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MESS评分在治疗下肢骨折伴血管损伤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周飞亚;郭晓山;高伟阳;陈星隆;李志杰;蒋良福

    目的:回顾性分析MESS评分在下肢骨折伴血管损伤的临床意义及可靠性.方法:用MESS评分表对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28例下肢骨折伴血管损伤患者进行评分,男17例,女11例;年龄23~53岁,平均38岁.其中胫腓骨上段骨折17例,股骨下端骨折7例,膝关节脱位伤4例.18例MESS评分≥7.0分,其中13例Ⅰ期截肢,5例Ⅱ期截肢;10例MESS评分<7.0分,行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同时,取大隐静脉移植修复血管8例,直接行端端吻合术2例.结果:18例MESS评分≥7.0分的患者均Ⅰ期或Ⅱ期截肢,10例MESS评分<7.0分的患者Ⅰ期行保肢手术,术后肢体均成活,随访0.5~1年,术后患肢运动和感觉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MESS评分简单、准确,可帮助我们对下肢骨折伴血管损伤的处理制定更客观准确的治疗方案.

  • 严重多发伤患者甲状腺激素核受体表达及其与损伤严重度的关系

    作者:荣青峰;魏晓霞;郭娜;赵乃倩

    目的 研究严重多发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甲状腺激素核受体表达及其与损伤严重度的关系.方法 28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和26例健康受试者纳入本研究.于伤后第2天,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空腹血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BMCs甲状腺激素核受体(TRα和TRβ)mRNA表达.结果 与健康受试者比较,严重多发伤患者血FT3水平显著降低,PBMCs甲状腺激素核受体TRα及TRβ mRNA表达显著降低[TRα mRNA:(3.86±0.54) vs.(5.24±1.17),P<0.05;TRβ mRNA:(9.86±2.27)vs.(13.57±2.45),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严重多发伤患者血FT3水平及甲状腺激素核受体TRβ mRNA表达与损伤严重度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445,-0.496,P=0.018,0.007).结论 严重多发伤患者甲状腺激素信号转导活性显著降低,血FT3水平及PBMCs TRβ mRNA表达与损伤严重度显著负相关,甲状腺激素信号转导途径在严重多发伤不良临床预后中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探讨.

  • 324例多发伤患者的预后分析

    作者:罗小敏;魏捷

    目的 探讨影响多发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3月经过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救治的324例多发伤患者的年龄、伤后就诊时间、损伤严重评分、主要创伤部位、并发休克情况各因素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数据处理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方法 .结果 死亡78例,存活246例,总死亡率为24.1%.在伤后1 h内就诊的患者死亡率为16.7%,超过1 h就诊者为37.4%;16≤ISS24、25≤ISS≤40和ISS>40的患者死亡率分别为5.7%、19.2%和41.3%;无休克与合并轻、中和重度休克患者的死亡率分别为11.8%、13.6%、27.7%和46.9%,各因素下患者死亡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x2=17.298,P<0.01;x2=29.010,P<0.01和x2=30.503,P<0.01).不同年龄和不同主要创伤部位患者死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x2:2.004,P>0.05和x2=4.48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除无休克与合并轻度休克患者间死亡率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外(P=0.745),其余各相关因素下患者死亡率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就诊时间、损伤严重评分、休克程度均对伤员预后产生重要影响.遵循损伤控制外科原则,注重创伤救治的时效性与整体性,积极防治休克,对于提高多发伤伤员的救治存活率有重要意义.

  • ISS评分与CRAMS评分在多发伤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陈小凤;阳文新;孙守松;王刚

    目的 比较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和CRAMS评分在急诊科严重多发伤患者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解放军四五四医院急诊科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接诊的93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分别进行ISS和CRAMS评分,追踪其住院期间生存情况.通过两种评分的ROC曲线,评估ISS和CRAMS评分对患者病死率的预测能力.结果 93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中,ISS (25.59±5.37)分,CRAMS评分(6.75±1.26)分.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ISS显著高于存活组(t=7.13,P<0.01),CRAMS评分显著低于存活组(t=-6.03,P<0.01).在ROC曲线分析中,ISS和CRAMS评分预测多发伤患者病死率的AUCROC分别为0.897和0.89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0.718,P>0.05).以死亡为预测目标时,ISS的佳截断点为27分,CRAMS评分为6分.结论 CRAMS评分与ISS对急诊科严重多发伤的预后具有同等预测价值,两者各有优势和不足,但CRAMS评分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其动态变化反映病情及时可靠,有利于院内创伤患者危重症的早期发现与救治.

  • 院前指数在急性创伤住院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葛文汉;李兵;阮海林;黄福文;杨家有

    目的 评估院前指数(PHI)在急性创伤住院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急性创伤住院患者1802例,分别行PHI和损伤严重度评分(ISS).以出院日期为观察终点,结局为观察指标,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找出佳截断点,以ISS为参照,计算患者相应的预测指标,比较PHI预测急性创伤住院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 PHI与ISS评分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1 (95%CI:0.855~0.886)、0.792 (95%CI:0.773~0.811),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674,P=0.007);判断急性创伤住院患者“潜在危重症”的佳截断点分别为PHI≥4分、ISS≥ 22分;PHI对危重症患者死亡预测的的灵敏度优于ISS(x2=6.975,P=0.008),而特异度、准确度与I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HI对急性创伤住院患者的预后评估具有较高的分辨能力,并优于ISS评分;PHI评分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反映病情及时可靠,有利于院内创伤患者危重症的早期发现与救治.

  • D-二聚体联合损伤严重度评分对创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作者:陈鑫;李亮;杨志洲;张炜;任艺;孙兆瑞;韩小琴;汪林;白小翠;聂时南

    目的 探讨D-二聚体、损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与创伤患者病死率的相关性及D-二聚体与ISS评分联合预测创伤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急诊抢救室收治的1592例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年龄<14岁、伤后时间>24 h、入院时已死亡、自动离院及数据不完整者;既往有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者;既往有原发性肝功能损害者;受伤前6个月内曾使用抗凝药物者;受伤部位<2处的患者,终纳入1167例.以28 d预后为观察终点,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间患者首次静脉血血浆D-二聚体值、ISS分值的差异;依据IS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伤组,中度创伤组和重度创伤组,采用Kruskal-Wallis单因素ANOVA检验比较不同分组间病死率的差异;同时通过ROC曲线下面积大小,比较D-二聚体、ISS评分及两者联合预测患者预后的准确度.结果 D-二聚体与ISS评分呈正相关,存活组患者的D-二聚体和ISS评分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 (Z=-7.777, Z=-6.694,P<0.01);病死率在轻伤组、中度创伤组和重度创伤组呈上升趋势,且各组间病死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85,P<0.01);ISS评分、D-二聚体以及两者联合后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728,0.765,0.800,D-二聚体预测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ISS评分,但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51,P=0.293);两者联合预测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单用ISS评分、D-二聚体(Z=3.028,Z=2.272,均P<0.05).结论 创伤患者血D-二聚体水平、ISS评分与患者伤情严重程度及病死率相关,D-二聚体和ISS评分增高都提示患者死亡风险增高,且两者联合后预测性能大于单独预测.

  • 玉树地震伤与汶川地震伤临床特点比较

    作者:杜明奎;樊毫军;杨炯;侯世科;杨轶;张谦

    目的 分析玉树地震和汶川地震损伤特点,探讨地震伤员的救治方法.方法 以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现场急救的玉树地震和汶川地震伤员为对象,分析比较伤员的年龄、性别、致伤原因、损伤部位、严重程度等信息.结果 两处地震伤员的年龄分布基本一致,都无性别差异.汶川地震的重度损伤患者明显多于玉树地震(P<0.001),玉树地震的前三位致伤原因为:建筑物倒塌、犬咬伤、自救不当,而汶川地震的前三位原因为:建筑物倒塌、余震致伤、山体滑坡.玉树地震损伤部佗的前三位为:下肢、上肢、多发伤,汶川地震伤损伤部位前三位为:多发、下肢、上肢伤,玉树伤员中胸部损伤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汶川地震伤(P=0.0000).结论在高原地震中注重胸部外伤的救治、加强自身防护的宣教、改善房屋结构有利于降低高原地震伤的伤残率.

  • BISAP评分系统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评估价值

    作者:胡瑞瑞;张琪;田字彬;孔心涓;薛会光;魏良洲;赵清喜

    目的 探讨新型BISAP评分体系(bedside index for severity in AP)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临床拟诊为SAP的患者68例,分别进行BISAP、APACHEⅡ、Ranson以及CTSI评分。BISAP评分标准包括患者入院24h内的尿素氮水平、受损精神状态、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年龄、胸腔积液5项内容。以BISAP≥3分、APACHEⅡ≥8分、Ranson≥3分、CTSI≥3分为SAP的评估标准,分析这几种评分系统评估SAP的正确率。结果 68例患者中,BISAP≥3分者43例,占63.2%;APACHEⅡ≥8分者41例,占60.3%;Ranson≥3分者41例,占60.3%;CTSI≥3分者46例,占67.6%。BISAP评分系统与APACHEⅡ评分系统、Ranson评分系统以及CTSI评分系统比较,评估SAP的正确率均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论 BISAP评分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简便的评分体系可推广应用于SAP的评估。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三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巴氏指数的相关性

    作者:罗祖明;刘凌;商惠芳

    目的采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评分(MES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IHSS)、成都脑卒中评定量表(CDSS)同时评定31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例,并与日常生活能力(ADL)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BI)作相关分析,评价MESSS、NIHSS、CDSS 3种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量表与BI的相关程度.方法31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分别于入院时,治疗后2周、4周、8周及12周同时进行MESSS、NIHSS、CDSS评分,于治疗后2周、4周、8周、12周接受BI评分,将MESSS、NIHSS和CDSS与B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MESSS、NIHSS、CDSS在入院时及发病后2周、4周、8周、12周与3个月末BI之间均有相关性,3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BI之间在2周、4周、8周、12周相关性也较好.结论发病后2周至3个月的3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可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判定指标,按相关程度的大小依次推荐在临床上使用的次序为MESSS、CDSS、NIHSS.

  • 老年脑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关性研究

    作者:卢俏丽;姚连焕;胆迎;刘洋;李晨

    目的 比较不同部位老年脑梗死患者各项心率变异性(HRV)指标的差异,分析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与上述各项心率变异性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 筛选首次患急性半球梗死的患者45例(半球梗死组),急性脑干梗死患者40例(脑干梗死组)及无卒中病史的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及常规危险因素,急性脑梗死患者行NIHSS评分,所有患者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3组HRV各参数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脑梗死患者HRV各参数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 结果 半球梗死组及脑干梗死组的HRV时域参数R-R间期(NNI)、R-R间期标准差(SDNN)、差值均方根(RMSSD)及相邻RR间期差>50 ms的个数占总心跳次数的百分比(PNN50)、频域参数R-R间期低频功率(LF)、R-R间期高频功率(HF)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半球梗死组频域参数交感/迷走平衡指数(LF/HF)明显升高(P<0.05).半球梗死组HF低于脑干梗死组(P<0.05),LF/HF高于脑干梗死组(P<0.05).对半球左、右两侧梗死进行比较,右侧半球梗死组RMSSD、PNNS0、HF低于左侧半球梗死组,LF/HF高于左侧半球梗死组(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NIHSS评分与RMSSD(r=-0.385,P=0.003)、PNN50(r=-0.372,P=0.008)及HF(r=-0.583,P=0.000)呈线性负相关,与LF/HF(r=0.427,P=0.002)呈线性正相关. 结论 不同部位脑梗死均造成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右侧大脑半球梗死患者受损严重;NIHSS评分与心脏自主神经损害程度相关,高NIHSS评分患者应加强心脏监护.

  • 80例老年人严重多发伤致伤原因和

    作者:田万管;沈洪;周宝林;滕青山

    目的评价老年人严重多发伤致伤原因的构成及病死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0年1月5年间收治的老年严重多发伤患者80例(老年组),与同期收治的青中年组(18~35岁)422例进行对照分析,用简明损伤定级(AIS90)和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标准进行评估,所有患者ISS≥16. 结果青中年组和老年组的主要致伤原因都是交通事故,青中年组的病死率明显低于老年组(分别为14.2%和37.5%,P<0.05),老年组中ISS≥50的患者均死亡.两组的主要死亡原因是严重的头部损伤(71.8%和73.3%),老年组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和脓毒血症的病死率为6.3%,青中年组为0.老年组伤前并存症、伤后或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I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明显高于青中年组. 结论对于老年严重多发伤患者积极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病死率分析的关键.

  • 三种脑白质损害评分标准在轻度认知损害与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应用

    作者:马万欣;史珊;廖晶;王华丽;于欣;袁慧书

    目的 比较三种脑白质损害评分标准在轻度认知损害(MCI)和阿尔茨海默病(AD)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纳入合格被试共184例,包括107例AD、47例MCI和30例正常对照.所有被试完成标准化认知功能检查和核磁共振(MRI)成像,采用年龄相关白质改变(ARWMC)分级标准、胆碱能通路高信号评分量表(CHIPS)和Fazekas量表三种脑白质评分系统进行脑白质损害评分,比较三种评分方法的一致性及其对三组被试脑白质异常差异的评价,并与认知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ARWMC分级标准、CHIPS及Fazekas量表的评分呈中度到高度相关,(r=0.61~0.78,均P <0.01).三种评分方法对三组病例的脑白质损害的检测:ARWMC分级标准发现AD组与MCI组的脑白质损害在左侧额叶,右侧额叶,与NC组在右侧额叶、左侧颞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I组与NC组的脑白质损害在左侧颞叶有差异F=3.36 (P<0.05);CHIPS结果显示,AD组与MCI组和NC组的脑白质损害在半卵圆中心层面的前部左侧存在差异,AD组与NC组的脑白质损害还在低外囊层面的后部右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Fazekas量表,各组间脑白质损害在脑室旁白质及深部白质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D组中ARWMC分级标准显示右颞叶评分与集中力及构图力呈正相关,左侧基底节区及右侧基底节区评分与集中力呈负相关;Fazekas量表,脑室旁白质评分与集中力、MMSE、定向力呈负相关,深部白质评分与集中力及抽象判断呈负相关,Fazekas总分与集中力呈负相关.MCI组中CHIPS评分低外囊层面后部左侧与短时记忆呈负相关. 结论 三种脑白质损害评分标准一致性好;ARWMC分级标准和CHIPS可检测到AD、MCI及健康老年人组间脑白质损害的差异,CHIPS在MCI中与认知评分相关,而ARWMC及Fazekas量表在AD中与多项认知评分相关.CHIPS在MCI、ARWMC分级标准在AD中对脑白质损害的检测及与认知评分的相关性方面更具优势.

  • 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在胸腰段骨折患者评估中的意义

    作者:张阳;张志成;李放;任大江;单建林;关凯;赵广民;孙天胜

    目的:评价后方韧带复合体( posterior ligamentous complex,PLC )损伤在胸腰段骨折评估中的作用,评估影像学参数与 PLC 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资料完整的胸腰段骨折( T11~L2)45例,对患者术前常规行 X 线片、CT 及 MRI 检查,在 CT 正中矢状位片上测量影像学参数。根据临床和影像学评估是否存在 PLC 损伤分为两组损伤组( P 组)26例,无损伤组( C 组)19例,比较两组胸腰椎损伤分类及损伤程度评分( thoracolumbar injury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ity score,TLICS )和脊柱载荷评分( load sharing classification,LSC )的差异,评估两组影像学参数的差异。结果TLICS 评分:P 组(6.89±1.85)分,C 组(3.33±1.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在剔除 PLC 评分后,TLICS 评分:P 组(4.35±1.61)分,C 组(3.33±1.53)分,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 P=0.04)。LSC 评分:P 组(5.96±1.50)分,C 组(4.11±0.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椎体楔形角 P 组(18.3±7.4)°、C 组(13.9±6.2)°,棘突间距增加值 P 组(6.3±2.5) mm,C 组(4.5±1.8) mm 以及椎体间平移距离 P 组(3.8±1.6) mm, C 组(2.6±1.4)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椎体间平移距离>3.5 mm 的患者比例:P 组69.2%(18/26),C 组36.8%(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结论PLC 损伤对胸腰段骨折损伤的严重程度有显著影响,椎体间平移距离>3.5 mm 提示 PLC 损伤。

  • 创伤患者血清新喋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姚咏明;于燕;陈劲松;林洪远;吴叶;黎沾良;盛志勇

    目的探讨创伤后血清新喋呤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创伤患者41例,根据损伤严重度评分将患者分为3组:轻伤组10例,重伤组16例,严重伤组15例.于入院后第1、3、7、14、21天取血测定血清新喋呤含量,并分析新喋呤水平与患者伤情、严重并发症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严重伤组新喋呤水平高于轻伤组(P<0.05或P<0.01),其均值与损伤严重度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518, P<0.05).自伤后第3天起创伤后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者新喋呤水平持续升高,其中第3、7、14天与未出现MODS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同时,严重创伤后死亡组患者新喋呤升高幅度亦明显大于存活组,患者死亡前其血清含量多超过50.0 nmol/L (8/12,66.7%). 结论创伤应激后体内新喋呤合成、释放增多,动态观察循环新喋呤改变可能有助于评价患者损伤程度、监测MODS病理过程和辅助判断预后等.

  • 三种量表预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研究

    作者:柯将琼;黄健康;王小同;李勇;郑国庆;林巍

    目的 对比3种脑出血量表在预测自发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自发性脑出血患者61例.入院时采用Hemphill等的原始的ICH量表(original ICH score, OICH)及Chenug等的改良的ICH量表(modified ICH score, MICH)、新的ICH量表(new ICH score, NICH)进行评分.同时于入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评分.3个月时进行NIHSS、Barthel指数和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分析3种ICH量表与其他量表评分的相关性;以MRS为标准,对比3种ICH量表评价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准确性.结果 [1] 3种ICH量表评分与脑出血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和3个月MRS、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入院时和3个月Barthel指数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 与MRS量表比较,OICH、MICH、NICH量表判断ICH患者预后不良的敏感性分别为73.1%、84.6%、80.8%,特异性分别为80.0%、88.6%、60.0%,符合率分别为77.0%、86.9%、68.9%.结论 OICH、MICH、NICH量表评分与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3种量表相比,MICH量表对脑出血预后判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符合率高.

  • 原花青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作者:贾玉洁;闵连秋;季占胜;刘畅

    目的探讨原花青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用健康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对照组和原花青素100 mg/kg组、200mg/kg组及400mg/kg组,共5组,每组6只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断头取脑,制备脑组织匀浆,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结果原花青素100mg/kg组和200mg/kg组的SOD活性分别为(54.0±2.8)NU/mg和(52.7±2.2)NU/mg,与缺血对照组(46.2±1.8)NU/mg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原花青素100mg/kg组和200mg/kg组丙二醛含量分别为(1.15±0.17)μmol/g和(1.17±0.14)μmol/g,与缺血对照组(1.54±0.18)μmol/g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原花青素对局灶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活性和自由基作用有关.

  • 机械性眼外伤临床特征及眼外伤评分应用

    作者:毛春洁;颜华

    目的 总结机械性眼外伤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眼外伤评分(OTS)在患者终视力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眼科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治疗的162例(168只眼)机械性眼外伤患者的住院资料进行分析,包括患者的眼别、性别、年龄、就诊时间、致伤原因、眼外伤分类、伤眼初视力和随诊的终视力(佳矫正视力)等.对所有眼外伤患者进行视功能测定、裂隙灯显微镜及检眼镜的检查,还包括超声活体显微镜等辅助检查,并应用眼外伤评分对其预后进行评估.外伤类型在就诊时间,住院天数等组间比较,采用原始数据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初视力与终视力以及终视力与OTS的相关性分析,采用秩相关分析;年龄、致伤原因、外伤类型及初视力与终视力等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推断,采用卡方检验;两性别发病年龄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机械性眼外伤168只眼中开放性眼外伤106只眼,闭合性眼外伤62只眼.男性患者140例(85.71%),女性患者22例(14.29%).开放性眼外伤和闭合性眼外伤患者的就诊时间中位数分别为外伤后5h及10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47,P=0.011).机械性眼外伤高发人群为青年(≤44岁)100只眼(59.52%),其次为中年(45~59岁)46只眼(27.38%),老年(60岁及以上)22只眼(13.10%).导致眼外伤的原因以工作生产为主,共70例(41.47%),且77%(54/70)为开放性眼外伤.闭合性眼外伤的初视力及终视力均好于开放性眼外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7.847,P=0.000;x2 =44.428,P=0.000).所有外伤眼终视力与初视力呈正相关(r=0.858,P=0.000).通过OTS计算后,患者的终视力与总评分(r=0.870,P=0.000)及OTS(r=0.869,P =0.000)均存在正相关.结论 本组机械性眼外伤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以开放性眼外伤为主,其就诊时间早于闭合性眼外伤,高发人群为青年,致伤原因以工作生产为主,闭合性眼外伤的初视力及终视力均好于开放性眼外伤.OTS分值可为眼外伤患者提供重要的预后信息.

  • 三种创伤严重度评分对颌面创伤评估的比较

    作者:李戍军;刘彦普;石照辉;周树夏;葛成

    目的研究并比较了三种颌面创伤严重度评分方法,筛选出一种更符合专科特点的颌面创伤评分方法.方法从1 159例颌面创伤患者中选出伤后院前时间≤30天、病例资料完整的患者984例,分别以骨折处数和损伤部位分组,用ISS、RFISS和MISS法进行评分,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结果MISS法较RFISS法和ISS法更能准确地区分颌面单处伤和多处伤,对不同部位的颌面部损伤MISS法评估更有临床意义.结论MISS法可以从颌面创伤功能损害的角度客观准确地评价颌面创伤,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预后的评估更有临床指导意义.

  • 创伤早期血清FSH、LH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武钢;王赞智;符娟;桑显富;李旭;王阳;许立军

    目的 研究多发创伤患者早期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变化与创伤严重度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2003年3月~2004年2月急诊就诊的多发创伤患者93例,就诊时间均在伤后24h内,即时采集血样,采用放射免疫双抗体沉淀法测定血清FSH、LH水平,并另选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93例患者按照ISS评分予以分组(ISS<16分47例,25≥ISS≥16分24例,ISS>25分22例),其中合并颅脑损伤者按GCS评分分组ISS<16分14例,25≥ISS≥16分14例,ISS>25分12例,并比较各分组间FSH、LH水平.结果 严重创伤组(ISS>25分)与合并颅脑损伤组患者早期FSH、LH明显升高(P<0.01).ISS>25分组、25≥ISS≥16分组、ISS<16分组血清FSH、LH水平依次降低(P<0.05或0.01),且前2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合并颅脑损伤者中,GCS>8分组、8≥GCS>5分组、5≥GCS≥3分组血清FSH、LH水平依次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血清垂体前叶激素FSH、LH水平的改变与严重创伤、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判断伤情、观察预后的参考指标.

  • 多发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损伤严重程度分析

    作者:许永华;刘雪峰;赵良;林兆奋

    本文分析了多发伤后早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探讨多发伤损伤严重程度对伤后早期发生MODS和预后的临床意义.

123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