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中国临床解剖学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Anatomy 중국림상해부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解剖学会
  • 影响因子: 0.7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165X
  • 国内刊号: 44-115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108
  • 曾用名: 临床应用解剖学杂志;临床解剖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8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徐达传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外踝前血管外踝骨膜骨瓣移位术的应用解剖

    作者:张焱祥;夏仁云;余国庆;周拥军;方斌;邱建雄

    目的:为治疗距骨骨折,骨不连及距骨体缺血性坏死提供一种新供区.方法:在3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察外踝前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及其与邻近血管间的吻合关系.结果:外踝前动脉起始于胫前动脉(占46.9%)或足背动脉(占53.1%),起始外径(1.2±0.2)mm,干长(3.6±0.4)cm,伴行静脉2条,外径分别为(1.1±0.2)mm和(1.1±0.1)mm.该动脉位于足母长伸肌、趾长伸肌深面,向外下方达外踝.与外踝邻近血管分支相吻合,形成外踝网,经墨汁注射供血范围为4.0cm×2.5cm.结论:以外踝前血管为蒂的外踝骨膜骨瓣移位可修复距骨损伤.

  • 髋臼后柱拉力螺钉内固定的应用解剖学

    作者:王庆贤;张英泽;潘进社;李亚洲;刘向东;薛静

    目的:为髋臼后柱拉力螺钉内固定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取半骨盆标本30个,采用截面法将一斯氏针由髋臼后柱小截面的圆心打入,该斯氏针在髂翼内侧穿出点(即拉力螺钉的入钉点)为P.测量其在髋臼后柱骨皮质内的长度.作一参考线AB,其中A为骶髂关节前缘,B为髂前下棘的基底,并经过P点作AB的垂线PC.将髂前上下棘间切迹命名为D点,作直线PD,并测量其距离.斯氏针与PD的夹角为α,斯氏针与髂翼内侧的夹角为β.结果:PC为AB的中垂线,P点距AB的距离PC为(6.1±1.9)mm,PD平行于AB,PD距离为(2.5±2.6)mm,斯氏针与PD或AB的夹角α为89.5°±3.2°,斯氏针与髂翼内侧的夹角β为24.1°±1.7°,髋臼后柱骨皮质内斯氏针长度(即拉力螺钉的长度)为(131.2±8.9)mm.小截面位于髋臼切迹上方15.0 mm处,位于髋臼中部,该截面平均直径(即拉力螺钉大直径)为(12.8±2.1)mm.结论:髋臼后柱拉力螺钉内固定是可行的.

  • 内踝区动脉网的显微解剖与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设计

    作者:张发惠;郑和平;宋一平;田万成;岳素琴

    目的:为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设计提出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年下肢标本,解剖观测内踝区动脉来源、分支、分布及吻合.结果:内踝区动脉有9个来源,构成3条纵向的血管网:(1)内踝前动脉和踝上支的前纵向血管网;(2)骨皮穿支的中纵向血管网;(3)胫后动脉肌间隙支和踝管动脉穿支的后纵向血管网.形成3个层面的血管网:(1)骨膜血管网;(2)深筋膜血管网;(3)皮神经浅静脉血管网.内踝区骨膜、筋膜、大隐静脉、隐神经和皮肤的营养血管同源.结论:内踝区血供来源为多源性,有明显的方向性,吻合十分丰富,可以设计3种包含浅深筋膜、皮神经、浅静脉及其营养血管的小腿内侧远端蒂皮瓣:(1)以胫后动脉肌间隙支为蒂,旋转轴点在内踝凸出点上3cm;(2)以内踝前动脉筋膜穿支为蒂;(3)以踝管区动脉穿支为蒂,旋转轴点在内踝凸出点平面.

  • 心房动脉的形态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纪荣明;林宁;刘芳;张炎;秦永文

    目的:为心房切开术或经心房介入治疗术时防止伤及心房的动脉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20例正常成人心脏标本,解剖观测心房动脉的分支分布特点.结果:右心房动脉有2~6支,平均3.4支,起于右冠状动脉外侧壁,起始处和分支处外径为(1.5±0.6)mm和(1.3±0.5)mm,主干长(20.0±9.8)mm.左心房动脉有2~4支,平均2.4支,左房前支和左房中支均起于左冠状动脉的上壁,左房后支有20%(4例)起始于右冠状动脉.起始处和分支处外径为(1.2±0.6)mm和(1.1±0.6)mm,主干长(14.6±5.6)mm.心房动脉多数与冠状动脉呈直角分布于心房肌,窦房结动脉行于右心房的界沟内.结论:(1)左、右心房的动脉多数以直角起于冠状动脉,向上分布于心房;(2)在心房切开术时应远离冠状沟,切口应与冠状沟呈直角方向,在右心房前外侧的切口应离开界沟2 cm左右并与该沟呈平行方向,能有效防止伤及心房和窦房结的动脉.

  • 不同年龄小儿眶上裂解剖结构及发育特点

    作者:王春生;边进财;温省初;赵强;郝华超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阶段小儿眶上裂(superior orbitalfissure,SOF)的发育特征及其解剖特点.方法:福尔马林灌注的小儿尸头25具,无畸形足月死婴、1、3、7、12岁各5具.一侧观察SOF骨性结构;另一侧研究SOF区内容、血管神经分布及其邻近结构.结果:小儿SOF随年龄的增长,形状由等腰三角形向锐角三角形演变.SOF外侧至眶颧缝的距离足月死婴为17.0 mm,1岁为20.0 mm,3岁时24.0 mm,7岁26.2 mm,12岁31.0 mm.动眼神经在SOF硬膜-骨膜延续处分叉,其夹角随发育逐渐变大.额神经在3岁以前与滑车神经在眼外肌总环腱(Zinn环)处不易分开.3岁以前泪腺神经紧靠额神经.鼻睫神经在3岁以前与展神经分离困难.结论:小儿SOF骨性结构、神经分布及其邻近关系随年龄的增长发生变化.

  • 指背腱膜滑动与近侧指间关节屈曲关系及临床意义

    作者:魏壮;尹维田;刘飙;刘浩宇

    目的:探讨指背腱膜滑动距离与近侧指间关节(PIP)屈曲关系,为临床修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男性成人新鲜尸体标本10侧30指(示、中、环指各10指),切除手指皮肤,不破坏腱鞘、屈肌支持带、伸肌支持带、内在肌及外在肌,使肌腱保持正常的生理状态,分别测量各指中央束(CS)、侧束(LB)在PIP屈曲45°和90°时的滑动距离.结果:当PIP屈曲45°时,CS滑动距离为(2.7±0.4)mm,LB滑动距离为(2.8±0.6)mm;当PIP屈曲90°时,CS滑动距离为(4.3±0.7)mm,LB滑动距离为(4.8±0.6)mm.结论:指背腱膜滑动距离减少,严重影响手指的屈曲功能.对于指背腱膜的新鲜性损伤应予以精确修复;对于陈旧性损伤的修复应确保指背腱膜的正常滑动范围.

  • 髂腹股沟神经皮支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解剖

    作者:余黎;余国荣;陶圣祥;陈秀清;谢昀;简小飞

    目的:为髂腹股沟神经皮支及其营养血管为蒂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27侧经红色乳胶液灌注的会阴及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髂腹股沟神经皮支及其营养血管的来源、走行、分布、吻合及外径,2侧成人新鲜标本灌注墨汁,观测营养血管的墨染范围.结果:髂腹股沟神经来源于第1腰神经腹侧支,其皮支从腹股沟管浅环穿深筋膜,穿出点横径为(1.89±0.47)mm,穿出时位于精索或子宫圆韧带下方.髂腹股沟神经皮支营养血管主要来源于阴部外浅动脉的升支、降支及股内侧支,并沿途发出皮支营养周围皮肤.结论:可以设计以髂腹股沟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

  • 枢椎侧方椎弓的临床解剖学测量

    作者:侯黎升;贾连顺;谭军;阮狄克;叶晓健;王人鹏

    目的:探讨国人行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可行性.方法:测量57例干燥枢椎标本侧弓前部内倾角α s、上倾角V、上宽Ws、中宽Wm、下宽Wi、上高Hup、下高Hip及上关节突厚度Hsa,Ebraheim进针点O距下关节突外缘和下缘距离Lla和Hia,钉道表观长度Ls、实际长度La,O点距上关节突后缘和峡部的距离Los和Loi.结果:左/右αs=37.78°±7.87°/40.23°±7.73°,γ=62.92°±9.25°/62.41°±8.41°,Ws=7.40±1.69 mm/6.86±1.71 mm,Wm=5.18±1.48 mm/5.17±1.40 mm,Wi=4.17±1.13 mm/4.21±0.98 mm,Hsa2.07±0.94 mm/1.97±0.87 mm,Hup=5.09±1.39 mm/5.00±1.43 mm,Hip=6.05±1.48 m/5.84±1.20 mm,Lla=4.19±1.17 mm/3.94±1.06 mm,Hia=9.38±1.60 mm/9.44±1.82 mm,Ls=29.43±2.61 mm/30.02±2.70 mm,La=26.63±2.37 mm/26.42±2.72 mm,Los=6.37±1.48 mm/4.96±1.54mm,Loi=4.42±1.30mm/2.64±1.25mm.左右侧分别有45.6%(26)/47.3%(27)例的Wm≤5.0mm(3.5mm螺钉的安全界限).如以αs作为进针方向,左、右侧分别有63.2%(36)、70.2%(40)的螺钉将进入对侧.结论:国人Wm偏小,3.5mm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风险较大.Ebraheim进针点偏前、偏内、偏上,进钉的内倾角偏大、上倾角偏小.应行调整.

  • 三种手术入路显露尿道膜部的比较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作者:张小明;何恢绪;胡卫列;吕军;聂海波;杨槐;姚华强;李忠华;罗积慎

    目的:评价经耻骨上、耻骨下及会阴三种手术入路暴露尿道膜部的优劣,并探讨耻骨下部分切除入路治疗复杂性后尿道狭窄的应用.方法:35例成年男性尸体标本解剖后测量耻骨联合上缘(A)、下缘(B)及会阴部两坐骨结节连线上缘中点(C)距尿道球膜部交界处(D)、前列腺尖(E)连线距离及其相关角度;复杂性后尿道狭窄8例,全部采用耻骨下部分切除入路治疗.结果:AD=(6.5±0.5)cm,BD=(2.2±0.5)cm,CD=(3.4±0.6)cm,BD<CD<AD(P<0.05,SNK法);AE=(6.6±0.5)cm,BE=(3.0±0.5)cm,CE=(4.4±0.7)cm,BE<CE<AE(P<0.05,SNK法);∠EAD(α1)=9.3°±2.0°,∠EBD(α2)=17.4°±3.8°,∠ECD(α3)=9.2°±1.6°,d1<α2(P<0.05,t=11.1),α3<α2(P<0.05,t=12.1);8例患者中7例手术一次成功,效果良好.结论:经耻骨下途径暴露尿道膜部佳;对于反复手术的复杂性后尿道狭窄,经耻骨下部分切除入路后尿道成形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 下颈椎前方手术中预防颈交感干损伤的应用解剖

    作者:李立新;原晓景;徐达传

    目的:探讨下颈椎前路手术中颈交感干易于损伤的部位及预防方法.方法:25具经防腐处理的颈椎标本,解剖观测颈交感干距前正中线、颈长肌内缘和横突前结节的距离,与前正中线及颈长肌内缘的交角.结果:颈交感干由外上行向内下,距前正中线和颈长肌内缘的距离从C3~C7依次减小,C3分别为(25.1±4.5)mm,(20.5±5.8)mm;C7分别为(19.4±2.9)mm,(12.9±3.7)mm.颈交感干在C5平面以上多位于颈椎横突前结节的外侧,在C6平面位于前结节的前方或内侧.颈交感干距前正中线近点在C6.7平面多(56%).颈交感干与中线及颈长肌内缘的交角分别为10.1°±4.6°和17.3±6.2°.结论:颈交感干与颈椎横突前结节关系紧密,在C6.7平面距前正中线及颈长肌内缘近,在以上部位手术时颈交感干易于损伤.

  • 骨性蝶腭孔的应用解剖

    作者:贵平;周水淼;梁伟平;纪荣明

    目的:为内窥镜蝶腭孔相关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220侧正中线切开的颅骨标本的蝶腭孔骨性标志及毗邻关系进行观察测量.结果:(1)蝶腭孔可分为3型:Ⅰ型:占35.9%,孔位于上鼻甲、上鼻道的后方;Ⅱ型:占4.6%,孔位于中鼻甲或中鼻道的后端;Ⅲ型:占59.6%,位于上鼻甲或上鼻道后方并向下至中鼻甲或中鼻道的后方(甚至到下鼻甲上缘).(2)蝶腭孔与蝶窦底及后筛关系密切,孔上缘与蝶窦底间距离、与后筛骨壁间距离、孔的后缘与翼管前口的距离、孔的前后径、上下径、与前鼻棘距离、与硬腭水平板的夹角等,经统计学处理左右侧无明显差异.结论:本文结果可供临床手术时参考.

  • 梨状隐窝定位食管入口的解剖学基础

    作者:李寄云;陈雪梅;吴刚;韩新巍

    目的:为临床介入放射置入食管内支架治疗高位食管良恶性病变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共31具,沿正中矢状面做头颈部正中矢切面,以第7颈椎下缘水平切面,用1/50 mm游标卡尺和精密两脚规测量梨状隐窝下极与环状软骨板下缘之间的垂直距离,梨状隐窝下极与第5颈椎下缘的距离及其相对椎体位置关系,环状软骨板下缘与第5颈椎下缘的距离及其相对椎体位置关系.结果:(1)梨状隐窝下极与环状软骨板下缘的距离为(20.5±4.2)mm、梨状隐窝下极与第5颈椎下缘的距离为(10.7±9.3)mm、环状软骨板下缘与第5颈椎下缘的距离为(-3.5±11.7)mm.(2)环状软骨板下缘有62.5%位于颈6椎体水平.结论:以梨状隐窝下极定位食管入口的方法,是高位食管内支架置入可供选择的方法.

  • Atlas钛缆固定上颈椎的应用解剖

    作者:徐瑞生;王立邦;王刊石;丁涛;张传森;沈小松;吴洁石;王雪松;包聚良

    目的:为颈后路寰枢椎Atlas钛缆固定术和相关器械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100例中国成人干燥标本上,观察寰椎后弓和枢椎椎板的形态学特点并进行解剖学测量.结果:(1)寰椎后弓较纤弱,横截面呈扇形,内侧面从后上方向内下方倾斜;内侧面宽度:左侧(6.5±1.9)mm,右侧(6.3±1.7)mm;扇形角度:左侧(68±10)°,右侧(71±9)°.(2)枢椎椎板较粗大,上窄下宽,上缘厚度:左侧(4.5±1.3)mm,右侧(4.8±1.4)mm,下缘厚度:左侧(8.1±1.5)mm,右侧(7.8±1.6)mm;椎板高度:左侧(14.3±4.1)mm,右侧(14.5±3.6)mm,内侧面基本垂直,内侧面下缘多形成一骨嵴.结论:(1)寰椎后弓和枢椎椎板穿绕钛缆时宜自上向下操作;(2)设计枢椎椎板穿绕钛缆的引导器械时需考虑到其内侧面的骨嵴.

  • 梨状肌上孔内血管损伤致臀内上部坏死的解剖学基础

    作者:单云官;魏焕萍;张金波;张玉和;单娜娜

    目的:分析研究髋关节手术损伤臀上血管后并发臀内侧上部坏死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在4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标本,解剖观察梨状肌上孔、臀上血管神经走行及分支分布,髂内动脉造影观察吻合情况.结果:梨状肌上孔为半圆形,中点高(11.6±2.4)mm,下界宽(22.3±4.2)mm;梨状肌上孔内侧缘骨壁厚(7.5±1.2)mm;臀上动脉外径厚(2.3±1.3)mm;外径宽(4.8±1.0)mm;臀上动脉深支分布臀中小肌;浅支外径厚(0.9±0.6)mm;外径宽(2.7±0.8)mm,分布臀大肌内侧上部.臀上静脉1支型占30.0%,2支型占70.0%;臀上静脉浅支外径厚(0.6±0.2)mm,外径宽(0.9±0.6)mm.结论:术中将臀大肌向内推臀上动、静脉挤压至梨状肌上孔内侧缘骨壁上,致臀上血管断裂,并发臀内侧上部软组织坏死.

  • 髌骨测量参数分析及其在髌骨假体设计中的意义

    作者:罗滨;徐能全;吴东保;刘畅;简晓红

    目的:为髌骨假体的设计提供解剖参数.方法:在73块成人干燥髌骨标本上,对髌骨大宽度、高度和厚度、髌骨骨床厚度、髌骨关节面高度等进行测量,对各侧测量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和相关分析.结果:(1)80.8%髌骨大厚度在17~21mm内,74.0%髌骨骨床厚度在12~15 mm内,87.7%髌骨关节面高度在24~32 mm内,86.3%髌骨关节面厚度在4~8 mm内.髌骨大厚度和髌骨骨床厚度、髌骨关节面高度和厚度的测量值分别为:(19.17±1.58)、(13.53±1.27)、(27.91±2.38)、(5.64±1.32)mm.(2)髌骨骨床厚度与髌骨厚度呈显著相关(r=0.580,P<0.01);髌骨关节面高度与髌骨高度呈显著相关(r=0.554,P<0.01);髌骨关节面厚度与髌骨骨床厚度呈负相关(r=-0.27.1,P<0 05).结论:本文测量结果可供髌骨骨床保留厚度与设计髌骨假体提供解剖参数.

  • 山羊和家猪冠状窦和Marshall静脉肌桥的解剖学特征

    作者:申彪;夏武宪;郭志坤;马建军;陈志国;付明森;陈现杰

    目的:报道山羊和家猪心脏冠状窦和Marshall静脉肌桥的形态特征.方法:用大体解剖方法,观测山羊和家猪冠状窦和Marshall静脉肌桥的形态,起止点、走行及出现率.结果:两种动物冠状窦和Marshall静脉肌桥的出现率大于90%,其形态可分环形、纵形和斜形3种,它们均来源于右心房后壁,止于左心房.结论:山羊和家猪冠状窦和Marshall静脉表面覆盖有心肌纤维,是左右心房的异常通道之一.这两种动物具备制作局灶性心房颤动物模型的解剖学基础.

  • 趾甲的活体解剖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利;杨涛;张鹏;惠明;王文胜;李文庆;朱小弟;陈传煌

    目的:为临床应用趾甲床移植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40人活体400个足趾的趾甲的长度和宽度进行测量,计算出数据.结果:(足母)趾甲的长度为(13.1±1.7)mm,宽度为(15.6±2.3)mm;第2趾长度为(7.0±1.1)mm,宽度为(10.1±1.6)mm;第3趾长度为(6.5±1.6)mm,宽度为(8.8±1.5)mm;第4趾长度为(6.2±1.4)mm,宽度为(8.3±1.1)mm;第5趾长度为(4.7±2.2)mm,宽度为(7.8±2.3)mm.结论:左右两侧足趾甲长度、宽度经t检验表明无显著差异(P>0.05).男女之间足趾甲长度、宽度无显著差异(P>0.05)第4、5足趾甲尤其是第5足趾甲长、宽度较小,不宜做趾甲移植的供体.

    关键词: 趾甲 测量
  • 带血管肋间神经与髂腰肌支吻接重建屈髋功能应用解剖

    作者:麻文谦;张少成;张传森;党瑞山;黄会龙

    目的:为带血管的肋间神经与髂腰肌支吻接重建屈髋功能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0侧成人标本上对支配髂肌、腰大肌的神经进行解剖和观察.结果:支配腰大肌的神经纤维主要来源于L2,其次是L3,肌支纤维在L2神经干的外上部走行,部位较恒定.髂肌肌支则在股神经合干起始处发出,神经纤维主要来源于L4,其次为L3及L2.结论:将肋间神经转位从背侧手术入路与L2神经根前支外上部端侧吻接,或经腹手术入路于股神经起始部与髂肌肌支吻接术式具有可行性.

  • 髋关节神经支配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陈振光;谢昀;陶圣祥;潘峰

    目的:为髋关节去神经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54侧成人尸体下肢标本上,对支配髋关节的神经支进行解剖观测.结果:①股神经耻骨肌支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下约2.3 cm处,起自股神经内侧,横径约1.3 mm,向内下走行,穿经股动、静脉深面进入耻骨肌;②坐骨神经股方肌支于梨状肌下缘稍上方,自坐骨神经深面发出,沿孖肌深面内侧下行,至股方肌上缘水平发一髋关节支,股方肌支主干下行进入股方肌内;③闭孔神经前支主干在出闭膜管外口后向外侧发1支耻骨肌支和2支关节支,闭孔神经后支主干在出闭膜管外口后向外侧发1关节支.结论:支配髋关节的3个来源的神经支及其分支均具有解剖位置恒定,容易显露和手术创伤小等特点.

  • 颈椎不同撑开高度时椎间隙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袁峰;杨惠林;张志明;殷骏;金敏敏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手术时椎间隙中间高度和椎间角度的变化规律.方法:10具成人颈椎标本,截取C2~7节段,按照Smith-Robinson手术方法进行C4/5间隙减压,用Caspar型颈椎撑开器加压2 mm和撑开2 mm、4 mm,在CR机上摄4种情况下颈椎左侧位片,Pacsout程序软件测量椎间隙中间高度和椎间角度,并统计分析.结果:撑开器压缩2 mm,C4/5椎间隙中间高度的变化值x(mm)和椎间角度的变化值y(°),分别为-1.3±0.5和-2.7±0.89;从原始状态撑开2 mm时,该变化值分别为1.5±0.84和4.6±2.0,从2 mm撑开至4 mm则分别为1.2±0.6和4.7±1.2;两者回归方程式y=2.24508x+1.482462,r=0.824(P<0.001).结论:该方程式为解剖型颈椎间内植物的设计和应用等提供了方法和依据,应避免手术中过度撑开颈椎撑开器和在此状态下的植骨融合.

  • 以内踝前血管为蒂胫骨远端内侧骨膜瓣移位术的应用解剖

    作者:张发惠;陈振光;郑和平;谢昀;陶圣祥

    目的:为内踝前血管胫骨远端内侧骨膜瓣移位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侧经动脉灌注红乳胶成年下肢标本,观测内踝前动脉的来源、走行、分支分布、邻近吻合及胫骨远端内侧面的骨膜血管.结果:内踝前动脉起于胫前动脉或足背动脉,紧邻胫骨前肌腱内侧行向前内,在楔骨内缘与足底内侧动脉浅支,或跗内侧动脉后行支形成吻合.动脉沿途发出3~6支外径为0.3~1.0 mm的内踝骨膜支,分布内踝区骨膜,并与其它来源的胫骨远端内侧面骨膜动脉相吻合.结论:以内踝前血管为蒂的胫骨远端内侧骨膜瓣,顺行移位可修复胫骨远端骨不连,顺行或逆行移位可用于修复距骨颈骨折和距骨体缺血性坏死.

  • 中国华南地区髋关节的测量参数及临床意义

    作者:白波;董伟强

    目的:为改进和设计适合中国华南地区人的人工髋关节假体提供参数值.方法:随机取100例中国华南地区成人髋关节(200髋)拍髋关节X线正侧位片,在X线片上测量股骨头的直径、股骨颈长度、小转子及其上、下2 cm平面处髓腔的宽度、狭窄平面处的髓腔宽度、股骨长度及髋臼前倾角,外展角.选取10例(20髋)正常华南地区人尸体的髋关节直接和摄标准X线正侧位片测量上述参数.结果:中国南方人股骨头直径为(45.9±4.2)mm,小转子处髓腔的宽度为(25.7±2.7)mm,其上2 cm处为(43.0±4.7)mm,其下2 cm处为(20.1±2.7)mm,狭窄处髓腔宽度为(10.1±1.1)mm,股骨长度为(43.4±2.6)cm,髋臼前倾角14.4°±5.3°,外展角为43.6°±3.3°.结论:(1)中国华南地区人髋关节解剖的各种参数与国人无明显差异,与欧美人则有显著不同,有必要设计符合中国华南地区人解剖特点的人工关节;(2)本组数据可为设计适合华南地区人解剖特点的人工髋关节提供依据.

    关键词: 髋关节 测量 解剖 假体
  • 吻合血管神经第1跖趾关节移植重建肘关节的解剖学基础

    作者:黄东;江奕恒;吴伟炽;张惠茹;毛莉颖

    目的:为吻合血管神经第1跖趾关节移植重建肘关节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20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察第1跖趾关节的血管神经分布及关节的构造,24只足部动脉铸型标本对关节支作对照观察.结果:第1跖趾关节的血供有背胫侧、背腓侧,跖胫侧、跖腓侧和关节后5部分关节支,腓侧关节支多和粗于胫侧,关节支外径0.3~0.5 mm.关节支发自第1跖背动脉、腓侧趾背动脉、第1跖底动脉、趾底动脉和横动脉近侧支.关节的神经支与动脉相似,主要发自腓深神经、腓浅神经内侧支、第1趾足底总神经和趾底固有神经.结论:吻合血管神经的第1跖趾关节移植适用于修复重建单纯性肘关节缺损或强直,供区移植骨融合对足的外形功能影响不大.

  • 腰椎旋转手法所致咔哒声与拇指大推扳力的量效关系研究

    作者:李义凯;王国林;徐海涛;邱桂春

    目的:研究腰椎定点旋转手法作用时咔哒声响与拇指大推扳力的量效关系,为推拿手法的量化提供定量化依据.方法:应用压力传感器检测系统,检测并记录旋转手法作用时出现咔哒声响时术者拇指推扳腰椎棘突的大推扳力.结果:以出现咔哒声响作为腰椎旋转手法成功的标志,此刻术者左右手拇指的大平均推扳力分别为5.1±1.3kg和6.6±1.5kg.结论:利手对拇指的推扳力有显著的影响(P<0.001),咔哒声响的发生与拇指推扳力的大小无直接关系.

  • 肌萎灵注射液对体外培养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继明;杨萍;吴以岭;宋林;李振强

    目的:观察肌萎灵注射液(JWL)对体外培养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密度离心法分离鼠胚脊髓运动神经元进行原代培养,加入谷氨酸建立兴奋性氨基酸毒性损伤模型,评价不同浓度肌萎灵注射液对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NF-200免疫组化染色并进行图象分析,测定神经突起主干长度,生化分析仪检测培养上清中的乳酸脱氢酶(LDH),TUNEL阳性神经元计数观察细胞凋亡.结果:(1)肌萎灵注射液能明显促进体外培养运动神经元的活力,促进神经突起的生长;(2)肌萎灵注射液可减少兴奋性氨基酸毒性损伤运动神经元LDH的漏出;(3)肌萎灵注射液能显著减少谷氨酸诱导的运动神经元凋亡.结论:肌萎灵注射液对正常运动神经元和兴奋性氨基酸毒性损伤运动神经元均具有保护作用.

  • 不同细胞来源松果体微囊功能特性的比较研究

    作者:廖华;徐达传;余磊;邱小忠;黄美贤;刘晓静;钟世镇

    目的;分析体外培养扩增及直接消化分离的松果体细胞微囊的功能差异,筛选佳的种子细胞来源.方法:游离并摘取乳鼠松果体,胰酶、胶原酶消化分离获取松果体细胞悬液,将直接消化细胞与体外培养一定时间的松果体细胞同时进行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微囊化处理,采用形态学观察、细胞计数、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检测并分析两种细胞微囊的活性和功能差异.结果:体外培养后囊化的松果体细胞分散良好,细胞增殖旺盛,囊内细胞的褪黑素(MT)分泌功能逐渐恢复;直接消化包裹的细胞分散程度较差,有细胞聚集现象,增殖不明显,分泌功能呈下降趋势.结论:体外培养的松果体细胞与微囊材料组织相容性好,囊内细胞活性和功能均优于直接消化包裹的细胞微囊.

  • 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去甲肾上腺素神经递质变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剑荣;徐如祥;金澎;姜晓丹;邹雨汐;丁涟沭

    目的:研究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在体外培养及诱导分化条件下能否分泌去甲肾上腺素(NE).方法:分离兔骨髓基质细胞(BMSCs),在体外应用神经干细胞培养液和诱导分化因子使其分化为神经干细胞及神经元样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进行鉴定;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其NE的含量.结果:BMSCs培养7~14 d免疫细胞化学鉴定Nestin抗原阳性;培养20 d可见长突起神经元样细胞,神经核蛋白(NeuN)呈阳性表达;HPLC检测神经干细胞培养液及L-02肝细胞等阴性对照组及BMSCs(0~5 d)组未检测到NE,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培养7 d、14 d)及神经元样细胞(培养20d)均可检测到NE.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所含的NE浓度也逐渐增加(P<0.01).结论:在适宜条件下,兔BMSCs可在体外分化成神经干细胞及神经元样细胞,并合成和分泌NE.

  • 人神经营养素-3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作者:陈昌杰;赵莉

    目的:构建含有人NT-3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NT-3.方法:采用PCR技术,扩增编码神经营养素-3基因,克隆到PMD18-T载体上,再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的HindⅢ和BamHI位点.结果: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NT-3经酶切鉴定证明NT-3基因正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中,碱基序列的测定证明重组质粒中含有人的NT-3基因序列.结论: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携有人NT-3cDNA序列,并且含有巨细胞病毒强启动子、ploy(A)加尾信号和neo标志基因,可能具有转染多种哺乳类细胞通用性,可用于NT-3基因的真核表达及基因治疗的研究.

  • 带血供肌瓣复合BMP微球修复兔桡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覃昱;裴国献;覃旻;金丹;魏宽海

    目的:探讨以带血供肌瓣(VMF)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微球(BMPMs)修复兔桡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壳聚糖与海藻酸钠制成复合微球,包裹骨形态发生蛋白,以带血供肌瓣复合BMP微球植入骨缺损处.通过大体观察、X线检查及组织学观察了解其修复效果.结果:带血供肌瓣复合BMP微球植入兔桡骨缺损处,在8周时缺损修复,组织学检查显示成熟骨组织形成,效果明显优于带血供肌瓣复合单纯BMP组及空白微球组.结论:壳聚糖海藻酸钠微球可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良好载体,以带血供肌瓣复合BMP微球可以修复兔桡骨15 mm的骨缺损.

  • 雪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对背根节感觉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作者:刘黎军;朱家恺;王大平;肖建德;杨雷

    目的:了解雪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对周围神经高位损伤所致脊髓背根节感觉神经元死亡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出生3周SD鼠高位切断L4、L5神经根,神经近侧断端应用雪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或生理盐水,4周后观察损伤神经根背根节感觉神经元的存活率和形态学变化.结果:术后4周,营养因子组神经元的存活率是91.8%,生理盐水组是58.6%;生理盐水组存活神经元胞体明显萎缩.结论:雪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对受损的背根节感觉神经元有明显的神经营养活性.

  • 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病的近期效果

    作者:邓方跃;刘尚礼;郑召民;黄东生;李春海;郭家伟

    目的:评价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疾病的近期效果.方法:2002年1月至2003年6月,对单节段退变性腰椎间盘病患者施行人工髓核置换术21例,男15例,女6例,平均年龄39.1岁;均为单节段退变性腰椎间盘疾病,其中L4~55例,L5S116例;病程4个月~10年,平均26个月.19例经后侧手术入路,2例经腰大肌的前外侧入路;均采用单枚PDN置入:PR725型4例,PR925型1例,PW525型2例,PW725型14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14个月.患者术后临床症状、运动功能明显改善,椎间隙高度增加.Oswestry疼痛功能指数评分由术前61%改善为术后1年的17%,VAS评分则由8.2分降为2.8分.早期有2例假体发生移位,引起神经受压症状而再次手术.临床优良率达90.5%.结论:人工髓核PDN置换术能有效地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病,近期效果满意.

  • 改良面中部翻揭手术在鼻腔鼻窦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倪炳华;邱晓霞

    目的:探讨改良面中部翻揭手术在鼻腔、鼻窦摘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自患侧第3磨牙到对侧侧切牙或尖牙的唇龈切口,显露患侧鼻骨、梨状孔、颧骨、眶下壁、鼻中隔以及所在范围内的肿瘤组织并将其彻底切除.结果:本组60例肿瘤患者中除对两例内翻性乳头瘤从后鼻孔部侵犯至对侧鼻腔的患者施行面中部翻揭手术,其余均采用改良面部翻揭手术,为肿瘤的摘除提供满意的视野,顺利地切除了肿瘤组织.结论:改良面部翻揭手术是一种简便、微创的手术方法,既可以满足充分的暴露和摘除肿瘤组织的要求,又减少了手术创伤和手术时间,缩短了术后的恢复过程,有利于其他治疗的进行.

  • 微创张力带固定治疗横断型髌骨骨折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作者:李健;颜登鲁;高梁斌;曾勉东;谭平先;张在恒;余升华

    目的:为微创张力带固定治疗横断型髌骨骨折提供基础依据并探讨临床效果.方法:24个膝关节标本制成横断型骨折模型,随机分为6组,分别选用微创或开放手术克氏针张力带、空心钉张力带或可吸收钉张力带固定.检查髌骨关节面的复位程度,关节面错位>2 mm为复位不良.应用微创克氏式针张力带治疗23例,切开复位克氏针张力带治疗35例;两组间在骨折复位程度、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方面比较.结果:实验组均达解剖复位,组间无显著性差异(x2=1.269,V=5,P=0.938,>0.05).临床均骨性愈合,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两组间在骨折复位程度(Z=-0.701,P=0.483)、关节活动度(Z=-0.29,P=0.977)和膝关节功能(Z=-0.87,P=0.930)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微创张力带固定治疗横断型髌骨骨折能达到解剖复位,临床效果优良.

    关键词: 微创 髌骨 骨折 张力带
  • 骨质疏松老年妇女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作者:吴胜勇;张美超;李景学;欧阳钧;温连庆;祁吉

    目的:应用骨质疏松老年妇女腰1椎体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影像建立骨质疏松椎体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的应力分布情况.方法:对1例患骨质疏松症的老年女性志愿者进行L1、L2椎体MSCT扫描,将其原始数据传输至计算机工作站,经容积性QCT(vQCT)技术行BMD测量.将L1椎体经回顾性重建形成的层厚为0.625mm的CT横断面像通过ANSYS 7.0软件建立骨质疏松椎体有限元模型.将其赋于生物力学参数值,经模拟施行纵向生理性载荷加压后观察椎体各部位应力特性的变化.结果:骨质疏松老年妇女椎体的三维有限元分析表明皮质骨应力水平较高,但各部位存在不均一性;小梁骨应力水平较骨皮质低,椎体中部略偏后方和上下终板附近应力水平较高,数值范围为11.6~15.4MPa.结论:经MSCT像成功建立了骨质疏松老年妇女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此模型可用来进行骨质疏松性椎体应力分布情况的活体分析.

  • 股骨上段髓腔解剖学研究进展

    作者:杜心如;卢世璧

    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广泛开展和随访时间的延长,与假体有关的并发症也明显增多,其原因虽然多种多样,但假体的设计不合理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使用的多是西方国家设计生产的假体,由于国人股骨髓腔等形态与西方人种的差异,常出现不完全匹配的情况,所以研究国人股骨上段髓腔的形态学特点,设计制造适合的人工髋关节就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这对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以及加入WTO以后提高我国民族工业的竞争实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国学者相继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现就有关研究进行简要综述.

  • 《外科与放射解剖学》杂志文题摘要

    作者:

    关键词: 外科 放射解剖学
  • 高位桡动脉变异1例

    作者:曲永松;吕美玲;刘润涛;韩文祥

    作者在解剖1具成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其左侧桡动脉从腋动脉高位发出变异,现报道如下:该例左侧腋动脉在第1肋外缘由左锁骨下动脉延续而来,其在第1段分支正常,腋动脉在第2段的内侧壁发出胸外侧动脉,其起始处横径1.2 mm,分布于前锯肌等处,在第2段的前壁发出桡动脉(附图),桡动脉起始处横径2.4 mm,其在下行2.16 cm处发一分支,供应胸大肌,此分支起始处横径1.0 mm,长6.90 cm,在臂部桡动脉伴肱动脉、肱静脉和正中神经走行于肱二头肌内侧,在肘关节的前方桡动脉穿过肱二头肌腱和肱二头肌腱膜之间进入前臂,在前臂其形程正常;腋动脉在第3段分支正常,并在背阔肌下缘延续为肱动脉,肱动脉伴正中神经、桡动脉和肱静脉走行于臂部,在肘关节前方肱动脉穿过肱二头肌腱深面直接延续为尺动脉,尺动脉分支正常.

  • 桡神经深浅支高位分叉变异2例

    作者:崔兆伟;张吉新;柳荣军

    例1:男,8岁.上学途中被机动车撞伤,致左上臂畸形,活动受限1 h入院.检查:左上臂畸形,肿胀,左腕下垂,手指不能完全伸直.X线示:左肱骨中段斜形骨折,并有移位骨片,因骨折不稳定,并且有桡神经受损症状,立即在臂丛麻醉下切开复位行钢板螺丝钉内固定及桡神经探查术.采用左上臂前外侧切口,术中发现桡神经在进入桡神经沟后约1 cm处分为深支和浅支,浅支靠内,深支偏外,粗细相当,深、浅两支均被骨折块所嵌压,淤血、肿胀,连续性完整,继续往远端解剖,深、浅两支相距约2 cm,浅支向前内、深支向后外方下行,骨折处用四孔钢板固定,桡神经深、浅支彻底松解,术后两月左手功能恢复.

  • 锁骨下肌变异1例

    作者:曲永松;刘春波;刘润涛

    在解剖1具成年男性尸体标本时,发现其右侧锁骨下肌变异,现报道如下:该例右侧锁骨下肌起于右侧锁骨内侧端的下方和第1肋及第1肋软骨的上面,肌束沿锁骨下方外行,约在锁骨的中、外1/3交界处逐渐转向后方,越过锁骨下动、静脉的上方和臂丛的前上方继续向后与肩胛舌骨肌的后腹共同止于右侧肩胛骨的上缘,该肌肌腹长9.83 cm,中部宽1.24 cm,中部厚0.48 cm,根据其起点可以将其命名"肩胛锁骨肌".该肌由臂丛的锁骨下神经支配.

  • 胃左动脉起源与分支异常1例

    作者:崔英健;朱传军;孟镔;曲瑜

    在解剖一具成人男性尸体标本时,见其胃左动脉起源、分支及营养范围特殊(附图),特报道如下:成年男性尸体,经防腐固定后解剖发现:其胃左动脉(A)直接起源于腹主动脉前壁,腹腔干上方约1.5 cm处.沿贲门、胃小弯走行,起始处直径为2.12 mm,在距起点3.5 cm处发出2支:一支直径1.8 mm的副肝左动脉(B)经肝脏脏面的静脉韧带沟入肝;另一支副肝左动脉(C)直径1.75 mm走行于肝脏左三角韧带内并分布于膈肌的下面.另有正常的肝固有动脉,直径为2.5mm,起自肝总动脉(D)经肝总管的后面入肝门.

  • 异位甲状腺1例

    作者:陈秀慧

    患者女性,44岁,因1月前发现颈前肿物,呈圆形,约杏仁大小,无痛、痒等症状,肿物渐大.专科检查:颈前正中甲状软骨下2cm处有一约2 cm×2 cm大小的肿物,可随吞咽上下移动.超声检查:颈部正中甲状软骨前方,甲状腺右侧叶上内方探及一大小为2.4 cm×0.8 cm的中等回声团,近椭圆形,边界清楚,随吞咽上下移动,探头加压略变形,与甲状腺相邻.CDFI:周边可见环绕血流信号.

  • 输卵管畸形致肠梗阻1例

    作者:槐业东;董学峰;刘恒兰

    患者女性,23岁,因急性左下腹疼痛12 h入院.无呕吐,无排气及排便.查体,一般情况可,心肺(-).左下腹压痛(+),无腹肌紧张.B超示:左附件区肿块,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左下腹大网膜粘连,左输卵管末端肿胀增粗约5 cm×4 cm×3 cm大小.与乙状结肠粘连,并悬吊固定于左腹壁,近端肠管胀气明显.子宫发育偏小,约3 cm×4 cm×3 cm.右侧输卵管细长,止于宫颈.行左侧输卵管与结肠粘连松解,输卵管腔内有少许脓性分泌物,10 d后痊愈出院.该患者14岁时曾因无孔处女膜行处女膜戳孔术.左输卵管肿块术后病理示:肌组织、多量泡沫细胞及慢性炎细胞.

  • 3支副肝动脉变异1例

    作者:乐率;张洪;邓先见;周雷;唐世川;朱振宇;向丽沙;朱星红

    肝的营养动脉来自肝固有动脉,在肝门处分左、右支入肝,而有关副肝动脉的报道亦不少.其中副肝动脉出现率11%~25%,通常发自胃左动脉,副肝右动脉出现率较低,为8%~12%,通常发自肠系膜上动脉,但同时出现副肝左动脉和副肝右动脉的情况极为少见,尚未有出现3支副肝动脉的报道.作者在解剖一老年女性标本时,发现有2支副肝左动脉及1支副肝右动脉,现报道如下:

  • 肌内注射安全区选择的解剖学依据

    作者:白雪梅

    肌内注射是护理工作的常用操作技术,具有安全、方便、见效快的特点,是临床主要给药途径.作者长期临床实践表明,肌内注射安全区的选择必须以解剖学为依据,否则不但达不到治疗目的,还可能造成局部结构的损伤.

  • 双畸形急性阑尾炎并粪石1例

    作者:崔彦;孙卫国;周金莲;李成林

    患者,男,32岁,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流脓不愈6周.患者入院前6周因转移性右下腹部疼痛48 h而在外院行阑尾切除术,病理检查结果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腹部平软,右下腹部见5.0 cm长手术切口疤痕,上1/2裂开,斜向外下探及3.0 cm腔隙,有灰白色浑浊脓液溢出.其周围有深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B超检查见切口下近腹壁处有混杂回声,其内有一强回声团伴后方声影.

  • 结肠反位并伴阑尾缺如

    作者:孟镔;胡军;梁波;孟迪生

    作者在解剖1具男尸时,发现全部结肠反位并伴阑尾缺如1例,现报道如下.男性尸体标本,21岁,生前未有过手术史,腹部皮肤未见有手术切口,尸体解剖发现肓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与乙状结肠都与正常位置相反.肓肠位于左髂窝处,长7.9 cm,下端为肓端,上续升结肠,肓肠右侧与回肠相连结,肓肠低点距回肓口6.94 cm.在回肓口下方未见有阑尾开口,3条结肠带在肓肠末端集中处,也未发现有阑尾的痕迹.升结肠约15.7 cm,位于左髂窝处,起自肓肠上端,沿腰方肌和左肾前面上升,至脾内下方转向右行续于横结肠,横结肠长约46.4cm.降结肠从结肠右曲接续于横结肠,至右髂嵴水平续于乙状结肠,长约29.2 cm.乙状结肠自右髂嵴起至降结肠呈乙状弯曲横过右侧髂腰肌及右输尿管前方入盆腔,在第3骶椎处续于直肠,长约35.2 cm.

  • 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Index Medicus/MEDLINE收录期刊的标准

    作者:陈望忠;廖华;黄美贤

    就医学期刊而言,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的Index Medicus/Medline/PubMed应是生物医学类期刊的佳选择,是否被该检索系统收录对医学期刊及其内容的影响至关重要.期刊被该数据库的收录审查过程极其严格,涉及很多具体问题.

中国临床解剖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