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髋臼周围动脉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朝春;邱宝平;张发惠;郑和平

    目的:探讨髋臼周围动脉的解剖学特点,为临床髋臼骨折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5具成年男性尸体标本30侧髋臼上对髋臼周围动脉的形态学特点及毗邻关系进行观测.结果:臀上动脉、阴部内动脉以及臀下动脉贴近髂骨外骨板走行,臀上动脉距离坐骨大切迹顶点近,侧卧位时髂后上棘、坐骨大切迹顶点、大粗隆顶点三者之间的连线体表投影构成以坐骨大切迹顶点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臀上动脉位于三角形顶角区.结论:涉及坐骨大切迹顶点的髋臼骨折易损伤臀上动脉及变异的臀下动脉,侧卧位时依其等腰三角形可改进髋臼骨折手术入路,减少术中出血.

  • 左侧髂内动脉臀下动脉移位治疗右侧髂总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一例

    作者:曲永明;于珂;杨彬

    1995年10月,本院用左侧髂内动脉和臀下动脉移位,与右侧髂外动脉行端侧吻合,治疗右侧髂总动脉硬化性闭塞症1例,术后8年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 臀上或臀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臀部褥疮

    作者:王先成;李晓芳;鲁青;方柏荣;高远;唐亮;杨丽嫦;吴祖林;贺吉庸

    目的 探讨保留臀大肌的臀上动脉或臀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臀部褥疮.方法 术前常规用多普勒超卢探测仪探测穿支点并标记.设计将穿支点包括在内的不带臀大肌的臀上或臀下动脉穿支带蒂皮瓣修复臀部创面.结果 2006年8月至2009年5月临床应用15例,皮瓣大小为6cm×8 cm~7 cm×15 cm,术后皮瓣均完全成活,供区无血肿、血清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臀上动脉或臀下动脉穿支皮瓣保留了臀大肌,血运可靠,能明显降低对供区的损伤,是修复臀部褥疮的一个良好选择.

  • 以臀下动脉为蒂的臀大肌肌皮瓣转移治疗大转子处Ⅲ度、Ⅳ度褥疮

    作者:刘勇;连霄飞;范茂洪;江学智

    1999年4月至2005年3月,我们采用以臀下动脉及其股后皮支为蒂的臀大肌肌皮瓣转移治疗7例(9侧)大转子处Ⅲ度、Ⅳ度[1]褥疮,效果满意.

  • 臀下动脉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张军林;刘立刚;武勇进

    目的研究臀下动脉的走行及变异情况,为临床手术应用该动脉供养的臀大肌肌皮瓣提供解剖依据.方法选用10具18侧经红色乳胶液动脉灌注的标本,直视下解剖标本,显露臀下动脉及其周围组织,观察其走行情况.其中男性11侧,女性7侧,左9侧,右9侧.结果臀下动脉通常自梨状肌下孔出骨盆,沿坐骨神经内侧向下走行,在出骨盆后平均于17.3、33.2及51.8 mm处依次发出髋关节支、坐骨神经支及臀大肌支分别营养其支配区组织.18侧中共有7侧(其中女性5侧)属变异.结论臀下动脉走行相对比较稳定,但变异较多,故术前宜行相关检查如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大致确定动脉走行及分布情况.

  • 臀上、臀下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穆兰花;严义坪;栾杰;范飞;李森恺

    目的为了克服传统臀大肌肌皮瓣切取肌肉所带来的缺点,继承其血运好、组织量大的优点,寻找改进手术操作的解剖学基础.方法采用5具10侧成人尸体,对臀上动脉、臀下动脉及其相应区域皮肤的穿支血管分布情况,包括主干血管、穿支血管的走行层次、数量、管径及分布、穿出位置及体表投影、相应区域神经分布情况进行大体解剖学研究.另对6例12侧成年女性双侧臀上动脉穿支分布区,应用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进行穿支定位.结果臀上动脉、臀下动脉起于髂内动脉,臀上动脉穿支分布区域集中在坐骨旁及臀大肌中部,数量约为10~15支,穿支血管的长度3~8 cm,其外径约为1~1.5 mm.这些穿支血管穿过臀大肌及筋膜直接供应相应区皮肤.来自腰神经背支的臀上皮神经越过髂棘在髂后上嵴外侧穿出深筋膜,向臀部走行,与血管穿支密切相邻,支配臀部皮肤感觉.在皮瓣上缘切口处注意分离直径合适的神经,与皮瓣一同切取,可与受区相应神经(如为乳房再造可与第4肋间神经)相吻合.在成人6例12侧女性患者,用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进行定位,每侧可明确定位3~5支,均集中于由髂后上嵴、股骨大转子及坐骨结节所形成的三角区内,此为穿支血管的体表投影区域.结论臀上动脉穿支血管分布区域恒定,管径粗细合适,切取该区域皮瓣,完全可以不携带肌肉,既包含了肌皮瓣血运好、组织量大的优点,又克服了切取肌肉所带来的缺点,临床应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进行穿支血管定位,简单可靠.切取皮瓣可同时携带臀上神经,为与受区神经吻合成为可能.由于臀下动脉穿支分布区为臀部负重部位,且臀下动脉主干与坐骨神经毗邻,因此,建议临床上尽量不采用臀下动脉穿支皮瓣.臀上动脉穿支皮瓣预期可行带蒂移植用于修复骶尾部褥疮等创面,也可成为乳房再造又一供区.

  • 臀下动脉股后皮支复合组织瓣修复深度臀部褥疮的临床应用

    作者:杨帆;郑梁;刘薇;周伟;徐风瑞;李江华;姚忠军

    目的 探讨臀下动脉股后皮支复合组织瓣修复深度臀部褥疮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对12例深度臀部褥疮患者应用臀下动脉股后皮支复合组织瓣进行创面修复,皮肤缺损面积为8 cm×5 cm~17 cm×10cm.结果 12例患者的皮瓣全部一期成活,术后14 d拆线,切口愈合良好,供区直接缝合关闭;随访10例患者3~18个月,皮瓣色泽正常,皮温正常,局部感觉尚可,外观满意;臀部褥疮无复发.结论 应用臀下动脉股后皮支复合组织瓣修复深度臀部褥疮创面,具有血供可靠,术后皮瓣感觉良好,手术操作较简便,皮瓣成活率较高,褥疮复发率低的特点,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 股深动脉的穿动脉发出臀下动脉并多处变异一例

    作者:张廷才;司道文;刘学钧;张宇新

    尸体为男性,50岁左右,身高约170 cm.在解剖过程中发现左下肢的动、静脉多处存在变异.股深动脉分支变异;臀大肌的血供来源于股深动脉的穿动脉;股深静脉的穿静脉向上与臀下静脉吻合,向下与腘静脉吻合;小隐静脉注入到股深静脉的穿静脉.现报道如下.

  • 臀下动脉股后分支皮瓣修复臀骶周围软组织缺损的临床观察

    作者:黄晓栋;陈晓武;万里

    目的 探讨臀下动脉股后分支皮瓣修复臀骶周围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对15例臀骶周围软组织缺损患者,行臀下动脉股后分支皮瓣修复治疗,并随访观察手术疗效.结果 本组15例臀骶周围软组织缺损患者行臀下动脉股后分支皮瓣移植术后,随访7~ 20个月,皮瓣均成活良好,在皮肤感觉、局部外形、质地方面患者均较满意.结论 对臀骶周围软组织缺损患者行臀下动脉股后分支皮瓣移植术,皮瓣血供、神经支配丰富,重建后组织修复快,感觉功能可恢复,顺、逆行移位均可,对原组织损伤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介绍一种修复小儿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新方法

    作者:张功林;葛宝丰

    小儿足跟部软组织缺损伴骨及跟腱外露,修复较为困难.笔者采用吻合感觉神经的臀或股部带蒂皮瓣修复,取得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方法:先进行受区清创,清除创面炎性肉芽组织,然后在同侧臀或股部没计臀或股部带蒂皮瓣,该皮瓣以臀下动脉皮支为其血供,在大粗隆至坐骨结节连线中内1/3交界处,从臀大肌下缘穿出,并与股后皮神经伴行,达腘窝上缘.

  • 臀部刀伤大出血急诊臀下动脉金属弹簧圈栓塞一例

    作者:韩瑞晻;李润根;毛全芳;吴勐;庞瑞峰

    患者男,28岁.因左臀刀刺伤20 min流血不止急诊入院.体检:血压57/26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132次/min、呼吸26次/min,嗜睡,贫血貌,左臀部见约5 cm长开放性伤口.抢救20 min后测血压100/50 mmHg、心率114次/min、呼吸24次/min,自觉左臀疼痛、麻木.入院后摄骨盆平片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7.2×109/L,RBC 3.06×1012/L,HGB 89 g/L,PLT 173×109/L,HCT 0.302.PT 18.0 s,APTT 40.8 s.入院诊断:(1)左臀刀刺伤并血管、神经损伤;(2)失血性休克.行急诊全麻下清创、血管、神经、肌腱吻合探查术,术中见左臀外侧约5 cm伤口,延长为弧形切口长约20 cm,钝性劈开臀大肌,伤口至坐骨小孔,梨状肌大部断裂,臀下动、静脉断裂,近端缩入盆腔,臀下神经部分断裂,冲洗后结扎血管远断端,纱布填塞止血效果不佳,急送我科行血管造影及栓塞术.

  • 右侧腘动脉发自臀下动脉伴股深动脉缺如1例

    作者:陈拥彬;胡圣望

    女尸,65岁左右,身高148cm."股后动脉"及腘动脉起始部异常.右侧髂总动脉短粗,长2.0cm,压扁横外径2.0cm,在第5腰椎体右前方分出骼内、髂外动脉,髂内动脉明显大于髂外动脉(前者压扁外径1.5cm,后者压扁外径0.8cm).

  • 右侧闭孔动脉、静脉变异1例

    作者:陶祥;罗曼;胡淼阳;张文斐;张韵婷;刘诗亮

    我们在解剖1具成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其闭孔动脉起点及行程有较大变异,为积累资料及为临床提供参考,报道如下:右髂总动脉沿腰大肌内侧斜向外下,在骶髂关节前方分为髂内动脉(外径5.05mm)和髂外动脉(外径6.02mm;图1).髂内动脉主干沿骨盆后外侧壁下行.至坐骨大孔上缘处分为前、后两干.前干(外径3.98 mm)除未发出闭孔动脉外其他与正常无异.变异的闭孔动脉(外径1.00 mm)发自后干(外径4.26 mm)的终支臀下动脉(外径4.26 mm).其发出点距臀下动脉的起点2.49 cm,发出后沿骨盆侧壁向前下,行6.45 cm穿闭膜管进入股内侧部,途中有闭孔静脉左支(外径1.20 mm)和闭孔神经伴行.在闭膜管口处,尚有另一支闭孔静脉右支(外径2.20 mm)穿出行向后外侧以50°角注入髂外静脉,两支闭孔静脉间的夹角为40°.闭孔动静脉、闭孔神经的排列关系为从内侧至外侧分别为静脉左支-动脉-神经-静脉右支.

  • 臀下动脉移行为腘动脉罕见变异1例

    作者:程琛;金灿;郑娅莉;谢超;刘仁刚

    正常情况下,人体下肢的动脉主干为髂外动脉.髂外动脉在股前区移行为股动脉,股动脉向下穿收肌管至腘窝上界续为腘动脉[1,2].而我们在解剖一具成年女性尸体时,发现其右下肢股动脉终于股前区,股深动脉缺如;臀下动脉向下行于股后区,至腘窝上界移行为腘动脉(图1).因此,髂外动脉-股动脉和由髂内动脉发出的臀下动脉共同成为其右下肢的供血动脉主干,现报道如下:

  • 臀区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作者:胡斯旺;戴开宇;梅劲;唐茂林

    目的:为臀区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6具(12侧)动脉灌注明胶-氧化铅混悬液的新鲜成人整尸标本,解剖观测臀区外径≥0.5mm的穿支,测量其管径及其走行、分支、分布情况等.取下整个臀区被覆组织拍摄X线片,观测皮动脉的数量以及彼此之间的吻合情况等.利用Photoshop与ScionImage分析穿支供血的趋向性及每个分支的供血面积等.结果:臀上、臀下动脉直径≥0.5 mm的穿支数量分别为平均(5±2)支和(8±4)支,所有的臀上动脉和90%的臀下动脉的分支都是肌皮穿支,这些穿支的平均内径为(0.6±0.1)mm.臀上、臀下动脉穿支在皮肤的平均分布范围分别是(69±56)cm2和(177±38)cm2.臀上动脉穿支主要分布在髂后上棘和大转子的连线的内侧2/3;而臀下动脉的穿支多在臀区与臀皱褶平行的水平中部1/3处.结论:臀区的皮肤穿支密集,营养皮肤面积较大,以臀上、臀下动脉穿支为蒂设计的穿支皮瓣可用于乳房重建,骶骨、髋骨及会阴区重建等.

  • 臀下动脉穿支蒂复合组织瓣修复骶尾部巨大褥疮的解剖与临床应用

    作者:谢昀;林建华;叶君健;郑和平

    目的 探讨臀下动脉穿支蒂臀大肌肌皮瓣联合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Ⅰ期修复骶尾部巨大褥疮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 方法 30侧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①臀下动脉的走行、分支与分布.②股后皮神经走行与分布.③臀下动脉股后皮支与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间吻合关系.2007年5月至2013年7月共收治骶尾部巨大褥疮8例,皆为Ⅳ度,创面为16 cm×9 cm~22 cm×10 cm,皮瓣切取面积为32cm×10cm~25 cm×9 cm. 结果 臀下动脉出梨状肌下缘,管径(3.1 ±0.4)mm,发出2~5支肌支供应臀大肌.股后皮神经穿臀大肌下缘后沿股二头肌与半腱肌、半膜肌之间下行,在股骨内、外上髁连线上(5.9±0.8)cm处浅出深筋膜.臀下动脉的股后皮支与股后穿动脉、闭孔动脉股后皮穿动脉、腘窝直接动脉穿支在股后皮神经周围形成恒定的吻合.临床应用8例皮瓣皆Ⅰ期成活,术后14 d拆线,切口愈合良好,供区直接缝合关闭.门诊随访5个月~5年,皮瓣色泽正常,外观满意,骶尾部褥疮无复发. 结论 臀下动脉穿支蒂臀大肌肌皮瓣联合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良好,手术操作较简便,成活率高,可Ⅰ期修复骶尾部巨大褥疮.组织瓣解剖结构层次丰富,抗感染能力较强且耐磨,复发率低,临床效果满意.

  • 介入治疗臀下动脉假性动脉瘤出血1例

    作者:官彬;唐勇

    外伤性假性动脉瘤较少见,多由创伤引起.外科手术治疗较困难、创伤大,作者采用介入栓塞技术治疗1例左臀下动脉外伤性假性动脉瘤,因其微创,疗效好,恢复快,现报道如下.

  • 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特点与临床应用——附23例报道

    作者:王磊;李超;陈富国;郝纵彬;戴传昌;祁佐良;王炜

    目的:探讨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的解剖特点与临床应用疗效.方法:2005年7月~2007年5月共应用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了23倒病人应用24个皮辩,修复髋关节周围及骶尾部皮肤缺损.皮瓣大面积20cm×10cm.结果:本组皮瓣24例全部成活.经7~24个月随访,皮瓣感觉、外形、质地良好.结论:此类皮瓣动脉血供可靠,不损伤主干血管,探作简单,能重建局部感觉,可顺、逆行移位,损伤较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是一种修复骶尾部和髋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