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
  •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
  •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
  •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
  •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
  •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Journal of Vascular and Endovascular Surgery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
  • 影响因子: 0.00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2096-0646
  • 国内刊号: 10-1346/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1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刘昌伟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简介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CN10-1346/R;ISSN 2096-0646)于2015年7月创刊,本刊系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家级血管外科专业学术期刊。本刊为反映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研究以及探索其学术前沿的杂志,主要介绍当前血管外科学领域的最新成果及国内外诊疗技术的新进展、新动向和新成果,努力为血管外科学学术交流及学科发展服务。主要栏目有专家述评、专栏、综述、论著、基础研究、临床报告、流行病学、短篇报告、个例报告、经验交流等。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选择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社征稿要求

  撰稿要求如下:

  1. 文稿应具有科学性、新颖性和实用性,要求数据可靠、观点明确、文字简练。

  2. 来稿须语句通顺,重点突出,层次清楚。综述、论著、讲座一般不超过5000 字,短篇报告1500 字以内,请注意配图比例,尽量不要超过2 幅图/千字。论著需附结构式中、英文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英文摘要尚应包括英文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并附英文关键词。关键词宜选自《MeSH词表》和《中医中药主题词表》,主要的自由词和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也可作为关键词标出。

  3. 文中计量单位必须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4. 统计符号须按国家标准《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规定书写。

  5. 缩略词使用要符合规范,文中首次出现时要标明中文全称(英文全称,缩略词)。

  6. 参考文献限作者亲自阅读已发表的近五年主要文献。按文内引用先后顺序列于文末,并在文内引用处右上角以[ ]号

  (角注)注明序号。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写法如下:①期刊:序号.作者(. 西文作者姓在前,名缩写在后)文题.刊名,年份,卷(期):起页-止页;②专著与图书:序号.作者.书名.版次(第一版略),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止页;③译文:先列原文作者,再写题目或书名,后列译者姓名,其后项目同期刊、专著顺序。

  7. 作者姓名居题目下方,中国作者姓名的拼音采用姓前名后。姓氏字母均大写,名字首字母大写,双名连写,姓氏与名均不缩写。基金项目置于第1 页底部脚注处第1 行,第2 行标通信作者有关信息,通信作者只列一位。文章应标明所有作者的工作单位全称和所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单位名称与省市名称之间应以逗号“,”分隔。不同工作单位,多位作者署名的文章,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序号,并在其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写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数字。英文摘要中的作者单位还应在省市名及邮编之后列国名,其间以逗号“,”分隔。例:Dept of Breast cancer, 307 Hospital, Academy of Military Medicine

  Sciences, Beijing 100071, China

  作者简介写法:姓名,性别,年龄,职称,学位,职务,主要从事工作及研究方向。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16009)

  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guljun@163.com

  【作者简介】xxx,女,xx岁,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血管外科临床研究。

  8. 投稿内容必须符合本刊宗旨。稿件格式应符合本刊要求,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数字必须准确可靠。文稿目标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写,不超过3级。

  9. 来稿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删改,作者请自留底稿,来稿一律不退。

  10. 来稿请投: xgwkzz@163.com,投稿后接到回执的作者请提供单位介绍信,并注明论文真实性,不涉及署名争议,不涉及泄露国家机密,无一稿两投。综述性文章请提供审校者推荐信,以保障文章的学术质量和新鲜度。基金文章需提供相关的基金证明材料。

  12. 本刊收到稿件后,1 周内发出回执。介绍信及相关证明材料齐全后,2 个月内反馈审稿意见。作者如有问题可通过邮箱(xgwkzz@163.com)和电话(010-69155971)与编辑部联系。决定录用之稿件进入刊登程序,需要修改之稿件将于稿件修回日起重新进入审稿流程。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数据统计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影响因子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发文量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总被引频次

无法辨别期刊质量?专业编辑老师一对一讲解,现在咨询 现在咨询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常见问题

热门常见问题

  •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官网是什么?

    http://xueguanwaike.bookoes.org

  •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影响因子是多少?

    知网显示,杂志最新复合影响因子为0.546,综合影响因子为0.509

  •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怎么样?

    杂志是国家级普刊,对稿件要求没有核心期刊那么高,审稿周期在2个月左右,如果有方向合适的期刊,可以投稿。

权益保障
  • 刊物信息可查

    推荐刊物均可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询正刊

  • 严格保密协议

    可签署保密协议 ,不透露任何用户信息可跟踪进程,全程协议

  • 售后服务保障

    1对1服务,7x24小时在线

  • 企业信誉保障

    15年经验沉淀,实体公司运营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目录文献
  •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免疫相关性研究进展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是一种非动脉粥样硬化性、节段闭塞性、血管炎性病变,主要累及四肢中小血管,好发于吸烟的青壮年男性.TAO与吸烟、感染、遗传、性激素、炎症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具有相关性,但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炎症免疫与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炎症免疫在疾病的发病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施道明;吴昊;沈超;周云;周巧玲;王燕;韩道正;高翀;孙蓬 期刊:《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2018年06期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是一种非动脉粥样硬化、节段性、炎症性血管炎,常见于上肢和下肢的中小型动脉.目前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病因尚未明确,其治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因学研究,尤其是在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本文整理当前关于TAO发病机制的新研究成果,分别从吸烟、同型半胱氨酸、感染、免疫炎症介质、信号通路及遗传因素等方面阐述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发病机制,有助于临床医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为寻找更合理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 药物涂层球囊术后急性动脉栓塞2例

    近年来,血管腔内治疗(endovascular therapy, EVT)已逐渐成为外周动脉狭窄及闭塞性病变的重要治疗手段,尤其对于 TASC II A 及 B 类股腘动脉疾病,更是首选治疗方法 [1].然而由于术后血管内膜增生,许多患者在术后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病变血管再狭窄甚至闭塞 [2].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 DCB)通过在靶血管局部应用高浓度的抗细胞增殖药物,可以显著地降低由于血管内膜增生所导致的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目前,虽然已经有许多大型的临床研究证实了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paclitaxel-coated balloon, PCB)在股腘动脉疾病中的治疗效果 [3-5],但是对其并发症的研究仍然较少.本科室收入 2 例股腘动脉狭窄(闭塞)病变的患者,应用普通球囊充分预扩后使用紫杉醇 PCB 扩张病变段血管,术后出现急性动脉血栓形成及持续性低血压,现报到如下.

  •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三期并三级坏疽治疗1例

    作者:徐妹芳;乔瑞英;林品福 期刊:《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2018年06期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itis oblitrans, TAO)是多发于男性青壮年,以肢体动脉为主的炎症性、节段性和周期性发作的慢性闭塞性疾病 [1].是常见的周围动脉慢性闭塞性疾病之一.病变主要累及四肢远端的中小动脉,以下肢多见,临床症状与缺血程度呈一致关系,以组织营养障碍、肢端发凉、间歇性跛行、及静息痛为主要症状,有的伴有游走性浅静脉炎,晚期出现肢端坏疽,严重者导致截肢,致残率极高.现总结本科室以蕲蛇酶配合中药治疗 TAO 三期三级坏疽 1 例,报告如下.

  • 下腔静脉至股浅静脉内残留钢丝微创取出术1例

    作者:战激光;逄晓军;赵堂海;解远峰;张杰;秦少华 期刊:《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2018年06期

    近 年 来, 经 外 周 穿 刺 中 心 静 脉 置 管 术(peripheral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ization, PICC)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工作中,伴随而来的是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常见并发症包括气胸、心脏压塞、血胸、空气栓塞、血肿、感染等,由于中心静脉置管时间较久、拔除导管时未按操作步骤等原因,导管断裂亦时有发生 [1],在本病例中,整根导引钢丝留置体内实属罕见,现报告如下.

  • 红外线热成像仪评价组织坏死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寿鵬;续琴;冯燕;吴晔;胡智飞;郭伟;熊江 期刊:《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2018年06期

    目的 探讨应用红外线热成像仪评价组织坏死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LEN-TAO)治疗效果的可行性.方法 对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已确诊LEN-TAO并进行介入治疗的16例患者进行病足红外线热成像仪检查,分析患侧脚掌各位点术前及术后3天温度变化的统计学差异.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100%,所有患者症状改善,围术期无死亡和并发症.术后3天患侧脚掌中心温度、病变中心温度、病变周边温度明显升高(P均<0.05),患侧临近足趾温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病变中心与临近足趾温度差绝对值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对侧相同位置足趾温度变化及病变足趾各位点与脚掌中心温度变化差值绝对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红外线热成像仪检查是评估LEN-TAO治疗效果的一种客观有效的方法,以病变中心、病变周边、病变中心与临近足趾温度差绝对值温度变化来评价LEN-TAO治疗效果的短期评价较好,中长期评价待进一步随访研究.

  •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心理康复要点分析

    作者:李卫岚;邵英;徐月萍;唐舒亚 期刊:《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2018年06期

    目的 分析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患者心理护理要点,总结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40例TAO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心理问题给予对症心理疏导,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焦虑评分(t=9.532,P=0.000)、抑郁评分(t=12.599,P=0.0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t=22.6,P=0.00).结论 TAO患者不良情绪较多,掌握心理护理干预要点,实施必要护理措施,可缓解负性情绪,减少疼痛,提高就诊舒适性.

  • 针刺配合口服中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疼痛的临床疗效

    目的 分析针刺配合口服中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疼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漯河市中医院2016年5月到2018年6月收治的具有疼痛典型症的TAO患者72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收治前后顺序分为对照组(n=36)和研究组(n=36),分别采取根据中医辨证口服相应中药治疗和针刺配合中药口服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比较2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疼痛总缓解率为97.22%,对照组患者疼痛总缓解率为80.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NR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2组患者NRS疼痛评分均明显下降,研究组患者NR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配合口服中药治疗TAO疼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生活质量.

  • 经靶动脉灌注银杏叶提取物对重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疼痛影响的观察

    作者:续琴;冯燕;胡智飞;董艳芬 期刊:《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2018年06期

    目的 探讨经靶动脉灌注银杏叶提取物(GBE)注射液对重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6月至2018年7月重症TAO患者164例,接受保守治疗者68例设为对照组,经靶动脉灌注GBE注射液治疗96例为观察组.给予相同的疼痛护理,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30天、90天行疼痛评估;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第30天、90天,行生活自理能力评估.结果 2组治疗前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天、30天、90天2组疼痛评分纵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疼痛评分随时间变化呈明显下降趋势;对照组在治疗后疼痛评分总体有所下降,但在治疗后3天开始疼痛评分呈上升趋势.2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经靶动脉灌注GBE注射液对减轻重症TAO患者疼痛效果显著,患者活动能力提高,自理能力得到提高,总体生活质量提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黄勋;蔡惠;杨林;禄韶英;刘建林 期刊:《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2018年06期

    目的 研究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的相关性,为评估临床上颈动脉狭窄患者行CEA的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71例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CEA的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后观察颈动脉狭窄患者CEA术后有无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分成并发症组及无并发症组.比较并发症及无并发症患者术前动态血压、血压变异性差异,分析血压变异性相关指标对CEA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预测价值.结果 本组中共有19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各项动态血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并发症组24h SSD、24h DSD及nSSD低于并发症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狭窄患者24h SSD、24h DSD及nSSD升高提示CEA术后更容易发生并发症,监测该类血压变异性相关指标,可以为预测CEA围手术期并发症及调整治疗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 累及腘动脉的膝下动脉病变腔内治疗疗效分析

    作者:林印胜;李承志;张红;刘玉龙;李王海;张艳 期刊:《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2018年06期

    目的 探讨累及腘动脉的膝下动脉病变的特点并观察其接受不同腔内治疗处理时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1月本院收治的46例(51条肢体)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按照不同腔内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单纯球囊扩张术(PTA)11条患肢、普通球囊扩张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扩张(DCB)10条患肢、普通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术(PTS)6条患肢、普通球囊扩张联合斑块旋切术(PRS)15条患肢、PTA联合PRS以及DCB 9条患肢.术前、术后常规双联抗血小板以及活血治疗,术后1、3、6个月后复查下肢动脉彩超、踝肱指数(ABI)或TA.结果 本组技术成功率100%,其中有2例患者选用PTA联合PRS术中出现限流夹层,行支架植入术进行补救,术后即刻患肢缺血症状较前明显缓解,Rutherford分级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术后ABI比术前明显提高(F=19.1,P<0.5).术后随访2~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2.4±2.6)个月,选用PTA、PTA联合DCB、PTA联合PTS、PTA联合PRS、PTA联合PRS以及DCB的患者12个月的一期腔内通畅率分别为:54.6%、80.0%、66.6%、86.7%、100.0%.结论 累及腘动脉的膝下闭塞病变长且复杂,首选治疗方式是PTA联合PRS以及DCB,当残余狭窄>30%或有明显的限流夹层或血管破裂则考虑支架植入术,单纯球囊扩张术的一期腔内通畅率低.

  • 经靶动脉灌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重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安全体位的研究

    作者:胡智飞;续琴;韩桂霖;冯燕;熊江 期刊:《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2018年06期

    目的 探讨经靶动脉灌注银杏叶提取物(GBE)注射液治疗重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患者的安全体位.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6月至2018年7月行动脉灌注GBE注射液治疗的重症TAO患者96例,随机化分成3组各32例,分别为A组:平卧位,躯干与下肢夹角180°,B组:躯干与下肢夹角120°,C组:躯干与下肢夹角90°,观察患者体位改变对舒适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B组、C组与A组舒适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C组与A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靶动脉灌注GBE注射液与普通的动脉置管溶栓的体位要求不同,随着治疗方法及医疗器材的改进,护理常规应随之更新,从而改善患者治疗期间的舒适度,提高对治疗的依从性.

  •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评估颈动脉低回声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

    目的 应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技术评估颈动脉低回声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选取65例临床诊断脑梗死患者及55例非脑梗死患者,均行颈动脉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比较组间颈动脉斑块厚度和新生血管分级,并分析颈动脉低回声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比较以低回声斑块厚度≥2.5 mm、超声造影分级>Ⅱ级预测脑梗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脑梗死组颈动脉斑块厚度多≥2.5 mm,超声造影分级多>Ⅱ级,与非脑梗死组颈动脉斑块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低回声斑块厚度≥2.5 mm、超声造影分级>Ⅱ级预测脑梗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92%、77.27%.结论 颈动脉常规超声联合颈动脉超声造影是预测脑梗死的有效参数.

  • 血管外科疾病合并常见风湿性疾病的处理策略

    作者:程灿;王晓天;胡何节;方征东;孙小杰;葛新宝 期刊:《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2018年06期

    目的 探讨血管外科疾病合并常见风湿性疾病的处理策略.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血管外科疾病伴有风湿性疾病患者的病例资料,探讨血管外科常见伴随风湿性疾病的类型、治疗措施及预后.结果 血管外科疾病合并风湿性疾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R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干燥综合征、白塞病(BD)、大动脉炎、系统性硬化症等.其中伴随风湿性疾病的患者中,深静脉血栓形成(DVT)50例,动脉闭塞或狭窄33例,肢体溃疡或坏疽23例,夹层或动脉瘤15例.经治疗后,1例死亡,余患者均治愈或症状缓解.结论 对于伴随风湿性疾病的血管外科患者往往治疗策略异于一般患者,预后也不尽相同,临床工作中需重视对风湿性疾病的识别及控制.

  • 脑电监测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脑电图(EEG)监测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6月在鹤壁市人民医院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2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由颈动脉彩超和电子计算机扫描血管造影(CTA)予以确诊.所有患者均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法,从麻醉诱导前至手术结束麻醉清醒,用8导联EEG监测记录.观察和记录手术前后EEG变化情况、相关处理措施以及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颈内动脉阻断前,有5例患者出现同侧相应导联的低电压变化.颈内动脉阻断后,15例未出现新的EEG改变,而有6例出现了异常变化.其中有2例出现了双侧导联的低电压改变;1例在颈动脉阻断1 min后出现同侧导联的慢波变化,并且伴有快波幅度的轻度降低;1例颈动脉阻断30 s后出现单侧慢波变化合并显著低电压;2例出现双侧持续性慢波合并低电压变化.行相关处理后均恢复正常.术后所有患者复查脑部CT,均未见到明显脑部缺血或出血体征或症状.结论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采用EEG监测可有效提示脑部缺血缺氧,并指导临床医师的手术操作和用药.

  • 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防治

    目的 分析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原因,评价护理干预价值.方法 将2016年1月至12月本院产科收治的产妇841例纳入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预防DVT,选择2017年1月至12月本院产科收治的产妇1256例纳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强化管理,包括提升预测水平制定干预对策、加强依从性管理、预防腹内压上升、促下肢静脉回流.结果 观察组下肢肿胀、疼痛、肤温下降发生率、抗血栓药物使用率、便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院内弹力袜、静脉泵、下肢保暖、下肢按摩、院外弹力袜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后下肢DVT的原因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血液黏度上升以及血栓前状态、血管压迫等因素有关,需要通过多种措施促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降低血液黏稠度,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策能降低DVT发生率.

  • Solitaire支架介入取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钱锦涛;蒋靖波;孔质彬 期刊:《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2018年06期

    目的 观察Solitaire支架介入取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进行急性脑梗死治疗的患者100例进行临床研究.根据患者家属意见分别采用Solitaire支架介入取栓术治疗48例作为观察组,采用溶栓治疗52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 h、治疗后14 d的NIHSS评分进行比较,观察2组患者治疗14 d后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24 h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 d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14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7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PT)(12.63±0.35)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31.27±1.94)s、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6.41±1.92)ug/L、髓鞘碱性蛋白(MBP)(10.08±3.17)ug/L、S100B蛋白(S-100B)(0.97±0.07)ng/L水平低于对照组,D-二聚体(0.36±0.03)mg/L水平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olitaire支架介入取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可靠.

  • 腔内射频消融交感支手术及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效果

    作者:周花仙;陆佳妮;沈永青;汤敬东;唐舒亚 期刊:《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2018年06期

    目的 探讨基于国际联合委员会(JCI)标准下的多学科团队协作(MDT)医疗照护模式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患者行血管腔内射频消融交感支手术(ERA)围术期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12例TAO患者行ERA手术前后的疼痛、踝肱指数(ABI)及经螺旋CT影像学变化的比较分析.结果 12例患者的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由入院时的(3.83±1.47)分降到出院时的(1.83±0.83),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01);ABI从术前的(0.37±0.08)恢复到(0.79±0.09)(P<0.001).结论 基于JCI标准的MDT医疗照护模式能促进TAO患者快速康复,是目前使患者能得到连续、全程的先进医疗照护模式,值得推广.

  • 微导管系统在孤立型症状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腔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利;李想;吴华平;吕开平;宋欢欢;曾存良;刘建林 期刊:《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2018年06期

    2014 年 9 月至 2017 年 10 月,本科室收治的孤立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中,对真腔明显受压,存在肠道缺血症状的 3 例患者,采用微导管系统辅助经股动脉入路行腔内治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3 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 45 岁,58 岁,67 岁,平均年龄 56.7 岁,均以腹痛入院,行腹部 CT 检查发现孤立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转入本科室,Sakamoto 影像学分型均为Ⅱ型,见图 1,经抗凝保守治疗后腹痛未缓解,行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支架置入术后症状缓解.

  • 锥形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杨林;韩剑锋;袁兴运;刘建林 期刊:《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2018年06期

    目的 观察锥形设计支架在颈动脉狭窄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108例应用锥形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围术期并发症及术后30 d和6个月临床效果.结果 平均狭窄率(82.50%±12.38%),均预扩后植入支架,其中后扩张率11.32%,总体技术成功率100%.锥形支架术中发生低血压、低心率等血流动力学并发症56例(低心率26例,低血压49例);术后发生低血压、低心率等血流动力学并发症37例(低心率16例,低血压23例).术后并发症:高灌注8例(7.41%),穿刺口血肿3例(2.78%),无围手术期卒中、心肌梗死(MI)及死亡发生.术后30 d小卒中发生率1例(0.93%),术后6月总卒中发生率4例(3.70%),同侧卒中发生率2例(1.85%),非同侧卒中发生率2例(1.85%),无MI及死亡发生.结论 锥形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效果确切,并发症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血管内射频消融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血管内射频消融(ERA)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0月行腔内血管开通后应用ERA治疗212例单侧TAO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患者术后疼痛评分、踝肱指数(ABI)及复发率.结果 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下降(P<0.001).术后即刻ABI、术后2周及术后3年ABI均显著高于术前ABI(P<0.001).此外,术后2周和术后3年ABI值均明显高于术后即刻ABI(P<0.001).术后3年随访期间复发32例(15.5%).结论 ERA用于治疗TAO效果显著,无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网友评论

相关文章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