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中国临床解剖学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Anatomy 중국림상해부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解剖学会
  • 影响因子: 0.7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165X
  • 国内刊号: 44-115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108
  • 曾用名: 临床应用解剖学杂志;临床解剖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8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徐达传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三叉神经根表层纤维束切断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江远仕;王少洪;张长椿;杨冬涛;吴婉芬;吴璇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感觉根(TNSR)的解剖学结构,及其表层神经纤维束切断术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可行性.方法:对10例尸体的三叉神经根标本取材、并对TNSR石蜡包埋及连续切片,进行较系统的观察.为2例TN患者行TNSR 表层神经纤维束切断术的治疗与随访.结果:解剖及组织学上显示了TNSR的中央部分有一根巨大的神经纤维束,而在表层环绕着细小的神经纤维束.术中的观察与组织学一致,2例TN患者术后,面部疼痛等症状消失,分别随访1年6个月及1年4个月, 症状未复发,且保留了温、触觉功能、角膜反射及形态正常.结论: TNSR中央区域有一巨束神经纤维,表层分布着小神经纤维束.表层神经纤维束切断术能够治疗TN,且保留了温、触觉及角膜反射,本手术方法是一种治疗TN有效的、且很有应用前景的治疗方法.

  • 除皱术中以颞浅动脉额支定位面神经颞支的解剖学基础

    作者:雷涛;徐达传;高建华;陈兵;崔林

    目的:探讨以颞浅动脉额支定位面神经颞支解剖学依据.方法:选用防腐固定1 0例(20侧)新鲜标本5例(10侧),解剖观察颞浅动脉额支的走行分布及其与颞支的毗邻关系.结果:①56.7%的颞支及其终末分支均走行在颞浅动脉额支下方的颞浅筋膜深面.②43.3%的颞支1~2终末分支可在眶上缘水平以上与颞浅动脉额支平行或交叉走行在其深面,终止于额结节下方.③颞支在颧弓上缘与颞浅动脉起始部的距离为(0.7±0.3)cm,走行过程中逐级发出分支分布于眼轮匝肌外侧部,后呈网状分布于额结节下方的眼轮匝肌与额肌交汇处,支配眼轮匝肌、额肌、皱眉肌.结论:以颞浅动脉额支、颧弓和经过额结节的矢状线所围成的三角形可简便直观地定位颞支的分布,在除皱术中具有实际的应用意义.

  • 晚期喉癌介入治疗的应用解剖

    作者:詹必武;唐思佳

    目的:为喉部肿瘤介入治疗提供血管形态学资料.方法 :解剖观察成年尸体标本16 例(32侧),分别测量了股动脉至甲状腺上、下动脉开口处的距离,甲状腺上、下动脉的开口处外径等.结果:股动脉至左侧甲状腺上动脉的距离为(62.6±7.8 )cm,右侧为(61.3±7.2) cm;至左侧甲状腺下动脉为(52.5±6.9)cm,右侧为(51.1±5.8)cm.甲状腺上、下动脉的外径分别为(2.1±0.6)mm和(2.3±1.2)mm.结论:喉部动脉血供主要来自甲状腺上、下动脉分别发出的喉上、下动脉支供应.本项研究为临床介入治疗喉部肿瘤提供了动脉形态学依据.

  • 耳后皮瓣血管的显微外科解剖学基础

    作者:杨大平;韩雪峰;郭铁芳

    目的:研究颞浅动脉和耳后动脉之间的血管联系,以确定带不同血管蒂的耳后皮瓣的血供范围和皮瓣设计.方法:8具新鲜成人尸体经双侧颈总动脉灌注氧化铅-明胶混合液.掀起全层头皮和面部皮肤,将其展平摄X光片.结果:血管造影显示颞浅动脉和耳后动脉之间存在两种类型的血管吻合:一种是耳后区直接吻合,即在耳廓后面上方皮肤内可见颞浅动脉和耳后动脉发出的耳支之间存在直接吻合;另一种是头皮区网状吻合,即在耳上方头皮内可见来自颞浅动脉顶支和耳后动脉终末支之间的网状吻合.结论:本文结果有助于外科医生了解颞浅动脉和耳后动脉之间的血管联系,对耳后皮瓣的设计和改进提供可靠的解剖学基础.

  • 外鼻的血供及临床意义

    作者:岳毅刚;李佩英;李利;秦小云

    目的:研究外鼻的血液供应,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①38例成人头颅标本,常规解剖并观察外鼻的动脉来源、分支及分布和静脉回流;②10例成人头部铸型标本 ,观察外鼻的动脉血供和静脉回流;③1例新鲜成人头颅标本,颈外动脉灌注明胶墨汁,切取鼻部皮肤,制成透明标本,观察其皮肤血供的分布和吻合.结果:外鼻的动脉营养主要来源于面动脉及眼动脉分支,包括鼻背动脉、鼻外侧动脉、鼻翼动脉、鼻翼下缘动脉、鼻中隔动脉等.动脉在鼻孔周围呈环形分布.外鼻皮肤的营养由吻合丰富的真皮下动脉网提供,并具一定的方向性.结论:基于鼻背轴型动脉网的存在,可设计以鼻背皮肤(皮下组织)为蒂的鼻中隔软骨粘膜瓣以修复上下睑缺损.并且可以设计以鼻外侧动脉为血管蒂的鼻唇沟岛状皮瓣逆行修复面部缺损.

    关键词: 外鼻 血供 应用解剖
  • 床突间隙显微外科解剖及概念的探讨

    作者:尹嘉;曹瑞华;丁学华;廖建春;楼美清;骆纯;卢亦成

    目的:为经床突间隙(CS)进行海绵窦、鞍内、颈内动脉及眼动脉等病变的直接手术提供解剖依据,进一步澄清CS的概念.方法:用22例成人头颅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从翼点和额下入路对前床突及周围结构进行直接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CS是磨除前床突后留下的一楔形空间,其顶边宽(2.39±0.18)mm(0.64~4.10 mm),底边宽(5.34±0.16)mm(2 .66~7.00 mm),上内侧边长(7.67±0.33)mm(4.02~14.32 mm),下内侧边长(11.21±0.4 9)mm(4.24~17.06 mm),下侧边长(10.00±0.32)mm(5.6~14.26 mm),底高(7.87±0.35) mm(5.12~16.38 mm),尖端空间完全被颈内动脉(ICA)床突段所占据.ICA的远硬膜环和近硬膜环都不完整,动脉壁外常有海绵窦静脉丛,术中剥离ICA床突段可引起静脉丛出血.结论:ICA床突段血管壁外有海绵窦静脉丛,它是海绵窦内结构,所以手术松解ICA床突段好只剥离其内侧缘的ICA 穴,并为术中暴露CS后的空间大小提供了客观指标.

  • 经后路第2骶椎螺钉进钉方法的应用解剖

    作者:孙贺;徐达传;仇恒志;王胜林;陈铭锐;向宇燕

    目的:为临床应用第2骶椎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骶部病变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1.在60块干燥骶骨上,对第2骶椎及其相关结构进行观测;2.在25具尸体标本上观测骶前和骶管内神经血管.3.在50例正常成人志愿者的S2椎体中部行CT扫描,观察螺钉的置入角度和深度.结果:1.第2骶骨椎体、侧突、侧块具有足够的空间.背侧有内、外两个区域适于进针.2.第2骶椎前、后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只在椎体前有出钉安全区.3.经外侧区向S2椎体置钉,进针角度为(40±4)°,深度为(35.8±4.0) mm,经内侧区向S2侧块置钉进钉角度为(28±3)°,深度为(45.4±4.1) mm.结论:第2骶椎行常规直径的螺钉(4.5~6.5 mm) 固定具有可行性.但要注意进钉的角度、方向和深度,同时宜采用相应的加强螺钉稳固性的措施.

  • 正中神经在肘部及前臂上段卡压综合征的解剖基础

    作者:舒强;孟凡东;卢敏;凌光烈;徐恩多

    目的:探讨正中神经在肘部及前臂上段卡压综合征的解剖学基础. 方法:在50例上肢标本上解剖观察正中神经受压的解剖因素.结果:肱二头肌腱膜与正中神经的关系:非覆盖型80%(40侧),部分覆盖型12%(6侧)和全覆盖型4侧(8%).64%(32侧)反转筋膜斜过正中神经前方.18.6%(8侧)旋前圆肌肱骨头肌内有明显腱束,94%(47侧)尺骨头浅面有增厚腱膜.指浅屈肌起始两头间的形态结构:88%(44侧)联合腱弓型,4%(2侧)纤维弓,8%(4侧)指浅屈肌腱束.结论:正中神经通过前臂上段及肘部时,肱二头肌腱膜、旋前圆肌肱骨头的反转筋膜和肌内腱束、尺骨头浅面的腱膜、指浅屈肌起始部的联合腱弓和纤维弓等可能是导致其受压的解剖学因素.

  • 踝部血管网对小腿远端蒂皮瓣的供血作用

    作者:张世民;顾玉东;徐达传;侯春林

    目的:研究踝部血管网对小腿远端蒂组织瓣的供血作用.方法:通过10例小腿铸型标本和3例新鲜标本的解剖,观察踝部血管网的构成及其与小腿筋膜皮肤血管网的交通吻合.结果:踝部血管网有众多的血供来源,并形成错综复杂的各方吻合.踝部血管网与小腿前侧、内侧、前外侧和后外侧的纵向筋膜血管丛及皮神经皮静脉血管丛,分别在踝前伸肌支持带、内踝、外踝前和外踝后的部位相交汇,吻合丰富而明显.结论:踝部血管网吻合充分、丰富,设计宽约3 cm的筋膜皮下组织为蒂,可为小腿带皮神经和皮静脉血管丛的远端蒂筋膜皮瓣提供丰富血供.

  • 后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的枢椎解剖学测量

    作者:沙勇;张绍祥;刘正津;谭立文

    目的:为后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100例中国成人干燥枢椎标本上,对具有临床意义的数据进行解剖学测量.结果: 96.5%的标本椎弓根宽度大于4.5 mm,11.5%标本侧块内侧高度小于2.1 mm,20.6%标本椎弓根内侧高度小于4.5 mm, 右侧占8.1%,左侧占12.5%,其中男性15.7%,女性40%的标本椎弓根内侧高度小于4.5 mm. 螺钉固定的上倾角和内倾角分别为39.2°±5.04°和5.79°±2.45°.结论:[ HTSS〗21.5%的国人不适合后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女性明显高于男性,枢椎椎弓根变异较大,术前应进行旁矢状位的薄层CT扫描.

  • 桡骨髓腔的形态与蛇形髓内针设计关系

    作者:李忠华;明立功;明新杰;明新广;张全金;廖进民;钟世镇

    目的:为设计桡骨髓腔内固定器材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成人桡骨30例,按20 等份横断,观察髓腔形态,测量前后径和横径.结果:总体形态, 桡骨髓腔上端横截面呈圆形或矢状位椭圆形,上端大处为3/20处,前后径平均9.1 mm,横径8.5 mm.骨干和下端呈前后扁平状,其横截面近似椭圆形,其小处为桡骨中份,前后径平均4.4 mm,横径5.9 mm .大处为下端17/20或18/20处,前后径平均8.0 mm,横径13.3 mm.结论:桡骨髓腔中间小,两端大;上端呈圆形或椭圆形,骨干和下端呈扁圆形.其形态特点适合用弹性蛇形髓内针固定器械.

  • 下位腰椎椎弓根内固定术的断层解剖与CT

    作者:林炎生;周庭永;韩景茹;钱学华;吕发金

    目的:为临床腰椎弓根内固定术的开展提供断层解剖学基础与CT资料.方法:在5 0例(标本24,CT 26)经L4、L5椎弓根层面上,观察确定进针点,并测量椎弓根厚度、进针角度和从进针点经椎弓根中心至椎体前缘的距离等数据.结果:L4 、L5椎弓根厚度、进针角度、从进针点经椎弓根中心至椎体前缘的距离,平均分别为11.55、15.25mm;16.01°、18. 55°;53.69、50.85 mm.固定针直径、进针角度和进针深度,分别为:6.50~7.50、7.50 ~8.50 mm;14.00°~20.00°、17.00~23.00°和32.50~39.00、29.25~35.75 mm.结论:在L4、L5椎弓根层面上,以上关节突基部外侧缘为进针点较佳 .

  • 磁共振血管成像Willis环的变异及其意义

    作者:张玉忠;张雪林;昌仁民;仓鹏;夏琼;刘杏元

    目的:调查在MRA下Willis环的变异情况,并探讨MRA评价Willis环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4例MRI检查脑内无明显异常的3D -TOF MR血管成像图像,统计各个动脉的变异情况.MRA未被显示的动脉被判断为缺如,对称性动脉一侧直径为对侧直径1/2以下者被认为发育不全.结果:A1 段的缺如占8.3%,发育不全占10.8%,A1段的发育不良或缺如与同侧PCoA增粗呈正相关;ACoA显示率41.7%,且男性大于女性;PCoA的显示率41.2%,女性大于男性;胚胎型PCoA发生率29.9%;永存三叉动脉发生率0.5%.结论:MRA评价Willis环变异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股前外侧逆行岛状皮瓣供血动脉层次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丁红梅;卢书文;唐茂林;谭建国;谭双香;王泽军;苏波;何慧

    目的:为股前外侧带感觉神经逆行岛状皮瓣的设计提供动脉层次关系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在54侧下肢标本上解剖观察了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末端与膝周围动脉吻合的层次关系及股外侧皮神经的血供来源.结果: ①在浅筋膜层内,股外侧皮神经的血供来源是多源性,分节段的,这些营养血管互相吻合成网穿过皮下组织达皮肤.②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末端在膝关节上方的深筋膜层与膝周围动脉的吻合有三个类型.结论:以股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或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截取股前外侧带感觉神经逆行岛状皮瓣可用于膝周软组织缺损或膝下截肢创面的修复.

  • 颅底后外侧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作者:王仲伟;李卫平;陈刚;郭孝龙

    目的:对颅底后外侧颅骨进行解剖学研究,为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采用干颅骨及福尔马林固定头颅标本各15例进行解剖研究和模拟乙状窦后手术入路.结果: 枕外隆凸到颧弓根连线为横窦标志.星点、顶乳缝前角及乳突尖形成的三角区为乙状窦上下曲之间表面投影.关键孔位置在乳窦后平台.结论:作者设计的关键孔定位方法简捷、实用、方便,在模拟手术中可行性好.

  • 部分腓骨短肌腱转位修复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解剖学基础

    作者:方义湖;谢汉国;吴解万

    目的:为部分腓骨短肌腱转位修复下胫腓联合分离术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30侧成人下肢标本,对腓骨短肌腱进行形态学观测.结果:在踝关节平面上1cm处,腓骨短肌腱上长(12.5±2.2)cm,下长(9.5±1.0)cm,腓骨前后径为(2.1±0.5) cm,胫骨前后径为(3.4±0.4)cm,胫、腓骨前缘之间距离为(2.8±0.4)cm,腓骨短肌腱距腓骨外缘(1.3±0.3)cm,胫骨内缘距离腓骨外缘(5.3±0.4)cm.结论 :部分腓骨短肌腱转位修复下胫腓联合分离具有可行性.

  • 成人股骨髓腔的解剖学测量及弹力内锁钉的设计应用

    作者:万黎;张日华;黎建明;江振华;樊仕才;赵卫东;陈钦秀;冯登殿

    目的: 通过对成人股骨髓腔进行解剖学测量,设计一种弹力内锁髓内钉,以达到对成人股骨干骨折进行坚强内固定.方法: 24根成人股骨标本,自冠、矢状面剖开并每间隔1.5 cm进行横断,测量其髓腔弧度及冠、矢状径. 弹力内锁髓内钉以开口三叶草形髓内钉为基础,在髓内钉凸出的两侧翼开矩形孔,安装弹簧卡.临床固定股骨骨折35例.结果: 股骨髓腔中轴凸向前,非松质骨区弧度半径约(90.2±15.6)cm,髓腔两端松质骨区呈矢状径短、冠状径长的漏斗形.狭窄区位于中上部,狭窄处的矢、冠状径分别为(13.9±1.6)mm和(1 1.4±1.3)mm.应用35例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 弹力内锁髓内钉具有与人体股骨中轴相适应的弧度,两端弹簧卡具有加强固定、防止旋转和轴向加压作用.

  • 三维多孔D,L-PLA骨替代材料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亮;靳安民;郭志民;全大萍;卢泽俭;闵少雄;高燕

    目的:探讨三维多孔D,L-PLA骨替代材料降解特点及骨修复能力. 方法:体外实验采用浇铸盐析技术制成三维多孔D,L-PLA材料,将其放置于PH值为7的双蒸水中观察其降解过程中pH值、分子量、重量、生物力学性能的变化.体内实验将20只兔子40只前肢制造桡骨10 mm骨缺损,分别给予植入材料或作为空白对照,在2、4、8、12周取材做大体观察、组织形态学观察、X线观察、生物力学检测.结果:该材料在降解过程中重量及生物力学的变化滞后于分子量变化,0~4周时变化较小.12周时pH值为2.94,此时植入材料者骨缺损区已修复,空白对照者骨缺损两端骨髓腔闭合骨缺损区无骨长入.结论: 该材料的结构及降解特点有利于骨长入,作为骨替代品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VEGF在机械性TMR中促心肌血管再生与重建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晓东;曹润武;李若凡;程效东;刘克;李姗姗;王冬;曲彦明;张平;曹承刚;张恩辉;徐达传

    目的:从形态学角度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机械性TMR (transmyocardial revascularization)管道内促血管再生与重建的作用.方法:利用高速空心钻头在家兔左室前壁进行TMR,形成透室壁性心肌管道.实验组的TMR管道内注射VEGF;对照组仅做单纯机械性TMR.动物术后不同时间处死,利用组织切片染色法,对照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TMR管道内血管再生与重建的状况.结果:术后2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TMR管道内新生小血管的密度/数量分别为(24.20±0.98)条/10×4倍和(8.41±0.59)条/10×4倍, P<0.001;术后6~8周,分别为(11.08±0.96)条/10×4倍和(3.31±0.57)条/10×4倍 ,P<0.001.结论:VEGF对机械性TMR管道内血管的再生与重建具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 自体第3磨牙隆鼻术的实验研究

    作者:杜昌连;朱有家;陈为民

    目的:为隆鼻术鼻模寻找新的组织源.方法:(1)20只成年兔作自体门齿额鼻部异位移植实验;(2)临床拔除80例完整第3磨牙作鼻模形态设计研究.结果:作自体牙异位移植的动物创口均一期愈合,移植的牙齿未见有吸收和破碎等组织排斥现象;第3磨牙不论单根还是双根形态,均可剖塑呈所需要的鼻模形态.结论:自体第3磨牙作为隆鼻术鼻模的新组织源是可行的.

    关键词: 隆鼻术 第3磨牙 移植
  • 单侧外固定支架骨结构重建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分析

    作者:谢文伟;利盛成;陈永铵;方祥;姚汉刚

    目的:总结分析单侧外固定支架(外支架)结合骨结构重建治疗胫腓骨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3例胫腓骨不稳定骨折予小切口下有限内固定,植骨等方式行骨结构重建并结合外支架固定.结果:53例中有86.8%(46例)正常骨愈合,延迟愈合5例,畸形愈合2例,占13.2%.针道感染有9.5%(5例).踝关节背伸僵硬有5.7%(3例),无针道松动及断针.结论:[ HT SS〗(1)外支架可为骨折提供良好生物学环境,但存在抗压、抗弯性能弱的缺点;(2)通过骨折骨结构重建稳定骨界面,应用"6"针固定,增加阻力臂缩短动力臂,缩短骨架间距等措施维护及提高其生物刚度;(3)术后适时调节刚度,使高强度固定向弹性固定过渡利于骨折愈合.

  • 软腭部反向双Z瓣腭裂修复术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

    作者:邓细河;徐达传;翟佳羽;姜杰;裴霞;崔颖秋;黎凡

    目的:报道软腭部反向双Z瓣腭裂修复术的解剖学基础及其临床应用.方法:正常婴儿新鲜头颈标本5例、婴儿单侧完全性腭裂新鲜标本2例、婴儿双侧完全性腭裂标本1例.采用大体解剖和显微解剖,主要观察腭帆提肌和腭升动脉的走向.在2例新鲜腭裂标本的软腭区摹拟该术式进行解剖.结果:腭帆提肌至翼钩的距离为 (4.5± 1.6)mm,此处肌宽为(8.0 ±1.8)mm.软腭部Z瓣的角度取 60°~70°,臂切口长度根据裂隙大小取中轴长的1/2或2/3.临床手术35 例,有11例术后来院复查.经语音耳测评定,优良率达90.8%.结论:软腭部反向双Z瓣腭裂修复术式设计合理,操作得当,不会损伤腭帆提肌、血管主干和神经.能有效地重建腭部肌肉的解剖结构,延长和后退软腭,又可避免直线疤痕.

  • 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改进的解剖依据和临床验证

    作者:方机;罗光辉;李忠华;廖进民;钟世镇

    目的:为改进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操作方法提供解剖学基础 , 并通过临床应用加以验证.方法:20具成人标本,按改进穿刺点定位的具体操作步骤,解剖观察右锁骨下静脉的行程、毗邻,测量与该静脉有关的数据;并用该法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2 180例.结果:穿刺点至右锁骨下静脉、右锁骨下动脉和静脉角的距离分别为(3.5±0.6)cm, (2.9±0.6)cm 和 (5.7 ±0.9)cm, 锁骨表面至第一肋表面的深度为(2.3±0.4)cm, 锁骨下缘与锁骨下静脉的角度为 37.5°±11.6°.统计了按此置管术施行的临床资料2 180例,穿刺成功率为98.85% (2155 例 );穿刺失败率为1.15% (25 例),并分析了失败的原因.结论:改进的右锁骨下静脉穿刺术具有成功率高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附62例报告

    作者:邓国三;陈云瀛;黄广香;邝石峰;匡斌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致病因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总结和分析我们1993年6月至1998年7月收治的6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结果:6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手术、外伤、制动引起29例,妊娠、产褥期12例,下肢深静脉炎引起 6例,恶性肿瘤引起3例,口服避孕药物引起2例,不明原因9例.58例经药物治疗,随访1年 ,40例完全治愈,18例下肢仍有不同程度的肿胀.4例行手术治疗,随访6个月,2例效果满意,2例术后2个月复发,下肢再度出现肿胀.结论: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部份病例药物治疗效果满意.手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不稳定,要严格掌握其适应症.

  • 风湿性病变二尖瓣瓣膜的一维力学性能

    作者:陈炜生;李中学;陈龙;朱青安;王文瑞

    目的:通过测量风湿性病变的二尖瓣膜的一维拉伸力学性能,探讨二尖瓣膜力学特性变化的原因,进而从力学角度分析风湿性瓣膜病的病理生理.方法:用软组织生物材料试验机对病变瓣膜前瓣的径向和环向分别进行一维拉伸试验,了解瓣膜的力学性能.结果:病变瓣膜前瓣存在应力滞后现象,其径向和环向特征ε分别为0.109±0.021和0.103±0.015,特征E分别为(456±11.67)×103 N/m2和(418±24.59)×103 N/m2,两者均无显著性差别.结论:病变瓣膜前瓣为粘弹性体,结构特性为各向同性, 病变瓣膜力学性能下降是风心病病理生理改变的物理学基础.

  • 不同胎龄脐带静脉顺应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李文春;黄铁柱;周新华;李勇;周立兵

    目的:为脐带静脉的临床应用从生物力学性质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胎龄在24~42周流产及自然分娩正常胎儿脐带静脉50例, 测定其压力-容积关系.结果:脐带静脉的p-V曲线可用抛物线拟合.脐带静脉顺应性随胎龄增加而增大,但39周以后又降低 .结论:人脐带静脉是动脉移植物的良好替代材料,在移植时除了考虑脐带静脉与宿主动脉相匹配外,还应注意其顺应性与胎龄的关系,建议选用胎龄在37~40周之间的脐带静脉作为临床应用的移植材料.

  • 膈神经移位治疗臂丛损伤的研究进展

    作者:廖华;徐达传;顾玉东

    臂丛根性撕脱伤是临床常见的损伤,其发病率高,致残严重,给社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臂丛损伤早期以保守治疗为主,20世纪初开始引入手术治疗,并先后经历了损伤切除直接缝合、新鲜同种神经移植和自体神经移植三个阶段,但效果欠佳.后又有人采用多功能重建手术以改善屈肘功能.70年代出现了束间松解、束间移植、带血管移植、神经移位等显微外科技术,其中神经移位术的开展使臂丛撕脱伤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移位神经涉及副神经、肋间神经、颈丛运动支及键侧C7神经等[1].

  • 环状胰腺1例

    作者:应志国;郁迪

    据<中国人体质调查>一书记载,环状胰腺在十二指肠降部、上部者分别占86.4%、9.1%, 在十二指肠上部和降部者占4.5%.笔者在一成年男性的游离消化系统标本上,发现一例不完全型环状胰腺,十二指肠水平部大部分被其包绕,现报道如下.

  • 十二指肠血管压迫综合症手术1例

    作者:岳书勇;张云双;王成名

    患者男,30岁.因间歇性上腹部胀痛4年入院.进食后明显,并有间歇性呕吐、呃逆,胸膝位可使症状缓解,曾多次诊断为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查体:消瘦,上腹部稍隆起,轻度压痛,振水音阳性,入院后行B超、便潜血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行X线钡餐透视示:十二指肠升部偏右钡剂充盈阻断呈纵向,梗阻近侧十二指肠扩张,钡剂郁滞,可见顺逆蠕动.诊断 :十二指肠血管压迫综合症.经充分术前准备,行手术探查:用手捏住幽门,于十二指肠近段注入300 ml空气,其直径扩大至6.5 cm.行十二指肠空肠侧侧吻合术.

  • 先天性桡尺近侧关节融合1例

    作者:王建民;王文己

    患儿,男性,6岁,因双侧前臂活动受限就诊.体查:一般情况良好,双上肢肘关节、腕关节伸屈活动如常,前臂旋转活动受限,局部无压痛.X线片显示桡骨近段与尺骨近段髓腔相连,桡骨近段形成不良,融合达2.5 cm(附图).

  • 肌皮神经至正中神经交通支的分支分布

    作者:张宝林;李定一;云玉珍

    肌皮神经至正中神经交通支变异的发生率国内文献为14.29%[1],9.25%[ 2] ,10.2%[3],交通支粗细介于0.5~2.0 mm,长1.7~13.5 cm,多为外内侧交通支,也见有正中神经连于肌皮神经的交通支[2].国外文献其发生率为13.9%[ 4],甚至有高达36%[5].交通支的性质有文献认为是纯感觉性的,有人于手术时电刺激证明有运动纤维至臂屈肌,也有弹伤正中神经而旋前圆肌完好[6],杨志贤等追踪1例交通支到大鱼际肌,拇指两侧指神经和示指指神经[7],本文对交通支进行了观测,并进一步追踪其分布部位.

  • 牙的数目及形态异常1例

    作者:吴秀卿;胡琪;彭俊忠;刘耀清

    王某,女,22岁,身高159 cm,体重55 kg,本校2000年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山东籍. 本次入学体检时发现牙齿异常.

  • 双侧对称性正中动脉1例

    作者:阮默;汪新民

    陈尔瑜等观察统计374侧成人上肢标本,粗大正中动脉的出现率占3.74%(14侧).作者在解剖一具成年女性尸体上肢标本时发现双侧对称性正中动脉,现报道如下.

  • 血管、神经多处变异1例

    作者:姚震;李伟;陆富生;郝春杰

    教学中,在一成年男尸标本上发现其头臂干缺如,右颈总动脉、右锁骨下动脉、左椎动脉直接起于动脉弓及静脉、神经多处罕见变异(附图).现报道如下:

  • 右斜疝伴阑尾嵌顿坏死致肠瘘1例

    作者:潘鸿江;阎高峰;戎萍

    患者女,19岁.2月前右腹股沟内出现一2 cm×3 cm的可回纳性肿物,质软,以右斜疝入院 .查体:患者站立或腹压增高时右腹股沟区可突出一2 cm×3 cm的肿物,质软、无压痛,平卧时回纳,于右耻骨结节上方有一2 cm×1 cm皮肤愈合瘢痕,触之有向上延伸的条索状组织 .其母述其出生20 d后发现右耻骨结节上方见一肿块并红肿,2 d后破溃,并有粪便漏出, 色黄块状,换药治疗1月余愈合.

  • 臂丛上干穿过前斜角肌变异1例

    作者:曲永松;安月勇;韩文祥

    笔者在处理一成年男性尸体标本时发现其右侧臂丛上干穿过前斜角肌,现报道如下:

  • 双下腔静脉1例

    作者:邢子英;刘书涛;田广平

    双下腔静脉是一种较少见的大血管畸形,我们在多年学生局解中发现1例典型的双下腔静脉 ,现报道如下.

  • 临床解剖学领域的宏篇巨著——《现代临床解剖学丛书》简介

    作者:丁自海

    由我国著名的临床解剖学家钟世镇院士任总主编,吴阶平院士任名誉总主编的<现代临床解剖学丛书>已于2001年8月问世,她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大的,具权威的一套临床解剖学工具书,可称得上临床解剖学领域的宏篇巨著,这对于外科医师和临床解剖学工作者无疑是一大喜事.从书的撰写宗旨,得到我国德高望重的医学泰斗吴阶平院士的关怀和支持,并亲自担任丛书的名誉主编,并题词"结合手术要求探讨解剖学重点,通过解剖学进展提高手术水平".撰著者阵容庞大,各专册的第一主编,多是蜚声医学界的一代宗师,他们将自己的心血结晶,通过著书立说,传诸后代.各专册内容,基本上代表了目前国内外该学科临床解剖学的高水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