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脊柱外科杂志

脊柱外科

脊柱外科杂志

Journal of Spinal Surgery 척주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
  • 影响因子: 1.03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2957
  • 国内刊号: 31-1907/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75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脊柱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贾连顺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陆家嘴地区金融从业人员颈椎病现状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预防对策的研究

    作者:吴德升;芮永;林研;赵卫东;祝建光;刘凡;于彬

    目的研究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融从业人员的颈椎病患病情况;分析患病的分布情况及致病危险因素;探讨预防对策.方法对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融从业人员1 078人,进行颈椎病流行病学调查,收集有关颈椎病的流行病学资料,参照1992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制定的颈椎病诊断标准进行诊断,调查抽样人群的颈椎病患病率.对本研究涉及的与颈椎病患病有关的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x2检验及t检验.将所有资料输入计算机以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人群颈椎病患患者数为189人,患病率为17.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工作姿势不当、情绪紧张、伏案时间长及办公场所通风情况差为颈椎病的致病危险因素,并且组间差异有显著性,而吸烟、饮酒、高枕、不参加体育锻炼、经常咽喉感染对颈椎病有危险作用,但未达到统计显著程度.性别和家族史对颈椎病无致病危险作用.结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融从业人员的颈椎病患病率较普通人群高,为高发人群.年龄、伏案时间、情绪、工作姿势及办公场所通风情况为颈椎病致病危险因素,并有显著意义.针对该地区金融从业人员的工作单元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安排伏案工作时间、调整工作姿势、培养良好生活习惯以及改善工作环境等颈椎病预防对策.

  • 胸椎单脊椎原发性肿瘤后路全脊椎切除的临床疗效

    作者:郑燕平;刘新宇;李宪笃;原所茂;张杰;袁振灿

    目的观察胸椎单脊椎原发性肿瘤后路一期病椎切除,单纯植骨融合、填充自体骨钛网或填充骨水泥钛网支撑,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1997年2月~2005年4月对26例胸椎单脊椎原发性肿瘤患者实施后路一期病椎切除、脊髓减压,同时对良性、低度恶性肿瘤进行前路单纯植骨融合、填充自体骨钛网支撑,高度恶性肿瘤采用骨水泥钛网支撑,所有患者实施后路植骨,应用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本组男15例,女11例,平均年龄22岁(14~52岁).其中,动脉瘤样骨囊肿5例,骨囊肿2例,血管瘤5例,骨髓瘤3例,嗜酸性白细胞肉芽肿2例,骨巨细胞瘤6例,骨肉瘤3例.术前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8例,C级7例,D级3例,E级6例.结果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8年.术前疼痛24例,术后无疼痛22例(91.7%),疼痛减轻2例,疼痛缓解率95.8%.20例脊髓功能障碍者,14例完全恢复,5例部分恢复,1例无恢复,脊髓功能改善率95%.6例患者出现8个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38.4%.结论胸段单脊椎原发性肿瘤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术安全可行,可有效控制肿瘤的局部复发、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临床疗效满意.

  • 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治疗硬膜外型颈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张宏其;郭超峰;龙文荣;陈静;葛磊;胡建中;邓展生;王锡阳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应用于硬膜外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巧并评价其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2月~2005年12月,对5例硬膜外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前路减压+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术前摄颈椎正、侧位和动力位X线片,颈椎CT、MRI并进行颈椎病JOA评分.术后1周复查颈椎X线片以了解假体位置及其活动功能情况;复查颈椎MRI,了解颈段脊髓减压情况.本组病例均获随访3~13个月(平均7个月),分别于术后6周、3个月重新进行JOA评分.结果本组患者均完成单节段椎间盘置换,术后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颈椎MRI示所有患者颈脊髓减压彻底,术后临床症状均显著改善;术后6周及3个月的JOA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提高.至后一次随访复查,手术节段活动度无明显丢失,假体均无偏移、下沉等.结论对硬膜外型颈椎间盘突出症行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时,在满足假体骨床的前提下,仍可获得充分的颈脊髓减压.

  • 前路钢板结合钛网植骨在不稳定型下颈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解京明;王迎松;张颖;张漾杰

    目的观察钛网结合钛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下颈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不稳定型下颈椎骨折患者应用前路减压、钛网植骨加前路钢板固定,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随访4~28个月,平均随访17个月,按Frankel评分标准进行术前术后神经功能评定;围手术期无明显并发症,植骨均在术后12周达到临床愈合,颈椎生理曲度保持良好,无椎间盘高度的丢失,钛网无下沉、移位,钢板及螺钉无松动,无神经、血管并发症.术后3.5个月开始出现融合迹象,术后1年骨融合良好.结论不稳定型下颈椎骨折应用前路颈椎钢板固定技术结合钛网植骨治疗,颈椎生理曲度得到恢复,术后颈椎即时稳定性好,并能维持有效的椎间高度,植骨易于融合.通过自体椎体开槽减压取骨或加异体骨植骨避免了髂骨取骨所带来的损伤及手术时间的延长,且住院时间短,有利于患者的早期下床活动和功能恢复.手术病例及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患者是否有致压因素及颈椎稳定性等情况综合考虑.

  • 老年颈椎间盘损伤相关的脊髓损伤

    作者:许国华;袁文;叶晓健;史建刚;肖健如;陈德玉;倪斌;马俊明;谭俊铭;贾连顺;李家顺

    目的探讨老年颈椎间盘损伤相关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治疗选择和预后.方法回顾1997年1月~2004年1月间收治的60岁以上有完整随访的82例患者资料,对其临床特点、治疗选择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老年颈椎间盘损伤相关的脊髓损伤伤后JOA评分较低,多合并颈椎不稳,并发症多.MRI图像上72%患者脊髓信号改变为2~4个节段,脊髓信号改变平面多于椎间盘损伤平面,且脊髓信号改变的平面高于椎间盘损伤的平面,非手术治疗3个月与手术治疗术后3个月的JOA改善率卡方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根据患者伤后至手术时间隔的不同分组计算术后JOA改善率并行卡方检验显示,伤后24 h内手术效果好,与其余各组比较P<0.01,24 h~2周组与2~12周组术后JOA改善率P>0.05,12周以后组与其他各组比较术后JOA改善率P<0.01.结论老年颈椎间盘损伤相关的脊髓损伤症状较重,脊髓损伤平面高于椎间盘损伤的平面,易并发呼吸衰竭.手术治疗效果相对较好,且手术治疗时间越早术后JOA改善率越高.

  • 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段爆裂型骨折伴不全性神经损伤——附19例报告

    作者:徐强音;蒋国军;周建刚

    目的探讨对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伴不全性神经损伤患者行前路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9例不稳定性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伴不全性神经损伤患者行侧前方椎管减压、自体骨植骨融合、Kaneda器械内固定治疗.结果全部患者经1~6年随访,脊椎后凸畸形由术前平均25.1°提高到术后平均13°,平均椎管占位率由术前45%提高到终随访的10%.神经功能按ASIA分级示,提高1级者有12例,2级者有4例;14例膀胱/直肠障碍者有5例完全恢复,8例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例无变化.结论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伴不全性神经损伤患者经侧前路减压融合、Kaneda内固定器可较好地提供脊柱的即刻稳定性、矫正后凸畸形、有利于早期下床行走和防止继发性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大多数不全性神经损伤的患者,其神经功能至少可提高1级,而脊髓圆锥创伤的患者可表现为部分直肠和膀胱功能的恢复.

  • 腰椎人工椎间盘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许俊杰;叶晓健

    过去的几十年间,在脊柱外科治疗腰椎退变性椎间盘疾病主要的手术方法仍然为脊柱融合,其临床满意程度文献报道于65%~93%[1~3]不等.但是,脊柱融合牺牲了关节的活动性,并且使得邻近节段的关节退变.因此,保留关节的活动和腰椎生理运动是本病治疗一个很重要的目标.腰椎全椎间盘置换术(Total Disc Replacement,TDR)在国外开展较早,特别是在欧洲.椎间盘假体的概念早在1956年由法国学者Van Steenbrugghe提出,他设想用椎间盘假体替代退变的椎间盘,在解除患者症状的同时,保持手术节段的稳定性和活动性.1973年,Urbaniak[4]等报道了第一例人工椎间盘置换的动物实验.从此,各种各样的椎间盘假体相继出现.本文就腰椎人工椎间盘在临床中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 Nogo受体的实验研究进展

    作者:刘百峰;徐盛明;袁文

    脊髓损伤后轴突的再生极差,神经功能难以恢复.促进脊髓损伤后的轴突再生,一直是研究脊髓损伤修复的重要实验内容.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中枢神经系统(CNS)轴突并不是不能再生,外部微环境中的抑制因子可能发挥更为重要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脊髓损伤后髓磷脂相关抑制物的作用是抑制中枢神经轴突再生的关键因素之一.NgR是CNS 3种髓磷脂相关轴突生长抑制蛋白Nogo-A、髓磷脂相关糖蛋白(MAG,myelin-associated glycoprotein)、少突胶质细胞-髓磷脂糖蛋白(OMgp,oligodendrocyte-myelin glycoprotein)共同作用的集中点,近期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 椎间盘退变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陈国仙;叶道明;王万明

    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VDD)是一系列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前提和基础病理过程,临床上往往表现为椎管狭窄、脊柱节段不稳、腰腿痛、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等病症,患者相关的神经根、脊髓受压并产生一系列相应症状.目前引起椎间盘退变的确切机制尚无定论,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如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力学、免疫学等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现将研究的进展简述如下.

  • 作者:

    Objective To express the 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 (rhBMP-7) in Chinese hamster ovary (CHO) cells and to establish the in vitro biological activity assay of rhBMP-7. Methods Human BMP-7 cDNA was subcloned into pcDNA3.1 mammalian expression vector and transfected to CHO cells by using the lipofectin transfection method. BMP-7 expression cell culture supernatants were harvested and purified for target protein. To analyze the bioactivity of the secreted rhBMP-7, a novel in vitro assay was established by measuring its alkaline phosphatase (ALP) stimulating of osteoblast cell line, W-20-17. Results BMP-7 stably expressing cell clone was selected, which secreted mature disulfide-linked homodimer form of hBMP-7 and had an apparent molecular weight of 36kDa. rhBMP-7 with >95% purity was obtained using 3 step chromatography method. Bioactivity assay showed that the purified protein specifically stimulated W-20-17 cell producing ALP, with a 4-fold increase of ALP activity at 100ng/ml or more, and the EC50 of 15.6ng/ml. Conclusion Purified rhBMP-7 from this CHO expression system has significant biological activity in induction of osteoblast phenotype, which demonstrates potential bone regeneration activity.

  •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脊柱转移癌中定量表达的研究

    作者:陈华江;肖建如;李玉莉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脊柱转移癌中的定量表达,及其与新生血管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技术,检测77例人脊柱转移癌组织VEGF、FLT、FLK-1表达和微血管密度计数(Microvessels count MVC).结果VEGF、FLT、FLK-1主要表达于转移癌细胞.VEGF表达以肺癌转移组高为3.16±0.23(P<0.01),FLK-1表达以乳腺癌组为高2.98±0.18(P<0.01).新生血管形成多位于转移癌的侵袭性边缘.平均MVC计数20.93±11.82个(8.8~67.3).FLK-1、FLT、VEGF表达和MVC计数之间均呈显著相关(P<0.01).结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在脊柱转移癌新生血管形成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 PLIF和ALIF对相邻节段生物力学影响的比较

    作者:张烽;居建文;陈兵乾;王素春;段广超;王以进

    目的比较PLIF和ALIF及附加椎弓根螺钉后相邻节段的力学性能.方法采用10具小牛腰椎标本,随机选5具为对照组,将10具标本分为L4/L5 PLIF和ALIF单纯融合组及附加内固定组,比较L3/L4节段的应变、强度和位移.结果两种融合方法在附加内固定前后比对照组,应变和位移都增加,强度降低(P<0.01),两组间以ALIF组变化大,PLIF小(P<0.05);在内固定前后配对比较,附加内固定后应变、位移增加,强度降低(P<0.05).结论PLIF和ALIF单纯融合及附加内固定有增加上位节段退变的趋势,以ALIF较为明显.附加内固定后比单纯融合有增加退变的趋势.

  • 经皮前路螺钉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附12例报告

    作者:肖增明;詹新立;陈前芬

    齿状突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颈椎损伤,Anderson-D'AlonzoⅡ型骨折即齿状突与枢椎椎体连接处的骨折,其晚期骨不愈合的发生率高,因此目前所争论的问题也都集中于对其治疗的方法上.国内近几年开展了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术,虽然保留了寰、枢椎的功能,提高了骨折愈合率,但系切开手术,创伤大,组织剥离多,也易损伤颈部重要的血管、神经.从2003年11月~2005年12月我们采用经皮纯钛空心螺钉固定术治疗齿状突骨折、脱位患者12例,效果满意.

  • CT引导下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作者:刘雄文;黎庆初;蒋宁茂;谭斌;胡辉林;刘刚

    经皮穿刺颈椎间盘髓核成形术(Percutaneous Cervical Disc Nucleoplasty,PCDN)是继化学溶核、经皮椎间盘切吸术、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后的又一微创技术.本院于2003年7月~2005年4月应用该技术在CT引导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1例,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 微创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陶杰;张明贵;李豪青;高伟;李凡;黄建华;曹云;马金忠

    腰椎间盘摘除术是脊柱外科常见手术,常用的术式有全椎板减压和半椎板减压.许多医师设计的手术器械,优化了手术技术以便提高手术疗效和减少手术死亡率.Mixter和Barr早开始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疾病.Lyman Smith经皮注射木瓜酶治疗坐骨神经痛患者,水解突出髓核组织黏蛋白.1983年Kambin和Gellmn报道了早期改良关节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1993年Smith等人设计了专门手术器械和内窥镜设备,在微创内窥镜下摘除突出的腰椎间盘.

脊柱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