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中国临床解剖学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Anatomy 중국림상해부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解剖学会
  • 影响因子: 0.7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165X
  • 国内刊号: 44-115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108
  • 曾用名: 临床应用解剖学杂志;临床解剖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8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徐达传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面神经颞支在眼轮匝肌上部的分布特点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学雷;彭田红;刘晓军;李严斌;石小田;王兴海;钟世镇

    目的:观测面神经颞支在眼轮匝肌上部的分布特点.方法:9例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18侧,在腮腺内解剖出面神经主干,追踪解剖颞支从腮腺至进入眼轮匝肌处.分别测量进入眼轮匝肌的颞神经上分支和下分支点到以外眦、睑裂中部、内眦为坐标的垂直和水平距离.结果:颞支的分支在进入眼轮匝肌外缘(以外眦为坐标点)的上分支为(+2.58±0.32 cm,+2.89±0.32 cm),下分支为(0 cm,+2.81±0.32 cm).Y轴上颞神经上分支和下分支距X轴的距离分别为在以外眦、睑裂中部、内眦为坐标点的颞神经上分支和下分支距X轴的距离分别为(3.53±0.39)cm和(1.14±0.15)cm,(3.87±0.38)cm和(1.26±0.10)cm,(3.22±0.39)cm和(1.02±0.14)cm.面神经颞支的分支沿眼轮匝肌纤维水平向内走行并相互分支吻合.在YLC轴、YMP轴、YMC轴上分别距X轴(1.14±0.15)cm、(1.26±0.10)cm、(1.02±0.14)cm三点弧形连线以下的区域,无面神经分支分布.结论:在无面神经分布的区域,切开眼轮匝肌纤维不会损伤面神经;在眼轮匝肌深面的筋膜脂肪层进行分离可以避免面神经分支的损伤.

  • 内窥镜辅助的乙状窦前入路中岩静脉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王君玉;廖建春;康德智;党瑞山;刘环海;胡国汉;张晖

    目的:为临床乙状窦前入路手术提供岩静脉的解剖学资料.方法:15例30侧福尔马林固定国人成人尸头,模拟乙状窦前入路操作,内窥镜下观察岩静脉的主干、属支分布,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而后开颅取出脑组织,显微镜下观察、测量岩静脉主干直径的大小、进入岩上窦的位置,其属支分布的区域和供血的范围.结果:(1)岩静脉主干直径为(4.02±1.24)mm(1.18~6.38 mm).其进入岩上窦的位置距离Meckel's囊口后缘、内耳门后缘中点、岩上窦-乙状窦交点的距离分别为:(9.46±3.68)mm(3.10~17.52mm)、(9.40±1.65)mm(6.64~13.82 mm)、(27.42±3.75)mm(18.20~36.56 mm).(2)岩上静脉引流脑桥、延髓腹侧,小脑岩骨面、小脑背外侧的静脉回流血,内窥镜可以明确岩静脉的主干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结论:内窥镜的应用可为手术中岩静脉的辨认和保护提供准确的信息,有助于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 颧面部缩小术中耳颞部辅助切口设计的应用解剖学

    作者:单磊;柳大烈;李玉;陈兵;詹朝双

    目的:研究颞浅动脉额支、面神经额支的行程和颞下颌关节的位置,探讨三者的解剖学关系,为颧面部缩小手术中设计耳颞部辅助切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14例防腐成人尸体(28侧)和2例新鲜成人尸体(4侧)头部标本进行解剖,建立坐标系观察并测量颞浅动脉额支、面神经颞支的走向和颞下颌关节位置,并分析三者关系.结果:①在耳屏点X轴和眉外端B作X轴平行线之间,颞浅动脉额支总走行在面神经额支后上方,面神经额支走向角度与颞浅动脉额支基本一致.在耳屏点与眉外端上方30mm处(TE)连线的区域以下为面神经额支分布区域,在该连线的垂直方向上可获得面神经额支上支与颞浅动脉之间远距离为(22.32±9.16)mm,分布范围在耳上基点前(32.68±7.53)mm;②颞下颌关节盘前缘距关节结节止点距离为(3.40±0.75)mm,在耳屏点前(18.60±3.60)mm.结论:在TE连线后上方,无血管搏动的发际内作平行TE连线的切口,可有效避免神经血管损伤;在关节结节止点前至少5 mm的距离外(约耳屏前25 mm处)截骨,避免进入颞下颌关节腔内损伤关节盘.

  • 颈内动脉与垂体关系的解剖学研究及影像学意义

    作者:刘锦峰;姜苏明;刘国瑞

    目的:为垂体腺瘤(PA)的影像诊断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观测15例(30侧)成人头颅标本颈内动脉海绵窦段(ICICA)的位置、行径及与垂体的关系.结果:(1)ICICA分为3型:Ⅰ型:'Z'形,占42.9%;Ⅱ型:'S'形,占35.7%;Ⅲ型:斜'L'形,占21.4%.(2)ICICA与垂体外侧壁相贴43.3%(13侧),不相贴56.7%(17侧).(3)海绵窦(CS)下间隙出现率93.3%(28侧),上间隙现率73.3%(22侧),内侧间隙现率56.7%(17侧).(4)垂体外侧壁在轴位上可等分为上、中、下3个层面:①36.7%(11侧)颈内动脉(ICA)行经垂体外侧壁各部,②16.7%(7侧)ICA行经垂体外侧壁中和下1/3,③33.3%(10侧)ICA行经垂体外侧壁下1/3,④6.7%(2侧)ICA低于垂体行在ICA沟.结论:ICICA走行变异较多,与垂体关系密切,在PA的影像学诊断中应充分考虑.

  • 眼动脉的解剖变异及临床意义

    作者:杨有雄;廖建春;陆勤康;张建耀;党瑞山;纪荣明;刘环海;王惠云;江涛;严皎娜;曹澄

    目的:观察眼动脉的变异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手术显微镜下解剖15例(30侧)福尔马林固定标本的眼动脉起始,观察眼动脉起始位置,起始处与脑膜环的关系,眼动脉与脑膜中动脉的交通支情况.结果:有93.3%的眼动脉起始自颈内动脉,6.7%眼动脉起始自脑膜中动脉.其中53.3%起始于硬脑膜下,30%起始于远侧硬膜环上,而起始于床突段的占6.7%,海绵窦段占3.3%.眼动脉与脑膜中动脉间存在交通支的占25%.结论:眼动脉起源存在变异及异常交通支,在行上颌动脉栓塞前要评估是否存在这些变异.

  • 华南地区人髌骨Wiberg's和Baumgartl's形态学分型的流行性病学研究

    作者:罗吉伟;黄美贤;史占军;朱治刚;徐达传

    目的:对华南地区成人Wiberg's和Baumgartl's髌骨分型的流行病学研究,探讨其在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及假体设计中的意义.方法:健康膝关节200侧,男、女性各100侧,平均年龄32.2岁(20~60岁),按Wiberg's和Baumgartl's的髌骨分型标准进行流行病学统计.结果:Ⅰ、Ⅱ、Ⅲ型髌骨在男性和女性的分布分别为8例、87例、5例和4例、91例、5例.3种形态的髌骨分布不均匀(X2=278.920,P<0.001),无性别差异(χ2=1.449,P=0.491),出现率为Ⅱ>Ⅰ>Ⅲ.结论:正常华南地区成人髌骨以Wiberg's Ⅱ型居多,约占总数的90%,比例比国外文献报道的要高,TKA及髌股关节假体设计时需考虑这一特点.

  • 大脑髓突及脑回横断面表盘定位的影像解剖学研究

    作者:刘丰春

    目的:为了给脑功能影像学研究和脑小病灶的早期定位诊断与治疗提供脑回定位的形态学基础和新方法,探讨横断层CT扫描图像上脑回表盘法定位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30例外观无异常的成人颅脑标本,用SCT-4800TF型CT机据CM基线以10 mm层厚连续横断扫描后,切出相应的断层标本,通过CT图像与相应断层标本的对照研究,先确认髓突,然后根据髓突与脑回的对应关系在CT片上用表盘法定位脑回.结果:利用表盘法在典型横断层CT图像上对脑回进行了定位,其中额叶定位准确率高.结论:表盘定位法切实可行、简便实用,在大脑的医学影像学研究和病变的定位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实用价值.

  • 内镜下迷路后径路桥小脑角区结构定位

    作者:朱杭军;廖建春;杜云翔;李前文;王益龙;黄杰;徐岩

    目的:探讨内镜下迷路后径路脑桥小脑三角区手术的解剖学标志及定位方法.方法:在15例30侧成人尸头上模拟迷路后桥脑小脑角区内镜手术,观察内耳门以及各组颅神经之间的关系,测量其外缘在颞骨岩部骨板平面上距颞骨表面距离,前缘距三叉神经半月节距离、下缘距舌咽神经距离,上缘距岩上窦距离.结果采用SPSS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内耳门外缘距颞骨表面距离为(33.82±2.80)mm,三叉神经位于其前上方,距其外缘距离为(8.10±1.15)mm,展神经位于内耳门前方,三叉神经的下方,滑车神经为一细长神经,行于三叉神经前上方,舌咽神经恰位于内耳门下方,其距内耳门下缘约(6.26±1.05)mm,其下依次为迷走神经、副神经,内耳门距岩上窦距离为(4.96±1.40)mm.结论:内耳门位于颞骨岩部中间,位置不易受病变影响相对固定,且居于各组颅神经中间位置,当其能在术野中暴露良好时为理想的定位标志,舌咽和迷走神经因其形态特征也可作为定位标志.

  • 寰枢椎腹侧手术相关解剖学研究

    作者:吴广森;靳安民;于博;吴继功;张新宇

    目的:评价寰枢椎腹侧手术内固定物置入时的相对危险性,为相关器械的设计和改进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对37对寰枢椎干骨标本20条线性参数和8个角度参数进行测量,观察寰枢椎腹侧的形态结构.结果:寰椎上下关节面的轴截面是前内至后外方向并逐渐外向扭转的倒工字型曲面,其下1/3分位线恰位于骨质中央,纵长为(18.66±1.92)mm.枢椎侧块外2/3因椎动脉压痕形成空洞,使枢椎上外侧关节面下方骨质由前内向后外逐渐变薄,薄处仅(1.67±0.65)mm.结论:寰枢椎腹侧手术时,在寰椎上下关节轴截面下1/3分位线置钉和沿枢椎体前唇至齿突基底后缘连线置钉能够获得大界面把持力,而且安全性高;寰枢椎外侧关节间融合时枢椎上关节面摩除的骨质厚度不能超过1.5 mm,否则有损伤椎动脉的危险.

  • 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中肺动脉定位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炜生;陈龙;熊胜春;黄凯;杨胜生;张娟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中肺动脉定位的方法.方法:对10例新鲜猪心肺进行CT扫描,行肺动脉三维重建.导航手术组(A组)5例应用Stealthstation手术导航系统结合肺动脉导管介入技术,进行计算机辅助下的胸腔镜右下肺动脉分离结扎,常规手术组(B组)5例进行常规胸腔镜右下肺动脉分离结扎.结果:导航组平均手术时间(29.8±8.1)min,明显少于对照组(49.4±8.8)min,P<0.003.对照组中有1例肺动脉损伤.结论:计算机导航技术应用于胸腔镜外科手术,可以克服胸腔镜固有的缺点,准确定位肺动脉,从而进一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减少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

  • (足母)长伸肌腱移位治疗(足母)外翻的应用解剖学

    作者:张奉琪;张英泽;潘进社;宋朝晖;韩久卉;吴昊天;赵立力;姚双权

    目的:探讨(足母)长伸肌腱移位治疗(足母)外翻的解剖学入路及手术的要点.方法:(1)100例正常足及100例(足母)外翻足,测量(足母)长伸屈肌腱的位置;(2)对20具尸体40足解剖,观察(足母)长伸肌腱、(足母)长屈肌腱、(足母)短伸肌腱、腓浅神经、腓深神经、隐神经及周围血管走行特点,并测量上述结构与解剖标志的相对位置.结果:正常(足母)长伸肌腱的位置在踝横纹处位于胫骨前肌外侧(9.44±4.26)mm,在跖附关节中点外侧(2.00±2.22)mm,跖趾关节中点外侧(1.32±1.46)mm,止点位于末节趾骨基底中点(2.22±2.42)mm范围内,(足母)长屈肌腱在跖趾关节中点外侧(0.44±2.42)mm.在(足母)外翻的患(足母)者中,(足母)长伸肌腱在踝横纹处位于胫骨前肌外侧(9.32±3.46)mm,在跗跖关节中点外侧(3.00±2.22)mm,跖趾关节中点外侧(4.22±2.26)mm,止点位于末节趾骨基底中点(2.02±2.32)mm范围内,(足母)长屈肌腱在跖趾关节中点外侧(3.24±2.32)mm.(足母)趾背侧皮肤由隐神经、腓浅及腓深神经支配.结论:(1)正常与(足母)外翻足的比较中,伸肌腱的位置在足横纹及止点处无明显的差异,在跖附关节及跖趾关节处,外翻足的伸肌腱明显外移(P<0.05).(足母)长屈肌腱也明显外移(P<0.05).(2)手术中隐神经终末支易受损伤.(3)伸肌腱内移并止点重建可矫正(足母)外翻.

  • 经外侧裂入路行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的解剖和技巧

    作者:李平;徐达传

    目的:为经外侧裂行基底节区高血压手术提供显微外科解剖学基础和手术技巧.方法:15例头颅湿标本,模拟手术入路观察外侧裂区解剖结构和相互毗邻关系并进行手术人路研究.结果:视辐射分前、中、后3束,前束覆盖颞角前尖端顶壁和侧壁,中束在颞角上壁和侧壁,前束和后束从外侧膝状体发出后向前卷曲,而后束离开外侧膝状体后终止于距状沟上岸没有向前的卷曲,后束走行于侧脑室下角的外侧壁,这样视辐射纤维存在于脑侧面的颞角的顶壁和中后及侧壁,颞角下壁没有视辐射纤维;经外侧裂、梨状皮质和钩的入路行基底节区高血压手术时,可以不损伤视辐射和钩束.结论:手术入路经外侧裂通过钩前面和上面的梨状皮质能安全进入基底节区而不损伤视辐射和钩束的主要部分.

  • 女性尿道括约肌支配神经的应用解剖

    作者:卢洪凯;袁其华;王金平;宋鲁杰;王沈阳;杨政兴

    目的:为根治性膀胱切除手术中保护尿道控尿神经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通过对14例成年女性尸体盆腔标本全面的神经解剖学研究,观察女性尿道控尿神经的走向、组成、形态及其毗邻关系.结果:控尿神经是由下腹下丛和阴部神经盆内盆外分支组成,其中盆神经是下腹下丛远端盆内脏神经分支,沿肛提肌表面到达尿道5点和7点位.71.4%的标本中发现阴部神经存在盆内分支,此分支自阴部管内的阴部神经主干穿肛提肌进入盆内,大约在接近尿道括约肌时汇入盆神经共同进入尿道括约肌,其进入尿道的位置距离膀胱颈平面(12.6±1.6)mm.另外在42.9%的标本中阴蒂背神经发出分支到达尿道,此分支进入尿道的位置距离膀胱颈平面(21.6±1.9)mm.结论:女性尿道的控尿神经是由盆神经和阴部神经的盆内盆外分支组成.在根治性膀胱切除手术中,膀胱颈平面以下尿道周围的操作易损伤控尿神经.

  • 胸小肌移植重建拇对掌功能的临床解剖研究

    作者:熊洪涛;庄永青;傅小宽;杜冬;童静;姜浩力;付强

    目的:为吻合血管神经的选择性胸小肌移植重建拇对掌功能术式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20侧成人胸部及手部标本中,解剖观察胸小肌的血管神经分布及胸小肌和大鱼际肌的形态、大小并将二者进行比较;然后按照大鱼际肌纤维走行方向,参考血管神经位置,将胸小肌修剪合适后移植固定于同侧手部大鱼际,模拟正常手部拇对掌功能予以牵拉,观察标本手部拇对掌过程.结果:胸小肌位置恒定,具备独立的动、静脉和神经支配;有针对性地选择部分胸小肌进行移植模拟,获得了标本手部的拇对掌过程.结论:在标本上选取部分胸小肌移植于手部大鱼际重建拇对掌功能的术式是可行的.

  • 胎儿胸椎间孔韧带的观测及意义

    作者:曲永松;于海萍;吕美玲;裴燕芳;安月勇;刘润涛;张福清;孙文友;韩文祥

    目的:通过胎儿胸椎间孔韧带的观测,为国人提供胎儿胸椎间孔韧带的解剖学资料.方法:选用足月胎儿尸体标本15具,解剖观察胸椎间孔韧带,用游标卡尺进行相关测量.结果:在30侧胸椎标本中未发现横孔上韧带和体横韧带,T1~T12均发现横孔下韧带,其出现率从T1~T12分别为10.0%、10.0%、23.3%、30%、46.7%、53.3%、76.7%、80.0%、80.8%、86.7%、90.0%、86.7%;T3~T12横孔下韧带的长度随着椎骨序数的增加而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结论:胎儿胸椎间孔韧带普遍存在,其为胸椎的正常组织结构,对胸椎神经根管内的结构具有固定、支持和保护作用.

  • 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稷;吴家林;范志海;吕海军;李肖蓉;张学光

    目的:采用5-氮胞苷(5-aza)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为心肌样细胞,对比分析诱导细胞与正常心肌细胞表型的差异,从而分析5-aza的诱导效应.方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MSCs,通过检测不同浓度的5-aza诱导后MSCs表面CD45、CD54、CD90分子的表达并与正常心肌细胞表型进行比较,以观察5-aza对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化诱导的影响和作用.结果:5-氮胞苷能有效地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诱导后的细胞表面均表达MHC和desmin分子.浓度为10 μmol/L的5-aza诱导组细胞表型更接近于心肌细胞.结论:MSCs在体外条件下经5-aza诱导可以分化为心肌样细胞,10 μmol/L的诱导浓度为优浓度.

  • 羊水来源胎儿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为脂肪细胞的研究

    作者:潘骏;李现铎;朱哲;耿红全;谢华;陈方

    目的:研究体外诱导孕中期羊水来源胎儿间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脂肪细胞.方法:机械手段挑取孕中期羊水细胞培养体系中的胎儿MSCs集落,培养扩增后,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抗原表达进行鉴定.取第3代胎儿MSCs,1BMX、胰岛素、氢化考的松等诱导其向脂肪细胞分化.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诱导后细胞形态的变化.诱导20d后,油红O染色检测胞内中性脂肪并计算阳性细胞率,Western Blot蛋白印记法检测PPARγ的表达.结果:机械手段分离出的胎儿MSCs为CD44阳性,CD34、CD45、HLA-DR阴性,符合MSCs特点.诱导72 h后,细胞内有脂滴出现,随着时间延长,脂滴逐渐增加并融合为脂泡,细胞由梭形转变为圆形或多角性.20d后85%以上胎儿MSCs变为油红O染色阳性,WesternBlot显示诱导20 d后,诱导组细胞PPARγ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未诱导组.结论:经上述方法诱导20 d后,羊水来源胎儿MSCs可以分化为脂肪细胞.

  • 骨髓间质干细胞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联合应用促进兔脊髓外伤性截瘫的修复

    作者:康德智;王灯亮;林建华;余良宏;吴朝阳;雷盛民

    目的:观察骨髓间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 cells,BMSCs)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联合应用对兔脊髓外伤性截瘫结构和功能修复的影响,以寻求建立一种更有效的治疗脊髓外伤性截瘫的疗法.方法:采用改良Allen打击法建立兔脊髓外伤性截瘫的模型,模型建立成功后观察3d再分别行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BMSCs、BDNF和BMSCs+BDNF干预.脊髓损伤移植后1、3、5周进行改良Tarlov评分及CSEP评测,5周观察脊髓结构的变化.结果:与BMSCs组、BDNF组相比,移植后第5周,BMSCs+BDNF联合移植组脊髓损伤处结构恢复较好,第3周、5周后,BMSCs+BDNF组的CSEP和改良Tarlov评分亦明显好于BMSCs组和BDNF组(P<0.01).结论:BMSCs和BDNF联合移植对急性脊髓外伤性截瘫的结构和功能有更好的修复作用.

  • D-Limonene对小鼠移植瘤生长及淋巴管生成的影响

    作者:杨慧科;李玉兰;刘慧冬;李晓冬;杨树才;龚春琳;赵玲辉

    目的:观察右旋柠烯对小鼠移植瘤生长及淋巴管生成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皮下注射肉瘤(S180)腹水型瘤株构建小鼠移植瘤模型,给予D-Limonene干预,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瘤细胞VEGF-C表达,LYVE-l标记淋巴管,观察其分布.结果:对照组瘤细胞VEGF-C表达较强,瘤周边部淋巴管较多,有淋巴结、肺转移.用药组瘤细胞VEGF-C表达较弱;瘤周边部淋巴管较少,未见淋巴结、肺转移.结论:D-Limonene有抑制移植瘤内瘤细胞VEGF-C表达和淋巴管生成的作用,有可能降低肿瘤的淋巴道转移.

  • 副神经移位膈神经重建高位颈髓损伤后呼吸功能的相关解剖学研究

    作者:周许辉;张咏;严望军;陈雄生;贾连顺;袁文

    目的:为副神经移位膈神经重建高位颈髓损伤大鼠呼吸功能提供显微解剖学依据.方法: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在16倍手术显微镜下解剖双侧副神经、膈神经及其分支.用精确度为0.001 mm游标卡尺测量各段的直径、长度、副神经及其分支与膈神经主干起始端的距离.结果:大鼠膈神经主干起始部直径为(0.207±0.051)mm.副神经出颈静脉孔后(4.191±0.135)mm即分出胸锁乳突肌支,该支长(5.657±0.283)mm,直径(0.221±0.039)mm,与膈神经主干起始端的距离为(10.041±3.181)mm;副神经锁骨上段两斜方肌支之间主干直径为(0.274±0.032)mm与膈神经主干起始端的距离为(5.154±0.782)mm;副神经锁骨下水平发出内、外侧支之前其直径为(0.216±0.027)mm,与膈神经主干起始端的距离为(-1.416±0.216)mm.结论:副神经锁骨下水平发出内、外侧支之前其直径与膈神经主干起始端直径较接近,且可直接与膈神经缝接.

  • 复合组织移植一期修复复杂指背腱膜损伤

    作者:廖坚文;张振伟;庄加川;张家俊;蔡凌;李征;余少校

    目的:报道应用复合组织移植一期修复复杂指背腱膜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掌背动脉为蒂带肌腱手背逆行岛状皮瓣、足背动脉为蒂带趾长伸肌腱复合组织皮瓣及肌腱移植锁骨下带蒂皮瓣3种方法修复,为36例合并皮肤缺损的复杂指背腱膜损伤进行急诊修复.结果:36例全部成活,随访1~5年,按TAM功能评定法:优11例、良20例、差5例,优良率86.1%.结论:(1)对合并皮肤缺损的复杂指背腱膜损伤根据伤情,较大面积的手背手指皮肤肌腱缺损,以足背动脉为蒂带趾长伸肌腱复合组织皮瓣修复;(2)手指近节皮肤肌腱缺损,以掌背动脉为蒂带肌腱手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3)手指中远节皮肤肌腱缺损,以肌腱移植锁骨下带蒂皮瓣修复,可获得良好疗效.

  • 第2跖骨底复合组织瓣修复外踝复合组织缺损的基础与临床

    作者:俞立新;张发惠;吴水培;黄飞

    目的:报道带血供第2跖骨底、伸拇短肌腱皮瓣移植修复外踝复合组织缺损的解剖基础与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带足背血管的第2跖骨底、伸拇短肌腱、足背复合组织瓣移植一期修复外踝伴皮肤和下胫腓韧带缺损.结果:施术4例,重建后外踝外形近似正常,骨瓣愈合时间为3~4月,踝关节功能满意.结论:该术式可修复不同类型的外踝复合组织缺损,有操作简单、易行和受区适应性大等特点.

  • 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效果的观察

    作者:郑民庆;侯之启;周立平;罗吉伟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的技术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000.1~2005.10间确诊为半月板撕裂的26例病人,行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并进行了随访及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13.7个月.23例获得临床愈合,其中2例经过关节镜观察证实临床愈合,所有病人膝关节活动度均无受限.结论: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具有微创、显露清楚等优点,临床效果优良.

    关键词: 半月板 缝合 关节镜
  • 骶髂关节脱位直视复位空心螺钉固定解剖学及临床应用

    作者:任义军;王钢;裴国献;陈滨;秦煜;唐光辉;梅良斌;张景僚

    目的:报道骶髂关节脱位直视下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固定术的解剖学基础,以及临床应用的初步效果.方法:(1)采用12具(24侧)成人福尔马林固定尸体标本,测量骶骨翼上缘L4、L5及闭孔神经到骶髂关节距离.(2)15例病人手术方法及临床分析.结果:(1)L4、L5及闭孔神经距离骶髂关节分别为(20.24±1.12)、(23.80±1.43)、(16.26±2.07)mm.(2)临床治疗15例骶髂关节脱位病人,门诊随访平均1.9年,根据Matta(1996)骨盆骨折术后评定标准,均为优良.结论:(1)骶髂关节内侧骶骨上缘20 mm是该术式的安全区域,可有效的避免神经损伤.(2)该固定术临床效果好,操作简便,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 椎动脉与胸廓内动脉共干起自主动脉弓变异1例

    作者:梁成青;吴国运;朱耀峰

    作者在解剖一具成年女性标本时,发现其左胸廓内动脉与左椎动脉起始变异,现报道如下(图1).

  • 双侧多囊肾、多囊肝并升主动脉夹层血肿破裂死亡1例

    作者:刘巧云;徐高四;王嘉毅;汪炜;吴解万

    成人型多囊肾,又称为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ADPKD),发病率约为1/1000,是常见的遗传性疾病之一;其发病年龄多在30~50岁,但实际上在任何年龄都可发病,包括妊娠期的胎儿,因此称其为"成人型"似有不妥.

  • 肺动脉四瓣变异1例

    作者:洪辉文;刘健华;李泽宇;刘畅;钟光明;王兴海

    作者在解剖一具2岁的男童标本时,发现其心脏肺动脉瓣异常,现报道如下:

  • 臀下动脉移行为腘动脉罕见变异1例

    作者:程琛;金灿;郑娅莉;谢超;刘仁刚

    正常情况下,人体下肢的动脉主干为髂外动脉.髂外动脉在股前区移行为股动脉,股动脉向下穿收肌管至腘窝上界续为腘动脉[1,2].而我们在解剖一具成年女性尸体时,发现其右下肢股动脉终于股前区,股深动脉缺如;臀下动脉向下行于股后区,至腘窝上界移行为腘动脉(图1).因此,髂外动脉-股动脉和由髂内动脉发出的臀下动脉共同成为其右下肢的供血动脉主干,现报道如下:

  • 臂丛变异1例

    作者:石小田;刘畅;李泽宇;洪辉文

    在解剖1例成年男性尸体时,见其左侧臂丛的干、股、束及分支编排异常(图1),与以往资料报道均不同,现报道如下:

  • 双侧肾动脉变异1例

    作者:秦向征;金德山;李光昭;崔林;李良昌

    在解剖一成年女性尸体标本时发现其右侧肾动脉3支,左侧肾动脉发出肾上极动脉的变异.现报道如下:

  • 左侧椎动脉粗大1例

    作者:杨志勇;杜斌;范红斌;程建青

    椎动脉变异并不少见,超过半数的左椎动脉的外径大于右椎动脉[1],但我们在解剖一具70岁的女性尸体标本时,发现左右椎动脉的外径差异相差近一倍(图1).报道如下:

  • 门静脉高压症猪门静脉的生物力学特性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贺细菊;张兴华;王配军;黄铁柱

    目的:建立猪门静脉高压症模型,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时门静脉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采用2月龄湖北白种猪,用四氯化碳、苯巴比妥、乙醇,配合高脂、低蛋白、低胆碱饮食进行混合饲养.通过脾静脉插管测压,取门静脉在生物软组织力学试验机上测定其压力-直径关系,横断取材,冰冻切片,HE法染色,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其几何形态学指标.结果:实验组门静脉压为(4.17±1.03)kPa,对照组为(1.51±0.79)kPa(P<0.01),实验组门静脉的Einc、Ep和Ev均随压力的上升而增大,在相同压力下明显大于对照组的Einc、Ep和Ev.在0~4kPa压力范围内实验组门静脉的顺应性(C)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在4~8 kPa的高压时两者顺应性差异并不明显(P>0.05).结论:门静脉高压症时,门静脉的生物力学特性均发生了明显变化.肝移植时,移植材料间的生物力学特性也应考虑.

  • 长节段单椎体压缩性骨折动物模型的建立

    作者:陈劲松;赵卫东;林欣;李鉴轶

    目的:介绍一种用于评价脊柱不同内固定对脊柱稳定性影响的离体动物长节段单椎体不稳定性压缩骨折模型.方法:收集12例6~8周新鲜小牛T12~L3节段胸腰椎标本,采用Gepstein改良方法对标本的中间椎体L1进行预损伤,前屈10°并轴向加载,预加载1 000 N,然后以0.1 s的时间迅速下压L1椎体椎前高度的1/2距离,使L1椎体骨折,之后以5 mm/min的速度将L1椎体压至椎前高度减少1/2,椎体中部骨折线形成;分别测试正常标本、模型标本的椎前高度、前屈一压缩刚度和T13~L2节段的中性区(NZ)和三维运动范围(ROM).结果:L1压缩性骨折模型制作理想,模型标本L1的椎前高度平均约占完整标本的51.26%,椎管前壁完整、脊柱后柱未见明显损伤;模型标本前屈一压缩刚度较完整标本显著减少(P<0.0001);T13~L2节段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旋转方向的中性区(NZ)、运动范围(ROM)均较完整标本明显增大(P<0.001或P<0.0001).结论:此种离体、长节段、单椎体不稳定性动物压缩性骨折模型较为理想,可用于评价不同脊柱内固定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

  • Schuhli锁定螺母加强钢板治疗骨质疏松肱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白波;徐谦;Jazrawi Laith M;Simon Jordan A;Kummer Frederick J;Birdzell Luther T;Koval Kenneth J

    目的:评价骨质疏松肱骨骨折中Schuhli锁定螺母替代骨水泥增强钢板内固定稳定性的效果.方法:分别用Schuhli锁定螺母配标准螺钉和骨水泥加强螺钉对骨质疏松的肱骨干骨折模型行钢板内固定,在3种加载模式下测试其内固定的强度和稳定性,并与标准固定组进行对比.再在4.5Nm扭矩下将肱骨干循环扭转1000次,在同样模式下测试内固定的强度和稳定性.结果:循环扭转前后,锁定螺母组和骨水泥加强组在扭转加载模式下的内固定稳定性均明显高于标准固定组(循环前高出6~14倍,循环后高出3~3.6倍);而两组组间比较,在各加载模式下的内固定稳定性差异均不明显(P>0.05).在轴压和四点弯曲模式下,两组循环扭转前的内固定稳定性与标准固定组比较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使用Schuhli锁定螺母可获得与骨水泥加强同样的稳定性,还可避免水泥外渗和骨质热坏死的发生而影响骨折的愈合.

  • 组合式人工髋关节接合面微动及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邹渊渊;王玉林;张铁良;宋立明;黄远

    目的:研究组合式髋关节假体的头半径、锥度角以及不同头、颈材料对头颈界面处微动位移及接触应力的影响.方法:建立人工假体头颈三维接触有限元模型,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拟在一定关节载荷下,头、颈组件的相对微动位移及其接合面的接触应力情况.结果:随头径的增大,相对位移值和接触应力都呈降低趋势;在小锥度范围内,随锥度的增大,相对位移值和接触应力都有所降低,但角度过大时接触应力反而有明显的升高;头材料的弹性模量越大,相对位移和接触应力越小;颈材料方面,使用钴铬合金比Ti6A14V产生的相对位移较小,但接触应力较大.结论:假体设计时可适当增大股骨头直径,以及在小锥度范围内适当增大锥面锥度,并选择高强度高硬度的假体材料,以减小微动位移及接触应力,从而减轻接合面的微动磨损.

  • 髂腰韧带的形态及抗L5椎体滑脱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张国川;张英泽;宋朝晖;刘国彬;潘进社

    目的:研究髂腰韧带(ILL)的形态学,探讨其在防止L5椎体前滑脱中的作用.方法:成人男性防腐标本26具,观察ILL起止点和走行,测量其长宽厚度.取10具标本制腰椎滑脱模型,等分为两组,A组为ILL保留组,B组为ILL切断组.测量在300、600、900和1200 N负荷时L5椎体在S1椎体上缘的位移.测量A组和B组在不同载荷下L5椎体的位移和移位程度,用Stata 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LL由上部和下部韧带组成.上部韧带主要起自L4横突,止于髂骨嵴的内缘和腰方肌在髂嵴的附丽部.厚(2.22±0.28)mm,宽(10.72±2.34)mm,长(69.80±5.02)mm.下部韧带不能再细分成束,主要起自L5横突,主要止于髂后粗隆,长(82.20±4.02)mm,主束前缘长(36.64±2.30)mm,后缘长(8.54±1.78)mm,宽(12.22±2.18)mm,厚(4.30±0.96)mm.A组和B组在不同载荷下L5椎体的位移和移位程度,统计学分析结果P<0.05,为差别有显著性意义.结论:ILL具有特异的形态学结构特点,有阻止和减少L5椎体向前滑脱的作用.

  • 利用逆向工程技术开展脊柱三维稳定性测试的研究

    作者:李鉴轶;张美超;聂兰英;赵卫东

    目的:利用逆向工程技术建立脊柱三维稳定性测试方法,验证其测试精度.方法:人体枕颈段标本(O~C5)上、下端包埋后在每个椎体处插入标志物,在MTS实验机上施加载荷模拟颈椎屈伸、侧弯及轴旋运动,由激光三维扫描仪采集标志物的运动信息,通过软件计算枕颈段椎骨各方向的运动范围及中性区;并将标志物固定于精度可达0.01 mm及0.01°的KOHZU精密测试平台上,由激光三维扫描仪采集标志物的运动信息,通过软件计算其运动参数,检测激光三维扫描仪的测试精度.结果:激光三维扫描仪采集脊柱标志物加载及卸载时的位置信息,通过软件中注册及变换功能,计算出各运动方向的运动范围及中性区,实现脊柱三维稳定性的测试;通过与KOHZU精密测试平台的比较,发现利用激光三维扫描仪开展稳定性测试的精度可达到0.1°.结论:利用逆向工程技术可实现脊柱的三维稳定性测试,其精度可满足实验要求.

  • 人工肩关节假体设计与相关解剖学的研究进展

    作者:胡柯军;王伟

    肩关节是人体活动范围大的关节,其功能结构复杂,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肩关节外科作为骨科的一个分支,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肩关节置换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复杂性肱骨近端骨折等疾病的一种重要且有效的手段.肩关节置换基本的目的就是恢复肩关节的正常结构与功能,也必须接近重建关节原来的解剖结构,使病人在术后肩关节功能得到大程度的恢复.本文重点对肩关节假体设计及相关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进展情况作以综述.

  • 面神经颊支和下颌缘支的解剖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刘安堂;江华

    临床上吻合血管神经的游离肌肉移植或跨面神经移植整复面瘫时,都需要解剖健侧面神经的分支,其中常解剖的是颊支和下颌缘支.两组分支分别由面神经主干发出,并浅出腮腺缘,在走行过程中,其走行层次以及颊支与腮腺导管、下颌缘支与下颌骨下缘和面动脉关系都有一定的规律性.本文就面神经颊支和下颌缘支的解剖学及临床应用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以指导临床手术,避免损伤神经分支引起继发性的功能障碍.

  • 用雕刻法制作人内耳膜迷路铸型标本

    作者:李泽宇;洪辉文;刘畅;吴坤成;钟光明;刘健华;石小田;胡杰威;王兴海

    内耳骨迷路埋藏在颞骨岩部内,而内耳膜迷路又套在骨迷路内,其形态不规则,方位难辨识.有关内耳标本的腐蚀铸型,雕刻磨制等方法已见报道[1~4],但腐蚀铸型用的是干骨材料,与内耳有关的神经结构不可能显示;雕刻磨制法虽能显示内耳的毗邻结构,但此种方法技术要求高,特别是对于初学者,要得心应手,恰到好处的雕磨出迷宫般的管道绝非易事,容易报废材料.我们用湿骨材料,采用铸型和雕刻结合的方法,以管道铸型的颜色为先导,雕作了一些内耳膜迷路的标本.此种方法充分体现了铸型和雕刻两种方法的各自优势,简单易行,现将方法步骤介绍如下.

  • 肝内胆道铸型的设计改进

    作者:洪辉文;李泽宇;吴坤成;石小田;刘畅;钟光明;刘健华;王兴海

    肝内有4种管道,按管径大小排列序为肝静脉、肝门静脉、肝动脉和肝内胆道,其中肝门静脉、肝动脉和肝内胆道合称Glisson系统.在铸型标本制作时,常利用管径粗大的肝门静脉为基架,为管径细小支撑力弱的肝动脉和胆道的依托.在有关肝内管道铸型设计的技术资料里,一直认为肝内胆道系细弱,应与肝门静脉或肝动脉搭配灌注,不宜单独铸型[1~3],而且适用过氯乙烯等流动性好的溶剂挥发成型法类填充剂.我们通过实验研究,改用自凝牙托材料,改进了配方工艺,应用化学反应成型法,增强了支撑力,可以单独进行肝内管道铸型,取得了很好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 临床解剖学的回顾与展望——庆祝中国解剖学会临床解剖学分会成立

    作者:徐达传;钟世镇

    庆祝中国解剖学会临床解剖学分会成立之际,回顾我国临床解剖学的历程,在这个学术领域中,紧跟医学发展前沿,敏锐地寻找与新技术的结合点,拓宽和深化研究领域,更新研究手段,开展临床解剖学研究,将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 迎接新阶段,发展新事业——庆祝中国解剖学会临床解剖学分会成立

    作者:钟世镇;徐达传

    "千呼万唤始出来".临床解剖学作为解剖学领域中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经历了漫长的萌芽、启步、成长、成熟的过程.

中国临床解剖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