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中国临床解剖学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Anatomy 중국림상해부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解剖学会
  • 影响因子: 0.7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165X
  • 国内刊号: 44-115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108
  • 曾用名: 临床应用解剖学杂志;临床解剖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8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徐达传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眼动脉显微外科解剖学观察

    作者:赵恒珂;李光宗;曹焕军;鞠学红;朱世杰

    目的:为视神经减压术提供眼动脉颅内段和眶内段的解剖学资料.方法:利用显微解剖学技术及组织切片方法对70个经甲醛固定的头颅标本眼动脉颅内段和视神经管内段的行程、毗邻、分支及眼动脉起始等进行了观察.结果:眼动脉颅内段和视神经管内段可分为短脚、长脚和远侧部三段.有55.97%的眼动脉在视神经的腹侧形成压迹.眼动脉在视神经管内穿行于视神经的硬膜鞘壁内,其分支多行于视神经的腹侧.结论:视神经管下壁切除时应注意保护眼动脉.视神经减压术管内鞘切开部位宜选择在鞘的外、上壁交界外.

  • 肘关节副韧带的MRI检查方法及影像特点

    作者:杨运平;王钢;徐达传;程官迅;张义生

    目的:研究肘关节有关结构的MRI检查方法和影像特点.方法:急性肘关节后脱位2例和慢性肘关节后脱位1例,行MRI检查.结果:冠状位MRI可清楚地显示肘关节诸结构,并可显示损伤的肘关节副韧带,矢状位部分层面可分别显示尺侧和桡侧副韧带,横断面不能完整地显示肘关节副韧带.副韧带损伤的常规MRI影像特点,在冠状位SE序列T2加权像,呈低信号,尺侧副韧带在尺骨冠突内侧呈薄止点,线型或稍呈弧形向近端,在肱骨内侧髁止点稍扩散,其损伤的表现有韧带的增厚或变薄、韧带松弛及不连续包绕韧带的水肿或血肿的高信号影等.结论:肘关节副韧带的MRI检查是较准确、安全、敏感、无损伤的方法,值得进行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 肘关节 副韧带 MRI 检查
  • 颧骨缩小术的临床应用解剖

    作者:陈兵;徐达传

    目的:为更好地开展颧骨缩小术并减少其并发症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用巨微解剖的方法观察13例防腐成人头部和9例新鲜成人头部标本;用断面解剖的方法观察2例防腐成人头部标本.结果:①面神经颞支在颧弓下缘出腮腺后斜向前上方行走,相对集中在颧弓中部越过颧弓并逐渐分支,达颞部已分支成网.②颧支出腮腺后分为深、浅两支;深支平行于颧弓下缘前行,在距颧大肌起点(1.2±0.3) cm处进入颧大肌的深面;浅支斜向前上方行走,在距颧大肌起点(0.6±0.2) cm处跨过颧大肌的浅面.③冠突与颧骨间的距离为(12.3±3.6) mm及该处颧骨的厚度为(8.8±2.3) mm,冠突与颧弓间的距离为(6.5±1.2) mm及该处颧弓的厚度为(3.3±0.4) mm.结论:在骨膜下操作,可减少面神经损伤;在上颌骨外侧壁与颧骨眶外侧凸的连线之外部位行颧骨磨削或截骨,可避免破坏上颌窦和眼眶.

  • 踝关节外侧韧带和距下关节韧带修复重建的应用解剖

    作者:丁晶;徐达传

    目的:为踝关节外侧韧带和距下关节韧带损伤修复重建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2侧经防腐固定、8侧冷藏新鲜标本上解剖观测踝关节外侧韧带和距下关节韧带及小趾趾长伸肌腱、第3腓骨肌腱、腓骨短肌腱、伸肌下支持带,在新鲜标本上摹拟修复术.结果:小趾趾长伸肌腱、第3腓骨肌腱、腓骨短肌腱、伸肌下支持带解剖位置恒定,与踝关节外侧韧带和距下关节韧带相毗邻,具有一定的长、宽、厚度,可形成移植供体.结论:①陈旧性踝关节外侧韧带和距下关节韧带的损伤,原位修复较难,用肌腱转位修复是一种可行的方法;②可用腓骨短肌腱修复距腓前和跟腓韧带损伤,小趾趾长伸肌腱和第3腓骨肌腱转位修复距下关节韧带,伸肌下支持带可用作加强缝合,术式经标本摹拟具有可行性.

  • 腕部血管网的解剖基础及其与前臂远端蒂皮瓣的关系

    作者:张世民;顾玉东;侯春林;徐达传

    目的:研究腕部筋膜皮肤血管网对前臂远端蒂组织瓣的供血作用.方法:解剖14例经血管灌注的新鲜标本,观察腕部血管网的构成及其与前臂筋膜皮肤血管网的联系.结果:腕部血管网有众多的血供来源,相互间形成错综复杂的各方吻合.腕部筋膜皮肤血管网以横向吻合为明显,并与前臂桡侧、尺侧和背侧的纵向筋膜皮肤血管网,在腕部桡侧、尺侧和背侧相交汇,分别位于桡骨茎突、尺骨茎突和腕背伸肌支持带周围.结论:腕部血管网与前臂纵向血管网吻合丰富,以腕部宽约3 cm的筋膜皮下组织为蒂,可在前臂设计切取长宽比例达5∶1的远端蒂逆行组织瓣.

  • 鼻内窥镜引导下筛动脉结扎术的应用解剖

    作者:向宇燕;徐达传;黄凤玲;张心宽;欧阳四新;彭田红

    目的:为鼻中隔严重出血功能性鼻内窥镜引导下筛动脉结扎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手术显微镜下解剖20侧成人鼻中隔的动脉.结果:鼻中隔血供属多源性,主要来自鼻后中隔动脉上支、下支,筛前、筛后动脉,它们入鼻中隔处外径分别为(0.9±0.2)、(0.7±0.1)、(0.4±0.1)、(0.3±0.1)mm,筛前、筛后动脉入鼻中隔处与鼻小柱前缘距离分别为(5.1±0.3)cm和(6.3±0.3)cm,入鼻中隔处与鼻小柱基底连线和鼻腔底壁的夹角分别为(55.5°±4.4°)和(45.0°±3.5°),鼻中隔段主干长分别为(1.3±0.4)、(1.0±0.2)cm.筛前、筛后动脉主要分布于鼻中隔上部.结论:功能性鼻内窥镜引导下筛动脉结扎具有可行性.

  • 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的显微外科解剖学

    作者:王守森;张发惠;章翔;王如密;郑和平;谢汉国;张锡增;荆俊杰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的毗邻关系、分支特点及其手术意义.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30侧标本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的形态及周围关系.结果: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实为出海绵窦后的一段,常以纤维结构与周围牵连,主干分为眼动脉段、后交通动脉段及脉络膜动脉段3段.后交通动脉大致发自中点水平,脉络膜前动脉大致发自后半的中点.眼动脉段均发出垂体上动脉,多数还发出眼动脉,少数发出前床突支.在视交叉池内,垂体柄前方所见的小动脉几乎均属于垂体上动脉的分支.结论:有些颈内动脉床突上段术中推移有困难,需先松解其纤维连系.打开颈动脉池时应特别留意前床突支,防止损伤出血.供垂体柄的分支可以切断1~2支小支,而至视路的分支均宜妥善保留.

  • 经皮穿刺颈椎间盘切除手术入路的应用解剖

    作者:李健;肖祥池;朱文雄

    目的:为经皮穿刺颈椎间盘切除术(PCD)的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在10具成人尸体标本上,按各椎间盘PCD相应入路逐层解剖,观察和测量各椎间盘水平面上有关血管、神经、甲状腺及其毗邻关系. 结果:在颈3、4椎间盘水平,颈总动脉与甲状软骨上角毗邻,存在明显的间隙;在颈4、5,颈6、7椎间盘水平颈总动脉与甲状腺毗邻,二者存在明显的间隙;而在颈5、6椎间盘水平则为一潜在的间隙;在颈7、胸1椎间盘水平颈总动脉内侧为甲状腺下极或气管,存在明显的间隙,左侧可能遇到胸导管横过此间隙.甲状腺下动脉通常经过颈6椎体水平进入甲状腺后方,少见有高过或低于此水平.结论:在右颈前外侧区存在一个安全可行的PCD入路间隙,具有推广的价值.

  • 海绵窦相关三角的面积测算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鞠学红;王金平;王凡宗;李若宝;于建峰;鞠晓华

    目的:为临床海绵窦直接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17例成人头部标本海绵窦的上壁和外侧壁的相关三角及有关结构进行了解剖学观察,对各三角的面积进行了测算.结果:海绵窦上壁可分为内侧三角、颈内动脉三角、动眼神经三角三个区域,其面积分别为:(32.1±7.9)mm2,(64.5±15.4)mm2,(68.9±17.2)mm2.海绵窦外侧壁可见上三角、外侧三角、前外侧三角、后外侧三角,其面积分别为:(26.1±6.7)mm2,(53.2±12.8)mm2,(55.5±13.1)mm2,(23.9±6.2)mm.结论:经海绵窦相关三角行窦内手术,应熟悉三角的构成,注意各三角大小的差别,避免损伤有关神经和血管等重要结构.

    关键词: 海绵窦 解剖 手术
  • 双轴点动脉蒂桡神经浅支移位术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路来金;朴成东;于家傲;刘志刚;宫旭;赵春鹏;赵亮

    目的:为以桡侧副动脉和桡侧返动脉为动脉蒂的双轴点桡神经浅支折叠移位治疗上肢长段神经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通过解剖20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新鲜成人上肢标本,观测桡神经浅支的血供,分别对桡神经浅支、正中神经、尺神经作不同横断面切片,观测神经纤维数;测量腕部桡神经浅支与尺神经手背支和正中神经间的距离.结果:①桡侧副动脉终支与桡侧返动脉升支恒定地存在网状血管吻合.桡侧副动脉走行中发(2.7±1.2)支,桡侧返动脉呈扇形发(3.7±1.9)支的滋养动脉分布于桡神经浅支外膜.②桡神经浅支自然分束可达肱骨内、外髁连线(又称Huelter′s线)上(5.3±1.2) cm,强行分离长度为(2.5±1.1) cm,可切取长度超过24 cm.③桡神经浅支平均神经束数与上臀正中神经之比为1∶3.14;与上臂尺神经之比为1∶2.42.④桡神经浅支在腕部至尺神经手背支的距离为(3.4±1.2) cm,至正中神经的距离为(5.6±1.3) cm.结论:桡神经浅支具有双重血供来源.本术式既可治疗上肢长段神经缺损,亦可恢复供区神经支配区的感觉功能.

  • 尺侧返血管背侧支尺骨上段骨膜瓣移位术的应用解剖

    作者:陈振光;张发惠;谭金海;郑和平;陶圣祥;邓凯

    目的:为治疗肱骨干骨不连提供一种新的骨膜瓣供区.方法:在30侧成人上肢标本上解剖观察了尺侧返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及其与尺侧下副动脉的吻合关系.结果:尺侧返动脉始于尺动脉上段,距肱骨内上髁(5.3±1.0)cm,外径(1.9±0.3)mm,分出掌侧支和背侧支.背侧支位于尺神经深面,沿尺神经沟上行,沿途分出4~8支外径在0.3~1.0mm的骨膜支,分布尺骨上段内侧骨面.结论:以尺侧返血管背侧支为蒂的骨膜瓣逆行移位可修复肱骨中、下段骨不连.

  • 髋骨弓状线的解剖学观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陈忠恒;刘丰春;丁士海

    目的:为临床髋关节中心脱位内固定器的设计提供相关数据.方法:测量109套成人髋骨双侧弓状线的弧长,并计算出纵向弧度;用几何法测算出经弓状线三等分中点骨面的横向弧度;同时测量髋臼中心到弓状线的垂直距离.对所得结果用SPSS软件处理.结果:男女弓状线弧长为(57.71±5.59)mm、(52.08±6.27)mm,纵向弧度为61.41°±11.86°和67.42°±11.94°;男女弓状线横向弧度分别为前111.16°±12.37°和111.14°±21.09°、中106.81°±14.60°和109.58°±16.50°、后138.00°±16.60°和144.46°±15.21°.男女弓状线性别差异非常显著(P<0.01),同性别双侧差别不显著.结论:弓状线周围测量的数据,可为设计更合适髋关节中心脱位内固定钢板,提供参数值.

  • 刺激颈部交感神经节对椎动脉血流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夏玉军;于腾波

    目的:探讨颈部交感神经因素在造成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健康家兔30只,手术暴露颈部交感神经节及基底动脉,不同方式刺激颈部交感神经节,记录、分析基底动脉血流的变化.结果:刺激前测得基底动脉基线血流为(548±27)PU:分别刺激颈上、中、下交感神经节后测得基底动脉血流为(529±16)PU、(474±16)PU和(370±36)PU.与基线血流相比分别下降了3.4%、13.5%和32.5%.颈部交感神经节阻滞并不能使正常状态下的基底动脉血流增加,但可以阻断交感神经缩血管作用.结论:颈部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可造成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

  • 颈椎椎间盘人工髓核置换术的生物力学评价

    作者:王文军;周江南;梁秋发;赵卫东

    目的:对颈椎椎间盘实施人工髓核置换术并进行生物力学评价,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6具新鲜人尸体颈椎标本(C2~T1),制成四种脊柱功能单位(FSU)的试验模型:正常颈椎,椎间盘髓核全切,人工髓核植入及椎间植骨.分别对其进行生物力学测试,记录不同运动状态下脊柱节段运动范围(ROM)的改变情况.并摄片了解人工髓核植入前后脊柱试件影像学的变化.结果:与髓核切除组比较,人工髓核植入或椎间植骨后,颈椎节段活动明显减少(P<0.01).人工髓核植入组与椎间植骨组相比较,节段活动差异无显著性(P<0.05).动态影像学资料显示,人工髓核置入后,椎间隙高度和脊柱生理曲度都得以恢复.结论:颈椎椎间盘人工髓核的植入能较好地恢复椎间盘的解剖结构,有助于脊椎生理曲线的恢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失稳脊柱节段的稳定性.

  • 胸椎椎弓根螺钉抗拔出强度的生物力学测试

    作者:韦兴;侯树勋;赵卫东;周业峰

    目的:分析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螺钉/椎弓根直径比对椎弓根螺钉拔出强度的影响.方法:4例新鲜尸体脊柱T2~T12椎骨,分解为单个椎体44个,共88个椎弓根.根据骨密度检查及椎弓根横径的测量结果,进行骨密度分组:(A1)0.44~0.52mg/mm3;(A2)0.52~0.70 mg/mm3;(A3)0.70~0.92 mg/mm3和直径比(椎弓根钉直径/椎弓根横径)分组:(B1)40%~55%;(B2)55%~70%;(B3)70%~85%,组合为9个实验组,将88个椎弓根分组进行拔出测试(5 mm/min的速度垂直方向拔出).结果:骨密度明显影响拔出强度(P<0.01),且各组间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5);椎弓根钉直径/椎弓根横径比也明显影响拔出强度(P<0.01),但在B2组(55%~70%)和B3组(70%~85%)间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拔出强度来说,骨密度和椎弓根钉直径/椎弓根横径比之间有交互作用,即协同作用.结论:建议佳椎弓根钉直径/椎弓根横径比为55%~70%;对于重度骨质疏松的病例,应注意抗拔出力不能满足生理要求的危险性.

  • 神经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意义

    作者:高梁斌;李健;李佛保

    神经干细胞是指一类具有向多个细胞系分化(神经元细胞及胶质细胞),同时又有自我更新的细胞.干细胞(stem cell, SC)的定义多年来不断修正,大多数生物学家和医学家认为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与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能产生表现型与基因型和自己完全相同的子细胞,同时还能分化为祖细胞.已往研究表明,成年的哺乳动物的神经元缺乏再生能力,造成其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恢复相当困难,也是临床上治疗神经创伤及神经变性难以取得满意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对神经干细胞的研究,已经从胚胎及成年的脑组织中分离、纯化出神经干细胞.神经干细胞不仅能促进神经元的再生及脑组织的修复,而且通过基因操作,神经干细胞可以作为载体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基因治疗,如表达外源性的神经递质、神经营养因子及代谢性酶[1].本文就多能性神经干细胞在脑中的分布、生物学特性及其临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 消除经甲醛固定尸体刺激性气味的方法

    作者:崔林;雷涛

    甲醛是目前公认及常规使用的防腐固定药物,具有价格低、杀菌能力强、防腐效果可靠、对组织的固定硬化作用强等优点.缺点是其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损害健康、污染环境.能否重新灌注经福尔马林固定的尸体标本,消除其刺激性气味,改善解剖操作环境?作者在实际工作中用氨水混合液灌注甲醛固定的尸体标本,消除其刺激性气味,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 脊柱椎体高度的观测

    作者:唐杰;王汉琴;陈家强;张一飞

    有关椎体测量的文报道较多[1~5],但大都侧重于某一段的研究或局限于椎体的上下两面,而对椎体高度的系统性报道较少,因此,本文对30例正常男性脊柱的完整干燥椎骨椎体高度进行了多项指标测量,旨在补充与椎体相关的形态学资料,为临床提供更详尽的参数.

  • 掌长肌缺如伴发自尺动脉的正中动脉吻合成掌浅弓1例

    作者:刘万胜

    掌长肌缺如和掌浅弓组成的形式变异分别均早有记载,但右侧掌长肌缺如伴发自尺动脉的正中动脉吻合成掌浅弓的变异少见,作者在解剖一例10岁男童标本时遇见1例,现报道如下.

  • 肾及睾丸血管异常1例

    作者:曲永松;刘润涛;吕美玲

    笔者在解剖一具老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其右肾及右睾丸多血管异常,现报道如下:

  • 头静脉注入颈外静脉1例

    作者:孙文友

    据中国人体质调查统计,头静脉末端注入有5种类型,其中注入颈外静脉的成人占2.24%,儿童占5.0%.作者在解剖一具成年男性尸体标本时,见其右侧头静脉直接注入颈外静脉,现报道如下:

  • 桡动脉掌浅支变异1例

    作者:马新伟;刘畅;靳国华

    桡动脉在其转向手背时发出掌浅支,通常穿鱼际肌实质或沿其表面下行,与尺动脉吻合形成掌浅弓.作者在解剖一具成年男尸时发现其左手桡动脉掌浅支变异,此类变异较少见,现报道如下.

  • 双肱动脉变异1例

    作者:万斌;吕诚;刘德明

    在解剖实验课教学中,在1例尸体标本右上肢见其为双肱动脉,此类变异较罕见,现报道如下:

  • 示指固有伸肌起自掌背1例

    作者:李厂杰

    尸体解剖发现1例左示指固有伸肌起自掌背,由于临床常用示指固有伸肌腱移位修复拇长伸肌腱断裂,故此变异有一定临床意义,报道如下:

  • 髂总动脉分支穿髂总静脉变异1例

    作者:许晓伟;王勇

    笔者在解剖一具老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其右侧髂总动脉分支穿髂总静脉隧洞的异常(附图),现报道如下:

  • 正中神经和前臂外侧皮神经交通1例

    作者:刘润涛;吕美玲;曲永松

    笔者在解剖一具老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其左侧正中神经和前臂外侧皮神经之间有交通支相连,现报道如下:

  • 手背静脉皮瓣修复指部皮肤缺损的解剖基础及临床应用

    作者:傅中国;姜保国;张殿英;徐海林

    目的:报道手背静脉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方法:应用手背的静脉解剖规律并根据受皮区的位置设计顺行静脉岛状皮瓣治疗手指皮肤缺损21例,并通过临床观察找到规律性的治疗和愈合特点.结果:21例获得6个月~1年半的随访,疗效优良率为81%.结论:①解剖明确、直观易于应用,②手术简捷,疗效结果优良率高.③皮瓣血运经历静脉营养期、动脉血管改造期.完成非生理皮瓣转化过程.

  • 脊神经后支形态特点及其阻滞麻醉下腰椎间盘手术4063例报告

    作者:靳安民;陈仲;李奇;张志方

    目的:介绍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腰椎间盘手术的局麻方法-脊神经后支阻滞法.方法:0.5%普鲁卡因100 ml和2%利多卡因20ml混合备用.先在切口处皮内注射5 ml麻药,再于开窗侧阻滞5根脊神经后支主干(上3下2),麻药用量3~5 ml.脊神经后支主干位于横突根部上缘.其体表投影点的确定方法是通过上下棘突连线的上中1/3交界点作一水平线,该线是横突的上缘线的体表投影;旁开腰1棘突2cm取一点;再旁开腰5棘突3 cm取一点;通过这两点作一直线,该线与各横线的交点即为各脊神经后支主干部的发出点.结果:4063例麻醉效果:优72.2%,良24.6%,中3%,差0.2%.效果差者,经静脉使用镇痛镇静类药也取得较好效果.结论:腰椎间盘手术采用脊神经后支阻滞麻醉经济安全可靠.

  • 尸体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TAE)技术的改进及临床应用

    作者:于立新;刘小友;徐健;徐达传;马俊杰;付绍杰;邓文锋;杜传福;王亦斌;叶桂荣;姚冰;苗芸

    目的:探讨尸体多器官联合切取的佳方法.方法:1998~2002年采用改进后的多器官联合切取技术进行了65例次多器官联合切取术,主要改进点有:①采用纱布填塞导尿管内腔用以灌注腹主动脉;②气囊注水,堵塞腹主动脉上段;③回血由下腔静脉肾静脉开口以下引入3升袋内;④优先灌注腹主动脉而后灌注肝门静脉;⑤体内整块切取肝、胰、脾、肾、十二指肠等器官.结果:建立腹主动脉灌注的时间为(1.0±0.3)min,建立肝门静脉灌注的时间为(1.0±0.7)min,腹腔多器官联合切取时间为(10.0±3.0)min,热缺血时间(2.0±1.2)min.本院行肝移植4例,肝肾联合移植2例,供外院行肝移植12例,所有肝移植病人肝功能在3周内恢复正常;胰肾联合移植1例,术后2周脱离胰岛素和透析治疗;肾移植127例,术后肾功能恢复时间(4.82±3.73)d,急性肾小管坏死4例(3.2%).结论:优先灌注腹主动脉优于优先灌注肝门静脉;改进后的尸体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技术能快速优质切取供器官,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 《外科和放射解剖学》杂志文题摘要

    作者:

    关键词: 外科 放射解剖学
  • "虚拟中国人"(VCH)切片建模研究进展

    作者:钟世镇

    2001年11月,第174次香山科学会议以"中国数字化虚拟人体的科技问题"为主题,研讨了在新世纪的前沿科技领域中,生命科学与信息科学相结合的重要课题.在这次研讨会后,"数字化虚拟人体若干关键技术"列入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开始启动了我国数字化虚拟人体的研究工作,为建造有我国特色的数字化虚拟人体,着手攻克有关的关键性技术问题.

  • 可视虚拟人研究概况

    作者:原林;黄文华;唐雷;钟世镇

    "可视虚拟人"研究是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医学等学科相互结合的前沿性交叉项目,对科技发展有深远意义.

  • 数字化人体标本的遴选

    作者:原林;戴景兴;唐雷;王兴海;黄文华;钟世镇

    目的:为数字化虚拟中国人的标本遴选,建立中国人体标准度评价体系.方法:根据人类学特征、体表测量和染色体鉴定3类指标建立了中国人体标准度的评价体系,并对中国首例"虚拟中国人Ⅰ号"用于人体建模的男性材料进行评价.结果:建立了符合数字化虚拟人体的中国人体标准度评价体系."虚拟中国人Ⅰ号"评价的标准度为92%.结论:本文建立的中国人体标准度评价体系能够满足数字化虚拟中国人标本遴选需要.

  • "虚拟中国人Ⅰ号"的动脉灌注

    作者:刘畅;王兴海;傅群武;洪辉文;唐雷;黄文华;原林;钟世镇

    目的:在"虚拟中国人Ⅰ号"建模前对其动脉进行灌注填充,使其能与静脉区分.方法:一侧颈总动脉双向插管,按40~45 ml/kg体重的灌注量,以4.0×104 Pa的灌注压力,灌注红色填充剂.结果:共灌入填充剂2700 ml.结论:为"虚拟中国人I号"赋加了动脉显示特色.

  • "虚拟中国人"(VCH)数据采集技术研究

    作者:唐雷;原林;黄文华;王兴海;洪辉文;樊继宏;钟世镇

    目的: 为863项目"数字化虚拟人体若干关键技术"提供人体切片建模数据采集所涉及的多项综合技术.方法: 对"虚拟中国人"(Virtual Chinese Human, VCH)铣削加工设备的标准构件进行调研基础上,提出新的设计和组装方案,确定工艺路线,实施调试.结果: 与国际上现已报道的VHP和VKH两个数据集相比,新研制装置将卧姿固定和切削,改为立姿固定和切削;采取工作台上直接冻存,改进了异地冻存多次装夹所造成的数据丢失;构建了以往没能重点显示的血管系统;将切削间距精度由0.33 mm和0.2 mm提高到0.1 mm..结论:"虚拟中国人"的数据采集技术,有更高精度、更便于操作、更真实的血管显示.

  • "虚拟中国人"建模的动脉灌注研究

    作者:王兴海;傅群武;刘畅;唐雷;洪辉文;原林;黄文华;钟世镇

    目的:为"虚拟中国人"建模提供动脉显示方案.方法:将10只大白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2只,1组为对照组,其余4组麻醉后分别灌入淀粉、水、水彩颜料;蛋清、油画颜料、乙酸乙酯;香柏油、朱砂;明胶、朱砂、淀粉4种不同配制的填充剂;每组中取1只放入-20℃冰箱中冻存,2d后锯切观察,另1只直接打开胸腹腔观察.结果:淀粉、水、水彩颜料组有渗出,锯切面动静脉颜色对比明显但动脉边界不清;蛋清、油画颜料、乙酸乙酯锯切面对比明显,但动脉管腔中留有"空泡";香柏油、朱砂组胸腹腔动静脉对比明显,但锯切面有填充物渗出;明胶、朱砂、淀粉组锯切面干净,颜色对比明显,胸腹腔动脉饱满无渗出.结论:明胶+朱砂+淀粉是数字化虚拟人体较理想的动脉显示填充剂.

  • "虚拟中国人"建模动脉灌注液浓度的选择

    作者:傅群武;王兴海;刘畅;洪辉文;唐雷;原林;黄文华;钟世镇

    目的:为"虚拟中国人"建模的动脉灌注液选择适宜浓度.方法:以明胶、朱砂、淀粉为灌注液,分别配制为低浓度组(按20%、10%、10%比例配制)、中浓度组(比例为30%、10%、10%)和高浓度组(比例为30%、10%、20%),通过对大白兔的动脉灌注,观察动脉显示的效果.结果:低浓度组的动脉显示过密,腹腔脏器红染,影响清晰度;中浓度组动脉显示良好;高浓度组灌注不顺畅,动脉显示不全.结论:按30%明胶、10%朱砂和10%淀粉的比例,是"虚拟中国人"动脉灌注建模的适宜浓度.

  • "虚拟中国人Ⅰ号"铣削前尸体材料的预处理

    作者:黄文华;原林;唐雷;戴景兴;王兴海;洪辉文;傅群武;刘畅;李鉴轶;樊继宏;钟世镇

    目的:保证"虚拟中国人"(Virtual Chinese Human, VCH)数据集的质量,提高数据集中血管显示的对比度.方法:利用发泡剂将尸体有效地固定;对新鲜尸体行CT扫描间隔为1 mm、MRI扫描间隔为2 mm; 进行全身血管灌注.结果:采集得到清晰的CT图像1720幅、MRI图像780幅,分别向头部灌注约200ml,向心灌注2500 ml填充剂.结论:"虚拟中国人Ⅰ号"在CT、MRI图像质量方面优于VHP(Visible Human Project,),预处理为铣削、组织切片的图像采集及将来的血管显示打下良好基础.

  • 数字化人体表面三维重建及显示的有关问题

    作者:樊继宏;赵卫东;黄文华;吴玉鹏;唐雷;原林;钟世镇

    目的:探讨使用切片技术建模的"虚拟人体"图库,重建人体三维图像的表面形状.方法:在目前通用的个人计算机装备上,结合计算机的视觉、数据存储、图形学和数字图像处理等技术,重建人体表面三维图像.结果: 在大图库基础上建立了小图库,减少了数据量;通过滤镜除去噪点,提取边界;确定可见边界点,消除冗余边界点;构成前视冠状图;将静态显示制成动画;用实时计算显示,解决可控问题.结论:探讨了变处理大图库大数据量为小图库小数据量,建立表面三维要素数据库,减少计算机的计算量,加速三维重建及显示的过程,对未来"虚拟中国人"应用有较宽广的覆盖面.

中国临床解剖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