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CO2激光血管、神经环形吻合装置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继庆;王斯刚;雷振远;段新民;龙开平

    目的研制一种新的血管、神经激光环形吻合装置,使激光均匀地照射在血管或神经断端的圆周上,实现均匀、环形、同步吻合离断的血管或神经.方法利用光路转换装置使激光束均匀、环形地照射在血管或神经断端的圆周上.以动物实验分析激光环形吻合对组织的影响.结果 CO2激光环形吻合装置对血管吻合即刻通畅率达100%,无血管瘤生成.神经吻合后功能恢复早于常规缝合.利用该装置吻合血管或神经较传统吻合方式省时省力,吻合均匀,组织功能恢复快.结论血管、神经激光环形吻合方法方便可行,对血管、神经的功能恢复具有良好作用.

  • 内外固定结合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复杂开放性Ⅲ型Pilon骨折的疗效观察

    作者:段玉顺;田纪周;陈君梅;董银顺

    笔者自2006年1月~2008年5月,对伴有软组织缺损神经血管损伤的Ⅲ型Pilon骨折7例行内、外固定,血管、神经吻合及逆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取得满意疗效.

  • 舌下-面神经吻合术治疗前庭神经鞘瘤术后面瘫

    作者:苏少波;岳树源;张建宁

    目的 探讨舌下-面神经吻合术治疗前庭神经鞘瘤术后面瘫的效果、策略和显微外科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行舌下-面神经吻合术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结果 舌下-面神经吻合术与肿瘤切除的时间间隔为1-13个月(平均7.6个月).术前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分级Ⅵ级13例,Ⅴ级3例.术后Ⅱ级2例,Ⅲ级10例,Ⅳ级4例;15例患者闭眼能力恢复理想,恢复了静态时面部对称性和某些随意运动.结论 舌下-面神经吻合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手术时机的把握和显微外科操作技术是取得满意临床效果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保证.

  • 面神经吻合术治疗小脑脑桥角区肿瘤术后面瘫

    作者:张明山;张宏伟;王浩然;谷春雨;任铭;夏雷;曲彦明;韩一仙;于春江

    目的 探讨小脑脑桥角区肿瘤术后面神经离断患者行面神经吻合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小脑脑桥角区肿瘤术后面神经吻合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House-Brackmann(H-B)评分法进行面神经功能评估,采用面神经端-端吻合和面-舌下神经吻合的手术方法.结果 7例均随访,随访时间1 ~ 48个月,平均23个月,1例随访时间较短,尚无法评估面神经功能,有效5例,无效1例,其中面神经恢复至H-BⅡ级1例,Ⅲ级2例,Ⅳ级2例.结论 面神经吻合术是治疗小脑脑桥角区肿瘤术后面瘫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能改善多数患者的面神经功能.

  • 谁是第一位施行面神经手术的人?

    作者:王荣光

    1903年,波兰的Bronislas Sawicki在一篇文章中提到Thomasz Drobnik在1879年曾经将面神经与脊副神经吻合,以治疗面瘫.仅仅5句话,就使Drobnik一举成名,成为历史上第一位施行面神经手术的人(表1).

  • 马尾神经损伤后截瘫的治疗方案

    作者:王剑峰;战立志;李福来

    腰椎骨折脱位后马尾神经损伤修复的临床效果,对三例骨折脱位马尾神经损伤全瘫的患者手术整复骨折脱位后吻合马尾神经,观察马尾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腰椎骨折脱位马尾神经损伤修复后,大腿肌肉有所恢复,小腿肌肉没有恢复,感觉无任何恢复,为提高马尾神经功能的恢复,腰椎骨折脱位后马尾神经的损伤应给予修复,马尾神经吻合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 显微外科技术在手指残端痛性神经瘤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赵正力;尹月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技术在残端痛性神经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组共33例38指,男26例31指,女7例7指,年龄17-52岁,平均31岁。均为外伤性截指,其中5例5指为顽固性痛性神经瘤。采用臂丛神经阻滞或指神经阻滞麻醉下,将两侧指神经断端作端端束膜缝合,或将该神经纵行劈开后自身作端端束膜缝合。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3年,所有病例均无复发,32例37指疼痛、触痛等症状完全消失,1例1指疼痛、触痛等症状明显减轻。结论:该方法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邻指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中远节指腹缺损

    作者:朱克文;陈嵘;黄立明;谢文生

    目的探讨邻指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中远节指腹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1年2月~2003年9月,采用邻指中近节带指神经背侧支的指动脉岛状皮瓣逆行修复手指中远节指腹缺损,同时吻合神经,共治疗18例19指,术后配合康复训练.结果18例皮瓣均成活,术后随访6~14个月,经修复的指腹丰满、耐磨,皮瓣颜色、质地满意,感觉恢复至S3+~S4,手指活动无明显障碍.结论邻指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血供可靠,操作简便,并可重建感觉,用于修复手指中远节指腹缺损是较好的方法,但有一定的适应证.

  • 带神经血管肌束植入术治疗肌肉瘫痪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作者:杨川

    临床工作中常有因神经损伤致肌肉瘫痪的病例.因神经断裂所致肌肉瘫痪,可通过神经吻合、神经移植等方法来修复.然而神经入肌处的缺失,特别是肌腹内运动神经及其分支的断裂、撕脱,由于断裂神经的远端已缺损,没有可供缝接的神经.因此,不能应用常规的方法进行神经修复,所以治疗神经入肌处损伤目前仍存在一定的困难,迫切需要一种较理想的方法解决这一治疗难题.

  • 肌电图诊断要点

    作者:孙相如

    肌电图是应用神经电生理的方法来记录肌岗位在放松时及收缩时的电活动,及记录神经在刺激下诱发的反应来判断;①肌纤维受神经支配的状态:②肌纤维本身的电生理状态;③终板的动能状态;④神经的传导性.因此肌电图主要用于下运动神经原的疾病,即:前角细胞病变、神经根病、各种周围神经病、神经一肌肉接头病、各种肌肉病.神经内科常用于鉴别神经原性或肌原性损害,区别周围神经病是轴索损害还是髓鞘损害为主,或者是混合性损害,能协助判断损害的范围、程度,有时可以协助判定恢复的程度及预后.骨科常用于确定神要创伤或压迫的部位、严重性与预后,判定神经吻合后功能的恢复情况;耳科常用于耳源性面神经麻痹的功能判定;口腔科用于确定咀嚼肌功能及下颌关节的功能;泌尿科用于研究膀胱及直肠的括约肌功能;麻醉科用于观察各种麻醉药物及麻醉方法或肌松剂的效果.

  • 胸背神经转移与腋神经吻接治疗三角肌麻痹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杨国兴;张立平;孙红;樊平

    目的通过尸体解剖,分别测量胸背神经和神经转移途径的长度,为胸背神经转移与腋神经吻合治疗三角肌麻痹术式的可能性提供解剖依据.方法22具成人尸体,41侧,均为男性,测量胸背神经的起始点至前肌支入肌点的长度;于上肢下垂位从胸背神经起始点过腋鞘的后侧穿四边孔至其后缘,测量神经的转移途径.结果胸背神经平均长度为(12.47±1.20)cm,神经转移途径为(9.62±1.27)cm.结论胸背神经要比其转移途径的长度长,该术式是可行的.

  • 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恢复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病人的护理

    作者:苏秋棉;杨荆艳;郭峻;杜茂信

    外伤后脊髓横断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引起的神经源性膀胱所致膀胱排尿功能障碍是医学上的一大难题.我科肖传国教授创建肖氏手术方法,人工建立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控制排尿,获得成功.通过对31例脊髓神经损伤病人利用脊髓损伤平面以下的躯体神经与骶神经吻合,重建膀胱功能[1],经过1a~3a随访,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 介绍一种显微手术托手架

    作者:王淑华;石春静

    显微外科手术对于手术野的稳定要求较高,对手指进行血管神经吻合时,必须保持手术部位显露清楚,而且不受其他手指位置的影响,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是由助手协助按压固定手术野,费时费力而且效果不佳.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手外科显微手术专用托手架,通过临床使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 逆行腓动脉穿支皮瓣在足跟及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喻元;闵银川;孙根发

    目的:探讨逆行腓动脉穿支带蒂皮瓣修复足跟及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足跟及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12例,均采用逆行腓动脉穿支带蒂皮辩修复,根据皮肤缺损大小扩大10%设计皮瓣,将腓浅神经外侧支与腓肠神经吻合,观察皮瓣的成活、足外缘感觉恢复情况.结果:12例术后均得到有效随访,皮瓣均存活;住院期间皮瓣边缘部分坏死1例,发生创面感染2例;10例于术后3月足外缘感觉逐步恢复.结论:逆行腓动脉穿支带蒂皮瓣具有不牺牲肢体主要血管,且血管蒂解剖恒定、蒂长,血管外径粗、血供充分、对供区损伤小、厚薄适中、外形美观等优点,是修复足跟及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理想皮瓣.

  • CO2激光环形吻合系统对血管、神经损伤的修复

    作者:杨继庆;张镇西;刘鲁伟;龙开平;王斯刚

    目的:研制一种新的血管、神经激光环形吻合系统,该系统可使激光均匀地照射在血管或神经的圆周上以完成均匀、环形、同步吻合离断的血管或神经.方法:利用光路转换装置使激光束呈线状光束照射在经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特殊反射弧面上,当血管或神经放在弧面上端某一特定位置时,入射光束和经弧面反射的光束均匀地照射在血管和神经的圆周上.手术分离家兔颈动脉后在手术显微镜下横断.左侧横断颈动脉行激光环形吻合,右侧行激光逐点吻合与手缝吻合对照.观察术后即刻通畅率达.2周后打开观察吻合组血管情况,研究环形吻合对血管组织的影响.结果:CO2激光环形吻合系统对血管吻合即刻通畅率达100%,无血管瘤生成.神经吻合后功能恢复早于常规缝合.利用该系统吻合血管或神经比传统吻合方式省时省力,吻合均匀,组织恢复快.结论:血管、神经激光环形吻合方法方便可行,对血管、神经的功能恢复具有良好作用.

  • 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治疗高位桡神经离断伤

    作者:岳凤文;刘力萍;孙广峰;吴祥奎;魏在荣;王达利

    背景:近年来神经干细胞、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肌源性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已应用于治疗周围神经损伤,但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应用于外周神经损伤的治疗鲜有报道.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治疗高位桡神经离断伤的疗效.方法:自2011年4月至2015年9月,共收治上臂中段桡神经离断伤12例,术前动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手术当日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悬液15 mL,手术探查吻合桡神经,显微镜下行端端外膜缝合法吻合神经,用浸泡5 mL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悬液的凝胶海绵包裹神经吻合口,剩余10 mL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悬液行局部肌肉多点注射,每点注射0.5 mL,缝合深筋膜,常规缝合伤口.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48 h,上肢制动4周,指导患者康复锻炼.随访观察腕关节背伸度数、伸腕伸指肌肌力,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与结论:①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36个月,平均17个月;②综合评价:优9例,良2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92%;③腕关节背伸均能够达到功能需要,拇指背伸、伸指基本满足功能要求;④结果提示,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高位桡神经损伤效果满意.

  • 吻合神经的隐动脉皮瓣修复足部组织缺损4例

    作者:巴特;倪宏伟;王凌峰

    吻合隐神经的隐动脉皮瓣移植修复足部组织缺损4例,术后8~15个月随访观察皮瓣无破溃,感觉恢复良好,是足部组织缺损的良好修复材料.

  • 面神经切断及修复对面神经核囊状乙酰胆碱转运体的影响

    作者:卢连军;王锦玲;邱建华;黄维国;刘顺利

    目的在胆碱能末梢的胞质中,乙酰胆碱( acetylcholine, Ach)依赖囊状乙酰胆碱转运体( vesicular acetylcholine transporter, VAChT)运输至突触囊泡,面神经损伤后使面神经核运动神经元 Ach 合成明显减少,但对 VAChT的作用尚不清楚,为探讨面神经损伤及修复对面神经核 VAChT的影响作此研究.方法采用 200~ 250 g成年雄性 SD大鼠 60只 ,分成面神经单纯切断组和切断后端端吻合组 ,以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成年大鼠面神经切断和即刻端端吻合后面神经核 VAChT免疫阳性产物的时程变化.结果面神经切断后,与对照侧相比,损伤侧面神经核 VAChT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和免疫染色强度均明显下降,术后 7 d下降为明显.面神经切断后立即行端端吻合,早期损伤侧面神经核 VAChT免疫阳性产物的变化与单纯切断组相同,但伴随着面神经再支配的发生,面神经核 VAChT免疫阳性产物逐渐恢复正常.面神经单纯切断组和面神经切断后吻合组之间,在术后 14, 21 和 35 d手术侧面神经核 VAChT免疫染色强度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t14=10.382, t21=13.892, t35=16.245, P< 0.05).结论面神经损伤可导致面神经核 VAChT合成明显减少,伴随着面神经的成功再生, VAChT可恢复正常.

  • 不同位置脑损伤模型大鼠坐骨神经的再生

    作者:马建军;何新泽;王浩琪;孙勃;高云峰;付士杰;王培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创伤性脑损伤可促进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再生,这可能与减少神经断端胶原瘢痕形成有关.目的:观察不同位置脑损伤对大鼠同一侧坐骨神经损伤后修复的影响.方法:将99只SD雄性大鼠,按照完全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单纯右侧坐骨神经损伤组(A组)、右侧坐骨神经损伤并右侧脑损伤组(B组)、右侧坐骨神经损并左侧脑损伤组(C组).全部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完全切断,显微镜下吻合,B组同时采用Feeney方法建立右侧大脑皮质损伤模型,C组建立左侧大脑皮质损伤模型,于造模后4,6,8,10和12周各时间点踩足印并测量数值,计算坐骨神经功能指数;于造模后4,8和12周,取每组大鼠双侧腓肠肌,称湿质量并计算腓肠肌湿质量比;随后取右侧腓肠肌进行运动终板的乙酰胆碱酯酶染色,分析平均吸光度值;于造模后4,8和12周进行右侧坐骨神经处荧光金逆行示踪,示踪1周后取脊髓L4、L5节段做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观察并计数被荧光金标记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结果与结论:①随时间延长,各组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逐渐恢复,造模后4、6周时B和C组均优于A组(P<0.05);自8周起,B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恢复明显优于A组与C组(P<0.05);②在造模后4周,3组大鼠的腓肠肌湿质量比无明显差异(P>0.05);自8周起,B组明显高于A和C组(P<0.05);③腓肠肌运动终板乙酰胆碱酯酶染色后,在造模后4周,3组间腓肠肌运动终板吸光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自8周起B组吸光度值明显高于A和C组(P<0.05);④在造模后4周时,B组与C组的荧光金阳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数目均明显多于A组(P< 0.05);12周时B组荧光金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较A和C组多(P<0.05);⑤结果提示,伴有同侧脑损伤可促进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再生,这为进一步揭示创伤性脑损伤可促进周围神经损伤的具体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 医源性周围神经损伤及治疗进展

    作者:杨加富;孙琳;张晨;杨静

    随着社会发展,外伤及其他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而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出现医源性周围神经损伤的情况时有发生.据Eser等[1]统计8年来的938例患者的1165根周围神经损伤中,医源性周围神经损伤约为11%;而Kretschmer等[2]对722例神经损伤患者的统计中,约1/5为医源性造成的损伤.

70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