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中国临床解剖学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Anatomy 중국림상해부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解剖学会
  • 影响因子: 0.7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165X
  • 国内刊号: 44-115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108
  • 曾用名: 临床应用解剖学杂志;临床解剖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8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徐达传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与咽后瓣手术相关的应用解剖学

    作者:李树桂

    目的:为临床应用咽后壁组织瓣修复腭裂、改善腭咽闭合不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巨-微解剖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在15例儿童和15例成人正常头颈尸体标本上,就咽后壁的血供与神经支配,临床常用的上、下蒂型咽后瓣的长度、宽度、厚度,及其与颈椎和双侧颈鞘的关系进行观察测量,两组间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咽升动脉是咽后壁的主要供血动脉,咽后壁的肌肉由三对呈叠瓦状覆盖的咽缩肌组成,神经支配为咽丛神经的分支.上、下蒂型咽后瓣手术主要在第1、2颈椎体前面的范围内进行,与双侧颈鞘具有一定的安全距离;成人与儿童咽后瓣的长度、宽度、厚度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文的研究结果为临床上设计咽后瓣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胎儿腰椎间孔韧带的观测及意义

    作者:曲永松;宋作涛;吕美玲;刘润涛;裴燕芳;安月勇;韩文祥;孙文友;张福清

    目的:观察腰椎间孔韧带的形态,探讨其生理意义.方法:选用足月胎儿尸体标本11具,解剖观察腰椎间孔韧带,用游标卡尺进行相关测量.结果:在22侧腰椎标本中未发现横孔上韧带,L1、L2和L3横孔下韧带的宽度、厚度和长度分别为:L1:(1.4±0.4)mm、(0.4±0.2)mm、(2.8±0.5)mm,L2:(1.3±0.4)mm、(0.4±0.2)mm、(2.8±0.5)mm,L3:(1.6±0.1)mm、(0.4±0 1)mm、(2.8±0.9)mm,L4和L5椎间孔内未发现横孔下韧带;标本中未发现体横上韧带,体横下韧带分布于L3~L5椎间孔的外侧,其宽度、厚度和长度分别为:L3:(2.1±0.4)mm、(0.6±0.1)mm、(4.5±1.2)mm、L4:(2.0±1.2)mm、(0.4±0.2)mm、(5.7±0.8)mm,L5:(2.4±0.8)mm、(0.4±0.2)mm、(5.0±1.0)mm.结论:胎儿腰椎间孔韧带普遍存在,其为腰椎的正常组织结构.

  • 外斜位X线片显示股骨距影像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安永胜;杜心如;石友民;李桂萍;唐世英;孔祥玉;王天成

    目的:研究外斜位X线片上股骨距的影像特征,探讨外斜位片显示股骨距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成人干燥股骨标本143根,进行外斜45°拍片,对股骨距影像进行分析测量.结果:外斜位和正位显示股骨距阳性率分别为86.5%和29.0%.股骨颈主要抗压力骨小梁总宽度由上向下递减,与股骨距相交于Ward三角下角,此区骨小梁稀疏.次级抗压力骨小梁与股骨距相连为一体.结论:股骨距与主要抗压力骨小梁交界处相对薄弱,是股骨颈骨折的好发部位.次级抗压力骨小梁即股骨距松质骨影像.外斜位X线片可以为临床上显示股骨距特征提供参考.

  • 内窥镜下与颅底相关的鼻腔鼻窦解剖标志的研究

    作者:文卫平;李健;史剑波;张湘民;许庚

    目的:研究内窥镜下鼻颅底相关的解剖标志及其在手术中的意义.方法:观测4例尸体标本和术时179个病例与颅底相关的鼻腔鼻窦解剖结构.结果:(1)筛前动脉位于额隐窝后隆突或其后2~3 mm范围;筛前动脉骨管可呈管状或管状悬空占58.2%,呈嵴状或半管状占41.8%.(2)纸样板与筛顶的连接方式有直角为3%,钝角44%,锐角53%.(3)蝶窦前壁位于后鼻孔上缘上,鼻中隔和中鼻甲后缘之间.(4)蝶窦外侧壁视神经管隆起呈管型或半管型为15.4%,压迹型35.3%.颈内动脉隆起60%.(5)蝶骨嵴延长线为鞍底中线.结论:(1)作为判断筛顶或蝶窦侧壁重要标志的额隐窝、筛前动脉或视神经管隆起、颈内动脉隆起是有一定的解剖变异.(2)中鼻甲前后附着缘、上颌窦口、后鼻孔上缘和纸样板是可供参照的相对恒定标志.(3)蝶骨嵴可作为判断鞍底中线的标志.

  • 内脏大神经切断术的应用解剖

    作者:蔡昌平

    目的:为内脏大神经切断术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对144侧内脏大神经进行解剖,观察其起止、行程和分支;测量其长度、直径和分支起点距腹腔神经节的距离以及在主动脉裂孔处内脏大神经距主动脉侧缘的距离.结果:94.4%的内脏大神经由来T5~10交感神经节的纤维,4.2%的上界纤维起自T4交感神经节,1.4%的下界纤维起自T11交感神经节.内脏大神经长度为(49.3±20.49)mm,直径为(2.47±0.7)mm,在主动脉裂孔处左内脏大神经距主动脉左缘(3.01±2.94)mm,右内脏大神经距主动脉右缘(11.12±5.67)mm,在其行程过程中有35.4%的内脏大神经发出1~3条分支.结论:在进行左内脏大神经切断术前,应先在CT或MRI下观察腹腔神经节的形状,根据其形状判断是否进行手术切断内脏大神经,术中在主动脉裂孔处腹主动脉左缘能寻找到大部分左内脏大神经,若不能找到,可在腹腔神经节外侧端背面寻找.

  • 心肌桥的观测及其解剖生理学意义分析

    作者:胡光强;杨朝鲜;曾昭明;余崇林;肖洪文

    目的:探讨心肌桥的存在及其存在的解剖生理学意义.方法:不同年龄段的尸体心脏128例,作年龄、性别记录,比较观察心肌桥的出现率、出现位置、壁冠状动脉所在动脉的形态特点及其与年龄、性别间的关系.结果:心肌桥的解剖检出率随年龄和性别呈阶梯样增加,心肌桥出现的区域位置相对稳定集中,心肌桥所在的冠状动脉在形态上存在显著差异,并随年龄而增强.结论:心肌桥为一良性解剖结构,可能具有支持、固定冠状动脉,局部增大冠状动脉血压,提高心肌血供的"心肌瓣膜"作用.

  • 直肠系膜的形态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

    作者:侯宝华;徐达传;简志祥;区金锐;陈伟

    目的:明确直肠系膜的内容、形态学特点及毗邻关系.方法:对35具尸体材料进行解剖,运用大体解剖、组织学、透射电镜和核磁共振等方式进行观察、记录.结果:直肠系膜是包绕在直肠周围的血管、淋巴管、神经及脂肪组织,其上端与乙状结肠系膜相延续,下端在直肠肛管连接处明显变薄后止于该处;在直肠的前腹膜反折以上由腹膜覆盖在盆脏筋膜的外面,反折以下盆脏筋膜的前面有Denonvilliers'筋膜.结论:直肠系膜是包绕在袖套样盆脏筋膜之内(包括盆脏筋膜在内)的直肠周围所有血管、淋巴管和淋巴结、神经及脂肪组织等共同构成的独立解剖结构.

    关键词: 直肠系膜 应用解剖
  • 人膈肌内神经分支分布

    作者:吴聪;薛黔;杨方玖

    目的:探讨人膈的神经支配和肌内神经分支分布特点.方法:改良Sihler's肌内神经分支染色法.结果:(1)一侧膈神经入肌后一般分为3~4支(3支型4例,4支型2例),1支(前支)向前内侧走行,支配胸部,1~2支(前外侧支)向外侧走行,支配肋部,后1支(后支)粗大,向后下走行,分为后外侧支和后脚支,分别支配膈中心腱外侧叶后外侧的肋部和腰部,各级神经的分支在肌束中部密集排列成神经丛.(2)6例标本均未发现左侧或右侧膈神经越过中线至对侧.(3)2例带肋间肌的标本肉眼未见有肋间神经分支进入膈.结论:(1)左、右膈神经分布于膈,未见左右侧膈神经重叠支配和优势支配.(2)膈神经的终末分支在肌束中部密集排列形成似"肾形"的神经丛带.

    关键词: 肌内神经 膈神经
  • 内窥镜下经鼻蝶入路视神经管减压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陈革;凌锋;杜建新;陈亚亮

    目的:为内窥镜下经鼻蝶入路进行视神经管减压的手术方法建立解剖学基础.方法:选用8例成人头颅标本在内窥镜下进行解剖观察.模拟内窥镜下经鼻蝶手术入路,分别采用经鼻中隔旁入路、经中鼻道入路、经中鼻甲切除三种手术入路对蝶窦外侧壁和后壁进行解剖观察.打开蝶窦前壁后进入蝶窦,咬除蝶窦间隔,去除蝶窦粘膜,暴露蝶窦后壁和后外侧壁,对视神经管及周围结构进行逐层解剖.结果:在蝶窦后壁和外侧壁的所有解剖标志中,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是相对恒定的解剖标志,在视神经管区各层中该隐窝是恒定的唯一骨性解剖标志.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毗邻视神经、海绵窦、海绵窦内颈内动脉、眼动脉、动眼神经,是视神经管内段和颅内段的分界.两侧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的连线是鞍结节的投影.结论: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在视神经管减压术中是非常重要的解剖标志.

  • 大鼠颈椎间盘老化及退变过程中髓核形态变化规律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卫明;金大地;瞿东滨

    目的:研究颈椎间盘自然老化及退变过程中髓核软骨样细胞的来源和脊索性髓核向纤维软骨性髓核转化的规律及其与颈椎间盘退变的关系.方法:4周龄SD大鼠76只,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40只大鼠通过截除前肢制备双后肢大鼠颈椎间盘退变的动物模型,按术后3、6、9、12个月4个时间段分组,每组10只;对照组36只大鼠未予处置,按实验开始后4、8、12、16个月分4组,每组9只.制备C4~5、C5~6和C6~7椎间盘中矢状面组织学切片,行HE、番红-O染色,研究观察不同老化及退变程度颈椎间盘髓核中软骨样细胞的起源和脊索性髓核向纤维软骨性髓核转化的规律.结果:随着颈椎间盘的不断老化,终板的软骨细胞向髓核迁移,脊索性髓核向心性皱缩并终完全被纤维软骨性髓核取代,在此过程中,软骨终板的厚度逐渐变薄,进而出现缺损或断裂;在颈椎间盘退变的过程中,这一转化完成的更快、更早.结论:髓核中的软骨样细胞由终板的软骨细胞迁移而来,通过向心性的产生和沉积胶原纤维,脊索性髓核逐渐被纤维软骨性髓核替代,这一过程既是颈椎间盘成熟和老化的自然环节也可能是颈椎间盘退变的启动环节.

  • NaOH消蚀法制备胎儿脱细胞真皮基质的研究

    作者:夏建春;米立国;高英;王丽

    目的:探索NaOH消蚀法对胎儿真皮基质的成分及其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使用NaOH消蚀法制备胎儿皮肤的脱细胞真皮基质(ADM),应用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细胞的余留及细胞外基质成分的破坏情况,应用扫描电镜观察ADM的构筑.结果:NaOH消蚀处理16h即可去除真皮 细胞成分.制备的ADM韧性好,勿需戊二醛交联.弹性纤维的含量有所减少而胶原纤维形态完整,排列正常,保留了基本的真皮构筑.HLA-DR呈阴性,Fibronectin(FN)呈弱阳性,Laminin(LN)和Ⅳ型胶原均呈阴性.结论:NaOH消蚀法简易经济,去除细胞成分较彻底,所制备的ADM韧性好,胶原纤维形态完整,排列正常,但对基膜的成分及结构破坏较重.

  • 椎间盘退变过程中MMP/Timp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

    作者:丁悦;吕浩然;刘尚礼;黄东生;马若凡;胡宝山;叶伟

    目的:采用新西兰大白兔的纤维环损伤制作腰椎间盘退变模型,以证实和比较在人椎间盘退变中的基因变化情况.方法:损伤L4.5、L5.6纤维环,行核磁共振及计算机扫描摄影拍片证实椎间盘退变情况,同时取椎间盘行精确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观测MMP/Timp系列基因的变化.结果:证实了兔腰椎纤维环损伤后腰椎逐渐退变,且与人类退变结果相似,基因表达情况MMP-1、MMP-2、MMP-3、Timp-1、Timp-2早期均上调,MMP-3、Timp-1在退变的晚期出现下调.结论:人类腰椎间盘退变中明显上调的基因在此退变模型椎间盘中被发现同样上调,从而在分子水平证实了此动物退变模型与人类的相似性.

  • L6细胞复合培养中平行结构支架材料的细胞黏附性观察

    作者:余磊;熊绍虎;邱小忠;廖华;黄美贤;欧阳钧

    目的:检测在L6细胞培养过程中,具有平行结构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医用可吸收缝线平行折叠并制备成类似圆柱体样,与大鼠L6成肌细胞株体外复合培养.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平行结构支架材料吸附的L6细胞的形态学结构,观察L6细胞在材料上的表面相容性.结果1天后,细胞在支架材料表面黏附、伸展,随时间的延长,显示出沿支架材料纵轴排列趋势,第6天的时候,可以见到类似肌小管的结构.结论:所制备的具有平行结构的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髓腔延长顺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基础与应用研究

    作者:叶毓麟;钱成雄;吴坤南

    目的探讨髓腔延长顺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107例成人股骨X线正、侧位片观测髓腔形态结构特点;(2)在X线片上测量估算髓内钉可达到股骨远端的远距离,复位骨折,术中X线监测扩髓延长股骨远端髓腔至关节面上10~15 mm,采用髓腔延长顺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12例,2例不稳定骨折髓内钉固定后均加用小钢板单侧骨皮质螺钉固定.结果:12例骨折均达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全部愈合.结论:髓腔延长顺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具有创伤小,基本不损伤膝关节,术中出血少,稳定性好,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成人各种类型脊柱侧凸的特点与手术治疗

    作者:柯雨洪;周良安;王义生;廖俊星;马元琛

    目的:探讨成人脊柱侧凸治疗经验和技术进展.方法:从1990年3月~2004年5月手术矫治成人脊柱侧凸62例,男24例,女38例;平均年龄50.6岁;特发性侧凸36例,先天性侧凸5例,平均Cobb角72.5°;退行性侧凸21例,平均Cobb角45°.其中前路手术8例,后路手术41例,前后路联合手术13例.结果:平均随访68个月,术后平均Cobb角32°,胸椎及腰椎的平均矫正率分别为47%及84%.假关节形成并断棒1例,脱钩1例,均再次手术,未出现感染及神经损害等并发症.结论:成人脊柱侧凸手术治疗也可获得较满意的矫正畸形效果,但主要目的是解除症状,钉棒系统手术的可靠性较高,且并发症少.

  • 前列腺增生症引起膀胱逼尿肌变化的临床研究

    作者:黄小平;张冀桂;冯贵新;龚志强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引起的膀胱逼尿肌变化.方法:对23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分析,包括充盈性膀胱测压,压力、流率同步检查.结果:逼尿肌大压力(Pdet)为(58.2±33.8)cmH2O(0~135cmH2O),BC值为(25.6±3.4)ml/cmH2O,逼尿肌不稳定(DI)占17.3%(72例),逼尿肌无力占12%(53例).本组BC值<30者132例,即低顺应性膀胱132例;BC值>40者95例,即高顺应性膀胱95例.DI和低顺应性与BOO相关(P<0.05).结论:(1)尿动力学检查有助于了解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引起的膀胱逼尿肌功能变化,明确患者排尿困难的原因,指导诊断和选择治疗方法,预测预后和判断疗效;(2)DI和低顺应性与BOO相关.

  • 侧前路减压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不完全性瘫痪

    作者:刘先银;何仲佳;朱文雄;李佛保;陈立言;莫新发;周雪明;郭建恩

    目的:探讨侧前路减压短节段融合固定治疗胸腰椎体爆裂性骨折伴不完全性瘫痪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31例胸腰椎体爆裂性骨折伴不完全性瘫痪,行侧前路减压,16例采用Z-PLATE、15例采用TSRH系统短节段融合固定.结果:31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6个月(5~26个月),术后椎间隙高度及胸腰椎生理曲度恢复满意,平均Cobb's角(度)及平均椎管狭窄指数得到明显改善,Frankel分级提高1~3级.本组未发生断棒脱钉等并发症.结论:侧前路减压短节段融合固定具有符合胸腰椎生物力学要求、减压直接彻底及融合率高等特点,为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尽可能提供大机会.

  • 三尖瓣下移并房间隔缺损1例

    作者:邱大学;王红;李忠东;顾卫东;史震山

    患者,男性,10岁,体检发现心脏杂音20 d,于2004年11月17日入院治疗.患者自幼未发现先天性心脏病,日常生活正常,无家族遗传病史.入院查体,心前区胸骨左缘2、3、4肋间闻及Ⅱ/Ⅳ收缩期杂音.

  • 手尺侧先天性缺如2例

    作者:洪勇平;曹培峰;孙勇业;李青

    手的先天畸形多种多样,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遇到2例特殊的手部畸形,较为罕见,现报道如下.

  • 双侧滑车上孔1例

    作者:林毅兴;史继新;邱永明;罗其中

    在解剖一成年女性头颅标本时,发现双侧滑车上神经均从滑车上孔穿出,较为罕见,报道如下.

  • 异常肝左叶1例

    作者:周毕峰;曾艳平;童大力;薛冰;曹建全;李楷;王蔚;朱星红

    成人肝脏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仅小部分延伸至左季肋区.肝的膈面借肝镰状韧带分为较大的肝右叶与较小肝左叶.作者在解剖一具老年女尸时,发现肝脏除了有正常的肝左叶外,尚在左三角韧带左侧生长出一较扁的异常肝叶,抵达腋中线、脾的上方.此类变异尚未有文献报道,现报道如下:

  • 罕见主动脉瓣4叶伴3支冠脉畸形1例

    作者:吴国伟;胡型锑;龚光甫

    女性患者,45岁,因活动后气促、胸痛5年,加重3个月入院.患者活动后气促5年伴左胸痛,为阵发性隐痛,向左背部放射.无心悸、头昏,无下肢浮肿,无发热及关节肌肉酸痛.无糖尿病及家族遗传病史.查体:BP 105/65 mmHg慢性病容,心尖搏动在第6肋间左锁骨中线外0.5 cm处,心界左下扩大,HR 80 bpm,律齐,主动脉瓣区可闻及双期杂音,无明显震颤,周围血管征阴性.

  • 左颈袢变异1例

    作者:林永绥;张发惠

    颈袢是由第1~3颈神经前支的纤维组成,其上、下根通常在肩胛舌骨肌中间腱上,适平环状软骨弓处,颈动脉鞘浅面合成颈袢,自袢发支支配肩胛舌骨肌、胸骨舌骨肌及胸骨甲状肌.作者在解剖1例成年男性标本时,发现其左侧颈袢不形成袢的结构,而直接汇合成1个干(图1).现报道如下:

  • 右锁骨下动脉起始行程异常1例

    作者:胡圣望;胡勇;周红

    笔者在教学中遇到右锁骨下动脉异位1例,现报道如下:成人女尸,年龄在54岁左右,身长156 cm.颈部无手术疤痕.尸解发现主动脉弓自右向左发出4个分支,即: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图1).

  • 双茎突舌骨肌1例

    作者:曲永松;徐伟善;吕美玲;裴燕芳

    作者在解剖1具老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其右侧出现双茎突舌骨肌变异,现报道如下:

  • 弹力内锁钉与交锁钉固定股骨中下段骨折的生物力学比较

    作者:万黎;徐达传;赵卫东;钟世镇

    目的:比较弹力内锁髓内钉与交锁钉固定股骨中下段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用8根新鲜成人股骨标本,制成股骨中下2/5骨折模型,分别用弹力内锁髓内钉、国产交锁髓内钉、梅花钉和钢板内固定,对内固定后的标本进抗扭转测试,用spss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弹力内锁钉在5 Nm扭矩下抗旋转刚度接近交锁髓内钉.结论:弹力内锁钉在冶疗股骨中下段骨折中固定可靠,符合生物力学要求.该器械结构合理,简单实用,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人工腰椎间盘植入后小关节应力分布的比较研究

    作者:徐义春;刘尚礼;张美超;黄东生;蔡道章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的方法研究正常椎间盘、髓核摘除、人工腰椎间盘三组小关节的应力分布,探讨人工腰椎间盘植入小关节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利用有限元软件MSC.MARK,建立正常椎间盘、髓核摘除、人工腰椎间盘及L4~5运动节段的三维模型,然后模拟腰椎节段的运动,进行小关节应力分布的比较研究.结果:在各种运动状态下髓核摘除组小关节的应力大,人工腰椎间盘组的小关节应力比正常椎间盘高,但明显小于髓核摘除组,但在旋转状态下,人工腰椎间盘小关节的中心部位承受的应力大.结论:人工腰椎间盘植入后与髓核摘除组相比可降低小关节的应力,但仍高于正常的腰椎间盘组;人工腰椎间盘组的抗旋转能力明显低于正常腰椎间盘组和髓核摘除术后组,由此可见,目前的人工腰椎间盘具有腰椎间盘大部分的力学功能,与真正的腰椎间盘仍有差别.

  • 肘关节外固定架结合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生物力学评价

    作者:郭志民;翟文亮;林斌;丁真奇;练克俭;刘晖;郭林新;周亮

    目的:应用生物力学方法,评价单纯交叉克氏针固定和绞链式肘关节外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稳定性,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5个脑死亡的新鲜成人上肢标本进行肱骨髁Y形骨折造模,分别运用单纯交叉克氏针固定及加用绞链式肘关节外固定架固定,分别用MTS实验机在两种状态下进行扭转、拉伸、三点弯曲及疲劳试验,记录骨折块间的位移,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种固定方式下其扭转、拉伸及三点弯曲实验均有显著性差异,而疲劳试验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绞链式肘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能明显增强内固定的固定效果,提供了骨折在功能锻炼时固定的牢固性,有利于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的恢复.

  • 坐位旋转手法对腰椎内在应力的实时监测

    作者:陈浩;徐海涛;张美超;李义凯;王龙江;王国林;邱桂春

    目的:研究坐位旋转手法时对腰椎内在应力分布的特点.方法:使用L4~5腰椎CT片,以Mimics软件系统逐层重建,建立L4~5三维有限元模型.根据手法原理,将坐位腰椎旋转手法进行分解,把各项力学参数代入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即时显示手法作用时腰椎间盘的位移和内在应力的变化.结果:正常腰椎在旋转手法作用时应力主要集中在椎体、终板和椎间盘处.退变腰椎在手法作用时应力主要集中在L4小关节的下关节突和椎弓,且应力分布集中.结论:(1)坐位腰椎旋转手法时,对于正常腰椎应力主要作用于椎体、终板和椎间盘等前部结构.(2)对于退变腰椎,应力主要作用于后部结构,并且所受应力分布集中,易损伤小关节、椎弓.

  • 小指伸肌腱的解剖学研究进展

    作者:孙玉福;李炳万;姜文学

    应用小指固有伸肌腱(EDQ)转位重建拇对掌功能术已成为一种成型且普及的术式,但术后可出现小指伸直不全或障碍并发症[1],因此从解剖学角度研究小指伸肌腱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目前,对小指伸肌腱的研究观点尚不一致,其主要分歧表现在对小指指总伸肌腱(EDCs)和腱结合(JT)的看法上,在形态解剖学和应用解剖学上很易混淆.在手背侧伸向小指的伸肌腱主要由EDCs、EDQ及伸指腱器结构组成.本文将就EDCs及JT解剖学研究的相关内容作一综述.

  • 《外科与放射解剖学》杂志文题摘要

    作者:

    关键词: 外科 放射解剖学
  • 老树逢春发新枝

    作者:钟世镇

    人体解剖学诚然是十分古老的学科.回顾中国解剖学的发展历程,建国前基本上没有开展科研工作,也没有本学科的学术期刊,<解剖学报>是在建国后1953年才开始创刊的.为了填补基本的民族体质资料空白区,人体解剖学首先要做的是补课性研究工作,主要进行了中国人体质调查研究.这一项历史性的科研任务,到文革前,基本上得到解决,科研成果,体现在中国解剖学会组织出版的,带有里程碑性的三部<中国人体质调查>和<中国人解剖学数值>等专著上.

  • 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徐达传;张世民;钟世镇

    自1992年法国Masquelet报道腓肠神经血管轴皮瓣的解剖研究与临床应用以来,以远端为蒂在小腿后部切取腓肠神经筋膜皮瓣(distally-based suralneurofasciocutaneous flap),修复小腿下1/3和足踝创面的新方法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经10多年的深入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对该皮瓣的血供、静脉回流有新的认识,开发出不少新的临床改进方法和应用形式.本期专题中的几篇研究,集中介绍了这方面的新进展.

  • 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张发惠;郑和平;宋一平;张春;田万成

    目的:为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设计提出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测腓动脉肌间隔穿支、腓肠外侧动脉肌皮穿支与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腓肠肌外侧头、比目鱼肌以及腓骨营养血管的关系;小隐静脉浅深交通支.结果:腓动脉肌间隔穿支6~10支,外径0.5~1.6 mm,远的动脉穿支距外踝尖上(1.0±1.3)cm,外径(0.6±0.2)mm.穿支分出骨膜动脉、肌支,营养腓骨和比目鱼肌外侧半.穿支穿深筋膜时,发深筋膜支、皮支、皮神经浅静脉血管,构成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链.腓肠外侧动脉发2~5支外径0.2~1.2 mm肌皮穿支,营养腓肠肌外侧头及相应区域皮肤.小隐静脉浅深交通支距外踝尖上(3.4±0.9)cm,外径(1.7±0.5)mm.结论: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与肌、骨、皮营养血管同源,以腓动脉的肌间隔动脉终末穿支远端蒂复合瓣,旋转点近外踝尖平面,可覆盖前足创面.

  • 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临床应用的改进

    作者:宋一平;张发惠;刘宏滨;雷会宁;童讯;张传开;刘英

    目的:报道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临床应用的改进的效果.方法:在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血管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远端蒂皮瓣旋转点降至外踝尖上2cm,术中结扎远端蒂小隐静脉以及复合瓣设计,临床应用15例.伤因及伤情:车祸伤6例,砸伤6例,机器绞伤3例.创面有骨与肌腱外露或在足跟负重区,其中足背创面5例,足跟创面3例,前足背4例,胫前创面2例,小腿远段创面伴胫骨缺损1例.皮瓣修复方式:低旋转点远端蒂皮瓣13例,远端蒂腓骨皮瓣1例,远端蒂腓肠肌皮瓣1例.结果:临床15例皮瓣全部一期成活,2例皮瓣边缘皮肤坏死,大占皮瓣总面积的1/10,脱痂后自行愈合.经1月至8月的随访,皮瓣质地良好,厚薄均匀,颜色一致,供区无功能障碍.结论: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与邻近肌、骨、皮营养血管同源,临床对严重的外伤造成的骨不连、骨缺损和大的死腔,采用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修复是理想的选择.

  • 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远端创面应用解剖

    作者:冯运垒;招健明;冯仕华

    目的:为远端蒂足背内侧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远端皮肤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1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察足背内侧皮神经分支分布特点,6侧新鲜足标本观测皮神经血供分规律.结果:足背内侧皮神经及其分支恒定的血供来源,近端主要来自胫前动脉末端或足背动脉发出的皮支,外径0.8~1.0 mm,内、外侧支远端来自由足底内侧动脉的皮支和第2跖背动脉末端的皮支,皮动脉外径在0.5~0.8 mm.皮动脉分支营养神经及神经及浅静脉,在神经和静脉旁分支间形成链式吻合,与筋膜皮肤的血管互相吻合.结论:足背内侧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足背皮瓣可设计两种远端蒂修复足远端创面,(1)以第1跖趾关节内侧近端1.3~1.5 cm为旋转轴点.(2)以距第2趾蹼游离缘1.5 cm为旋转轴点.

  • 远端蒂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作者:莫茅;莫兰;叶劲;陈伟明;邓永高

    目的:报道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29例.结果:29例中24例全部成活,4例边缘坏死合并有水泡,经换药治愈,1例部分坏死经植皮治愈.所有涉及足跟、足底负重区患者均恢复行走功能.结论:(1)该皮瓣解剖恒定,质地好,有感觉,成活率高,不损伤主干血管,操作简单,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理想方法;(2)结扎小隐静脉后皮瓣肿胀明显减轻,对皮瓣成活有帮助.

  • 远端蒂腓肠神经筋膜肌皮瓣的血管解剖与临床应用

    作者:张世民;张凯;李海丰;袁锋;俞光荣

    目的:介绍远端蒂腓肠神经筋膜肌皮瓣的血管解剖学基础与临床应用经验.方法:解剖6个小腿灌注标本,重点观察腓肠神经血管轴与腓肠肌内外侧头肌支和肌皮穿支之间的交通吻合.结果:在腓肠神经穿出深筋膜前(筋膜下段),腓肠神经血管轴与两侧的腓肠肌肌支间各有2~4个吻合.在穿出深筋膜后(筋膜上段),与两侧的腓肠肌肌皮穿支间各有2~3个吻合.在腓肠肌腱腹交界(约为小腿中点)的近侧2~4 cm内,恒定有1~3支肌皮穿支血管与腓肠神经血管轴相交通.据此,临床上设计切取以腓动脉远侧肌间隔穿支血管供血的腓肠神经筋膜蒂腓肠肌皮瓣,修复3例伴有死腔和骨髓炎感染的小腿下1/3段和足踝创面,筋膜皮瓣面积10~12 cm×5~6 cm,其深层的肌肉6~8 cm×4~6 cm,皮瓣完全成活.结论:远端蒂腓肠神经筋膜肌皮瓣,血供可靠,转移方便,是修复小腿下段和足踝部伴有死腔或骨髓炎创面的好方法.

  • 以腓动脉皮支为蒂小腿外侧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

    作者:郑权;肖扬;童作明

    目的:报道以带腓动脉皮支为蒂小腿外侧皮瓣修复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1994年5月至2004年7月,采用以腓动脉皮支为蒂的小腿外侧皮瓣修复小腿、踝部软组织缺损3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该手术方法的手术要点.结果:本组32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3例受区为骨髓炎溃疡创面,皮瓣远端边缘有1.0~1.5 cm范围坏死,经换药伤口愈合.结论:以腓动脉皮支为蒂的小腿外侧皮瓣修复邻近部位软组织缺损,具有手术创伤较小,时间短,成功率高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外踝后穿支皮瓣

    作者:张世民;徐达传;张发惠;袁锋;李海丰;俞光荣

    目的:介绍外踝后穿支皮瓣的血管解剖基础与初步临床应用经验.方法:解剖观察外踝后间隙内腓动脉终末支发出的筋膜皮肤穿支情况.临床切取外踝后穿支皮瓣修复足踝创伤缺损3例.结果:外踝后间隙长约4cm,前界为外踝及腓骨长短肌腱,后方为跟腱,表面为深筋膜覆盖,间隙内充满疏松脂肪组织.在外踝后间隙内走行的腓动脉终末支及其延续的跟外侧动脉,共发出2~3条皮肤穿支血管,口径0.1~0.8 mm.一般0.5 mm以上的穿支血管总能找到1条.外踝后间隙内的穿支血管与上方的腓动脉远侧肌间隔穿支血管间,遵循"压力平衡规律",穿支血管的"口径和间距"互补代偿,以保证该区域血供的稳定.临床上设计切取以外踝后穿支血管为蒂的远端蒂腓肠神经筋膜皮瓣,旋转轴点在外踝尖上1~2cm,面积10~14 cm×4~6 cm,修复3例足踝创面,皮瓣完全成活.结论:外踝后穿支皮瓣将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旋转轴点下移,更适合修复足踝远侧的创面,且减少对小腿供区的损害.

  • 带蒂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

    作者:许伟国;蔡斌;何振荣;凌云

    目的:报道带蒂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远端、踝足部软缺损的效果.方法:对18例小腿或足部不同部位软组织缺损,采用带腓肠神经血管蒂皮瓣逆行转移修复.皮瓣面积大为13 cm×5 cm,小为3 cm×3 cm.结果:17例全部成活,其中2例部分坏死,1例失败,随访效果满意.结论:此皮瓣是修复小腿远端、踝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供区,具有切取方便,位置恒定,血供可靠.

  • 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与肌皮瓣的临床应用与改进

    作者:张春;张晓文;郭肖峰;马苟平

    目的:报道应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肌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以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不同原因所致软组织缺损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本组男36例,女6例;年龄大75岁、小6岁;皮瓣大面积17.0 cm×15.0cm,小6.0 cm×5.0 cm,其中12例皮瓣面积在10.0 cm×10.0 cm以上;6例设计为肌皮瓣(腓肠肌外侧头),肌瓣大为10.0 cm×7.0 cm×2.0cm,小为6.0 cm×5.0 cm×1.0 cm.结果:所有病例术后皆出现不同程度的皮瓣肿胀,暗道较明道者明显.2例大皮瓣经行小隐静脉远端结扎仍出现肿胀、色暗,皮瓣近侧1/3坏死.皮瓣边缘坏死3例,换药治愈.部分坏死需行植皮者3例.36例术后伤口Ⅰ期愈合,骨外露软件组织缺损覆盖修复满意,6例Ⅱ期愈合,其中糖尿病,地中海贫血各一例.结论:(1)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位修复小腿下1/3及足踝部缺损创面,极有临床实用价值;(2)设计切取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填充感染创腔是可行的;(3)但对其皮瓣及所携带的肌瓣究竟切取多大面积是安全的、肌瓣的血运机理以及远端蒂筋膜皮瓣中小隐静脉干是否结扎,何处结扎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中国临床解剖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