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中国临床解剖学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Anatomy 중국림상해부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解剖学会
  • 影响因子: 0.7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165X
  • 国内刊号: 44-115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108
  • 曾用名: 临床应用解剖学杂志;临床解剖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8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徐达传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上肢神经肌支的显微解剖及其在痉挛性瘫痪治疗中的意义

    作者:王伟;罗永湘

    目的:为寻求解除上肢痉挛性瘫痪的新途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对43侧成人上肢标本解剖观测.了解痉挛性脑瘫所致上肢痉挛性屈肘、旋前和屈腕畸形的主动肌神经肌支的来源、直径、可分离长度及发出部位.结果:肱二头肌肌支平均2.72支,来源于肌皮神经(97.5%)和正中神经(2.5%);肱肌肌支平均2.74支,来源肌皮神经(80.5%),其余分别来源于桡神经(15.3%)、正中神经(4.2%);肱桡肌肌支平均1.77支,来源于桡神经;旋前圆肌肌支平均2.33支,来源于正中神经;尺侧腕屈肌肌支平均1.72支,来源于尺神经.它们的可分离长度分别为:肱二头肌肌支23.94mm、肱肌肌支21.63mm、肱桡肌肌支21.38 mm、旋前圆肌肌支27.27mm、尺侧腕屈肌肌支21.70 mm.神经肌支的横径分别为:0.99、1.00、0.86、0.84、0.83 mm,在起始与进入肌门处的横径比较(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神经肌支的横径考虑与神经所含数量有关,术中可在起始处选择性切断,切除的长度以术后不再出现神经再连接为度.

  • 颅外椎动脉侧支吻合的观察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瞿东滨;金大地;钟世镇

    目的:观察椎动脉颅外段的侧支吻合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17具防腐尸体标本并结合5具头颈部血管铸型标本,观察椎动脉与颈动脉、锁骨下动脉分支之间的血管吻合.结果:椎动脉与颈动脉的分支颈升动脉、咽升动脉以及颈深动脉等有广泛的吻合,一般为细小的肌支吻合.椎动脉与枕动脉间的血管吻合比较恒定,有两种类型:直接吻合(10%)和肌支吻合(占90%).结论:颅外椎动脉侧支吻合是椎动脉代偿机制的重要解剖学基础之一,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发病中有重要的意义.

  • 新生儿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应用解剖

    作者:贺生;刘荣志;范真;田顺亮;王海欣;徐国昌

    目的:为新生儿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15具30侧新生儿尸体标本的颈内静脉及相关结构进行解剖观测.结果:颈内静脉外径左(5.6±1.7)mm,右(6.5±1.0)mm.颈内静脉与头臂静脉夹角左(114±8)°,右(145±9)°,颈总动脉与胸锁乳突肌前缘交点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的近中点处,其交点平面以下颈内静脉长度为(2.7±0.5)cm,左、右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长度分别为2.4、1.4和1.8cm.结论:新生儿颈内静脉下段口径粗大,与颈总动脉伴行毗邻清楚,变异较小.穿刺易在颈总动脉与胸锁乳突肌前缘交点稍外侧进针,插管长度左侧为7.0cm,右侧为6.0 cm.

  • 外鼻软组织厚度的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洪志坚;邱大学;曹文建;陈一飞

    目的:为隆鼻术提供国人的外鼻软组织厚度的解剖学资料.方法:20具经常规防腐处理的成年尸体标本,将外鼻分为眉间点、鼻根点、鼻背点、鼻尖上点、鼻尖点、鼻尖下点,鼻小柱前点和鼻翼顶点,进行各点外鼻软组织厚度测量.同时测量鼻翼软骨外脚距鼻翼缘的距离,鼻中隔软骨前端距鼻尖点和鼻中隔软骨下缘距鼻下点的距离.结果:眉间点软组织厚度(4.42±0.86)mm,鼻根点(4.42±0.99)mm,鼻背点(2.67±0.87)mm,鼻尖上点(4.60±0.98)mm,鼻尖点(4.03±1.56)mm,鼻尖下点(2.67±0.62)mm,鼻小柱前点(2.41±0.57)mm,鼻翼软骨外脚距鼻翼缘的距离,高点(3.14±0.51)mm,中点(4.79±2.33)mm,下点(11.92±2.68)mm.鼻中隔软骨前端距离皮肤表面(4.94±2.50)mm,鼻中隔软骨距鼻下点距离(7.59±2.18)mm.鼻中线各点软组织厚度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以鼻背点和鼻尖下点为薄,鼻尖点较厚,但个体变异大.结论:了解外鼻被覆软组织的分布不均,有利于改善隆鼻手术的效果和避免手术并发症.

  • 肋软骨连结临床应用解剖研究

    作者:唐耘熳;冯杰雄;胡廷泽;张尚福;刘文英;蒋小平

    目的:了解肋软骨连结形态特点,为临床选择切除肋软骨的部位提供依据.方法:对29具儿童尸体标本进行肋软骨测量,光镜下观察肋软骨连结组织学特点,并对肋软骨折断后进行断端组织学观察.结果:左侧第1~8肋软骨长度分别为2.9、3.0、3.5、4.2、5.0、6.5、8.4、10.9 cm,右侧者与左侧者相近.第5~7肋增殖区加肥大区厚度相近,平均为0.43mm.折断肋软骨后,髓腔骨松质、Ranvier区和肥大区明确受损.结论:胸骨上举术应改牵拉折断为锐性切断肋软骨,并至少保留0.5 cm肋软骨.

  • 透明隔腔容量CT定量分析

    作者:陈杰;单国进;劳群

    目的:定量研究正常成年人透明隔腔(cavum septa peullcidum,CSP)容量及其性别差别.方法:采用CT部分容积分析法(PVA)定量研究82例成年人CSP容量.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其均值及95%之正常范围为男3.02~4.49ml,女2.57~4.38ml,男女之比差异P>0.05.结论:正常成年人CSP容量可由CT的PVA法测定,其均值的95%正常范围无显著性性别差异.

    关键词: CT 透明隔腔 容量 成人
  • 理视健眼操及其解剖学基础

    作者:李美红;潘丽萍;雷文生;朱利民;黄金星;周则彬

    目的:探讨理视健眼操的解剖学基础.方法:择13~16岁青少年631人,通过理视健眼操和眼保健操的配对实验,以眼轴和屈光度变化及近视增长率为指标,判断两种眼操预防和控制近视眼的效果,观察时间一年半.结果:两组相比,眼保健操组近视增长率多增6.49%;屈光度平均多增0.56D;眼轴平均多增0.45 mm,二组之间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理视健眼操预防和控制近视眼的效果优于眼保健操,其原因在于解剖学基础的不同.理视健眼操以直接主动调节为主.

  • 自体骨-肌腱移植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徐雷;徐建光;顾玉东;寿奎水

    目的:为临床治疗垂状指及屈肌腱止点重建的新方法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20具40侧成人尸体的跟骨-跖肌腱、第1掌骨-拇长展肌、第2掌骨-桡侧腕长伸肌可行供区,进行止点类型、附着点面积、可切取骨块情况、以及相邻解剖结构和解剖变异等方面进行解剖学研究.并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①90%的跖肌腱直接附着于跟骨而不与跟腱融合(集中型占85%),止点面积为(69.5±4.4)mm2;②93%拇长展肌腱直接附着于第1掌骨基底部桡侧(集中型占87%),止点面积为(27.9±3.4)mm2;③90%桡侧腕长伸肌腱直接附着于第2掌骨背侧或大于1/2桡背侧(集中型占90%),止点面积为(31.6±4.2)mm2.切取骨块形状分为椭圆形(平均占12%)、横形(平均占8%)、圆形(平均占7%)、弥散形(平均占13%).结论:①跟骨-跖肌腱、部分第1掌骨-桡侧腕长伸肌和第2掌骨-拇长展肌的肌腱附着点形状、面积、可切取的骨块都能满足骨-肌腱移植的要求;②切取3个骨-肌腱供区对手足功能无任何影响,为临床构制骨-肌腱移植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 颏管的形态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田铧;王建华;尹群生;李国菊;刘执玉;宋涛

    目的:研究国人颏管的形态与位置,为口腔科牙种植术等颏区手术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剖开60侧福尔马林固定的湿下颌骨标本的下颌管前端,进行观察测量.结果:下颌管前端向中线分出一切牙神经管后,该管有96.7%弯向后上形成颏管再开口于颏孔,3.3%直接开口于颏孔;颏管长约(4.01±1.20)mm,管径约(2.6±0.6)mm;颏孔前缘对应下颌管前端的水平距离为(3.54±0.70)mm,颏孔下缘至下颌管上缘的垂直距离为(3.21±0.90)mm;下牙槽神经在下颌管末端分成两支;切牙神经穿切牙神经管分布到切牙,颏神经穿颏管出颏孔.结论:下颌管前端向后上方续为颏管,颏管内有颏神经走行.

  • 前庭小管外口的形态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梁树立;漆松涛;冯文峰;彭林;张嘉林;邱炳辉

    目的:研究前庭小管的形态及毗邻关系,为经岩骨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32例(64侧)新鲜颅底标本上观察前庭小管的形状,并测量其长度及其到内听孔下后缘、乙状窦前缘、岩骨嵴、颈静脉孔上缘的距离,对比双侧的差异.结果:前庭小管多为弧形(48%),其次为S型(28%),折线形少;前庭小管长度及其到内听孔下后缘、乙状窦前缘、岩骨嵴、颈静脉孔上缘的距离平均值分别为:9.7、10.7、9.6、8.8和9.5mm,其中到乙状窦和颈静脉孔的距离两侧有显著性差异,均以右侧较短.结论:前庭小管是经岩骨手术的重要解剖标志,国人和国外人种在解剖上存在一定差异,乙状窦前置和高颈静脉以右侧多见.

  • 经腹腔镜BAK腰5~骶1椎体间融合术的应用解剖

    作者:许卫红;郑和平

    目的:为经腹腔镜BAK椎体间融合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0具成人尸体标本上解剖观察了L5~S1椎间盘的形态及其前侧的毗邻关系.结果:①脊柱L5~S1段前方有两侧髂血管围成的“∧'形区,内有骶中动、静脉,上腹下神经丛走行.②椎间盘平面正对腹前壁耻骨联合上方(6.7±2.8)cm处.结论:经腹腔镜BAK椎体间融合术是安全、可行的术式.

    关键词: 腹腔镜 椎体融合 Bak
  • 小针刀治疗肩胛上神经嵌压症的应用解剖

    作者:茆怀海;窦忠新;邹开军;汪爱国;王文富;阮国辉

    目的:为小针刀减压治疗肩胛上神经嵌压症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在34侧常规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上解剖出冈上孔、冈下孔和肩胛上神经及血管,观察冈上孔、冈下孔及其与肩胛上神经、血管的走行位置关系,测量有关数据.结果:冈上孔位于锁骨锥状结节的后端深面,由肩胛切迹和横架于其上方的肩胛上横韧带围成,距体表(4.75±0.79)cm.冈下孔位于肩胛冈中外1/3交界处下方2 cm处的深面,由冈盂切迹和连于肩峰根部及肩胛骨背面的肩胛下横韧带围成,距体表(3.93±0.95)cm.肩胛上神经起自臂丛上干,行向后外下,穿冈上孔人冈下窝,再向后穿冈下孔入冈下窝,沿途发支至冈上肌、冈下肌和肩关节.肩胛上血管经肩胛上横韧带的外上方入冈上窝与神经伴行.结论:本文提出同时扩大或开放两孔进行治疗的新思路,提供的有关数据和定位方法,可提高小针刀治疗肩胛上神经嵌压症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 踝管内胫后神经松解有关的应用解剖

    作者:陈清汉;陈德松;方有生;张树桧

    目的:为踝管内胫后神经松解治疗踝管综合征、跟痛症等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5例成人尸体标本,对胫后神经在踝管内的分支部位及其走行进行了解剖观察研究,测量了胫后神经的滑动距离.结果:胫后神经多在内踝水平下3 cm内分出足底内、外侧神经支配足底部皮肤感觉及内在肌,少部分在内踝上分支.从胫神经主干内踝上1cm内发出1~2支神经(跟内侧支)在皮下或深筋膜下行走达足跟脂肪垫内及跟骨内,沿途呈树枝状分支.被动活动关节时,踝管内胫神经可滑动8.2 mm(5.0~12.5 mm).结论:踝管内胫神经松解应充分松解胫神经的主干及主要分支,足跟分支卡压可能与足跟痛有关.故对顽固性足跟痛患者可考虑封闭、松解或切断有关神经支.

  • 股前外侧皮瓣血管类型的临床观察与研究

    作者:张春;吴恙;陈中;曹杨

    目的:总结报道股前外侧皮瓣皮血管起始走行的解剖学特点和规律,并作出临床分型.方法:在156例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手术中,对皮血管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干上的起源、是否穿肌、穿肌的长短深浅、皮血管浅出点的高低等解剖学特点进行观察总结.结果:股前外侧皮瓣皮血管的形式主要有8种,可分五个类型:Ⅰ股皮穿支型(55.1%)包括深浅两个亚型;Ⅱ肌间隙皮支型(26.9%);Ⅲ混合型;Ⅳ无粗大皮支型;V高位皮血管型(21.5%).结论:(1)尽管股前外侧皮瓣皮血管的形式和类型有多种,但作为皮血管的主干-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在绝大多数个体中,不仅恒定存在,而且肯定有一优势皮支发出.(2)皮瓣移植术遇到无粗大皮支型时,不必放弃手术,改用高位皮血管,仍可使皮瓣移植获取成功.

  • 腰椎横突的应用解剖

    作者:王汉琴;王配军;陈家强;邓兆宏

    目的:为探讨L3横突综合征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30套正常成年男性干燥腰椎骨横突长、宽、厚、横突间距及横突间夹角等进行了测量,同时对8具成年男尸的腰椎横突区进行了解剖观测.结果:①L3横突长,L5横突宽及厚大,横突长、宽、厚左右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横突间距亦以L5大.横突间夹角在不同椎序间无显著性差异.②胸腰筋膜中层的纤维聚集成束附着于腰椎横突末端,在L3横突末端附着范围大.每一横突间隙内有一恒定神经血管束从胸腰筋膜中层穿出,腰神经后外侧支被纤维束固定于横突背面.结论:①腰椎横突长度的解剖序列为L3>L5>L2>L4>L1.②L3横突过长,胸腰筋膜在L3横突末端附着范围大,腰神经后外侧支被纤维束固定于横突背面等是导致L3横突综合征的解剖学基础.

    关键词: 腰椎 横突 应用解剖
  • 骨间后神经穿桡管远端处的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向阳;陈峥嵘;王克强;周泰仁;曹德良

    目的:了解骨间后神经穿旋后肌后可能的卡压位置及临床意义.方法:在2倍放大镜下解剖骨间后神经穿旋后肌后的行程、分支、可能卡压位置以及前臂活动对其影响.结果:骨间后神经穿旋后肌后恒定地分尺侧支和桡侧支;旋后肌远侧缘和拇短伸肌、拇长展肌浅面的腱性肌纤维结构可能是致卡压的解剖结构,前臂伸肌群的活动可诱发上述结构卡压骨间后神经.结论:在桡管远端同样存在卡压骨间后神经的解剖结构,必要时应手术探查、松解.

  • Oddi括约肌形态特征及其意义

    作者:陈道邦;周德明;杨开清;李光明

    目的:研究Oddi括约肌(sphincter of Oddi,SO)形态结构特点,为SO切开术及其病理生理意义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对53例正常Vater区标本进行巨微解剖,免疫组化,Masson染色和体视学技术综合性观测.结果:①SO可分为固有肌和十二指肠延续肌纤维两类,前者有内纵、外环两层;②SO与十二指肠环肌间有肌束联系;③自十二指肠大乳头尖至胆总管(common bile duct,CBD)括约肌上界距离(15.92±4.97)mm;SO长(13.99±3.84)mm;从大乳头尖至CBD穿十二指肠肌层处间距(11.34±3.07)mm;SO厚处(0.83±0.18)mm.结论:SO形态特点可支持SO生理活动特征;为临床操作ERCP、SO压力检测和Oddi括约肌切开术等,提供解剖学资料.

  • 额神经末支解剖特点及其在前额除皱术中的意义

    作者:罗少军;刘贻运;王绥江;汤少明;廖进民

    目的:为前额除皱术切口位置和分离平面的选择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18例成人头部标本进行大体和显微解剖研究以及组织切片观察.结果:①眶上神经绕过眶上缘后分为深、浅二支,浅支位额肌深面并穿过该肌分布于额部皮肤.深支行于额肌、帽状腱膜与骨膜之间直达人字缝;②滑车上神经在皱眉肌外侧和穿经皱眉肌后穿过额肌到达头皮.结论:①前额除皱术中冠状切口应尽量靠近人字缝,并在骨膜下剥离皮瓣,以避免损伤眶上神经;②切断皱眉肌时宜在直视下仔细操作以减少对滑车上神经的损伤.

  • 大鼠脊髓损伤后植入人发角蛋白的实验研究

    作者:徐锡金;霍霞;朴英杰;刘少辉;路艳蒙;付文玉;杨迎暴;李佩英

    目的:研究人发角蛋白(HHK)在脊髓损伤(SCI)修复中诱导和促进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的再生以及HHK在脊髓中的降解机理.方法:选用12只成年雌性SD大鼠,采用改制的Ⅱ型NYU装置,建立SCI组、SCI后植入HHK组,并设正常对照组.分别于术后14 d取材,经HE、Mallory's-磷钨酸-苏木素、Loyer's-SterrvThionin等方法染色,观察其光镜结构的变化.结果:与损伤组相比较,植入HHK组损伤节段的萎缩程度明显减低,灰质中部分神经元残存,有髓神经纤维脱髓鞘现象减轻;HHK周边集聚大量巨噬细胞和胶质细胞;植入的HHK毛小皮膨胀松弛,出现与皮质层分离,皮质层内出现皲裂,中央髓质腔增大.结论:植入HHK具有减轻脊髓损伤后的继发性损伤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HHK在SCI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及机理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 硅胶膜管联合BMP/HA修复大块骨缺损实验研究

    作者:张日见;秦书俭;郁卫东

    目的:探讨硅胶膜(SGM)管与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和羟基磷灰石(HA)复合后修复兔长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制备兔桡骨中段1.2 cm缺损模型,实验组缺损区外围包绕硅胶膜,其内分别填充自体骨、BMP/HA、HA三种材料;对照组仅填充HA;空白组骨缺损区未填充.通过X线摄片、光学显微镜、立体计量学分析和生物力学评价对骨缺损区愈合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术后1个月,SGM+BMP/HA组骨缺损区见有大量的类骨质,明显优于其他组.第2个月,SGM+自体骨组与SGM+BMP/HA组植入区有大片新骨形成.术后3个月,SGM+自体骨组与SGM+BMP/HA组骨缺损基本修复并出现骨组织改建现象.此时,SGM+HA组与对照组骨缺损区也有少量新骨形成,空白组缺损区为纤维组织充填.结论:硅胶膜管与自体骨或BMP/HA联合用于修复骨缺损成骨效果更佳.因为硅胶膜的屏障作用可使骨缺损区受到引导成骨和诱导成骨的双重作用.

  • 炎性胃痛幽门括约肌内VIP和CGRP能神经的变化

    作者:夏保芦;李琴;胡道松;茹立强

    目的:研究大鼠幽门括约肌内肠神经系统的分布与胃肠运动功能的相互关系.方法:30只大鼠,设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显示括约肌内VIP-和CGRP-ir神经元成分.结果:①正常幽门括约肌肌层可见个别的CGRP-和VIP-ir神经元胞体,阳性纤维丰富.于肌纤维增厚的括约肌部位神经元成分特别丰富.②甲醛致胃炎性痛鼠,肌间神经丛VIP神经元胞体和肌层内神经纤维的活性(图像分折,平均光密度)降低,甲醛组比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1),但CGRP的甲醛组较对照组升高(P<0.01).结论:肠神经系统中这两种神经元成分参与幽门括约肌活动与胃肠运动的调控机制.

  • 半吻合、半埋入法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孔祥玉;赵淑敏;谢洪林;张树彬;韩玉华;孙广林

    目的:介绍半吻合、半埋入法用骨骼肌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新方法.方法:首先于骨骼肌上在选定肌桥的两端各做一“丁”字形切口,横切口与肌桥长轴垂直,纵切口则与其平行,深度以能将神经断端埋入为宜,然后,将神经远、近端分别埋入相应的两个纵切口内,神经断端浅部一半的神经外膜与横切口处的肌外膜对齐,并做缘对缘吻合,纵切口处的肌外膜彼此吻合.结果:手术难度降低,时间缩短,吻合牢靠.神经纤维于肌束间隙、外膜下顺利通过肌桥与远端吻合,功能得到恢复.结论:半吻合、半埋入法是用骨骼肌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理想的新方法.

  • 带血管蒂肌腱移植修复跟腱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高建明;徐达传;余磊;赵卫东

    目的:为带血供肌腱移植修复跟腱缺损提供生物力学和组织学依据.方法:选用新西兰大白兔15只,其中12只分两组:一侧行带血管蒂趾长屈肌腱转位修复跟腱缺损,对侧为游离肌腱移植对照组,术后12周取材,分别行组织学检查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带血管蒂肌腱组移植跟腱组织学形态近似正常跟腱,肌腱大拉伸力为正常跟腱的67.7%,而游离肌腱组移植跟腱的腱纤维为瘢痕包裹,大拉伸力为跟腱的35.3%,两者的差异性非常显著(P<0.01).结论:带血管蒂肌腱移植修复跟腱缺损优于游离肌腱移植.

  • 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再生纤维来源的实验研究

    作者:易西南;李昌琪;吴松;曾赵军;伍校琼

    目的:探索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再生纤维(侧芽)的来源.方法:将Wistar大鼠左侧腓总神经切断后端-侧吻合到外膜开窗的胫神经干上.术后15周对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分别用快兰和核黄作神经干注射标记,取背根神经节(DRG)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被标记细胞;取吻合口附近的胫、腓神经段经锇酸染色后在光镜下观察腓总神经内轴突与胫神经轴突的关系.结果:实验组背根节内未发现双标细胞.光镜下,可清晰地见到左侧腓总神经内的再生纤维从胫神经近侧端下行而至.结论:周围神经端-侧吻合腓总神经内的再生纤维来自于胫神经的侧芽缺乏依据,因无法排除来自腓总神经近端生长锥和受损胫神经纤维生长锥的可能.

  • 成年大鼠脑神经元aFGF基因mRNA表达

    作者:王清华;徐如祥;钟世镇

    目的:为aFGF对成年大鼠脑内神经元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观察了成年大鼠脑内神经元mRNA表达分布情况.结果:成年大鼠脑皮质、海马、下丘脑和中脑神经元核内均有不同程度的aFGF基因表达.结论:aFGF在脑多个部位神经元的表达可能与神经元的存活和功能活动的维持有关.

    关键词: aFGF 基因表达 大鼠
  • 腰骶部脊神经前后根的组织学及组织化学研究

    作者:徐朋;徐达传;秦建强;钟世镇

    目的:为SPR术中Ia类传入神经纤维在后根内的定性提供组织学及组织化学依据.方法:对2具急性脑死亡男性尸体的腰骶部脊神经前后根进行组织学及组织化学研究.结果:前根内有大量的直径均匀有髓的神经纤维,前根的有髓神经纤维乙酰胆碱酯酶染色为阳性;后根的有髓神经纤维大小不均匀,后根的有髓神经纤维大致分为两类:一类髓鞘直径粗大,另一类髓鞘直径较小,大多数有髓神经纤维乙酰胆碱酯酶反应为阴性.结论:后根内乙酰胆碱酯酶反应阴性的粗大有髓神经纤维为Ia类传人神经纤维.而周边部酶反应弱阳性的细小有髓神经纤维为其他传人神经纤维.

  • 梯形骨盆骨外固定器治疗骨盆骨折脱位的生物力学评价

    作者:钟广玲;余海波;刘效仿;杨海韵;陈志维;徐志强;陈逊文;张继平

    目的:探讨梯形骨盆骨外固定器对骨盆骨折与脱位的生物力学机理,促进骨盆骨外固定器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方法:应用材料力学试验系统及Prescale压力胶片对5个骨盆骨外固定器固定前后的骨盆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骨盆骨外固定器被固定后,骨折处prescale压力胶片可测到压力,且前环大于后环,骨外固定系统的刚度前、后环分别是(14.60±0.97)、(2.23±0.21)N/mm(P<0.01).结论:梯形骨盆骨外固定器可给被固定的骨盆提供一个额状面的力,该力可同时作用于前、后环,其中前环明显大于后环,故前环损伤的固定刚度大于后环.即梯形骨盆骨外固定器可治疗骨盆骨折和脱位,特别是前环损伤或/和伴有额状面移位的患者.

  • 离体安装活动式椎间融合器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王增星;原林;赵卫东;王柏川

    目的:评价一种新型椎间融合器植入人体后对整个脊柱力学环境的影响.方法:8例成人新鲜尸体脊柱(C2~T1)标本,保留韧带、关节囊及椎间盘,低温(-20℃)保存.测试前解冻,将C2和T1用牙托材料包埋.分4组进行测试:正常组;椎间盘摘除组;试验组;TFC组.通过施加大载荷为2.34Nm的纯扭矩,使颈椎产生三维运动.结果:在椎间盘摘除后,颈椎明显不稳;安装TFC后,颈椎在各个运动方向上运动范围呈减小趋势,手术节段的活动基本丧失,而邻近节段的活动呈增大趋势;安装新型椎间融合器后,颈椎的运动同正常状态近似,邻近椎节亦无明显变化.结论:椎间盘摘除后,颈椎在各个方向上运动加大,刚度减小,脊柱已失稳.安装TFC后,脊柱的刚度增大,且邻近椎节的运动呈增加趋势,将引起力学性能的改变.安装新型椎间融合器后,对脊柱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小,说明它能较好地与脊柱的力学环境相匹配.

  • 螺旋式与环式椎体融合器的生物力学比较

    作者:杨凯;王仁成;王信胜;燕好军;王俊勤;董军

    目的:用生物力学的方法比较螺旋式与环式椎体融合器的初始稳定性和拔出力量.方法:将24个颈椎运动节段(C4/5或C6/7),根据BMD和不同节段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螺旋式BAK-C和环式Brantigan I/F,测试完整模型和固定状态下椎体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轴向旋转6种运动状态的稳定性,后进行拔出试验.结果:BAK-C和Brantigan I/F均能增加颈椎的初始稳定性,但在效率上无显著性差异.BAK-C的拔出力量显著大于Brantigan I/F.结论:两种椎体融合器的稳定性几乎没有差异.螺旋式融合器具有较大的拔出力量.

  • 骨水泥固定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柯楚群;林英权;许知光;梁观宝;黄新宇;赵卫东

    目的:研究骨水泥髓腔内充填固定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可靠性.方法:用成人桡骨标本8根,先后制成桡骨远端骨折(AO:C1型)克氏针固定模型和骨水泥固定模型,分别在ZWD-10生物力学试验机上纵向加载,测试抗压强度,同时用非接触引伸测量系统收集图像数据.结果:骨水泥固定组平均抗压强度为克氏针组的27倍,P<0.01,有显著差异.结论:骨水泥充填固定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抗压强度优于克氏针固定.

  • 股骨颈骨折不同直径加压螺纹钉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高文山;张英泽;潘进社;王殿臣;李石玲;闫金成;顾志华

    目的:比较不同直径加压螺纹钉内固定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取成人股骨上段防腐标本32例,挑选5例骨密度值相近的标本留用,其余27例根据骨密度值配对分成A、B、C、D、E 5组,制成股骨颈骨折模型.各组依次用直径5、6、7、8和9mm加压螺纹钉内固定后,行生物力学实验.将留用的5例标本分别拧入5种加压螺纹钉,用CT观察螺纹钉对骨质的破坏范围.结果:随螺纹钉直径增粗,各组在扭转5°时的扭力矩及扭转至屈服时的大扭力矩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F=1.711,P>0.05;F=2.402,P>0.05);在股骨头下沉3 mm时的负荷及负载至屈服时的大负荷逐渐增加(F=8.391,P<0.01;F=7.268,P<0.01);螺纹钉对骨质的破坏范围随之增大.结论:在行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时,在保证内固定强度的前提下,应选用体积尽可能小的内固定物.

  • 股骨颈轴向控制髓内钉与A-P型GAMMA钉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潘滔;李佛保;张炳球;彭新生

    目的:研究股骨颈轴向控制髓内钉(axial controlled intramedullary nail of thefemoral neck,即ACINFN钉)的生物力学性能,为临床应用提供力学依据.方法:24具新鲜尸体股骨标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两个实验组.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实验组制成EvansⅠ型粗隆间骨折模型,分别用材料、规格相同的ACINFN钉和A-P型GAMMA钉固定.各组均在双轴液压伺服生物材料测试实验机上做抗压和抗扭转实验.结果:在300N的压力下,对照组、ACINFN钉组和A-P型GAMMA钉组的压缩刚度分别为(1568.06±365.81)、(1166.53±91.8)和(224.11±66.45)N/mm,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扭角为5°时,对照组、ACINFN钉组和A-P型GAMMA钉组的扭转刚度分别为(1.14±0.19)、(1.076±0.125)和(0.114±0.065)N@m/deg,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ACINFN钉在抗压和抗扭转性能方面明显优于A-P型GAMMA钉,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

  • 人工椎间盘研制进展

    作者:肖进;原林

    下腰痛是现代社会中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作为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的疾病,是导致劳动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1].椎间盘退行性变是引起下腰痛常见的原因.目前对椎间盘退变手术治疗方法包括椎间盘摘除、神经根减压、脊柱融合等.但手术的满意率一直不尽如人意.面临着移植骨吸收,假关节形成,相邻节段应力集中等许多问题[2].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无论是椎间盘摘除还是脊柱融合术都改变了正常腰段脊柱的生理形态和生物力学机制,术后逐渐发生腰椎功能紊乱所致.近年来,随着对脊柱生物力学机制认识的加深和材料学的发展,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ADR)被认为是可以替代脊柱融合术治疗腰骶椎退行变所致腰痛的有效方法[3].用合适材料制成、设计合理的人工椎间盘装置不但能保留手术节段在生理范围内的运动和承载功能,还能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及活动性,类似于正常人体椎间盘[4].本文作者复习了人工椎间盘的有关文献资料,就其研制进展及设计原则作一综述.

  •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生物力学

    作者:戴力扬

    爆裂性骨折系指脊柱前、中柱在压缩载荷作用下发生的损伤,主要特征为椎体前方的楔形压缩(前柱损伤)、后方骨皮质的骨折(中柱损伤)及椎体后缘骨折片凸入椎管.在所有胸腰椎损伤中,以爆裂性骨折为常见.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一直是脊柱外科的研究热点之一,随着脊柱生物力学研究的进展及脊柱内固定技术的进步,对于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认识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本文重点对其生物力学研究进展作一回顾.

  • 上呼吸道和上消化道联合铸型标本的设计和制作

    作者:石瑾;黄美贤;姚女兆;吴坤成;石琳

    上呼吸道与上消化道呈“X”形交叉分布,两者交汇点即共同通道是口咽部,此处的结构及名称较多,初学者不易形成立体概念.对此,我们设想对其进行联合铸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基本操作过程(1)从眉弓上方约2 cm、耳廓上方约1 cm及枕骨隆凸平面锯掉颅盖,完整地取出脑组织;自C6~T1平面水平离断头颈部,沿食管及颈椎椎体之间纵形切开皮肤及肌肉,细心分离食管及咽后壁与颈椎椎体间的软组织,并从枕骨斜坡处呈冠状位将颈椎及枕骨后部离断.若自C6~T1平面仅离断食管、气管及其前方的软组织,则可保留完整的脊柱和脊髓.(2)将取下的标本先放入5%~10%H2O2中漂洗1~2 d,之后用流水冲洗口腔、鼻腔、咽、喉及食管、气管上段等,再拿出凉干,其间可视情更换方向,以利鼻旁窦内的水分流出.(3)沿口唇边缘行连续缝合以封闭口腔外口;将10 ml注射器活塞的前端橡皮部分塞入鼻孔附近,并行荷包缝合以封闭鼻腔外口,注意将结扎线嵌入注射器前端橡皮部分的凹陷内,以防其滑脱.(4)自气管及食管断端分别插管灌注填充剂.(5)待填充剂充分硬固后,将标本放入浓盐酸中腐蚀1周左右,取出冲洗、漂白、装瓶.

  • 硬膜外腔穿刺术解剖标本制作法

    作者:胡丹为;刘庆涛;马仁华

    硬膜外腔穿刺术是通过穿刺将麻醉药物注入硬膜外腔,以麻醉不同平面的脊神经根.为在操作中避免失误,了解和掌握其应用解剖学基础和操作要点是必要的.根据《护理应用解剖学》教材中硬膜外腔穿刺术的内容,我们制作了硬膜外腔穿刺术标本,现将制作方法介绍如下:1选材与取材用经过防腐固定的成人尸体,常规方法切开胸腹前壁,暴露胸腹腔器官,将胸腹腔器官带腹膜分别剥离上至第4胸椎下缘,下至第4腰椎下缘水平,截断躯干,取用中段.然后沿后正中线向左旁开7.0 cm处,锯切掉肋骨和部分腹后壁,向右去掉肋骨和腹后壁,取用脊柱部分.此标本也可以用局解后的材料.

  • 臂丛及其分支变异1例

    作者:曲永松;刘润涛;张福清;孙文友

    臂丛的干、股、束的任何一部分在数目、编排上与正常不同均为变异臂丛,文献报道约为11.6%.笔者在解剖一具成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右侧臂丛及其分支存在异常,现报道如下.右侧臂丛的上、中、下干均在锁骨的后上方分为前、后股.外侧束在胸小肌的上缘处发出上下2小支加入内侧束,上支直径0.08cm,长度1.16cm,下支直径0.08cm,长度1.59cm.内侧束在2小支加入前直径0.25cm、加入后直径0.30cm,此后内侧束下行2.20cm在胸小肌后方发出正中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和尺神经.正中神经在腋窝内和臂的上部分别走行在腋动脉及肱动脉的前内侧,在喙肱肌止点稍下方转到肱动脉的前方并伴肱动脉前面下行,直到肘关节的前面转到肱动脉的内侧.前臂内侧皮神经和尺神经行程位置正常.

  • 肌皮神经与正中神经交通1例

    作者:孙贺

    据中国人体质调查一书统计,肌皮神经与正中神经有交通的占10.2%.作者在解剖一具成年女标本时,见其右侧肌皮神经发一支与正中神经交通,现报道如下.肌皮神经自外侧束发出,偏外下行进入喙肱肌,入肌处发出3支支配该肌,主干穿过喙肱肌在肱二头肌内侧下行,分出2支支配肱二头肌和肱肌.随后在距肱骨内侧髁上方15 cm处又向内下分出一支连于正中神经,本干继续前行穿过肱二头肌腱外侧移行为前臂外侧皮神经.交通支长2.4 cm、直径1.5 mm,肌皮神经分支前直径为2.1 mm,分支后直径为1.0 mm.正中神经接受分支前直径为1.5mm,接受分支后直径为2.1mm.由外侧束发出的正中神经外侧根明显比内侧根细、直径分别为0.6mm和1.2 mm.

  • 胆囊床形态观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安月勇;姜玉波;韩文祥;曲永松

    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囊进行胆囊疾病的介入性治疗应用渐多.若穿刺针从胆囊与肝的非连接区(胆囊的游离壁)进入胆囊内,由于胆囊内压力较高(可达294 Pa),可能会发生严重的并发症-胆漏.因此,明确胆囊与肝连接区(胆囊床)的解剖学特征,对确保穿刺针由胆囊床进入胆囊,避免胆漏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胆囊床进行了观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 不同肋间切口胸腔闭式引流的效果分析

    作者:崔英健;孟镔;李大巍;丁占彪;陶伟;徐君玉;翟延荣;李军;窦正郁;汪月祥

    胸膜腔肋间闭式引流能够有效地抢救胸部受伤后合并血气胸或血心包的病人.如何选择肋间隙的穿刺切口部位而达到佳的治疗效果,各家文献报道不一.本文收集12年来有完整资料的胸部外伤210例,对其选用不同肋间切口进行胸腔闭式引流进行了疗效分析.本组均为胸外伤合并有血气胸或血心包的病例,不包括合并有腹部损伤及胸部以外的其它损伤.

  • 肝动脉特殊变异1例

    作者:李晓平;胡振富;陈铭锐

    肝动脉形态起源多变,作者在解剖一成年男性标本时,见其入肝动脉数量及起源特殊,报道如下:成年男性尸体,防腐固定后,经股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其胃左动脉直接起源于腹主动脉,并发出直径为1.84mm的肝左动脉经肝门入肝,肝右动脉直接起源于肝总动脉,经肝总管后面入肝门,直径为2.68 mm.另有2支副肝左动脉,1支起自肝总动脉直径为1.34mm,分为3细支经肝脏面左纵沟入肝;另1支与胃右动脉共干,起自肝总动脉,直径为1.2 mm,亦经肝脏面左纵沟入肝.

  • 双侧副胸锁乳突肌与胸骨肌相连1例

    作者:姜华东;张家兴;郑荣昌

    在局解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例双侧副胸锁乳突肌与胸骨柄相连的变异,较为罕见,故报道如下.女性,70岁左右.变异肌肉位于深筋膜深面、胸锁乳突肌及胸大肌的浅表,呈“X”形(附图).两侧副胸锁乳突肌于胸骨柄水平处以中间腱相连后止于胸骨柄前面,肌腹(宽约1.5 cm,厚约1.0cm)向两侧外上方斜行约18 cm后止位于两侧颞骨乳突外侧面、胸锁乳突肌止点浅表.胸大肌浅表尚有两变异肌肉起于胸大肌下缘(第5~6肋间),向内上方斜行约16 cm后连于中间腱.

  • Meckel憩室嵌顿左侧致穿孔1例

    作者:槐业东;高晓刚;高文波

    患儿女性,2.5岁,因左腹股沟区出现肿物,其母自行复位2次后,出现腹痛6 h,呕吐4次,为胃肠内容物,无排气、排便.查体:神志清,精神差,双肺呼吸音清,无罗音,心率104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无杂音,腹部膨隆,无胃肠型,腹肌紧张明显,肠鸣音减弱.腹透示:膈下未见游离气体,肠胀气.入院诊断:肠穿孔?即行剖腹探查,术中开腹后即见中量酱红色混浊液体溢出,探查小肠即见距回盲部60cm处有一指状憩室,位于系膜缘,约长5 cm,距憩室2.5 cm有一0.5 cm穿孔.

  • 新生儿有尾1例

    作者:田顺亮;李绍红;张春英

    人类在胚胎发育的早期有尾的发生,随着胚胎发育,在基因及其它因素的调控下,尾逐渐退化消失,出生后有尾者少见.一妊娠40周的产妇.剖腹产后得一男婴,体重4 250 g,出生后四天测量,在臀裂距肛门后上约2 cm处,向下伸出一长约1.53 cm的短尾.尾呈粗细较一致的短圆柱状,其头端直径约0.62 cm,尾端钝圆,直径约0.53 cm,另在尾头端上方骶部的皮下有一直径约3 cm,高约0.5 cm的脂肪瘤,余未见异常.

  • 几种经后路手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方法比较

    作者:闵少雄;靳安民;朱立新;张辉;肖进

    目的:对经后路手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几种方法进行回顾总结,评价APOFIX椎板钩内固定并后路融合术的效果.方法:对25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患者行后路手术,包括齿突骨折20例,横韧带断裂5例,其中Gallie钢丝并后路融合术12例,Brooks钢丝并后路融合术9例,APOFIX椎板钩并后路融合术4例.结果:术后随访6~40个月(平均21个月),全部行颈椎侧位X线片检查,部分行MRI检查,骨性融合分别为Gallie法10例(83%),Brooks法8例(89%),APOFIX法4例(100%).结论:APOFIX椎板钩并后路融合术操作简便、稳定、效果好、并发症少且不影响MRI成像而有利随访,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较为理想的一种方法.

  • 开胸手术入路的改进与临床应用

    作者:王成虎;付强;王磊;梁辉;孙冰峰;陈军;王华;杭庆雨

    目的:报道开胸不断胸壁诸块肌肉,不切除肋骨手术方法与临床应用.方法:采用胸外侧斜切口或腋下直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充分显露手术视野内背阔肌、斜方肌浅面,于背阔肌前缘附着部纵行切开肌筋膜,游离背阔肌,斜方肌深面.用拉钩牵拉肌瓣向后,根据胸内病变确定进胸肋间.切开前锯肌膜,沿前锯肌束方向顿性分开前锯肌,显露肋间隙,切开肋间肌和壁层胸膜进入胸腔.放置胸腔撑开器,扩大胸腔视野.结果:本组64例,肺叶切除30例,食管癌切除、胃食管弓上弓下吻合13例,一侧全肺切除7例,肺大泡切除7例,外伤性肺破裂修补5例,后纵隔肿瘤切除2例.切口甲级愈合.结论:开胸非横断胸壁多块肌肉,不切除肋骨的胸外侧斜切口或腋下直切口的胸内手术,具有损伤小,显露好,出血少,术后疼痛轻,适用性广泛且能兼顾胸廓完整,切口疤痕小、美容等特点.

  • 《外科和放射解剖学》杂志文题摘要(2000年第22卷第3、4期)

    作者:

    1.Morphometric study of the pulmonary trunk: implications for a new approach of the Ross procedure C. Latremouille, C.Chardigny, B. Pouzet , N. D ' Attellis , J.-M. Grinda, J.-P. Couetil, S.chauvaud,J. - N. Fabiani and J. - P. Lassau肺动脉干的形态测定研究:罗氏手术新方法的提示病变的主动脉瓣可用自体移植肺动脉瓣来取代,而用肺的同种移植物取代被移走的肺动脉瓣则具有自身钙化的危险.有人提出用肺动脉干前壁单尖瓣膜重建右心室流出道.本研究旨在确定这项技术的可行性.我们对17具成人尸体的心脏进行了测量:肺动脉瓣尖水平的肺动脉干直径(D1).从肺瓣尖到肺动脉干分杈处上端的距离(H1)及下端的距离(H2).当单尖形瓣膜允许45°开放、能确保良好的瓣膜功效时,计算出D2=1.4D1.G=H1-D2决定着本技术的可行性,当G>10mm时,对本技术合适;当0<G<10 mm时,表明可以实施本技术;当G<0时,表明不可能实施本技术.D1、H1和H2的均值分别是20.19 mm、37 mm和57mm.17例标本中有16例实施了这项技术,占94%,而1例不能施行该技术,占6%.在实施这项新的外科技术前,通过超声心动描记术或核磁共振对这些参数的测量是必要的.(22:129-133)

  • 从Medline数据库谈英文摘要的分类和撰写

    作者:谭海燕;黄美贤;徐达传

    中文科技论文加英文摘要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是给外国人看的,因此研究国外科技论文摘要的写法对我们写出好的英文摘要是十分必要的.Medline是世界著名的应用为广泛的生物医学数据库之一,它的内容偏重于临床医学,亦包括大量基础医学及其它生物医学文献,是生物医学工作者获取国外文献的主要途径,生物医学工作者以文章被其收录为荣.另外,Medline数据库是比较容易获得的,它是一个免费数据库,我们可通过Internet进行检索,在各医科大学或医院的局域网上上也可获得光盘版的Medline数据库.因此我们以Medline数据库中的英文摘要作为我们为医学论文写英文摘要的原则和依据是必要的和可行的.本文以“anatomy in ti”为检索式,考察了Medline(2000/11~12)数据库中收录的58篇(共检出69篇文献,其中11篇没有摘要)文献的英文摘要的分类,并对英文摘要的写法进行探讨.

中国临床解剖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