾昕

    目的 探讨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术后相邻节段退变(ASD)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脊柱外科行PETD治疗的28例TLIF术后相邻节段腰椎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部、下肢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末次随访时采用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为(74.0±8.8)min,手术出血量为(32.6±6.8)mL,住院天数为(2.68±1.06)d,随访时间为(25.1±3.4)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末次随访时腰痛和下肢痛VAS评分及ODI与术前相比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MacNab标准,末次随访时患者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9.3%.结论 PETD治疗TLIF术后ASD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能够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 强直性脊柱炎重度胸腰段后凸畸形患者的双节段截骨设计

    作者:成俊遥;宋凯;郑国权;王征

    目的 设计强直性脊柱炎(AS)重度胸腰段后凸畸形患者的双节段截骨方法 ,并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于本院接受双节段截骨设计及手术矫形的10例AS重度胸腰段后凸畸形合并腰椎前凸角度减小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手术前后包含骨盆的自然站立位脊柱全长X线片,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的T5~S1 Cobb角、胸腰段后凸角(TLK)、腰椎前凸角(LL)、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及矢状面偏移(SVA)等相关影像学参数,以及术前及术后1年随访时患者生活质量,使用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量表评估,通过对比评价双节段截骨手术矫形效果.结果 与术前相比,术后T5~S1 Cobb角、PT、TLK及SVA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L及SS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无明显改变.术后1年随访时HRQoL得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节段截骨设计为AS胸腰段后凸畸形合并腰椎前凸角度减小患者的矫形提供了精确且可重复的方法,可使患者获得满意的矫形效果及生活质量.

  • 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钙化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吴晓东;王占超;叶晓健;袁文;王新伟;陈华江;何海龙;陈宇;沈晓龙;陈诚;潘显纬

    目的 探讨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钙化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20例钙化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PETD并钙化物取出,其中L5/S1节段4例,L4/L5节段16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腰椎CT和MRI检查,根据钙化物的形态和位置进行分型,对突出物与行走神经根的位置关系进行分型,根据不同的分型,采取不同的手术策略.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MacNab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患者随访>3个月.术后复查腰椎CT示症状侧旁中央及神经根管部位的钙化物被完全切除,中央部及无症状侧仍残留部分钙化物.所有患者术后腰腿痛的VAS评分为0~1分,术后MacNab标准评价为优.结论 PETD避免过度牵拉神经根,可降低术中发生神经损伤的概率,可切除神经根管处的钙化物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治疗钙化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

  • Zero-P用于三节段颈椎前路融合术的中期疗效

    作者:何阿祥;谢栋;杨立利;陈雄生;贾连顺

    目的 通过与传统融合器并钛板融合术比较,探索C4/C5/C6/C7三节段Zero-P融合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的中期临床疗效与影像学变化.方法 纳入2009年7月—2013年5月在本院接受C4/C5/C6/C7颈椎融合手术的患者共72例.其中A组患者应用Zero-P进行融合,共30例;B组用传统融合器加钛板,共42例.两组患者术前各项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于术后2个月、6个月、1年、2年及近期各时间点进行复查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颈椎曲度、C4~7 Cobb角、吞咽困难发生率、融合率、邻近节段退变(ASD)发生率等的差异.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2年,随访期间,A组与B组术后JOA评分、NDI、融合率及ASD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术后C4~7 Cobb角呈缓慢丢失趋势,在术后2年及末次随访时小于B组(P<0.05).A组患者术后颈椎曲度呈缓慢丢失趋势,在末次随访时低于B组(P<0.05).A组患者吞咽困难发生率于术后2个月时低于B组(P<0.05),余随访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Zero-P用于颈椎三节段融合时中期疗效满意、并发症少.其可有效降低术后2个月吞咽困难发生率,但对手术节段Cobb角及颈椎曲度的维持作用较差.

  • 局部使用万古霉素防治脊柱手术后伤口感染的研究进展

    作者:谢伦利;蒲丹;朱钧;秧茂盛

    脊柱手术后伤口感染(SSIs)是临床常见并发症之一,可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成本,降低生活质量[1-2].有研究发现,SSIs 占脊柱外科手术感染总人数的22%[3].不同文献报道的SSIs发生率差异较大,为0.4% ~ 20.0%[4-6].葡萄球菌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SSIs的主要致病菌[7],但引起SSIs 的病原菌并不少见,如Zhou 等[8]在破裂的腰椎椎间盘组织中还发现痤疮丙酸杆菌.由于头孢类抗生素对MRSA 的杀菌作用弱,甚至无效[9],术后伤口负压引流、术中伤口局部使用万古霉素等预防SSIs 的措施便备受关注.

  • ADAMTS在椎间盘退行性变中的作用

    作者:沈晓龙;杨晨;袁文

    椎间盘退行性变(IDD)是诸多脊柱退行性疾病的病理基础,尽管其发生机制仍没有完全清楚,但是普遍认为椎间盘细胞外基质(ECM)降解代谢的显著增加是重要原因之一.在过去 10 年中,通过利用人体样本与动物模型对椎间盘 ECM 降解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其中认为降解 ECM(如聚蛋白聚糖)的关键酶——含血小板凝血酶敏感蛋白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ADAMTS)家族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2],因而 ADAMTS 家族在 IDD 中的表达和调控也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焦点.

  • 应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测量成人下颈椎关节突关节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琪;郭明明;徐森;马骏雄;孟令志;杨会峰;刘军;项良碧

    目的 通过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测量成人下颈椎关节突关节解剖参数,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4年9月—2015年2月本院63例成年门诊患者,行颈椎CT检查,所得数据传输至PACS,然后在AquariusNET Viewer(V4.4.6.80)窗口界面手工进行颈椎关节突关节各参数的测量分析.所得数据纳入统计学分析,比较同一关节突关节左右侧的差异以及男女间的差异.结果 成年人下颈椎同一关节突关节的左右两侧横径、矢状径及外斜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成年人下颈椎双侧关节突关节基本对称.男性下颈椎不同关节突关节面的矢状径为11~13 mm,外斜径为11~12 mm;女性矢状径为10~12 mm,外斜径为10~11 mm,男性下颈椎关节突关节明显大于女性.结论 PACS测量成人下关节突关节解剖参数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对颈椎后路置钉融合手术中侧块螺钉的选择具有参考意义.按Magerl或Anderson方法置入下颈椎侧块螺钉时,男性选择长12~14 mm的螺钉是安全的,而对于女性则建议选择长12 mm的侧块螺钉.

  • 前路手术对颈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颈椎矢状位参数的影响

    作者:刘蔚;唐鹏宇;罗勇骏;周快;凡进;周炜;殷国勇;张宁;蔡卫华

    目的 探讨前路手术对颈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颈椎矢状位参数的影响.方法 2011年1月—2016年9月在本院行前路颈椎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及前路颈椎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CCF)治疗的颈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59例,男79例,女80例;年龄(51.85±9.60)岁.在MRI上测量颈椎矢状位参数,包括C2~7 Cobb角、T1倾斜角(T1SA)、颈倾角(NTA)和胸廓入口角(TIA),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手术前后各参数的差异.根据T1SA大小分为低T1SA组(T1SA≤20°,53例)、中T1SA组(20°30°,25例),采用 χ2检验比较不同T1SA组间各个节段退变率的差异.结果 术后C2~7 Cobb角、T1SA和NTA的测量结果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A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9例病例中病变共累及311个节段,其中C5/C6多,为102个;C4/C5次之,为91个.C3/C4、C4/C5、C5/C6和C6/C7退变率在不同T1SA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T1SA增加,C3/C4和C4/C5退变率逐渐增加,C5/C6和C6/C7退变率逐渐降低.结论 前路手术可能通过增加颈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C2~7 Cobb角进而增加T1SA,从而更有力地维持颈椎生理曲度;随着T1SA的增加,退变节段有由下往上发展的趋势.

  • 骨水泥注入量对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相邻椎体应力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作者:徐建彪;张伟学;王鸿晨;杜传超;王占长;PORTERDaniel

    目的 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骨水泥注入量对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患椎相邻椎体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 经PK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69例,根据骨水泥注入量分为低剂量(>2.0 mL且<3.0 mL)组(22例)、中剂量(≥3.0 mL且<6.0 mL)组(28例)、高剂量(≥6 mL)组(19例),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价术前、术后的疼痛程度.收集患者手术前后的CT数据,利用Mimics 10.01和Abaqus 6.8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患椎的上终板分别施加0.3 MPa(低压力)、1.0 MPa(中压力)、4.0 MPa(高压力)的轴向压力,观察不同载荷下的应力改变.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渗漏5例(7.25%),均未出现神经症状;低剂量组1例,中剂量组2例,高剂量组2例,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未发现相邻椎体再发骨折.在低压力(中立位)时,患椎下位椎体的应力较术前增加约22%,上位椎体的应力增加约15%.在中压力(正常活动)、高压力(突然摔倒)时,高剂量组患椎上、下位椎体的应力较低压力时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患椎上、下位椎体的应力与低压力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术后可引起患椎上、下相邻节段生物力学的改变,相邻椎体所受的应力随着轴向负荷和骨水泥注入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

脊柱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