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脊柱外科杂志

脊柱外科

脊柱外科杂志

Journal of Spinal Surgery 척주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
  • 影响因子: 1.03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2957
  • 国内刊号: 31-1907/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75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脊柱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贾连顺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腰骶段结核

    作者:江洋;范海泉;黄海讯;向乾彬;俞阳;陈铭

    目的 探讨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腰骶段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1月~2009年6月,行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腰骶段结核的患者共38例.其中一期侧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并后路内固定26例,经腹直肌旁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3例,后路病灶清除内固定9例.结果 患者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4个月.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显著降低,由术前平均7.2分降至1.8分(P<0.05).末次随访神经功能均恢复至Frankel E级,术后1年植骨融合率为100%,未见内固定松动、断裂情况.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束后3~6个月,复查血沉、C-反应蛋白均在正常范围内,术后脊柱结核无复发.1例患者术后出现根性麻木,2例患者出现窦道.结论以正规抗结核化疗为基础,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腰骶段结核的临床疗效满意.

  • 颈椎分期前后路手术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评价

    作者:连小峰;李浩;徐建广;刘小康;赵成;曾炳芳;赵杰;侯铁胜

    目的 探讨颈椎分期前后路手术的临床应用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月,分二期手术的颈椎伤病患者32例,其中26例为一期前路二期后路,6例为一期后路二期前路,2次手术时间间隔为3~12个月.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24~48个月,平均32个月.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评分,患者一期术后神经功能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二期术后仍有明显改善(P<0.05);主观满意率由一期术后的56.3%提高到二期术后的75%.所有患者均获骨性融合.颈椎生理曲度由术前平均12.8°纠正到一期术后的18.5°(P<0.01),二期术后变化不明显,随访角度无明显丢失.结论 对于颈椎前后压迫较重的患者,分期前后路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为临床提供一种手术方案选择.

  •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单双侧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对比研究

    作者:王栋琪;汪兵;贺宝荣

    目的 评价单、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0年2月127例经单侧或双侧椎弓根行PKP治疗的OVCF患者,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活动能力评分、Cobb角度及椎体高度恢复率比较分析.结果 术所有患者疼痛均缓解,随访>12个月.2组手术前后VAS评分、活动能力评分和Cobb角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前后椎体前缘、中柱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后缘高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椎体前缘、中柱和后缘高度与术后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双侧PKP治疗OVCF均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而单侧PKP手术时间更短、骨水泥渗漏率更低.

  • 经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运用及疗效分析

    作者:袁志峰;邵斌;曾景平

    目的 探讨运用经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 2008年6月~2011年12月,5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别采用传统伤椎上下邻椎置钉(A组)及上下邻椎置钉加经伤椎置钉(B组)治疗,每组25例.以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与术后伤椎椎体高度、术前与术后的侧位Cobb角、腰背部疼痛发生情况、内固定失败率等方面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 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在椎体高度及Cobb角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2个月及内固定取出后上述2项评价指标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椎体高度保持良好,腰背痛发生率低,切口长度、术中出血及手术时间无明显增加,是一种安全可靠、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空腔样骨折与无空腔样骨折

    作者:杨惠光;张云庆;刘勇;邓雄伟;周枫;骆文兴;陈亮;杨惠林

    目的 比较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空腔样骨折与无空腔样骨折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 54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PKP治疗.其中27例伤椎呈空腔样骨折(A组),27例伤椎无空腔样骨折(B组).记录并分析2组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改善情况.根据手术前后X线片及CT,比较分析2组伤椎高度、局部Cobb角、骨水泥的注入量及渗漏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后VAS评分、ODI均得到明显改善,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椎体高度的恢复和后凸畸形的矫正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骨水泥注入量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骨水泥渗漏率分别为11.1%和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治疗2种类型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对于空腔样骨折,PKP恢复椎体高度和纠正后凸角的疗效更明显.

  • 前路选择性间隙减压融合术治疗老年多节段颈椎病

    作者:黄宇峰;沈彬;赵卫东;张振;于彬;吴德升;赵定麟

    目的 评价前路选择性间隙减压融合术治疗65岁以上老年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有完整随访资料的35例手术患者,根据症状、体征及影像学结果行选择性间隙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和Odom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手术时间为(86.5±27.1) min,术中出血量为(95.7±42.9) mL.术前JOA评分为(8.4±2.6)分,末次随访时为(13.1±1.7)分,改善率平均为58.7%,Odom优良率为82.4%.末次随访时均获骨性融合,内固定位置良好.结论 术前充分准备,准确评估,正确选择减压节段,前路选择性间隙减压融合术是治疗老年多节段颈椎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三种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植骨材料的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任东林;林飞;胡天翼;胡晓亮;陈德玉

    目的 探讨3种不同植骨材料及骨质疏松因素对腰后路椎间植骨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使用自体髂骨块(A组)、同种异体骨(B组)、融合器+自体松质骨(C组)3种不同植骨材料行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手术患者共1 121例,其中骨质疏松者共180例,通过X线及CT检查,对植骨融合率、融合时间、椎间高度、内固定失败率进行随访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组61例中,11例患者(18.5%)出现植骨不融合,其中断钉6例,断棒2例,该组在植骨融合率、内固定失败率、椎间高度丢失、融合时间等方面比另2组差(P<0.05).A组和C组植骨融合率分别为97.6%、98.2%,2组比较在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80例骨质疏松患者中,A组患者融合率(90.3%)高于C组(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路腰椎椎间融合,使用同种异体骨融合率低,内固定失败、椎间隙塌陷发生率较高;自体髂骨块与融合器+自体骨植骨融合率高,内固定失败发生率小;对于骨质疏松者,自体髂骨块融合情况更佳.

  •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与传统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并发症的比较分析

    作者:肖波;毛克亚;王岩;肖嵩华;张永刚;张西峰;张雪松;王征;崔庚;陆宁;朱守荣;薛超

    目的 对比分析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的并发症,并探讨并发症发生原因和相关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2011年7月收治的215例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其中110例行传统切开减压及PLIF,105例行MIS-TLIF,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随访12~30个月,平均16个月.MIS-TLIF组所有患者7人次(6.67%)出现并发症:硬膜囊破裂3例(2.86%);神经损伤1例(0.95%); 切口浅部感染1例(0.95%);椎间融合器下沉2例(1.90%).PLIF组所有患者20人次(18.18%)出现并发症:硬膜囊破裂6例(5.45%);神经损伤8例(7.27%); 切口感染3例(2.73%);椎间融合器下沉2例(1.90%);椎弓根螺钉松动1例(0.91%).2组间神经损伤和总并发症发生率,MIS-TLIF组低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S-TLIF治疗下腰椎退变性疾病安全、可靠,并发症发生率与传统PLIF手术相比减少.

  • 经伤椎固定胸腰椎骨折的治疗进展

    作者:曾忠友

    自20世纪70年代椎弓根螺钉技术出现以来,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已成为胸腰椎骨折的为经典的手术方式[1-3].在后路手术中又以跨伤椎的4钉2椎体固定方式具代表性,至今仍广为使用.然而,随着后路跨伤椎4钉2椎体固定方式应用的增多,与固定方式相关的问题日渐多见[4-6],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基于此,临床医师从固定方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临床实践,而经伤椎固定就是其改进之一,亦是近年来胸腰椎后路手术治疗的热点,临床应用报道较多[3,5,7].现就经伤椎固定胸腰椎骨折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NG2影响脊髓损伤修复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虞淦军;吕碧涛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是骨科领域的常见损伤,患者伤残重、治疗难、预后差.SCI患者在漫长的治疗及康复过程中需要耗费巨大的社会资源,如何促进SCI修复一直是困扰脊柱外科医师和神经外科医师的难题.SCI区疤痕形成阻碍神经轴突生长已获得公认.科学家们也发现随着对SCI修复的深入研究,不管采取何种修复方法和途径,始终要面对疤痕形成的问题.因此,解决疤痕形成阻碍神经轴突生长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SCI区的疤痕形成主要由NG2细胞控制,NG2细胞被认为是一种新型的胶质细胞类型,目前国内外研究存在一定分歧.本文就NG2影响SCI修复作用的研究现况作一综述.

  • 组织工程化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的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辛洪奎;张超;王德利;吴剑宏;王超峰;何勍;阮狄克

    目的 观察组织工程技术的运用能否延缓椎间盘移植后的退行性改变.方法 将髓核细胞复合至同种异体椎间盘,体外培养后植入犬L4/L5椎间隙作为实验组(A组),对照组(B组)行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使用影像学、生物力学及组织学分析评估植入椎间盘的转归并行组间比较.结果 移植椎间盘可与宿主椎体实现骨性融合.对照组椎间盘术后退变明显,12周时其椎间盘高度及髓核信号比灰度值明显低于实验组,稳定性丧失明显;组织学观察发现实验组移植椎间盘结构保持较好,髓核细胞数量较多,排列规则;对照组髓核形态保持欠佳,结构紊乱,髓核细胞数量减少,退行性改变明显.结论 通过复合种子细胞实现异体椎间盘的组织工程化可有效延缓椎间盘移植后的退行性改变.

  • 创伤性枢椎滑脱颈前路内固定技术的应变电测研究

    作者:陈语;谢雁春;孟令志;郭明明;项良碧

    目的 比较创伤性枢椎滑脱2种不同的前路手术方式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 6例新鲜尸体上颈椎标本(C0~4)制成C2双侧椎弓峡部切断并C2,3前纵韧带切断并C2/C3椎间盘切除(Destablized Ⅲ组)的创伤性枢椎滑脱模型.依次采用C2,3开槽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C2,3组)和C3椎体大部分切除、植骨融合钢板系统内固定术(C2~4组)2种术式固定.对固定后标本在0.5 N·m、1.5 N·m、2.5 N·m力矩下三维6个自由度运动时,运用电测法进行应变电阻测定,计算2种术式固定下螺钉的拔出应力,结果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C2,3组在屈曲和伸展运动状态下,在不同载荷下所承受的应力均大于C2~4组(P<0.05),在左右旋转状态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理环境下C2,3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能相对容易出现内置物相关并发症.

  • 经胸椎椎弓根-肋骨途径置钉固定中上位胸椎

    作者:洪有志;吴小涛;庄苏阳;洪鑫;刘夕友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肋骨途径置钉的安全性和牢靠性,找出较理想的进钉点.方法 6具成人胸椎尸体随机分为3组,A组经椎弓根途径置钉,B、C 2组以不同的进钉点经椎弓根-肋骨途径置钉.对3组螺钉的位置、钉道总长度及各组成部分的长度行影像学测量.结果 B、C 2组的误置率明显低于A组,B、C 2组间的误置率相当.B、C 2组钉道的总长度明显长于A组,B、C 2组间的钉道总长度相当.B组钉道的非骨性部分长度占钉道总长的百分比明显低于C组.结论 经椎弓根-肋骨途径置钉固定中上位胸椎的安全性和牢靠性有一定保障,横突中外1/3头侧是较为理想的进钉点.

  • 脊柱外科医师的任务与责任——写在《脊柱外科杂导》创刊十周年之院

    作者:贾连顺

    我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脊柱外科作为骨外科中一个重要的亚学科已具雏形.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脊柱外科理论与技术发生了重大变革--脊柱损伤和疾病学的基本病理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促使骨科医师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脊柱外科临床治疗所应达到的目的以及相应应采取的治疗方法.为此,在1999年我们开始着手创办专门立足于脊柱外科领域的杂志--<脊柱外科杂志>.经过3年的艰苦努力,该刊终于在2002年10月获得国家出版总署批准,并于2003年月2月正式出版发行.创办至今,<脊柱外科杂志>秉承办刊宗旨,尽大努力为脊柱外科医师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历经10年,<脊柱外科杂志>翻过了厚重的一页.

脊柱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