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新书推荐

    作者: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人体解剖学
      主编:柏树令
      内容简介:本书分为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断层解剖学、临床解剖学、数字解剖学、中国人解剖学数值、人类学七大部分,按系统全面介绍了解剖学领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研究的基本方法,配以700余幅人体结构彩图,并对书内90余幅插图进行了重新设计与绘制。内容比以往解剖学专著更丰富。

  • 新书推荐中华医学百科全书人体解剖学

    作者:

    内容简介:本书分为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断层解剖学、临床解剖学、数字解剖学、中国人解剖学数值、人类学七大部分,按系统全面介绍了解剖学领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研究的基本方法,配以700余幅人体结构彩图,并对书内90余幅插图进行了重新设计与绘制。内容比以往解剖学专著更丰富。

  • 肺内管道的冠状断层解剖学研究

    作者:刘树伟;柳澄;王怀经;赵振美;尹群生;王洪波;李振平;王政;田广平

    目的:研究肺段支气管、肺动脉和肺静脉在冠状断面上的配布规律.方法:利用20例胸部连续冠状断层标本、4例多层螺旋CT图像,追踪观察了肺叶、肺段支气管、肺动脉和肺静脉.结果:肺段支气管和血管主要分布于从胸骨角至脊柱的10个断面里,气管杈层面是在冠状断面上追踪观察肺段支气管和血管的佳开始层面.在冠状断面上有5个识别肺段支气管和血管的关键层面:①升主动脉层面,出现尖段静脉、后段静脉、外侧段静脉、尖后段静脉、左前段静脉和上舌段静脉;②肺动脉杈层面,于肺动脉杈或左肺动脉下方可见到左、右上肺静脉注入左心房,在11例(55%)标本中出现尖后段静脉、前段静脉和舌静脉干同时汇入左上肺静脉的情形;③气管杈层面,于气管杈下方可见到左、右下肺静脉汇入左心房;④中间支气管层面,可见到两肺下叶肺段支气管、肺动脉和肺静脉的起源;⑤胸主动脉层面,主要为两肺上段和外后底段的支气管和血管.结论:以支气管分支为向导可准确辨认肺段肺动脉和肺静脉.

  • 国人肝段在冠状断层上的划分

    作者:赵振美;刘树伟;林祥涛;巩念明;李跃;安淑红;刘帅;于连峰

    目的:为肝内微小病变精确定位诊断和外科治疗提供冠状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30例上腹部连续冠状断层标本、20例肝内门静脉和肝静脉解剖正常的薄层MSCT断层图像及其三维重建图像,在冠状断层上对其门静脉肝段进行精确划分.结果:经胆囊、门静脉左支及肝左静脉的冠状断面上,肝中静脉主干是划分右前上叶和左前下叶的识别标志,门静脉左支角部是左前下叶的段间裂识别标志,亦是右前上叶和左前下叶的亚段间裂识别标志.经肝门静脉主干的冠状断面上,门静脉右前支主干是右前上叶的段间裂识别标志,该层面以前为右前上叶的腹侧段,该层面以后则为右前上叶的背侧段.经网膜孔的冠状断面上、下腔静脉的右缘是划分尾状叶和右半肝的识别标志,门静脉右后支主干是划分右前上叶背侧段和右后下叶下段的标志,经下腔静脉和肝右静脉的冠状面上,肝右静脉主干是划分右前上叶的背侧段和右后下叶上段的标志;门静脉右后支主干是右后下叶的段间裂识别标志.结论:国人门静脉肝段在冠状断面上的精确划分,不仅有利于肝内微小病变的精确定位,且有利于探索新的和更加安全的外科术式.

  • 下胫腓联合解剖参数的多层螺旋CT测量

    作者:禹铭杨;孙强;于晓光;菜兆成;赵德伟;于海波;崔大平;苏云

    目的 利用MSCT扫描图像观察正常下胫腓联合的形态以及测量相关解剖学参数,为临床精确诊断下胫腓联合分离提供解剖学依据及有效的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6年2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45例行双踝CT检查的单侧踝关节外伤患者的健侧踝关节影像资料.取距离胫距关节面9~11 mm的水平位CT扫描图像分析下胫腓联合形态,并测量胫腓骨中心距离、胫腓骨间隙宽度及胫腓骨前缘距离,分析各组参数的统计学差异.结果 45例下胫腓联合CT影像显示其形态有3种,其中为半圆形14例(31.11%),新月形15例(33.33%),矩形16例(65.56%).半圆形下胫腓联合的胫腓骨中心距离、胫腓骨间隙宽度和胫腓骨前缘距离分别为(2.69 ±0.19)cm、(2.45±0.46) mm和(8.48±2.30)mm,新月形的分别为(2.82±0.17)cm、(2.74±0.90) mm和(6.80± 1.62)mm,矩形的分别为(2.89±0.25) cm、(3.15±0.8)mm和(6.86±1.89) mm.其中,半圆形下胫腓联合的胫腓中心距离和胫腓骨间隙宽度均较矩形的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 =3.722、3.602,P值均<0.05);而半圆形胫腓骨前缘距离较矩形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 =3.217,P<0.05);但是,新月形的相关参数分别与半圆形和矩形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国人的下胫腓联合在CT影像上可分为半圆形、新月形和矩形三种形态.以下胫腓联合前后缘的切线作为测量基线,可提高各参数测量的可重复性,为进一步研究国人下胫腓联合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 结合MRI深入开展脑神经断层解剖学研究

    作者:刘树伟

    十二对脑神经系于脑干,穿经颅底,处于人体复杂和隐蔽的部位,一直是医学影像学和外科手术中的难点.在临床上,脑血管病变、颅内及颅底肿瘤和骨折等常累及脑神经,脑神经本身也时常发生神经纤维瘤或神经麻痹等病变[1].无论是脑神经病变的影像诊断还是外科治疗,均需要熟悉脑神经的详细解剖学知识.因此,长期以来,人们对脑神经解剖学研究的兴趣经久不衰.本研究中心以人体头部连续断层标本和MRI来探索十二对脑神经在连续断面上的形态、位置、走行、毗邻关系和识别标志,以期为脑神经相关病变的断层影像诊断和外科手术提供系统的断层解剖学资料.

  • 面向精准外科的解剖学研究展望

    作者:戴培东

    精准外科作为正在不断完善和丰富的新理念和技术体系,将给传统外科的医疗模式、技术方法等带来变革,同时也对临床解剖学研究带来挑战。结合先进技术深入进行精细解剖研究不仅将丰富和拓展解剖学领域,更为精准外科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 视神经和视交叉冠状断层解剖与MRI

    作者:剡将术;孙博;汤煜春;杨林林;葛海涛;冯蕾;尹群生;丁娟;柳澄

    目的:研究视神经和视交叉在冠状断面上的解剖特征与MRI表现,为相关疾病的影像诊断和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选取15例成人尸头标本,以冷冻切片法切制成连续冠状断层标本;应用3.0 TMRI扫描仪,获取10例志愿者头部的SE序列T1WI和T2WI图像;在上述断层标本和MRI图像上,观察分析冠状断面上视神经的形态、位置和毗邻关系.结果:视神经眶内段居于眶中心偏内上方,断面呈圆形,其周围有视神经鞘包绕,蛛网膜下隙清晰可见,眼动脉位于其上方;视神经管内段居于眶内上方,断面呈水平卵圆形,周围可见视神经鞘,蛛网膜下隙不明显,眼动脉位于其下方;视交叉冠状断面呈“一”字型,分隔上方的视隐窝和后下方的漏斗隐窝,其上方有大脑前动脉A1段,下方为灰结节和垂体柄.结论:冠状断面可以清楚显示视神经、视交叉的形态特点与毗邻关系.

  • 左肺上叶前段静脉的多层螺旋CT研究

    作者:张兆明;王守安;刘树伟;刘超

    目的:探讨活体左肺上叶前段静脉(V3)在多层螺旋CT(MSCT)上的分布特点.方法:利用Volume Wizard图像后处理工作站对160例成年男性肺部MSCT图像进行重建,并分析左肺上叶前段静脉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①前段静脉(V3)的属支有上、下两部,上部汇入尖后段静脉(V1+2)或尖段静脉(V1),下部直接汇入左上肺静脉或与低位后段静脉(V2)汇合后再注入左上肺静脉;②上部属支多为1条,下部属支一般有1~6条,其中前支较粗大.除尖支和下支外,余均呈水平或近水平位排列.结论:MSCT后处理技术可以很好地显示段和亚段级肺静脉,可为临床医生提供较为确切的影像学资料;左肺前段静脉的属支数目和配布类型与传统观点有较大差异.

  • 肾上腺的断层标本与CT、MR图像对照研究

    作者:马刚;刘树伟;林祥涛;赵振美;王政;尹群生

    目的:为肾上腺病变的横断层影像诊断和外科治疗提供实用的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22例成人上腹部连续横断层标本、10例健康成人MR横断层图像及20例无肾上腺病变的临床病人MSCT横断层图像,连续追踪观测了肾上腺在横断面上的形态、位置、毗邻和大小.结果:在连续横断面上,左、右肾上极层面是寻找双侧肾上腺的可靠层面.下腔静脉后壁是识别右肾上腺前界的标志;脾动、静脉则是识别左肾上腺前界的标志.肾上腺在横断面上的形态变化较大,可分为四种类型.肾上腺前方的毗邻结构复杂,尤其是左肾上腺.故肾上腺病变向前生长时有不同的优势途径.结论:断层影像解剖可很好地显示肾上腺的形态与毗邻.

  • 火棉胶切片标本盒装的保存方法

    作者:王建;李云生

    随着显微外科和影像医学的进展,对断层解剖学的研究要求也越来越深入和细致,传统的断层标本制作有如下几种方法:①锯切法:包括分部、划线、冰冻、锯切几步,层厚4~5mm,特点锯耗大、欠精确、难以显示细微结构[1].

  • 肝静脉的冠状断层解剖学研究

    作者:赵振美;刘树伟;林祥涛;刘学静;梁长虎;李振平;马刚;娄丽

    目的为MRI和多层螺旋CT在冠状断面上诊断肝疾患及肝外科手术提供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用30例成人躯干部连续冠状断层标本、10例成人腹部MRI冠状图像及5例成人肝内管道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观测了肝左、中、右静脉及其重要属支的走行、分布及其与肝门静脉的关系.结果依左外叶的外形特征,将肝左静脉的回流形式分为4型.来自段Ⅷ腹侧部的静脉全部汇入肝中静脉,来自段Ⅷ背侧部的静脉全部汇入肝右静脉.而位于段Ⅷ腹侧部和背侧部之间的静脉(V8i),其回流形式可分为3型.肝右静脉的主干多出现于下腔静脉及其稍后层面,在冠状断面上可分为4型.结论冠状断面在显示肝静脉及其属支的上、下走行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以V8i为标志,将段Ⅷ分为腹侧和背侧两个亚段.这种亚段划分有利于探讨一种新的和更加安全的肝外科手术方式.

  • 人视觉传导路的冠状断层解剖学研究

    作者:陈成春;刘树伟;林祥涛;汤煜春;侯中煜;王政;李振平;尹群生

    目的 为视觉传导路病变的影像学诊断提供形态学依据. 方法在26例成人尸体头部的连续冠状断层标本与6例活体成人头部磁共振连续冠状断层扫描图像上,研究视觉传导路的断层解剖. 结果 本研究辨认了视觉传导路5个关键冠状断层上的典型表现:1.视神经眶中段冠状断层呈圆形,位于眼眶中心偏内上方眶脂体内,周围包绕蛛网膜下隙和视神经鞘.2.视交叉冠状断层呈"一"字型横位分隔第三脑室底的视隐窝和漏斗隐窝,其上方是大脑前动脉A1段,下方正中邻垂体柄和灰结节,两侧是颈内动脉C2或C3段.3.视束中部冠状断层呈圆形夹在大脑脚底和杏仁体、尾状核尾之间,下方是脉络丛前动脉,继续向下在钩与大脑脚底之间是大脑后动脉P2段.4.外侧膝状体内侧邻大脑脚底,外侧是尾状核尾,下方是钩和大脑后动脉P2段.5.视辐射冠状断层参与构成侧脑室下角和后角外侧壁,视辐射与侧脑室后角之间隔簿层毯.头部磁共振冠状断层扫描对视觉传导路结构的辨认与连续冠状断层标本具有较好对应性. 结论 在冠状断层上,对视觉传导路结构的辨认,尤其是关键断层特征结构的辨认,为视觉传导路病变的影像学诊断提供形态学基础.

  • 右半肝内门静脉的断层影像解剖学研究

    作者:赵振美;刘树伟;林祥涛;刘学静;李振平;汤煜春;马刚;娄丽

    目的 探讨右半肝内门静脉的走行、分布规律及门静脉肝裂和肝静脉的关系,进而为肝段的划分提供断层解剖学依据. 方法使用30例上腹部连续断层标本(10例横断面、20例冠状面)以及20例多层螺旋CT图像和三维图像,探讨右半肝内门静脉的分支类型和常见变异以及肝内门静脉和肝静脉之间的关系. 结果 50例标本和图像中,右半肝内门静脉均可分为前上和后下两组分支.76%(38150)的门静脉右前支的分支向后分布至肝右静脉后方的部分区域.40%(20/50)的门静脉右后支的起始部向尾侧发出的第一分支分布至肝右静脉前的部分区域.门静脉右前支的分布区域,越过肝中静脉偏向左侧,在15例无门静脉右支主干的标本和图像中尤其明显.肝右前叶无明显横裂存在.门静脉的亚段分型有显著的个体差异,且无优势分支类型. 结论右半肝可分为右前上叶和右后下叶,两叶之间为一弯曲的"裂隙".肝右前上叶有一恒定的纵裂存在.肝右静脉不是右叶间裂的准确定位标志,尤其在其上份和下份.肝中静脉不是正中裂的准确识别标志,尤其在门静脉右支主干缺如的人群中.

  • 膈下间隙的冠状断层解剖学研究

    作者:赵振美;刘树伟;李振平;侯金文;刘汉明;马祥兴;丁娟

    目的为膈下间隙病变的断层影像学诊断和外科治疗提供实用的形态学依据. 方法在30例成人尸体上腹部连续冠状断层标本和2例尸体腹部磁共振冠状图像上,研究了膈下间隙的冠状断层解剖. 结果在冠状断层上,膈下间隙分为肝周间隙和脾周间隙;胃胰襞左部前缘和小网膜左部(肝胃韧带)后层之间的间隙构成网膜囊上、下隐窝间的唯一直接交通,其交通形式在冠状面上可分为3型.胃膈韧带右层与小网膜的后层相续,左层与膈脾韧带右层及胃脾韧带后层相续,向下左、右层靠拢而续为胃胰襞左部.胃裸区居胃膈韧带的左、右层之间,其存在率为100%.脾裸区居膈脾韧带、胃脾韧带、脾肾韧带和脾结肠韧带之间,在脾肾韧带处宽,脾裸区可分为脾门部和脾肾部,其大值分别为:2.64±1.16?cm,4.16 ±2.24?cm. 结论冠状断层是显示胃胰襞左部及网膜囊上、下隐窝间通连关系的优势断层.网膜囊上、下隐窝相通的约占观察总例数的73.3%.

  • 胰的冠状断层标本与磁共振对照研究

    作者:赵振美;刘树伟;林祥涛;李振平;吕伯实;王政;王光彬

    目的为胰病变的断层影像诊断和外科治疗提供实用的形态学依据.方法在30例成人上腹部连续冠状断层标本及2例尸体腹部和5例健康成人上腹部磁共振(MRI)冠状图像上,研究冠状断面上胰的分部、毗邻和大小.结果在经肝门静脉左支角部的断面(A10)上胰颈首先出现,胰尾消失在经左右肾窦后份和脾门的断面(A20)上.在连续冠状断面上,胰集中出现于下腔静脉后缘前54 mm和后12 mm的范围内.在经肠系膜上静脉的断面(A12)上,胰颈位于肠系膜上静脉的前方,其大上下径和大左右径分别为20.93±3.61 mm和10.09±3.31mm.在经肝门静脉主干的断面(A13)上,胰头位于肝门静脉主干右下方和十二指肠降部的左前方,其大上下径和大左右径分别为46.58±6.44 mm和35.56±6.57 mm.在经下腔静脉前份和左肾静脉的断面(A15)上,胰体的左侧份位于脾静脉前方和左肾血管的上方,其大上下径和大左右径分别为28.16±5.31 mm和51.27±11.80 mm.在经下腔静脉后份和主动脉裂孔的断面(A17)上,胰尾位于左肾外上方、脾门和胃底之间,其大上下径和大左右径分别为21.13±2.06 mm和34.11±6.03 mm.结论在冠状断面上,肠系膜上静脉是识别胰颈的标志,下腔静脉和左肾静脉分别是识别胰头和胰体的标志,脾动、静脉和左肾是识别胰尾的标志.

  • 左肺肺段和亚肺段支气管和血管的矢状断层解剖学研究

    作者:刘树伟;王怀经;柳澄;尹群生;李振平;赵振美;王政;刘书涛

    目的研究左肺肺段和亚肺段支气管和血管在矢状断面上的配布特点及左肺肺段在矢状断面上的划分.方法利用15例胸部连续矢状断层标本、2例多层螺旋CT图像,追踪观察左肺肺叶、肺段和亚肺段支气管、肺动脉和肺静脉,并据此寻找在矢状断面上划分肺段的方法.结果左侧肺段内的支气管和血管主要分布于从左主支气管杈至心尖左侧的4个矢状断层里:1.在左主支气管杈层面上,左肺下叶支气管向后发出上段支气管,其下方,上段静脉与底段总静脉在此合成左下肺静脉.2.在左肺动脉叶间部层面上,尖后段静脉、前段静脉和舌静脉干于左肺上叶支气管前方合成左上肺静脉,下叶基底干支气管发出内前底段支气管、外侧底段支气管和后底段支气管.3.在心尖层面上,左肺上叶支气管发出全部肺段支气管,可用尖后段静脉后段间支、前段静脉下支和舌静脉干区分相邻肺段,左肺下叶动脉分出的肺段动脉居相应支气管上方.4.在心尖左侧层面上,在左肺上叶内,从后上至前下依次可见尖后段静脉后段间支、前段静脉下支和上、下舌段静脉;在左肺下叶内,肺段支气管居中,上方为相应动脉,下方为相应静脉.结论在矢状断面上,肺段内支气管和血管相对集中,且容易显示其起源和长轴,故矢状断面是显示肺段和亚肺段支气管及血管的优势断面.

  • 肺段和亚肺段支气管和血管的冠状断层解剖学研究

    作者:刘树伟;王怀经;柳澄;赵振美;李振平;刘学静;尹群生;田广平

    目的研究肺段和亚肺段支气管、肺动脉和肺静脉在冠状断面上的配布规律.方法利用20例胸部连续冠状断层标本和4例成人胸部多层螺旋CT图像,追踪观察肺段和亚肺段支气管、肺动脉和肺静脉.结果在冠状断面上有6个识别肺段和亚肺段支气管和血管的关键层面:1.升主动脉层面,切及尖段静脉、后段静脉、外侧段静脉、尖后段静脉、前段静脉和上舌段静脉;2.肺动脉权层面,于肺动脉杈或左肺动脉下方可见到左、右上肺静脉注入左心房,在¨例(55%)标本中出现尖后段静脉、前段静脉和舌静脉干同时汇入左上肺静脉的情形;3.气管权层面,于气管权下方可见到左、右下肺静脉汇入左心房;4.中间支气管层面,可见到两肺下叶肺段支气管、肺动脉和肺静脉的起源;5.胸主动脉层面,主要为两肺上段和外后底段的支气管和血管;6.脊柱层面,两肺下叶主要表现为上段、外侧底段和后底段的支气管和血管.结论在胸部冠状断面上,以支气管分支为向导可准确辨认肺段和亚肺段的肺动脉和肺静脉.

  • 鼻前棘的解剖

    作者:王永花;陈海松;徐琦;冯卫华

    目的 探讨鼻前棘的出现率、解剖学形态与年龄及性别的关系.方法 观察并统计1000例颅面部(包括上颌骨)横轴位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中鼻前棘的出现率,观察其形态并进行分类,并对鼻前棘出现率、形态及其分别与性别、年龄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鼻前棘的总体出现率为98.20% (982/1000).鼻前棘在男女性中的出现率分别为99.06%(629/635)、96.71% (353/365),男性高于女性(x2=7.1970,P<0.05).鼻前棘在儿童组(年龄≤7岁)、青少年组(年龄8~18岁)、成年组(年龄>18岁)的出现率分别为92.59%(75/81)、99.25%(133/134)、98.60% (774/785),鼻前棘在青少年组(99.25%)和成人组(98.60%)的出现率高于儿童组(92.59%).鼻前棘不同形态中,三角型多(64.66%).三角型鼻前棘在女性中的出现率高(74.22%),双杆型及单杆型在男性中的出现率高(28.46%、8.90%),不规则型在男女中的出现率差异不明显(3.34%、1.98%).双杆型在青少年中出现率高(58.65%),三角型在儿童组(64.00%)和成人组中的出现率(71.32%)高于青少年组(26.32%),单杆型在青少年中出现率高(12.78%),不规则型在各组年龄段(2.67%、2.56%、2.97%)的出现率差异不明显.结论 绝大多数人(98.20%)有鼻前棘.鼻前棘的形态以三角型多见.鼻前棘的出现率和形态与性别及年龄有关.

  • 视交叉三维断层影像解剖学观察

    作者:徐象党;任传根;李建策;乔会煌;杨新东;陈忠孝;陈成春;付升旗

    目的 通过连续横、矢、冠状断层,探讨成人视交叉的位置、形态、毗邻结构及其变化规律,获取视交叉的三维径线和角度数据.方法 20例成人尸体头颅制成头部连续横、矢、冠状断层标本与40例活体成人头部磁共振横、矢、冠状断层扫描图像,探讨视交叉的位置、形态及其毗邻结构;测量视交叉的横径、前后径和上下径,视交叉前角、侧角和后角.结果 视交叉横断层能同时显示视神经颅内段、视交叉和视束起始段;冠状断层视交叉呈“一”字型横位分隔第三脑室底的视隐窝和漏斗隐窝,其上方是大脑前动脉A1段,下方正中邻垂体柄和灰结节,两侧是颈内动脉C1或C2段;视交叉的横径(TDT)为(13.54 ±3.12)mm,前后径(APDT)为(7.91±1.29)mm,上下径(SIDc)为(3.51±0.49)mm,视交叉前角(AA)为(69.7±9.1)°,左侧角(LLA)为(121.1±16.9)°,右侧角(RLA)为(122.3±15.2)°,后角(PA)为(73.3±10.2)o.断层数据和MRI数据经统计学分析,两者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连续横、矢、冠状断层和MRI是研究和辨认视交叉、毗邻结构的位置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有效方法.

139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