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年龄对女性硬膜外腔加药后压力及局麻药扩散的影响

    作者:张文钰;张青林;徐铭军

    目的 分析研究年龄分层对硬膜外腔注药后的硬膜外腔压力、扩散及用药量特性.方法 选取20~40岁、40~60岁和60岁以上的择期开腹妇科手术患者各20例,均于L2~ 3间隙穿刺并置硬膜外导管,每隔5 min泵注0.75%罗哌卡因5 ml,共3次.观察并记录3组每次注药后5 min的硬膜外腔压力,测量末次给药15 min后的阻滞平面,计算脊髓每节段阻滞所需药量.结果 >60岁组与20~40岁组和40~60岁组比较,注药后5 min的硬膜外腔压力和阻滞平面到达目标平面的时间均有明显下降(P<0.05),相同剂量局麻药阻滞的总节段数明显增多(P<0.05),每节段所需局麻药更少(P<0.05).结论 年龄对局麻药在硬膜外腔的注药后压力和药物扩散均有影响;当患者年龄超过60岁时,硬膜外阻滞所需药量有所减少.

  • 罗哌卡因与地佐辛用于全膝关节置换硬膜外镇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肖仁俊;刘爱兰;姚建英;魏星;李迎时;刘占坡

    本研究采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和地佐辛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泵(PCEA),观察和评价其镇痛效果、运动阻滞及不良反应.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12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Ⅱ~Ⅲ级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无局部麻醉药过敏史.均采用硬膜外麻醉,穿刺间隙L1~2.硬膜外腔用药为丁卡因和利多卡因合剂.术中麻醉效果欠佳者不作为观察对象.

  • 地塞米松配伍布比卡因、芬太尼用于术后镇痛

    作者:印红梅

    芬太尼用于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但常伴有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并且单次给药作用时间短.本文拟在观察硬膜外腔应用地塞米松预防芬太尼术后镇痛所致并发症的作用并延长术后镇痛时间.

  • 两种途径给辅助药对皮质醇及β-内啡肽的影响

    作者:陆康生;周海中

    目的:研究静脉及硬膜外腔应用芬太尼对下腹部手术患者血中皮质醇及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病人,ASAⅠ-Ⅱ级,诊断为子宫肌瘤,择期在硬膜外腔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全子宫切除术,随机分成两组,静脉组和硬膜外组,每组15例,硬膜外麻醉平面固定后20min使用辅助药物.静脉组:静脉注射芬太尼50μg,氟哌啶2.5mg.硬膜外组:硬膜外腔注入芬太尼50μg,静脉注射氟哌啶2.5mg.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平面固定后20min,给辅助药后20min、90min测定血中皮质醇及β-内啡肽.结果:β-内啡肽含量在使用辅助药后20min,两组均有显著下降(p<0.01),而皮质醇含量在两组改变不明显.结论:两种途径给辅助药均能抑制β-内啡肽的分泌,因而对应激反应可能有部分抑制作用.

  • 两种途径给辅助药对下腹部手术患者NOS活性的影响

    作者:陆康生;王晓铃

    目的:了解静脉和硬膜外腔给予芬太尼时,下腹部手术患者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方法:选择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中行全子宫切除患者30例,随机分为静脉组和硬膜外组,每组15例,麻醉平面固定后20min,静脉组经静脉给予芬太尼50μg,氟哌啶2.5mg,硬膜外组经硬膜外腔给予芬太尼50μg,经静脉给予氟哌啶2.5mg.采用酶法测定术前,麻醉平面固定后20min、给辅助药后20min、90min时NOS活性.结果:两组NOS活性无显著改变.结论:硬膜外腔给予芬太尼产生镇静镇痛作用是由于其与脊髓胶质区的阿片受体的结合有关,而与NO-cGMP系统无明显相关.

  • 瑞芬太尼静脉自控给药与腰硬联合阻滞用于分娩镇痛对比观察

    作者:孙旺春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静脉自控给药应用于分娩镇痛治疗的临床价值,并比较瑞芬太尼静脉自控给药与腰硬联合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3月至2013月2月本院进行分娩镇痛的产妇61例,将所有产妇随机分组为瑞芬太尼静脉自控组(PCIA组)、瑞芬太尼背景输注组(BG+PCIA组)、腰硬联合阻滞组(PCEA组),比较三组产妇临床镇痛效果.结果:BG+PCIA组及 PCEA组镇痛满意度明显好于 PCIA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EA组应用于分娩镇痛后,产妇第2产程明显长于其他组(P<0.05),开展分娩镇痛前后所有产妇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瑞芬太尼静脉自控给药是可供选择的分娩镇痛治疗措施,虽镇痛疗效逊于腰硬联合阻滞,且对产妇生命指征检测要求严格,但临床应用安全简便,应用时机不收孕妇产程影响,可作为分娩镇痛治疗的补充,值得临床借鉴.

  • 硬膜外麻醉穿刺技术进展

    作者:王晓晨;冯泽国;杜春彦

    硬膜外麻醉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麻醉技术, 具有对心血管、 呼吸及胃肠道功能影响小的特点. 阻力消失法是常用的识别硬膜外间隙的方法. 由于这是一种主观性判断, 致使缺乏经验的麻醉医生穿刺失败率高. 目前已经提出了几种用于识别硬膜外腔穿刺边界的客观方法, 本文就目前用于硬膜外穿刺的一些新技术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麻醉 硬膜外腔
  • 硬膜外腔置管注入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王敦亮;殷晓雪

    资料与方法自2006年3月起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208例,男95例,女113例;年龄26~68岁,平均47岁;发病时间3个月~24年;其中1个间隙突出者103例,2个间隙突出者85例,3个间隙突出者2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①临床表现:腰痛伴下肢放射痛;②神经支配区的感觉减退;③直腿抬高试验:较正常减少50%;④出现4种神经体征中的两种征象(肌肉萎缩,运动无力,感觉减退和反射减弱);⑤影像学资料:208例患者均经CT或MRI检查.本手术适应证为经3个月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问盘突出症.

  • 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作者:薛芹

    目的:比较不同配方在硬膜外腔术后镇痛中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在硬膜外麻醉术后病人90例,随机分成丁丙诺啡(A)组和芬态尼(B)组,曲马多(C)组镇痛泵设定持续输注2ml/小时,分别于术后4、8、20、24、48小时观察病人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镇痛药使用剂量PCA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三组镇痛效果满意,评分满意,A组高于B组和C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皮肤瘙痒方面,A组低于B组和C组,尿潴留方面A组低于B组和C组.结论:A组丁丙诺啡组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适合用于临床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

  • 腰硬联合麻醉下行二次剖宫产术出现全脊麻1例

    作者:曾华北

    病历资料患者,35岁,孕3产1,孕39周,瘢痕子宫,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术前常规检查,患者身高155cm,血压125/80mmHg,心率90次/分,血红蛋白95次g/L,Hct 31%,PLT 200,患者于7年前在持续硬膜外麻醉行阑尾切除手术,于3年前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平素体健,腰椎未受过外伤.入室后常规摆体位,消毒,铺巾,取L2~3点穿刺,骨质感明显,随后向头侧倾斜进针,试探多次,进入硬膜外腔,突破感不明显,玻璃针管注液无阻力,回抽无液体,放入腰麻针,遇骨质感,放弃穿刺,置入硬膜外导管,当置入9cm处时有阻力(以为是遇硬膜外穿刺针开口处或硬膜外穿刺腔脂肪阻挡未予重视)用力置管后阻力消失,顺利置入导管.

  • 静脉自控镇痛与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剖宫产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比较

    作者:刘勇;张月凹保

    目的 根据自控镇痛泵的优点,我院采用记量记数比较统计.方法 选择剖宫产术后患者15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75例,分别采用PCIA和PCEA方法进行术后镇痛,使用静脉自控镇痛(PCIA)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在剖宫产术后止痛中进行比较.评估2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对镇痛泵的满意度及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安静及活动时的疼痛分级均有明显差别,无痛者均以PCEA组为多;但PCIA组产妇术后6h可翻身、活动,可促进肠蠕动、尽早排气.连接在手部或上臂,粘贴很牢固,患者可随意、放心的活动,方便喂奶等,也很舒适,在这点上PCIA组患者的满意度比PCEA组明显高.结论 PCEA较PCIA镇痛效果更佳.但由于剖宫产的特殊性,介于PCIA的优点及产妇的满意度,PCIA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7例疗效分析

    作者:明玉德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腰部推拿、牵引、内服中药、硬膜外腔注射、功能锻练等方法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7例.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3个疗程的治疗,治愈58例,占45.7%,显效44例,占34.6%,好转20例,占15.7%,无效5例,占3.9%,患者有效率96.1%.结论:内外兼施,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疗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针灸、推拿配合硬膜外腔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

    作者:王伟;杨晓霞;郭红霞

    临床常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因腰椎间盘的损伤与退行性病变引起,可导致脊柱内外侧力学平衡的失调,同时椎间盘纤维环的破裂可使髓核从破裂口外突,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引起一系列神经症状.本病多发于28~55 岁的青壮年人群,体力劳动者的发病率较高.本研究采用针灸、推拿配合硬膜外腔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胆囊切除术临床研究报告

    作者:李长根;彭小云;徐明玉;王忠诚

    本文共观察行择期胆囊切除术患者46例,分为A组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16例),B组穴位电极刺激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14例),C组(对照组)单纯小剂量硬膜外麻醉(16例)三组.结果A、B两组优良率(Ⅰ+Ⅱ级)分别为100%和92%,C组优良率(Ⅰ+Ⅱ级)为12.50%,A、B两组麻醉效果优于C组(P<0.01).三组硬膜外麻醉药均应用1.5%利多卡因,三组硬膜外腔每小时平均用药量(1.5%利多卡因,mL)A、B两组比C组分别减少33.50%和34.00%(P<0.01);第一小时容量及总容量A、B两组比C组减少均接近30%(P<0.01).

  • 非手术疗法分型治疗颈椎病896例临床观察

    作者:殷晓雪;耿向东;王文

    我科自1997年5月建科至今,共治疗颈椎病逾千人次,有完整记录者896例,每例均根据其分型,合理组合使用牵引、按摩、理疗、硬膜外腔超容量灌注、星状神经节阻滞、药物治疗等多种非手术治疗方法,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896例,男406例,女490例。年龄21~75岁,平均48岁。病程7天~30年,平均5.2年,疗程3~34天。其中颈型颈椎病242例,神经根型366例,脊髓型15例,椎动脉型108例,混合型165例。

  • “碱化药液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一文的几点质疑——答胡立勇医师

    作者:胡军;郑满红

    读过胡立勇医师的提问,深感问好,即“碱化药液注射到腰椎管内,5%碳酸氢钠的量10ml,碳酸氢钠的药作用会不会引发马尾神经的刺激症状,会不会导致下肢的感觉及运动障碍和大小便失禁的现象?”问题予以答复,还望指教。  关于胡立勇医师提出的上述问题,我们复习解剖:①硬膜外腔介于硬膜囊与椎管壁之间,上至枕骨大孔,下至骶管裂孔。②硬膜囊下端终止于S2水平,S2的骨质标志髂后上嵴联线。③脊髓尖端下延成一细丝(即终丝),长约20cm,上段15cm在蛛网膜下腔中,为内终丝,主要由软膜延成;下段5cm穿出硬膜囊,止于尾骨,为外终丝,表面有硬膜延成。我们在进行骶管穿刺时,所用穿刺针为普通9号注射针,长度为4.5cm,深度不会达到S2水平,穿刺成功后反复回抽2~3次,无脑脊液(即未穿破硬膜囊下端而进入蛛网膜下腔中)及血液时才能行骶管封闭治疗。碱化药液pH值为7.3,与脑脊液pH值为7.4,仅相差0.1,均为弱碱性。因此,采用碱化药液骶管封闭治疗时不会引发马尾神经(即内终丝及外终丝)的刺激症状,也不会导致下肢的感觉及运动障碍和大小便失禁。我们从1991年至今采用该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部分腰椎管狭窄症300例次,经临床观察和随访及近来一些作者的临床报道,均未出现上述不良刺激症状及并发症的报告。(收稿:2000-09-30)            问:我是一名乡村骨伤科医生,也是《中国骨伤》的老订户。……应用碱化药液椎管内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中国骨伤》杂志中见过几篇报导,如1996年第9卷第1期26页郑满红、胡军等医师报导的“碱化药液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混合液均用5%碳酸氢钠注射液为5ml、10ml。在此我请教一个问题:混合液注射到腰椎管内,碳酸氢钠的含量仅为3ml,碳酸氢钠的药物作用会不会引发马尾神经的刺激症状,会不会导致下肢的感觉及运动障碍和大小便失禁的现象。请在百忙之中抽点时间回信给以解答。  谢谢!              点评(中国中医研究院望京医院 100700 支满霞主任医师)  碱化局麻药后,其药液中的非离子比例增加,药液的脂溶性提高,穿透神经膜、细胞膜、毛细血管的能力增强。并易穿透血脑屏障,使血液及脑中的局麻药的浓度增高,毒性增大。老年人蛛网膜绒毛突入,硬膜外通透性增加,即使是小剂量的局麻药也可出现运动神经阻滞,因此老年患者用药量要小。碱化药液其pH值较高,硬膜外腔或骶管内注射可减轻H+对局部神经根的刺激。同时使局麻药作用潜伏期缩短,作用时间延长,镇痛效果进一步增强,有效地阻断了疼痛的恶性循环,使症状迅速缓解。碱化药液的pH应接近生理水平,以控制在pH7.0~7.4为宜。局麻药的效能并非与pH值的提高成正比。随着pH值的升高,麻药的离解度将逐渐减少,麻药效能降低甚至消失。应用康宁克通时不要与碳酸氢钠配伍,可出现悬浮液沉淀不易吸收。配制的药液如发生混浊或沉淀好不要使用。硬膜外腔治疗应由技术熟练医师进行操作,硬膜外腔穿刺成功后,要多次试验确认在硬膜外腔才能注药。如不慎误入蛛网膜下腔,应放弃本次治疗,以免发生全脊髓麻醉、蛛网膜炎、头痛以及神经根刺激症状。  (编辑:连智华)

  • 无水乙醇硬膜外腔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作者:董锋

    治法:确定疼痛部位,按神经分布区相应脊椎间隙行硬膜外腔穿刺置管,妥善固定导管.常规注入1%普鲁卡因5 ml,确定所阻滞平面是否达到止痛范围,而且1小时后注入无水乙醇不会引起剧痛.一般常用量是5 ml,1次注入24小时后疼痛消失,可拔除导管,如仍有疼痛可再次注射5 ml.

  • 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6例

    作者:杨恒

    目的 观察硬膜外腔注射药物结合腰椎牵引、口服中药汤剂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共选择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给予硬膜外腔注射2%利多卡因注射液4mL、维生素B1 1.5mL、维生素B12 1mL、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3mL、654~2注射液0.5mL、注射用水10mL,注射药物后进行腰椎牵引及口服中药汤剂.结果 经治疗64例临床治愈,28例好转,4例未愈后采用手术治疗.结论 "内服外注牵引"联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 舒芬太尼与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周朝明;全伟斌;于克华;彭丽;劳诚毅;杨木兰;邱雪娟;劳慧娟;刘珍;韦洁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与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初产妇60例,分两组,6μg舒芬太尼组(S6组)和3μg舒芬太尼混合3 mg罗哌卡因组(S3R3组).双盲对照观察.各组均采用蛛网膜下腔给药后硬膜外腔留管,产妇自控镇痛(CSE+PCA),且各组的硬膜外腔维持用药相同.观察记录镇痛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不同时间的VAS评分、运动阻滞、各组产程、出血量、新生Apgar评分、镇痛满意度、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镇痛起效时间S3R3组小于S6组(P<0.05);镇痛维持时间S3R3长于S6组(P<0.05),蛛网膜下腔给药140 min后镇痛评分S3R3组优于S6组(P<0.05):皮肤瘙痒及恶心呕吐发生率S3R3组低于S6组(P<0.05).结论 6μg舒芬太尼或3μg舒芬太尼混合3 mg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给药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对产妇和新生儿无不良影响.3μg舒芬太尼混合3 mg罗哌卡因珠蛛网膜下腔给药分娩镇痛效果优于6μg舒芬太尼.

  • 非手术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

    作者:郭志江;周其才;鲁守信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管内疾患中常见的病症之一.除少数病人需要手术治疗外,多数病人通过系统的非手术疗法,均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我们采用推拿、牵引、硬膜外腔药物注射的综合疗法治疗此症,获得了满意的疗效.兹将我科1992~2000年治疗的120例报道如下.

770 条记录 1/39 页 « 12345678...383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