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中国临床解剖学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Anatomy 중국림상해부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解剖学会
  • 影响因子: 0.7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165X
  • 国内刊号: 44-115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108
  • 曾用名: 临床应用解剖学杂志;临床解剖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8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徐达传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髋臼开口形态特征的计算机三维结构分析

    作者:董建东;王友;薛文东;朱振安;戴尅戎

    目的:利用髋臼骨的CT三维结构重建图像,研究髋臼开口的形态学特征.方法:选取40例正常成人髋臼CT二维图像,通过计算机软件重建髋臼骨三维结构,并对不同横断面的髋臼缘开口宽度(L)、不同横断面髋臼前倾角(AcAVA)进行定量测量.结果:横断面髋臼开口缘大宽度主要集中在髋臼中下层面处(70%层面),横断面髋臼开口缘大宽度的平均值为(63.06±3.75)mm,不同横断面髋臼开口缘宽度的变化并不呈现等比例关系;不同横断面髋臼前倾角(AcAVA)为11.91°±7.36°,前倾角由上至下出现前倾增加趋势,平均增值为1.92°±1.88°,其中,髋臼上半部大增值可至6.02°,而髋臼下半部前倾角增加幅度较小.结论:骨性髋臼开口缘不仅不是正圆形结构,而且还存在着前倾扭转的趋势,扭转变化在髋臼开口上中1/3交界处为显著.

  • X线下梨状隐窝下极位置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韩新巍;吴刚;李永东;高雪梅;马南;王艳丽

    目的:观察梨状隐窝下极位置的动态变化,为临床置入高位食管内支架提供解剖学标志.方法:随机、自愿的原则对257例健康体检志愿者,在胃肠造影机下口服钡剂进行咽腔及食管造影,分别摄直立仰头位、平头位、低头位和仰卧仰头位咽腔食管造影片;通过X线片测量梨状隐窝下极与椎体相对位置.结果:直立仰头位梨状隐窝下极83.9%位于C4、C5椎体水平;直立平头位梨状隐窝下极75.9%在C5和相邻椎间盘水平;直立低头位梨状隐窝下极71.1%位于C5下1/3和C6水平;仰卧仰头位梨状隐窝下极位置79.7%位于C4和C5椎体水平.结论:临床上放置高位食管内支架时,梨状隐窝下极比椎体作为解剖学标志推断食管入口的位置更加合理、准确.

  • 舌下神经-面神经直接侧端吻合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作者:彭田红;徐达传;李学雷;李严斌;王兴海

    目的:为舌下神经-面神经直接侧端吻合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①在21例防腐固定的成人头颈部标本上,测量面神经干及其颞骨内乳突段、鼓室段长度;面神经干分叉处至舌下神经颈部的短距离.②3例新鲜标本取舌下神经及面神经干行组织学检测,测定其神经束数目和横切面积.③2例标本摹拟术式设计.结果:舌下神经干在寰椎水平为单束形式,横切面积为(8.5±0.3)mm2;面神经干在出茎乳孔处为单束形式,横切面积为(5.1±0.2)mm2;面神经干的长度为(15.7±2.0)mm,颞骨内面神经乳突段的长度为(14.6±1.5)mm、鼓室段的长度为(9.6±1.2)mm;面神经干分叉处至舌下神经颈部的短距离为(17.2±2.3)mm.结论:舌下神经-面神经直接侧端吻合治疗面瘫具有可行性.

  • 第三脑室底部造瘘区的显微外科解剖研究

    作者:熊南翔;赵洪洋;吕健;张方成;朱贤立

    目的:为临床更好地应用第三脑室底部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择4具福尔马林固定的尸体头部标本,采用动脉和静脉内灌注染料的方法分辨血管,另选8具标本不作染色,暴露和观测在第三脑室底部以及脚间池内liliequist膜.结果:视交叉到漏斗的距离为(3.5±1.4)mm(2.5~5.3mm),漏斗隐窝到乳头体的距离为(8.6±2.3)mm(6.9~11.4mm),漏斗隐窝与鞍背在同一垂直方向,以鞍背为解剖标志,切开鞍背后方6.9 mm以内范围是安全的;liliequist膜间脑叶构成脚间池和动眼神经池的前上壁,呈网膜样,上有大小不一的孔洞;基底动脉在基底池分出左、右大脑后动脉P1段,P1段向后方发出丘脑穿动脉及大脑脚支,穿入脑实质,没有分支向前发出.结论:正确地选择第三脑室底部造瘘口的位置,可以做到保护下丘脑、基底动脉及相关结构,切开liliequist膜间脑叶可促进脑脊液的流通.

  • 翼腭窝区的多层螺旋CT解剖学研究

    作者:胡玉婷;韩卉;庞刚;高斌;侯立胜

    目的:探讨正常翼腭窝区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CT,MSCT)图像上的影像解剖学特征,为临床正确诊断该区病变和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影像解剖学依据.方法:对10例(20侧)翼腭窝区MSCT扫描图像、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图像进行观察.结果:①在不同的层面和方位,翼腭窝形态表现多样,毗邻关系复杂;②翼腭窝各壁组成复杂,在不同层面构成不同;③翼腭窝各通道可在不同方位的MSCT及MPR图像上佳显示.结论:MSCT轴位图像与MPR冠状位、矢状位图像相结合,可清晰、精确地显示翼腭窝及其通道的形态、结构,对提高该区疾病的诊断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 上颌动脉翼腭部的应用解剖

    作者:邓彬华;彭玉成;范静平;孙爱华;吴建;林顺涨;叶青;刘环海;党瑞山;张传森

    目的:为血管造影下上颌动脉翼腭部栓塞手术及鼻内窥镜翼腭窝区域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对固定的成人尸体上颌动脉翼腭部进行显微外科解剖,观察上颌动脉翼腭部的走行,上颌动脉、腭降动脉及蝶腭动脉的毗邻关系变化.结果:上颌动脉翼腭部总长为(14.23±2.11)mm,外径为(2.64±0.52)mm,上颌动脉翼腭部分为4种类型:"Y"型23.3%、中间型33.3%、"T"型26.7%、"M"型16.7%.结论:新分型法对临床开展血管造影下上颌动脉翼腭部栓塞手术,鼻内窥镜翼腭窝区域手术及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经脉络裂人路治疗第三脑室病变的应用解剖

    作者:孙颖;赵玲辉

    目的:比较经胼胝体和经额中回两种途径达到脉络裂的优劣,为临床医师经脉络裂入路治疗第三脑室病变提供理论基础.方法:10例成人头颅标本,在放大10倍手术显微镜下分别依照经胼胝体一侧脑室-脉络裂入路和经额中回-侧脑室-脉络裂入路进行解剖观察.结果:脉络裂是位于丘脑和穹隆间的自然裂隙,经上述两种人路均可经侧脑室和脉络裂体部打开第三脑室顶部.胼胝体厚度为(7.2±0.8)mm,室间孔前后缘长度为(4.89±1.35)mm,室间孔前缘至静脉角的长度为(11.79±3.43)mm.结论:经胼胝体-侧脑室-脉络裂人路优于经额中回-侧脑室-脉络裂入路,经胼胝体-侧脑室-脉络裂入路具有损伤小,术野清晰的优点,是处理第三脑室病变的一个理想选择.

  • 右肺肺段和亚肺段支气管和血管的矢状断层解剖学研究

    作者:刘树伟;柳澄;王怀经;赵振美;王政;李振平;尹群生;刘书涛

    目的:研究右肺肺段和亚肺段支气管和血管在矢状断面上的配布规律.方法:利用15例胸部连续矢状断层标本和2例多层螺旋CT图像,追踪观察了右肺肺段和亚肺段支气管和血管,并据此寻找在矢状断面上划分右肺肺段的方法.结果:在右主支气管杈层面上,右肺上叶动脉发出尖段动脉和前段动脉,右肺下叶支气管向后发出上段支气管、向下发出内侧底段支气管.在叶间动脉层面上,右肺上叶支气管发出尖、后、前段支气管,基底干支气管发出前、外侧和后底段支气管.在叶间动脉分叉层面上,后段静脉居前、后段支气管之间,尖段静脉与前段静脉合成尖前静脉,中叶支气管分为外、内侧段支气管,下叶动脉发出的段级动脉居相应支气管的上方.在右心房右侧第二层面上,右肺上、中叶的支气管和血管已为亚段级,在右肺下叶内,肺段支气管居中,其上、下方分别为相应的肺动脉和肺静脉.结论:在矢状断面上,右侧肺段内支气管和血管相对集中,且容易显示其发出处和长轴,故矢状断面是显示右肺肺段和亚肺段支气管和血管的优势断面.

  • 上胸段交感干切断术的微创外科解剖学

    作者:石献忠;刘彦国;王俊;赵靖;汪亚晴;于恩华

    目的:探索胸交感干及其周围的显微解剖,为交感干切断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28例成人胸腔标本,在放大5×25倍手术显微镜下,对交感干及其周围组织进行逐层显微解剖、观察及测量.结果:星状神经节(颈胸神经节)及T2~T5神经节的长径依次是(21.5±3.2)、(10.6±2.8)、(8.5±3.1)、(8.2±2.7)和(7.1±1.8)mm.T2~T5神经节出现在相应肋间水平的发生率依次是92.7%、85.5%、40.0%、36.4%.旁路纤维只在T1或T2及T2或T3之间发现,出现率分别是69.1%、49.1%.结论:针对手汗症、头面多汗症治疗以及复合性局部疼痛综合症的交感干切断手术,只需切断节间束纤维及其旁路上传纤维即可,其余交感干的相关结构应尽量保护.

  • 翼腭窝内神经血管的定位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焦燕;姜晓钟;纪荣明

    目的:观测翼腭窝内神经血管的走行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为该区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用15个(30侧)固定及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头颅标本,正中矢状切开,从中线侧暴露翼腭窝,在手术显微镜(×10)下解剖并观测.结果:(1)上颌神经出圆孔后立即分为两支,一支在上颌窦上壁与后壁交界的中点处进入眶下管,另一支在上颌窦后壁与内侧壁交界处下行,两者走行方向垂直;(2)上颌动脉在翼腭窝内盘曲走行,其分支位于与上颌窦后壁平行的平面内;在翼腭窝外侧部,动脉位于上颌神经主干的下方,在翼腭窝上部,动脉位于翼腭神经节的前方,在翼腭窝内侧部,动脉恒定地位于腭降神经的外侧.结论:(1)翼腭窝内神经的定位及神经血管之间的关系,为该部位的手术操作提供了相关的解剖学基础;(2)在三叉神经切断术中应分别切断结扎上颌神经的眶下分支及腭降神经.

  • 后腹腔建立扩大与整理技术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作者:邱剑光;高新;湛海伦;司徒杰;温星桥;周祥福;蔡育彬

    目的:对后腹腔建立、扩大与整理技术的临床解剖学研究,为规范后腹腔镜手术提供新思路.方法:行后腹腔镜手术178例,根据后腹腔的临床解剖学特点,建立后腹腔后,分5步对后腹腔进行扩大与整理.第1步,游离肾旁脂肪浅面和腹横肌深面、膈肌深面之间的间隙,扩大后腹腔肾部.第2步,在侧锥筋膜表面游离肾旁脂肪深面,切除全部或部分1肾旁脂肪,显露侧锥筋膜.第3步,沿腰方肌外缘大范围纵向切开侧锥筋膜和肾筋膜后叶.第4步,游离建立腰肌前间隙.第5步,按手术需要从不同层面游离肾脏.结果:扩大和整理后腹腔耗时10~15 min.操作结束后,初始后腹腔的肾部被显著扩大,妨碍视野的肾旁脂肪被移位或清除,腰肌前间隙与后腹腔肾部及输尿管部沟通,1肾后方操作野宽广.各种平面的肾脏游离技术也使肾周间隙增大,可以安全、方便地进行手术.结论:根据后腹腔临床解剖学特点进行后腹腔建立、扩大与整理,可显著扩大后腹腔容积,解剖标志明晰,使后腹腔镜手术步骤规范,易于学习,并可提高手术安全性.

    关键词: 腹腔镜 后腹腔 解剖
  • 相位阵列线圈高分辨MRI显示肛管和肛周结构及其意义

    作者:蔡香然;孟悛非;张中伟

    目的:探讨应用体外相位阵列线圈高分辨MRI技术对肛管和肛周结构显示的可行性及其价值.方法:应用体外圆形极化相位阵列脊柱线圈对2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了高分辨MR扫描,扫描序列包括轴位T1WI,轴位、矢状和冠状平面T2WI及Gd-DTPA增强扫描的T1WI,轴位和冠状扫描平面分别垂直和平行于肛管的长轴.结果:肛管的粘膜、粘膜下层、肛门括约肌及会阴部结构如会阴体、会阴浅横肌、球海绵体肌、坐骨海绵体肌等在T2WI上均可清楚显示.男性和女性的肛管结构存在差异,女性外括约肌的前部明显短于后部,会阴体较男性大,而男性的球海绵体肌较女性厚.结论:体外相位阵列线圈高分辨MRI技术可清楚显示肛管和肛周结构的正常解剖,可为肛管区域病变的正确诊断和治疗提供较精确的解剖信息.

  • 掌长肌内神经血管的解剖学观察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陈刚;江华;林子豪;党瑞山;张传森;叶勇

    目的:观察掌长肌肌内神经血管解剖分布,探讨该肌肉能否被分割为若干个功能单位,以提供新的功能性骨骼肌游离移植供区.方法:解剖10具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共20侧掌长肌,观察其肌外神经血管的分布形式.10具新鲜成人尸体标本共20侧掌长肌,一侧的掌长肌完整剥离后用Sihler's染色法行肌内神经的染色,另一侧掌长肌用30%硫酸钡、乳胶混悬液血管灌注并行X线钼靶摄片.而后对照观察神经、血管在肌内分布及其关系.结果:掌长肌血供多为尺侧返动脉和尺动脉肌支,4侧出现肱动脉肌支.其神经支配来自正中神经发出的神经支.该支在进入肌肉前多为1支,有动脉伴行,构成神经血管束.尺侧返动脉肌支和正中神经分支在肌内的分布区域大致吻合.结论:根据掌长肌肌内神经血管在肌内分布的不同情况,可将其分为一个近端和两个远端的3个功能单位,供节段性游离肌肉移植.

  • 左髂总静脉的形态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盛华均;孙善全

    目的:研究左髂总静脉(LCIV)受压部位及相邻节段的结构特征,以探讨LCIV受压段的血管重塑及力学特性.方法:解剖80例成年尸体(男42例,女38例),观测LCIV受压段及相邻节段外径、右髂总动脉(RCIA)与LCIV的相交角度以及右髂总静脉(RCIV)相应部位的外径;随机选择18例标本采用 Masson染色,观测受压段及其近侧、远侧段以及对侧相应部位的平滑肌(SM)、弹力纤维(EF)、胶原纤维(CF)等组织成分的变化.结果:受压段静脉管壁塌陷、菲薄.与对侧相应部位及受压处近侧和远侧段相比,受压处管径扩大(P<0.01);与RCIV比较,LCIV各节段SM相对含量降低,而CF和EF相对含量增加(P<0.05);与相邻节段相比,除近侧段的EF以外,其他各项指标差异都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LCIV的受压,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诱导血管重塑,管壁弹性成分改建以及粘连结构的出现.(2)上述形态改变进一步引起血流动力学紊乱,从而加剧组织学的改变.(3)这一系列变化可能是导致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和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发生的重要原因.

  • 腰大肌作用与腰曲关系的动态下X线片研究

    作者:韦以宗;桂清民;孙永章;韦春德;韦云锋;高尚

    目的:探讨腰大肌的作用及其与人类腰曲形成的关系.方法:选青春期健康青年男女28例,分别以站立位及端坐1h后摄侧位X线片,进行腰椎长短对照,并以站立位及步行(跨步)位摄正位、侧位X线片对照.结果:端坐1h后较原站立位侧位X线片显示短缩,平均为1.2 cm,跨步位显示腰椎向同侧旋转,同时腰曲加大.步行带动腰椎向前弯曲并随左右下肢运动而旋转、侧弯,其主要作用力来自腰大肌.结论:腰大肌的伸缩是腰曲形成和改变的主要运动力.腰椎在站立和端坐下有伸缩运动.

  •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作者:刘嘉林;周汉新;余小舫;鲍世韵;帅建;吴海雄;毕建钢;钟才能

    目的:应用腹腔镜技术量化研究腹股沟疝患者腹股沟应用解剖学特点,确定疝修补片大小的方法.方法:自2003年11月~2005年1月,完成50例腹股沟疝患者共57个腹股沟疝的腹腔镜疝补片修补术,分为斜疝组43个,直疝组14个,健侧作为对照组共43个.术中测量耻骨联合到腹壁下动脉发出处的长度(L)以及疝环直径(D),统计分析3组结果差异.结果:直疝组和斜疝组L值分别与对照组相比,t值为3.41和9.29,P值分别为0.001和0.000,说明腹股沟直疝和斜疝组的L值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直疝组L值和斜疝组相比,t=3.66,P=0.001,即直疝组L值较斜疝组大,差异具有显著性.直疝组疝环D值和斜疝组相比,t=2.58,P=0.013,直疝组D值较斜疝组大,差异也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腹股沟斜疝与直疝的腹股沟解剖结构具有显著差异,腹腔镜疝修补术中所用的补片大小应参照个体解剖学数据.

  • 耻骨上支逆行拉力螺钉内固定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作者:王庆贤;张英泽;潘进社;彭阿钦;吴希瑞;王鹏程;李衡;张世强;刘向东;赵立力

    目的:为耻骨上支逆行拉力螺钉内固定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取半骨盆标本30个,选取耻骨上支有代表性的两个截面,第1截面距髂耻隆起1.5 cm,第2截面位于耻骨上支远端,采用圆盘法确定截面的圆心及直径,将一斯氏针经2截面的圆心顺行穿出耻骨上支,其出针点P1即为逆行拉力螺钉的人针点.两截面的小直径即为逆行拉力螺钉的大直径.将两截面解剖复位,将斯氏针逆行打入,其在耻骨上支内的长度即为逆行拉力螺钉的大长度,该斯氏针即为耻骨上支的轴心.结果:第1截面呈棱形,直径为(6.8±0.9)mm,第2截面呈扁平状,直径为(5.3±0.3)mm,斯氏针于耻骨上支前端的出针点P1位于耻骨嵴中点下方(7.5±0.5)mm处,斯氏针平行于耻骨梳,斯氏针在耻骨上支内的大长度为(61.1±9.7)mm.结论:耻骨上支逆行拉力螺钉入钉点位于耻骨嵴中点下方(7.5±0.5)mm,其方向平行于耻骨梳,大直径为(5.3±0.3)mm,大长度为(61.1±9.7)mm.

  • 胰头的动脉分布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傅群武;丁自海;吴涛

    目的:为胰头和十二指肠的分部切除提供应用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9例动脉灌注乳胶的胰头标本和3例胰头铸型标本对胰头的动脉分布进行解剖学观测.结果:胰头的动脉主要来源于前后动脉弓;其内部动脉可分为浅深两层和钩突部动脉.浅层动脉4条,以第1支粗大;深层动脉主要由后动脉弓上的3条分支营养,其中第3分支是主要营养支;乳头动脉为后上动脉第3分支上发出的二级分支;钩突部的内部血供主要来自胰下动脉的下降支;在胰头内部浅深层及钩突部营养动脉间有着丰富的交通支,形成广泛的吻合.结论:胰十二指肠后上动脉在胰头与十二指肠血供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在术中保护好该动脉是手术成功与否的重要一环.

  • 带血管蒂面颊部皮瓣移位修复鼻尖部缺损的应用解剖

    作者:纪荣明;熊绍虎;李玉泉;李军辉;刘芳;林宁;蒋尔鹏

    目的:为带血管蒂面颊部皮瓣修复鼻尖部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5例动脉内注红色乳胶的头颈部标本,解剖双侧面动脉发出至口角外上方、颧弓下方颊区内的直接皮支,测量皮支的外径、长度.将两侧口角连线的延长线定义为横线,眶上孔和颏孔中点连线定义为垂线,分别测量皮支起点与两者间的距离,以此定位皮支起点的体表投影.1例铸型标本以观察面动脉直接皮支的起点和与其他动脉的吻合情况.结果:面动脉发出上唇动脉后,由其后壁向上发出1支至颊部的皮动脉,出现率86.7%.皮支起始处外径为(0.98±0.20)mm,长度为(1.40±0.54)cm.皮支起点的投影位于横线上方者占76%,与横线的垂直距离为(0.65±0.22)cm;皮支起点的投影均位于垂线外侧,与垂线的水平距离为(2.64±0.82)cm.结论:带血管蒂面颊部皮瓣转移经临床证实是修复或再造鼻尖部缺损的良好供区.

  • 喉返神经及其分支的变异与临床意义

    作者:赵俊;孙善全

    目的:为甲状腺手术中对喉返神经的定位和保护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50具(100侧)人颈部尸体标本.在甲状腺手术区对喉返神经及其分支进行定位观测.结果:(1)86.0%的喉返神经分支呈树枝状,称树枝型(多支型);14.0%喉返神经分支与分支或分支与交感神经链、喉上神经间吻合成袢状,称喉返神经袢.(2)根据不同的交通形式,可分为3型:A型,喉返神经分支与分支相交通者3侧(3%);B型,其分支与交感链之间相交通者2侧(2%);C型,分支与喉上神经交通者2侧(2%);D型,分支与分支、分支与交感链、喉上神经之间相交通者7%(7侧).结论:在甲状腺及颈部手术中,应仔细分离、注意喉返神经的各种变异,以免损伤喉返神经和(或)其分支.

  • OGD增加小鼠离体海马组织内cPKC βⅡ和nPKCε的膜转位

    作者:李华;贾军;韩松;李俊发

    目的:通过观察无糖低氧(OGD)刺激对小鼠海马脑片内蛋白激酶C(PKC)特定亚型膜转位水平(激活程度)的影响,进一步证实我们在整体低氧预适应小鼠模型上所获实验结果,并为离体海马脑片缺血/低氧预适应(I/HPC)模型建立及后续药物干预实验打下基础.方法:急性分离小鼠海马组织、制备400μm厚度的脑片,并用无糖低氧(OGD)人工脑脊液(ACSF)模拟缺血/低氧刺激;应用SDS-PAGE和Western bolt等生化技术,并结合GelDoc凝胶成像系统,半定量检测OGD刺激2、5、10、15和30min后海马脑片内cPKCβⅡ和nPKCε的膜转位水平.结果:OGD刺激可增高海马脑片内cPKCβⅡ和nPKCε的膜转位水平,且这种增高从刺激5 min开始持续至30 min均有显著差异(P<0.001,n=6).结论: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cPKCβⅡ和nPKCε可能参与脑缺血/低氧性预适应的形成过程,并提示OGD 10 min作为制备离体海马脑片I/HPC模型的预处理刺激较为合理.

  • 臂丛损伤脊髓运动神经元与神经根GAP-43 mRNA表达

    作者:陈龙菊;李峰;刘娜;司文章;吴武田

    目的:探讨臂丛根性撕脱伤后脊髓腹角运动神经元胞体及其神经根GAP-43 mRNA的表达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臂丛损伤的修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实验创立三种臂丛根性撕脱伤模型:C7前根撕脱(Ⅰ组);C7前根撕脱+切断同侧C5~T1后根(Ⅱ组);C7前根撕脱+C5和C6之间作同侧脊髓半横断(Ⅲ组).术后2周按CBS评分标准检查动物神经缺失症状,用SYBR Green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脊髓腹角运动神经元胞体及其神经根GAP-43 mRNA的表达改变.结果:根据CBS评分标准,对照组计为0分,Ⅰ组计分较低、Ⅲ组计分高.对照组C7神经元胞体和C7神经根中GAP-43 mRNA表达量相近,但三种损伤组术后2周神经元胞体内GAP-43 mRNA表达均上调,而神经根内表达却下调.结论:(1)臂丛根性撕脱伤后脊髓腹角运动神经元胞体GAP-43 mRNA表达受突触前机制的调控;(2)臂丛损伤2周时神经元胞体内GAP-43 mRNA表达呈现高峰期,此时进行神经移位术将显著提高神经修复的效果.

  • 兔腰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建立及影像学分析

    作者:吕浩然;刘尚礼;丁悦;黄东生;马若凡;胡宝山;叶伟

    目的:建立腰椎间盘退变的动物模型并进行CR和MRI观察.方法:选用新西兰兔20只,沿右腹直肌外缘做15 cm长切口,钝性剥离腹膜至腰椎横突前外侧,咬除右侧L5、L6横突,显露上述节段椎间盘,斜形切开纤维环约1.5 mm,未伤及髓核,然后逐层缝合.所有动物在标准条件下饲养,分别于术后2、4、8、20、40周行腰椎计算机x线摄影术(CR)和核磁共振成像(MRI)以检测终板下骨及髓核的变化.结果:术后作为自体对照组的L1、2、L2、3椎间盘未见异常,而手术组L4、5、L5、6椎间盘则相继出现T2加权像低信号、腰椎不稳畸形,终板下骨质硬化,椎体边缘骨赘增生,椎间隙变窄,椎间盘后突和硬膜囊受压等改变.对手术节段及其邻近和完全正常节段椎间盘髓核信号值的定量分析显示,手术组椎间盘T2加权像信号值减低在术后4、8、20、40周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临近椎间盘L3、4、L6、7手术8周后与正常椎间盘对比有显著差异.CR扫描结果显示:手术节段椎间盘终板下信号值减低与对照组相比4周后就开始有显著差异.结论:应用纤维环切开法可获得可靠的新西兰大白兔椎间盘退变模型,可通过MRI及CR在早期加以证实.

  • 不同延迟时间后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对CGRP表达的影响

    作者:许愿忠;王瑞;张建伟;郑林丰;曾志成

    目的:观察大鼠坐骨神经缺损不同延迟时间后修复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切断分别预变性0、3、7、14和21 d后(n=6)以左侧自体新鲜神经桥接,神经再生6周后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GRP在脊髓和背根节(DRG)的表达变化.结果:术侧DRG CGRP表达均明显增强,其中21 d组明显强于0 d组(P<0.05);术侧脊髓后角CGRP免疫阳性面积明显增大,21 d组明显大于0 d组(P<0.05),其CGRP表达在0 d、3 d和21 d组均强于对侧(P<0.05),而3 d和21 d组又明显强于0 d组(P<0.05);3d组脊髓前角的CGRP表达在明显强于0 d组和对侧(P<0.05).结论:预变性处理可以影响CGRP的表达从而影响神经再生过程.

  • 长时段深低温保存血管和骨组织超微结构观察及力学研究

    作者:张发惠;陈振光;张朝春;郑和平

    目的:报道长时段深低温冷冻保存血管和骨组织的超微结构及力学变化.方法:采用-196℃液氮保存18个月人的带血管骨段标本,复温后取其血管、骨组织,行光镜、透射电镜观察和力学测试,测试结果与新鲜标本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电镜下3种不同口径血管组织的3层结构都有不同程度损伤,以内皮细胞损伤为严重,主要表现为内皮细胞层严重脱落,基膜裸露,内皮细胞多已坏死,核内染色质均质化,胞膜不完整,胞浆内细胞器减少或胞浆崩解;中膜平滑肌细胞的线粒体有不同程度水肿,嵴减少或消失;外膜滋养血管内皮细胞脱落.骨胶原原纤维排列整齐,分布均匀、致密,周期性横纹清晰可见,但骨细胞多已退变或坏死.18个月组与对照组胫骨的压缩强度极限为(71.23±6.60)MPa和(88.80±9.10)MPa.结论:长时段液氮保存带血管骨段,血管组织损伤严重,骨的压缩极限强度有明显差异(P<0.01).

  • 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同期植骨并前路内固定的疗效评价

    作者:李继云;刘刚;温健;袁忠治;汤晨逢;杨昀焯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同期前路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6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行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同期前路内固定治疗.结果:46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平均随访11月均获治愈,植骨全部骨性融合,融合时间平均3.7个月,后突矫正角度20°,治疗优良率达95.5%.结论:胸腰椎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同期前路内固定是安全和有效的,并在重建脊柱稳定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颈椎活动与稳定性的评价

    作者:梁秋发;原林;王文军;曹盛俊;刘利乐;朱一平;王麓山;姚女兆;全必春

    目的:评价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对颈椎活动与维持手术节段稳定性的作用及临床效果.方法:18例非手术治疗无效的颈椎病(脊髓型、神经根型或/和混合型)行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后置人Bryan人工颈椎间盘,按计划进行定期随访(6~20个月,平均14个月),根据手术前后颈椎的动力位X线片分析手术节段的稳定性.并结合病人神经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手术效果优9例,良5例,一般3例,差1例.手术前平均JOA评分为12分,术后平均为15.5分;手术节段前屈后伸术前运动范围12.8.±5.7.,术后11.2.±5.4.;邻近间隙术前屈伸运动范围11.9°±5.8°,术后11.4°±4.9°.术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未发现假体松动和移位.结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安全可靠,病人恢复快,既可保持手术节段颈椎稳定,又可维持颈椎的生理活动度.

  • 肝动脉发自右肾动脉1例

    作者:王可新;靳斌;姜旭生;朱民

    患者女,33岁,因腹胀、纳差、乏力1年,加重半月入院.查体:患者一般情况较差,全身皮肤粘膜及双侧巩膜黄染,腹平坦,肝脏肋下未触及,脾脏肋下10 cm,质韧,无触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弱.辅助检查:ALT:136 IU/L,AST:126 IU/L,TBIL 193.1μm0l/L;免疫、风湿指标正常,病原学检查排除各种类型肝炎;腹部CT示肝硬化,脾大,CT肝动脉成像及肝动脉造影示肝动脉变异,发自右肾动脉(图1,2).

  • 盲肠憩室并发化脓性炎症1例

    作者:槐业东;李莉;董学峰

    患者女性,48岁,因右下腹痛14 h就诊.伴恶心,无呕吐.查体:腹部无胃肠型,右下腹压痛,反跳痛,局限性肌紧张,未触及包块.血常规示:WBC:15.7×109/L,N:80.7%,L:16.6%,M:2.7%.彩超示:右下腹混合性包块,符合阑尾炎声像图.

  • 桡侧腕短伸肌双副腱1例

    作者:林永绥;张发惠

    作者在解剖1例成年男性标本时,发现其右桡侧腕短伸肌双副腱变异(图1).现报道如下:

  • 副半奇静脉变异1例

    作者:刘健华;刘畅;钟光明

    作者在解剖一11岁男性小孩标本时,发现其副半奇静脉行程及收集范围异常,现报道如下:

  • 双侧膈神经走行异常伴卡压1例

    作者:崔智超;胡子娟;马泉;孔祥玉

    在解剖一成年男性尸体标本时发现双侧膈神经走行变异并伴有明显卡压,现报道如下:

  • 快速无痛无出血拔甲术的解剖学依据

    作者:王立杰

    手指(足趾)甲区的神经支配来自手指(足趾)两侧面的指掌侧(趾足底)固有神经;血液供应来自与固有神经伴行的指掌侧(趾足底)固有动脉.二者在指(趾)中节侧面伴行关系为紧密.

  • 额窦开口于上鼻道1例

    作者:陈合新;史剑波;文卫平;柴丽萍

    在进行一具成人男性尸体解剖时发现其额窦开口于上鼻道(图1),报道如下:

  • 肝固有动脉起自肠系膜上动脉1例

    作者:潘强;韦力

    作者在解剖一60岁左右的女性尸体标本时,发现该尸体肝动脉变异与文献报道有不同,现报道如下.

  • 在不同状态下胸腰段小关节应力分析

    作者:张平;李健;张美超;程立明;赵卫东;高梁斌;梁海翔;潘永谦;吕玉明

    目的:研究在不同运动状态下胸腰段小关节的应力分析.方法:建立T10~L3节段有限元模型,选取屈曲、旋转、屈曲加旋转3种运动状态,分别对T10~L3活动节段有限元模型施加载荷,分析比较各节段小关节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在屈曲状态下,各节段小关节的应力很小;在旋转和屈曲加旋转状态下,各节段一侧小关节应力较大,其下关节面的应力比上关节面的要大,而且T12与L1一侧小关节应力比其它节段的应力相对较大.结论:旋转和屈曲加旋转状态下胸腰段小关节应力较大,T12及L1的小关节应力比其它节段的较大,可能是胸腰段小关节容易损伤和T12与L1的小关节比其它节段的小关节容易损伤的力学机制;为探讨胸腰段的损伤机制提供参考.

  • 外踝长度短缩时踝关节应力改变的研究

    作者:邹宇炜;杨新明;苏峰;潘进社;张秀琴;黄世光

    目的:分析外踝长度短缩与踝关节稳定性的关系,探讨创伤性踝关节炎发生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选取8例新鲜冷冻尸体下肢,分别在外踝正常长度、短缩1/3、短缩2/3和短缩3/3的情况下,测量和分析胫距关节的接触面积和应力变化.结果:正常的胫距关节接触区呈三角形,外踝短缩后胫距关节接触区向外侧移位,胫距关节接触面积明显减小.胫距关节面平均应力明显增加,以向前、内、外侧压力增高为显著,且应力随外踝短缩程度的加重而增加.结论:外踝正常长度是维持踝关节稳定性的重要指标.因此,在处理踝关节损伤时应尽可能恢复外踝的解剖长度.

  • 复(组)合皮瓣的分类、供区及临床应用

    作者:张世民;徐达传;俞光荣;张峰

    组织移植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缺什么补什么",这样才能针对受区的需要,并减少供区的不必要损害.因此,采用同类结构的一个组织瓣移植为常用.然而,当受区的组织缺损为面积巨大(超过一个血管蒂的供血范围)、结构复杂(同时伴有骨、肌肉等)或类型特殊(如体腔内外的贯通或肢体掌背的贯通等)的时候,选用一个面积巨大、在一个供区切取的包含多种结构、特殊设计或经显微外科技术组合拼装的复合(组合)皮瓣,比选用在多个供区切取的多个相互独立的单个皮瓣,具有很强的优势.近10多年来,以Hallock[1,2]和Koshima[3]为代表的一些学者,对组合皮瓣的分类和临床应用进行了许多研究,提出了不少新概念和新名词.本文对此作一介绍.

  • 《外科与放射解剖学》杂志文题摘要(2005年第27卷第1期)

    作者:

    关键词: 外科 放射解剖学
中国临床解剖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