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中国临床解剖学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Anatomy 중국림상해부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解剖学会
  • 影响因子: 0.7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165X
  • 国内刊号: 44-115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108
  • 曾用名: 临床应用解剖学杂志;临床解剖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8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徐达传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聚乳酸膜管复合钙磷陶瓷引导性骨再生的实验研究

    作者:于雷民;靳安民

    目的:采用可降解的生物活性材料钙磷陶瓷人工骨置于膜管内、骨断端间.观察其引导性骨再生的效果,探讨机理.方法:选用新西兰成年大白兔30只,平均体重2.5 kg.按体重分成5组,每组6只,以双前肢为对象.采用标准的骨缺损模型,12个对象随机分到M+TCP处理,对侧为对照侧.术后1、3、6、9、12周进行大体、组织和影像学观察分析.结果:处理组随时间全部动物骨缺损处有连续性骨痂通过缺损处.钙磷陶瓷逐渐吸收,组织相容性好.而对照组3周后两断端被增生的皮质骨封闭,未能形成有效连接.结论:引导性骨再生可有效地修复骨缺损,钙磷陶瓷的应用有利于骨缺损的修复.

  • P75在周围神经损伤后的表达

    作者:尹方明;秦建强;蒋立新;李忠华;刘大庸;胡耀民;王国英

    目的:确定P75(神经生长因子低亲合力受体)在坐骨神经损伤后周围神经系统的表达分布.方法:切断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再吻合,术后不同时段上,切取与之相连的L4~L6脊髓节段和两侧脊神经节、左侧坐骨神经、吻合的右侧坐骨神经段作冰冻切片,再行LSAB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拍照.结果:P75在右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脊神经节感觉神经元胞体和右侧坐骨神经呈免疫组化阳性反应,而左侧均呈阴性反应.结论:P75在坐骨神经损伤一侧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脊神经节感觉神经元胞体和坐骨神经均有表达,而在未损伤的周围神经系统无表达.

  • 犬肋骨肌瓣的应用解剖与气管成型及气管再造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旭;薛景凤;张朝满;李汝泓;林健;周士杰

    目的:对犬肋骨肌瓣与肌瓣环进行解剖学观察,并以此组织瓣进行气管成型与气管再造动物实验.方法:将犬的第3肋间血管灌注后观察其分布情况 .将第3肋骨与上下肋间肌修整成带血管蒂的肋骨肌瓣、骨肌瓣环,分别行胸内气管成型与环形替代术.结果:犬的肋骨肌瓣、瓣环血供均良好.第3肋间动脉、静脉有多个分支在胸膜与骨膜之间上行分布于上位肋间肌.实验获得满意效果,气管成型手术的犬与非手术犬一样正常活动.气管再造的18条犬中11条犬生存已超过3个月.结论:肋骨肌瓣、骨肌瓣环有可能用于气管成型与再造手术.

  • 神经原性血浆外渗法测量皮肤的神经再支配

    作者:陈绍宗;杨帆;李跃军

    目的:观察皮瓣埋入神经后不同时间获得神经再支配的范围.方法:兔耳大神经埋入转移到耳背的颈肩部失神经皮瓣,用神经原性血浆外渗和图像分析法测量皮瓣的染色面积.结果:3.0 cm直径圆形皮瓣下埋入1.5 cm长神经,术后1个月为103.5 mm2,3个月为312.3 mm2,5个月为459.0 mm2,8个月为585.5 mm2,分别占皮瓣总面积的16.8%、50.7%、74.6%和95.0%.结论:兔3.0 cm直径圆形皮瓣埋入1.5 cm长皮神经后8个月可完全获得神经再支配.

  • 肱骨下段内、外侧骨瓣截取后的生物力学变化

    作者:欧阳钧;钟桂午;蒋常文;邵正仁;赵卫东

    目的:评价肱骨下段内、外侧骨瓣截取后的生物力学变化.方法:选取经防腐固定的成人上肢肱骨12根,应用三点弯曲的方法测试完整肱骨的弯曲刚度,然后分为2组,分别从内侧髁上和外侧髁上1.0 cm处切取6.0 cm×0.5 cm的骨瓣,测试切除骨瓣后肱骨的刚度.后分别切取6.0 cm×1.0 cm骨瓣后再测试刚度.结果:内、外上髁上切取6.0 cm×0.5 cm骨瓣后其刚度与正常肱骨相比变化不大,而截取1.0 cm宽骨瓣后肱骨的刚度显著下降.结论:为保持肱骨生物力学性能不遭受破坏,利用肱骨下段骨瓣修复骨缺损时,骨瓣的切取范围应小于6.0 cm×0.5 cm.

  • 颈椎小关节部分破坏后钢板固定的扭转强度

    作者:徐波;朱青安;金大地

    目的:了解颈椎小关节双侧部分切除后颈椎后路钢板固定的扭转强度.方法:12例颈椎标本(C4~7)C5~6关节内侧切除50%,6例为对照组,6例钢板固定,测试扭转强度.结果:对照组大扭矩17.83±2.16 N.m,钢板组大扭矩22.78±4.75 N.m,其差异有显著性.对照组3例小关节突骨折,钢板组5例螺钉孔与关节破坏边缘处发生骨折.结论:颈椎后路钢板固定可显著增大扭转强度,但螺钉孔处骨折对钢板固定强度产生较大影响.螺钉固定位置须与结构破坏部分保持3 mm以上距离,以免强度减弱.

  • 松质骨骨折不同位置螺钉固定效果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邹霞;朱青安;赵卫东;王志宏

    目的:分析松质骨骨折不同位置的固定效果.方法:成人防腐固定的股骨、胫骨标本各15侧,测股骨髁部、胫骨踝部骨密度.摹拟股骨外侧髁和胫骨内踝骨折,于骨折面中心O点、O点正上方(近关节面)A点及正下方B点旋入金属拉力螺钉,应用生物力学方法,测试螺钉大轴向拔出力.结果:股骨髁部骨密度平均为0.30g/cm2;踝部骨密度为0.47g/cm2.股骨外侧髁骨折面A、O、B点螺钉的大轴向拔出力分别为404.9N、233.8N和105.2N.内踝骨折时,A、O、B点螺钉大轴向拔出力分别为335.1N、193.1N、141.9N.O、A两点大轴向拔出力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A、B两点的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拔出力大小与螺钉固定位置有关.拉力螺钉固定松质骨骨折,进钉点应尽可能选择在骨折面中点或靠近关节面一侧.

  • 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成骨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温广明;徐达传

    骨缺损(尤其是大型骨缺损)的治疗,由局部伤情复杂和缺乏理想的修复材料,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和基础医学工作者的一大难题,而寻找一种尽可能达到或接近自体骨移植效果的理想的骨替代材料更是无数学者热切探索、孜孜以求的目标.

  • 肘关节副韧带复合体

    作者:杨运平;徐达传

    肘关节副韧带复合体包括尺侧韧带复合体(MCLC)和桡侧韧带复合体(LCLC),它们是维持肘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O'Driscoll[1]认为,维持肱尺关节的稳定须具备三个条件:完整的关节面,完整的MCLC前束和LCLC的尺副韧带.MCLC损伤将导致肘关节外翻不稳定,LCLC损伤则引起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本文将从解剖、生物力学和临床等几个方面综述其研究进展.

  • 人舌脉管系统的解剖学研究进展

    作者:何尚宽;钟世镇

    祖国医学历来重视舌诊,近年来对舌诊的临床应用和舌象形成机理研究工作有较大的进展[1~3].随着显微外科的兴起,舌瓣外科的推广应用[4~6],以及对舌缺损的修复重建[7]等,进一步促进了对舌脉管系统的研究.为了推动舌诊、舌下络脉诊法的发展,给有关的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现将舌脉管学研究资料进行综述.

  • 骶神经对盆底器官的选择性支配

    作者:张世民;侯春林

    盆底器官包括下泌尿系统、下消化系统及性生殖系统,多为管(囊)腔器官.盆底器官的功能活动可分为2种形式:贮存与排泄,并进行着周期性的转换.

  • 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作者:郁卫东;秦书俭

    骨和软骨组织中含有多种参与调节骨骼发育及生长的多肽类生长因子.此类因子通过自分泌、旁分泌或者内分泌的方式,在细胞与细胞之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传递信息,参与复杂的骨形成调节过程.在诸多因子中,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是唯一能够单独诱导骨组织形成的局部生长因子.由于BMPs与转化因子在C端都含有7个保留的半胱氨酸残基,所以属于转化生长因子-B超家族(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ate superfamily, TGF-βs)成员.本文仅对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在骨形成过程中分子生物学作用机制综述如下.

  • 股骨颈前倾角与扭转角的区别

    作者:李凤春;石福明;时国富;李朝晖;曹海云

    股骨颈前倾角与扭转角是两个不同的解剖学概念.在人类学、诊断学和治疗股骨上端疾病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目前国内文献资料都把二者混为一谈.为此,我们在大量临床观察的基础上,从解剖学、几何学和临床应用角度阐述了二者的主要区别,以资参考.

  • 颈7神经根与桥接尺神经缝合断面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徐建光;胡韶楠;顾玉东

    目的:对臂丛颈7神经根及桥接尺神经的显微解剖研究,为选择性颈7神经根移位术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常规防腐尸体标本14具(28侧),在显微镜下暴露自颈7神经根椎间孔处至干股交界处,测量其长度、两端神经直径.测量豌豆骨处尺神经主干及手背支的直径.结果:颈7神经根自椎间孔至干股交界处的根干长度:左48.2±7.4 mm;右44.0±5.8 mm;出椎间孔处神经横、纵径分别为:左5.8±0.4 mm,5.2±0.4 mm;右5.8±0.4 mm,5.0±0.5 mm;干股交界处:左6.0±0.5 mm,5.2±0.6 mm;右5.5±0.4 mm,5.2±0.5 mm.尺神经(豌豆骨近侧水平)主干横径与纵径:左3.6±0.3 mm,3.2±0.3 mm;右3.8±0.3 mm,3.0±0.2 mm;手背支横径与纵径为2.5±0.2 mm,1.4±0.2 mm;右2.6±0.2 mm,1.3±0.2 mm.结论:选择性地保留部分颈7神经根前股前内侧部分纤维,既能解决尺神经与颈7神经根的周径匹配问题,又对健侧肢体感觉影响小.

  • 成人股骨颈的小横截面积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高文山;张英泽;李石玲;王红杰

    目的:为提高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不同身高的健康成年人40名,男、女各20名.测量身高后,用CT对其右侧髋关节扫描,利用计算机测出股骨颈的小横截面积.应用回归与相关分析,得出成人身高与股骨颈小横截面积的直线回归方程.结果:股骨颈的小横截面积与身高成正的直线相关,直线回归方程为:y=-1144.60±11.25x.结论:成人股骨颈的粗细有很大差别,在行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时,应注意内固定物体积对固定效果的影响,在保证内固定强度前提下,选用体积尽可能小的内固定物.

  • 胸骨下部Y形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的解剖学基础与临床应用

    作者:邹小明;王武军;蔡开灿;吴华;吴春齐;刘亚湘;屈立新

    目的:探讨胸骨下部Y形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方法:采用胸骨下半部正中劈开,至胸骨角下方2 cm处向左上、右上方剪开胸骨,使切口成Y形,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27例,观测皮肤切口、胸骨纵切口、显露主动脉、肺动脉、右心及左心范围.结果:患者全部恢复良好,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全组皮肤切口,胸骨纵切口,显露主动脉,显露肺动脉平均长度分别为8.8±1.8 cm,8.1±2.2 cm、2.5±0.8 cm、1.5 ±0 .6 cm.全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分别为85±45.4 min、39.4±3 0. 6 min、180.5±51.1 min.术后平均呼吸机辅助呼吸6.1±5.6h、术后第1天平均出血量150 ± 71ml,平均输血量150±143ml,术后住院时间9.7±1.5天,术后患者无胸骨畸形,切口疤痕小.结论:胸骨下部Y形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显露好,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具有安全性及较好的美容效果.

  • 脊神经节的形态观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代加平;毕秀梅;王炎之

    目的:为临床提供有关脊神经节(spinal ganglion,SG)的形态学基础.方法:解剖观测了38具(76侧)成人尸体标本的SG形态.结果:①C1~尾部SG长度和横径呈现同步变化的趋势,两值在C4~T2,L2~S4两次出现高峰区;②S1的SG大,尾SG小;③SG长度与横径比值从大到小依次为骶部、腰部、尾部、颈部和胸部.结论:腰骶部SG体积较大;对腰背痛患者,应充分考虑SG受卡压的可能性;了解SG的形态特征,有助于临床有关病症的诊治.

  • 前臂桡动脉皮支血管网逆行筋膜皮瓣的解剖学基础

    作者:黄继锋;石瑾;陈运祥;徐达传;杨开明

    目的:为前臂桡动脉皮支逆行筋膜皮瓣修复手部创面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采用 23侧成人上肢标本,分别从桡骨茎突上5 cm处桡动脉和肱动脉插管灌注墨汁和红色乳胶,解剖观测桡动脉下段发出的皮动脉分支数目、管径、高度、分布范围及与其它皮动脉的交通与吻合.结果:桡动脉下段(桡骨茎突尖上5 cm范围内)桡侧发出有2 ~3条,尺侧发出有0~2条皮动脉.这些皮动脉与腕部动脉网的皮支间有广泛的交通与吻合.结论:桡动脉下段的皮动脉及腕部动脉网的皮支多,而且非常恒定,通过前臂逆行筋膜皮瓣蒂部组织能为筋膜皮瓣提供充足的血供.可在前臂设计桡动脉皮支筋膜蒂逆行筋膜皮瓣修复手背或手掌的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 颈浅动脉游离皮瓣的应用解剖

    作者:颜玲;钟世镇;徐达传;高建华

    目的:为开发颈浅动脉游离皮瓣的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观测30侧成人尸体标本颈横动脉及其浅支的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其吻合情况,对其肌皮穿支进行体表定位.结果:颈浅动脉为颈横动脉的主要分支.颈横动脉起点至斜方肌前缘5.5±0.8 cm.颈浅动脉起点外径2.1±0.3 mm,有2条伴行静脉.其肌皮穿支恒定的有2支,血管蒂长7~8 cm左右.结论:颈浅动脉有恒定的肌皮穿支,体表定位明确,血管蒂较长,管径较粗,吻合丰富,有2条伴行静脉,可以形成颈浅动脉游离皮瓣.

  • 上唇方肌肌皮瓣转位修复面中部小型皮肤缺损的应用解剖

    作者:李沃棠;曾凡表;詹亚护;许孟杰

    目的:为用上唇方肌肌皮瓣转位修复面中部小型皮肤缺损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在 3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头标本上,解剖观察了上唇方肌的位置、形态和血液供应情况 .结果:上唇方肌起点分3部分,集中止于上唇、鼻翼和鼻唇沟附近的皮肤;供体面积为2.4 c m×2.2 cm×0.2 cm;血供主要来自面动脉终支和内眦动脉,其中面动脉在口角上方1.5 cm 处的外径为1.8±0.2 mm,入肌前可游离长度为1.5~2.0 cm,可作为肌皮瓣的下蒂;内眦动脉的起点外径0.8±0.2 mm,可游离长度为3.1±0.8 cm,可作为肌皮瓣的上蒂.结论:上唇方肌肌皮瓣转位可修复面中部小型皮肤缺损.

  • 髌韧带移植重建交叉韧带距离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黄华扬;刘景发

    目的:探讨髌韧带移植重建交叉韧带距离及重建点的位置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在18例新鲜膝关节标本上,标出关节内交叉韧带重建点的位置,并测量其距离和测骨-髌韧带-骨复合体的髌韧带长度.结果:关节内前交叉韧带移植重建长度为22.5±0.9 mm,后交叉韧带为29.0±2.5 mm,骨-髌韧带-骨的髌韧带部分为41.0±4.0 mm.结论:髌韧带作为重建交叉韧带有足够的长度,而准确地确定重建交叉韧带在关节内的入口点及韧带的长度,对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和稳定、防止韧带撞击甚至脱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胸骨佳穿刺部位的应用解剖

    作者:孙文琢;曲立文;张淑霞;解霞;战登高;卢羽;苗艳

    目的:确定胸骨穿刺的佳部位.方法:在60具尸体标本的胸骨上确定24个穿刺点(胸骨柄、胸骨角各3个穿刺点,胸骨体为18个穿刺点),用骨穿针、测力计及游标卡尺等进行测量.结果:胸骨柄的测试压为(31.3±0.9)×103(11.4×103~53.2×103)kPa,胸骨柄的穿刺深度为21.4±0.2(4.7~30.4) mm;胸骨角的测试压为(33.3±1.2)×103(13.5×103~50.5×103)kPa,胸骨角的穿刺深度为21.4±0.1(11.5~30.6) mm;胸骨体的平均测试压为(28.5±2.5)×103(7.5×103~57.0×103)kPa,胸骨体的平均穿刺深度为19.5±0.6(3.0~31.3) mm.结论:从胸骨各穿刺点的压力大小及胸骨后方的毗邻关系等进行全面考虑,位于第3、4胸肋关节之间水平胸骨正中处为佳穿刺部位,其次为胸骨角正中上、下各1.0~1.5 cm处.

    关键词: 胸骨 穿刺部位
  • 骶前区静脉丛的解剖学特点及临床意义

    作者:朱明才;周庭勇;熊正中;左荛彬;张沪勤

    目的:研究骶前区静脉丛(Venous plexus of presacral region,VPPSR)的解剖学特点,为骶前区静脉破裂大出血的防治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4具成人尸体上,分虽观测VPPSR的组成、管壁、瓣膜、长度及直径.结果:VPPSR管壁薄、缺少静脉瓣,呈网状.VPPSR S1~5横干的长度和直径(F检验)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长度平均(±s):S1为3.2±1.5 cm,S2为4.4±1.0 cm,S3为3.5±1.1 cm,S4为2.3±0.9 cm,S5为1.0±0.3 cm;其直径平均(±s):S1为1.2±0.7 mm,S2为2.5±1.5 mm,S3为2.5±1.5 mm,S4为1.7±1.5 mm,S5为0.9±0.6 mm.S4椎体前穿通支静脉口径2~4 mm占8.8%,0.1~1.9 mm占91.2%.结论:VPPSR解剖变异多、血管壁薄、缺少静脉瓣是引起VPPSR损伤大出血甚至死亡的解剖学基础.

  • 肘管的应用解剖研究

    作者:杨运平;徐达传;许本柯

    目的:探讨产生肘管综合征的解剖因素.方法:观察60个肘关节标本肘管的构成,测量肘管弓状韧带的长宽和肘管中部的深度,以及肘关节屈曲90°时肱骨内侧髁和尺骨鹰嘴距离的变化,尺神经被牵拉的幅度.结果:肘管弓状韧带可分为4种类型:Ⅰ型:韧带的近端1/2缺乏,远端1/2为一薄层纤维;Ⅱ型:肘管的全长均为弓状韧带覆盖;Ⅲ型:韧带在中间形成了明显增厚的筋膜束,筋膜束的宽度约为4 mm;Ⅳ型:韧带的筋膜内含纤细的肌纤维,横跨肱骨和尺骨鹰嘴之间,肌纤维的方向和筋膜的方向一致.弓状韧带宽9.7±2.3 mm,长为14.1±4.2 mm,肘管中段的平均深度5.2±1.1 mm,当肘关节曲屈90°时,肱骨内侧髁到尺骨鹰嘴的距离增加4.7±1.5 mm,尺神经被拉长的幅度为7.2%±0.5%.结论:肘关节屈曲时肘管解剖形态的变化是产生肘管综合征的解剖基础.

  • 旋肱前血管外侧降支为蒂肱骨上段骨膜瓣的应用解剖

    作者:陈振光;张发惠;郑和平;谭金海;方成;祝少博

    目的:为带旋肱前动脉外侧降支为蒂的肱骨上段外侧面骨膜瓣移位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38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上对旋肱前动脉外侧降支的来源、走行、分布进行了解剖学观测,并在4侧标本上摹拟手术实验.结果:旋肱前动脉经喙肱肌和肱二头肌短头深面,绕肱骨外科颈外进至结节间沟外侧缘分别分出升支和降支.升支上行分布于肱骨头和小结节部.降支有2条分别沿胸大肌止腱内、外侧紧贴骨膜下行,为内侧降支和外侧降支.外侧降支下行分布于肱骨上段外侧面三角肌前部所覆盖区.结论:以旋肱前动脉外侧降支为蒂的肱骨上段外侧骨膜瓣移位可用于修复肱骨头缺血性坏死和肱骨近端骨不连或小范围骨缺损.

  • 大肠的应用解剖学

    作者:彭旭;钟启胜;纪荣明;王新兰;孟荣贵

    目的:为灌肠术、X光气钡造影、内镜检查等提供大肠的形态学基础.方法:30具成人形态正常的大肠,分段测量大肠的长度、周径,按圆柱体积公式v=1/4πc2l和圆锥体体积公式v=1/12πc2l分别计算出结肠和盲肠的体积;用浸水法测量游离大肠的体积.结果:大肠长126.9±27.4 cm(盲肠、结肠、直肠盆内段分别为43.6±1.5 cm,113.3±25.0 cm,9.2±3.3 cm).微积分法和浸水法得出的大肠体积分别为850.1±411.22 mL,756.6±91.9 mL.结论:本文的结果可为临床灌肠术、气钡造影及内镜检查提供参考依据.

  • 腰椎椎弓峡部裂患者的椎间盘退变

    作者:戴力扬

    目的:探讨腰椎椎弓峡部裂患者的椎间盘退变程度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73例腰椎椎弓峡部裂行腰椎MRI检查.在正中矢状面MRI图像上根据T2加权像椎间盘信号强度判定相邻腰椎椎间盘退行性变程度.结果:73例中椎间盘退变程度0级22例,1级17例,2级13例,3级14例,4级7例.椎间盘退变程度与年龄相关性非常显著(P<0.01),但与腰椎滑脱程度相关性不显著(P>0.05).结论:术前MRI检查有助于判定椎间盘退变程度并选择正确的融合术式.

  • 健侧大隐静脉与股深静脉吻合治疗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应用解剖

    作者:王树锋;周忠水;韩广谱;路培法;王明山;吕占辉

    目的:为健侧大隐静脉与股深静脉转流治疗下肢深静脉栓塞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30侧成人下肢尸体标本上,解剖观察了股深静脉的走行、属支、瓣膜及吻合,对其主干长度、管径进行测量.结果:股深静脉由穿静脉主干及股薄肌支汇合而成,汇入股静脉处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下8.6±0.9 cm,主干长2.6±0.5 cm,外径6.9±1.1 mm,29侧各有一个瓣膜位于第一穿静脉汇入处近侧,股深静脉通过其属支收集大腿外侧、后侧、内侧深部及浅静脉回流,并收集膝部深、浅静脉及小腿浅静脉回流.结论:健侧大隐静脉与患侧股深静脉吻合,可使患肢的静脉血通过转位的大隐静脉引流至健侧股静脉,缓解下肢肿胀及深静脉压力.

  • 掌浅弓的应用解剖

    作者:王斌;郑桓;赵少平;刘德群;崔胜杰

    目的:为手部血管损伤的修复重建和断掌再植时寻找浅静脉移植修复掌浅弓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30侧成人手标本掌浅弓尺侧动脉起始及其分支情况进行了观察测量.结果:掌浅弓尺侧有4种分支类型.以豌豆骨中点O,小指尺掌侧固有动脉起始点A,第3,2,1指掌测总动脉起始点B、C、D,相邻点之间的距离:O-A为30.1±5.6 mm;A-B为:8.1±4.7 mm;B-C为9.2±6.0 mm;C-D为6.2±3.9 mm.各分支起始点外径A:1.24±0.34 mm;B:1.50±0.34 mm;C:1.78±0.42 mm;D:1.54±0.38 mm.结论:掌浅弓尺侧半分支较为恒定,根据解剖数据在断掌再植时可以寻找浅静脉移植修复掌浅弓.

    关键词: 掌浅弓 应用解剖
  • 近视眼发生发展的解剖学基础

    作者:李美红;钱金岳;邵大宝

    目的:探讨近视眼发生发展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将"眼观六路"的具体功能编成"理视"健眼操,并在改善近视眼患者远视力和眼球后血流动力学方面与眼保健操作对照观察.结果:"理视"健眼操能明显改善眼部血液循环(P<0.001),提高或稳住学习期青少年远视力(P<0.05),防近视效果显著优于眼保健操.结论:近视眼的发生发展有其解剖学基础."理视"健眼操防近视效果明显优于眼保健操,是其结合当代青少年用眼特点,从解剖生理学角度进行针对性平衡协调的结果.

  • 丘脑的计算机三维重建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林支付;卢烘煊;沈宏;葛霁光

    目的:用计算机重建丘脑的空间形态与位置,为脑的立体定向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50只整脑100个丘脑作2 mm厚的连续水平切面,运用表面重建法对丘脑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首先对各切面二维图像进行配准与校正,再采用专家辩认核团、基于轮廓匹配的轮廓拼接、非线性有理B样条插值等方法手段,精确地重建了丘脑.结果:重建后的丘脑立体图像顺滑、自然、逼真,可任意缩放、旋转、切割.结论:计算机重建后的丘脑空间形态与位置对脑的立体定向手术有参考价值.

  • 以枕动脉为蒂颅骨外板骨(膜)瓣枕颈融合术的应用解剖

    作者:彭田红;徐达传;张心宽;许本柯;高建明;钟世镇

    目的:为带枕血管蒂的颅骨(膜)瓣转位枕颈融合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40侧经动脉灌注乳胶的成人尸体标本和8例头颈铸型标本(5例保留骨骼)上,对枕动脉的走行、分支及分布进行观测,并在标本上进行模拟术式设计.结果:枕动脉从颈外动脉发出后经颞骨枕动脉沟向后上迂曲走行至项部浅出,其浅出点位于枕外隆凸下方1.0±0.1 cm,中线外侧3 .5±0.2 cm,浅出点处外径2.1±0.1 mm,浅出后向上走行于浅筋膜和帽状腱膜之间,分支营养头部(包括枕部、耳后、后颅顶)大约2/5区域的软组织,骨膜和颅骨外板,枕动脉深段至分支处可游离长度为8 cm以上.结论:以枕动脉为蒂颅骨外板骨(膜) 瓣转位行枕颈融合的术式具有可行性.

  • 腕关节盘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作者:汤锦波;徐燕;侍德

    目的:观察研究腕关节盘(又称腕三角纤维软骨)的形态及其和周围组织关系.方法:采用20只成人手标本,观察腕关节盘的形态、附着点及和周围骨、软组织结构的关系,对关节盘的附着点作了深入的研究.结果:研究表明腕关节盘位于腕关节的特殊位置,其尺侧附着于尺骨茎突和尺骨茎突陷窝两部分,并和桡尺远端关节侧副韧带存在密切关系.结论:腕关节盘对桡腕关节、桡尺远侧关节稳定性起重要作用,其在尺骨茎突的附着点对尺骨茎突骨折及功能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解剖学 关节盘 尺骨
  • 主动脉弓畸形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周吉林;姚作宾;姚友生

    目的:研究主动脉弓畸形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历时15年对320例主动脉弓的解中,发现4例主动脉弓畸形,并对此弓变异及其周围诸结构进行解剖和观察.结果:在4例主动脉弓畸形的病例中,2例为右食管后锁骨下动脉并存右非喉返神经,另2例为右主动脉弓并存左食管后锁骨下动脉或左背主动脉分离.食管后锁骨下动脉起始部形成憩室,可产生食管受压性咽下困难.左锁骨下动脉或左背主动脉经动脉导管连接或发自左肺动脉,可形成先天性肺动脉-锁骨下动脉窃血症.结论:主动脉弓畸形在临床实践中具有意义,它的发生有其胚胎学基础.

  • 带血供半腱肌肌腱转位重建膝交叉韧带的应用解剖

    作者:许本柯;杨运平;彭田红;高建明;张心宽;徐达传;钟世镇;舒先涛

    目的:为带血供半腱肌肌腱转位重建膝交叉韧带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4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观测半腱肌肌腱形态,血供来源,分支及分布特点;2侧新鲜下肢标本进行模拟术式.结果:半腱肌肌腱长15.1 cm、宽0.5 cm、厚0.4 cm ,其血供主要来源于动脉的半腱肌支,膝下内侧动脉的腱支,腱外周组织血管网动脉和胫前返动脉.结论:半腱肌肌腱与交叉韧带形态相似,有足够的游离长度.血供丰富,为多源性.以半腱肌肌腱转移重建交叉韧带易成活和恢复功能.故采用带血供的半腱肌肌腱转移重建膝交叉韧带具有可行性.

  • 颈部SPR术中脊神经后根节段定位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作者:徐朋;徐达传;李忠华;钟世镇

    目的:为颈部SPR提供可靠的后根鉴别的形态学依据,探讨颈部限制性椎板切除SPR的可行性.方法:在20例防腐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颈椎标本上,对C4~T1节段后根的位置、粗细和长度进行形态学观测.另1具男性脊柱标本采用限制性椎板切除,摹拟临床颈部SPR术式,观察各节段脊神经后根的暴露情况.结果:各节段的后根在齿状韧带的后方向外下方斜行.C4~T1各节段后根在冠状面呈近似平排,自上而下依次为C4~T1的后根.从C4到C6,后根的直径逐渐增大,以C6的后根为粗大,后又逐渐减小.各节段后根在出硬脊膜处的位置关系仍保持冠状位的上、下平排关系.结论:各节段脊神经后根在冠状位呈上、下排列,缺少集中行走.限制性椎板切除并不能暴露C5~T1节段的后根.颈部SPR少需要切除3个半椎板.

    关键词: 颈部 SPR 后根 鉴别
  • 颈椎后路钢板内固定的应用解剖学

    作者:谢宁;贾连顺;李家顺;胡滨成;熊林平

    目的:测量国人下颈椎后部结构的相关径线及角度,为颈椎后路钢板的设计及手术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对35套正常成人颈椎干燥骨标本(C3~C7)进行测量,包括椎弓根宽度、高度、长度、椎弓根投影点位置、椎弓根与椎体的角度、侧块宽度、高度、厚度、侧块后壁中心点与横突孔后壁的距离、与横突孔外壁的夹角以及上关节突关节面的倾角等.结果:颈椎椎弓根平均宽度值4.97~6.08 mm,与椎体矢状面平均夹角值34.38°~45.42°,与椎体横截面平均夹角值-11.83°~15.83°,侧块平均厚度值7.66~9.21 mm,侧块后壁中心点与横突孔平均距离值9.25~11.18 mm,平均夹角值4.92°~8.33°,上关节突关节面平均倾角值48.58°~59.42°.结论:颈椎侧块螺钉宜选用3.5 mm直径,外倾20°~25°、头倾50°~55°置入;颈椎椎弓根变异较大,应尽量减少使用椎弓根螺钉.

  • 1300例足月新生儿体重与胎盘重量回归分析

    作者:闾四平;卢良英;周建平;付本燕

    目的:研究新生儿体重与胎盘重量的关系.方法:对1300例足月新生儿体重与胎盘重量进行测量.结果:男婴平均体重为3305.1±401.9g,胎盘系数为0.167;女婴平均体重为3216.9±406.7g,胎盘系数为0.169.结论:①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生儿体重相应增加;②新生儿体重与胎盘重量高度相关,并建立两组回归方程.

  • 火棉胶包埋法在制作断层解剖学标本上的应用

    作者:李云生;田德润;于春水;于志强

    随着断层解剖学、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制备与磁共振图像(MRI)相匹配的断层解剖学标本也有很大提高.作者自1996年至今,改进传统的火棉胶包埋方法,对结构精细,临床意义重大的局部进行包埋,用大脑切片机制成断层标本,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有关制备方法和取材事项介绍如下:

  • 电镜冷冻蚀刻技术在肌营养不良症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钟秀容;陈文列;陈莲云;王柠;吴翊钦;慕容慎行

    目的:探讨电镜冷冻蚀刻技术在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研究中的应用.方法:电镜观察DMD及正常对照的骨骼肌和红细胞的冷冻蚀刻样品.结果:DMD患者红细胞与肌细胞一样,其细胞膜中的蛋白颗粒显著减少.结论:①冷冻蚀刻技术有助于DMD的诊断,其细胞膜存在缺陷;②可取红细胞代替肌组织进行诊断.

  • 心脾综合征1例

    作者:王鸿雁

    患儿为女性新生儿,足月顺产.生后第2d出现颜面青紫,哭闹后加重,给予吸氧、抗感染对症处理.患儿反应差、体温不升,哭声弱,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130次/min,律齐,心音稍亢进,胸骨左缘2~4肋间可闻及粗糙的收缩期杂音.肝肋下3 cm,于生后13d突然呼吸困难加重,呻吟,烦躁不安,经保暖、吸氧、抗炎等治疗无效死亡.其父母体健,其母孕5+月时曾患阑尾炎,用抗生素保守治疗好转.

  • 肝外胆管变异反复黄疸1例

    作者:李永革

    患者男,40岁.20年前曾先后2次不明原因黄疸、右上腹不适和转氨酶升高在部队医院住院治疗,黄疸消退后出院.1985年总觉右上腹不适,有时出现右上腹持续性隐痛,但乙肝表面抗原阴性,保肝治疗无明显效果.以后曾先后2次B超检查均发现胆囊内有直径0.2~0.3 cm赘生物(息肉)于1992年12月3日以胆囊息肉住院手术治疗.术后证实"息肉"为粘着在胆囊粘膜上的胆固醇结晶.

  • 双侧胸小肌止点变异1例

    作者:孟文件;常宝林;刘汉锋;赖照坤;郑广臣

    在解剖一具60岁左右男性尸体过程中,发现其双侧胸小肌止点变异,报道如下:其双侧胸小肌起点正常,起于第3、4、5肋骨前面;止点以肩胛骨喙突为滑车,以肌腱绕过喙突在冈上肌肌腱上方止于内侧肩关节囊的内层.腱长度为3 cm.在胸小肌肌腱绕行喙突的行程中,有一束增厚的扇形纤维将该肌腱与喙锁韧带相连.胸小肌血液供应是来自胸肩峰动脉和胸外侧动脉,神经支配为胸前神经.

  • 下颌下腺双导管1例

    作者:陈世润;李闻博;朱伟

    下颌下腺双导管比较少见,现将作者临床手术中遇到的1例报告如下:女,62岁,因左下颌下腺慢性炎症入院.患者于2年前出现左颌下区反复性肿胀,进食时加重,食后可逐渐消失,近半年来肿胀加重,食后不能完全消失.抗压下颌区口腔内有咸性分泌物流出.

  • 下颌第一前磨牙双根1例

    作者:曲培林;郭立新;乔华

    下颌第一前磨牙双根临床罕见,作者于1999年7月31日偶遇1例,报告如下.

  • 多发性动脉变异1例

    作者:王晓芸;朱从丽;潘伯群;戴冀斌

    笔者在解剖一成年男尸过程中发现其主动脉弓的分支、腹主动脉的主要分支: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左、右肾动脉和左上肢尺动脉多处血管变异.一具尸体集中如此多的动脉变异,实属少见.

  • 积水型无脑畸形1例

    作者:高志友

    患儿,男,2岁.左侧肢体偏瘫,时有抽搐.查体:表情呆滞,言语不清,左侧膝部屈曲不易伸直,左足尖着地,头围较同龄儿发育小,身材矮小.

  • 阻滞椎上下位椎体附件骨折致不完全性瘫1例

    作者:刘永才;吴继功;王俊生

    患者男性,42岁;因1月前不慎从3 m多处跌落,臀部着地,伤后腰部剧痛,双下肢感觉、运动丧失,大小便失禁;立即送往当地医院对症处理,半月后双下肢感觉有所恢复,下肢能在床上轻微被动,不能离开床面,大小便仍失禁,故来我院要求住院治疗.

  • 左头臂静脉与冠状窦异常交通1例

    作者:阎文柱

    作者在对一成年男尸解剖时,发现其左头臂静脉与冠状窦之间存在交通静脉(附图).报告如下:该交通静脉起自左头臂静脉始端下壁,经主动脉弓左前方,左肺动脉始端之前,穿心包注入冠状窦.长9 cm,外径5 mm,行程较直,内有凝血.

  • 先天性孤立肾1例

    作者:邱大学;曹文建;施建辉

    男性,1989年2月10日出生,学生.因肉眼血尿伴持续尿检异常2个月,于1999年7月21日入院.腹部B超及CT检查:肝、脾、胰腺、胆囊正常,左肾显示清晰,体积明显增大(11.9cm×6.2cm×6.2cm),右肾区未显示肾脏,提示右肾缺如.诊断:左侧先天性孤肾,紫癜性肾炎 .调查:孪生兄弟及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均双肾正常,无家族史.据以往报道,以左肾缺如较多见,而右肾缺如偏少.

  • 腰5骶1神经根共鞘畸形1例

    作者:张彦凌;杨路;李彤爱

    患者,男,29岁,汽车驾驶员.1993年3月2日,在路上驾车行驶时,被后方汽车追尾,至伤腰背部,当即,腰骶部疼痛,不能活动,并伴左下肢麻木,被人抬送地方医院,拍片检查,腰骶椎骨质未见异常改变,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收住院治疗半月余,上述症状无好转,并出现左下肢肌萎缩,痛觉过敏,小便失禁,下肢麻木感觉平面上移.

  • 畸形肝1例

    作者:叶锡银;何劲松;姜立华

    患者,女32岁,因上腹胀痛4个月入院.缘于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胀痛,呈持续性,并向肩背部放射,有恶心,无呕吐,疼痛与饮食无关,无畏寒发热,在当地胃镜检查示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B超示肝内胆管多发性结石,因治疗效果不好而转入本院.

  • 副(足母)长屈肌1例

    作者:杨开明;王勇

    在解剖教学过程中,于一男性成人标本上,发现罕见的副(足母)长屈肌1例,现报道如下.

  • <外科和放射解剖学>杂志文题摘要

    作者:李鉴轶

    1 Anatomic basis of chronic groin pain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sports hernia K.Akita,S.Niga,Y.Yamato,T.Muneta and T.Sato与运动性疝特别相关的慢性腹股沟疼痛的解剖学基础特别发生在运动员中的阴囊前面和大腿近端前内侧面的慢性疾病可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诊断.

  • 开拓发展临床解剖学的实践认识

    作者:钟世镇

    在迎接新的历史性任务之际,考虑到"开来",必须"继住","温故"可以"知新",拟将我国现代临床解剖学积累的实践经验,加以分析概括,提出几条较为原则性的见解,供开创新局面参考.

  • 中国解剖学会人体解剖学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纪要

    作者:

中国临床解剖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