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中国临床解剖学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Anatomy 중국림상해부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解剖学会
  • 影响因子: 0.7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165X
  • 国内刊号: 44-115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108
  • 曾用名: 临床应用解剖学杂志;临床解剖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8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徐达传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T10~L5椎体标本和X线片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赵廷宝;范清宇;李云庆

    目的:为新型脊柱前路短节段内固定器械的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 HTH〗方法:对18具成人尸骨架(即标本组,男11具,女7具)和40例成人X线片(即X线片组,男、女各20例)中的T 10~L5椎体进行横径和两椎体之间距离(中间跨越一个椎体)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HTH〗结果: T10~L5椎体横径和椎体之间的距离依次递增.标本组各椎体横径测量,男女之间无显著差别(P>0.05),X线片组测量男女之间差别显著(P<0.01),标本组和X线片组之间无显著差别 (P>0.05).两椎体之间跨一个椎体的距离,标本组和X线片组男女之间均无显著差别( P>0. 05),两组之间也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设计器械时应考虑到各椎体横径和各椎体之间距离的不同.标本和X线片测量所得的数据无统计学差别,故X线片测量可取代标本测量( 因X线片较标本易得),但应注意到放大率的问题.

  • 副面动脉的解剖学观测及其意义

    作者:向宇燕;徐达传;孙贺;黄凤玲

    目的:调查副面动脉的出现率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解剖观测头颈部尸体标本16侧和铸型标本18侧.结果:副面动脉的出现率为23.5%,起始处外径(1.1±0.3) mm,主干长(5.1±1.1) cm,起始处位于下颌下缘距面动脉点(1.3±0.4) cm.起始后与面前静脉伴行,与面横动脉、面动脉及眶下动脉等吻合.结论:副面动脉出现时 ,可以其为轴心血管形成皮瓣移位修复邻近组织缺损.

    关键词: 副面动脉 应用解剖
  • 椎弓根螺钉入点定位及双侧入点间距的应用测量

    作者:李志军;刘万林;温树正;高斌礼;王瑞;张拓赛

    目的:提供椎弓根螺钉入点定位法及双入点间距的解剖学资料.方法:观测螺钉入点并测量双入点间距.结果:①螺钉入点:分4组,第1组,C2为横突下缘水平线与中外1/4 垂线交点处;第2组C3~L1,除C5外均在横突中上水平线与关节突中垂线及中外1/4垂线限定的四边形内.第3组L2~L4在横突中水平线与外缘垂线交点处;第4组L5在横突中水平线与乳突外缘垂线交点处,距关节突外缘垂线(4.8±0.7)mm.②双入点间距:L5大,C5次之而T5 ~T7小.结论:C3~L3入点多集中在横突中上水平线与关节突中外垂线限定的四边形内, 其中C3~C4、C6~L1均在横突中上水平线与关节突中垂线及中外1/4垂线限定的四边形内;双入点间距变化有明显的规律性.

  • 肱二头肌短头腱喙肱肌腱喙肩韧带重建喙锁韧带的应用解剖

    作者:尹维刚;刘秀清;崔成立;史增元;陈茂林;姚新福

    目的:为肱二头肌短头腱、喙肱肌腱和喙肩韧带复合转位修复肩锁关节脱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用50侧成人尸体标本,对喙锁韧带(锥状韧带和斜方韧带),肱二头肌短头腱、喙肱肌腱、喙肩韧带的形态结构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锥状韧带基底宽(1.3±0.3)cm,高(1.5±0.4)mm,斜方韧带长、宽、厚分别为(1.1±0.2)、(1.3±0.2)、(2 .4±0.8)mm;肱二头肌短头和喙肱肌联合腱的长、宽、厚分别为(7.1±0.7)、(1.7±0. 4)、(1.1±0.3)mm;喙肩韧带前、后缘长为(3.1±0.5)、(2.5±0.2)cm,喙锁间隙为(0.5± 0.1)cm.结论:以肱二头肌短头腱、喙肱肌腱和喙肩韧带复合转位重建喙锁韧带可有效地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 逆行颞顶筋膜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

    作者:孔祥安;宁金龙;韩卉;李晓静;张林;高学宏

    目的:探讨逆行颞顶筋膜瓣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HTSS〗①在12侧成人头颅标本上, 对颞顶筋膜的形态和血供进行巨微解剖观测.②分别以颞浅动脉的额支或顶支或额、顶支双蒂设计逆行颞顶筋膜瓣应用于临床修复头颅深度软组织缺损.结果 :①颞顶筋膜主要由颞浅动脉供血,额支与顶支是颞浅动脉的终末分支,颞浅动脉经额支、顶支与耳后动脉、枕动脉、眶上动脉、滑车上动脉及对侧颞浅动脉有丰富吻合.颞浅静脉由静脉额支和静脉顶支汇合而成,动、静脉额支及动、静脉顶支基本伴行.②临床应用6例逆行颞顶筋膜瓣均获成功. 结论:逆行颞顶筋膜瓣供血可靠,具有采取方便、供区隐蔽等优点 ,适用于额、顶、枕等处深度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 膝上外侧血管复合组织瓣移植的应用解剖

    作者:邢进峰;陈中;曹扬;张春;吴恙;赵巍;林平;童鑫;施铁军

    目的:为膝上外侧血管复合组织瓣移植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50侧红色乳胶灌注的下肢标本,解剖观察膝上外侧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结果:膝上外侧动脉在股骨外侧髁近侧(2.9±0.5) cm处起于动脉,起始处动脉外径(2.2±0.4) mm,主干长(2.6±0.4) cm,至外侧肌间隔处发出上、中、下3支骨膜支分布于股骨下端前外侧.前、后、远3支皮支,分别于股骨外上髁近侧(4.0±0.5)、(5.0±0.5)和(1.5±0.3) cm处进入股下端外侧皮肤,远侧皮支及下肢骨膜支发出交通支与膝关节血管吻合,并有分支分布至髂胫束.[ HTH〗结论:①膝上外侧动脉可构成皮瓣或骨膜、髂胫束组成的复合组织瓣 ;②带血管转位可修复膝部软组织缺损;③游离移植修复手、前臂远端或踝足部伴骨、肌腱、皮肤复合组织缺损.

  • 侧胸部小切口的应用解剖

    作者:张晓明;应勖;朱;袁张根;胡伟恩;李浒;毛宝根

    目的:为侧胸部小切口手术方法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观测23例(46侧) 常规防腐尸体标本的胸前外侧区内胸背神经、胸背血管、胸长神经及胸外侧血管的走行、分支及分布和体表定位.结果:侧胸部背阔肌和胸大肌之间的三角形间隙内,胸背神经横径:(2.6±0.5) mm;暴露长度(进入背阔肌前):(4.7±0.7) cm;均于第4或5肋间隙进入背阔肌;与其伴行的胸背动脉压径:(3.0±0.6) mm.胸长神经横径:(2.4±0.6) mm;暴露长度:(4.6±0.7) cm;均于第4或第5肋间隙入前锯肌.面胸外侧动、静脉于胸小肌下缘中部第3、4肋间隙穿出胸小肌后也暴露于此三角内,其压径(2.7±0.4) mm;暴露长度:(3.9±0 .7) cm.结论:胸背神经、胸背血管、胸长神经、胸外侧血管在背阔肌与胸大肌之间的三角形间隙内有固定行径,进行侧胸部小切口时,应避免上述结构损伤 .

  • 拇指指背动脉的应用解剖

    作者:周吉林;姜华东;张晓明

    目的:为拇指动脉损毁或断指再植失败的病例提供第二条血供通路的解剖学基础.方法:新鲜成人手标本40个,分别进行血管ABS灌注 ,血管造影,透明标本,显微解剖观察.结果:拇指背动脉来自桡动脉的腕背段,起始处外径(0.7±0.2) mm (0.5~1.2 mm),部位恒定,出现率为80%.在拇指掌指关节处发出2~3个分支,与拇指桡掌侧固有动脉及拇指尺掌侧固有动脉之间在拇指近节指腹近侧形成环状吻合.结论: 拇指指背动脉可应用于拇指桡掌侧固有动脉和拇指尺掌侧固有动脉损毁或断指再植失败的病例,为它们提供第二条血供通路,解决血管危象.

  • 颈襻或胸锁乳突肌支与膈神经吻接重建呼吸功能的应用解剖

    作者:纪荣明;张少成;姜宗来;冯皓;汪晓军

    目的:为颈襻或副神经胸锁乳突肌支与膈神经吻接术重建截瘫患者的自主呼吸功能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5具尸体上测量了舌下神经降支、颈神经降支和副神经胸锁乳突肌支的长度、末端的宽度、厚度及神经束的数目;副神经胸锁乳突肌支的末端与膈神经汇合处之间的间距;膈神经汇合处的宽度、厚度和神经束的数目.结果:舌下神经降支和颈神经降支的长度分别为(40.0±8.2) mm和(32.0±6.8) mm;平喉结处的宽、厚度分别为(1.9± 0.5) mm、(0.8±0.1)mm和(1.6±0.5)mm、(0.6±0.1)mm.副神经胸锁乳突肌支的长(15.9± 4 .2) mm;末端宽、厚度分别为(2.3±0.7) mm和(0.9±0.2) mm.副神经胸锁乳突肌支与膈神经汇合处之间有间距者为80%,平均间距(20.2±6.3) mm.膈神经汇合处的宽、厚度分别为( 2. 1±0.5) mm和(1.2±0.4) mm.结论:舌下神经降支、颈神经降支或副神经的部分胸锁乳突肌支的长度和末端的宽、厚度均能满足与膈神经起始处行神经端-端或端-侧吻接术,以重建膈的自主呼吸功能.

  • 利用膝腱反射重建膀胱功能的应用解剖研究

    作者:徐瑞生;侯春林;张世民;陈爱民;刘明轩;衷鸿宾

    目的:为膝腱反射重建膀胱功能的手术时脊神经根和吻合平面的选择以及脊神经前根的定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20具尸体标本上追踪股神经的脊神经根来源和相应的脊神经根的分布,同时观察硬膜内L2~4和S2~4脊神经前根排列的位置关系、相互重叠长度和横截面积.结果:股神经主要由L3和L4脊神经根组成, L2脊神经根的贡献较小;L2 和L3脊神经根中的大部分神经纤维贡献给股神经,其比例显著高于L4脊神经根.S2 ~4前根出脊髓的平面均高于或等于L2~4前根出硬膜的平面,L3和L4前根的横截面积均显著大于S2~4前根横截面积.结论:①利用膝腱反射重建膀胱功能时宜选用L3前根与S3或S4前根交叉吻合.②在L1~L2椎体平面,前后根的辨别和序列的确认较为容易,故吻合平面宜选择在脊髓圆锥处.

  • 腰神经根血供的形态学观察

    作者:王勇;范遗恩;王日光

    目的:了解腰段神经根的血供.方法:35例新鲜胎尸标本,对其中25例动脉灌注乳胶填充剂,进行显微解剖剥离观察,10例动脉灌注墨汁制成透明标本,用于观察动脉血管走行分布情况.结果:脊支动脉多在椎弓根下方紧贴椎体后外缘处或与椎管前支共干或单独一干起于腰动脉,且多在根袖远端1/2区穿入硬脊膜鞘.根动脉伴神经根走行,发出的微动脉主要分布在软脊膜内成为一级动脉,由软脊膜内微动脉再发出细支,斜行或横行进入根束束间,沿根束上下分布排列成为二级动脉.结论:神经根血供主要来源脊支动脉发出的根动脉,神经根内血管系统由根动脉沿神经根发出的微动脉在神经根表面和根束间、根束内的微血管网构成.

  • 经额胼胝体下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应用解剖

    作者:鞠学红;蒋吉英;张振兴;王金平;鞠晓华;冷志敏

    目的:为经额胼胝体下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提供显微外科解剖学基础 .方法:采用显微解剖技术对17个甲醛固定,红色明胶动脉灌注的成年尸头标本蝶鞍区的有关神经和血管进行观察.结果:(1)视交叉前间隙之间的面积为(28.4±6.2) mm 2,视交叉前缘至鞍结节之间的距离为(4.1±0.8) mm.(2)前穿动脉主要来源于大脑前动脉交通前段和颈内动脉终末段 ,穿入前穿质前可分成多支或形成动脉丛.(3)两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水平部之间的距离为( 16.5±4.4) mm,在穿经海绵窦上壁处间距为(13.3±2.5) mm,在大脑前动脉发起处,间距为(17.9±1.6) mm.(4)前交通动脉在视交叉之上者占82.4%,之前者占14.3%,侧方者占5.9 %.(5)动眼神经在后床突的前外侧(7.8±2.1) mm处穿海绵窦顶入海绵窦,入窦点在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后方(5.0±2.0) mm,两侧入窦点之间的距离为(21.9±2.3) mm.结论:经额胼胝体下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主要是通过视交叉前间隙,在颈内动脉之间的区域操作,手术中, 既要保护颈内动脉、视神经、动眼神经等较大结构,又要尽量避免穿动脉、下丘脑支动脉等小动脉的损伤,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膝关节板股韧带的解剖观测及其意义

    作者:姜华东;吕小琴;姚作宾;郑荣昌;陈俊春;吕寒冰

    目的:为膝关节检查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对76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的关节解剖,观测膝关节板股韧带的出现率和形态学特点.结果:在76例膝关节中均有前或/和后板股韧带,其中前、后板股韧带均存在的占23.68%(有18例),仅有后板股韧带的占65.79%(有50例),仅有前板股韧带的占10.53%(有8例).后板股韧带的长度、中点宽度均大于前板股韧带.结论:板股韧带在人膝关节中普遍存在,并在运动中对外侧半月板起保护作用.

  • 成人大脑中央后沟及缘上回在冠状断面上的定位

    作者:丁娟;刘树伟;郑金勇;李振平;侯金文;李传福;刘汉明

    目的:为给MRI冠状图像精确定位大脑内微小占位性病变及脑功能的影像学研究提供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选用成年男性头部标本30 例和活体健康成年男性6例,以经AC-PC线中点的垂线为基线,获得4 mm层厚的颅脑连续冠状断层MRI图像.将扫描后的头部标本, 开颅取脑,重要脑回涂以不同颜色,切制成与MRI扫描一致的脑连续冠状断层标本.把标本与相应MRI图像对照观察、统计,以确定中央后沟和缘上回在冠状MRI图像上的定位.结果:(1)在中央后沟首次出现的断面上,锥体束大多消失,其出现率左侧13%、右侧37%;背侧丘脑半数仍然存在,其出现率左侧43%、右侧53%.(2)扣带沟缘支出现以后,中央后沟渐移至大脑半球上缘,顶内沟出现.(3)外侧沟由"Y”形变为"-”形时 ,缘上回完整显现,左侧77%、右侧83%.结论:(1)多数中央后沟首次出现在锥体束消失而背侧丘脑仍然存在的断面上;在切及侧脑室后角末端的断面上,中央后沟消失.(2)缘上回的辨认以外侧沟由"Y”形变为"-”形作为标志.

  • 上颌窦口的临床解剖学研究及其意义

    作者:廖建春;王海青;郎军添;范静平;孙爱华;施小恬;石明;杨毓梅

    目的:为临床开展鼻窦内窥镜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20具40侧经防腐处理的完整成人尸头标本上观测上颌窦窦口走行方向、内径及长径、其内口和鼻腔开口情况、上颌窦裂口及上颌窦窦口构造.结果:上颌窦窦口内径为(3.7±0.9) mm(2.0~5.9mm);长径为(2.8±0.8)mm(1.0~4.0 mm);上颌窦鼻内开口位于钩突外侧、筛漏斗下方,形似漏斗嘴;位于钩突中段者占60%(24侧),钩突尾端者占40%(16侧);有7.5%(3侧)存在副口,均位于窦口后下方,钩突尾端后,下鼻甲附着缘处.结论:上颌窦窦口周围结构(钩突、筛泡)的变异或病变直接影响到上颌窦口的通畅.

  • 鼻泪管的临床应用解剖

    作者:王海青;廖建春;郎军添;范静平;孙爱华;施小恬;石明;杨毓梅

    目的:为临床开展内窥镜鼻窦手术及泪囊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20具40侧经防腐处理的完整成人尸头标本上观测鼻泪管骨壁的厚度及其相关临床数据.结果: 测得鼻泪管内骨壁的厚度为(0.9±0.2)mm(0.4~1.4 mm);后骨壁的厚度为(0.2±0.2)mm(0.1~0.8 m m).结论:鼻泪管内骨壁较厚而坚硬,经鼻内窥镜行泪囊鼻腔造孔术时以使用电钻开窗为宜;鼻泪管后骨壁较薄,内窥镜下行上颌窦口扩大时不宜过于向前以免损伤鼻泪管.

  • 逆行颧眶动脉蒂皮瓣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作者:杨彪炳;蔡霞;唐胜建;牟少春;邱玉金

    目的:为逆行颞区皮瓣的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HTSS〗成尸标本30侧头面部颧眶动脉进行肉眼解剖;15例活体行颈总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观察颧眶动脉与眼轮匝肌营养血管的关系,将信息输入计算机图像分析仪,行图像分析.结果:眼轮匝肌有多条血管在眼睑内形成动脉网,此动脉网与供应颞区皮肤颞浅动脉分支的额支和颧眶动脉相吻合,且颧眶动脉位置较恒定,外径平均在1.0 mm以上.结论:颞区皮瓣可被认为是以颧眶动脉为轴的轴型皮瓣,且以颧眶动脉远端为蒂的逆行皮瓣的存活是完全有保障的.

  • 用头皮针行小儿胸骨穿刺的应用解剖及临床应用

    作者:牛松青;薛延军;徐香馨;张振有;彭东

    目的:为头皮针小儿胸骨穿刺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HTSS〗在30例小儿尸体上解剖观测了胸骨的形态、内部结构及毗邻关系.结果:小儿胸骨柄体共长(8 .95±1.22)cm;胸骨柄长(2.50±0.75)cm、中1/2处宽(3.04±0.96)cm、厚(10.1±4.1)mm; 胸骨体长(6.43±1.03)cm、胸骨体宽(1.81±0.58)cm、厚(6.14±1.90)mm.胸骨的骨松质呈网眼状,中线大于边缘处,柄内明显大于体内的.结论:用头皮针行小儿胸骨穿刺点应选择在靠近中线处,距胸骨角水平以上0.5~1.0 cm的胸骨柄处为佳,其次在第1节胸骨体中部.

  • 跟骨的解剖分部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俞光荣;梅炯;朱辉;袁锋;蔡宣松;郭荻萍

    目的:研究跟骨解剖学分部的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 HTSS〗将跟骨按其解剖学特点分为前部、体部、结节部、载距突部和丘部5个部,并在54对108侧跟骨干燥标本上对各区进行骨性测量.结果:跟骨各区在骨的质量、大小、形态和结构方面各有其解剖特征和功能.跟骨前部长、高和宽分别为(19.8±2.2)、(24.5±3.2)、(22.4±3.2)mm;跟骨水平长(68.6±6. 4)mm;跟骨载距突长、宽、高分别为(23.6±3.0)、(23.6±3.0)、(9.5±1.2)mm;跟骨丘部宽、高和底长分别为(27.5±2.6)、(16.4±1.2)和(40.9±5.1)mm.结论:[ HTSS〗跟骨解剖分部与跟骨骨折线的形成有关,并有利于对跟骨骨折和病损进行恰当的解剖学描述.

    关键词: 跟骨 解剖学 测量 分部
  • 四种BMP载体修复骨缺损的形态学观察

    作者:杨润功;裴国献;徐达传

    目的:研究带血供肌瓣、带血供肌瓣复合纤维蛋白粘合剂(FS)、无血供肌瓣和同种异体脱钙骨(AAA)等四种BMP载体修复骨缺损的形态变化.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32只, 采用双前肢桡骨中下段12 mm缺损实验模型,分别在3、6、9、12周观察带血供肌瓣、带血供肌瓣复合FS、无血供肌瓣和同种异体脱钙骨等4种载体修复骨缺损的大体解剖学、X线和组织学.结果:带血供肌瓣和FS作为BMP复合载体修复骨缺损3周时有大量的软骨细胞生成,呈弹性软骨样特征.6周时大量编织骨、骨小梁形成.9周时出现哈佛氏系统.肌纤维萎缩消失 .12周时出现哈佛氏骨板和少量的间骨板,哈佛氏管内表面衬有成骨细胞.该复合载体比同时期单用带血供肌瓣成熟程度好,相当于AAA骨载体的骨修复能力.无血供肌瓣复合BMP形成 "壳”状新骨.结论:带血供肌瓣复合纤维蛋白粘合剂是BMP的良好载体.

  • 维甲酸在骨折愈合中的作用

    作者:郁卫东;秦书俭;张日见

    目的:研究外源性维甲酸(retinoic acid,RA)在骨折愈合中的作用 .方法:在骨折局部施加以自体冻干血凝块为载体的外源性RA,然后进行常规X线摄影和组织形态学观察 .结果:①X线:术后第21 d,实验组8例桡骨中有2侧可见缺损内完全为骨痂阴影充填,其余 6侧也可见不同程度的阴影;对照组8侧只有少量的骨痂阴影充填.②组织学:骨折第1、4 d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生发层总细胞数分别为(62.2±0.6)个/mm,(135.1±1.9)个/mm和(57 .2±0.5)个/mm,(99.8±2.2)个/mm,两者间有显著差异(P<0.01).骨折第4、7 d实验组和对照组缺损区总细胞数分别为(63.7±1.4)个/mm,(55.0±0.2)个/mm和(45.1±1.1个)/mm, (51.9±0.7)个/nm,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和差异(P<0.01和P<0.05),第21 d实验组和对照组成骨区体密度分别为(0.642±0.071)点/50 um和(0.452±0.042)点/50 um,两组差异显著 ( P<0.01).结论:RA具有加速骨折愈合的作用,并有望成为治疗骨折愈合的新方法.

    关键词: 维甲酸 骨折愈合
  • 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颈项部牵涉痛机制探讨--荧光素逆行双标法

    作者:方有生;彭裕文;王吉力;陈德松

    目的:应用荧光素逆行双标法,研究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tboracic outlet syndrome,TOS)颈项部牵涉痛的神经解剖学机制.方法:8只Wistar大鼠,用荧光素逆行双标法,将荧光素快蓝(FB)注入颈椎关节突关节周围,核黄(NY)于近椎间孔处注入C5神经前支外膜下,观察颈部DRG中标记细胞.结果:在颈部的C5、C6 DRG中发现荧光素双标细胞以及两种单标细胞,以中小细胞为主.结论:颈部的背根神经节细胞周围突有分支投射到颈椎关节突关节及C5前支,提示TOS患者颈项部疼痛的发生机制可能与DRG中感觉神经元周围突分支有关.

  • 大鼠额叶皮质损害后诱导型iNOS阳性细胞的变化

    作者:吕广明;金国华;徐慧君;武义鸣;田美玲

    目的:一氧化氮在脑内的许多生理功能中起重要作用,并参与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本研究旨在探讨实验性脑损伤后的NOS阳性细胞的来源及成份.方法:利用机械抽吸法制成大鼠额叶皮质损伤动物模型,应用NADPH-d组织化学及GFAP免疫组化法观察损伤后1、3 、7、14、21、30及60 d皮质损害区NOS阳性细胞的类型和变化.结果:损害后1d即见皮质损害区底部和两侧nNOS阳性细胞增加,损害底部出现诱导型胶质细胞,尤以胼胝体中更为密集 .这种反应3~7 d时逐渐增强,2周时明显,以后随时间推移及损害的修复而降低,研究发现部分iNOS阳性细胞与GFAP者共存,提示系反应性胶质细胞,未见eNOS阳性细胞上调现象 .结论:皮质受损时,出现2种不同表型的NOS阳性细胞且上调,即出现诱导型神经元nNOS和诱导型iNOS胶质细胞.究其来源各不相同,但均能合成NO,NO主要集中在损伤部位的周围.

  • 电汽化对活体肾组织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爱华;李德贤;富克远;陈耀武;施丽君

    目的:探讨电汽化对肾组织结构的作用,为高频电刀和电汽化技术在肾手术中的应用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用汽化电极在不同输出功率时测定大白家兔活体肾组织的电流强度,灼伤中心区汽化深度和汽化表面积,光镜和电镜下观察0~6 mm深度的组织结构变化. 结果:随着电流输出功率的增强,肾组织的电流强度,中心区汽化深度和汽化表面积也随之增加,深部组织显微和超微结构发生了凝固性改变,损伤程度随着离中心区距离的延长而减弱 .结论:肾手术中用高频电刀应注意对邻近组织的损伤,输出功率不易过大,电汽化技术可尝试应用于肾的手术.

  • "Z”型截骨术治疗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的生物力学评价

    作者:黄继锋;赵卫东;樊继宏;钟世镇

    目的:为作者设计的治疗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新术式("Z”型截骨术),提供生物力学基础.方法:采用8侧青年新鲜尸体上肢标本,用MTS试验机控制加载,用压敏片方法测压力.分析"Z”形截骨术对尺侧腕传递载荷功能的影响.结果:尺骨正向变异后腕关节在各种位置尺侧腕间隙测的压力均较正常标本高."Z”型截骨术后,尺骨传递轴向载荷的量接近正常标本水平.结论:"Z”型截骨术符合局部解剖及生物力学要求.

  • 第1掌骨力学特性及其意义

    作者:田青业;刘正津;周军海;谢红

    目的:探讨成人第1掌骨的生物力学特性及其在拇指运动中的意义. 方法:对未固定成人尸体第1掌骨进行压缩和扭转试验.结果:得到压缩负荷-位移关系曲线,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扭角-应变关系曲线,计算得出本构方程和弹性模量.压缩弹性模量(2517.5±57 6.7)mPa,扭转弹性模量(737.7±249.7)mPa.结论:第1掌骨是各向异性材料,纵向加压时弹性较好,在生理限度内可用广义的Hook定律作为本构方程,横向剪切时表现出粘弹材料特性,第1掌骨对抗纵向变形的能力较强.

  • 腰椎椎间融合器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进展

    作者:王文军;周江南

    随着临床上对椎间盘及椎间盘源性疾病认识的不断提高,腰椎间界面融合技术(cage技术)在手术治疗腰椎不稳及所发生的继发性病变的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cage作为一种新型的脊柱内置物得到不断地推广.在腰骶椎创伤及退行性疾病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但随着cage应用推广,各种并发症及失败的病例亦有所增多,因此有必要对腰椎椎间融合器的产生发展、临床应用、实验情况,尤其是生物力学研究状况作一回顾,以利于正确、系统地认识和运用这一新技术.

  • 脊柱椎弓根手术可视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文华;钟世镇;朱青安;徐达传

    医学影像设备和影像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使人类不仅能从形态结构方面了解人体,而且也可以从功能和代谢方面揭示人体的奥秘,提高了临床诊断水平.更进一步,医学影像技术也被引入了治疗领域,推动了临床治疗技术的进步.近几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可视化技术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各种影像资源逐渐被直接应用于手术过程中,出现了计算机辅助外科这一崭新的领域.计算机辅助外科[1](computer-assisted surgery)又称为图像引导外科[2](image-guide surgery)、虚拟外科(virtual surgery)[3]等, 是指在手术过程中, 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术前或术中病人影像数据、实验手术过程中的病人的病变部位、以及手术工具所在的坐标系统一起来,根据实际手术的需要对手术工具周围的组织作出相应的显示, 对手术进行实时的导航.

  • 胰岛移植的实验研究进展

    作者:袁张根;张晓明;郑荣昌;顾传龙;朱

    胰岛移植作为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较理想的方法,1970年Younoszai等开展研究以来,已被实验和临床证明,它不仅能纠正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状态,重建葡萄糖内稳定, 而且能防止和阻止视网膜、神经、肾小球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加上操作简单、安全 ,已在许多医院应用于临床,取得了可喜的疗效.本文就这一领域的文献作一综述.1 胰岛的来源

  • 腹腔镜肝规则切除铸型标本的制作及意义

    作者:李晓平;李朝龙;石瑾;徐达传

    腹腔镜肝切除是新兴的微创肝脏外科,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可立即接受后续治疗等优点. 由于肝脏血供丰富及腹腔镜无法用手直接止血等特点,手术难度较大,因此,了解肝裂层面与肝内管道的关系及手术入路中血管直径大小非常重要.以往的肝脏铸型标本未能显示肝裂层面,作者旨在制作一种新型标本,能清晰显示肝内血管与肝裂层面的关系,为腹腔镜肝规则切除提供解剖学基础.

  • 生物塑化技术中真空浸渍的改进

    作者:谭立文;张绍祥

    真空浸渍是生物塑化技术的重要步骤,浸渍彻底与否是标本塑化成功的关键.真空浸渍是指在低压或真空状态下,易挥发的中间剂气化后形成气泡从组织细胞内移出,组织内形成负压,同等量的粘稠度高的、分子量大的塑化剂则进入组织细胞内填补,由于中间剂移出留下的空间,使塑化剂与器官内部各个结构密切连接[1].如果塑化剂不能完全或大部分占据组织细胞中间剂的位置,那么标本内就会有空隙,塑化剂就不能起到对组织结构的包埋作用 ,势必造成器官内部多个组成结构之间结合松散,甚至脱落,从而导致失败.现将我们的实际工作经验与改进措施作简要介绍.

  • 腹膜后血管外皮瘤切除1例

    作者:韩毅;韩宏伟;杨蓉

    患者,女,29岁,农民.因左中上腹部反复疼痛伴上腹部包块6年,于2000年1月19日入院. 查体:一般情况尚可,心肺检查正常,腹平坦,左中上腹可扪及一手拳大小肿物,表面光滑 ,移动度差,中等硬度,压痛(+).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8×109/L N 0.75 L 0.16 血色素 :110 g/L,肾功、血尿淀粉酶均正常.CT提示左腹膜后肿物,约5 cm×6 cm×8 cm, 肿瘤内中心有液化,边缘有点状钙化影.初步诊断:左腹膜后肿物.于同年1月25日在全麻下行左腹膜后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在腹膜后间隙,第1、2腰椎左侧横突前弓,与腹主动脉紧密粘连,基底部较广泛,固定,约5 cm×5 cm×7.5 cm,质较硬,包膜完整,表面血管扩张 .逐渐游离肿物下极、外侧及内侧上极,小心保护腹主动脉不受损伤,将肿物完整剥离切除,瘤体重约0.6 kg,手术顺利.病理报告:血管外皮瘤.术后9 d患者痊愈出院,出院后每月定期复查,一般情况良好,B超提示无异常,未发现肿瘤复发及转移,可从事正常家务劳动及户外活动.

  • 臂丛变异1例

    作者:曲永松;安月勇;孙文友

    笔者在解剖一具中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其右侧臂丛及分支存在变异,现报道如下. 右侧C5~8、T1脊神经前根合成上、中、下干,上、中、下干向外下进入斜角肌间隙,出斜角肌间隙后上、中干在前斜角肌外侧缘外下1.47 cm处合并,合并处横径6.9 mm,合并后向外下行2.40 cm相继分出4个分支:①肩胛上神经;②2支细小的胸前神经外侧支;③后束外侧根,起始处横径3.3 mm,长1.82 cm;④外侧束,起始处横径3.5 mm,其下行1.04 cm分出正中神经外侧根和肌皮神经.臂丛后束由下干后股与后束外侧根在腋动脉后方汇合而成,汇合处横径4.0 mm,其下行2.02 cm后发出桡神经和腋神经.下干前股形成内侧束,其横径2 .5 m m,内侧束下行3.53 cm后不分出正中神经内侧根而直接与正中神经外侧根融合,在融合之前内侧束发出胸前神经内侧支、尺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肌皮神经自外侧束分出后在腋动脉外侧向外下行5.24 cm在穿喙肱肌之前发出:①喙肱肌支;②交通支,其起始处横径1.7 mm ,长7.10 cm, 此交通支斜穿

  • 罕见的左右肾动脉变异1例

    作者:程清洲;戴冀斌

    据中国人体质调查统计,肾动脉3支型占1.48%,4支型占0.11%,5支型占0.04%.作者在解剖一成年男尸时,发现其左右肾动脉共有8支及右肾外形异常,此种变异罕见,报道如下. 1 右肾肾门从内侧移至肾前面,长4.3 cm,宽3.0 cm.致使肾窦几乎完全向前开放,肾盂暴露,右肾动脉从腹主动脉和右髂总动脉上向该肾发出了4支动脉.

  • 右位乙状结肠变异1例

    作者:王磊;王忠

    在解剖1例成年男性尸体标本时,发现乙状结肠在腹腔右侧,位于升结肠前方.降结肠上端位于脾肾隐窝内,沿腹后壁斜向内下达右骶髂关节后移行为乙状结肠.乙状结肠水平移向右侧,从回盲肠交角的下方穿出至盲肠的前方,转而向上走行至第8肋间急转向外后下至盲肠的远端,走行在升结肠的前方.再沿盆腔右后壁垂直下降进入盆腔.在第3骶椎前方续为直肠.降结肠上端与脾脏粘连,斜向内下至右骶髂关节处长约21 cm,从回盲肠交角下方穿出后向上走行16 cm后,向外后下急转走行约18 cm(附图).

  • 正中神经与肌皮神经2支交通支1例

    作者:曲永松;安月勇;刘润涛;孙文友;韩文祥

    笔者在解剖1具老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其右侧正中神经和肌皮神经之间有2个交通支相连,现报道如下:组成右侧臂丛的5个神经根先形成上、中、下干,每干都分前、后股,其上、中干的后股在腋动脉的后方合并下行2.7 cm后再与下干后股合并形成后束,其合并处横径2.1 mm ,后束下行1.8 cm分出桡神经和腋神经.上、中干的前股合成外侧束,外侧束在胸小肌上缘后方胸肩峰动脉起始处的外侧发出正中神经外侧根(横径0.8 mm)和肌皮神经(横径2.3 mm). 肌皮神经在腋动脉的外侧向外下行至2.5 cm处胸小肌下缘后方发出:①喙肱肌支,支配喙肱肌的一部分,其横径0.2 mm;②第一交通支,其起始处横径0.7 mm,长3.1 cm,斜向内下加入正中神经.肌皮神经本干继续向外下行斜穿喙肱肌,在穿出喙肱肌处上方1.1 cm处即在喙肱肌内发出向上逆行的2小支支配喙肱肌的另一部分,在穿出喙肱肌处下方1.3 cm处即喙肱肌止点附近发出2个分支:①第二交通支,起始处横径0.9mm,长2.3cm斜向内下加入正中神经,②肱二头肌支,横径0. 4mm.肌

  • 右位心及大血管畸型1例

    作者:张惠爱;刘树元;朱庆生

    经复习有关文献,发现右位两腔心畸形,主、肺动脉共干等偶有报道.作者解剖一足月顺产因呼吸衰竭死亡,20 d女婴发现其并存两肺静脉汇入左、右上腔静脉,主动脉干广泛管状狭窄,仅发支供给头颈上肢,无主动脉弓及降主动脉(已由肺动脉替代)的畸形,实属罕见,现报道如下 :(1)心的位置及外形:右位心,位于前纵隔下部,心尖朝向右前下,宽广钝圆,心底朝向左后上.其2/3偏向正中线的右侧,横径为36 mm,纵径为38 mm,心包完整无异常.

  • 法洛四联症(非典型)永存左上腔静脉1例

    作者:邱大学;曹文建;蒋国斌;施建辉

    患者,男,9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咳嗽,反复发作,并伴有哭闹后口唇紫绀,于2001年3月6日住院治疗. 患者自幼发现心脏杂音,出生后不久出现口唇紫绀,当地医院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无家族遗传性病史.入院后作X线照片检查报告:胸廓对称,两侧肋骨、肋间隙正常,两肺纹理清晰 ,未见明显实质性浸润,两侧肺门和纵隔影无明显异常改变,心脏外形无明显扩大.但心尖圆隆上翘.膈肌平滑,双侧肋膈角锐利.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律不齐.Rv1=1.65mV,Rv1 +Sv5 =2.15mV.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报告:左心室内径增大,余房室内径不大,室间隔与左心室后壁不厚,运动协调.室间隔膜周部回声脱失约4.0 mm,断端明确.房间隔连续完整,肺动脉瓣增厚,开放受限,关闭良好,余瓣膜(一).室水平可探及左→右分流信号,肺动脉瓣口可探及高速前向血流信号,收缩期右房内探及源于三尖瓣口的少量反流信号.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膜周部),室水平左→右分流,肺动脉瓣狭窄,三尖瓣返流(少量), 提示:肺动脉高压.

  • 单侧重复肾并输尿管特殊类型畸形1例

    作者:曹军英;白莉

    患者男,23岁,因左腰部、左下腹部疼痛1天就诊.体检:左下腹部压痛(+),扣击痛(+). 尿常规检查:RBC(++).超声检查:左侧肾盂扩张,显示为两个不相通的不规则液性暗区, 上部为3.6 cm×2.6 cm,下部为4.7 cm×2.4 cm,分别各有一条输尿管结构从暗区内引出,内径分别为1.3 cm、1.1 cm,各自下行约4.0 cm后两条输尿管合并为一条输尿管,内径约为 1.3 cm,向下延伸至脐上1.0 cm处又分开呈两条输尿管,至第二狭窄处又合并为一条输尿管,于输尿管下段膀胱开口处可见一个0.8 cm×0.7 cm的强光点,后伴声影.右肾及右输尿管未见异常. 超声诊断:左肾重复肾伴肾盂积水,左输尿管畸形伴下段结石.

  • 肝胃胰及十二指肠转位伴先天性无脾1例

    作者:张惠爱;刘树元;朱庆生

    作者解剖一足月顺产因呼吸衰竭死亡,20 d女婴,发现右位心及大血管畸形(另文报道) 外.还发现部分腹腔器官转位,先天性脾脏缺如.现报道如下: 1 肝肝大部分位于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右季肋区.呈楔形, 其右端扁薄,左端钝厚, 长4.5cm、宽9.5cm、厚7.3 cm.由肝镰状韧带分为肝右叶(约占4/5)和肝左叶(约占1/5),肝脏面"H”形沟各结构位置正常.

  • 肝肾联合移植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

    作者:于立新;叶启发;姚冰;徐健;杜传福;叶桂荣;邓文锋;刘小友

    目的:探讨肝肾联合移植的供体器官切取及移植手术方法.方法:1998年5月~20 01年7月共联合切取供肝、供肾30例次,施行1例肝移植及1例肝肾联合移植,手术方法主要有3个步骤:供体肝脏、肾脏联合原位灌洗、整块切取;病肝的切除;供肝和供肾联合植入 .结果:供体肝肾联合切取30例均成功,热缺血时间在5~10 min 之内.1例肝移植及1例肝肾联合移植均获得成功.结论:肝肾联合移植是唯一能挽救肝、肾同时衰竭的病人生命的有效方法,供体肝脏、肾脏联合原位灌洗、整块切取的方法可有效缩短热缺血时间,提高供肝、肾的质量以及供体器官的利用率.

  • 带血管蒂阔筋膜瓣转位修复腹壁缺损

    作者:张华彬;叶尔明;莫军;孙东原;陈骥扬

    目的:探索腹壁缺损修复的方法.方法: 设计带血管蒂阔筋膜瓣转位修复腹壁缺损.结果:移植的阔筋膜瓣全部成活,随访1~6年,局部外形功能良好,无一例术后发生腹壁疝.结论: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管蒂的阔筋膜瓣,血管解剖恒定,切取容易,带蒂转移成功率高,宜修复中下腹部腹壁缺损.

  • 带血管蒂空肠瓣修复胆管狭窄的临床应用

    作者:梁怀清

    目的:报道用带血管蒂空肠瓣修复胆管狭窄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带血管蒂空肠瓣修复胆管狭窄17例,采用带血管蒂空肠段行肝胆管桥式吻合9例.结果:[ HTSS〗本组除3例术后并发胆瘘行外引流在2周内治愈外,其余23例均获满意效果.结论:本术式具有防止胆汁返流和逆行感染、保持肝外胆管生理机能及保持胆汁的正常pH环境等优点.

  • 乳突根治术后行外耳道后壁重建及鼓室成形术

    作者:钟新泉

    目的:报道乳突根治行外耳道后壁重建及鼓室形成术的效果.方法:取自体髂骨咬碎填塞乳突术腔,表面复盖颞肌筋膜及外耳道皮瓣,重建形态结构完整的外耳道骨壁.结果:20例患者重建外耳道骨壁全部愈合,听力提高满意.结论:乳突根治术后重建外耳道后壁可恢复乳突及外耳道的正常形态,提高鼓室形成术及根治干耳的效果.

  •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1年(第19卷)分类索引

    作者:

    述评介入放射学的挑战及解剖学的对策王震寰(5)国外临床解剖学科研信息张为龙(293)

  • <外科和放射解剖学>杂志文题摘要

    作者:

    1 Complications of Chiari and Salter osteotomies: a cadaver study K.Birnbaum, A. Pastor, A. Prescher and K.-D. Heller Chiari 和Salter 截骨术的并发症:1例尸体标本研究 Chiari 和Salter截骨术中血管和神经损伤已屡见报道.本研究的目的是在标本上展现每一手术步骤来说明相关解剖标志和手术潜在的危险.在福尔马林固定的尸体标本上做9例Chiari截骨术和5例Salter截骨术,手术步骤连续进行以评估各血管和神经被损伤的危险程度和指出重要的解剖学标志.两种术式中,前入路方式都易损伤股前外侧皮神经 ,但只要保证带股前外侧皮神经的皮肤被推向内侧就可避免损伤发生;阔筋膜张肌牵拉过度可损伤其营养血管;骨膜下入路时不适当的使用Hohmann牵引器可压迫和刺激坐骨神经, 臀上动脉和臀上神经也可能被损伤;在内侧使用Hohmann牵引器不当可导致闭孔神经损伤 .在Chiari截骨术,支配部分腹侧髋关节囊的臀上神经关节支易受损,太靠内侧插入克氏针易伤及内斜肌.在Salter截骨术,过度牵拉髂腰肌可导致股神经综合症.截骨术的方式在暴露髋关节过程中可影响髋关节的稳定性.鉴于解剖通路与截骨区域之间狭窄的空间,截骨术中应严格地进行骨膜下解剖并小心应用牵拉器以免损伤血管和神经.(22:225-233)

  • 国外临床解剖学科研信息

    作者:张为龙;郭友华

    美、英两国临床解剖学会于2000年7月19日至22日在英国剑桥St.John's学院联合举办了学术砹?41篇论文摘要,刊登在两会合办的"Clinical Anatomy”2000年第14卷第1期会议,发

中国临床解剖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