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在低剂量CT检查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刘鑫;侯阳

    全模型迭代重建(Iterative Model Reconstruction,IMR)技术是新一代的迭代重建算法,其理论上在降低噪声、提高图像质量效果方面较滤波反投影重建技术及高级混合迭代重建更有优势.应用IMR技术可在降低辐射剂量的条件下保证图像质量.本文就IMR技术在各系统CT检查中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综述其在头颈部、心血管、胸腹部检查等方面的应用进展,并对IMR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低剂量螺旋CT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临床指导价值

    作者:宋钢山;李光芒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8例经纤维支气管镜证实的临床疑是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的CT影像资料,所有患儿均行低剂量CT平扫并行图像后处理.结果:低剂量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够准确的显示异物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密度,28例患儿中,异物位于气管4例,右主支气管13例,右中间段支气管3例,左主支气管6例,2例无异常,与支气管镜检查一致.结论:低剂量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准确、直观地显示气管、支气管异物,这种无创检查对于临床诊治具有明确的指导价值.

  • CT值对鉴别腔隙性脑梗塞性质的价值

    作者:朱建国

    目的:通过C T值测量提高对急性、亚急性、陈旧性腔梗的诊断.方法:对61例腔梗患者,132个腔梗灶CT值测量,以磁共振(T1flair、T2 flair、T2WI、DWI、ADC序列)诊断急性、亚急性、陈旧性腔梗为参照,对各期梗塞灶CT值进行分类比较,找出各期梗塞的CT值分部规律.结果:参照磁共振诊断标准,测得陈旧性梗塞灶合计73个,亚急性梗塞灶14个,急性梗塞合计45个.陈旧性梗塞灶C T值低5H u,高18H u,平均11.6H u;亚急性梗塞灶,C T值低15H u,高22H u,平均18.5H u;急性梗塞病灶平均C T值20H u,低14H u,高29H u.通过C T值分布折线图显示急性与亚急性梗塞C T值大分部重叠,通过R O C曲线统计分析急性与亚急性腔梗临界C T值为22.5H u,但P>0.05无统计学意义,急性与陈旧性腔梗临界C T值为16.5H u,P<0.05有统计学意义,亚急性与陈旧性腔梗临界C T值为14.5H u,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C T值测量可对急性、亚急性与陈旧性腔梗灶作出初步判断,提示临床对急性腔梗患者进一步诊治有重要价值.

  •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CT与MRI诊断

    作者:张来安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CT与MRI影像学表现.方法:62例HIE患者,41例CT扫描,21例MRI扫描.结果: CT扫描41例中表现为不同程度脑水肿或合并颅内出血;MRI扫描21例中均以弥漫性水肿改变为主,无1例发现出血信号.结论:CT能直观反映脑部缺氧缺血性改变,如脑水肿的范围和程度,是否合并颅内出血,并对损伤程度进行评估;MRI对急性期出血检出率低,但对脑水肿敏感性高于CT.当临床怀疑为HIE时,CT仍可作为首选,MRI则不失为一种补充检查手段.

  • 百草枯中毒肺损伤的X线、CT的表现特征与预后相关性分析

    作者:朱大光

    目的 探讨百草枯中毒肺部损伤的X线、CT表现.方法 对28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X线肺部平片和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肺部X线和CT表现中毒时间变化而有差别.≤7 d,21例表现肺纹理增多,16例磨玻璃样改变,3例肺实变,肺纤维化、胸腔积液2例,纵膈积气、心脏增大各1例;7~14 d,肺纹理增多、肺实变及纤维化各6例,肺磨玻璃样改变5例;≥14 d,肺间质纤维化7例,支气管扩张5例,肺纹理增多3例.结论 X线肺部平片、CT对观察肺部损伤的发展、演变及估计预后、确定治疗方案均有重要意义.

  • 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CT诊断

    作者:张惠英;王振平;郑卫权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临床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患者15例,进行CT扫描并结合临床对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弥漫性病变11例,其中9例表现为脑萎缩,2例表现为多发性脑梗塞;局灶性病变3例,均为脑出血;正常表现1例.结论:CT检查可以明确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影像表现、部位和范围,对临床治疗及疗效评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螺旋CT仿真内镜上颌窦自然口的测量

    作者:谢宝君;高璐;郑晓华;郭玉鑫;万家华

    目的测量上颌窦自然口的面积与上颌窦炎症自然口的面积,并比较二者的差异.方法经过螺旋CT冠状位扫描或轴位扫描的原始数据被传输到工作站上,观察窦口-鼻道复合体等解剖结构,测量象素面积.测量某一线段在三维图像和二维图像上的毫米象素比,计算出平方毫米面积.结果鼻甲、鼻道和窦口鼻道复合体等结构在仿真内窥镜下能更好地被显示,正常组上颌窦自然口的面积均值为16.4mm2,异常组面积均值为18.3mm2.两组数据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仿真内镜测量上颌窦自然口的面积,不但具有可行性,且对认识上颌窦炎具有重要的价值.

  • 三维CT在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应用

    作者:毕万利;武乐斌;赵鹏;李宁;王继孟

    目的 探讨SSD三维重建技术在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8例共45髋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进行CT扫描并SSD三维重建,将股骨头与髋臼分离,主要观察髋臼的发育情况,对髋臼发育不良进行分型并与X线及手术对照.结果 小儿髋臼发育不良的主要三维CT表现:①髋臼缘变平、凹陷、凹凸不平、"双边"征,髋臼窝底局部或整个变浅伴髋臼不规则增大或变小.②假臼形成.③单纯髋臼窝局部缺损,髋臼缘发育正常.43个髋臼发育不良的三维CT表现与手术相同,其中中上缘发育不良24髋,后缘发育不良6髋,前缘发育不良4髋,混合型发育不良8髋,单纯髋臼窝底发育不良1髋.结论 SSD三维图像不仅可以对DDH作出正确诊断,而且可以分离髋关节,多角度清楚显示髋臼病变,并对髋臼发育不良确切分型,为手术方案的制订和术后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 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MDCT评估

    作者:严超;朱正纲;燕敏;陈克敏;陈军;项明;陈明敏;刘炳亚;尹浩然;林言箴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reinoma,EGC)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多排CT(multidetector-row CT,MDCT)对淋巴结转移术前评估的价值.方法:术前行MDCT检查并行根治性胃切除术的EGC患者109例,男64例,女45例,平均年龄56岁,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与其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并将MDCT对淋巴结状况的评估结果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EGC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为15.60%,其中黏膜下癌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黏膜内癌(25.00% vs 9.23%,P=0.026).EGC淋巴结转移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大体类型、肿瘤位置和组织学类型均无关.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进一步显示EGC肿瘤大小对淋巴结转移判断的价值相对较小(曲线下面积为0.63).MDCT对早期胃癌N分期的判断准确率为82.6%,其中N0为85.9%,N1为64.3%,N2为66.7%.MDCT对EGC淋巴结转移判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70.6%、85.9%和83.5%.MDCT对单发淋巴结转移患者判断的敏感度为50.0%,对1枚以上淋巴结转移患者判断的敏感度为88.9%.MDCT未检出转移淋巴结的EGC患者5例的肿瘤均大于或等于2cm,其中2例黏膜内癌均为凹陷型.结论:MDCT对EGC淋巴结转移术前评估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对EGC患者实施微创治疗时,应重视淋巴结转移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的评估作用.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徐威;李胜;葛鹏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表现,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SPTP的CT表现,比较分析各自不同的特点和共同之处,找到与胰腺其他肿瘤性病变的鉴别诊断要点.结果 5例SPTP中胰头部发病2例,胰体部1例,胰尾部2例,术前CT全部检出病灶,诊断3例,怀疑1例,误诊1例,诊断符合率为80%.SPTP在CT上多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囊实性肿块影,瘤体边界多较清楚,瘤体较大则有明显的占位效应,淋巴结肿大或转移极少见,极少数病例可有胰管或肝内胆管扩张.CT增强后病灶边界显示更为清楚,包膜完整显示并有明显强化,动脉期及静脉期瘤内实性部分呈持续性轻度强化的特征.结论 SPTP为胰腺少见的肿瘤类型,其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掌握其CT特点有助于与胰腺其他肿瘤性病变相鉴别.

  • CT在急性阑尾炎严重度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本昌;宋鹏飞;孟芳好

    目的 探讨CT在急性阑尾炎严重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连续性选择本院2015年9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术前行CT检查的急性阑尾炎患者34例.对病例CT征象、手术表现及病理变化等资料进行分析.从正常阑尾到阑尾炎伴阑尾周围脓肿或炎性包块分六级对CT和手术-病理报告进行评价,并对CT分级和手术-病理分级的相关性及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T分级中位数3(四分位间距2-4),手术-病理分级中位数3(四分位间距2-4).CT分级与手术-病理分级诊断完全符合率64.7%.CT和手术-病理分级成正相关(rs=0.88,P<0.01).结论 急性阑尾炎的CT征象与病理变化分级成正相关,依据CT征象对急性阑尾炎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对指导阑尾炎治疗有益.

  • 脊柱骨巨细胞瘤的病理及影像学表现

    作者:许霖;宦怡

    介绍了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GCT)的流行病学特点,综述了近年文献中有关脊柱骨巨细胞瘤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表现及其分级;重点论述了脊柱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临床治疗方法及其复发、转移,后指出了骨巨细胞瘤与其他病变的鉴别方法,以期为其他医生诊疗此病症提供临床参考.

  • 急性胰腺炎胸腔积液的CT征象与终末机制探讨

    作者:张朝辉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胸腔积液的CT表现及与膈下胰液之间的解剖通连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有胸腔积液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CT征象,观察胸腔积液与膈下胰液的通连路径。结果6例患者均见胸腔积液,同时均伴有膈下腹膜外脂肪密度增高、肾前间隙和至少1处膈肌裂孔周围菲薄的液性密度,其中3例尚见膈胸膜或纵隔胸膜轻微增厚。结论胸腔积液与膈下胰液通过多种解剖通连路径延续。

  • 胃间质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探讨

    作者:谢智峰;吕发金

    探讨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胃间质瘤的CT资料.结果 病变向腔内生长4例,向腔外生长6例,向腔内外同时生长3例.CT平扫呈均匀或不均匀软组织肿块,其内可出现坏死、出血及钙化,增强扫描病灶有不同程度强化,13例胃间质瘤中8例良性,5例恶性.结论 CT在胃间质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局限性.

  • 儿童狭颅症的X线和MRI诊断

    作者:林润芳

    目的 探讨狭颅症的X线和MRI表现特点及其各自的诊断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狭颅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包括X线和MRI.结果 4例狭颅症,1例表现为小头畸形,1例表现为尖头畸形,2例表现为短头畸形.4例均可见局部脑回压迹加深.2例短头畸形可见冠状缝闭合,前颅窝变浅,双侧眶顶上抬,眼眶变浅并眼球突出.其中1例短头畸形合并并指畸形.MR示双侧额叶体积较小、脑左右径增大,前后径较小,蝶鞍扩大,垂体低矮.1例尖头畸形X表现为顶部脑回样深压迹,MR显示局部脑组织沿变薄的颅板膨隆、突起.结论 狭颅症的X线平片有显著的特点,具有可靠的价值,MRI可明确显示继发征象,如脑组织及眼眶、眼球等的异常,与X线平片互为补充.

  • CT引导下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作者:刘雄文;黎庆初;蒋宁茂;谭斌;胡辉林;刘刚

    经皮穿刺颈椎间盘髓核成形术(Percutaneous Cervical Disc Nucleoplasty,PCDN)是继化学溶核、经皮椎间盘切吸术、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后的又一微创技术.本院于2003年7月~2005年4月应用该技术在CT引导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1例,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 PET-CT在胰腺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靶区勾画中的应用

    作者:王铃燕;蔡晶;刘海涛

    目的 探讨PET-CT在局部晚期胰腺癌(local advanced pancreatic carcinoma,LAPC)三维适形放射治疗(three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靶区勾画中的价值,为基于PET-CT的精确放疗方案制定奠定基础.方法 13例局部晚期胰腺癌确诊患者,分别采用PET-CT融合图像及同机CT图像勾画靶区体积,对比分析肿瘤靶区(GTV)、临床靶区(CTV)、计划靶区(PTV)、周围正常组织受量等指标.结果 PET-CT改变GTV、PTV:13例患者靶体积均有改变,GTVcT、GTVPET-CT分别为(57.3±22.9)、(68.4±31.7) cm3,CTVCT、CTVPET-CT分别为(119.9±38.7)、(132.7±47.5) cm3,PTVCT、PTVPET-CT分别为(288.6±52.1)、(312.4±79.4)c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6例患者GTV体积增大明显(超过20%),平均增大36.5%.PET-CT改变放疗计划参数:给予相同的靶区剂量60 Gy/30次,基于PET-CT制定的放疗计划与基于CT制定的放疗计划相比,周围正常组织受量均发生相应变化,但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 应用PET-CT融合图像,可在保证正常组织受量符合临床要求的前提下,较精确地确定胰腺癌放射治疗靶区,利于制定合理的三维适形放疗计划,但相关结论仍有待进一步大样本研究证实.

  • 鼻窦真菌球的CT影像学特征和治疗

    作者:钱备;张家雄;肖琴

    目的 探讨鼻窦真菌球的CT影像学特征及临床治疗,提高该病的术前诊断率和疗效.方法 选择1999年1月至2005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并且随访6个月以上的鼻窦真菌球32例,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鼻窦CT及临床资料.结果 CT表现为多为单窦发病,以上颌窦多见,22例,蝶窦次之,7例,累及上颌窦和筛窦1例,上颌窦和蝶窦1例,同时累及上颌窦、筛窦和额窦1例.所有病变窦腔密度不均匀增高,27例软组织密度团块影内见点状、絮状、斑片状不规则高密度钙化影,类似金属异物影.上颌窦内侧壁骨质破坏吸收13例,残存骨端伴有骨质硬化;上颌窦内壁明显向鼻腔膨胀2例.治愈30例,2例好转.结论 鼻窦真菌球CT具特征的表现为,单窦发病,以上颌窦为主,蝶窦次之;窦腔内密度不均匀增高,软组织密度团块影内见点状、絮状、斑片状不规则高密度钙化影及上颌窦内侧壁破坏吸收.术前鼻窦CT结合鼻内镜检查是提高本病术前诊断率的有效便捷的方法.鼻内镜下充分开放病变鼻窦窦口,完全清理出病灶,同时保留窦腔黏膜完整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

  • 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老年气管内异物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郭文伟;马洪宇;顾志强

    目的 探讨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诊断老年气管内异物中的应用及其价值.方法 40例疑似支气管内异物的老年患者,行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处理,并与气管镜检查结果对照.结果 CT诊断气管内异物38例,未见明显异物2例;气管镜下诊断异物30例,未见异物10例;螺旋CT假阳性10例,假阴性2例.螺旋CT对老年气管内异物诊断的敏感度为93.3%,准确率为70.0%.结论 16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于老年气管内异物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肺错构瘤22例CT特征分析

    作者:吕本山

    目的 探讨肺错构瘤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确诊率,以加强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方法 选择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经穿刺或手术活检后病理证实为肺错构瘤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CT检查结果进行总结研究.结果 22例患者均为单发性肺错构瘤,其中周围型肺错构瘤和中央型肺错构瘤分别为17例(77.3%)、5例(22.7%);以类圆形及卵圆形病灶病灶较为多见,占72.7%,不规则分叶状病灶占27.3%;病灶呈软组织密度、病灶含钙化影及含脂肪密度影分别为11例(50.0%)、7例(31.8%)、4例(18.2%).结论 肺错构瘤的CT影像通常表现为边缘光滑,且病灶内存在钙化影及脂肪密度影,同时进行CT增强扫描能提高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率.

53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