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脊柱外科杂志

脊柱外科

脊柱外科杂志

Journal of Spinal Surgery 척주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
  • 影响因子: 1.03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2957
  • 国内刊号: 31-1907/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75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脊柱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贾连顺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钛板手术在寰枢椎内固定翻修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尹庆水;夏虹;吴增晖;权日;昌耘冰;章凯;艾福志;杨进城

    目的 探讨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钛板(transoral athmtoaxial reduction plate,TARP)手术在寰枢椎内固定翻修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5年4月~2007年5月采用自行设计的TARP治疗10例寰枢椎初次手术失败需要再次手术的患者.其中包括寰枢椎脱位,行后路Apofix内固定术后再脱位3例;颅底凹陷症伴寰枢椎脱位,行后路减压枕颈内固定术后寰枢关节仍呈脱位状态且症状加重2例;先天性齿突不连伴寰枢关节脱位,行后路Brooks钛缆寰枢椎内固定术后再脱位且症状加重2例;先天性齿突发育不良伴寰枢关节脱位,行颈前路C1~3Axis 钛板内固定术后未复位且症状加重 1 例;陈旧性齿突骨折伴寰枢关节脱位行TARP手术后再脱位1例;颅底畸形、C1,2脱位、四肢瘫痪伴呼吸困难,行TARP手术后再脱位1例.10 例翻修手术分别为:7 例先行后路取出枕颈内固定器及寰枢内固定器.同期行TARP手术;1 例行经口前路取出 C1~3 Axis 钛板,同时行TARP手术;2例行经口前路取出松动的TARP,其中1例更换成比之前小1个型号的TARP和直径比之前粗 0.5 mm 的翻修螺钉予以重新固定,另 1 例行C2次全切除,更换特制的加长TARP固定于C1侧块和C3椎体.观察翻修术前、术后即时复位及随访时症状、体征、影像学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随访时间为2~25个月,平均18个月.10 例寰枢关节脱位均获得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TARP固定良好,无松动.9例获得骨性融合,1例随访时间偏短,暂无法确定融合情况.MRI 示:寰枢节段椎管矢径恢复正常,颈髓获得充分减压,脊髓减压改善率达85%~100%(平均96%),但有3例寰枢节段脊髓明显萎缩,呈高信号改变.7 例患者的神经功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恢复.1例恢复自主呼吸,四肢运动无明显恢复.本组无神经血管损伤和术后再脱位并发症.结论 TARP手术对于寰枢椎前后路内固定手术失败的翻修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 S1神经根体感诱发电位的方法研究

    作者:吴晓东;袁文;赵辉;汤俊君;朱愈;陈文钧

    目的 探讨正常成年人 S1神经根体感诱发电位(S1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1SEP)的皮层电位P20峰潜伏期的参考值范围;明确S1SEP的P20峰潜伏期与年龄、身高是否存在线性相关.方法 对28例正常成年人分别行双侧的S1 SEP 测定,记录受试者的年龄、身高及双侧S1SEP 的 P20 峰潜伏期值.计算受试者的 P20 峰潜伏期的双侧95%可信区间,用配对t检验分析受试者双侧P20峰潜伏期是否存在差异,得出双侧P20峰潜伏期差值的单侧95%测定值范围.分别将年龄和身高与P20峰潜伏期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28例受试者的S1 SEP 检测均能引出稳定而具有重复性的皮层电位.受试者P20峰潜伏期的95%可信区间为14.39~23.75 ms,受试者双侧的P20峰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侧 P20峰潜伏期差值的95%可信区间为0~1.24 ms.年龄和身高与P20峰潜伏期均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在骶后孔利用针电极刺激S1神经根可以引出稳定而具有重复性的皮层电位,双侧皮层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皮层潜伏期与身高和年龄均无显著正相关.S1 SEP 有望用于诊断S1神经根病及其他影响 SEP 近端传导通路的脊髓病变,由于S1 SEP 的传导通路较短,对局灶性脱髓鞘的神经病的检测,S1 SEP 的"稀释效应"更小.同时S1SEP 还有望用于伴有周围神经病或截肢患者的脊柱后路手术的术中监护.

  • Moss Miami与R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对比

    作者:周俊;陈志兵;王健;沈孝国;朱晓东

    目的 评价 Moss Miami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并与传统的 RF 系统进行对比.方法 对 72 例胸腰椎骨折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5例应用Moss Miami椎弓根钉减压复位内固定,37 例采用RF钉减压复位内固定,平均随访19个月.对所有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前、术后和随诊时的临床表现、椎体高度及成角畸形等进行比较.结果 Moss Miami 组患者平均伤椎椎体高度比和 Cobb 角术前分别是 0.49、27.6°,术后分别是0.96、3.4°,随访时分别是 0.88、7.2°.而 RF 组伤椎椎体高度比和Cobb角术前为 0.54、22.5°,术后 0.91、9.5°,随访时 0.75、15.5°.随访时椎体高度有不同程度的丧失,RF 组比 Moss Miami 组丢失显著.结论 Moss Miami 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与传统RF系统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

  • 骶骨脊索瘤的临床特点及综合治疗

    作者:曹东;肖建如;马俊明;杨兴海;冯大鹏

    目的 介绍骶骨脊索瘤的临床特点并对其综合治疗的疗效和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方法 对1999年12月~2006 年12月收治的行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的 40 例骶骨脊索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无术中死亡,术后肿瘤局部复发13例,复发率为32.5%,其中3例复发2次;发生肺部转移2例,转移发生率为5%.术后5年内共5例死亡,患者经过综合治疗后的术后5年生存率达87.5%.结论 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术中化疗、术后放疗的综合治疗方法,对降低骶骨脊索瘤的局部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是治疗骶骨脊索瘤的有效方法.

  • 选择性前路和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或腰段脊柱侧凸的疗效分析

    作者:李明;倪建强;朱晓东;贺石生;方秀统

    目的 比较选择性前路和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或腰段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方法 1998年3月~2004年9月,共64例胸腰段或腰段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接受手术,其中36例采用选择性前路手术(A组),28例采用选择性后路手术(B组),随访时间为2~4 年.结果 A组术前胸腰段或腰段弯曲角度平均 42°,术后平均 18°;B组术前平均46°,术后平均18°.2 组患者术后弯曲都得到了明显改善,且2组患者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的出血量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手术时间(179 min)

  • 原发性椎间隙感染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作者:徐皓;唐焕章;姚晓东;符臣学;张朝春;林松庆;陈宗雄

    目的 探讨原发性椎间隙感染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5月~2005年7月收治的原发性椎间隙感染19例(其中胸椎4例、腰椎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所有患者均无椎间盘手术病史及脊柱封闭或穿刺史,纳入诊断均靠术中术后病理确诊.全部病例均因非手术治疗无效后行病灶清除、植骨并内固定术.术中病灶清除后局部应用抗生素,术后继续抗感染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明显缓解,体温正常.术前伴有脊髓神经损伤的9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恢复.19例中仅有1例术后脓液细菌培养结果提示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其余均为无菌生长.所有病例术后病理结果均提示有中性粒细胞、浆细胞或巨噬细胞浸润,考虑炎性改变.随访 13~42 个月,平均25个月,均无复发.影像学检查示椎体序列良好,植骨节段均骨性融合,无内固定器松动、断裂.术前误诊为"脊柱结核"8例.结论 MRI 有利于原发性椎间隙感染的早期诊断,但确诊需以病理为准;病灶彻底清除、植骨并加强内固定有利于治疗该疾病,但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 经后路采用撑开复位内固定系统治疗腰骶部不稳

    作者:周建元;赵隆队;钟德和;周华;文毅英;盛玉;谢立俊

    目的 探讨应用撑开复位内固定系统(divided reducible fixed system,DRFS)经后路治疗腰骶部不稳的疗效.方法 2002 年2月~2006 年6月应用DRFS经后路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手术治疗腰骶部不稳患者32例,其中Ⅰ度滑脱 16 例,Ⅱ度滑脱11例,Ⅲ度滑脱 5 例.病变位于L4,5,23 例,位于L5,S19例.结果 32 例病例均得到随访.随防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18.5个月.滑脱椎体复位率达84.4%.融合率按 Lenke 标准分级:A 级65.6%、B 级25%、C 级 9.4%.疗效按 Asher评价标准分级:优19例、良9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达87.5%.结论 DRFS具有良好的复位与固定作用,是目前治疗腰骶部不稳理想的内固定装置之一.

  • 单节段"蛋壳"式椎体截骨术矫正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

    作者:李放;张志成;孙天胜;单建林;任大江

    目的 研究单节段"蛋壳"式椎体截骨术矫正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 2002年6月~2006 年6月收治的骨折后陈旧性胸腰段椎体后凸畸形患者共 21 例,既往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8例,后路手术治疗 13 例.本组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背痛,疼痛的VAS评分为 4.3~7.5 分,平均 5.6 分;神经损伤程度按照Frankel 分级进行评定,A级5例,B级3例,C级7例,D级2例,E级4例.本组后凸畸形的Cobb角为28°~75°,平均48°,后凸顶端均为原骨折椎体节段,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单节段"蛋壳"技术于后凸顶椎处进行椎体截骨,通过椎弓根固定系统加压固定.观察手术前后后凸畸形的矫正率、疼痛VAS评分及神经功能的恢复.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6~48个月,平均22个月.手术平均用时212 min(128~360 min),平均出血量为800 mL (400~2200 mL).术后后凸角平均为13°,平均矫正约35°;腰背部疼痛均有明显缓解,术后随访VAS评分平均2.3 分(1.0~3.5 分),比术前平均降低 3.3 分.结论 单节段"蛋壳"式椎体截骨术截骨后前中后三柱均为骨性接触,融合率高,矫正效果可靠(平均35°),避免了前方大血管损伤的危险,此术式在矫正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这一方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胸腰椎损伤分类及损伤程度评分系统的评估及初步应用

    作者:孙天胜;张志成

    目的 评估胸腰椎损伤分类及损伤程度评分系统(thoracolumbar injury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ity score,TLICS)的可信度(interobserver reliability)和可重复性(intraobserver reproducibility),及其对胸腰椎损伤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 2006 年1月~2007 年1月入院的胸腰段骨折患者38例,均行胸腰椎 X 线、CT、MRI 检查,经过神经学查体将神经损伤状态分为:无损伤、神经根损伤、马尾神经损伤、完全性脊髓损伤(ASIA A)及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对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按照ASIA系统进行运动功能分级 (ASIA B、C、D).根据影像学检查将骨折形态分为:压缩型、爆裂型、减力及旋转型、牵张型;将后纵韧带复合体(posterior ligamentous complex,PLC)损伤分为:无损伤型、不确定型、断裂型.分6组医生根据TLICS系统进行评定,计算损伤程度评分,并根据评分决定其治疗方案.3个月后进行再次评估.使用 Cohen 加权 kappa 系数(unweighted Cohen kappa coefficients)对TLICS总评分、骨折形态分型、神经损伤分型、PLC 损伤分型、终治疗方案等观察项间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进行分析.根据TLICS评分选择治疗方法,评估此组病例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计算TLICS亚类(骨折形态、PLC损伤状态、TLICS总分数、治疗推荐),Kappa 系数位于中度和较高一致性之间(0.46~0.73),针对神经损伤状态亚类的Kappa系数为0.93,为高度一致性,诊断可信度较高,2次可信度评估的Kapp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相同方法分析TLICS系统可重复性,Kappa系数也位于中度和较高度一致性之间(0.42~0.75),针对神经损伤状态的Kappa系数为 0.94,为高度一致性.TLICS系统诊断准确率为95.3%,敏感性为87.6%,特异性为97.3%.38例患者中6例TLICS总分≤3的患者均选择非手术治疗;6 例=4 分的患者其中2例行非手术治疗,4 例行手术治疗;26 例≥5 分的患者均选择手术治疗.无神经损伤的患者 8 例,均未手术;有神经损伤3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根性损伤6例,不完全脊髓损伤14,完全性脊髓损伤5例,马尾神经损伤5例,术后22例患者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恢复率为73.3%.术后无神经损伤加重,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 TLCIS 分类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且使用简单,易于掌握,此方法对胸腰椎损伤的评估较全面和准确,可以作为患者临床治疗选择的依据.

  • 极重度脊柱侧凸的二期手术治疗

    作者:马华松;周建伟;邹德威;邵水霖;王晓平;谭荣;张墨

    目的 探讨极重度脊柱侧凸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11例极重度脊柱侧凸患者的二期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2例,女9例;年龄为11~17 岁,平均13.4 岁.Cobb 角为 130°~170°,平均 159°.采用二次手术,一期将130°~170°极重度的脊柱侧凸矫正47%左右,将其变为重度脊柱侧凸,4~6 个月后再采用常规方法进行二期矫形,使矫正率达到65%左右.一期手术行小切口手术,采用内撑开技术进行撑开.4~6 个月以后再行二期手术,常规后路矫形,僵硬的病例可采用小关节突松解或者360°截骨,并进行剃刀背切除和植骨.结果 二次术后Cobb角为 46°~66°,平均58°.身高增加14~21 cm,平均19.1 cm.所有病例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对于极重度脊柱侧凸的患者采用二期手术治疗,可以明显提高畸形的矫正率,手术的安全性也得到了提高.

  • 丙戊酸对中枢神经损伤后的保护与修复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南国新;李明;廖维宏

    丙戊酸(valproic acid,VPA)作为抗惊厥和抗癫痫的一线药物,已在临床广泛应用近40年,其安全性可靠.近年来研究发现大鼠脑组织损伤后丙戊酸对其具有保护神经元、降低炎性反应、促进神经再生、减少胶质细胞增生等作用.在体外细胞培养中有抗细胞凋亡,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抑制向神经胶质细胞分化的作用.现就丙戊酸在神经保护与修复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生物材料在脊髓损伤修复中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王希山;冯世庆

    脊髓损伤的治疗是当今创伤医学研究的难点和热点之一,生物材料在脊髓损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已有很长时间,不论是单纯材料/携带促神经生长物质植入,还是作为生物组织工程支架桥接与种子细胞做组织构建,生物材料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而日益重要.本文就生物材料在脊髓损伤修复研究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 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

    作者:吴波;任先军;郭树章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ies,SCI)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可以造成感觉、运动等神经功能严重丧失.迄今为止,临床上尚无有效方法治疗脊髓损伤.

  • 腰骶神经根牵拉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作者:崔志明;张金波;保国锋;徐冠华;李卫东;袁锟;孙郁雨

    目的 以拉力为参数建立不同程度的腰骶神经根牵拉损伤动物模型.方法 将40只中国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轻度牵拉组、中度牵拉组和重度牵拉组.全椎板切除显露双侧S1神经根,用测力神经根拉钩分别以不同的拉力造成神经根的牵拉性损伤.行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监测和神经功能评分,神经根和骶髓做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 轻度牵拉组SEP潜伏期比对照组稍延长(P0.05),神经根和骶髓结构正常,Hashi-zume 行为学测试正常;中度牵拉组SEP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去除牵拉后潜伏期接近正常(P0.05),神经根结构轻度异常,骶髓结构正常,Hashizume 行为学测试轻度异常;重度牵拉组SEP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去除牵拉后潜伏期稍缩短,和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根结构明显异常,骶髓轻度异常,Hashizume 行为学测试异常.所有实验动物改良 Tarlov运动功能评分均正常.结论 以拉力为参数可以稳定地建立不同程度的腰骶神经根牵拉性损伤动物模型.

  • 计算机辅助设计腰椎融合器的生物力学评价

    作者:张晔;石志才;章筛林;喻林;管俊杰

    目的 探讨新型计算机辅助设计腰椎椎间融合器和2种常用的椎间融合器在PLIF附加椎弓根螺钉术后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 选用经过检查无损伤(肿瘤、外伤、手术)的10具成人新鲜冰冻尸体脊柱标本(L4~S1)进行实验分组:①完整标本组;②行腰椎后路L4,5全椎板切除减压合并椎间隙单纯植骨组;③行腰椎后路L4,5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隙单纯植骨合并L4,5椎弓根螺钉组;④行腰椎后路L4,5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隙植骨 CAPSTONE 融合器植入合并 L4,5椎弓根螺钉组;⑤行腰椎后路L4,5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隙植骨OIC融合器植入合并L4,5椎弓根螺钉组;⑥行腰椎后路 L4,5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隙植骨 CAD-CAGE 融合器植入合并L4,5椎弓根螺钉组.各组随机顺序进行7 项非损伤性加载,运用数字相关法对不同处理组术后腰椎即刻生物力学指标进行测定,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 腰椎后路L4,5全椎板切除术后,与完整标本组和其他固定组相比,在屈曲、左右侧弯、左右旋转6个方向的动态加载下角位移和运动范围显著增大(P <0.01);行PLIF附加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后各组,与完整标本和不附加椎弓根螺钉固定组相比,6个方向的动态加载下角位移和运动范围显著减小(P<0.01);使用椎弓根螺钉各个固定组之间比较,单纯椎间隙植骨组仅在屈曲方向的动态加载下角位移和运动范围显著增大(P<0.01),其他各个方向的动态加载下角位移和运动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椎间融合器的3组之间比较,6个方向的动态加载下角位移和运动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腰椎全椎板切除后,腰椎稳定性显著降低.②附加椎弓根螺钉固定可以得到比完整状态更好的腰椎稳定性.③ PLIF 术式中,采用椎间融合器比不采用融合器,能够使腰椎得到更可靠的稳定性.④融合器外形设计的区别对稳定性影响甚微.

  • 经皮 B-Twin 膨胀式腰椎间隙融合术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观察

    作者:张德仁;熊东林;肖礼祖;陈开林;易伟宏;陈远武;胡广询;罗裕辉

    严重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或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间隙狭窄,是临床上较难处理的一类椎间盘病变.传统的椎间盘减压术很难奏效,甚至加重病情.应用经皮 B-Twin 膨胀式椎间隙融合术,治疗9例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严重椎间隙狭窄患者,结果显示80%以上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影像学资料显示椎间隙融合良好.现报告如下.

  • 胸椎巨大软骨肉瘤1例报道

    作者:伍骥;范恒华;朱克顺;孙斌;张新合;任力

    脊柱软骨肉瘤发病率低,诊断和治疗上也较困难[1].本文作者报道一例较为罕见的术后恶变为巨大脊柱软骨肉瘤病历,肿瘤侵犯内脏器官,外科完整切除.

脊柱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