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中国临床解剖学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Anatomy 중국림상해부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解剖学会
  • 影响因子: 0.7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165X
  • 国内刊号: 44-115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108
  • 曾用名: 临床应用解剖学杂志;临床解剖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8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徐达传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冈上肌腱的血供特点及临床意义

    作者:许本柯;杨运平;刘洪涛;罗钢;刘兵;刘本菊

    目的 为肩关节疾患的防治及肩关节功能的重建提供血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采用40侧常规防腐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解剖出冈上肌观察其形态结构、起止点、血供来源、走行、分布特点并测量有关数据.结果 冈上肌的血供主要来自肩胛上动脉和颈横动脉降支.肩胛上动脉起始处外径为(2.9±0.3) mm,主干长(4.8±0.7)cm;营养冈上肌肌支在肩胛横韧带的上方或下方分为2~3支进入肌腹.其入肌点位于肩胛横韧带的前下方(1.9±0.2)mm;冈上肌腱在移行部和扩展部动脉吻合丰富,而在实质部距肌腱止点部1 cm处毛细血管稀疏,是一个明显的乏血管区.冈上肌的神经支配主要是肩胛上神经,与血管伴行分2~3支支配冈上肌.结论 肩袖撕裂或肩袖损伤考虑行手术修复时,不宜采取简单的断端缝合,应将断端的缺血组织切除后再行缝合或采用合适的肌腱代用材料进行修补,改善局部血供,有利于愈合.

    关键词: 冈上肌 肌腱 肩袖
  • 劈胸骨柄同时锁骨离断T2、 T3前入路应用解剖学研究

    作者:段洪;刘宗良;闵捷;贺云;李兴国

    目的 探索安全显露和处理T2、T3椎体的理想前入路方式.方法 对30例(60侧)经福尔马林固定、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尸体标本采用劈胸骨柄同时锁骨部分切断术模拟脊柱T2、T3椎体前入路手术.在该入路中,寻找不同的间隙,暴露可能的椎体节段.结果 将左颈动脉鞘(左颈总动脉、左颈内静脉、左迷走神经及其颈心支)、左锁骨下动脉、胸导管、颈交感干及左纵隔胸膜一起向外侧牵拉,向内侧牵拉气管、食管、左喉返神经及其分支,向下牵拉左头臂静脉的方式,30例标本均能清楚的显露T1上缘至T3下缘,部分(6例)可达T4中部. 结论 劈胸骨柄和锁骨部分切断入路中,可找到一种显露和处理T2、T3椎体的安全间隙方法.

  • 近侧列腕骨间关节及韧带的应用解剖学观察

    作者:李秀忠;蔡锦方;张元信;汤海萍;侯书健;钟世镇

    目的 对近侧列腕骨间关节及部分腕部韧带的解剖组织学特性进行详细观察.方法 对成人腕关节标本的近侧列腕骨间关节及部分韧带进行解剖学观察、测量,并进行组织学观察. 结果 舟月及月三角骨间韧带各亚区中,近侧亚区薄弱,掌、背侧亚区较粗壮.小多角骨-第2掌骨间背侧韧带长(3.13±0.28)mm,宽(9.12±0.35)mm,厚(3.28±0.25 )mm,头状骨-第3掌骨间背侧韧带长(3.45±0.15)mm,宽(11.87±0.44)mm,厚(3.03±0.29)mm.舟月骨间韧带(SLIL)掌、背侧亚区韧带纤维间含较多血管神经束,近侧亚区则为乏血管区;SLIL与月三角骨间韧带(LTIL)有较高的穿孔率.结论 小多角骨-第2掌骨间背侧韧带及头状骨-第3掌骨间背侧韧带均可作为舟月骨间韧带背侧亚区重建的供区材料;SLIL及LTIL按组织结构及形态可分为掌、背、近侧3个亚区;SLIL及LTIL较高的穿孔率表明腕关节造影术不能准确判断关节内韧带是否损伤.

  • 颈内动脉床突段的解剖特点及毗邻关系

    作者:乔清;姚鑫;佟小光

    目的 观察颈内动脉床突段的解剖特点,探讨该结构的毗邻关系,为临床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 成人尸头标本7例,分别以红色和蓝色硅胶对动脉、静脉进行灌注;应用显微解剖技术,观察并测量颈内动脉的床突段及与眼动脉、远/近侧硬膜环等重要毗邻结构的位置关系.结果 (1)与颈内动脉床突段相关的参数:床突段的外径为(5.11±0.81)mm,床突段外侧面远、近侧硬膜环中点间距离为(5.46±1.90)mm,远侧硬膜环形成颈内动脉窝的出现率约为78.6%.(2)床突段与眼动脉的关系:①眼动脉起点与远侧硬膜环的位置关系为近侧约7.1%、恰于远环处约14.3%、远侧78.6%;②眼动脉起点与颈内动脉横截面的位置关系为内1/3约78.6%、中1/3约21.4%(未观察到外1/3的情况). 结论 (1)术前影像学检查十分必要.(2)对侧翼点入路有利于眼动脉起点处病变的暴露.(3)提出两点术中注意事项:①环切远侧硬膜环时,应注意避免伤及眼动脉或其它视神经管内结构;②磨除前床突时注意其内侧的重要血管、神经组织,应以邻近硬膜瓣加以保护.

  • EVAR术后Ⅱ型内漏相关动脉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作者:郭发才;代远斌;徐强

    目的 为栓塞EVAR术后Ⅱ型内漏侧支或(和)瘤囊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30具成人尸体标本(男性18具,女性12具)上对肠系膜上下动脉、腰动脉、骶正中动脉、髂内动脉、髂腰动脉及可能出现的副肾动脉的始端外径、位置、走行、距主动脉分叉距离及与相关夹角进行观测和统计学分析;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初步讨论.结果 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均起自腹主动脉前壁,位置固定,变异较少,矢状位与腹主动脉夹角分别为50°,23°;所有标本中边缘动脉均完整、无变异或缺如,未发现Riolan弓;观测中发现2例有副肾动脉,出现率6.7%,起始及发起高度变异较大;腰动脉、骶正中动脉的数量以及位置相对固定,腰动脉位置对应其椎体稍下方走行,与髂腰动脉有吻合现象;髂内、外动脉夹角甚小(26°)或为0°,两者几乎平行下降.结论 掌握EVAR术后Ⅱ型内漏的反流动脉解剖学特点的是插管栓塞治疗的先决条件,术中应根据Ⅱ型内漏的反流动脉分布、吻合变异情况选择不同的栓塞途径和方法,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 下颈椎侧方椎间孔镜入路的应用解剖

    作者:王鹏;高梁斌;付敏;蔡兆鹏;唐勇;黄霖;杨睿;陈铿;沈慧勇

    目的 探讨经下颈椎侧方臂丛后解剖间隙进行椎间孔镜手术的可行性. 方法 40侧成人尸体标本,沿胸锁乳突肌后缘对应C3~7椎体作纵切口,由浅入深经臂丛前、后方按临床手术显露椎间孔途径逐层解剖观测至椎体及附件结构,并模拟手术,牵拉相应组织,测量其牵拉角度、范围.结果 ①臂丛C5~8根长度、根角度及根间距测量结果表明臂丛前、后入路均可直视神经根对椎间孔周围病变进行操作;②C4~6横突与膈神经的距离测量结果表明与臂丛前入路相比,臂丛后入路不易伤及膈神经;③C3~7横突与颈交感干的距离测量结果表明与臂丛前入路相比,臂丛后入路不易伤及颈交感干;④胸导管70%在C7~T1水平汇入静脉角,C7水平臂丛前入路要注意保护胸导管,臂丛后入路不易损伤胸导管;⑤在C7横突水平处将椎动脉向外牵拉的距离为(2.5±0.4)cm,臂丛前、后入路均应注意保护椎动脉;⑥C7横突末端下方至胸膜顶的距离为(1.9±0.4)cm,C7水平臂丛前、后入路均可能伤及胸膜顶.结论 下颈椎侧方臂丛后解剖间隙可为颈椎间孔镜手术提供安全的手术入路.

  • 体外钢板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应用解剖

    作者:骆宇春;王诗波;樊嵘;张发惠;高建明;许斌;华国军

    目的 观察锁骨重要毗邻结构的解剖特征及其体表投影,为体外钢板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安全性提供基础.方法 成人尸体标本15具30侧,分别观察锁骨下动静脉及臂丛和锁骨以及喙突的毗邻关系,并测量相应数据,确定锁骨下动静脉及臂丛在锁骨表面的投影范围.结果 锁骨下动静脉及臂丛在锁骨表面的投影范围大约在其由内向外的第二个1/4段.锁骨下动静脉及臂丛和锁骨下缘的近距离左侧平均为0.42 cm,右侧平均为0.57 cm.结论 体外钢板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时在锁骨由内向外的第二个1/4段穿针时要十分小心,方向尽量由后上向前下以减小血管神经束损伤的风险,而且螺钉外露的螺纹不宜过长,一般以1到2个螺纹为宜.只要注意锁骨及其重要毗邻结构的解剖特点,体外钢板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关键词: 锁骨 骨折 外固定 解剖
  • 后内侧解剖钢板微创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曾荣铭;洪加源;林达生;丁真奇;郭林新;康两期

    目的 通过解剖学研究评估后内解剖钢板(posteromedial anatomical plate,PmAP)微创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在12个冰冻成人尸体下肢标本上,模拟MIPO技术经后内侧入路固定胫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操作.术中观察手术入路暴露的难易程度.术后主要考察手术切口与大隐静脉、隐神经关系,胫后、胫前神经血管束的完整性及其与钢板螺钉的接触关系. 结果 模拟手术操作顺利,暴露充分.手术切口与大隐静脉、隐神经主干在内踝上( 7.37±1.65 )cm( 5.02~8.16 cm)处相交.胫后神经血管束位于钢板正后方,两者间有一厚层软组织垫相隔,未直接接触.仔细观察胫前、胫后神经血管束,未见损伤. 结论 应用MIPO技术经后内侧入路PmA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是一项安全、简便的手术技术.

  • 整合素β1在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大鼠心肌肥厚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武俊芳;郭志坤;张东;高建辉

    目的 观察心肌肥厚大鼠心肌组织中整合素β1的表达变化.方法 在大鼠背部皮下分别注射7d、28 d和56 d异丙肾上腺素(ISO),判定心肌肥厚指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技术,观察整合素β1在肥厚左心室肌中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整合素β1主要表达于心肌细胞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各组大鼠的心肌组织的整合素β1表达明显(P<0.05).7d、28 d和56 d各组间相比其表达含量逐渐增强.结论 在心肌肥厚状态下,心肌细胞中的整合素β1表达增高,随着心肌肥大的进展其表达逐渐增加,提示整合素β 1在心肌肥厚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 树鼩肝移植的解剖基础

    作者:苏昭杰;江艺;张小进;胡宁;方迎兵

    目的 为树鼩肝移植的开展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解剖12只成年树鼩观察肝脏形态、毗邻及主要血管、胆管的走形和分布,并在解剖基础上探讨和对3组树鼩采用“双袖套管法”行肝移植术.结果 树鼩肝动脉直径(0.63±0.21)mm,均发自腹腔干;肝上下腔静脉距横膈(5.35±0.55)mm,直径(6.86±0.61)mm;肝下下腔静脉直径(5.28±0.58)mm;肝门静脉由肠系膜上静脉及脾静脉汇成,直径(3.86±0.57)mm;胆总管由胆囊管及肝总管汇成,长度(15.5±2.6)mm;直径(0.75±0.12)mm.3组树鼩顺利行肝移植术操作,术后存活时间为3h、5h和6h.结论 树鼩在解剖学基础上建立肝移植模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关键词: 树鼩 肝移植 解剖学
  • 离子硅对成骨细胞NF-kappa B核内转录因子活性的影响

    作者:邱小忠;王永魁;王乐禹;余磊;王国保

    目的 研究离子硅对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NF-kappa B核转录因子活性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终浓度为1 mmol/L和2 mmol/L离子硅(SiO32-)处理MC3T3-E1成骨细胞,处理时间分别为6、12、24和48 h,设置对照组(不加处理因素);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计算细胞的增殖指数;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NF-kappa B信号通路的相关蛋白表达量及其变化.结果 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 mmol/L浓度的离子硅处理24h组和48h组,MC3T3-E1细胞增殖明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1 mmol/L浓度的离子硅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与p-NF-kappa B表达上升密切相关. 结论 骨材料中释放的微量的硅不会引起成骨细胞损伤,相反,微量的硅酸盐可能通过激活NF-kappa B诱导成骨细胞增殖.

  • 神经分泌素对体外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VCAM、MCP-1和Ki67表达的影响

    作者:伍校琼;罗明英;朱武;杨宝林;罗华;蔡维君

    目的 观察神经分泌素(Secretoneurin,SN)对体外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粘附分子(VCAM)、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和Ki67(细胞增殖标记物)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成年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SN实验组,应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检测VCAM、MCP-1和Ki67的表达,Nikon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并拍照,图片用EZ-C1 3.70 FreeViewer进行处理. 结果 免疫荧光显示,正常对照组VCAM和MCP-1表达微弱,Ki67阳性细胞很少;SN作用24 h后,VCAM、MCP-1的表达和Ki67的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增多.其中VCAM-1、MCP-1的免疫细胞荧光强度和Ki67的阳性细胞率在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SN可上调粘附分子和单核趋化因子的表达,同时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 兔膝关节解剖学特点及在动物模型的意义

    作者:陈士文;路屹;陈传好;邵正仁;单增强;李成

    目的 研究兔膝关节血管分布及关节囊附着,为兔膝关节动物模型建立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将20只新西兰大白兔麻醉后,4%多聚甲醛灌注固定.解剖分离兔膝关节的动脉来源及分支、暴露兔膝关节囊的附着点.测量各动脉起始处及其在水平方向上和关节囊附着点距髌骨下极的距离. 结果 分布兔膝关节的各动脉距髌骨下极的距离上、下和左、右约为20 mm和5mm,关节囊的上、下端和左、右侧的附着点距髌骨下极约为10mm和4.5 mm.结论 在制备兔膝关节模型时,髌骨下极可设为参考的基准点,并通过距其距离判断手术安全范围.

  • SHR鼠颈上交感神经节内NPY的差异表达研究

    作者:张实;韦淑萍;王绎;徐鹏霄

    目的 通过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颈上神经节形态学及其内神经肽酪氨酸(NPY)表达变化的研究,探讨NPY在高血压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成年SHR和WKY各20只,观测颈上交感神经节的位置、形状、大小及重量,采用Real-time PCR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大鼠颈上神经节内NPY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同周龄的WKY组大鼠相比较,SHR组大鼠血压明显升高(P<0.05);Real-time PCR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HR颈上神经节内NPY mRNA和蛋白水平均较WKY增加(P<0.05).结论 NPY在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等方面均较WKY上调,并参与高血压的形成.

  • 低频电磁场对BDNF基因修饰的BMSCs增殖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邱家琦;张鸣生;李新平;白文芳;吴博;白利明;徐武华

    目的 探讨低频电磁场(LFEMF)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的影响.方法 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用pAd-easyⅠ腺病毒包装系统在体外构建含BDNF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rADBDNF);体外分离纯化SD大鼠来源的BMSCs,rADBDNF感染后,用LFEMF(50 Hz、5 mT)进行干预,连续干预3d,并设对照组、BDNF基因修饰组、LFEMF组.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对经台盼蓝染色的各组细胞进行计数;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对各组细胞的增殖效率进行检测;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变化. 结果 LFEMF作用于BDNF基因修饰后的BMSCs,细胞增殖速率与对照组、BDNF基因修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FEMF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2/M期细胞数量明显增多. 结论 LFEMF干预可促进BDNF基因修饰后BMSCs增殖.

  • 烧骨DNA提取与检测技术的实验研究

    作者:徐国昌;侯续伟;任甫;刘海东

    目的 探索烧骨DNA提取与检测方法. 方法 常压下以200℃分别对30例成人股骨焚烧lh后,生物冷冻研磨,EDTA脱钙,改良酚-氯仿提取DNA,光度计检测DNA浓度和纯度;5色荧光标记,PCR复合扩增,基因分析仪毛细管电泳,软件收集数据和分析.结果 改良酚-氯仿法提取烧骨DNA浓度为(28.5±1.7)ng/μl,16个基因位点基本齐全,相对荧光单位(RFU)>500;传统酚-氯仿法提取烧骨DNA浓度为0.7±0.8 )ng/μl,基因位点检出不全,RFU< 500.结论 改良酚-氯仿法、PCR复合扩增、基因分析能对烧骨DNA进行有效提取和检测,但操作时要严格规程.

  • 右腋下直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的解剖学基础与临床应用

    作者:李庆国;潘俊;王强;武忠;周庆;崔辉敏;王东进

    目的 探讨右腋下直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方法 2002年1月始至2010年12月我们使用右腋下直小切口行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切口上端起自腋中线第2肋间,下端至腋前线第5肋间,切口呈一直线,观测术中显露主动脉、肺动脉、右心及左心范围及效果.结果 全部1837例患者中,死亡4例(0.22%),二次开胸止血17例(0.93%),切口愈合不良13例(0.7%).右腋下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相比平均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右腋下直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显露能达到手术要求,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具有安全性及极好的美容效果.尤其适合于婴幼儿以及年轻女性患者.

  • 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的微创治疗

    作者:刘克斌;骆华松;李五洲;黄奎;佘斌兵;祝利平;鲍运平

    目的 总结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微创治疗的方法,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所有病例均采用小切口微创治疗的方法,并行跖肌腱包裹跟腱断端.结果 出院后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3个月至2年,优良率达100%,未再次发生跟腱断裂.结论 用微创的方法治疗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并行跖肌腱包裹跟腱断端,有利于术后功能恢复,手术方式易于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跟腱断裂 微创 治疗
  • 足背动脉变异1例

    作者:卢玲;王绥江;陈海芳;梁杰

    笔者在解剖1具成年女尸时,见其右足背动脉起源走行及分支变异,为积累资料和供临床工作者参考,现报道如下:腘动脉进入比目鱼肌腱弓后,在腘肌的下缘分出一细小的胫前动脉,起始处外径4.83 mm,胫前动脉于骨间膜上缘穿出并沿骨间膜与腓深神经伴行向下走行.腓动脉于外踝尖上约26 cm处起于胫腓干外侧缘,起点处外径4.92 mm,该处胫腓干外径6.52 mm.胫后动脉起始处外径为4.53 mm.

  • 右侧腋动脉及其分支变异1例

    作者:王孟超;刘翔宇;杨向群

    腋动脉分支的类型和数目变异较为常见,国内外专著一般将腋动脉的分支描述为典型的6支型.我们在解剖一具女性尸体标本(身长约150 cm,83岁)时,见其右腋动脉分支为2支型,除从主干发出1支细小的胸外侧动脉外,只发出1支动脉干,这种变异较为少见,为积累解剖学资料并为临床工作提供形态学依据,现报道如下.

  • 应力负荷下兔肩袖急性断裂重建术后腱-骨修复过程中生物力学特性的研究

    作者:李森;靳安民;王清;张辉;闵少雄

    目的 探讨应力刺激训练对兔肩袖急性断裂术后修复过程中腱-骨结构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取新西兰白兔45只( 2.0~2.5 kg),术前随机选取5只处死、行生物力学指标检测,作为对照.余白兔随机分为2组:A组(应力负荷组),B组(与非应力负荷组),A组术后第二周开始训练,B组正常笼养.分别于术后第2、4、6、8周后1d训练结束后处死、取材,每组每次处死5只,并行生物力学指标检测.结果数据均采用-x±s表示,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 术后2、4、6周,组间比较,大强度值(P=0.002、P=0.000和P=0.009)与大载荷值(P=0.001、P=0.000和P=0.000)均存在差异,应力负荷组值较非应力负荷组大.刚度值在术后6、8周,应力负荷组与非应力负荷组之间均存在差异(P=0.000和P=0.000),应力负荷组刚度值比非应力负荷组大.结论 一定的应力刺激可以改善兔肩袖急性断裂术后腱-骨修复过程中的力学性质.

  • 小儿梅克尔憩室超声表现及鉴别诊断分析

    作者:卢晓潇;黄雪兰;扬欣;王薇;郑春梅

    目的 探讨小儿梅克尔憩室超声表现及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 对我们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间,22例梅克尔憩室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超声表现及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22例梅克尔憩室患儿,超声检查提示梅克尔憩室19例,误诊阑尾炎2例,憩室并发肠梗阻1例,22例均经手术及病理得以证实.结论 超声可以清楚显示梅克尔憩室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临床鉴别诊断做出有效判断,对临床确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 螺旋CT三维成像及曲面断层片对下颌神经管走向的研究

    作者:胥爱文;李立恒;王君琛;安峰;张利;董福生;谢丽娟;王蕊

    目的 通过螺旋CT及曲面断层片探讨下颌神经管与下颌骨的实际位置关系.方法 利用螺旋CT扫描机对正常年青人进行下颌骨的横断面连续薄层扫描及多平面重建后,测量并计算下颌神经管在下颌骨中的实际位置及其走行方向.对上述人群拍摄曲面断层片,在曲面断层片上测量并计算下颌神经管在下颌骨中的位置并将两种测量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在颊舌方向,下颌神经管总体走行是由舌侧逐渐向颊侧倾斜达颏孔,在走行高度上,在第三磨牙区由上向下走行,自第二磨牙开始下颌神经管逐渐由下向上走行达颏孔.下颌神经管在下颌骨中位置的测量并计算的比值,在两种检测方法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本研究螺旋CT测量并计算出的比值校正曲面断层片测量并计算的结果,可以在临床工作中指导牙槽外科手术.

  • 数字人体断层彩色图像数据的真实感体绘制

    作者:明星;韩道;何龙军;丁文祥;刘谦

    目的 探索一种用于数字人体断层彩色图像数据的真实感三维重建方法.方法 改进光线投射体绘制算法,将真实的颜色采样和传递函数颜色映射相结合,使其适应彩色数据;使用分割标记数据,为多重组织彩色数据分类,实现数字人体断层彩色图像的直接体绘制.结果 此方法实现了数字人体复杂组织和器官的高度真实感三维重建. 结论 断层彩色图像数据的真实感体绘制,能准确反映数字人体结构的细节和颜色信息,得到边界清晰的三维模型.

  • 磁共振波谱( MRS)对胶质瘤切除程度评估的初步研究

    作者:梁朝峰;王辉;邹艳;李文胜;康庄;蔡梅钦;郭英

    目的 探讨术前后MRS在胶质瘤手术切除程度评估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16例胶质瘤患者术前术后行常规MRI和3D多体素MRS检查,计算术前后的Cho/Cr和Cho/NAA的比值,寻找相等或相近的Cho/Cr和Cho/NAA比值,结合体素所在层面的位置,建立对应关系,从而评价术后切除到达范围.同时术中收集“瘤周组织”作病理检查,评估切除程度,与3D多体素MRS评估结果相比较.结果 16例病人收集到完整的影像学和病理学资料有11例,病理评估为3例全切除,8例为大部分切除;3D多体素MRS评估为2例全切除,9例为大部分切除,评估结果与术后病理评估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5). 结论 无创性评估胶质瘤切除程度是MRS的一项新应用,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 基于64-MSCTA左半肝肝动脉的应用解剖

    作者:郑登儒;周庭永;钱学华;张慧;徐伟;李林宏;刘智华;吕发金

    目的 应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探讨活体左半肝肝动脉在肝内配布情况,为肝脏疾病的诊疗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采集120例受试者肝脏CT图像,经容积再现(VR)技术重建肝动脉.测量左半肝肝动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肝左动脉主干长度为(42.37±26.58)mm;肝左动脉主干起始处、中点(1/2处)、分叉处内径分别为(3.06±0.70)、(2.82±0.68)、(2.78±0.65)mm;肝左动脉在左半肝内的主要分支呈1支、2支、3支、4支型者分别为4.2%、63.3%、28.3%、2.5%,其中,左外叶支与左内叶支的夹角为( 80.21 ±23.36)°,左外叶支主干长度和起始处内径分别为(42.80±29.11 )mm、(2.25±0.70)mm,左内叶支长度和起始处内径分别为(42.90±22.70)mm、( 1.66±0.64)mm;肝左动脉供应Ⅱ、Ⅲ、Ⅳ段者占64.1%,供应Ⅱ、Ⅲ段者占28.3%,迷走肝左动脉供应Ⅱ、Ⅲ段,Ⅱ段,Ⅱ、Ⅲ、Ⅳ段者分别占5.0%,3.3%,0.8%.结论 64-MSCTA可真实、准确的提供活体肝左动脉的形态学资料;肝左动脉在肝内的分支分布较为复杂,在左半肝内以二分支(左外叶支和左内叶支)为主,主要参与Ⅱ、Ⅲ、Ⅳ肝段供血.

  • 海绵间窦的显微解剖与磁共振对照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陈时君;邓雪飞;柏亚;宋文;刘斌;韩卉

    目的 通过对海绵间窦的显微解剖与磁共振对照研究,为蝶鞍区手术入路的设计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分别对18例成人头颅湿性标本、24例对比增强磁共振静脉造影(CE-MRV)图像进行观测.结果 ①以垂体为标志,CE-MRV可以观察到各海绵间窦的位置和形态,且与显微解剖比较大致相同;②以显微解剖作为参照标准,CE-MRV可以观察到37%的前海绵间窦、48%的下海绵间窦、30%的后海绵间窦、30%的鞍背窦和100%的基底窦.③根据前、下海绵间窦的出现与否,显微解剖和CE-MRV均可将海绵间窦分为仅前海绵间窦出现型、仅下海绵间窦出现型、前下海绵间窦同时出现型以及前下海绵间窦均未出现型.结论 术前CE-MRV可以观察到各海绵间窦的形态、判定其分型,有助于蝶鞍区手术入路的设计、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 腰椎间盘MR扩散张量成像及其定量分析

    作者:龙厚清;林尔坚;胡勇;李广盛;刘少喻;李佛保

    目的 研究正常成人腰椎间盘MR扩散张量成像及其量化特征. 方法 采用Philips 1.5T超导MR成像系统,对20例健康志愿者的L1/2~L5/S1椎间盘进行扫描,得到常规T1W、T2W,DTI扫描采用单次激发SE-EPI序列,扫描后处理获得纤维环示踪图(DTT)、FA彩图、FA图、eADC图、Trance D图,观察DTT图上纤维环形态,通过ADC值、TraceD值、FA值的测量,定量分析纤维环、髓核的扩散特征.结果 应用MR扩散张量成像可获取椎间盘纤维示踪图(DTT)、FA彩图、FA图、e ADC图、Trance D图,正常纤维环呈连续、规则均匀的环形,不同板层纤维束呈交错排列.纤维环的FA值显著高于髓核FA值(P<0.05),髓核Trace值显著高于纤维环(P<0.05),在髓核和纤维环内,轴向扩散高于放射状扩散(P>0.05),腰椎不同节段椎间盘内髓核、纤维环的扩散特征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 磁共振DTI能够显示纤维环内纤维束板层形态、排列;纤维环和髓核具有不同的扩散特征,纤维环的各向异性更显著,髓核更易于发生扩散;椎间盘内的主要扩散方向呈轴向.

  • 立体定向脑图谱基准点的测定及其意义

    作者:沈维高;王跃华;刘艳波;任建新;丁海涛;宋洋

    目的 对立体定向脑图谱的基准点进行测定研究,为构建临床立体定向脑手术提供基础.方法 在立体定向空间坐标系内,应用MR扫描图像处理技术对120例健康自愿者和应用解剖学技术对30例尸脑分别进行脑内基准点前连合(AC)、后连合(PC)的径值和前后连合间距(ICD)进行测量.结果 在立体定向空间内,无论在大体标本,还是在MR图像上,AC、PC均清晰可见;在尸脑上测得AC的前后径为(2.75±0.76)mm,上下径为(3.85±0.68)mm,PC的前后径为(1.87±0.58)mm,上下径为(2.48 ±0.64)mm,ICD长度为(22.68±1.46)mm;在健康自愿者测得AC的前后径为(2.80±0.32)mm,上下径为(3.82±0.37)mm,PC的前后径为(1.76±0.30)mm,上下径为(2.30±0.45)mm,ICD长度为(23.84±1.32)mm.结论 通过尸脑与健康正常人脑的对比测量研究,在立体定向坐标系内脑内AC、PC是脑内准确定位的基准点,AC-PC是恒定的参考线.

  • CT三维重建在脊柱半椎体畸形矫正手术中的价值

    作者:柯雨洪;尹东;昌耘冰;刘斌;王巧民;詹世强;曾时兴;肖丹;王义生

    目的 评价螺旋CT三维重建在先天性脊柱畸形矫正手术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 21例先天性半椎体脊柱畸形患者,术前采用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设计手术节段及切除范围,采用后路椎板、半椎体切除,全椎体切除,截骨及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或单纯前路骨骺阻滞,分析手术前后Cobb's 角度数,评价术后临床疗效.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为(151.43 ±22.2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709.52±359.03)ml.术前侧凸角度(81.81±25.06)°,术后侧凸角度(27.05±16.56)°,矫正率(69.85± 13.33)%;术前后凸角度(77.29±28.10)°,术后后凸角度(29.38±19.55)°,矫正率(66.15±18.85)%.结论 术前螺旋CT三维重建可以帮助设计手术方案,对手术操作有指导意义,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手术疗效.

  • 多孔钽应用于骨科的生物材料特性研究进展

    作者:欧阳建安;王大平

    骨科传统植入材料的发展经过从不锈钢,钴铬合金,到钛合金的过程.许多关于材料表面涂层和多孔结构的设计被用来提高植入材料与宿主骨之间的生物固定作用[1].虽然这些材料体现了较好的临床结果,但是它们具有一些与生俱来的局限,比如:低的容积孔隙率、相对高的弹性模量和低的摩擦系数.为了突破了以上这些金属的局限,一种新的材料多孔钽( Porous tantalum)得到发展并应用于骨科领域.

  • 各种带血管蒂腓骨瓣的临床应用选择

    作者:陈振光;郑晓晖;余黎

    腓骨形态笔直,支撑力强,有充裕长度可供采用,又是唯一可携带骨骺和骺端关节面的供区.由于腓骨具有多源性血供,又因所截取骨瓣部位的不同,可构成用途各异的多种组织瓣,为临床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乃自体显微骨移植中应用广骨瓣之一.笔者依据解剖学研究,结合临床实践对各种血管蒂腓骨瓣的临床应用选择,提出一些粗浅看法以供参考.

中国临床解剖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