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中国临床解剖学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Anatomy 중국림상해부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解剖学会
  • 影响因子: 0.7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165X
  • 国内刊号: 44-115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108
  • 曾用名: 临床应用解剖学杂志;临床解剖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8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徐达传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寰枢关节错位与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疼痛的解剖关系的初步研究

    作者:谭海智;张鸣生;高卫邦;叶金群

    目的:观察寰枢椎与副神经及第2颈神经的解剖关系,以及观察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的神经支配特点,为寰枢关节错位致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疼痛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3具共6侧成年人颈部尸体标本进行解剖,观察寰椎横突与副神经、寰枢外侧关节与第2颈神经前支、寰枢椎椎间孔外韧带的解剖结构,以及观察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的神经支配特点,测量副神经与寰椎横突尖的短距离。结果(1)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均受副神经和颈丛(第2~4)神经支配,并且副神经与颈丛神经存在交通支联系。(2)副神经走行在寰椎横突前方,二者关系密切,副神经与寰椎横突尖的距离为4.84~7.60 mm(左侧)和3.22~6.80 mm(右侧)。(3)寰枢椎存在椎间孔外韧带,该韧带与第2神经相连,并附着在寰椎横突。(4)第2颈神经前支贴着寰枢外侧小关节向前走行。结论寰枢关节错位可能会刺激副神经及第2颈神经或其前支,从而引起胸锁乳突和斜方肌紧张、疼痛。

  • 骶骨第1椎弓根倾斜角与耳状面形态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臻浩;蒋熙;胡文君;黄麟翕;郭晓丹;杨向群

    目的:研究骶骨第1椎弓根倾斜角与骶骨耳状面解剖形态的相关性,为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42块干燥成人骶骨,在大体标本和X线影像上分别测量耳状面和第1椎弓根的相关参数,并分析他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耳状面上、下半长轴长比值R1为0.86±0.15,根据其大小可将耳状面分为L型(R1>1)和f型(R1<1)。第1椎弓根倾斜角θ为(25.72±6.69)°, R1与θ呈负相关。结论当第1椎弓根倾斜角较小时,其耳状面多为L型,建议手术螺钉的进钉点偏下、小角度向内上;当第1椎弓根倾斜角较大时,其耳状面多为f型,建议手术螺钉的进针点偏上、大角度向内上。

  • 肩胛上神经卡压机制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作者:宋云骏;王永为;姜林鹤;黄微;辛建会;肖春山

    目的:探讨肩胛上神经卡压症的解剖学机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22具(男13具,女9具)44侧成尸标本,解剖观测肩胛上切迹,冈盂切迹的形态特点以及肩胛上神经走行、分支及分布的解剖学特点,所测数据统计学处理。结果肩胛上切迹类型:U型占40.91%(18侧),浅U型占22.73%(10侧),大弧型占27.27%(12侧),方形占9.01%(4侧)四种。肩胛上切迹的厚度为(1.55±0.36)mm。肩胛上神经主干与冈上肌支所成角为(86.04±1.28)°。冈下肌支的入肌点,有22.73%在该肌的起点处,77.27%在中或外1/3处。冈盂切迹的厚度在(6.82±1.21)mm。肩胛上神经自肩胛上孔穿出点至肩胛冈基底部的高度为(11.13±0.21)mm;至冈盂切迹的水平距离为(14.03±0.64)mm。肩胛上神经转折角为(49.65±1.63)°。结论肩胛上切迹的类型、肩胛上切迹和冈盂切迹的厚度,肩胛上神经转折角的大小、神经主干与冈上肌支的角度以及冈下肌支的入肌点等均是肩胛上神经卡压的危险因素。

  • XLIF入路相关的生殖股神经应用解剖及影像学研究

    作者:洪乐鹏;廖丙修;罗嘉伦;陈飞裕;黄国斌

    目的:通过标本解剖和影像学研究,找出生殖股神经(genitofemoral nerve,GFN)在各腰椎间隙的走行位置,结合腰椎前大血管和腰神经根的位置,得出极外侧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XLIF)在各腰椎间隙的安全入路范围。方法解剖16例成人尸体标本,暴露GFN并观察其与腰大肌的位置关系。在36例腰椎磁共振扫描影像上观察腰大肌和腹部大血管的位置并测量相关解剖数据,通过分析计算得出各腰椎间隙GFN的走行位置和XLIF入路的安全范围。结果生殖股神经在腰大肌内段走行于GFN出椎间孔处与腰大肌穿出点连线上方,呈向前的抛物线或近似直线。GFN在L3/4椎间隙或以上位置穿出腰大肌的样本,GFN距椎体后缘的距离为(34.0±6.02)mm,位置分布在Moro分区位于A区和I区。GFN在L3/4椎间隙以下位置穿出腰大肌的样本,GFN距椎体后缘的距离不小于(16.0±2.16)mm,位置分布在I区、II区和III区。结论 XLIF入路的安全区域在L2/3椎间隙为II区、III区,在L4/5椎间隙为II区。GFN穿出腰大肌的位置在L3/4椎间隙或以上者,L3/4椎间隙的安全区为II区;在L3/4椎间隙以下者,在L3/4椎间隙从任何分区进入都有损伤血管或神经的可能。

  • 股骨远端解剖数据测量及其与膝关节假体径线的匹配性探讨

    作者:薛瑞琪;许杰;翁健豪;朱琪琪;李登;蔡志清;黄玉麟;马若凡

    目的:将股骨远端解剖结构相关数据与国内常用的膝关节假体参数进行对比,评估假体吻合度,为设计符合解剖结构的假体提供参考。方法①选100例无明显骨质缺损的华南地区成人股骨标本(左51,右49),拍数字化照片;②校正放大率后测量:机械轴长度、机械轴/解剖轴夹角、髁横径、髁间截骨面横径、外髁前后径、内髁前后径;③测量Zimmer NexGen LPS、Stryker Scrorpio NRG Knee-Flexed、United-U1、威高GKPS假体的髁内外径宽、假体前髁高度及后髁高度。结果(1)股骨远端横径为(7.60±0.60) cm,股骨远端外侧髁高度为(5.90±0.76) cm,内侧髁高度为(5.73±0.74) cm,其间无明显相关性;(2)4品牌假体的截骨长度均可适应股骨远端骨结构,但前髁截骨高度与4种品牌假体前髁高度对比,在设定容差范围内的涵盖率为24%~55%,股骨后髁高度与假体的后髁高度对比,涵盖率仅14%~21%。结论股骨远端解剖形态数据分布较为弥散,在关节置换过程中需个体化处理。假体径线与华南地区国人股骨远端形态存在一定差异。

  • 组蛋白去乙酰化调控软骨细胞Ⅱ型胶原表达的机理研究

    作者:王光辉;段莉;梁宇杰;费志强;王大平

    目的:探讨通过TSA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水平,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对软骨细胞表型相关基因的影响及其机制,从表观遗传学角度为维持软骨细胞表型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体外培养人关节软骨细胞,建立软骨细胞去分化模型,采用不同浓度TSA刺激,在不同时间点收集细胞,提取总RNA,利用qRT-PCR检测Wnt-5a、SOX-9、COL-Ⅱ、COL-Ⅰ的mRNA表达情况。利用免疫荧光及Westerblot进行COL-Ⅱ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SA(0.25~1.0μmol/L)显著降低COL-ⅡmRNA表达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Wnt-5a和SOX-9 mRNA表达水平;抑制Wnt-5a信号通路减弱TSA对COL-Ⅱ的抑制效应。结论 TSA通过激活Wnt-5a和SOX-9从而抑制COL-Ⅱ的表达,导致软骨细胞表型丧失。因此,组蛋白去乙酰化通过降低Wnt-5a和SOX-9,升高COL-Ⅱ的表达水平,发挥维持软骨细胞表型的作用。

  • 低频脉冲电磁场影响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标记BMSCs的增殖和成软骨分化

    作者:方楚玲;龚望球;黄婉静;周彬;栗园;田京

    目的:探讨外加低频脉冲电磁场(low frequency 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s,LFPEMFs)对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PIO)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增殖和成软骨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BMSCs并进行SPIO标记。将SPIO标记的细胞分为4组并给予不同干预:LFPEMFs组,成软骨诱导组,LFPEMFs+成软骨诱导组,对照组。采用CCK8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PCR及免疫荧光染色检测BMSCs成软骨分化水平。结果 CCK8检测表明,LFPEMFs刺激促进细胞增殖;分化培养21 d时,LFPEMFs+成软骨诱导组细胞的Aggrecan和CollagenⅡ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LFPEMFs刺激可以促进SPIO标记的BMSCs的增殖和成软骨分化。

  • 探讨阿糖胞苷在原代大鼠海马神经元培养中的纯化方法

    作者:李昂;晏芳;李振林;刘忠英;张琳;董为人;牛红心;王海红

    目的:探讨阿糖胞苷(Ara-C)在原代大鼠海马神经元早期纯化培养中的优化方法。方法新生1d SD大鼠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48 h后,不同浓度(0、2.5、5.0、7.5、10 mmol/L)Ara-C处理0、6、12、24 h,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采用MTT检测细胞活性,并通过细胞形态学分析神经元纯度,筛选出优纯化浓度与时间;采用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微管相关蛋白2(MAP2)进一步检测神经元纯度,台盼蓝染色分析神经元存活率。结果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培养48 h,5 mmol/L Ara-C处理24 h得到的神经元纯度及活性佳;MAP2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Ara-C处理组神经元纯度为(74.28±10.13)%,显著高于对照组(34.82±8.15)%(P=0.00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ra-C处理组MAP2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8);台盼蓝染色显示Ara-C处理组与对照组间海马神经元存活率无差异,分别为(93.2±3.82)%和(95.6±2.37)%(P=0.109)。结论在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的早期培养过程中,5 mmol/L Ara-C处理24 h得到的海马神经元的纯度与活性佳。

  • 左旋多巴治疗前后帕金森大鼠脑内γ-氨基丁酸A受体的变化

    作者:王晓巍;崔宏福;姚素艳;刘建生;郑德宇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治疗前后脑内皮质、黑质、纹状体部位γ-氨基丁酸A受体(gamma aminobutyric acid A receptor, GABAAR)的分布变化规律。方法首先制备PD大鼠模型,经检测成模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左旋多巴甲酯+苄丝肼治疗4周,治疗后经行为学检测,选择成功的治疗后的PD大鼠,于治疗后4、8、12周分别留取大鼠脑皮质、黑质和纹状体部位的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对比PD大鼠治疗前后脑内上述部位GABAAR的分布、表达情况变化。结果治疗后4、8、12周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经统计学分析,脑内黑质和皮质部位的GABAAR阳性表达的细胞治疗后比治疗前减少。而纹状体部位的GABAAR阳性表达的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结论(1)左旋多巴甲酯+苄丝肼治疗PD大鼠,可以使症状改善。(2)PD大鼠治疗前后脑内不同部位GABAAR的变化不同。

  • geneX?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体内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树芳;江建明;陈荣春;朱青安;黄志平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评估新型带负电荷硫酸钙/β-磷酸三钙复合骨水泥(geneX?)用于强化体内椎弓根螺钉的生物力学性质变化及可行性。方法选取6只健康山羊腰椎L1~5双侧共30个椎弓根随机分为3组:geneX?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0个椎弓根。术后3个月处死动物取材行Mirco-CT检查、组织学检查及生物力学实验。结果轴向拔出力实验:geneX?组(803±155) N, PMMA组为(994±122) N,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4±118) 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及Mirco-CT显示geneX?组中螺钉周围骨水泥已经完全降解、吸收,骨小梁排列致密,成熟骨小梁附近可见大量新生骨组织,明显优于对照组及PMMA组。结论 geneX?骨水泥可有效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强度,其强化作用随时间推移而增强,对防止骨质疏松症患者内固定的拔出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 人参皂苷Rg1对缺氧复氧BMSCs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王艳;闵鹤鸣;张苗苗;秦书俭;闵连秋;包翠芬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ginsenoside Rg1)对缺氧复氧BMSCs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实验分为BMSCs正常对照组、BMSCs缺氧复氧组(Model组)、人参皂苷Rg11×10-7、1×10-6、1×10-5 mol/L处理组、尼莫地平2.5×10-7 mol/L处理组(阳性对照组)。各组分别于缺氧复氧12h前加入完全培养基(正常对照组、Model组)、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g1各处理组)、尼莫地平(阳性对照组)。建立缺氧复氧BMSCs模型。采用TUNEL法检测各组的细胞凋亡率,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技术定性定量检测各组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Bcl-2、Bax的表达情况。结果 TUNEL结果显示,BMSCs正常对照组未见明显凋亡细胞,Model组可见明显的凋亡细胞,与Model组比较,其余各处理组凋亡细胞数量均减少,以人参皂苷Rg1(1×10-5mol/L)组为明显。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结果显示,BMSCs正常对照组可见少量的PCNA、bcl-2、bax表达;Model组的PCNA、bcl-2的表达减少,但bax的表达显著增高,bcl-2/bax比值降低;与Model组比较,人参皂苷Rg1各组PCNA、bcl-2表达均呈不同程度的增高,而bax表达呈现相反的趋势,bcl-2/bax比值增高,以Rg1(1×10-5 mol/L)组为明显。结论人参皂苷Rg1预处理对缺氧复氧BMSCs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bax的表达,上调PCNA、bcl-2的表达,抑制BMSCs凋亡和促进BMSCs增殖有关。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髋部骨折诱导的老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机制

    作者:陈杨葭;张艳金;刘佳;孙天胜;华文熙;钟剑峰;冯杰扬;叶超群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对老年单侧髋部骨折大鼠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5月龄雌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右髋部骨折+生理盐水)、治疗组(右髋部骨折+BMSCs)。治疗组于造模后经尾静脉注射1 ml BMSCs(2.5×106/ml),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创伤后24 h进行肺组织病理评分,ELISA法检测检测肺组织MPO含量、肺及血液炎症因子(TNF-α、IL-6、IL-10)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肺部病理学评分、肺组织MPO水平、肺及血液炎症反应相关指标均明显升高(P<0.01)。BMSCs处理可明显降低肺组织病理学评分,肺组织MPO水平、肺及血液炎症反应相关指标下调,同时IL-10水平有更明显的增高(P<0.01)。结论髋部骨折可诱发老年大鼠急性肺损伤,BMSCs移植对老年髋部骨折大鼠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缓解全身及肺部炎症反应有关。

  • 劈三角肌的肩峰下前外侧扩展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作者:姚保兵;王文德;王业本;赵亮;尹成国

    目的:探讨劈三角肌的肩峰下前外侧扩展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10年10月至2014年2月,采用劈三角肌的肩峰下前外侧扩展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5例,根据Neer分型:2部分骨折12例,3部分骨折21例,4部分骨折2例。术中将三角肌于前、中亚部纵行劈开并显露保护腋神经,骨折复位后锁定钢板固定。结果3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未发生腋神经损伤。肩关节功能评价采用Neer评分系统:优16例,良8例,可3例,差3例;优良率80%。结论劈三角肌的肩峰下前外侧扩展入路能够有效地显露和保护腋神经,直视下进行骨折复位及钢板固定,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操作方便的优点。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颈椎矢状位曲度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王连雷;刘新宇;原所茂;田永昊;郑燕平;李建民;周超;张玉玲

    目的:总结48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AIS侧凸患者颈椎矢状位曲度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AIS患者拍摄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侧位X片以及左右侧屈位片(Bending相)。测量并记录中立位及左右Bending相冠状位Cobb角、颈椎矢状位曲度(C2~7 Cobb角)、胸椎后凸角(T5~12 Cobb角, TK)、腰椎前凸角(L1~5 Cobb角, 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骶骨倾斜角(Sacrum Slop,SS)、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C7~S1及C2~7 SVA (Sagittal Vertical Axis)。26例健康青少年志愿者拍摄脊柱全长正侧位片,记录C2~7 Cobb角。应用两变量相关性分析及t检验作为主要统计方法。结果 AIS患者颈椎矢状位曲度异常发生率75.0%,后凸发生率47.9%,失平衡发生率10.4%,失平衡者均合并颈椎后凸。AIS患者PI-LL<10°者占所有AIS患者的62.5%。AIS患者与健康青少年相比,C2~7 Cobb角显著性增大(P=0.008)。AIS患者中颈椎后凸组,T5-12 Cobb角显著降低(P=0.011)。胸椎后凸角度<30°组C2~7 Cobb角显著增大(P=0.021)。C2~7 Cobb角与T5~12 Cobb角成负相关(P=0.009),与L1~5 Cobb角成正相关(P=0.005)。C2~7 Cobb角与冠状位Cobb角度、PI、SS、PT、C7~S1 SVA及Lenke分型未见相关性(P>0.05)。结论 AIS患者颈椎矢状位曲度异常者比例高于正常青少年,且多为后凸型。颈椎矢状位曲度与胸椎后凸角度、腰椎前凸角度相关,而与胸腰椎冠状位角度及骨盆指数无关。

  • 经肌间隙与传统入路行腰椎融合固定术的对比研究

    作者:程勇泉;鲁凯伍;杨晓燕;张雪梅;瞿东滨;陈建庭

    目的:比较肌间隙与传统入路对腰椎内固定术中腰背肌损伤及术后病人短期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将病人分为肌间隙入路组(A组)和传统入路组(B组)。按照随机数字表进行随机分组。测量基线肌酸激酶(CK)、谷草转氨酶(AST)、VAS和ODI评分。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和第3天的CK、AST,术后48 h内引流量、术后3 d经B超测定的伤口积液量,术后5 d、3个月的VAS和ODI评分。结果共纳入57例病人,其中A组27例,B组30例。两组的年龄、基线CK、AST、VAS和OD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异。术后48小时融合侧的引流量无显著差异,但融合对侧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第1天的CK、AST有显著差异(P<0.05),而第3天无显著差异。术后第5天和3个月的VAS和ODI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肌间隙入路能减轻手术对多裂肌的损伤,有利于病人术后恢复。

  • 数字化导航模板辅助全膝关节置换的临床应用

    作者:甘煜东;丁晶;侯春林;陆声;徐永清

    目的:探讨临床数字化导航模板辅助全膝关节置换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招募20例(男8例,女12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采集患者下肢全长MRI扫描数据,利用逆向工程软件对MRI数据进行处理,计算机内设计得到一款与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匹配的可定位截骨平面和外旋轴的导航模板,后通过快速成型机制作模板实物用于临床手术操作。手术由同一位具有关节置换经验的骨科医生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术前观察导航模板与股骨髁和胫骨平台匹配性,术后通过CT扫描检测截骨的准确性。结果导航模板与股骨髁和胫骨平台贴合紧密,无明显移动;所有患者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截骨面与下肢机械轴基本垂直,外旋轴定位精确,股骨后髁截骨面与通髁轴保持平行。结论数字化导航模板辅助全膝关节置换具有安全可行,手术操作简单,截骨力线准确。

  • 右髂前上棘骨折后骨痂压迫致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症1例

    作者:印飞;孙振中;顾三军;李海峰;刘剑

    患者,男,60岁。因右髋部外伤5月后大腿外侧局部麻木疼痛不适入院。体检:右髂前上棘外下1cm处压痛阳性,右大腿前外侧区域局部麻木(图1A),感觉S2,Tinel征阳性,右下肢肌力4+级,双下肢膝反射、踝反射存在。X线提示:右髂前上棘撕脱骨折(图1B)。肌电图提示右股外侧皮神经严重损害。在腰麻下行右股前外侧皮神经探查修复术,术中见股外侧皮神经在腹股沟韧带出口处改变走行,横向走行,神经远端卡在髂前上棘撕脱骨折块骨痂中(图1C),给予游离,断端直接缝合,并于腹股沟出口处及髂胫束出口处充分松解神经(图1D)。术后切口愈合良好,随访1年,右大腿前外侧感觉S3+。

    关键词:
  • 三维数字化手术设计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个性化手术中应用

    作者:付裕;李筱贺;霍洪军;杨学军;肖宇龙;邢文华;赵岩;辛大奇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数字化虚拟手术设计系统建立的方法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经16排螺旋CT扫描获取影像数据。采用Mimics 16.01软件对脊柱侧凸影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并对三维重建模型进行数字化三维测量及置钉手术模拟。测量固定内植物的长度、横径及方向,模拟手术经过并在临床应用中使用术前模拟数据。结果重建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三维数字化虚拟可视模型,配准虚拟螺钉和椎弓根-肋骨复合体的位置,使虚拟螺钉不穿透椎弓根内侧皮质及椎体前缘,设定完整的手术方案。利用术前规划方案进行手术,手术置钉效果满意,无螺钉穿透椎体前缘皮质和椎管皮质。结论验证了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术前三维数字化手术设计并制定手术方案,可以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

  • 左髂外静脉伴右睾丸静脉变异1例

    作者:李锐;崔支文;陈中波;雍刘军

    作者在解剖1具尸体标本时发现其髂外静脉起止、走行、形态异常并伴有右睾丸静脉注入位置异常,现报道如下:
      标本为成年男性,年龄约60岁,身长170 cm。
      通过解剖发现(图1),左髂外静脉续于左股静脉,在左骶髂关节高度,有交通支与左髂内静脉吻合,吻合处角度约70°、管径为1.4 cm。之后其继续沿腹主动脉左侧上行,末端注入左肾静脉中部,注入处血管压扁管径为1.5 cm,此段无属支。

    关键词:
  • 旋髂浅动脉分支变异1例

    作者:陈恺曈;彭天文;彭新;吕创业

    笔者在解剖1具老年女性尸体时,见其右侧旋髂浅动脉分支变异(图1),查相关资料,发现此变异罕见,现报道如下:
      右旋髂浅动脉于腹股沟韧带下方0.7cm 处从股动脉外侧壁发出,起始处外径3.0 mm,有一短的共干,长度为0.3cm,随即分为水平支和升支。

    关键词:
  • C5/6椎间隙不同撑开高度对临近椎间盘压力的研究分析

    作者:罗春山;赵国权;梁栋柱;欧阳北平;陆廷盛;姚书眈;蒲兴魏

    目的:研究C5/6椎间隙不同撑开高度对临近椎间盘压力的影响,以期能对临床工作中选择合适的椎间撑开高度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具新鲜成人尸体上的颈椎制作标本,将制作好的标本放在BOSE动/静态材料试验机上加载中立、屈伸、侧弯、旋转的多维运动,分别测试在不同运动载荷下C5/6椎间隙撑开前,C5/6椎间隙撑开基准高度100%、120%、140%、160%时C4/5及C6/7椎间盘压力变化,对测得的压力值进行多重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撑开器位置安装满意,统计分析显示:6例标本C5/6的平均高度值为6.8 mm;在不同椎间撑开高度下,颈椎后伸30°位时椎间盘压力小(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120%的基准高度时,颈椎后伸30°位、左右侧弯30°位时C4/5与C6/7椎间盘压力值分别比其它基准高度测得压力值小(P<0.05),有统计学意义;颈椎中立位时C4/5与C6/7椎间盘压力均小于100%、140%、160%时基准高度测得压力值,而大于未撑开前测得的椎间盘压力值;左右侧屈时,120%平均高度时C4/5,C6/7椎间盘压力值小于140%平均高度(P<0.05),且两者与其他3种高度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左右旋转:各状态两两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1例标本在撑开160%的基准高度行前屈30°位时,出现关节突的关节囊韧带轻微撕裂。结论 C5/6椎间盘摘除行椎间植骨时,选取基准高度的120%作为椎间隙撑开高度,对临近椎间盘压力变化影响较小,为合适的椎间隙撑开高度。

  • 髋臼四边体骨折3种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评价

    作者:王雷;吴啸波;王永斌;齐巍

    目的:探究髋臼四边体骨折的优内固定方式。方法采用半骨盆标本制作髋臼四边体骨折模型12具,按内固定方式随机分成3组,A组:骨盆缘下重建接骨板,B组:骨盆缘下锁定重建接骨板,C组:前柱重建接骨板结合方形区螺钉。将柳叶状压敏片贴于股骨头上,通过垂直加载依次测量生理体重600 N下完整髋臼I组(未制作骨折线)和A、B、C 3组的臼顶接触特性,及连续分级负载下A、B、C 3组的水平位移和纵向位移。结果生理体重600 N下3组内固定的髋臼负重区接触特性未能恢复至正常,负重面积、平均应力、峰值应力及分级载荷下水平位移和纵向位移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00 N除外),且水平位移和纵向位移都随载荷的增加而增大,而在1800 N时A组纵向位移达到失效标准。结论对髋臼四边体骨折予以3种不同内固定,前柱重建接骨板结合方形区螺钉内固定的稳定性及接触特性均优于骨盆缘下接骨板内固定,可以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

    关键词: 髋臼 骨折 生物力学
  • 体外腹主动脉末端阻断辅助标准心肺复苏的影像解剖研究

    作者:钟涛;张旻海;菅洪健;武钢

    目的:为体外腹主动脉末端阻断辅助标准心肺复苏(CPR)提供影像解剖学基础。方法75名患者的CT影像解剖图中,以脐为标志点,主要观测:①脐中点水平面对应椎体的位置;②腹主动脉末端与脐中点的关系;③腹主动脉下段、下腔静脉下段与腰椎的相对位置关系。结果腹主动脉末端、腰椎与脐标志点基本重叠于人体正中线位置:①脐中点位于腰4椎体下缘以上40.31mm,以下32.82 mm范围内;②腹主动脉末端在脐上、下35 mm范围内;③腹主动脉末端所在的横切面上腹主动脉位于脊柱椎体前略偏左侧,下腔静脉在此平面位于椎体前偏右侧。结论可以脐为重要的标志点定位腹主动脉末端以进行体外腹主动脉远端阻断,辅助标准CPR改善血流动力学机制,保证心脑等重要器官血供,从而增高冠状动脉灌注压和CPR成功率。

  • 椎基静脉孔及椎体静脉解剖在椎体成形术中的意义

    作者:王素春;施建东;陆爱清;王志荣;张烽

    目的:为胸腰椎(T8~L5)椎体成形术减少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40例健康成人胸腰椎螺旋CT薄层扫描和重建,观察每节段正中矢状位和横断位图像上椎基静脉孔(basivertebral foramen, BF)和椎体静脉孔道(vertebral vein, VV)出现的频率;测量椎体正中矢状径(VD)和BF宽(BFW)、深(BFD)高(BFH);测量BF距椎体左右缘距离(VW1和VW2)和距上下终板的距离(VH1和VH2),应用Stata7.0统计学软件包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F及VV出现的频率从T8到L5逐渐增大,BF和VV观察到的频率在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FW、BFH、BFD从T8至L5随椎体增大相应增大。在不同椎体上BFD约为VD的1/3。VW1和VW2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H1和VH2之间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BF更接近椎体上终板。结论熟悉BF和VV在椎体内的分布有助于减少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 胸椎椎基静脉孔的CT影像学观测

    作者:康小燕;李洁;王星;张少杰;刘路;李志军

    目的:通过对胸椎椎基静脉孔(BF)的数字化观测,明确其解剖位置、形态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40例成人胸椎CT扫描数据,运用Mimics15.0软件重建测量BF宽(BFW)、高(BFH)、深(BFD);BF距椎体上、下终板(VHU、VHB)和左、右缘(VWL、VWR)间距;观察其在椎体中的位置与形态。结果(1)胸椎BFW总体呈V形分布,T6为小值(3.69±1.29 mm);BFH在T1~3趋于平稳, T4~6渐减,T7~11渐增;BFD在T1~3渐增,T3~10趋于平稳,T10~12渐减。(2)BF距上终板与下终板间距总体呈上升趋势,T1小:VHU为(7.05±1.27)mm,VHB为(7.21±0.87)mm,T12大:VHU为(11.00±1.10) mm, VHB为(11.37±1.48) mm;距左、右缘间距在T1~4渐减,T5~12渐增,T4小:VWL为(10.50±1.40) mm,VWR为(10.81±1.66) mm,T12大:VWL为(15.74±2.55)mm,VWR为(16.23±2.82)mm。结论胸椎椎体后壁近中央处均存在BF,其形态结构复杂且在不同个体、不同节段中均存在差异。BF在T1~8、T10、T11位于椎体后壁近中央,T9和T12稍偏向左侧。BF在T1~3、T10~12形似棱锥体形,而T4~9形似长方体形。

  • 脑缺血性损伤的分子机制和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作者:张蔺珊;吴春云

    脑缺血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等特点。脑缺血或缺血性脑中风是指脑内血液供应障碍导致的大脑某区域的缺血、缺氧。脑的血流量为750~1000 ml/min,耗氧量约占人体总耗氧量的20%,所以脑组织对缺血缺氧非常敏感。众所周知,脑缺血会引发一系列的有害反应,从而导致缺血脑组织细胞内稳态的破坏和结构的损伤,终导致缺血后急性坏死、程序性坏死、细胞凋亡和自噬等,还包括氨基酸兴奋性毒、细胞内钙离子超载、氧化、氮化应激的形成、炎症损伤、血脑屏障损伤、线粒体能量障碍以及细胞凋亡等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学过程。近年来,脑缺血损伤机制的研究已经到达分子水平和基因水平,已成为脑缺血损伤的研究焦点和热点,取得了较多的进展。近几年的研究发现脑缺血损伤过程中有许多大分子物质参与,如与脑缺血相关的Bcl-2蛋白家族;Caspase蛋白家族和TNFR蛋白家族等,并且相关信号通路的激活与抑制对脑缺血损伤的病理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由此可见,脑缺血损伤的相关分子及信号通路可能成为脑缺血治疗的新靶向。本文将从脑缺血损伤的相关分子和信号通路这两个方面来探讨脑缺血损伤的病理生理学有关机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先进性,希望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脑缺血损伤的相关机制,为脑缺血的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 颅内蛛网膜与脑池研究进展

    作者:宋海民(综述);李东海(审校)

    颅内的蛛网膜包裹整个脑组织,与脑组织表面的软膜之间共同形成蛛网膜下腔。在大脑凸面,蛛网膜通常与软膜贴合较紧,因此蛛网膜下腔的空间较小,而在脑叶凹陷处及颅底等部位,蛛网膜下腔明显扩大,其中又有大量的蛛网膜小梁、纤维、网膜以及隔膜等将其分隔为各个腔室,这些腔室被称为脑池。脑池构成了颅内的自然解剖间隙,里面充满脑脊液,包含重要的血管和神经组织结构,蛛网膜下腔共同构成脑脊液的循环通路和储存体系,这些结构与脑脊液循环障碍、动脉瘤及轴外系统的肿瘤,无论在解剖形态学上还是病因发生学上都存在着密切联系。因此,深入、透彻地了解脑池及蛛网膜的解剖结构,进而探索其病理生理、流体力学等特点,对于认识和处理各类神经外科疾病都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就颅内蛛网膜与脑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5年(第33卷)分类索引

    作者:

    关键词:
中国临床解剖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