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中国临床解剖学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Anatomy 중국림상해부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解剖学会
  • 影响因子: 0.7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165X
  • 国内刊号: 44-115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108
  • 曾用名: 临床应用解剖学杂志;临床解剖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8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徐达传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肌皮神经肌支的定位及临床意义

    作者:余汝堂;陈忠孝;金建华

    目的:探讨肌皮神经肌支的分支类型及其精确的体表定位方法.方法:上肢标本58侧,仔细解剖观测肌皮神经走行、分支的横径和长度等.结果:(1)肌皮神经穿过喙肱肌的位置距肩峰为(5.95±1.03)cm;(2)肱二头肌支起始处距肩峰距离:男(12.02±1.68)cm,女(10.35±1.88)cm,分别为肩峰-外上髁长度的(41.12±4.46)%和(36.91±6.55)%;起始点横径:男(1.27±0.37)mm,女(1.43±0.42)mm.短头肌支的长:男(3.66±13.7)cm,女(5.07±2.05)cm,长头肌支的长:男(4.27±1.37)cm,女(5.25±1.95)cm;(3)肱肌支起始处距肩峰距离为:男(15.27±2.76)cm,女(12.72±2.01)cm,分别为肩峰-外上髁长度的(52.50±9.60)%和(45.42±6.97)%.起始点横径(1.35±0.40)mm,长为(5.88±2.19)cm.结论:将肱二头肌支和肱肌支在肌皮神经发出点定位表达以肩峰与外上髁距离的百分比,可避免因个体差异而对肌支起点定位产生的误差,为临床提供更为便捷、可靠、实用的解剖依据.

  • 尾状叶静脉的应用解剖与CT研究

    作者:汪坤菊;丁自海;陈敏;黄海伟;石小田;秦将钧;易西南

    目的:为腹腔镜肝尾状叶切除等手术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①32具尸体标本采用大体解剖方法观测尾状叶静脉数量、直径、走行、回流部位、游离部长度(肝外长度)及毗邻解剖关系.②对15例铸型标本的尾状叶静脉进行观测.③采用64排螺旋CT对10例肝脏标本进行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记录螺旋CT影像下尾状叶静脉内径、数量、走向及毗邻关系,与解剖研究结果比较.结果:固有尾状叶静脉有1~3支,34.38%(11例)有固有尾状叶上静脉,90.63%(29例)有固有尾状叶中静脉,59.38%(19例)有固有尾状叶下静脉.腔静脉旁部静脉和尾状突静脉都为1支,尾状突静脉出现率34.38%(11例).尾状叶静脉主要汇入到下腔静脉肝后段的左上区(2区)、左中区(6区)、左下区(10区).其游离部的长度长短不一.结论:了解尾状叶静脉的形态特点及分布规律,对于提高腹腔镜尾状叶切除术中操作的安全性具有临床意义.

  • 扩大经蝶窦入路的显微解剖

    作者:李学军;袁贤瑞;姜维喜;罗端午

    目的:为扩大经蝶窦入路提供显微解剖基础.方法:取经10%福尔马林固定、红色乳胶灌注的成年头颅标本20例,显微镜下模拟扩大经蝶窦入路手术,对相关结构进行解剖、观察、测量及照相.结果:经蝶骨平板及鞍结节向鞍上扩展,两侧为视神经管,前方有筛后神经血管丛.鞍结节隐窝邻近蝶鞍前壁其下为前海绵间窦.斜坡拓展的下限距鞍底中点距离为(43.6±4.5)mm,咽鼓管圆枕及硬腭阻碍向下扩展;骨性后鼻孔下界为腭骨水平板后缘,外界为翼突内侧板,两者间距(25.9±1.76)mm,颈内动脉鞍底问距(13.8±0.67)mm,向内移动颈内动脉必须松解床突段的远近硬膜环及破裂孔的纤维环,方可显露海绵窦外侧壁的颅神经.结论:扩大经蝶窦入路提供了从前方处理累及鞍上、海绵窦及斜坡病变的新途径.

  • 改良肩胛深层入路显露上胸椎的应用解剖

    作者:吴锐辉;尹庆水;刘丰;马向阳;李凭跃;王非

    目的:为改良肩胛深层入路显露上胸椎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21例福尔马林浸泡的尸体标本按左右侧肋骨切口高低,随机分为右高左低组(A组)、左高右低组(B组)及低位切口组(C组);按手术入路,逐层解剖至上胸椎椎体,观察并测量皮肤切口长度、肋骨切口纵向撑开宽度、显露椎体范围、双侧交感神经干、奇静脉弓及胸导管等结构,采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改良肩胛深层手术入路皮肤切口长度平均(22.88±1.70)cm;若切除第3肋骨,切口纵向撑开宽度平均(6.10±0.68)cm,能显露T2~4椎体(100%);若联合切除第2肋骨,切口撑开宽度平均(8.08±0.93)cm,能显露T1椎体下2/3~T4椎体(83.3%);若联合切除第4肋骨,切口撑开宽度平均(8.87±0.73)cm,能显露T2-5椎体(100%);若单纯切除第4肋切口撑开宽度平均(6.03±0.53)cm,显露T3-5椎体(100%);交感神经干、奇静脉弓及胸导管等结构在显露过程中出现在相对恒定的位置,术中仔细操作可避免损伤.结论:改良肩胛深层入路是显露上胸椎的理想的手术入路,具有创伤小,显露好,安全性高等优点.

  • 面、前庭蜗神经脑池段的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

    作者:朱蔚林;漆松涛;张喜安;陆云涛

    目的:探讨面、前庭蜗神经脑池段的显微外科解剖,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应用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10例(20侧),显微镜下经乙状窦后入路对面、前庭蜗神经脑池段及其毗邻结构进行解剖、观测.结果:面、前庭蜗神经脑池段分为进出脑干段(root entry/exit zone,REZ),桥小脑角段,内耳道段.REZ有重要的解剖三角;桥小脑角段面神经运动支与前庭蜗神经走行关系恒定,走行在前庭蜗神经前上方,中间神经和面神经运动根在内耳道中部融合成一支;桥小脑池蛛网膜象袖套一样延续至内耳道底部.结论:(1)听神经瘤起源于蛛网膜下腔内,面、前庭蜗神经池与桥小脑池相连续;(2)听神经瘤可利用REZ解剖三角来寻找面、前庭蜗神经的起始段,并根据肿瘤生长方向不同与REZ的解剖关系分3种类型,有利于术中面、前庭蜗神经功能的保留;(3)磨除内耳道后唇不能超过1cm,以免进入骨迷路

  • 喙肱韧带的解剖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杨会峰;唐康来;李建福;陈伟;王健;许建中

    目的:测量喙肱韧带(coracohumeral ligament,CHL)解剖学数据,为临床冻结肩的诊治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20例正常成人肩关节标本,用游标卡尺和钢尺测量:CHL全长、距离喙突尖端长度、距离喙突末端长度、根宽、移行为关节囊前的宽度、根厚、移行为关节囊前的厚度.结果:CHL全长为(35.7±6.0)mm(26.2±48.1 mm)、距离喙突尖端长度为(12.0±4.4)mm(4.0~19.2 mm)、距离喙突末端长度为(17.5±4.0)mm(6.0~21.1 mm)、根宽为(21.0±3.5)mm(15.1~29.0 mm)、移行为关节囊前宽度为(15.8±2.4)mm(12.1~20.1 mm)、根厚为(2.15±0.70)mm(1.18~3.60 mm)、移行为关节囊前厚度为(1.83±0.69)mm(1.02~3.46 mm).结论:CHL从起点到止点都是逐渐变细的,不同的人CHL解剖测量不同且数据差异太大,提示不能在不同的人之间进行比较来指导冻结肩的临床诊治.

  • 前外侧肌间隙手术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应用解剖学研究

    作者:秦啸龙;张先龙;周国民

    目的:探讨微创伞髋关节置换术前外侧肌间隙人路改良,手术安伞区和评价手术对软组织的损伤.方法;解剖20具成年尸体标本(40髋),测量臀中肌前缘在髂嵴处起点距髂前上棘的距离;记录臀上神经的走行及与周围解剖标志的距离;进行统计学分析,提出改良方案.对3具新鲜灌注尸体的一侧模拟改良微创伞髋置换术,观察切口周围软组织的损伤情况.结果:臀中肌前缘距髂前上棘距离(6.1±0.4)cm(5.5~6.8 cm);经大转子外侧凸点分别作与髂后上棘连线、髂嵴垂直连线、臀中肌前缘与髂嵴的交点和与髂前上棘连线方向上,臀上神经下支距大转子外侧凸点的距离分别为(10.0±0.8)cm(7.7~11.6cm)、(9.1±0.8)cm(7.2~10.3 cm)、(7.4±0.6)cm(6.0~8.8 cm)和(8.8±0.7)cm(6.7~9.6 cm);3例髋模拟改良前外侧肌间隙入路全髋置换术后,解剖发现损伤集中于臀中肌前缘的肌腹处,以挫裂伤为主,同时观察第1例模拟手术后有臀上神经终支断裂.结论:(1)前外侧肌间隙人路手术皮肤切口方向可选择从大转子凸点指向髂前上棘沿髂嵴方向后方6.0cm,切口近端长度和操作控制在距大转子凸点6.0cm的"安伞区"以内;(2)前外侧肌间隙入路做到了肌肉间隙操作,充分的手术操作培训,可避免术中埘软组织和神经的损伤.

  • 上颌窦口扩大手术中鼻后外侧动脉的保护

    作者:李少华;段永畅;田广永;彭志强;张剑凯;陈海芳

    目的:探讨鼻后外侧动脉在鼻内镜上颌窦口扩大手术中的影响以及鼻后外侧动脉的保护.方法:应用10具(20侧)10%福尔马林防腐固定乳胶灌注之成人头部标本,观察中鼻道结构,解剖鼻后外侧动脉及其分支,观察鼻后外侧动脉的走行与分布,并测量其外径.观察鼻后外侧动脉与上颌窦口扩大手术的关系.结果:鼻后外侧动脉在蝶腭孔处分出蝶腭动脉,向前下走行,在中鼻甲后端分出中鼻甲动脉,下鼻甲动脉,少数有上鼻甲动脉分支.鼻后外侧动脉外径(1.02±0.07)mm,中鼻甲动脉外径(0.89±0.06)mm,下鼻甲动脉外径(0.94±0.07)mm.鼻后外侧动脉下鼻甲分支在中鼻道的中点,.在中鼻甲后端前方的距离(10.35±2.06)mm.结论:开放上颌窦开口时,在距离中鼻甲后端保留1~1.5 cm的距离,可以避免鼻后外侧动脉损伤,如果必须扩大要应用电凝彻底止血.

  • 骶丛的血供分布特点及临床意义

    作者:宋宇宏;徐达传;黄美贤;刘树元;刘建华

    目的:探讨骶丛的动脉来源、分布的解剖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3具成人新鲜尸体标本,采用明胶-氧化铅微血管显影法观察骶丛的动脉分布.(2)选择15具灌注红色乳胶的防腐固定成人尸体标本,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骶丛的动脉来源和分布.结果:骶丛根部的血供主要来源于骶髂腰动脉系统(sacral Iliac lumbar artery system,SILAS)、臀上动脉和臀下动脉.各动脉的分支之间互相吻合.L4根部血供以第4腰动脉为主;L5根部血供以髂腰动脉为主,L5 ~S3,由骶外侧动脉分支供应,血管平均为(2.2±1.4)支(1~4支).坐骨神经臀段出骨盆处,以臀下动脉、阴部内动脉以及梨状肌肌支供血为主,营养支动脉有(5.3±1.2)支(3~7支).结论:骶丛的血供主要来自于SILAS,每一个动脉分支从不同方向进入骶丛后分为升支和降支,在骶丛内相互吻合.相邻血管区域的血供可以代偿,为骶丛损伤的外科救治提供了解剖学基础.

  • 小脑幕切迹的应用解剖

    作者:吕伯实;夏晖;赵振美;孙丰刚;朱建忠;张海东;梁长虎;刘帅

    目的:为小脑幕切迹区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和外科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16个颅脑湿标本,采用中线位幕下和小脑上外科手术入路暴露开小脑幕切迹区,进行显微解剖观测.结合10例沿眦耳线获取的颅脑横断层标本和5例成人健康自愿者MR图像,研究了小脑幕切迹区的神经和血管走行以及和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结果:幕切迹卜份内有大脑大静脉、基底静脉和大脑后动脉走行,幕切迹的两侧与海马旁回相毗邻.幕切迹中份内有滑车神经、小脑上动脉、大脑后动脉、脉络丛前动脉、小脑中央前静脉的属支和基底静脉走行.滑车神经和小脑上动脉走在幕切迹游离缘的内下方,大脑后动脉沿幕切迹游离缘的内上方后行.该段幕切迹的两侧和海马旁回及钩相毗邻.幕切迹下份内有动眼神经、基底动脉、小脑上.动脉及其分支,其两侧和海马旁回、钩及其深而的杏仁体相毗邻.结论:小脑幕切迹与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密切毗邻.在暴露小脑幕切迹的过程中,滑车神经是易受到损伤的结构.小脑上动脉的小脑中脑段是识别幕切迹中份内滑车神经的理想标志.小脑幕切迹疝时易于挤压大脑后动脉、中脑和动眼神经.

  • 以示指桡掌侧筋膜皮支为蒂逆行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作者:李少华;张业辉;陈胜华;李泽宇

    目的:为以示指桡掌侧固有动脉近侧指问关节附近的皮支为蒂的第2掌指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示指指端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2个手部血管铸型标本、血管灌注标本上,解剖观察示指桡掌侧同有动脉分支与示指桡背侧指背动脉的吻合,皮瓣供区血管、神经分布.结果:示指桡掌侧固有动脉在近侧指间关节附近发出皮支与示指桡背侧动脉在桡背侧有吻合,皮瓣供区有示指背.掌背静脉和示指桡背侧神经,并形成筋膜、静脉和皮神经血管网.结论:以示指桡掌侧同有动脉在近侧指间关节附近的筋膜皮支为蒂可形成第2掌指背逆行岛状皮瓣,是示指指端软组织缺损修复的较佳皮瓣.

  • 视神经减压术的显微外科解剖基础

    作者:范翔;江广理;王海军;初国良;蔡赣桥;樊韵平

    目的:为视神经减压术建立显微外科解剖基础.方法:在26侧经防腐同定的尸头标本上,进行视神经管和眼动脉及其周边结构的观察和测量.结果:视柱前端视神经管外膜与眶上裂硬膜融合变厚,形成凸向眶内的襞,厚度为(1.71±0.37)mm(1.14~2.38 mm).眼动脉有88.5%(23侧)于视神经管颅口底部内侧进入鞘膜,在襞前端内侧穿出入眶.视神经管外下壁与蝶窦外侧壁结合形成视神经-颈内动脉陷窝,长为(7.40±1.44)mm(5.60~10.10 mm).结论:(1)视神经减压应在视神经鞘膜内上方切开;(2)眼动脉减压应在视神经鞘膜切开骨性视神经管全长的基础上再向眶内延长1.14~2.38 mm;(3)视神经-颈内动脉陷窝可作为视神经减压的解剖标志.

  • 桡动脉远侧段的解剖学特性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李凯丽;林卡莉;李光千;王建社

    目的:为桡动脉置管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体视显微镜测量31具尸体共62侧桡动脉远侧段的内径(ID))、外径(ED).结果:(1)桡动脉平桡骨茎突上5cm处断面(SA):ED、ID和管壁厚度(WT)分别为(2.33±0.49)mm、(1.31±0.45)mm和(0.51±0.13)mm.(2)桡动脉平桡骨茎突处断面(SB):ED、ID和WT分别是(2.71±0.45)mm、(1.52±0.54)mm和(0.59±0.16)mm,三者均大于SA(P<0.05).(3)桡动脉的ID、ED及WT存在性别和年龄的差异(P<0.05),但无侧别差异(P>0.05).结论:本文结果对桡动脉穿刺置管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等具有应用价值.

  • 经导管主动脉瓣及肺动脉瓣置换的应用解剖

    作者:宗刚军;白元;秦永文;张浩;姚颖龙

    目的:为经导管瓣膜置换提供正常人主动脉瓣膜及肺动脉瓣膜的相关应用解剖.方法:解剖测量40例(男28,女12)外形大小正常的成年人心标本.结果:测得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周径分别为(63.25±8.43)mm、(66.52±11.25)mm;瓣膜游离缘长度分别为(26.25±3.84)mm、(27.51±5.15)mm;瓣膜附着缘长度分别为(20.36±3.51)mm、(21.27±4.64)mm;游离缘距窦底的距离分别为(15.15±2.67)mm、(16.54±4.33)mm左、右冠状动脉开口距主动脉根部距离分别为(16.59±4.16)mm、(17.23±3.26)mm.主肺动脉长度(33.54±8.15)mm.结论:带瓣膜支架的大小和形状的设计应根据主动脉以及主肺动脉开口的大小及与周边结构的关系来选择.

  • 颈椎前路减压与椎内静脉丛相关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作者:刘丰;尹庆水;吴锐辉;艾福志;权日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中减压范围与椎内静脉丛出血问题相关的应用解剖学研究.方法:选择6具新鲜尸体和12具经防腐固定的完整的成人颈部标本(C1~T1),对椎体钩突前脚间距、钩突前脚与横突孔内壁垂直距离及椎内前静脉丛两侧纵行血管间距等进行解剖观察.结果:椎内前静脉丛潜行于后纵韧带内,紧贴硬脊膜背面,两条纵行血管问形成横行交通支;在C3~C7相应椎体,钩突内侧缘与横突孔内壁间距为(5.25±0.85)mm,C3~C7相应节段椎内前静脉丛两侧纵行血管间距从(11.13±0.20)mm增大到(14.98±0.27)mm.C3~C7钩突前角间距从(14.60±1.03)mm增大到(21.51±1.91)mm,钩突前后径均大于11 mm.结论:颈椎前路手术减压的安全区域可以双侧钩突前角为解剖标志,在此范同内,可完全显露椎内静脉丛两侧纵行静脉,从而有效地处理椎内静脉丛术中出血问题,手术安全,减压彻底.

  • 壳聚糖作载体的神经干细胞移植修复脑损伤研究

    作者:衣昕;金国华;田美玲;秦建兵;毛伟峰

    目的:探讨壳聚糖作载体的NSCs移植及NGF的应用对大鼠TBI的修复作用.方法:用低温冷冻干燥法制备壳聚糖多孔支架.将从鼠胚前脑中分离的NSCs进行扩增,并标记BrdU.Feeney法制备SD大鼠TBI模型,随机分为3组:损伤对照组清创后不做移植;NSCs+支架移植组行壳聚糖作载体的NSCs移植;NSCS+支架+NGF移植组行壳聚糖作载体的NSCs移植,并在其中加入NGF.术后3个月在损伤区或移植区注射BDA追踪剂,行避暗回避和跳台试验.脑切片行Nissl染色、BrdU与NF-200免疫荧光双标及BDA组化染色.结果:两移植组的认知功能较损伤对照组明显改善,含NGF的移植组改善更加显著.Nissl染色见损伤对照组创伤区形成烧杯状空洞、海马萎缩变形.而两移植组创伤区有移植物填充并与宿主整合,创伤侧海马萎缩变形不明显;两移植组在移植区均可见BrdU与NF-200免疫荧光双标细胞,含NGF移植组中的双标细胞数量多、胞体大、突起多且长;BDA组化染色显示两移植组移植区内的细胞突起已延伸至宿主脑组织,含NGF的移植组向宿主脑组织延伸的突起较多.结论:大鼠TBI后行壳聚糖作载体的NSCs移植,可以改善大鼠的认知功能,NSCs可以向神经元分化并与宿主脑组织建立联系,NGF-对其具有促进作用.

  • 银杏酮酯对雪旺细胞合成与分泌神经生长因子的影响

    作者:林浩东;王欢;陈德松;王劼;顾玉东

    目的:观察银杏酮酯(EGb50)对雪旺细胞合成与分泌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影响,探讨其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将纯化的雪旺细胞分为EGb50.组和对照组,EGb50组(低、中、高剂量)分别加含终浓度为10、25、50μg/mlEGb50的FBS-DMEM培养液培养,对照组培养液中不加银杏酮酯.24h后应用ELISA与RT-PCR法分别于蛋白质和mRNA水平测定其对细胞合成与分泌NGF的影响.结果:培养上清液中NGF吸光度(A)值对照组为(0.33±0.04),EGb50低剂量组为(0.57±0.05),EGb50中剂量组为(0.94±0.04),EGb50蜘高剂量组为(1.23±0.06),对照组均低于银杏酮酯各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GF和内标基因(GAPDH)PCR产物的荧光强度比值:EGb50低剂量组(0.97±0.06),EGb50中剂量组(1.46±0.04),EGb50高剂量组(1.83±0.06),均较对照组(0.72±0.04)高(P<0.05).结论:银杏酮酯可促进雪旺细胞合成与分泌NGF,这可能是其促进损伤神经再生的机制之一.

  • 人静脉移植物MMP-2和Ⅰ、Ⅲ、Ⅵ型胶原纤维的表达

    作者:郭桂平;王岐本;黄庆红;Jutta Schaper

    目的:探讨人静脉移植物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和Ⅰ型、Ⅲ型、Ⅵ型胶原纤维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对30个静脉移植物再塞标本中MMP-2、Ⅰ型、Ⅲ型、Ⅵ型胶原纤维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拍片,图片用Silicon Graphics Octane进行处理.结果:在正常静脉血管,有少量MMP-2的表达;Ⅰ型、Ⅲ型、Ⅵ型胶原的表达较少.在静脉移植的血管,MMP-2的表达显著增加,是正常血管的3.5倍;Ⅰ型、Ⅲ型、Ⅵ型胶原的表达明显上调,分别是正常血管的3.8倍、4.0倍和3.9倍.另外,统计分析表明上述蛋白质在新内膜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在中膜的表达(P<0.01).结论:在静脉移植物的新内膜,MMP-2的表达上调,细胞外基质Ⅰ型、Ⅲ型、Ⅵ型胶原合成增加,提示这些重要分子在新.内膜的形成和静脉再狭窄的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 多核巨细胞在人发生物材料降解中的超微观察

    作者:路艳蒙;周志涛;朴英杰

    目的:在超微结构水平观察人发生物材料修复周嗣神经缺损过程中自身的降解与多核巨细胞的关系.方法:制备SD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模型,用人发生物材料来桥接缺损的坐骨神经,电镜脱察巨噬细胞与多核巨细胞对降解的人发生物材料吞噬消化过程.结果:术后3周,巨噬细胞聚集在人发周同,毛小 皮已经开始剥脱断裂;6周时,人发周围出现由多个巨噬细胞融合形成的多核巨细胞,均质状的崩解颗粒及部分毛小皮碎片被巨噬细胞吞噬;12周时,有砦皮质颗粒已降解为角蛋白细丝,巨噬细胞内含有大量颗粒.结论:在人发生物材料的降解过程中,多核巨细胞作为屏障隔离了材料和宿丰组织细胞,毛小皮断裂的碎片和疏松的皮质颗粒,被巨噬细胞所吞噬,然后在大量溶酶体酶的水解下,完成对人发生物材料的清除

  • 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移植术中的变异及处理

    作者:巨积辉;金光哲;李雷;赵强;刘跃飞;魏诚;李建宁;侯瑞兴

    目的:介绍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移植术中血管变异及变异的处理方法.方法:在行78例93个游离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修复创面时,发现11个皮瓣血管变异,变异率12%.变异类型主要有皮支发出位置、皮支数目、非尺动脉发出皮支3种,对不同的变异进行不同的方法切取皮瓣.结果:变异的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经正确切取,均成活,皮瓣外形满意,质地柔软,弹性好,手指屈伸功能满意.结论:对不同的尺动脉腕上皮支变异采用不同的方法处理,皮瓣移植手术是可以获得成功的.

  • 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林海滨;林涧;郑晓晖;郑和平

    目的:探讨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来源及其与前臂筋膜皮肤血供的相互关系,设计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转位修复手部、腕部及前臂远端软组织缺损14例.结果:术后14例皮瓣完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经3~30个月随访,皮瓣外形与手部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解剖位置恒定、血液供应良好,手术方法简单,适用于修复手部、前臂软组织的缺损,该供区较前臂其它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部位隐蔽.

  •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式改进的解剖基础与疗效观察

    作者:黄水仙;谢民强;刘贤;李仲汉;张宏征;龙镇

    目的:观察改良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8年1月~2006年12月应用改良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的167例甲状腺良性肿瘤的临床资料,改良要点在于低位小切口,不显露喉返神经,甲状腺包膜内分离.结果:167例中,只有1例暂时喉返神经损伤,另l例为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为0.6%(1/167);1例术后出现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随访1~8年,有2例复发,经过2次手术未见再次复发.结论:不显露喉返神经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的首选术式,熟悉甲状腺及其毗邻重要结构的解剖关系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 罕见磨牙钙化瘤1例

    作者:李才友;代慧珍

    患者,张某,56岁,农民.主因:右上磨牙松动疼痛,服消炎止痛药未见好转.于2007年5月来我院就诊.

  • 心、胰、肾、胸导管多种变异畸形1例

    作者:崔尚昆;杨晓佼;苏垒鑫;朱星红

    作者在解剖一具中年男性尸体标本时发现心脏、胰腺、肾脏及胸导管存在畸形或变异.此类多种变异共存的现象实为罕见,现报道如下:

  • 典型先天性肝内胆管囊状扩张症1例

    作者:刘慧明;陈忠

    患者,男性,68岁,汉,农民.上腹痛伴反复恶心、呕吐3月余,发热、乏力半月,体检中上腹压痛、反跳痛,肝脾肿大,辅助检查发现肝转氨酶升高,HBsAg(+),血象正常.

  • 双肾动静脉、双侧睾丸血管及副肾动脉1例

    作者:李建昌;廖进民;何国栋;赖炳旺;吴振权;申升;黄炎松;田鲜艳

    在解剖一具成年男性尸体标本时发现其有右双肾动静脉、左双睾丸静脉、右睾丸动脉起于右下肾动脉、右睾丸静脉汇入右下肾静脉、左副肾动脉及下腔静脉受压扩张等多种变异(图1),此多变异共存现象少见,现报道如下:

  • 臂丛后束变异1例

    作者:王齐;黄美贤;李鉴轶;曼萍;郑超

    笔者在局部解剖学操作教学指导中,对1例成年男性尸体进行解剖操作时发现其右侧臂丛后束存在变异,现报道如下.

  • 上切牙融合1例

    作者:李才友;代慧珍

    患者,男,16岁,学生.主因:磨牙疼痛就诊,要求治疗.检查 6 龋洞,已穿髓,探痛,无叩痛,右上切牙及侧切牙牙体融合,切端未融合.切牙及侧切牙切缘明显.两牙髓腔及根管均融合,根管较大,牙无异常感觉.未作处理.

  • 阑尾粘液囊肿1例

    作者:候利华;郑皓;武金虎

    患者,男性,66岁,主因"发现腹部包块5d"于2006-11-27入院.既往有冠心病史,于2001年行PTCA+支架术后.查体:腹软,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右下腹可以触及约8cm×5cm×3cm大小条索状肿物,质地中等,边界清楚,活动度好,无明显压痛,移动性浊音(一),肠呜音正常.

  • 左头臂静脉变异1例

    作者:陶远星;汪贵明;黎智

    作者在解剖一具成年(约70岁)男性尸体时,发现左侧头臂静脉走行异常,为临床提供解剖变异资料.报道如下.

  • 山羊颈椎能成为人类颈椎的良好模型吗?

    作者:黄师;侯铁胜;赵鑫;连小峰;张海龙;陈元贵

    目的:比较山羊与人颈椎的体外三维生物力学特征.方法:取新鲜成年人尸体与崇明山羊颈椎标本(C0~T1)各8具,在脊柱三维运动测试仪上检测两者屈曲、后伸、左右侧屈、左右轴向旋转等模式下的运动范围和中性区.结果:在前屈运动方式下,山羊和人C1-2的ROM分别为16.9°±5.1°和14.3°±3.2°,超过其它节段.在后伸运动方式下,山羊与人C1-2的ROM分别为20.6°±4.8°和18.7°±3.7° C0-1的ROM分别为19.3°±4.7°和18.4°±4.3°,超过其它节段.在轴向旋转运动模式下,山羊与人C1-2的ROM分别为48.60±8.6°和56.3°±8.9°.除山羊C4-7左右侧屈的NZ与人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外,其它节段前屈、后伸、轴向旋转及左右侧屈的ROM和NZ与人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崇明山羊与人颈椎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轴向旋转等运动模式下的ROM及NZ相近,可作为颈椎研究的良好动物模型.

  • 两种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的生物力学对比研究

    作者:翁永前;丁自海

    目的:比较两种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12具经防腐同定的L1~5节段成年脊柱标本,分为人字嵴顶点法、Magerl法两个螺钉同定组.采用858型MTS材料实验机进行轴向拔出力测试,记录大拔出力,并对两组进行比较;试验完成后,将标本沿椎弓根截面锯开,观测两种方法的进钉外倾角度.结果:人字嵴顶点法进钉外倾角度小于Maged法(P<0.05);人字嵴顶点法和Maged法的大钉拔出力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人字嵴顶点进钉法操作方便且显露范围小,而且能够获得相同的生物力学稳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坐位旋转手法时L4-5变形和位移的研究

    作者:徐海涛;徐达传;张美超;李义凯;李云贵;王国林

    目的:研究坐位旋转手法时腰椎各结构变形和位移的特点.方法:使用腰椎CT片,以Mimics软件系统逐层重建,建立L4-5三维有限元模型.根据手法原理,将坐位腰椎旋转手法进行分解,把各项力学参数代入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即时显示手法作用时腰椎各结构变形和位移的变化.结果:(1)正常腰椎间盘的前侧出现压缩变形,并向前膨出移位;左侧后部出现拉伸变形,并向前、向内侧回缩移位,髓核内的变形和位移变化相对较小,腰椎大位移位于L4的棘突;(2)退变腰椎间盘变形和位移右侧大于左侧、前缘大于后缘,右后角有压缩变形,向后突出,髓核有后突的趋势,腰椎大位移出现在L4的上关节突.左侧椎间孔增大.结论:(1)旋转手法使用不当可能会加重椎间盘突出症的病情;(2)向突出椎间盘的对侧旋转较为合理;(3)同样推拿力时退变腰椎的变形和位移较大,因此对退变腰椎的手法要轻柔.

  • 重心移动式步行矫形器后钢缆的生物力学测试

    作者:孙嘉利;赵卫东;欧阳钧;唐丹;欧阳亚涛;钟世镇

    目的:探讨重心移动式步行矫形器(RGO)后钢缆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使用S型拉力传感器测试18位完全性脊髓损伤(SCI)病人配戴RGO行走时对后钢缆的拉力,并用关节角度计测量其行走时的髋关节摆动范围,取其均数作为力学测试的参考值.利用生物力学测试机(MTS 858)参照此力学参考值,模拟步行周期对3组18件RGO样品的后钢缆固定螺丝进行疲劳实验,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损伤平面在T4~T12之间的完全性SCI患者在行走时对RGO后钢缆所产生的拉力,随体重的增加而递增.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18例病人的髋关节平均摆动范围是(19.56±1.69).;3组样品RGO的后钢缆同定螺丝疲劳至断裂的平均次数分别为95450±2636、127171±27194及204620±7148(次),每组断裂次数平均值的上、下限值范围分别为92684<μ<98216、100756<μ<153586和196405<μ<212835,各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2<0.01).结论:国产RGO的后钢缆固定螺丝是其相对薄弱环节;体重在55 kg以下、55~70 kg及70 kg以上的SCI患者,在配戴RGO行走分别达到各自相应步数之前,应及时更换其后钢缆的固定螺丝.

  • CaMKⅡ信号转导通路在慢性痛外周和中枢感受中的作用

    作者:张楠;卜祥宁;方力;李俊发

    慢性痛可由多种疾病引起,持续的时间较长,且很多药物对其治疗无效而导致病人长期忍受极大的痛苦.因此,人们对慢性痛发生发展机制的了解,将为临床上治疗疼痛提供有效的途径.近年来,利用在体和离体实验,人们鉴别出许多信号转导通路中的靶分子,来阐释伤害性感受的处理机制.

  • 64层螺旋CT肝血管三维重建研究及其意义

    作者:王剑华;周庭永;吕发金;张琳;张本斯;李琦;陆云峰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应用于正常人体肝脏血管研究的可行性,观察三维重建肝血管一般形态及分布规律.方法:3例正常受试者经肘正中静脉注射对比剂后,使用64层螺旋CT进行上腹部扫描,图像采集后经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tiy projection,MIP)、反向MIP(Reverse direction maximum intenstiy projection),重建肝动脉、门静脉和肝静脉.结果:重建图像清晰,可显示出6~8级血管及与周围组织间的关系.结论:64层螺旋CT可以作为研究肝血管形态的有效手段,三维重建能直观立体显示肝血管伞程及血管间的关系,对于活体肝脏血管的研究、临床应用、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 腹腔镜L5~S1前入路的血管影像解剖学观察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刘金伟;宋磊;丁自海;吴涛

    目的:为腹腔镜下L5~S1椎间盘前人路提供血管影像学依据.方法:对248例磁共振成像(MRI)轴位图像进行观察与测量,并依据L5~S1椎间盘前方"血管间隙"占椎问盘宽度的比例将其分为3型:标准型、狭窄型和阻挡型.结果:(1)左髂血管(LIV)内侧到正中线的距离为(1.48±0.83)cm;(2)右髂血管(RIV)内侧到正中线的距离为(1.68±0.61)cm;(3)L5~S1柞间盘前方血管间隙为(3.18±1.20)cm;(4)L5~S1椎间盘前方血管间隙与椎间盘宽度的比值(R)为(55.77±22.18)%.标准型占46.78%;狭窄型占14.11%;阻挡型占39.11%.血管间隙左侧内面为静脉者占98.79%,且有4.84%位于正中线的右侧.R值随年龄的增大而减小,且在女性较刃性为大.结论:应用MRI轴位图像进行观察、分型,可以较好的进行术前评估.本文结果显示,60.89%可以较安全地从前方进入L5~S1椎间盘区,完成腹腔镜下前路L5~S1椎间盘手术.

  • 右肋间支气管动脉多层螺旋CT影像解剖学研究

    作者:李琦;吴景全;罗天友;黄兴涛;李信友;刘历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研究右肋间支气管动脉三维影像解剖特征,为临床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咯血,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或灌注栓塞治疗中晚期肺癌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132例行胸部增强扫描,CTA清晰显示右支气管动脉的病例,采用容积显示(VR)、多平面重建(MPR)、大密度投影(MIP)等进行三维重建,观察和分析肋间-支气管动脉干、右支气管动脉及肋问后动脉的相关解剖学特征.结果:68.9%(91例)右支气管动脉源自肋间后动脉,除1例与左侧第4肋间后动脉共干外,其余90例均与右侧肋间后动脉共干;右支气管动脉与肋间后动脉的共干类型有8种,为常见的是与右侧第3肋问后动脉共干;共干起点多平对T5~T6椎体,除1例起源于主动脉弓外,其余90例均起源于降主动脉右侧壁;以降主动脉血流方向为顺行方向,肋间一支气管动脉干与降主动脉间平均逆行角度为102.6°;共干起点与支气管动脉起点间距为0.3~4.2 cm不等,平均间距为2.3 cm;右支气管动脉从肋间-支气管动脉干上发出方式多样,与远侧肋间后动脉可呈锐角、直角,甚至钝角,平均夹角为90.7°;所有肋间支气管动脉开口对应于T4~T6椎体范围,且多位于椎体正前方,向两侧均不超过肋骨小头,其开口与肋骨小头平均问距为4.1cm.结论:右肋间支气管动脉解剖学特征复杂,CTA三维成像能予以较好评价.

  • 腹膜后和腹膜下间隙连通性淋巴管瘤的CT表现及其解剖学基础

    作者:董鹏;王滨;李丽新;刘文娟;崔慧

    目的:研究同时累及腹膜后间隙和腹膜下间隙的淋巴管瘤的CT表现.并探讨其解剖学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同时累及腹膜后间隙和腹膜下间隙的淋巴管瘤的CT资料5例,4例行增强扫描,1例仅行平扫.分别观察记录:肿块的大小、密度、形态;肿块的强化特点腹膜下间隙和肾旁后间隙受累情况;同时记录患者的年龄和性别.结果:(1)5例中,肿块大小为7.1~22.7cm;肿块单房或多房的囊性肿块,其中1例侵犯前腹壁;4例行增强扫描均无强化.(2)5例中,4例同时累及肾旁前间隙、横结肠系膜的腹膜下间隙和小肠系膜的腹膜下间隙;1例同时累及肾旁前间隙和小肠系膜的腹膜下间隙.结论:CT可良好显示淋巴管瘤累及腹膜后和腹膜下间隙的情况.

  • 颈椎椎间盘角和椎间盘-关节突角的X线解剖学研究

    作者:张亘瑷;陈建庭;王灵秀;邓轩赓

    目的:为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提供放射解剖学参数值.方法:志愿者43人.其中男性24人(22~43岁,平均年龄31.04岁),女性19例(23~39岁,平均年龄30.16岁).测量中立位颈椎侧位片C3~C7椎问盘-关节突角,C2-3C3-4C4-5C5-6C6-7椎间盘角,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C3~C7摊问盘.关节突角冉分别为128.70±0.71°,127.36°±0.21°,130.43°±0.87°,124.78°±0.39°,115.82°±0.52°.C2-3、C3-4、C4-5、C5-6、C6-7椎问盘角分别为9.44°±2.23° 98.48°±2.03° 97.15°±2.27°,6.42°±1.90° 93.86°±1.71°.结论:椎间盘-关节突角和椎间盘角是颈椎的重要解剖学参数,本文的X线解剖参数可指导临床更精确地置入假体,有利于术后疗效评估和远期随访观察的量化和标准化.

  • 膝关节周围血管螺旋CT可视化三维重建的初步探讨

    作者:谢巍;周小兵;尹知训;石小田;任家武;蒋穗斌;王泽军

    目的:探讨螺旋CT(MSCT)重建膝关节周围血管,观察血管网形态及分布规律.方法:6具(12侧)新鲜成人下肢标本经股动脉灌注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eellulose,CMC)/氧化铅(lead oxide,LO)血管造影剂后,利用16排多层螺旋CT进行扫描,图像采集后导入Mimics软件重建膝关节周围血管.结果:重建后的图像均能显示3~4级血管,且直观、立体、多方位地呈现其与骨骼的关系.结论:采用羧甲基纤维素/氧化铅水凝胶进行血管造影,配合螺旋CT可精确显示正常人体膝关节周围血管,为膝关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基础.

  • 胰腺钩突的横断面解剖与CT研究

    作者:张琳;周庭永;王剑华;吕发金

    目的:为临床影像诊断胰腺钩突病变提供实用的形态学依据.方法:采用30例成人腹部连续横断层标本和30例健康成人腹部CT图像,观测胰腺钩突所在平面与脊柱的对应关系.选取钩突所在的4个连续横断面,观测各层面中钩突的断面形态、毗邻及有关径值.结果:在脊柱L2层面内胰腺钩突可100%显示;肠系膜上动、静脉和下腔静脉分别居胰腺钩突的左、前、后方,可作为各层面识别钩突的标志结构;钩突依据断面形态可分为钩形、角形、圆形3型,在断面标本及CT图像各层而中均以钩形多见(分别为61.67%;58.33%).结论:通过对胰腺钩突横断面标本及其CT测值的对照研究,显示两者间无显著差异;在肾门下份及胰头下份层面,钩突前后径与同层面胰头前后径之间有相关关系(P<0.05).

中国临床解剖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