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张鲁江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的临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患者85例,对患者进行全椎板侧隐窝神经根管减压、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加横突间植骨术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痊愈54例,有效17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83.53%.结论:采取全椎板侧隐窝神经根管减压、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加横突间植骨术对患者的治疗有良好效果.

  • 后路椎间盘摘除联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效果

    作者:王涛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患者实施后路椎间盘摘除联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科室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实施后路椎间盘摘除联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术后实施康复训练,随访12~18个月.分析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情况、术后疼痛情况、院内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椎间隙高度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45.2±11.8)min,术中出血量(354.2±54.8)mL,术后引流量(132.2±8.7)mL.院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7%,术后1年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1年,患者的植骨融合率为90.0%;患者的JOA评分及椎间隙高度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患者实施后路椎间盘摘除联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远期预后效果满意.

  • 脊柱椎间融合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疗效观察

    作者:刘东

    目的:探讨脊柱椎间融合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采用脊柱椎间融合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穗150例,结合患者临床表现的改善情况、椎间融合情况及调查间卷结果,综合评估临床疗效.结果:临床疗效优的病例有65例,占总构成比的43.33%,良的病例有76例,占50.67%,差的病例有9例,占6%,总有效率达到94%,无效率有6%.结论:采用脊柱椎间融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 组合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不稳的可行性分析

    作者:叶猛;王力文;王鸿晨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联合Wallis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不稳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收治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患者32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单纯Wallis棘突间内固定术治疗,B组采用椎间孔镜联合Wallis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B组的优良率及VAS和ODI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A组.结论:椎间孔镜联合Wallis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不稳的疗效显著.

  • 两种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的疗效比较

    作者:何国富;薛伟花

    目的:探究两种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的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40例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n=70)与对照组(n=70).对照组患者行正中入路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 (PLIF)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改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36.9min(s=33.7)、平均出血量为210.8ml(s=23.5);对照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74.2min(s=23.4)、平均出血量为281.2ml(s =7.6),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JOA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但两组患者末次随访的JOA评分、优良率、融合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两种术式效果均良好,但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改良后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更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CT引导下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刘闯;葛生浩;袁显群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资料显示其发病率为15.2%,每年还以1.3%的速度增长,本症是导致腰腿痛及颈肩痛常见的原因.其外科治疗应遵循减压与稳定的原则,常规手术如全椎板、半椎板、椎间开窗等入路行椎间盘摘除术,可达到神经根松解与减压目的,但存在创伤大、恢复时间长、术后腰椎不稳等并发症,或术后伴有因腰椎不稳、粘连及瘢痕等所致的腰痛或(和)坐骨神经痛.

  • 后路减压融合治疗腰椎滑脱

    作者:傅瑞阳;黄辉;吕揆有

    脊柱融合是治疗腰椎滑脱的重要手段,作者采用骶棘肌带蒂髂骨瓣脊柱后融合手术,治疗Ⅰ~Ⅱ度腰椎滑脱,临床应用32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2例,男25例,女7例;年龄20~55岁,平均34岁;滑脱部位:L5滑脱10例,L4滑脱22例;滑脱性质:真性滑脱26例,假性滑脱6例;滑脱程度:Ⅰ度28例,Ⅱ度4例.双侧峡部断裂22例,单侧峡部断裂4例.病程长23年,短8个月.32例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腰部酸胀、疼痛,渐成单侧或双侧下肢根性疼痛、麻木,活动时加剧,休息后缓解,其中单侧23例,双侧9例;18例有间隙性跛行.体征主要表现为腰部前凸,臀部后凸,病椎棘突呈台阶状,腰骶部压痛、叩击痛伴下肢放射痛.术前摄腰椎动力性侧位X线片,以判断腰部滑椎的活动度,出现滑脱或腰椎不稳者为适应证.

  • 改良椎板截骨回植与传统椎板截骨回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疗效比较

    作者:段大鹏;卫文博;孙正明;徐洪海;刘宗智;弓立群;常彦海;李全义;马战胜;刘时璋

    目的:评价改良椎板截骨回植与传统椎板截骨回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手术治疗的146例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失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传统椎板截骨回植组(传统组)77例,男42例,女35例,年龄(49.4±18.5)岁,突出节段L4,5 46例,L5S1 31例;改良椎板截骨回植组(改良组)69例,男37例,女32例,年龄(49.8±17.9)岁;突出节段L4,5 40例,L5S1 29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神经及硬膜囊损伤率、术后椎板愈合率及腰腿痛复发率进行比较;并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改良组神经损伤率和硬膜囊损伤率分别为5.80%(4/69)和1.45%(1/69),传统组分别为16.9%(13/77)和9.09%(7/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椎间融合率和腰痛复发率改良组分别为91.3%(63/69)、8.70%(6/69),传统组分别为76.62%(59/77)、29.9%(23/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1、2、3年VAS评分较术前降低,而JOA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术后1、2、3年改良组VAS评分均小于传统组(P<0.05),而JOA评分均大于传统组(P<0.05).结论:改良椎板截骨回植在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长期疗效(3年腰痛复发率、椎间融合率、VAS评分及JOA评分)方面优于目前传统椎板截骨回植术.

  • 腰椎管狭窄并腰椎不稳的手术治疗

    作者:李光磊;魏勇;齐尚锋;朱海波;段强民;吕云亮;路世勇;李福东;徐宏光

    腰痛是困扰人类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经统计分析,在西方国家约有50%~80%的成人患有腰痛,其中1/4需要就诊[1].腰椎管狭窄和腰椎不稳症是脊柱外科引起腰痛的常见原因.

  • 关节突后侧棘突骨块植骨加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不稳

    作者:程才;李书奎;赵晔

    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以及椎弓峡部不完整导致的腰椎不稳所引起的腰部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是常见的临床疾患,通常继发腰椎管狭窄,因而充分减压、即刻腰椎稳定性的重建以及长期可靠的骨性融合为其治疗的关键.如何获得长期有效的骨性融合直接影响到其远期的治疗效果.传统的横突间植骨由于存在手术出血多、植骨融合率不高、易形成假关节等缺点,使得寻求一种切实有效的植骨融合方式显得尤为重要.自2002年3月至2006年9月,应用关节突后侧棘突骨块植骨加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不稳19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 椎弓根内固定加椎间植骨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伴椎管狭窄症

    作者:温晓阳;廖世文;杨勇;袁永忠;严宜琦;廖劲松

    2002年5月-2005年3月对我院通过椎弓根固定加椎间植骨术治疗的退行性腰椎不稳伴椎管狭窄症32例进行了总结,报告如下.

  • 腰椎不稳和腰椎滑脱的相关问题

    作者:范顺武;赵兴

    腰椎不稳或腰椎滑脱是导致腰腿痛的常见病因之一.然而在临床上,有关不稳和滑脱的界定、两者之间的关系、影像学诊断、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滑脱的复位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的争议,有待于进一步理清.我们在复习相关文献基础上,结合个人的经验和本期刊出的几篇相关论文[1-5],与同道一起探讨以下问题.

  • 腰椎滑脱和腰椎不稳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孙天胜;赵广民

    腰椎滑脱症和腰椎不稳是目前临床上为常见的腰椎疾患.在同一个病例中,两种病变经常同时存在,但两种病变的概念是有区别的,腰椎滑脱应是一种静态概念,而腰椎不稳则是一个力学上的动态概念.腰椎滑脱是指因椎体间骨性连接异常而发生的上位椎体与下位椎体之间的滑移状态.

  • 腰椎滑脱与腰椎不稳的诊疗

    作者:马远征;李大伟

    腰椎滑脱和腰椎不稳虽然为临床中的常见疾病,但目前对其诊断和治疗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理清、界定和探讨,当然存在的争议问题也不是本文浅谈片语能够解决的。立足目前许多专家学者对腰椎滑脱和腰椎不稳的观点阐述[1-7],笔者仅对腰椎滑脱和腰椎不稳典型的几个问题梳理如下。

  • 减压碎骨块行椎间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并狭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孟凡志;高芹;王兴龙;何勇

    目的:探讨自体减压碎骨块在椎间融合中的价值.方法:2014年4月至2015年5月,采用后路全椎板减压钉棒固定单侧改良TLIF入路椎间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并狭窄42例,男18例,女24例,其中24例单纯用自体减压碎骨块为椎间融合材料(治疗组),18例用cage加自体骨作为椎融合材料(对照组).分析两组临床资料情况,对比两种治疗方式的骨性愈合时间、椎间融合率、椎间隙高度以及疗效的差异.结果:4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个月.两组患者在发病年龄、性别比例、腰椎不稳程度及随访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椎间高度丢失情况、椎间融合率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减压碎骨块行椎间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并狭窄,术后融合率高,椎间隙高度维持良好,临床疗效满意,设计科学合理,并发症少,为治疗退变性腰椎管不稳并椎管狭窄提供了经济、实用、临床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 后路椎体间打压植骨融合治疗腰椎失稳的临床观察

    作者:移平;谭明生;杨峰;唐向盛;史贵训

    目的:探讨后路椎体间打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失稳症的临床疗效和适应证.方法:分析2001年1月至2008年7月95例腰椎失稳行后路椎体闻打压植骨融合术的患者,其中男41例,女54例;年龄45~76岁,平均59岁.其中单节段68例,2节段22例,3节段5例,共127个椎间隙.术中椎管及患侧神经根彻底减压,由患侧切除椎间盘组织,大范围刮除软骨板直至终板,使用切除的椎板等骨质打压植骨,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观察手术前后的症状体征并进行JOA评分;通过腰椎X线片测量手术前后椎间高度变化并根据SUK方法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9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90个月,平均44.8个月.术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127个椎间隙均获融合,未发生植入骨移位及严重并发症.影像学示术后椎间高度较术前显著增加.术后8周JOA评分为(25.1±2.8)分,终随访时(24.8±3.2)分,与术前(11.3±3.3)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后路椎体间打压植骨融合术可作为治疗腰椎失稳的有效方法之一,适用范围广,尤其适用于老年腰椎退变性不稳.

  • 经椎间孔入路单枚融合器结合椎弓根钉治疗腰椎不稳

    作者:王人彦;华永均;郭志辉

    目的:评价经椎间孔入路单枚椎间融合器植入结合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融合治疗腰椎不稳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09年腰椎不稳症患者36例39个间隙,其中男14例,女22例;年龄45-68岁,平均54岁;病程6个月~12年,平均4年.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不稳8例,腰椎管狭窄症不稳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不稳3例,腰椎峡部裂20例;不稳定节段L3,4 2例,L4,518例,L5S113例,双节段3例(均为L4,5、L5S1).均采用经椎间孔入路单枚椎间融合器植入结合椎弓根钉系统,行减压、复位、内固定、椎体间及后外侧植骨融合等治疗,按照影像学结果及JOA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36例均获随访,时间8~32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融合38个椎间隙,可疑融合1个椎间隙,融合率97.4%(38/39).影像学节段前凸角观察,术后较术前增大(4.09±0.13)°,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随访时较术后虽有(3.83±0.17)°的减小,但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下腰痛JOA评分术前(8.14±1.09)分,末次随访(13.54±1.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根据JOA评分好转率(RIS)评定:优28例,良6例,中2例,优良率94.4%.结论:经椎间孔入路单枚椎间融合器植入加椎弓根钉复位固定融合能简化手术操作、减少并发症,是治疗腰椎不稳的有效方法.

  • 单侧椎弓根钉固定结合单枚融合器治疗腰椎不稳症

    作者:华永均;王人彦;郭志辉;朱利民;陆建阳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单侧椎弓根钉固定结合单枚融合器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2年收治且获得8个月以上随访腰椎不稳症50例,均有顽固性或反复下腰痛,有单侧或单侧为主的下肢放射痛,X线片及CT片显示腰椎不稳。采用经椎间孔入路单枚融合器椎间融合,结合单侧或双侧椎弓根钉固定治疗。根据固定方法不同,分为单侧固定组和双侧固定组。单侧固定组20例22间隙,男8例,女12例;年龄26~66岁;峡部裂性Ⅰ度滑脱2例,退行性滑脱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0例;融合部位L3,41例,L4,512例,L5S19例。双侧固定组30例30间隙,男14例,女16例;年龄41~62岁;峡部裂型Ⅰ度滑脱4例,退行性滑脱1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2例;融合部位L3,43例,L4,515例,L5S112例。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发症情况,并对其椎间隙高度、前凸角的变化、融合率及临床疗效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腰痛基本消失,下肢放射痛均消失,无感染、硬脊膜损伤等发生。单侧固定组术后无医源性神经症状,双侧固定组术后1例足下垂。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18个月,平均(10.8±4.3)个月。临床疗效按照JOA评分好转率(RIS)评定,两组均获得较好临床疗效,且两组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内固定治疗方法均能有效增加病变椎间隙高度。单侧固定组较双侧固定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和术后引流量更少。结论: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注意手术操作技巧,经椎间孔入路单枚融合器加单侧椎弓根钉治疗腰椎不稳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经济实用等优点。

  • 腰椎节段不稳的诊治进展

    作者:韩松

    腰椎节段不稳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是一个热门话题.1985年国际腰椎学会曾举行专题讨论.大会主席Kirkaldy-Willis提出三个问题:①腰椎不稳的定义;②如何发现腰椎不稳;③针对各种程度的腰椎不稳的佳治疗方案.直到今天以上问题仍无定论,本文将腰椎不稳的诊治进展综述如下.

  • TSRH系统治疗小儿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护理

    作者:刘军;刘莹

    TSRH(Texas Scottish Rite Hospital)器械是一种新型的多节段的脊柱内固定系统,可达到脊柱三维矫正固定,用于各种脊柱侧凸、后凸、胸腰椎骨折、脊柱肿瘤、腰椎不稳等的治疗,具有应用范围广,安装方便,固定牢固,安全可靠等优点.术后可早期下地活动,病情恢复较快,无须石膏、支具外固定,近年在国内外的骨外科已得到推广.我院2000年3月应用TSRH系统治疗小儿特发性脊柱侧凸1例,收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300 条记录 1/15 页 « 12345678...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