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中国临床解剖学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Anatomy 중국림상해부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解剖学会
  • 影响因子: 0.7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165X
  • 国内刊号: 44-115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108
  • 曾用名: 临床应用解剖学杂志;临床解剖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8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徐达传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尺动脉腕上皮支降支蒂豌豆骨移位替代月骨的解剖基础

    作者:刘有余;姚忠军;郑和平;徐圣康;何明武;廖有乔

    目的:为尺动脉腕上皮支降支蒂豌豆骨移位替代月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5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对尺动脉腕上皮支来源、走行、分支及分布范围进行解剖学观测;在40侧成人干燥手骨上测量了豌豆骨和月骨的形态学数据;1侧新鲜标本摹拟手术设计.结果:①豌豆骨纵径和月骨横径接近,分别为(12.8±1.5)mm和(12.5±1.5)mm;②尺动脉腕上皮支在豌豆骨近侧3.9cm处起于尺动脉,分为升支和降支.其中降支与尺神经手背支伴行下降,经尺骨头与豌豆骨之间进入手背尺侧,沿途除发支供养尺侧腕屈肌腱、小鱼际、手背尺侧皮肤外,还发出3~7支外径(0.3~0.7)mm的分支营养豌豆骨.结论:以尺动脉腕上皮支降支为蒂豌豆骨移位替代月骨,血供可靠,简便易行.

  • 成人海马标本横断面图像与正常活体MRI的对比研究

    作者:裴丽霞;梁邦领;李振平;尹群生

    目的:为海马的影像学检查诊断及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薄层冰冻铣切技术取成年男性颅脑标本平行于眦耳线的横切面图像,与相应活体层厚5 mm的1.5T磁共振图像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海马在视交叉下方平面开始出现,视束及前连合平面为典型,室间孔平面变小并逐步消失,大约占据4 cm的厚度.结论:1.5T磁共振T1加权像能较好显示海马及相关结构,侧脑室及其内部结构是确定海马位置及分部的佳标志.

  • 动脉造影初步分析肝脏Ⅳ段肿瘤肝动脉血供

    作者:陈骏;陈世晞;吴建达;徐卫东

    目的:研究肝脏Ⅳ段肿瘤的肝动脉血供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肝脏Ⅳ段肿瘤患者的CT和DSA资料,由CT做出定位诊断,在DSA上观察肝脏Ⅳ段肿瘤的肝动脉血供情况.观察肝动脉的各级分支,统计这些分支向病灶供血的例数,分析肝脏Ⅳ段肿瘤的肝动脉血供来源.根据病灶染色情况.以积分法确定这些肝动脉分支向病灶供血的多少.结果:肝脏Ⅳ段肿瘤的肝动脉血供来源十分广泛,RAHA(S)、RAHA(I)、RPHA(S)、RPHA(I)、MHA、LMHA(S)、LMHA(I)、LLHA(S)、LLHA(I)、CaHA(R)、CaHA(L)和CyA向病灶供血的例数分别是7、7、5、2、4、6、7、0、0、5、2和1例(x2=10.087,P=0.343,Chi-square test),积分分别是15、15、8、3、5、8、10、0、0、5、2和1分(X2=37.406,P=0.000,Kendall's W).RAHA和LMHA是主要的供血支,它们的积分分别是30和18分(Z=11335,P=0.182,Wilcoxon).RHA和LHA系统总的积分分别是52和20分(Z=2.199,P=0.028,Wilcoxon).结论:肝右动脉和肝左动脉系统都有可能向肝脏Ⅳ段肿瘤供血.肝右前动脉和肝左内动脉是主要的供血支.

  • 面神经膝神经节手术入路的显微解剖研究

    作者:梅凌云;冯永;贺楚峰

    目的:探讨经鼓室入路和经乳突-上鼓室入路的面神经膝神经节显微比较解剖.方法:对6例(12侧)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颅标本采用1侧模拟经鼓室入路,1侧模拟经乳突-上鼓室入路的手术操作,对各入路涉及的解剖学标志及暴露范围进行观测.结果:两种手术入路均可达到面神经膝神经节减压的目的.其中,经鼓室入路可以显示面神经的鼓室段和膝神经节;经乳突一上鼓室入路可以显示面神经的乳突段、鼓室段、膝神经节和迷路段远侧端的(0.94±0.06)mm.两种手术人路均可能需要离断听骨链,确定恒定的解剖标志.结论:经鼓室入路和经乳突-上鼓室入路对面神经暴露程度不同,存在不同优缺点,临床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 内耳道及面、前庭蜗神经的膜性结构显微解剖研究及其意义

    作者:刘政委;漆松涛;骆实;陆云涛;欧阳辉;彭玉平;樊俊

    目的:详细了解桥小脑角蛛网膜的分布为认识听神经瘤和其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10%福尔马林固定的胎儿(28-39周)尸头标本11例22侧,利用手术显微镜和常规组织切片染色方法观察内耳道及面、前庭蜗神经的膜性结构分布情况.结果:手术显微镜下见桥小脑池蛛网膜明显向内耳道内延续占81.81%(18侧),另18.19%(4侧)的蛛网膜向内延续的同时与内耳道口及神经发生部分的粘连;72.73%(16侧)的内耳道口及其附近存在大量的蛛网膜小梁与面、前庭蜗神经相连.组织切片发现100%(22侧)的内耳道内蛛网膜贴附在内耳道骨质表面延续至内耳道底部;面、前庭蜗神经之间互相独立,只有神经外膜分隔.结论:听神经瘤为蛛网膜内的结构;熟悉内耳道及面、前庭蜗神经的膜性结构有助于提高听神经瘤手术水平.

  • 髋后方关节囊的解剖学观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琪;张力成;杨国敬;雷亚宁;汤呈宣;蔡春元

    目的:研究髋后方关节囊和坐股韧带为临床实践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采用10例经福尔马林同定的成人髋关节标本,解剖出髋后方关节囊,将其划分为3区9部,测量每部平均厚度,观测坐股韧带的起止、走行、分支及组织学切片.结果:髋后方关节囊的厚度具有不均一性;坐股韧带与关节囊紧密愈合,主干从坐骨处发出走行在Ⅱ、Ⅲ区之间,汇入分支后主要在ⅡE部和ⅠB部内走行,并逐渐向股骨侧(Ⅰ C部)偏移,在髂股韧带深面汇入止于大转子根部的偏前方.结论:对髋后方关节囊及坐股韧带的了解能有助于手术的设计和优化.

  • 经皮三尖瓣置换的应用解剖

    作者:白元;宗刚军;秦永文;姜海滨

    目的:为经皮三尖瓣置换提供相关的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测量30例(男20,女10)正常成年人的心标本.体外将双盘状瓣膜支架植入瓣环后,取与支架接触部位的心肌组织切片,HE染色.结果:三尖瓣环形态不共规则,大致为椭圆形,约3~4指尖大,整个瓣环不完全在一个平面上,环由致密结缔组织和少量肌组织构成.三尖瓣的长径、短径和瓣口周长分别为(4.30±0.55)、(3.09±0.59)、(11.86±1.37)cm.三尖瓣环与冠状窦口和室上嵴的短距离分别为(1.12±0.21)cm和(1.79±0.31)cm.双盘状瓣膜支架在三尖瓣环位置良好,对周围结构无影响.HE染色见接触部位心肌组织完整,无损伤或断裂.结论:人工双盘状瓣膜支架的设计大小应根据三尖瓣环的大小及其与周边结构的距离来选择,在自体三尖瓣位置植入双盘状支架可行.

  • 面神经垂直段在横、冠状断层和CT上的定位及临床意义

    作者:段菊如;张博;钟斌;李明智;魏江平;熊俊平;鲁纯纠

    目的:为面神经及耳科病变的影像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30例成人头部标本,15例以眦耳线(CML)为基线,15例以CML相垂直的直线为基线,获得间隔为1.0mm,厚度为1.0mm的CT图像,扫描后的头部标本按原定位截取以耳颞区为中心的组织块并将其制成厚为1.0mm的连续横(冠)状薄层切片.标本切片与CT图像对照,对颞骨内面神经垂直段及邻近结构进行观测.结果:(1)横断层:VFN距面神经隐窝、鼓室窦、鼓索神经、外耳道上棘距离分别为(0.63±0.15)mm、(2.17±0.12)mm、(5.16±0.10)mm和(16.80±1.19)mm;(2)冠状断层:VFN长度平均值为(14.28±1.30)mm,VFN至鼓索神经、后半规管距离分别为(2.49±0.19)mm和(2.53±0.33)mm.结论:耳颞区火棉胶横断和冠状薄层断面标本能良好显示VFN及其周围结构的解剖位置和毗邻关系,可直接与HRCT扫描图像图像进行对照研究,其结果对耳科疾病的影像诊断及手术治疗有参考价值.

  • 手舟骨的测量及临床意义

    作者:孔维云;徐永清;王宇飞;陈绍春;刘宗良;李兴国

    目的:为研制手舟骨骨折的内固定器械及临床手术方式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48块成人干燥手舟骨及36块成人手舟骨湿骨标本,仔细观察其形态及主要血管压迹,游标卡尺对舟骨各部位进行测量.结果:干燥骨组及湿骨组测量数据分别为:舟骨结节高度(11.28±0.94)、(10.35±1.54)mm;舟骨腰部的厚度(12.02±1.90)、(11.21±1.20)mm,宽度(10.59±1.11)、(11.34±1.47)mm;舟骨体部小厚度(6.51±1.22)、(8.54±1.07)mm;舟骨的纵轴长度(25.68±2.21)、(26.50±2.56)mm;舟骨嵴的宽度远端(6.50±1.06)、(6.64±1.18)mm,腰部(5.14±1.01)、(6.01±0.75)mm,近端为(4.42±1.16)、(5.71±0.78)mm.手舟骨的主要血管来自桡背侧部,由体部沿嵴部贯穿整个纵轴.结论:依据手舟骨测量的数据及解剖特点,设计手舟骨骨折的新型内固定器械,避免内固定器破坏舟骨关节面及发生关节撞击综合征,尽量减少对舟骨血供的影响.

    关键词: 手舟骨 测量 内固定
  • 经乳突联合枕骨髁外侧入路切除颈静脉球部位病变的临床解剖

    作者:李少华;段永畅;田广永;陈海芳

    目的:探讨切除颈静脉球部位病变的手术入路,为手术提供解剖学标志及依据.方法:11具(22侧)成人头颅标本,其中10具(20侧)经10%福尔马林固定湿标本,1具(2侧)新鲜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模拟经乳突联合枕骨髁外侧人路颈静脉球的手术,观察手术入路中主要结构及颈静脉球部位的暴露情况.结果颈静脉球顶到后半规管之间的距离(4.78±3.46)mm;面神经垂直段到颈内动脉膝部的距离(13.46±3.66)mm;面神经管垂直段中点到乙状窦前壁距离为(6.30±2.75)mm.应用该入路暴露颈静脉球部位,可以显示颈静脉球内侧壁的后组脑神经与血管.半规管、颈静脉球、面神经管、乙状窦,枕骨颈静脉突及寰椎横突是该手术入路中的主要标志.结论:经乳突联合枕骨髁外侧入路切除颈静脉球部位病变,能够提供良好的视野,利于保留面神经功能及后组脑神经功能.

  • 生殖股神经腰大肌内段的形态特点及临床意义

    作者:赵疆;白靖平;项泽文;锡林·宝勒日;杜万福;何祖胜

    目的:为腰椎前路手术中避免或减少生殖股神经(GFN)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择15具30侧成年男性尸体标本,研究GFN在腰大肌内的走行及分支形态特点,选择术中易于触及的骨性结构或突起作为标志,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GFN腰大肌内段可分为由L1脊神经前支发出(Ⅰ型,6侧,占20%),L1~2前支联合发出(Ⅱ型,17侧,占56.7%)及从发出点分为生殖支和股支(Ⅲ型,7侧,占23.3%)3种类型.Ⅰ型、Ⅱ型GFN纤维及Ⅲ型的生殖支向前内下方穿越腰大肌,在L3/4鲋椎间盘上或下方经腰大肌前腱膜穿出,Ⅲ型的股支从腰大肌腹穿出.GFN腰大肌出口毗邻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输尿管及交感神经链等重要结构.结论:在显露L2~4椎体侧前方时容易损伤GFN.在注意避免损伤GFN时,经由腰大肌显露腰椎侧前方可减少大血管、输尿管、交感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 改良式上颌窦手术的临床应用解剖

    作者:陈玲珑;孙丽清;兰宝金;郑呜;张其俊

    目的:为改良式上颌窦手术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在98侧成人颅骨和30侧成人颅正中矢状切面的标本上用海克斯康(global 7-10.7型)三坐标测量仪等器械测量与手术入路有关的解剖结构.结果:眶下孔与尖牙槽前缘、眶下缘、鼻骨内侧下缘、眶下外侧缘交界处的距离分别约(34.3±3.3)mm、(8.2±1.7)mm、(34.0±2.7)mm、(20.0±2.2)mm;上颌尖牙、侧切牙、第1前磨牙槽的深度分别约(13.0±2.2)mm、(9.7±1.5)mm(11.0±1.9)mm.眶下管的长度约(14.0±3.0);眶下管长轴与水平面的夹角约33°与矢状面的夹角约19.0°.上颌窦口与眶内下壁、鼻泪管、鼻小柱的距离分别约(5.1±0.7)mm、(6.8±2.6)mm、(48.4±3.7)mm;上颌窦口至鼻小柱连线与鼻腔下壁的夹角约32.5°.结论:手术时根据上述解剖特点确定眶下孔、上颌窦口的定位及上颌窦骨孔的凿开范围,以防范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 锌指蛋白A20基因对内皮细胞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剑凯;朱楚洪;糜建红;应大君

    目的:探讨外源性锌指蛋白家族中A20基因对缺氧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①培养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将细胞分组建立缺氧模型;②采用DOTAP脂质体介导pcDNA3.1EHA20质粒转染培养的内皮细胞,经G418筛选,免疫荧光检测A20基因的表达;③TUNEL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转染前后缺氧诱导内皮细胞凋亡情况.结果:A20基因在内皮细胞中得到有效表达,正常对照组及转染A20基因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为(4±1)%,缺氧培养24h后对照组与转染A20基因组凋亡分别为(18±1)%、(8±1)%,两者相差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A20基因能够显著抑制缺氧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可能在缺氧所致内皮细胞损伤中具有保护作用.

  • 椎间失稳诱发椎间盘退变的超微结构改变

    作者:黄宗强;刘尚礼;郑召民

    目的:观察新西兰大白兔腰椎关节突关节破坏致椎间盘退变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组骨性手术组(16只)和软组织手术组(8只).骨性手术组完整切除L4、L3k双侧下关节突,L4-5、L6-7为实验组椎间盘,L3-4、L6-7为自身对照组椎间盘.软组织手术组仅剥离L3至l7的椎旁肌肉,L4-5、L5-6为实验对照组椎间盘.术后1、2、4及8月行电子显微镜检查.结果:术后4月,各组椎间盘开始出现退变细胞,表现为外形不规则,细胞膜破裂,线粒体肿胀,核浓缩,核膜皱缩,异染色质较正常增加,核仁消失.退变细胞数量以实验组椎间盘多.术后8月,实验组椎间盘开始出现大量死亡细胞,表现为溶酶体明显增多,细胞核扭曲,内质网扩张,线粒体空泡化.结论:关节突关节破坏能够诱发出椎间盘退变的超微结构改变.

  • 纳米羟基磷灰石/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复合人工骨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大平;朱伟民;江捍平;陆伟;刘浩江;熊建义;欧阳侃;刘建全;彭亮权;韩云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人工骨(Nano-HA/rhBMP-2)的骨缺损修复能力,为临床骨缺损修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新西兰大白兔75只,单侧桡骨制备骨缺损动物模型,以Nano-HA/rhBMP-2复合人工骨植入骨缺损处进行修复作为实验组(A组),以Nano-HA人工骨(B组)及空白组(C组)作为对照组;术后4周、8周、12周分别行大体标本观察、X线、扫描电镜(SEM)、放射性核素骨扫描(ECT)及生物力学测试,综合评价Nano-HA/rhBMP-2复合人工骨对骨缺损的修复能力及对机体的影响.结果:Nano-HA/rhBMP-2复合人工骨、Nano-HA人工骨均可促进新骨形成,前者新骨形成量大,骨缺损修复能力明显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no-HA/rhBMP-2复合人工骨具有良好的骨缺损修复能力,可望成为一种理想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 不同浓度碘酸钾对仔2代大鼠小脑Purkinje细胞的影响

    作者:王世忠;康亚妮;刘皓;陈祖培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碘酸钾(KIO3)对仔2代Wistar大鼠小脑Purkinje细胞发育的形态学影响.方法:将断乳后一个月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NI、5HI、10HI、50HI、100HI),饮用不同浓度的KIO3碘水,取1d、20d、60d龄仔2代大鼠小脑,应用镀银染色法和形态计量术动态观察仔2代大鼠小脑的形态学发育情况.结果:在1d龄仔鼠,与NI组相比,各碘过量组仔鼠小脑Purkinje细胞树突覆盖面积、分枝密度、总长度、棘突密度均无明显变化(P>0.05),在20d和60d龄仔鼠,各碘过量组与NI组相比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脑发育落后,其中以100HI组为明显(P<0.05).结论:碘过量会影响仔2代大鼠小脑的发育,且影响程度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其机理可能与碘过量所致甲状腺功能低下有关,但大鼠对碘过量有极强的耐受力,当碘摄入量为正常摄入量的50倍以内时,不会影响仔2代大鼠小脑Purkinje细胞的发育.

  • 失神经萎缩肌组织成分对成肌细胞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廖华;徐达传;邱小忠;余磊;欧阳钧

    目的:探讨长期失神经萎缩骨骼肌组织成分对体外培养成肌细胞的性能影响.方法:①获取长期失神经支配肌萎缩模型大鼠的腓肠肌,无菌条件下清洗、剪碎、匀浆、过滤,收集上清液;②收集Schwann细胞的体外培养基;③体外培养C2C12成肌细胞系,扩增传代并分组:A.对照组,常规培养,无任何处理因素;B.添加Schwann细胞培养基;C.添加萎缩肌匀浆液.倒置显微镜观察3组细胞的形态特征,免疫荧光检测C2C12细胞MyoD和Myogenin的差异表达.结果:倒置显微镜下,各组细胞贴壁良好,A、C组形态无差异,未见分化肌管;B组于培养48h后细胞变纤细,可见肌管形成.荧光染色证实,培养24h后,3组均出现MyoD阳性细胞,C组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多于A、B组;72h时,3组均可见Myogenin阳性细胞,B组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多于A组,C组阳性细胞数量稀少.结论:长期失神经萎缩肌组织成分能够促进成肌细胞的增殖与活化,但抑制活化成肌细胞的进一步分化成熟.

  • 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的培养及其表面抗原的检测

    作者:黄涛;徐如祥;姜晓丹;韩富;张志强;谢才军;杜谋选;邹雨汐

    目的:分离、纯化培养大鼠BMSCs,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检测和鉴定.方法:取大鼠长骨中的骨髓组织,以淋巴分离液梯度离心获得有核细胞层,分别以本实验室BMSCs专用培养基接种培养,经多次换液得到较纯的BMSCs,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选择CD44、CD31、CD45、CD29、CD34及flk1,应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的表面抗原标志进行检测.结果: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发现,接种后的24h内,有核细胞(包含骨髓基质细胞)开始贴壁,4~7 d,贴壁细胞出现明显分裂增殖,10~14 d细胞增殖旺盛,可见明显的细胞克隆团,贴壁牢靠.20d左右,在本实验室专用BMSCs培养基培养下,绝大多数细胞逐渐分化呈梭形、三角形或多角形,核为圆形或类圆形、居中,这些细胞发出的突起逐渐生长延伸并彼此相连,形态学上具有神经系细胞的明显特征.细胞表面抗原检测显示所培养的BMSCs为:CD34-、CD45-、CD31-、tlk1-、CD29+、CD44+,与文献报道一致.结论:所采用的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简便可行,所获得的细胞其表型特征与文献报道一致,确为BMSCs.

  • OECs移植联合IN-1抗体修复急性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闫慧博;鲁凯伍;江建明;金大地

    目的:研究嗅鞘细胞移植联合轴突生长抑制蛋白抗体IN-1局部持续注射对大鼠横断性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建立胸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随机分成单纯对照组(10只)、嗅鞘细胞移植组(10只)、IN-1抗体微泵注射组(10只)和嗅鞘细胞移植联合IN-1抗体组(10只).应用NF200免疫组化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对脊髓损伤区神经纤维再生进行形态学观察.采用BBB评分评估大鼠后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横断损伤共有9只大鼠死亡.术后8周可观察到Hoeehet标记的嗅鞘细胞在体内存活并在脊髓内迁移;联合治疗(OECs+IN-1)组和OECs组可见脊髓损伤区杂乱无序的再生轴突,但无连续性神经纤维通过损伤区;IN-1组和对照组脊髓残端萎缩,未见轴突再生.后肢功能运动平均BBB评分:对照组、IN-1抗体组、细胞移植组和联合治疗组分别为7.70±0.24、7.89±0.15、10.50±0.25、11.33±0.24.结论:OECs移植联合IN-1抗体可促进损伤的脊髓神经轴突的存活和再生,较单纯应用OECs或IN-1能更好的促进脊髓损伤修复和大鼠后肢功能恢复.

  • 曲尼司特对大鼠心肌梗塞后心肌纤维化及TGF-β1表达的影响

    作者:杨冰;廉瑞青;李若凡;刘伟;唐红梅;王艳梅;张晓东

    目的:观察曲尼司特对大鼠心肌梗塞(MI)后左室心肌纤维化(M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B1)表达的影响.方法: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大鼠心肌梗塞模型,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MI模型组和曲尼司特治疗组(400 mg·kg1·d1).4周后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评价心功能,测量左心室重与体重之比、梗死面积、非梗死区心肌羟脯氨酸(HYP)含量和TGF-B1的表达.结果:与MI模型组比较,曲尼司特治疗后心肌梗死面积无明显改变(P>0.05),但左室功能显著改善(P<0.05),左心室肥大减轻(P<0.01),非梗死区心肌HYP含量和TGF-B1表达降低(P<0.05).结论:曲尼司特可下调大鼠非梗死区心肌TOF-β1表达及降低HYP含量,减轻MI后左室非梗死区心肌纤维化,改善心功能.

  • 重组人IL1-Ra与TGF-β1共转染软骨细胞的基因表达

    作者:张平;蔡道章;刘斌;温机智;曾春;侯雪瑞;张富程;陆慧婷

    目的:探讨重组人IL1-Ra与TGF-β1基因转染软骨细胞的表达情况.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兔关节软骨细胞,然后用构建的IL1-Ra与TGF-β1质粒通过脂质体介导下共转染软骨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转基因的表达和荧光定量PCR检测其表达.结果:荧光显微镜观察有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荧光定量PCR鉴定证实转染的软骨细胞中转基因得到表达.结论:IL1-Ra与TGF-β1基因共转染软骨细胞可以获得表达,为基因治疗骨关节炎的研究提供基础.

  • 家猪心上、下腔静脉心肌袖的形态学观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齐坤英;马建军;李向前;冯艳飞;王琦;牛琛;罗利;杨德猛;王庆志

    目的:观测家猪上、下腔静脉心肌袖结构及特点,为认识局灶性心房颤动积累比较解剖学资料.方法:解剖35例家猪心脏,充分显示上、下腔静脉心肌袖,观测其形态,厚度和长度.结果:家猪上、下腔静脉近心端的表面有肌纤维绕行,出现率为100%.上、下腔静脉心肌袖长度分别为(36.93±5.17)mm,(18.76±4.98)mm;心肌袖厚度分别为(1.93±0.69)mm,(1.02±0.35)mm.结论:上、下腔静脉心肌袖是家猪普遍存在的解剖结构,是连接左右心房的又一重要通路,可视为制作局灶性心房颤动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

  • 虚拟现实技术在颅底肿瘤手术计划中的应用

    作者:郭燕舞;张世忠;柯以铨;郑兆聪;王守森;王如密;周力;徐如祥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颅底肿瘤诊断和手术计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虚拟影像手术计划系统对15例颅底肿瘤患者的影像检查资料进行三维重建,获得颅骨、脑、血管等的三维立体虚拟图像,对相应解削结构进行多角度观察和测量,运用系统工具进行多入路模拟手术操作.结果:15例患者均成功进行了手术计划和模拟手术操作.该系统形成的三维立体虚拟影像清晰、逼真,可非常直观地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及其与血管、神经、颅骨的解剖关系.全部病例按照佳模拟手术方案进行手术,均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结论:虚拟影像手术计划系统的使用,能使术者获得更多的立体的解剖信息,借助模拟手术工具可选择颅底肿瘤的佳手术入路.

  • 腹股沟区腹膜前解剖和疝修补术

    作者:江浩;丁锐;姚琪远;陈浩;花荣;谭德炎

    目的:重新认识腹股沟区腹膜前解剖的特点,探讨腹膜前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技术要点.方法:(1)对5具新鲜尸体进行腹股沟区解剖研究;(2)2005年6月~2006年5月行开放式腹膜前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共330例次(292例病人),2002年11月至2006年5月行腹腔镜下无钉合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共240例次(211例病人),进行术中的观察及术后随访.结果:腹股沟区存在两层腹横筋膜,腹膜前间隙在两层腹横筋膜之间,补片即置于腹膜前间隙并覆盖肌耻骨孔.开放式腹膜前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平均手术时间43 min,并发症率7.3%(24/330),复发率O.91%(3/330),平均住院时间1.7d.TEP平均手术时间57min,并发症发生率6.7%(16/240),无复发病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2.8d.结论:从腹股沟区腹膜前解剖学特点来看在肌耻骨孔后方用足够大的补片覆盖修补符合压力学原理,腹膜前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 粘膜下成形术治疗下鼻甲肥大的临床效果探讨

    作者:陈合新;史剑波;文卫平;左可军;王涛;杨钦泰;许庚

    目的:探讨粘膜下下鼻甲成形术的合理性以及临床效果.方法:对102例双侧下鼻甲肥大的病例随机分侧,分别采用下鼻甲部分切除和粘膜下成形术不同手术方式,采用自身双侧对照的方法,观察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采用下鼻甲粘膜下成形术临床显效率明显高于部分切除术组,其临床并发症和/或伴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下鼻甲粘膜下成形术具有临床效果好,并发症少,是符合鼻腔生理特征功能性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 副半奇静脉注入左头臂静脉1例

    作者:沈雷;李公启;李萌

    作者在解剖1具男性尸体时,见其副半奇静脉注入左头臂静脉的变异,现报道如下:该例副半奇静脉由第1~3肋间后静脉在脊柱左侧缘汇聚而成,起始端直径约为4.9 mm,在左侧纵隔胸膜的覆盖下,绕过主动脉弓左侧缘,向右依次跨过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的根部,后注入左头臂静脉,全长为7.25 cm,在注入左头臂静脉端的直径为5.7 mm,该静脉尚收集胸前壁的1条小静脉,直径为1.3mm,副半奇静脉下端尚沿脊柱左侧下行,于第6胸椎高度注入半奇静脉,直径为5.1mm(图1).

  • 掌浅、深弓变异1例

    作者:贺善礼;石小田;李新顺;李泽宇;吴坤成;洪辉文;钟光明;胡杰威

    单一的掌浅弓或掌深弓的形态变异较为多见,而在同一标本上两者变异的较少见.作者在制作成年男性手掌标本时,见其左侧掌浅、深弓形态特殊,报道如下.

  • 双侧输尿管完全型重复畸形1例

    作者:刘慧明;陈忠

    患者,男,37岁,左侧腰背部不适2月,行腹部CT检查,平扫示:左上肾盏及输尿管扩张积水,肾实质变薄,右肾实质未见异常,右肾似见两条输尿管.增强扫描示:右肾实质强化未见异常,右肾见上、下两个肾盂及输尿管,下降过程中两根输尿管前后重叠,在盆腔入口处见两条输尿管左右分开显影,肾盂及榆尿管显影未见异常,无扩张(图1,3);左肾上极变薄的肾实质强化程度减低,相连的肾孟、肾盏及输尿管显著扩张积水,输尿管管径宽处直径2.0 cm,未见造影荆进入,扫描视野下缘未及梗阻部位;左肾下极实质部分强化未见异常,左侧下部肾孟、输尿管显影正常(图2,4).诊断为双侧输尿管完全型重复畸形伴左.肾上极积水.

  •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变异1例

    作者:王金德;范艳;李雪涛;白永;沈帮昆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较少见,笔者在解剖过程中发现1例,现报道如下:成年男性尸体标本,解剖过程中发现右输尿管由右肾盂出肾门移行而成,经睾丸动脉后方(睾丸动脉由腹主动脉发出),再沿下腔静脉外侧经下腔静脉后方到其内侧,然后跨过其前面.输尿管在脊柱前方呈钩状环绕下腔静脉(图1).测得输尿管腹段各部长度为:由肾门至下腔静脉右缘1.6 cm,下腔静脉后方3.4 cm,下腔静脉左缘至小骨盆入口处7.1 cm.

  • 枕间骨变异1例

    作者:刘军;要瑞莉

    笔者在整理100余副颅骨标本的过程中,发现一副颅骨出现枕间骨,此类标本较为罕见,现报道如下:此副颅骨性别不详,外形完整,正常大小,无明显外形畸形.此副颅骨无额缝及颞上骨,冠状缝、失状缝、人字缝等明显,未出现骨性愈合现象.在颅的后面观,枕骨的正上方,枕骨与两侧顶骨的交汇处出现一块枕间骨(图1),此骨从外侧观察为四边形,左上缘长约3.7cm,左下缘长约3.8 cm;此骨右侧有一小块人字缝骨,在此人字缝骨的影响下,右上缘长约2.9 cm,右下缘长约2.7 cm,比左侧缘略短.在冠状缝、失状缝等骨缝处未见其它缝间骨的存在.

  • 示指伸肌先天性缺如1例

    作者:李凯丽;朱庆生;王建社;林卡莉

    作者于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在解剖制作一成年男性大体标本时,发现其右侧示指伸肌先天性缺如(图1).为积累国人肌肉变异资料,现报道如下:该标本右前臂后群肌指伸肌深面和拇长伸肌内侧无起自桡、尺骨至示指的肌肉,亦未发现该处被损坏之痕迹,故应为先天性示指伸肌缺如.示指背面仅一条来自浅层指伸肌之肌腱,该指伸肌肌腱的粗细与附着均无明显改变.其余肌亦未见异常.

  • 肝总动脉起点及下腔静脉变异1例

    作者:高芬;吴锦林;朱星红

    作者在解剖一具青年男性尸体标本时发现肝总动脉起点及行程变异,并伴有双下腔静脉,现报道如下:

  •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肌皮支或肌间隙皮支缺如1例

    作者:张功林;章鸣;吴发林;王干生;郭翱;郁辉;王顺炳

    患者,男,42岁.因左手机械性损伤2.5 h入院.检查:右手背较广泛性软组织缺损,创面约12 cmx10cm.伸肌腱与部分掌骨外露,难以用常规植皮方法修复,决定用切取左股前外侧阔筋膜瓣,行吻合血管移植联合游离植皮修复(图1).手术分两组进行,一组行右手清创,清除坏死组织,显露好受区吻合的血管.

  • 肌皮神经与正中神经交通1例

    作者:齐安东;李磊;马春明;张杰;蒋吉英

    笔者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发现一成年男性尸体右侧肌皮神经与正中神经交通(图1),现报道如下:肌皮神经自臂丛外侧束根部发出,向外侧斜行4.8cm穿过喙肱肌并形成喙肱肌支,下行5 cm后发出肱二头肌支,横径2 mm.继续下行3 cm发出肱肌支和前臂外侧皮神经,横径分别为1 mm、1.5 mm,主干继续下行,在距喙突19.7 cm处加入正中神经.正中神经内、外侧根自臂丛内、外侧束发出后,距喙突3.7 cm处会合形成正中神经,走行与分支无异常发现.左侧肌皮神经无异常发现.

  • 男性乳腺导管癌伴鼻息肉1例

    作者:陈合新;石汉平;吴旋;史剑波;董明

    患者男,66岁,以"右鼻塞1个月,右鼻孔出血1d"为主诉,于2005年8月30日急诊收住我科.检查右侧鼻腔大量的血性分泌物,吸除血性分泌物后,发现下鼻甲和鼻中隔右侧弥漫性出血点,左鼻道有新生物,CT检查见右鼻道右侧有肿物(图1),膨胀海绵填塞止血.

  • 双下腔静脉变异1例

    作者:范艳;王金德;李朗;李雪涛

    在解剖一老年男尸,约60岁,身长167cm,外形无畸形,发现双下腔静脉变异1例(图1),现报道如下:1左下腔静脉于左骶髂关节前方由左髂内、外静脉汇合形成,沿左髂总动脉后方,沿脊柱左侧上行达L1下缘,有左肾静脉注入.后斜向右上方,越过主动脉前方,与右下腔静脉汇合,汇合处约为65°角.左下腔静脉肾下段长14.7 cm,宽1.4 cm,肾上段(斜行段)长5.6cm,宽约2.6 cm.

  • 新型脊柱外固定器的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

    作者:欧军;王文军;张美超;刘洪

    目的:运用有限元方法对新型脊柱外固定器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生物力学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有限单元法(FEM)的结构分析功能,建立新型脊柱外周定器的计算机模型,并根据外固定器固定在椎体上的重力受压情况模拟加载,仿真分析模型各部分的应力、应变值及分布和压缩刚度.结果:在模拟受压的情况下,外固定器的应力集中在椎弓根钉与纵向固定螺钉、连接器的接触区,其它部分(包括钉椎体结合部位)的应力分布较均匀;外固定器的刚度较弱,单纯外固定架不足以提供椎体支持刚度.结论:外固定器的椎弓根钉与纵向固定螺钉、连接器的结合部容易产生应力疲劳;外固定器应结合其他的能有效地提供支撑刚度的手段才能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 ATMFS对犬骨盆弓状线部力学性能和胶原合成的影响

    作者:牛云飞;王家林;张春才;许硕贵;张鹏;旺光晔;管华鹏;刘欣伟

    目的:探讨骨盆髋臼三维记忆内固定系统(acetabular tridimensional memory fixation system,ATMFS)对犬骨盆弓状线部力学性能和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选用10只成年杂种家犬,双侧髋臼臼顶上方1.5 cm处横形截骨,分别采用ATMFS前柱固定器和6孔重建钢板内固定,于术后2、4、6、8、12周各取2足动物,行X线检查、大体观察、生物力学测试及Masson三色法染色组织学观察.结果:ATMFS侧骨折端无凌乱骨痂,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快于钢板侧,胶原纤维的排列较钢板侧规则有序,与骨皮质的方向一致.术后第4周开始,ATMFS侧骨折端生物力学强度明显高于钢板侧(P<0.05),两组骨折端新骨生成面积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有(P<0.05).结论:ATMFS的解剖位固定和其产生的持续顺应生理力线的压应力能够刺激骨折端胶原结构的重建及力学性能的恢复,促进骨折早期愈合.

  • 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经椎弓根植骨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尹知训;丁红梅;靳安民;唐海亮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对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椎体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5具老年女性胸腰段脊柱标本(T9-L4),CT检查无明显骨质破坏,骨密度检查证实为骨质疏松标本.随机选取20个椎体,用材料试验机压缩加载,压缩椎体高度25%,制造椎体压缩骨折,获得椎体原始大载荷及刚度数据.对骨折椎体行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再测试植骨后椎体大载荷及刚度.结果:椎体原始大载荷及刚度分别为(1343.5±428.7)N和(1090.3±429.2)N/mm;压缩骨折经椎弓根植骨后椎体大载荷及刚度分别为0276.1±274.6)N和(366.1±102.7)N/mm.植骨后椎体大载荷与原始大载荷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椎体原始刚度大于植骨后刚度(P<0.05).结论: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可恢复骨质疏松骨折椎体的大抗压强度,但不能恢复其刚度,经椎弓根植骨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有强化骨折椎体的作用.

  • Hangman骨折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术固定螺钉拔出力研究

    作者:李凭跃;尹庆水;夏虹;吴增辉;昌耘冰;艾福志;温雪飞;赵卫东;李鉴轶

    目的:对Hangman骨折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术固定螺钉进行拔出力研究,为螺钉固定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利用6例新鲜的枢椎和第3颈椎标本进行单层皮质骨和双层皮质骨的C2椎弓根螺钉、峡部骨折状态C2椎弓根螺钉、C3侧块螺钉固定及C2、C3椎体螺钉固定,测试螺钉拔出强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2双皮质椎弓根螺钉拔出力大(1726.5±433.3)N;C2单皮质椎弓根螺钉(1279.9±432.0)N和Hangman骨折双皮质螺钉(959.6±253.2)无显著性差异,拔出力明显强于Hangman骨折单皮质螺钉(586.3±118.9)N和C,双皮质侧块螺钉拔出力(717.5±166.9)N,后两者无统计学差异.C3,单皮质侧块螺钉(487.3±171.6)N和C2椎体螺钉(392.2±109.8)N、C,椎体螺钉(397.3±98.5)N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Hangman骨折后路短节段内固定螺钉是可靠的;临床应用C2椎弓根螺钉和上下节段联合固定时单皮质固定足够,Hangman骨折时以双皮质固定为佳.

  • 肾上腺解剖学的研究进展

    作者:习明;胡卫列

    自从1886年Frankel首先报告1例18岁女性有双侧肾上腺肿瘤以来,随着肾上腺外科学的发展,关于肾上腺的解剖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而解剖是外科学的基础,因此临床工作者对肾上腺解剖有一确切的认识才能更好的驾御肾上腺外科学.下面即对肾上腺的解剖学做一阐述.

  • 骨盆骨折外固定治疗的应用解剖及生物力学进展

    作者:陈伟;潘进社

    骨盆骨折是一种常见骨折,发病率较高,占全部骨骼损伤的3%[1].成年人骨盆骨折致伤原因主要包括:机动车碰撞伤占57%,行人被车辆撞伤占18%,摩托车碰撞伤占9%,高处坠落伤占9%,挤压伤占5%[2].而青少年患者骨盆骨折发生率较低,大约在0.5%~7%,多见的原因是机动车辆事故伤,行人被车辆撞伤以及高处坠落伤[3].

  • 中国数字人数据集三维重建的方法学研究

    作者:苏秀云;裴国献;李鉴轶;赵卫东;金丹

    目的:探索适合于中国数字人数据集特点的图像配准,彩色图像分割以及三维重建方法.方法:首先基于中国数字人连续断层图像的4个定位杆坐标值,对断层图像进行射影变换,消除其射影失真.纠正失真后再将断层图像根据第一个定位杆的质心坐标值裁剪成大小一致的断层图像.其次使用photoshop中knockout滤镜,完成断层图像的分割.后使用mimics软件完成三维重建.结果:建立了中国数字人女1号髋部骨骼肌精确的三维模型.结论:髋部骨骼肌模型的三维交互可视化可以准确反映该区域复杂的解剖结构及其空间毗邻关系,同时为数字人三维可视化提供了一种精确快速的方法.

  • X线填充剂新载体羧甲基纤维素佳配比的实验研究

    作者:周小兵;范立新;石小田;任家武;周坤;熊伟;伍中华

    目的:研究一种适宜于标本管道灌注后X线摄影和CT扫描三维成像的新型X线填充剂载体.方法:(1)6%、8%、10%、和12%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和4种不同比例的氧化铅/水:50 g/L,100g/L,150 g/L,200 g/L,按正交设计调配成16种氧化铅/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配比悬浮液,做成20ml棒状铸件封装行CT扫描,以获得佳配比.(2)使用佳氧化铅/羧甲基纤维素配比悬浮液,进行SD大鼠全身血管灌注后,摄X线片和CT扫描三维成像.结果:SD大鼠X线摄影血管清晰,填充良好,光滑连续;小血管显示良好.血管三维图像主干及大分支饱满清晰,立体感强;边缘连续平滑,无齿状伪影;小血管显示三级以上.结论:佳氧化铅/羧甲基纤维素配比:羧甲基纤维素的水溶液浓度为12%、氧化铅/羧甲基纤维素的配比为200g/L,羧甲基纤维素/氧化铅水凝胶可作为一种适宜于标本管道灌注后X线摄影和CT扫描三维成像的新型X线填充剂.

中国临床解剖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