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脊柱外科杂志

脊柱外科

脊柱外科杂志

Journal of Spinal Surgery 척주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
  • 影响因子: 1.03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2957
  • 国内刊号: 31-1907/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75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脊柱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贾连顺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术中三维CT导航引导下半椎体切除治疗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凸

    作者:韩雨;赵志明;张永刚;王征;张雪松;毛克亚;崔庚;陆宁;李海燕;肖嵩华;王岩

    目的 观察在术中CT导航引导下行小儿脊柱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置钉准确率及近期疗效.方法 10例先天性半椎体畸形的患儿,手术时年龄为3~6岁,平均4.5岁.所有患儿均为单发完全分节半脊椎,其中半脊椎1例位于T10,2例位于T11,3例位于T12、2例位于L2,1例位于L3,1例位于L4.术中在CT导航引导下进行置钉和半椎体切除. 结果本组病例共置椎弓根螺钉48枚,经术中CT扫描证实位置良好,无穿透椎弓根内侧壁进入椎管者,大部分螺钉刚好穿出椎体前缘皮质骨,置钉准确率达100%.术前半脊椎上下相邻节段侧凸Cobb角为20.0°~60.0°,平均40.5°,术后矫正至1.0°~14.0°,平均矫正至8.3°,平均矫正率为78.5%.在6例胸椎半脊椎病例中,术前半脊椎上下相邻节段后凸Cobb角为23.0°~36.0°,平均29.3°,术后Cobb角矫正至0°~13.0°,平均矫正至8.3°,平均矫正率为69.5%;在4例腰椎半脊椎病例中,半脊椎上下相邻节段后凸Cobb角为0°~2.0°,平均1.5°,术后腰椎前凸恢复至8.0°~18.0°,平均恢复腰椎前凸13.0°.本组病例平均随访5个月,未发生螺钉松脱、折断等并发症,远近端代偿弯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利用术中CT导航系统有利于在小儿患者中准确地置入椎弓根螺钉,能够有效增加矫形力和防止内固定的失败,使得切除小儿半脊椎更加简便和安全.

  • 脊柱侧凸手术中TES-MEP、CSEP阳性与手术操作相关原因分析

    作者:陈裕光;万勇;郑召民;杨军林;彭新生;邹学农;夏杰华;舒海华;李佛保

    目的 探讨脊柱侧凸手术中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motor evoked potential, TES-MEP)和/或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ortical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CSEP)阳性与手术操作相关因素.方法 2006年7月~2009年4月,本科行脊柱侧凸手术151例,术中同时监测双侧胫前肌、足拇短屈肌TES-MEP以及双侧胫后肌CSEP.根据术中诱发电位的阳性变化详细检查和分析是否与手术操作不当有关.结果 TES-MEP成功检出率为96.7%,CSEP成功检出率为96%.术中诱发电位阳性27次,除5次不明原因外, 22次与手术操作不当相关.其中15次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13次恢复正常,2次明显恢复;7次仅经药物干预和观察处理者,其中6次不能完全恢复, 1次无恢复.结论 椎弓根钻孔或螺钉置入、内固定器械矫形、截骨过程和截骨面靠拢等手术操作是导致诱发电位阳性的主要原因.

  • 退变性腰椎侧凸选择性短节段固定融合的手术治疗

    作者:孟祥龙;海涌;苏庆军;鲁世宝;关立;杨晋才;康南;臧磊;周立金

    目的 探讨选择性减压、短节段固定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4年1月~2007年6月收治的42例以下肢症状为主的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其中男15例,女27例;平均年龄为65.6岁.手术方式采用选择性减压、短节段固定融合.对患者术前、首次随访、终末随访时的Cobb角,腰椎前凸角度,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进行对比.结果 术前与终末随访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优良率为76.2%,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3.9%.结论 以下肢症状为主的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可通过狭窄节段椎管减压、短节段固定融合显著地减小手术创伤,获得良好的手术疗效.

  • 休门病胸椎/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和正常青少年骨密度差异性的研究

    作者:俞杨;殷刚;邱勇;李卫国;王斌;朱锋;刘臻;邵翔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与青少年休门病(Scheuermann's disease, SD)的关系. 方法研究对象包括青少年SD患者10例和正常青少年3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双能X线吸收仪测量非优势侧的股骨近端和腰椎(L2~4)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将2组受试者的测量结果进行t检验比较,并对SD组BMD结果与后凸Cobb角角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组受试者在年龄、性别比例、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腰椎及非优势侧股骨近端BMD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D组患者腰椎及非优势侧股骨近端BMD与后凸Cobb角角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骨质疏松可能不是青少年发生SD的致病因素,骨质疏松与SD的严重程度可能无关.

  • 弯棒旋转法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作者:成红兵;李佳

    目的 测量正常人胸腰段生理前弯角度的范围(T11~L2),对于胸腰段骨折的患者,利用理论值折弯棒并旋棒,观察矫形效果.方法 测量50例正常人胸腰段脊柱矢状位Cobb角及30例胸腰段骨折患者的目标椎体术前、术后矢状位Cobb角.结果 正常人目标脊椎Cobb角、弯棒矫形后脊椎Cobb角运用配对设计的秩和检验,得出正常人目标脊椎Cobb角与弯棒矫形后目标脊椎Cobb角差值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测量正常人胸腰段椎体的生理前弯角度,并按照此角度作为Basis脊柱内固定系统旋棒的角度参考值,能够较好的还原骨折前此段椎体的生理弧度;同时也能获得胸腰椎矢状面的重建,因此弯棒旋棒法治疗胸腰椎骨折对恢复胸腰段脊柱正常生理弧度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经后路全脊椎切除在重度脊柱侧凸的临床应用

    作者:解京明;王迎松;张颖;赵智;刘路平;杨振东

    目的 探讨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在矫治>100°的重度脊柱侧凸时的临床应用特点及技术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2008年9月以全脊椎切除术联合椎弓根钉棒治疗的13例重度侧凸患者,术前主弯Cobb角平均117.8°,冠状面偏斜平均6.7 cm;术中置入直径为5.5~6.5 mm椎弓根螺钉,通过全脊椎切除建立矫形空间后,直视下保护硬膜囊,获得脊柱冠状面整体平衡和侧凸矫形.结果 平均侧凸矫形率为60.7%,冠状面偏斜纠正82.0%.术后1例发生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2周后恢复,其余患者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同术前.术后6个月时,患者肺功能均较术前有所改善.平均随访22.5个月,矫形效果丢失<10%,1例内固定棒断裂.结论 经后路全脊椎切除联合椎弓根钉棒器械矫形术可有效保护脊髓功能,获得良好矫形效果,适用于重度脊柱侧凸患者,特别是对伴有显著通气功能障碍的胸段侧凸.

  • 18例Charité人工腰椎椎间盘置换术后的中期随访结果

    作者:肖嵩华;陈超;陆宁;王征;张雪松;朱守荣;毛克亚;张西峰;崔赓;王岩

    目的 探讨Charité人工腰椎椎间盘置换治疗退行性腰椎椎间盘疾病及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05年1~11月,采用Charité人工腰椎椎间盘置换术治疗18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计20个椎间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术前与术后以及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的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 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统计并发症.结果 随访时间平均为45.6个月.术前平均ROM为 8.1°,术后8.8°(P>0.05),末次随访8.4°(P>0.05);术前VAS平均72.8分,术后为32.2分(P<0.01),末次随访时为28.2分(P<0.01);术前ODI平均为57.0分,术后为31.4分(P<0.01),末次随访为27.6分(P<0.01).1例在随访半年时自述逆向射精.1例双节段置换的患者发生了异位骨化.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操作简便,疗效满意,并发症少,是治疗退行性腰椎间盘疾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扩大"蛋壳"技术治疗100°以上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凸畸形

    作者:郑国权;王岩;张永刚;肖嵩华;张雪松;王征

    目的 探讨扩大"蛋壳"技术治疗100°以上重度脊柱侧凸畸形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10月~2007年9月,采用扩大"蛋壳"技术治疗严重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共24例,其中男10例,女14例.术前均行站立位脊柱全长X线片、MRI和三维CT重建等辅助检查.术前侧凸Cobb角平均为114°(102°~145°),后凸Cobb角平均为98°(78°~130°).计算术中手术时间、出血量、脊柱短缩距离以及术后侧/后凸的矫正率、术后整体平衡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安全接受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4.5 h(3.5~6.2 h),术中脊柱平均短缩3.2 cm( 2.6~4.4 cm),平均出血量为1 800 mL (1 300~3 950 mL).术后侧凸Cobb角平均为45°(35°~62°),矫正率为60.5%;后凸Cobb角平均为28°(20°~45°),矫正率为71%.所有患者躯干平衡良好,未发现失代偿现象.手术并发症包括一过性单侧下肢不全瘫1例、神经根性疼痛3例,未经特殊处理恢复正常.1例出现硬膜囊撕裂.全部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50个月,截骨部位融合良好,主弯Cobb角的矫正无明显丢失.没有发现断钉、断棒、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100 °以上的特发性脊柱侧凸,单纯应用后路经椎弓根扩大"蛋壳"技术行脊椎切除并椎弓根钉内固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矫治方法.

  • 脊柱后纵韧带骨化性疾病的基础研究进展

    作者:刘洋;袁文

    脊柱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PLL)是指脊柱后纵韧带发生病理性异位骨化,多见于颈椎,常独立或合并其他病变对脊髓神经根形成压迫.在年龄≥65岁的亚洲人群中发病率可达20%~34%[1,2].日本学者对该病研究较多,目前的研究表明OPLL是一种基于多基因与环境等其他因素相关的复杂疾病,具体发病机制不明.近年来,对OPLL的基础研究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就OPLL的基础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 软骨发育不全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孙武;仉建国

    软骨发育不全(achondroplasia, ACH)是一种常见的软骨发育不良,又称胎儿型软骨营养障碍(chondrodystrophia fetalis)、软骨营养障碍性侏儒(chondrodystrophic dwarfism)等.这是一种由于软骨内骨化缺陷而导致的发育异常,临床上以四肢短、躯干相对正常、巨头、脊柱胸腰段后凸、椎管狭窄为特征.ACH的发病机制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基因跨膜区的点突变密切相关,80%~90%的病例是散发的,为新生突变[1]. ACH患者脊柱畸形常可导致小便障碍、跛行甚至截瘫等严重结果.本文着重对ACH所致的脊柱畸形及治疗作一综述.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上胸弯融合节段的选择和术后双肩平衡的影响因素

    作者:蒋军;邱勇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是一种好发于青春期阶段,严重影响青少年生长发育的脊柱畸形.对于胸弯型的患者,除了存在中胸段的主弯外,同时也存在着上胸段部分或完全的弯曲.这种弯曲与患者术前肩关节失平衡状态密切相关,而肩关节的平衡与否是影响患者对外观满意程度的主要因素.所以,对上胸弯的正确认识以及上胸弯融合节段的正确选择对恢复患者双肩平衡和提高患者手术满意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除了融合节段的选择之外,患者术后肩关节的平衡状况与患者术前的某些影像学指标相关.本文拟对此方面研究的进展做一综述.

  • 脊柱侧凸胸椎椎弓根形态学分型

    作者:付长峰;汪振宇;刘一

    目的 研究脊柱侧凸胸椎椎弓根的畸形发生率和畸形特征,并提出形态学分型系统.方法 应用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64 CT,对60例不同类型脊柱侧凸1 440个胸椎椎弓根进行CT轴位扫描.在Lenke椎弓根分型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量化和适当补充,将椎弓根形态分型为:A型(正常型);B型(狭窄型);C型(峡部硬化型);D型(完全硬化型),D-Ⅰ型(凹陷硬化型), D-Ⅱ型(平直硬化型);E型,椎弓根缺如.按照上述分型标准,对影像学资料进行测量、分析并分型.结果 各种类型脊柱侧凸胸椎椎弓根形态分型A、B、C、D-Ⅰ、D-Ⅱ及E型分别占62.12%、24.72%、5.94%、2.75%、3.18%及1.29%,胸椎椎弓根的畸形发生率为37.88%.各种类型脊柱侧凸间胸椎椎弓根的畸形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凸胸椎椎弓根的畸形发生率高达60.83%.结论 各种类型的脊柱侧凸普遍存在胸椎椎弓根畸形,以狭窄型较为常见.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柔韧性影响因素分析及仰卧侧屈角度的预测

    作者:陈自强;谢杨;徐瑾;王传锋;杨长伟;赵颖川;张晶涛;易红蕾;李明

    目的 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柔韧性影响因素,探讨预测指标,初步建立仰卧侧屈位Cobb角角度的预测模型.方法 通过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150例患者(包括胸椎侧凸和胸腰段/腰椎侧凸共216个)的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位X线片和仰卧侧屈位X线片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用仰卧侧屈位X线片矫正率作为柔韧性指标,与站立位冠状面Cobb角、年龄、性别、Risser征、是否主侧凸和侧凸位置6个指标进行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筛选相关因素;采用同样方法,分析6个指标与仰卧侧屈Cobb角的关系.结果 站立位冠状面Cobb角(P<0.01)和侧凸位置(P<0.01)与柔韧度存在明显线性回归关系.站立位冠状面Cobb角(P<0.01)、侧凸位置(P<0.01)和是否主侧凸(P<0.01)与仰卧侧屈Cobb角存在明显的线性回归关系.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站立位冠状面Cobb角每增加10°,柔韧度约减少8%,胸椎侧凸柔韧性平均比胸腰段/腰椎侧凸低10%.站立位冠状面Cobb角>45°的胸椎次侧凸和>50°的胸腰段/腰椎次侧凸,成为结构性侧凸几率较大.结论 站立位冠状面Cobb角和侧凸位置是显著影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柔韧度的因素,实验探讨了1种预测仰卧侧屈Cobb角角度的简单方法,解决了临床实际问题.

  • 有限元法预测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效果

    作者:唐明星;张宏其;王永福;赵迪;刘少华;陈凌强;郭超峰;王昱翔

    目的 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支具治疗后椎间盘凸侧和凹侧椎间盘应力分布的变化,预测支具治疗效果.方法 基于已建立的Lenke 1A型特发性脊柱侧凸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支具治疗后主胸弯椎间盘凸侧和凹侧椎间盘应力分布的变化,并应用公式计算1年后椎体高度增加值和椎体楔形病变增加的角度值.结果 随着横向矫形力的增加, T6~11椎体的楔形病变逐渐减小,预计1年后总的椎体楔形病变也呈减小趋势.其中在加载100 N矫形力后,主胸弯椎体楔形病变角度总和被逆转为负数.结论 利用有限元方法研究脊柱侧凸椎间盘凸侧和凹侧的应力,并应用凸侧和凹侧应力值预测支具治疗的效果,为预测支具治疗效果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 胸椎结核自发融合致脊椎序列判定失误1例

    作者:侯黎升;白雪东;阮狄克;林井副;何勍;贾连顺;崔洪鹏;史丽静;李威

    脊椎结核疾患比较常见.胸椎体结核自发融合时若读片不认真,可导致序列判定错误和误诊.本文报道1例.

  • 特发性胸椎脊柱侧凸矫形椎弓根螺钉误置的危险因素

    作者:邱勇

    胸椎椎弓根螺钉和椎体钉与传统的内固定器械相比,其矫形能力更强,术中所需固定节段更少,在脊柱侧凸矫形手术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胸椎椎体和椎弓根直径较小,胸椎螺钉的误置率和周围重要组织损伤概率在文献报道中均明显高于腰椎.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高并发症率并不仅仅是由于椎体形态较小所导致的.近年来,由于胸椎解剖位置的改变引起相邻组织在置钉过程中受损概率增大的现象已成为置钉精确性研究的热点.在某些情况下,这种改变甚至可以使得原来远离椎体的组织变得十分靠近椎体.所以,正确认识胸椎结构改变和置钉安全性变化的关系是每一个脊柱外科医生必须重视的问题.

  • 浅谈颈椎后凸畸形基本概念与诊断学基础

    作者:贾连顺

    颈椎后凸畸形是一种既有形态上改变、又有多种临床症状的症候群,不仅涉及儿童而且同样可能累及成年人.迄今为止,颈椎后凸畸形病理机制并不清楚.医源性创伤曾是颈椎后凸畸形形成的常见原因,但近年来特发性颈椎后凸畸形的发病率呈增加趋势.

    关键词: 颈椎 脊柱后凸
  • AO脊柱内固定学会的专业标准读物——《AO脊柱手册》简体中文版

    作者:

脊柱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