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浆和肽素与多发伤患者损伤严重度评分及短期死亡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梁亚鹏;刘志祯;尹其翔

    和肽素是精氨酸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 AVP)前体C 末端成分,在急性心肌梗死、脑损伤、脓毒症等危重患者血浆中明显升高,并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1-2]。多发伤伤情严重、复杂、变化快,死亡率高,而目前医生对其伤情判断及预后评估主观性较大,尚无客观、有效的实验室评价指标。多发伤患者机体应激反应剧烈,推测其血浆和肽素可能有明显变化。本研究通过对114例多发伤患者进行血浆和肽素测定,探讨其与损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及短期死亡的相关性。

  • 13例严重钝性膈肌损伤患者的围术期处理

    作者:唐兴宁;邓庆丰;石海燕

    目的:分析钝性胸腹损伤致膈肌破裂的临床特点和伤情判断,以指导围术期的救治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钝性胸腹部外伤致膈肌破裂的临床特点、伤情判断、救治方法及结局.结果:围术期处理的关键是要早期诊断损伤累及区域和重要器官受损程度,积极手术.损伤严重度评分(ISS)<25的10例患者均治愈康复;3例(ISS)≥25者均无存活.结论:针对钝性胸腹损伤膈肌破裂的不同临床特点,应采用相应治疗措施,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特别提出重视围术期肾上腺素的使用.

  • 对钝性伤2种损伤严重度评分效果的比较及重伤值探讨

    作者:孔令文;卢仁福;谭远康;苏泓洁;张为民;都定元;赵兴吉;朱昊

    目的:探讨损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和新的损伤严重度评分(new injury severity score,NISS)评价钝性伤患者救治结局的效果,对2种评分方法的优劣进行比较,并界定ISS和NISS的重伤值.方法:采用简明损伤定级标准2005(the abbreviated injury scale 2005,AIS 2005)对我院2005年11月至2011年11月救治的2 694例钝性损伤病例资料(≥2个部位,按ISS身体区域划分)进行损伤严重度评分,计算ISS和NISS分值,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工作曲线分析比较2种解剖评分方法与救治结局的关系及其优劣,界定ISS和NISS的重伤值.结果:ISS值在21~25分死亡率为6.9%(16/231),26~30分死亡率为13.0%(21/162);NISS值在26~30分死亡率为5.3%(21/399),31~35分死亡率为11.9%(15/136);分别与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SS和NISS 0~20分组相比,其他ISS、NISS组的死亡风险较高.随着ISS、NISS值的增大,死亡风险呈上升趋势.ISS与NISS在死亡预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SS和NISS大Youden 指数所对应的值分别为17.5、23.0,则ISS和NISS的佳重伤值分界点为17.5和23.0.结论:ISS和NISS可以较好评价钝性损伤的救治结局.建议使用AIS 2005评价钝性多发伤时,以ISS≥18及NISS≥23界定为严重多发伤较为合理.

  • 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CRP评分与血清MDA、PCⅢ和LN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爱敏;袁雅冬

    目的 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清脂质过氧化终产物丙二醛(MDA)、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连蛋白(LN) 水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 对31例IPF患者进行临床-影像-生理(CRP)评分,同时测定血清MDA、PCⅢ和LN水平.选择20例在该院体检的健康者为对照组.结果 IPF患者血清MDA、PCⅢ、LN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CRP评分与血清MDA、PCⅢ、LN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926、r=0.920、r=0.924,P<0.01).结论 IPF患者随着CRP评分的增高,血清MDA、PCⅢ及LN水平呈增高趋势.

  • 435例严重胸伤为主的全身多发伤临床分析

    作者:张伟;杨康;廖克龙;王明荣;曾会昌

    目的探讨以严重胸部创伤为主的全身多发伤的临床特点及其救治.方法对435例严重胸部创伤的致伤原因、胸部伤及合并伤伤情特点、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均为严重胸伤(AIS-90≥3)、总伤势ISS>16者396例(91.2%).治愈374例,死亡60例(14.1%).结论胸伤合并全身多发伤的临床特点死亡率高,休克发生率高,早期诊断漏诊率高,并发症多,伤情判断复杂,应重视合并伤的诊治,电视胸腔镜在胸外伤的诊治中具有一定价值.

  • 多发伤严重程度与早期血清钙离子水平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安平;杨辉军;叶鹏;江智恒;黄文金;张天喜

    目的 对多发伤患者早期血清钙离子(Ca2+)水平进行监测,观察不同程度损伤患者血清Ca2+水平的差异,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该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2016年6~12月收治的多发伤患者72例,根据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分为A组(ISS<16分)和B组(ISS≥16分),每组36例;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10例作为对照组(C组).检测三组研究对象血清Ca2+、血红蛋白(Hb)、凝血酶原时间(PT)等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A、B组患者血清Ca2+、Hb均明显低于C组,PT明显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血清Ca2+、Hb均明显低于A组,PT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ISS评分、病死率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SS评分与血清Ca2+水平呈负相关;血清Ca2+水平与Hb呈正相关,与PT呈负相关;血清Ca2+水平越低患者预后越差.结论 多发伤患者早期存在低钙血症,与创伤程度及预后相关;多发伤患者血清Ca2+水平可作为判断其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 ISS、补液量、BE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影响

    作者:杜晓冬;余海放;王玲

    目的:探讨ISS、补液量、BE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影响.方法:对112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伤情、救治过程及转归进行回顾性的研究,对患者的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受伤后3 h内的液体入量、伤后6 h碱缺失(BE)与器官功能衰竭(OD)、死亡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ISS分值<16、16~24、≥25时的OD率分别为3.70%、32.26%、61.76%;死亡率分别为0、19.35%、44.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输液量<1 000ml、1 000~2 000ml、2 000~3 000 ml、>3 000 ml,OD率分别为0、17.64%、31.43%、5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率分别为0、5.88%、14.29%、3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BE值在<-12、-6~-12、2~-5时的OD率分别为73.68%、32.00%、6.25%;死亡率分别为52.63%、20.00%、0%:OD率、死亡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影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因素中,创伤的严重程度评分、初3 h的补液量及伤后6 h血气分析的碱缺失程度均对其有明显影响.

  • "5·12"地震伤员损伤特点及震后初期急救分析

    作者:杨鼎君;吴郑兵;孙劲松

    目的 分析"5·12"大地震伤员的损伤特点,探讨震后初期地震伤员的急救方法.方法 以地震后1周都江堰市人民医院救治的地震伤员为对象,分析伤员的年龄、性别、致伤原因、损伤严重程度以及急救方法等信息.结果 震后1周内共收治伤员2 637例,前5 d收治的伤员占93.9%,男和女分别占50.3%和49.7%;死亡伤员和存活伤员中多发伤分别占94.92%和69.94%;挤压/掩埋致伤占51.84%、钝器致伤占24.16%、跌倒/坠落致伤占12.36%;死亡伤员受伤部位以头部为第1位、其他依次是胸部和颈部,存活伤员受伤部位以下肢为第1位、上肢和头部分列第2、3位;所有伤员均现场急救,在保证伤员的生命体征平稳后积极后送至震后相对安全地区医院.结论 地震伤员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挤压/掩埋和钝器致伤是主要的致伤原因,头部、颈和胸部受伤是地震伤员死亡的主要原因,对地震伤员震后初期的治疗以维持生命、分诊和后送为主.

  • JumpSTART检伤分类程序与损伤严重度评分对于群体伤中患儿检伤分类的一致性分析

    作者:盛洁;胡海

    目的 探讨适用于儿童的JumpSTART检伤分类程序在大型车祸所致的含儿童群体伤中,对患儿受伤严重程度评估的实践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因大型车祸所致群体伤(3例以上伤员,至少含1例14岁以下儿童)就诊的20例患儿的病历资料.入急诊时对患儿行JumpSTART检伤分类程序,入院确诊后行国际公认的能较准确反映伤情严重程度的损伤严重度评分(ISS).比较两种评估方法的一致性.结果 JumpSTART检伤分类程序与ISS评分一致性较好(Kappa=0.474,P=0.003).结论 JumpSTART检伤分类程序可在含儿童的群体伤医疗急救时,初步评估患儿伤情严重度,从而进行检伤分类.

  • 乌司他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王冰;李兵;胡世颉;胡学安;邹西峰;张磊;曹宝萍;费舟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乌司他丁200 000U加入生理盐水20 mL静脉静推,2次/d,连续12 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吡拉西坦,4g/次,2次/d,连续12 d;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12d的格拉斯哥(GCS)评分、简明精神状态检测(MMSE)评分及6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对比2组患者记忆与智能障碍、神经功能缺失及治疗后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丙氨酸基转移酶(ALT)及总胆红素(TBIL)指标的改变.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MMSE评分及GOS评分均有所提高,但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BUN、CR、ALT及T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在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神经保护、改善记忆与智能障碍方面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 养血清脑颗粒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作者:齐伟静;刘永刚;高爱民;马艳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及营养神经、改善循环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时检测两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MMSE),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MMSE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均较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养血清脑颗粒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改善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

  • 颌面部创伤严重度评价的改进

    作者:薄斌;顾晓明;周树夏

    目的:提出一种改进评价颌面部多发性骨折创伤严重度的方法(revised injury severity socre,RISS).方法:116例颌面部骨折病例采用创伤严重度评分法(injury severity score,ISS)和RISS法进行创伤严重度评分,RISS=A12+A2+A3+...+An,比较二者对颌面部创伤实际损伤程度的反映情况.结果:ISS法对多处伤的严重度评价过低,无法区分颌面部单发性骨折和多发性骨折在损伤严重度方面的差异(P>0.5);而采用R ISS法则可以更准确、客观地反映出颌面部损伤严重程度的差异(P<0.0005). 结论:与ISS 法相比,RISS法更适用于临床颌面部损伤严重程度的评定.

  • 基于ICD编码的综合创伤评分方法研究及其在颌面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作者:王玉琨;薛富波;徐勇勇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国际疾病分类(ICD)编码的简易综合创伤评分方法,并评价其在颌面部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借鉴国外成熟评分方法思路构建评分模型. 采用接收者工作特征(ROC)分析方法评价新评分方法预测611例颌面部外伤患者结局的效果,并与3种类型的专家评分进行比较. 结果: 新评分方法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699, 95%可信区间0.6229~0.7168,与0.5比较P=0.0000;与3类专家评分之AUC比较P=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从AUC具体数值上看,新方法与专家MISS和RFISS差异很小,而远大于专家ISS. 结论: 基于ICD编码的综合创伤严重度评分(CISS)方法对创伤患者的结局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而其操作成本比一般评分方法更低,因此可以作为一种理想的简易创伤评分方法.

  • 中国人创伤结局影响因素的初步探讨

    作者:王玉琨;薛富波;杜晓晗;徐勇勇

    目的: 考察影响创伤结局的重要因素,初步筛选创伤患者结局预测模型的构成变量,为建立新的适合中国患者的创伤严重度评分方法进行有关评分模型的初步探讨. 方法: 利用全国200余所医院的创伤患者病案首页数据,初选出包括ISS评分所得严重度在内的9个相关的因素,将患者结局作为应变量拟合Logistic回归模型. 逐步回归法筛选变量,并估计其影响作用的大小. 结果: 解剖严重程度、有无并发症、年龄组、身份、是否接受手术、费用类型等6个因素对患者结局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被选入Logistic回归模型. 另外,某些因素的交互效应也一并被选入Logistic回归模型(P<0.05). 结论: 解剖严重度是影响创伤结局的重要的因素,其次是有无并发症和年龄等因素. 其余因素是否作为创伤评分模型应考察的因素需作进一步的探讨.

  • 高原地区用损伤严重度评分法评定371例胸外伤伤情

    作者:马良泰;高哲俊;冶治

    在高原地区创伤评分方面的报道较少,现将我院自1999年-2003年胸部创伤371例用严重度评分法进行评定伤情.目前创伤评分的方法比较多,主要有院前评分和院内评分两大系统,而院内伤情严重度评分法仍多用损伤严重度评分AIS-ISS法.它既能估计伤情以指导治疗、预测预后,又能进行创伤流行病学研究.以评定医院的救治水平.

  • 多发伤损伤严重度评分与C反应蛋白及其血清酶学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尹国强;郝进芳;干建新;姚瑜

    损伤严重度评分(ISS)自Baker 1974年创建以来,已被临床广泛用于评价创伤的严重程度.研究发现,随ISS分值升高,病死率亦逐渐增高[1].对严重多发伤而言,ISS分值与血清酶学的变化规律,国内仅见极个别报道,而急性相反应蛋白(CRP)及低密度载脂蛋白(LDL)与ISS的关系尚未见报道.笔者对105例多发伤患者的血生化标本进行了动态观察与临床研究,试图寻找ISS分值与CRP、LDL、肌酸磷酸激酶(CK)间的变化规律,以便正确指导临床治疗.资料与方法1.病例入选条件及分组:1999年12月~2001年7月入住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和急诊病区的105例多发伤患者.多发伤是指在同一致伤因素打击下,人体同时或相继遭受2个以上的解剖部位或脏器的严重损伤[2].致伤原因均为高能量钝性创伤,如交通伤、坠落伤、机械绞轧伤.病例纳入的标准为受伤前无肝脏、心脏及脑部疾患,无中毒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史.将ISS≥16归为重创组,ISS<16列为对照组.

  • 26例严重多发伤中十二指肠破裂的诊治

    作者:郑祥奇;高劲谋;陈维庭;王灿;李生伟

      严重多发伤中十二指肠破裂易被误诊,处理不当则预后不良。笔者就1987年10月~1999年6月在2个医院收治的26例严重多发伤中十二指肠破裂的诊治进行分析总结。临床资料  本组共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14~66岁,其中20~50岁18例(69.2%)。交通伤12例,坠落伤7例,挤压伤5例,刀刺伤1例,撞击伤1例。受伤至就诊时间<1 h 11例,<6 h 5例,12 h 4例,24 h 3例, >24 h 3例。合并颅脑损伤7例次,胸部伤10例次,胸腹联合伤16例次,腹腔多脏器伤12例次,四肢骨与软组织伤10例次。26例严重多发伤的诊断标准是以脑、胸、腹、脊柱、骨盆、四肢、颌面、软组织8个部位中2个部位以上或腹腔2个脏器以上均需治疗的损伤为多发伤。严重多发伤指至少1处损伤有致残或致残威胁,且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值>16[1]。  十二指肠破裂发生在降部17例,横部6例,升部3例。破口直径为0.2 cm~肠管1/2周径。不规则破裂口18例,破口整齐8例。  诊断性腹腔穿刺22例28次,其中1次穿刺阳性者17例(80.9%)。2次穿刺阳性3例,总阳性率90.9%(20/22)。24例腹部X线检查发现,有气腹征14例,占58.3%。术前确诊9例(34.6%),术中探查确诊12例(46.2%);误诊或漏诊5例(19.2%)。

  • 227例多发伤患者急救室快速评价

    作者:胡祖鹏

    多发伤患者在急救室所占比例很大,ICU收治的机会多,但各医院收治标准不同。笔者对本院ICU近6年收治的多发伤患者予以分析,以期探讨在急救室中需收入ICU的多发伤患者的评价因子,为下一步诊治打下基础。临 床 资 料  选择1994年3月~2000年3月收治的多发伤患者227例,男176例,女51例;年龄5~82岁,平均(38.65±15.27)岁。受伤原因:交通伤168例,高处坠落伤38例,其他伤21例。依据简明损伤定级(AIS-85)、损伤严重度评分(ISS)以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3种情况:有严重脑外伤(GCS≤8)、有中度或轻度脑外伤(GCS>8)和无脑外伤。合并有脑外伤者176例(77.5%,176/227),其中GCS≤8者61例(34.7%,61/176),>8者115例(65.3%,115/176)。在急救室行常规处理,入ICU后运用正规操作。111例经过手术治疗,包括开颅清除血肿、减压以及清创、切开复位、截肢、颌面矫形、胸腔引流术等。入院后早期和远期死亡者均被统计在内,共64例(28.2%,64/227)。将创伤累及的部位、部位数、死亡率、ISS等加以分析、比较,结果进行χ2检验。

  • 胸伤合并多发伤的临床特征与分型救治——10738例创伤住院患者回顾研究

    作者:杨建;石应康;冯锡强;黄吉林;黄捷;宁平;廖斌;晏明全;张天增;李宁;杨裕红;吕平

    目的分析近年胸伤的临床新特点,探讨严重胸伤的分型与救治方法. 方法收集各地1993~1998年间重伤患者10 738例临床资料,按照有无胸伤和多发伤,分为单纯胸伤、胸伤合并多发伤、多发伤胸伤为主等型,同期对照分析各型胸伤的不同特点;并对照前期胸伤患者资料,分析胸伤发病特点和临床特点的变化. 结果 (1)近年胸伤的年收治率净增1.5倍;交通伤、锐钝器伤和高处坠落伤为胸伤主要伤因,而火器伤、锐钝器伤、挤压和高处坠落伤、交通伤等为胸伤高发原因;20~50岁男性为胸伤高发人群.(2)57.9%(995/1719)的胸伤达到损伤严重度评分(ISS) ≥16的重伤标准;血胸、肺挫伤、支气管断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心脏损伤、合并多发伤、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等重伤患者明显增多.(3)近年61.2%(1 052/1 719)的胸伤合并多发伤,伤情加重.(4)胸伤的非手术治疗开展较好,但手术治疗和院前救治需要加强. 结论近年胸伤已成为一类重要的创伤,临床救治应加强开展胸伤的手术治疗和多发伤的多学科协作,建议制定新的多发伤评分分型方案和心脏锐器伤的分型与手术方案.

  • 改良面部损伤严重度评分法评价颌面部创伤1134例

    作者:葛成;何黎升;GU Xiaoming;顾晓明;周树夏;薄斌

    目的用损伤严重度评分(ISS)法改良后得到的改良面部ISS(revised facial injury severity score, RFISS)法评价1 134例颌面部创伤。方法将急诊入院的1 134例颌面部创伤病例依损伤部位分为颌面部单一伤(A组)、颌面部多处伤(B组)两组,用ISS法和RFISS法分析。结果 ISS法和RFISS法都能判别A组与B组伤情严重度,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但RFISS更能将伤情严重程度显示出来。另外,在反映损伤处数方面,RFISS法也优于ISS法(P<0.01)。结论在颌面部损伤严重度研究中,RFISS法有效,且优于ISS法。

123 条记录 4/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