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脊柱外科杂志

脊柱外科

脊柱外科杂志

Journal of Spinal Surgery 척주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
  • 影响因子: 1.03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2957
  • 国内刊号: 31-1907/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75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脊柱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贾连顺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显微内窥镜辅助下手术治疗青少年腰椎椎体后缘骨骺离断症合并腰椎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刘则征;黎庆初;杨洋;朱召银;闫慧博;张忠民;金大地

    目的 探讨显微内窥镜辅助下手术治疗青少年腰椎椎体后缘骨骺离断症合并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技术要领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3年3月本院手术治疗的21例腰椎椎体后缘骨骺离断症合并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21例患者均有明确的下肢症状(疼痛/麻木)、反复腰骶部疼痛,均无马尾神经受损害症状.在显微内窥镜辅助下切除突出的椎间盘及离断的骨骺,解除神经压迫.记录手术前后腰痛和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住院天数及术后复发等指标.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9 ~ 38个月,平均17.7个月.手术切口长度约1.8 cm;术中出血量30~ 150mL,平均47.4 mL;手术时间43~ 86 min,平均52.7 min;住院4~9d,平均5.7d.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前及末次随访腰痛VAS评分分别为(3.6±1.1)分和(1.5±1.3)分;术前及末次随访腿痛VAS评分分别为(5.3±2.1)分和(1.3±1.0)分;术前及末次随访ODI分别为(76.3±25.9)%和(16.1±17.9)%.末次随访时各指标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内窥镜辅助下手术治疗青少年腰椎椎体后缘骨骺离断症合并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且具有切口小、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 经皮内窥镜下腰椎椎间盘切除术手术入路分析

    作者:田曦亮;杨群;王博;张锐;马凯;刘阳;姜畅;吴春明;吕德成

    目的 探讨经皮内窥镜下腰椎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L4/L5、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入路选择、手术操作特点和适应证.方法 2013年9月~2014年10月,137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本院接受PELD治疗,其中L4/L5节段75例,L5/S1节段62例.根据椎间盘突出的类型,L4/L5节段中央型21例,旁中央型48例,远外侧型6例;L5/S1节段中央型26例,旁中央型20例,远外侧型16例.75例L4/L5腰椎椎间盘突出病例采用侧后方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46例L5/S1节段中央型和旁中央型病例采用后方经椎板间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16例L5/S1节段远外侧型病例采用侧后方PETD.比较不同术式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患者耐受情况,通过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下肢放射痛进行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术后改善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L5/S1后方PEID手术时间为(52.6±10.3) min,短于L4/L5和L/S1侧后方PETD的(92.6±17.3) min及(91.5±15.5) 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5/S1后方PEID术中透视次数(5.5±1.2)次,明显少于L4/L5和L5/S1侧后方PETD的(18.2±3.3)次及(20.5士4.2)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各术式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术式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VAS评分和ODI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L5/S1节段病例,中央型、旁中央型突出以及髂嵴高者适合采用后方PEID,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少,但术中易损伤神经根;远外侧型突出者适合采用侧后方PETD.各种类型L4/L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适合采用侧后方PETD.

  • 开放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对比

    作者:张锦洪;殷国勇;曹晓建;张宁;蔡卫华;余利鹏

    目的 探讨常规后路开放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微创手术(小切口内固定术和经皮Sextant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2013年5月~2014年8月收治的单节段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90例,比较并分析不同手术组的围手术期参数、临床疗效及影像学检查等指标.根据术式将90例病例资料分为常规后路开放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组(A组,30例)、经Wiltse入路小切口内固定术组(B组,30例)及经皮Sextant内固定术组(C组,30例).结果 9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年,无脱钉、断钉及神经损伤现象.B、C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方面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时间、术中X线暴露时间和住院费用优予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伤椎椎体前缘相对高度、后凸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均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开放手术相比,微创手术(小切口内固定术和经皮Sextant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取得同样的疗效,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安全性高的优点.小切口内固定术相比经皮Sextant内固定术,又有手术时间短、放射透视少、价格低廉等优点,更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情况下,是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理想选择.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裂隙周围硬化的Kümmell病

    作者:刘昊;刘彬;谭成龙;孟斌;周峰;杨惠林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椎体裂隙周围硬化的Kümmell病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 2011年1月~ 2013年6月,2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裂隙周围硬化的Kümmell病患者在本院接受PKP治疗.术前、术后2d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疼痛缓解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测量并记录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和局部后凸Cobb角的矫正情况.结果 本组病例随访12~ 36个月,平均16个月;无脊髓神经根损伤、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术前VAS评分、ODI、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和后凸角分别为(8.9±0.4)分、(87.5±3.5)%、(41.3±5.2)%、22.1°±1.8°,术后2d分别为(2.2±0.6)分、(31.8±4.1)%、(71.2±4.9)%、12.6°±1.4°,末次随访时为(2.0±0.3)分、(26.1±1.3)%、(70.7±4.8)%、13.2°±1.8°,术后2d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2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用于治疗椎体裂隙周围硬化的Kümmell病安全、有效,能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纠正脊柱后凸畸形,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改良胸膝卧位与常规俯卧位对L5/S1椎间孔高度及穿刺时间的影响

    作者:任大江;杜培;张思萌;文天林;张志成;李放

    目的 探讨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中不同体位下L5/S1椎间孔的高度变化及手术穿刺时间.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5年5月采用改良胸膝卧位及2013年6月~2014年4月采用常规俯卧位行PETD治疗的L5/S1椎间突出患者资料各30例.记录不同体位下穿刺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测量椎间孔高度;计算椎间孔开大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下顺利完成手术.常规俯卧位患者出现术后感觉迟钝1例.2种体位穿刺时间、椎间孔高度比较,改良胸膝卧位穿刺时间更短、椎间孔高度更大.改良胸膝卧位椎间孔平均开大率为57.0%.结论 L5/S1节段行PETD常规采用改良胸膝卧位,可显著增加椎间孔高度,降低穿刺放置通道的难度并降低出口根损伤概率,同时可以提高患者体位耐受性并减少术中镜下出血.

  • 内窥镜下2种微创颈椎椎管成形术术式的对比

    作者:张彦;张春霖;严旭;王闯建;宁永明;郭俊杰

    目的 探讨内窥镜下2种微创颈椎椎管成形术(cervical minimally invasive lamionplasty,CMIL)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操作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3月—2014年9月,应用后路内窥镜下CMIL治疗CSM患者62例,其中应用普通微型钛板31例(A组),采用颈后方韧带复合体“先后移再固定”的方式;应用新型微型钛板31例(B组),采用颈后方韧带复合体“先固定再后移”的方式.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依据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和曾岩等标准分别评估疗效及轴性症状(axial symptom,AS).术后即刻及3、6、12个月门诊随访,以后每年随访1次.结果 6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随访12—30个月,平均14个月.B组在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方面均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术后12个月JOA评分平均改善率分别为65.0%和63.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AS发生率分别为16.1%和19.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窥镜下2种CMIL治疗多节段CMS的临床疗效相似.内窥镜下应用新型微型钛板,采用颈后方韧带复合体“先固定再后移”的方式行CMIL,具有更为安全、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且操作简便的优势.

  • 微创通道下减压结合经皮螺钉复位固定治疗伴有神经根损伤的胸腰椎骨折

    作者:潘健;高浩然;马舟涌;罗有福;王波;钱济先

    目的 探讨在微创通道下减压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伴有神经根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7月本院收治不同节段胸腰椎骨折伴有神经根损伤患者30例,采用微创通道下神经根减压结合经皮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8~ 61岁,平均42岁.骨折节段及神经根损伤节段为T11~L3,均为单节段神经根不完全损伤,无脊髓、圆锥或马尾损伤.测量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及Cobb角,评价骨折椎体复位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29分)评价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的神经功能.结果 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无明显手术并发症.随访12~42个月,平均27个月.术后X线片提示螺钉位置满意.末次随访X线片提示所有螺钉无错位且无断钉.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伤椎前缘相对高度、Cobb角、JOA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通道下减压结合经皮螺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伴有神经根损伤的胸腰椎骨折临床效果满意,且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作者:何飞平;盖景颖;李如求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6月~2012年6月在本院行PKP治疗的59例(70个椎体)椎体后壁完整的重度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49例;年龄63 ~ 87岁,平均73.1岁;患椎压缩比66.7% ~ 74.8%,平均70.6%;采用低压渐进式球囊扩张复位法行PKP.对比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SF-36健康调查评分、患椎平均高度及局部Cobb角,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5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发生骨水泥椎旁渗漏5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8 ~3.4年,平均2.6年.VAS评分术前为(8.3±2.2)分,术后3d为(2.1±0.7)分,末次随访时为(2.1±0.7)分;SF-36健康调查评分术前(32.7±6.9)分,术后3d为(43.2±7.1)分,末次随访时为(47.1±6.5)分;患椎高度术前为(8.2±1.4) mm,术后3d为(12.7±2.3) mm,末次随访时为(11.8±1.6) mm;局部Cobb角术前27.8°±5.3°,术后3d为18.7°±4.1°,末次随访时为19.6° ±4.5°.各组数据术后3d和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和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低压渐进式球囊扩张复位法行PKP治疗老年重度OVCF安全、有效.

  • 自制环锯椎间孔一次成形技术在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晋才;海涌;关立;周立金;潘爱星;张扬璞

    目的 探讨自制椎间孔成形环锯行椎间孔一次成形在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PETD中应用自制环锯行椎间孔一次成形治疗77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析总结自制环锯椎间孔一次成形的技术特点,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利用术前、术后1d、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患者腰痛和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以及MacNab标准评价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83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0 mL.无硬膜撕裂、神经损伤、出血、感染等并发症.随访6~24个月,平均9.6个月.腰痛VAS评分术前(4.3±2.1)分,末次随访时为(0.5±1.1)分;腿痛VAS评分术前(7.3±3.0)分,末次随访时为(0.5±0.4)分;末次随访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术前为(30.1±6.8)%,末次随访时为(5.3±3.1)%,末次随访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Nab标准疗效评价,优74例,良2例,可0例,差1例,优良率为98.7%.结论 PETD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采用自制环锯进行椎间孔一次成形,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并发症少、临床效果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Mimics虚拟手术规划在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作者:陈博来;李永津;林涌鹏;屈锡亮;王羽丰;杜炎鑫

    目的 评价Mimics虚拟手术规划在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8月~2015年4月,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将符合研究条件的72例病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试验组采用Mimics软件重建腰椎三维模型,术前在计算机上模拟L5/S1PETD穿刺置管,寻找佳穿刺路径;对照组采用经验式穿刺方法.比较2组术中通道建立时间、镜下操作时间、X线透视次数.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价临床疗效,观察手术并发症.结果 试验组的通道建立时间、镜下操作时间和术中X线透视次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术后ld和术后6个月的VAS和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之间手术前后各时间点VAS和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神经损伤、硬膜囊撕裂、血肿及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Mimics虚拟手术规划有助于提高PETD的穿刺置管成功率,有效缩短穿刺置管时间及镜下操作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次数.

  • 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吕宏;孔金海;钟南哲;孙正望;肖辉;黄土林;陈照镇;刘小垒;张玉发

    目的 分析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6月上海开元骨科医院与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行PETD治疗的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78例.记录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卧床时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15~ 32个月,平均21个月.手术时间38~ 49 min,平均42 min;术中出血量20~150 mL,中位出血量38 mL;卧床时间10h—3 d,中位时间1d;住院时间2~8d,中位住院时间6d,术后疗效满意,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患者VAS评分和ODI均较术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ETD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短期疗效满意,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

  • 黄韧带劈开与开窗在经椎板间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中的比较

    作者:蒋虎山;曾建成;王亮;聂鸿飞;谢天航;宋跃明

    目的 比较黄韧带(ligamentum flavum,LF)劈开与开窗在经椎板间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中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3年9月~2014年3月本院采用PEID治疗的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214例,其中男126例,女88例.根据术中LF突破方式,将病例分为LF劈开组(91例,其中L5/S1节段59例,L4/L5节段32例),LF开窗组(123例,其中L5/S1节段68例,L4/L5节段55例),比较2种术式的手术时间、适应证、疗效及并发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MRI硬膜外瘢痕形成率、椎间不稳率及复发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12 ~25个月,平均18个月.手术时间:LF劈开组(30.7 ±9.5) min,LF开窗组(35.2±8.6) min,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周及6个月腰痛和腿痛VAS评分及ODI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各时间点VAS评分及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疗效评定,LF劈开组优良率91.9%,LF开窗组优良率92.2%;MRI示硬膜外粘连形成率LF劈开组5.7%,LF开窗组7.8%;腰椎不稳率LF劈开组2.3%,LF开窗组4.3%;复发患者LF劈开组l例,LF开窗组2例.结论 PEID中LF劈开与LF开窗2种术式具有相似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可根据病例特点选择术式或者根据需要联合应用.

  • 经皮内窥镜下腰椎椎管减压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范国鑫;朱炎杰;管晓菲;贺石生

    近年来,脊柱微创手术发展迅猛,内窥镜技术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1],其具有小切口、局部麻醉、无神经肌肉牵拉、手术时间短、费用低、恢复快等优势[2-5].以往经皮内窥镜手术的主要适应证为椎间盘突出,腰椎椎管狭窄为相对禁忌证[1].随着手术入路的改进、光学工艺设计的进步及器械的不断改善,脊柱内窥镜技术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已经成为主要适应证之一.经皮完全内窥镜下腰椎椎管减压技术的出现使腰椎椎管减压技术的副损伤进一步降低[6].

  • L5/S1轴向联合斜向螺钉内固定术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李庆龙;倪文飞;吴爱悯;黄哲宇;徐海超;冯斐

    目的 通过研究后方双侧斜向螺钉,轴向螺钉联合后方双侧斜向螺钉和椎弓根螺钉钉棒系统3种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性能,探索轴向螺钉联合后方双侧斜向螺钉是否满足L5/S1内固定生物力学稳定性的要求.方法 取9具成人新鲜尸体腰椎标本(生前无脊柱疾病史),进行骨密度测量,排除骨质疏松病变;并进行X线扫描,排除解剖学异常.剔除标本上的肌肉组织,保留椎间盘、韧带及骨性结构的完整性.将标本随机分为后方双侧斜向螺钉组(A组)、轴向螺钉联合后方双侧斜向螺钉组(B组)及椎弓根螺钉钉棒系统组(C组).用牙托粉对标本L5和S1端椎体部分包埋,在生物力学机上完成前屈后伸、左右侧曲及轴向旋转实验.记录施加载荷时椎体前屈后伸、左右侧曲条件下 的位移和轴向旋转的角度,完成9具标本的测试与记录.所有的测量数据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前屈后伸实验中,载荷范围内3组椎体的位移随载荷的增加而增加,在大载荷下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两两比较发现,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左右侧曲实验中,载荷范围内3组椎体的活动度随载荷的增加而增加,在大载荷下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轴向旋转实验中,扭矩范围内3组旋转角度随扭矩的增加而增加,在大扭矩下分析各组旋转角度,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轴向联合后方双侧斜向螺钉内固定能够达到与椎弓根钉棒系统接近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后方双侧斜向螺钉在左右侧曲及轴向旋转方面具有相对稳定的生物力学特性,联合应用轴向螺钉可使L5/S1获得更强的稳定性.

  • 脊柱内窥镜及脊柱微创技术:快速发展又任重道远

    作者:叶晓健

    脊柱外科手术以彻底减压、重建稳定性和恢复功能为基本原则.脊柱外科在1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对控制手术相关损伤的追求令其微创理念与技术不断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手术原则的拓展,这就是小损伤与精准手术原则.得益于对结构解剖与功能解剖的探索和手术工具、器械、内置物材料的研发和完善,脊柱微创技术理论和设备在近10年来,尤其近5年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在中国,这一趋势更加明显.

脊柱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