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中国临床解剖学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Anatomy 중국림상해부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解剖学会
  • 影响因子: 0.7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165X
  • 国内刊号: 44-115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108
  • 曾用名: 临床应用解剖学杂志;临床解剖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8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徐达传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带血管蒂腓骨头移植重建内外踝的解剖学基础

    作者:喻爱喜;张建华;陈振光;张发惠;郑晓辉;余贵华

    目的:为设计带血管蒂的腓骨头移植重建内外踝提供依据.方法:在60根成人干燥胫腓骨标本上,对腓骨头和内外踝进行形态学测量.结果:腓骨头与外踝形态比较,大周径:腓骨头为(7.3±0.9)cm,外踝为(6.7±0.6)cm;关节面横宽:腓骨头为(1.4±0.2)cm,外踝为(1.6±0.2)cm;关节面纵长:腓骨头为(1.5±0.2)cm,外踝为(2.0±0.2)cm;关节面夹角:腓骨头为(144°±11°),外踝为(162°±10°);腓骨头或外踝与腓骨干倾斜角:腓骨头为(173°±7°),外踝为(171°±6°);内踝关节面横宽纵长均为(1.3±0.2)cm.结论:腓骨头与外踝形态相似,设计带血管的腓骨头移植重建外踝具有可行性,而与内踝差别较大,不适宜用腓骨头移植重建内踝.

    关键词: 腓骨头 内踝 外踝 移植
  • 经腹股沟韧带髂股入路显露髋臼前内侧的应用解剖

    作者:梁熙;安洪;李加乐;倪卫东

    目的:为暴露髋臼前内侧壁提供一种新的手术入路.方法:在尸体上作解剖,观察髂区、骨盆、腹股沟区、股三角的重要血管、神经与髋臼前内侧壁的关系,提出新的手术入路,并应用于临床.结果:经骨盆、腹膜外,保护好髂外血管、股神经等重要结构,髋臼前内侧壁、髂骨翼、耻骨上支可以得到良好的暴露,由此设计出经腹股沟韧带髂股切口新手术入路,并在临床应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经腹股沟韧带髂股入路是暴露髋臼前内侧壁的理想手术入路.

    关键词: 髋臼 暴露 手术入路
  • 股骨髌骨沟的解剖学定位及临床意义

    作者:舒先涛;周晓娟;许本柯;刘兵;杨忠平;卢木发

    目的:用三维放射图像和数字技术测量股骨的多种解剖学中心线来定位正常髌骨沟的位置.方法:在20根股骨干标本上确定并标记髌骨沟部位后,再进行冠状面、矢状面和水平面拍片,确定解剖轴、机械轴、经髁上轴和经内、外侧髁轴的位置.结果:这四条主要的轴线在冠状面和水平面上角度均值范围在11°~16°之间.在冠状面上,髌骨沟的准确定位几乎完全与经髁上轴线垂直,但变化范围很大.在测量的全部解剖轴线中,没有一条可作为确定髌骨沟确切位置的参考线.结论:(1)正常髌骨沟的解剖学定位比既往推测的具有更大的可变性.(2)股骨不适应这种可变性解释在膝关节置换术中与髌骨有关的并发症.

  • 膝上外侧血管髂胫束骨瓣移植的应用解剖

    作者:彭珍山;丁自海;谭建国;陈胜华;欧阳四新

    目的:为膝上外侧血管髂胫束骨瓣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26例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察髂胫束膝部和膝上外侧动脉.3例摹拟髂胫束骨瓣切取术.结果:(1)髂胫束膝部,长(6.7±0.5)cm,上端宽(2.1±0.1)cm,下端宽(5.9±0.2)cm,中部厚度(1.3±0.1)mm,下端可区分为髁束和髌束,分别止于胫骨外侧髁和髌骨.(2)膝上外侧动脉在距股骨外上髁上方(5.6±0.4)cm处发自腘动脉,起始处外径(2.2±0.3)mm,外上行(2.9±0.4)cm后分为升、降支.升支起始外径(1.5±0.3)mm,发出肌支和髂胫束穿支.降支起始外径(1.5±0.2)mm,发出肌支、骨膜支及髂胫束穿支.髂胫束穿支外径(1.1±0.2)mm,在距胫骨外侧髁近侧(6.6±0.4)cm处分上、中、下支入髂胫束.髂胫束骨瓣血管蒂长(5.8±0.2)cm.结论:以膝上外侧血管为蒂设计多种不同类型髂胫束骨瓣,用于移植修复组织缺损.

  • 旋股外侧血管蒂复(联)合组织瓣移植的解剖学基础

    作者:冯运垒;叶淦湖;腾范文;冯仕华;徐达传

    目的:为以旋股外侧血管蒂复(联)合组织瓣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50侧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察旋股外侧动脉分支起始类型及其分布.结果:旋股外侧动脉分支起始主要有3型:Ⅰ型:旋股外侧动脉发升支、横支和降支占76%;Ⅱ型:升支、横支、降支由两干从股深动脉或股动脉发出占20%;Ⅲ型:升支、横支、降支单独从股深动脉或股动脉发出占4%.升支恒定分支分布于阔筋膜张肌和髂嵴前外侧部;横支分支分布于股外侧肌上部和大转子前外侧部;降支分支分布于股外侧肌和股前外侧部皮肤.结论:76%可以旋股外侧血管为蒂形成:①升支阔筋膜张肌皮瓣和/或髂骨瓣;②横支大转子骨瓣或骨膜瓣;③降支股前外侧皮瓣.20%则可以升支和横支或横支和降支共干形成相应两个组织瓣.

  • 肩胛骨骨折内固定的应用解剖

    作者:叶林根;黄海华;周富根;汪伟;蒋国华;俞光荣;张凯

    目的:为肩胛骨骨折的手术内固定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30侧成人肩胛骨标本进行测量,分别用千分尺及螺旋测微仪测量长度和厚度,用角度仪测量角度.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肩胛骨的平均长度为(146.3±12.0)mm,离边缘lcm处内侧缘厚度为(4.1±2.5)mm.肩胛骨外侧缘距关节面1cm、2 cm处的前后厚度分别为(17.8±3.5)mm(13.4±3.1)mm,距关节面1/4、2/4、3/4距离处的厚度分别为(13.5±5.8)mm、(11.5±4.0)mm、(8.6±5.0)mm.肩盂关节面有一向后的倾角平均为(5.6±3.1)°.结论:①肩胛骨的内侧缘和外侧缘有足够的骨量支持内固定物的植入,尤以肩胛骨的外侧缘骨量丰富,是放置内固定物的重要部位;②肩胛颈部较大的骨量及关节面的倾角对于内固定植入和置钉位置有重要意义.

  • 腮腺区面神经的解剖及临床意义

    作者:刘靖;张秋红;张春瑞;李伟

    目的:为腮腺区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25具50侧经防腐处理的完整头部标本上观测面神经干的长度、横径以及各个分支再分支前长度和各个分支的解剖特点.结果:颞支横径为(1.1±0.2)mm,分支有(1 7±0.8)支;颧支横径为(1.8±0.3)mm,分支有(1.6±0.6)支,位置恒定;颊支有上下颊支型、融为一支型和一支再分型3种类型,上下颊支多位于距腮腺导管上下0.5cm以内的浅层;下颌缘支横径为(1.2±0.4)mm;颈支横径为(0.9±0.2)mm,走行长度为(2.3±0.3)cm,分支有(1.1±0.4)支.结论:面神经与腮腺区关系密切,腮腺区手术时循颊支向后追踪面神经是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 人颈7神经根干股束支运动纤维含量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陆伟;徐建光;肖建德;李继峰;胡韶楠;徐文东;徐雷;姜浩;王大平;顾玉东

    目的:为临床选择性颈7神经根移位治疗臂丛损伤提供进一步依据.方法:选择6侧新鲜成人尸体臂丛标本,分离颈7神经根干、股及其发出到上肢各主要神经的主要纤维束,并分别进行胆碱酯酶染色.结果:人类颈7神经根含运动纤维约8893根,其中前股3010根,后股5883根;颈7前股中,加入肌皮神经的成分约589根(占肌皮神经总运动纤维约20%),正中神经1931根(占其外侧头70%);颈7后股中,加入腋神经成分611根(占其运动纤维的25%),桡神经4036根(占58%),胸背神经994根(占60%).结论:颈7神经根前后股均有足够的运动纤维量;同侧颈7神经根移位时建议保留前股;采用颈7神经根移位,修复多条受损神经是可行的.

  • 窦房结和房室结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的建立与确认

    作者:王庆志;张黎声;原林

    目的:制作兔窦房结和房室结缺血/再灌注(I/R)动物模型并认定.方法:10只兔心血管乳胶灌注后观察右冠脉及其分支、走行;12只兔制备右冠脉急性I/R实验,记录并分析心电图,观察此双结光、电镜结构变化.结果:右冠脉第一分支距主动脉根部为(1.9±0.3)mm,8例呈右优势型;右冠脉结扎后有66.7%的兔发生窦性及房性心律失常,83.3%出现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再灌注早期心律紊乱加重,后逐渐恢复正常;8例兔双结起搏细胞边界不清,胞核染色加深,胞浆嗜酸性增强,超微结构示线粒体模糊乃至消失.结论:此模型的建立关键是从胸骨正中开胸、右冠状动脉根部结扎,结合心电图加以确认,方法可靠,成功率高.

  • 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局部VEGF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于腾波;赵鹏;夏玉军;王学智;魏颖

    目的:研究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局部及关节囊VEG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光镜观察(HE)和免疫组织化学(SP-9000法)对60例(分为早中晚期组)股骨颈骨折病人的股骨头及关节囊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及VEGF检测.结果:随着股骨颈骨折的时间延长,在股骨头及关节囊标本中VEGF表达呈增高趋势,在晚期组表达高,所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股骨头VEGF阳性骨细胞计数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关节囊组织VEGF阳性血管计数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病人股骨头及关节囊中VEGF的表达与骨折愈合及股骨头缺血坏死修复密切相关,增加股骨头局部VEGF的表达可能有助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修复及骨折愈合.

  • 房室结后延伸部形态学特征及与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关系

    作者:孟令东;周聊生;李群;李莹;娄兹谟

    目的:研究人房室结双径路,尤其是慢径的解剖学基础.方法:(1)取17例尸检心脏包括房室结在内的房室交界区的组织固定、脱水、包埋后切片,HE和Masson染色,光镜观察.(2)由冠状窦口向房室结方向在心内膜下注射墨汁0.5 ml,24h后光镜观察墨汁走向.结果:17例标本均可发现房室结,房室结前向形成房室束(His束),发现47%(8例)有明确向后延伸-左后延伸和右后延伸,35%(6例)仅有右后延伸,1例发现仅有左后延伸,2例未发现有向后延伸.向后延伸由房室结自然延伸而成,其有房室结自然延伸而成,左后延伸朝左行向房间隔,右后延伸行向右,与三尖瓣隔瓣近乎平行,纤维可达冠状窦口附近.结论:房室结后延伸部可能为慢径路,作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射频消融慢径的解剖学基础.

  • hBMP-2基因转染的MSC与BGC的体外生物相容性研究

    作者:秦书俭;郑德宇;陈亚斌;张玉华;刘学;谷学静

    目的:研究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humanbonemorphogeneticprotein-2,hBMP-2)基因转染的兔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MSC)与生物活性陶瓷(Bioactive glass ceramics,BGC)体外培养条件下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应用脂质体介导法将携带hBMP-2基因的重组载体PcDNA3-hBMP2导入体外培养的MSC中,G418筛选获得阳性克隆,继续扩增培养.细胞分为实验组(转染的细胞与BGC复合),对照组(单纯转染的细胞),在不同时间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MTT法进行细胞增殖测定,并进行细胞蛋白含量和碱性磷酸酶的定量检测.结果:原位杂交证实基因转染成功,形态特征及生物学行为证实携带hBMP-2基因的MSC无致瘤性,转染的MSC体外培养时复合或不复合BGC均生长良好,BGC利于细胞的贴附、生长与增殖,并对细胞的功能无不良影响.结论:基因转染的MSC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种子细胞,BGC是较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基因转染的MSC复合BGC用于骨缺损的修复,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左肾静脉走行及注入部位变异1例

    作者:孙丰刚;张凤鸣

    正常成人左肾静脉多在第1或第2腰椎高度出肾门从左肾动脉前方横行注入下腔静脉,末端位于腹主动脉的前方,紧贴肠系膜上动脉起点下方,平均长约7.5 cm.作者在解剖腹腔血管时,发现左肾静脉走行及注入下腔静脉的部位变异.此种变异较为少见,为积累人类学资料,为临床肾脏等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现报道如下:

  • 左颈总动脉与头臂干共干起始1例

    作者:程玉泉;史欣良;姚震;李伟

    主动脉弓分支两支型少见,在解剖一成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其主动脉弓只发出了两大分支.一支是左锁骨下动脉,另一支是左颈总动脉与头臂干的共干.现报道如下.

  • 双侧闭孔动脉变异1例

    作者:王昌德

    正常闭孔动脉大约从第一骶前孔水平,从髂内动脉发出,沿小骨盆侧壁前行穿闲膜管出骨盆,至大腿内侧,分支营养大腿内侧肌群和髋关节.在制作自然腐蚀盆部铸型标本中,有1例双侧闭孔动脉的变异(附图).

  • 颈椎横突间韧带异常l例

    作者:曲永松;吕美玲;裴燕芳;安月勇

    颈椎横突间韧带通常缺如,但作者在解剖1具成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其右侧颈椎横突间但不存在横突间韧带,而且韧带的起止和行程异常,同时C7横突前结节与第1肋颈间存在异常韧带,现报道如下:

  • 双侧胸锁乳突肌与胸骨肌相连变异

    作者:饶利兵;陈良富;李莉

    笔者解剖了一具因车祸颅内出血死亡的成年男性鲜尸标本,发现其胸骨肌不退化,具与胸锁乳突肌连为一体.现报道如下:胸骨肌位于胸前壁,胸骨两侧,胸大肌浅面.两侧胸骨肌对称,呈"八"字形分布.左、右胸骨肌的肌腹呈片状,上窄下宽.

  • 非典型性手指中央缺如1例

    作者:王培信;李泽龙;曾波;庄永;谢逸波

    患者女性,25岁,出生时即存在右手中指、环指从近节指骨基底部以远处缺如,掌指关节残留,局部软组织呈圆锥样肉赘,无功能;示指从近指间关节以远缺如,小指近、远指间关节融合不能屈伸活动,右拇指正常.

  • 前、后囟穿刺术解剖标本制作新方法

    作者:付茶生;鲁纯纠;万丽丹;邵立健

    采集婴幼儿静脉血时,在四肢、头皮或颈部浅静脉穿刺难以成功时,常改用前、后囟穿刺取血以供检查.但因局部解剖关系不熟悉,常有穿刺失败者.为提高临床前、后囟穿刺成功率和护理解剖学教学效果,我们设计、制作了前、后囟穿刺术解剖标本并行穿刺针仿真穿刺,清楚地显示了穿刺部位、方向、角度和层次.其方法如下.

  • 带血管蒂肋骨瓣转位治疗神经纤维瘤性脊柱侧弯的远期效果

    作者:马乐群;李振宇;阎洪印

    目的:评价采用带血管蒂肋骨转位治疗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弯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弯患者经过带血管蒂肋骨移植手术治疗后的随访资料.结果:16例患者经本术式治疗后,经5年以上随访,均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全部病例平均6个月融合.结论:带血管蒂肋骨移植术是治疗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弯的理想术式之一.

  • 退行性腰椎不稳的临床影像解剖特征及治疗

    作者:田长庆;顾洪生;肖建德;李振宇;阎洪印;余铮;陈杨;周文钰;林建泽;颜滨;罗新乐;曾腾辉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临床影像解剖特征及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42例病人,其中腰椎不稳合并腰椎管狭窄20例,退行性滑脱18例,退行性侧弯4例.全部病例均常规行X线正侧位片、左右斜位片以及腰椎动力性侧位片检查,观察脊柱不稳部位及节段;同时行CT或MRI检查,了解椎管及冲经根管情况;依据病人的病情、年龄等情况采取相应的手术方案,术后佩戴外固定支柱并进行随访.结果:全部病例随访中X线片显示,除1例因严重骨质疏松造成螺钉松动外,椎弓根断裂1例,其余固定牢固、螺钉、棒无折断,复位无丢失,无感染及脊髓冲经根损伤等并发症,植骨融合良好,优良率达93%.结论:L45过屈时移位>8%、过伸时移位>9%;L5/S1过屈时移位>6%、过伸时移位>9%;或椎体前后移位>4mm,椎体间成角>10°为退行性下腰椎不稳的影像学特征.神经减压和椎管成型辅以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治疗退行性下腰椎不稳疗效优良.

  • 人工假体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及原理

    作者:王巧民;刘斌;卜景霖;周良安

    目的:探讨人工假体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及原理.方法:采用人工假体置换手术治疗75岁以上高龄老人(平均82.5岁)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37例.其中EvansⅢ型9例,Ⅳ型23例,Ⅴ型5例.其中30例(81%)合并3种以上并存症,并存症中以心血管疾病为主,其次为糖尿病,脑血管病.结果:本组病例无1例术中或住院期间死亡,平均随访18个月.入院至手术时间5~7d,平均6.5d.手术时间45~80 min,平均60 min,术中输血2~8单位红细胞(平均4单位红细胞).住院时间20~30 d(平均24 d).伤口一期愈合,未见感染,松动,脱位者.结论:①人工假体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具有有效止痛,早期离床,并发症少,死亡率低的优点,疗效令人满意;②术后可负重而没有骨折局部塌陷的危险,利于早期康复;③应严格掌握其适应症,强调围手术期的正确处理.

  • 缝匠肌深层肌间筋膜蒂髂骨瓣转位的应用解剖和临床应用

    作者:陈书连;王永奎;郑作超;史欣良;刘志成

    目的:为带缝匠肌深层肌间隙筋膜蒂的髂前上下嵴问骨瓣转位治疗股骨颈部病变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28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下肢标本上,对缝匠肌、阔筋膜张肌和股直肌三者之间的肌间筋膜的血管分布和走行进行观察.并进行12例手术应用.结果:所需的肌间筋膜位于髂前上棘下10 em的范围内,由缝匠肌、阔筋膜张肌和股直肌三者之间的肌间的近侧段所组成.该肌间行走的主要血管:来自旋股外侧动脉的升支及其分支-髂嵴支、臀中肌支、髂前下棘支和来自旋髂浅动脉与旋股外侧动脉的缝匠肌节段性血管,上述血管相互吻合形成丰富的肌间筋膜血管网.采用缝匠肌深面肌间筋膜蒂的髂前上下棘间骨瓣移植,髂嵴支和缝匠肌的节段性血管可保留,肌筋膜蒂的长度可以达到6~8 cm.结论:采用带缝匠肌深层肌间筋膜蒂的髂前上下棘间骨瓣转位移植治疗股骨颈部病变,方法简便,是治疗股骨颈部病变中需要植骨时可选用的简便方法.

  • 迎接断层影像解剖学新时代的到来

    作者:刘树伟

    断层影像解剖学(sectional and imaging anatomy)是针对USG、CT、MRI、SPECT与PET诊断、介入放射学和外科手术等的需要而研究机体形态结构及其基本功能的科学,有其独到的知识体系.若将其视为一项技术,它在生物学、医学、农业和其它领域又有着更为广泛的用途.

  • 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刘军;张明;鱼博浪;邵莹;刘庆禄;王泽忠;孙新建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Philips GyroscanIntera 1.5T磁共振系统,对19例临床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行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MRI-DWI),并与常规MRI结果比较,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52.5岁.结果:19例患者中,MRI-DWI在发病6 h以内提示急性脑梗死者17例,DWI和常规MRI的敏感性分别为100%和5.88%,其特异性均为100%,2例排除了脑梗死.结论: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对6 h以内发病的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明显高于常规MRI,并对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 肺段的冠状断层解剖:断层标本与多层螺旋CT图像对照研究

    作者:刘树伟;王怀经;柳澄;赵振美;王洪波;李振平;王政;田广平;尹群生

    目的:研究肺段在冠状断面上的划分及分布.方法:利用20例胸部连续冠状断层标本、2例多层螺旋CT图像、5侧游离肺剥离标本和7侧肺管道铸型,追踪观察了肺叶和肺段的支气管、肺动脉和肺静脉,并据此在冠状断面上划分了肺段.结果:肺段主要分布于从胸骨角至脊柱的10个断面里,气管杈层面是在冠状断面上划分肺段的佳开始层面.在冠状断面上有6个划分肺段的关键层面:①升主动脉层面,划分肺段的标志性结构尖段静脉、外侧段静脉、尖后段静脉、左前段静脉和上舌段静脉均出现;②肺动脉权层面,于肺动脉权下方可见到左、右上肺静脉,在11例(55%)标本中出现尖后段静脉、前段静脉和舌静脉干同时汇入左上市静脉的情形;③气管权层面,左、右肺上叶支气管及其分支显示清晰,于气管权下方可见到左、右下肺静脉汇入左心房;④中间支气管层面,可见到两肺下叶肺段支气管、肺动脉和肺静脉的起源;⑤胸主动脉层面,主要为两肺上段和外后底段的支气管和血管;⑥脊柱层面,两肺下叶主要表现为上段、外侧底段和后底段的支气管和血管.结论:通过仔细辨认肺段支气管、肺动脉和肺静脉,可在冠状断面上精确划分肺段.

  • 三维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肝门静脉造影成像效果及解剖学分析

    作者:张水兴;张雪林;张玉娴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肝门静脉造影(3DDCEMRP)的成像质量并观测肝内肝门静脉的解剖和变异.方法:共进行61例门静脉3D DCE MRP检查,通过对MPV、LV、RPV、SV及SMV显示情况和对门脉右支显示能力的分析,评价3D DCE MRP的成像质量.测量门脉系统各主要干支的径线并对门静脉的解剖和变异做分型,计算各型的构成比.结果:所有病例均完整显示门静脉主干及肝内4级以上分支.61次成像中,4例(6.6%)显示门脉主干呈三叉状,3例(4.9%)门脉主干先发出右后支,继续上行分为左支和右前支,2例(3.3%)门脉右前支起自左支,1例(1.6%)门脉右支缺如,其余51例(83.6%)显示正常门脉分支.结论:肝内门脉变异并不少见,3DDCEMRP是一种有效、微创技术,能方便而清楚地显示肝内门脉的解剖和变异.

  • 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建立及MRI分析

    作者:高波;刘树伟;雷皓;侯中煜;方可;林祥涛;李振平;刘买利

    目的:从行为学和MRI表现上评价6-OHDA分别毁损大鼠黑质及纹状体制备的偏侧帕金森病模型.方法:4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黑质毁损组20只,纹状体毁损组18只,假手术组2只.应用立体定向仪,分别作单点黑质毁损与两点纹状体毁损术.观察术后不同时期阿朴吗啡诱导的大鼠旋转行为,并进一步用高场强MRI活体检测帕金森病大鼠黑质、纹状体的毁损情况.结果:黑质毁损后第2周内有7只大鼠诱发出明显的旋转行为,且旋转次数>7转/min,模型成功率为35%.纹状体毁损后第2周有11只大鼠诱发出旋转行为,旋转次数<4转/min,第3周内旋转次数<5转/min,至术后第5周达到7转/min以上并保持稳定,模型成功率为61.1%.MRI显示:模型大鼠第3周内毁损侧黑质和纹状体较对侧出现了明显的MRI低信号区,且随着时间的延长低信号区逐渐减小,至第5周已基本消失.结论:应用6-OHDA小剂量两点毁损纹状体制备的偏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更加符合临床帕金森病病人的病程进展并具有较高的成功率,是帕金森病研究较为理想的模型.MRI扫描可以活体连续观察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毁损情况,是客观评价和检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一种有效工具.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行为 MRI 大鼠
  • 猫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糖代谢的18F-FDG PET/CT研究

    作者:林祥涛;刘树伟;刘庆伟;姚树展;侯中煜;宁国庆;柳澄;杨贞振;程葆华

    目的:研究猫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糖代谢的变化规律.方法:14只猫作为实验对象,取自体股动脉血1.0 ml,在立体定向仪下注入猫右侧基底节处,制作猫脑出血模型,模型组按脑血肿手术形成后的时间分为2、6、12、24、48、72、120 h共7组,每组2只;对照组2只,除不注血外,手术操作同模型组.每组动物行MR检查后,从股静脉注入18F-FDG 5 mCi,40 min后行PET/CT检查,并依据PET图像,对血肿周围脑组织进行放射计数的统计与分析.结果:①PET/CT能较清楚地显示猫脑正常结构及血肿、血肿周围组织的代谢变化;②从PET图像上观察,血肿形成2 h,血肿周围脑组织18F-FDG浓聚程度已发现明显减低,并明显低于镜像侧,术后6 h达低水平,72 h开始明显恢复,120 h双侧接近一致并开始恢复至对照组水平;③模型组血肿周围脑组织18F-FDG放射计数值的分布呈现2~48 h低计数,72 h计数开始升高,120 h时双侧接近并开始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结论:血肿形成后2~48 h双侧脑组织糖代谢率明显降低,目患侧明显低于镜像健侧,72 h开始恢复,120 h接近于对照组.

  • 枕下海绵窦MRI与薄层断面及三维重建对照研究

    作者:陈现红;张伟国;张绍祥;赵涛;刘正津;陈金华;谭立文;杜兴伟

    目的:研究枕下海绵窦MRI、断面解剖及三维图像,为临床开展颅颈交界区手术及影像学诊断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应用MRI及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对枕下海绵窦及毗邻结构进行薄层断面解剖学研究,在SGI工作站上对其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结果:枕下海绵窦在MRI和标本薄层断面中具有良好对应关系,二者各组数据测量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计算机三维重建图像可提供三维立体视觉,显示复杂的空间结构.结论:MRI及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能够提供完整而精确的断面数据,三维可视化图像可较好显示枕下海绵窦正常解剖结构及毗邻关系.

  • 多层螺旋CT肝门静脉成像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学静;武乐斌;柳澄;王道萍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肝门静脉成像(MSCTP)技术在显示肝内肝门静脉解剖及其在占位性病变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0例疑有肝脏疾病患者行增强后肝门静脉期扫描,对每一例均行三维重建后处理,对二维及三维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SCTP对肝内门静脉第5级以上分支的显示率为94.5%;170例肝内门静脉可分为3种类型;二维及三维图像对病变定位不相符合率为36.8%.结论:MSCTP可以用来准确评价肝内门静脉解剖并对肝脏病灶进行准确定位.

  • 右肺门支气管和血管在横断面上的配布特点

    作者:刘树伟;王怀经;柳澄;李振平;尹群生;赵振美;王政;刘书涛

    目的:探讨右肺门支气管、肺动脉和肺静脉在横断面上的配布特点.方法:在44例成人胸部连续横断层标本和5例螺旋CT图像上,追踪观察了右侧第一、二、三肺门处支气管、肺动脉和肺静脉的分支(或属支)及其毗邻关系.结果:从气管权开始,至底段上、下静脉出现,以7个典型横断面便可清晰显示右肺门管道结构的配布规律:①在气管权层面,尖段动脉、尖段支气管和后段静脉于奇静脉弓右侧由内向外依次排列;②在右肺上叶支气管层面,后段静脉居后段支气管与前段支气管之间;③在中间支气管层面,右肺上叶动脉上行于中间支气管前方,两者的深面为尖段静脉、前段静脉和后段静脉;④在叶间动脉层面,右肺上叶静脉、叶间动脉和中间支气管由前向后依次排列,在33例(75%)标本中可见到下叶上段动脉的起源;⑤于中间支气管权层面,中、下叶动脉走行于中、下叶支气管外侧;⑥于基底干支气管层面,在11例(25%)标本中可见中叶静脉直接汇入左心房,内侧底段支气管常与上段静脉段间支同时出现;⑦于底段上、下静脉层面,以各底段支气管为中心,相应动脉呈周围性分布,底段上、下静脉呈向心性走行.结论:通过寻找标志性结构,在横断面上可准确识别右肺门处肺叶和肺段的支气管、肺动脉和肺静脉.

  • 内斜位X线片显示股骨距影像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安永胜;杜心如;李桂萍;石友民;孔祥玉;唐世英

    目的:研究内斜位X线片上股骨距的形态特征,探讨内斜位片显示股骨距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成人干燥股骨标本143根,进行内斜位拍片,对股骨距影像进行测量分析,根据其特点进行分型.结果:在内斜45°X线片均观察到完整股骨距影像(100%),主要由线形的致密的皮质骨和密集的松质骨小梁组成.股骨距长度INL为(4.36±0.46)cm.股骨距分为:弧线型,29.5%(42例);骨小梁型,21.6%(31例);断线型,27.3%(39例);融合型,21.6%(31例).结论:内斜45°X线片显示股骨距影像清晰恒定.股骨距是股骨颈干交界后内侧重要的支撑结构,股骨上段疾病患者应常规加拍内斜位X线片,观察股骨距变化,决定诊疗方案.

  • 活体正常脾体积的多层螺旋CT测量

    作者:王洪波;柳澄

    目的:探索多层螺旋CT快捷、简便、准确测量活体脾体积大小的方法.方法:应用多层螺旋CT的SSD重建技术测量了168例正常成人脾的体积,并与以往的肋单元记数法、脾厚度测量法和脾指数测量法等进行比较.结果:测得正常脾体积为(88.22~374.30 cm3),平均(171.71±24.27)cm3.其中男性92例、女性76例,年龄16~60岁,平均42岁.提示脾体积与年龄、性别因素相关,与体重、身高因素相关关系不大.经比较,SSD重建技术是目前简便、准确的测量脾体积的方法.结论:认为SSD重建技术测量脾脏体积较为准确,且简便易行.

    关键词: 体积 多层螺旋 CT
  • 原发性脑淋巴瘤的MRI表现特点与诊断

    作者:楼慧玲

    目的:分析颅内原发性淋巴瘤的MRI表现特点,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资料.方法:回顾分析28例经病理证实颅内原发性淋巴瘤的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病灶单发6例,多发22例,分布于幕上14例,幕下4例,幕上幕下同时存在10例,大多位于深部脑白质,病灶多呈圆形或不规则形,T1WI呈低信号,T2WI呈等或高信号,瘤周水肿较轻,增强扫描病灶均呈团块状显著强化.结论:颅内淋巴瘤的MRI表现缺乏特异性,需手术或活检才可作出定性诊断.

  • 特殊感觉障碍人群(盲人)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作者:王小姗;狄晴;曹辉;张颖冬;孙骏谟;李丽云;刘买利

    目的:探讨特殊感觉障碍人群(盲人)大脑枕叶视皮层及相关结构在盲文阅读时充当的角色.方法: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研究8名先天和后天盲人,在刺激(触摸中国盲文)和静止等两种对比条件下采集枕叶和有关皮层的回波平面图象.结果:盲人阅读中国盲文时在距状裂附近的纹状区、纹外区包括次级视觉中枢及与视觉信息处理有关的脑区均有激活信号出现,而正常人触摸盲文时上述脑区未出现明显激活信号.结论:枕叶可能参与盲文阅读过程的触觉信息识别.

  • 应用白质束成像显示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视放射

    作者:肖江喜;谢晟;郭雪梅;蒋学祥

    目的:利用白质束成像显示HIE患儿的视放射,并与正常幼儿进行比较.方法:对8例HIE患儿和8例正常幼儿进行了弥散张量成像扫描,应用白质束成像技术对他们的双侧视放射进行追踪显示其形态,并对HIE患儿和正常幼儿的视放射进行比较.结果:白质束成像显示正常幼儿的双侧视放射能够到达皮层下,并可见分支,而HIE患儿的双侧视放射明显短,分支难以显示.结论:白质束成像在显示脑白质中纤维束的走行和形态,能反映儿童发育中纤维束的异常.

  • 数字化人脑图谱演示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作者:黄绍辉;王博亮;黄晓阳

    目的:设计并制作一个高精度、高速度、又易于操作的三维数字化人脑图谱,重建出人脑内部各个组织之间复杂的空间关系.方法:在PC机上使用自己开发的工具对采集到的二维人脑图像进行先期处理,并自动生成各组织的三维模型,然后使用VRML将三维模型组织在一起并在浏览器中显示出来.结果:成功构建出一个操作简单、效果逼真的脑图谱,适用于手术计划导航以及神经解剖教学.结论:利用可视化技术构建的数字化人脑图谱能够为医学研究、教学与临床提供形象而真实的模型,而且构造出的三维模型文件较小,适合于网络传输和资源共享.

  • 神经影像信息数据库构建与数据处理策略探讨

    作者:游俊;王攀;骆清铭;曾绍群

    目的:为解决目前神经科学所面临的海量数据及不同格式神经信息数据资源的整合分析问题,促进对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了解,拟构建神经影像信息数据库.方法:采用数据库相关新技术,构建一个有关神经影像的专题文献信息数据库,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文献挖掘,终绘制出脑功能、结构和神经网络图谱.结果:论述了神经影像信息数据库的设计理念,探讨了神经影像数据的获取、表征、分析、整合、管理、可视化和数据共享等技术、方法,以及神经影像数据处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论:基于现有的浪潮天梭TS10000集群系统,通过采用数据处理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能够达到构建神经影像信息数据库的目的.

中国临床解剖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