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

临床放射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Radiology 림상방사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324
  • 国内刊号: 42-118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5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放射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冯敢生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肺硬化性血管瘤一例

    作者:金卫;陈自谦

    患者女,67岁.胸部体检时发现右肺占位性病变入院.平时身体状况良好,胸部无明显不适,无发热及阵发性呛咳.既往有活动性肺结核密切接触史.查体:无特殊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 左上纵隔支气管囊肿一例

    作者:杨俊芳;张兰;白红利

    患者男,19岁.体检时胸片发现左上纵隔5cm×4cm大小肿块影,边界清晰.拟诊为:胸腺瘤;畸胎瘤;纵隔支气管囊肿.胸部CT平扫示:左上纵隔影增宽.增强扫描示左上肺纵隔旁约5cm×4cm大小囊性包块,其内见液-气平改变,双肺纹理结构清晰,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CT诊断:左上纵隔支气管囊肿可能性大(图1~3).

  • 卵巢畸胎瘤一例

    作者:于玲玲

    患者女,29岁.左下腹疼痛,既往有卵巢囊肿病史.超声探查,左侧卵巢难以显示,回声显示移位,其他未见异常(图1~3).CT增强扫描显示一5cm×6cm×7cm大小脂肪密度肿块,其内有明显小点状钙化,局限于左侧附件(图4、5).

  • 二尖瓣脱垂合并左心衰一例

    作者:刘淑华

    患者男,72岁.常感胸痛,头晕、乏力和呼吸困难.近一周出现咳嗽、咳痰、伴气喘,因外院诊断为慢支、肺部感染而来院就诊.查体:一般情况差.心尖部可闻及全收缩期杂音,伴收缩期非喷射性喀喇音;右肺部闻及湿罗音.余未见明显异常.

  • 家族性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机能亢进三例

    作者:魏先文;刘华亮;曾艳

    患者(Ⅰ2) 女,58岁.15岁时出现畏热、多汗、易饥、消瘦等症状,于18岁、55岁时先后2次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术.因阵发性呼气性呼吸困难1周加重3h入院.体检:患者营养差,呈急性痛苦病容,端坐呼吸,中度突眼,颈静脉怒张明显,甲状腺Ⅱ°弥漫性肿大,质软;心率160次/min,心律齐,无杂音,心音亢进,腹平软,肝脾未触及,手颤征(+),膝反射亢进.X线胸片示:右上纵隔梭形密度增高肿块影且与颈部相连,边缘光整,气管略向左侧移位(图1).X线诊断:胸内甲状腺.实验室检查:血清TT3 11.7nmol/L,TT4 28nmol/L,FT3 21.8pmol/L,FT4 92.7pmol/L,TSH 0.1mU/L,支持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机能亢进.后经治疗无效死于呼吸、心力衰竭.

  • 脉络丛乳头状瘤一例

    作者:朱宏;郑雪丽;朱自帮;张莉

    患者男,16岁.间歇性剧烈头痛半年余就诊.无抽搐、畏寒、发热、呕吐.查体: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克氏征(-),布氏征(-).CT平扫:第四脑室内有一约5.0cm×3.8cm×3.0cm大小不规则肿块影,密度均匀,边界清楚,周围无水肿,CT值为62~75HU.第四脑室完全不显影(图1、2),且两侧侧脑室明显扩大(图3).静脉快速注射65%Angiografin 90ml增强扫描,见不规则肿块影中等均匀强化,CT值88.8~92.9HU,第四脑室不显影(图4、5).CT诊断:(1)脉络丛乳头状瘤,室管膜瘤不排外;(2)脑积水.

  • 距骨嘴一例

    作者:吴俊

    患者女,48岁.左踝部酸痛10余年加重2年,否认外伤史.外院诊断骨质增生伴关节炎,疗效不佳.体检:全身情况良好,左踝及左足背轻度肿胀伴压痛.实验室检查无异常.X线表现见图1.

  • 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多骨改变一例

    作者:辛本柱;徐义祥;曹溯

    患者女,36岁.低热、恶心、呕吐1个月伴乏力、肌萎缩、全身骨痛多年,骨痛以肋骨、髋骨、四肢骨为著,在外院诊断为"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行甲状旁腺切除术,切除右侧甲状旁腺腺体2个.体检:患者呈慢性病容,身材矮小,声音嘶哑,胸廓畸形,双手明显强直,活动受限,手腕及手指向尺侧偏斜,右肱骨中上段膨大.实验室检查:血钙3.99mmol/L,ALP 228U/L,BUN 9.3mmol/L,CR 160μmol/L,TSH 6.9mtu/L,FT3 2.4ng/L,FT4 8.6ng/L.

  • Schmid型干骺发育不良一例

    作者:徐钐;王继锋;温生贵

    患儿男,3岁.身高较同龄儿童矮小,2.5岁学步,鸭行步态,双髋、踝关节内翻,双下肢呈"O"形弯曲,智力轻度低下.其母及2位姨妈双下肢均为"O"形.

  • 脊柱转移瘤一例

    作者:曹伦;宫少华

    患者男,70岁.两侧胸肋痛10天,阵发性加剧,无明显放射痛,咳少许痰.T7~8棘突压痛(+).

  • 右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合并肾积脓一例

    作者:徐海庚

    患者男,64岁.间隙性无痛性全程血尿约半年,伴右腰背部不适,口渴多饮,尿频约2个月就诊.查体:右肾区叩击痛(+),腹部未扪及肿块.

  • 空肠多发性腺瘤诱发肠套叠致绞窄性肠梗阻一例

    作者:徐志屏;黄参南;奚月凤

    患者男,44岁.入院前12h无诱因突发中上腹持续性剧痛及阵发性绞痛,身体蜷曲可略缓解,伴恶心、呕吐.体检:腹略膨隆,未见肠形及蠕动波.中上腹压痛(++),可触及10cm×8.0cm肿块,边界欠清,肠鸣音消失.B超诊断:中上腹部实质性占位.X线腹部立、卧位平片示:中上腹部中部均匀性密度增高,其周围肠管内少量散在之片状积气影,未见扩张之肠襻及液-平面,两侧腹脂线清晰(图1).腹部CT平扫:胃高度扩张,髂嵴平面以上小肠扩张伴积液,脐平面正中线左侧小肠扩张,多个平面见肠腔内壁有乳头状壁结节与之相连. 近端小肠见局限性肿块样变, 大小11cm×8.0cm.其内见同心圆状靶环征(图2).CT诊断:小肠高位梗阻伴肠套叠,小肠多发性乳头状息肉可能.

  • 巨大后腹膜畸胎瘤一例

    作者:胡望远;刘江;林开勤

    患儿女,5个月.3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呕吐,偶伴有胆汁,渐频繁,伴腹胀进行性加重.体检:T 37.5℃.腹膨隆,可扪及一巨大肿块,占据全腹,质偏硬.B超检查:腹腔巨大囊实性占位,考虑腹腔肿瘤.IVP:左肾向前下方推移,考虑为左侧后腹膜肿瘤,肾母细胞瘤可能.CT平扫:腹部巨大囊实性占位,见大量分隔,呈多囊状.见多处散在钙化斑块;增强后分隔明显强化,囊液无强化.肿块中心见脂肪与钙化混杂密度(图1).肿块上至脾胃水平,下至髂窝.左肾受挤压变扁,移向髂窝(图2),与肿块粘连.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肝门部血管受挤压并与肿块关系密切.考虑为来源于后腹膜的畸胎瘤可能.

  • 尿毒症长期血液透析引起全身大关节旁大量钙化一例

    作者:朱大华;贺利;李铮;林安明

    患者女,65岁.头昏、乏力、恶心、厌食10年余,少尿并行血液透析4年余,9个多月前出现全身各大关节肿胀及疼痛.查体:慢性病容,中度贫血貌,双下肢轻度水肿.全身四肢大关节肿块,质中,活动欠佳.实验室检查:WBC 8.0×109/L,Hb 77g/L,N 0.87,Na 140.4mmol/L, K 3.32mmol/L,Cl 94.8mmol/L,BUN 23.7mmol/L(正常值2.80~7.10mmol/L),Cr 952.9μmol/L,血尿酸 514μmol/L(正常值150~440μmol/L),Ca 1.93mmol/L(正常值2.10~2.90mmol/L),P 1.78mmol/L(正常值1.00~1.60mmol/L).

  • 髂骨骨软骨瘤一例

    作者:魏海森;王一晨;其木格

    患者女,25岁.4年前发现左侧髂骨有一1.0cm×2.0cm大小的肿物,质硬,无压痛、固定.后该肿物逐渐增大,尤其近半年增大明显,约8.0cm×5.0cm,质硬、压痛不明显,皮肤不红,皮温不高.

  • 排便造影动态观察盆底形态对功能性出口梗阻所致便秘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长青;王高潮;吴建平;柯长青;柏祝英;吴亚明;陈旭东

    目的探讨仅在排便过程中才表现出来的直肠、肛管的一系列功能性异常. 资料与方法通过钡灌肠,于坐位进行排便,动态下透视、点片. 结果 520例中,发现直肠黏膜脱垂、套叠416例,直肠前突281例,盆底及会阴下降229例,盆底肌失弛缓综合征170例,盆底疝113例,骶直分离等其他盆底病变43例.合并上述两项以上病变者多见. 结论排便造影动态观察盆底形态是较传统的钡灌肠、临床指诊、内镜检查更为敏感可靠的方法,能为临床诊治功能性出口梗阻所致便秘等肛肠疾病及选择手术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 肾转移瘤的CT诊断

    作者:任小波;周智强;迪丽拜尔·克力木霍加

    目的探讨肾转移瘤的CT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对16例确诊为肾转移瘤患者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肾转移瘤表现为实性病变型11例,囊性病变型2例,弥漫浸润型1例和出血性病变型2例. 结论肾转移瘤的原发病灶以肺癌和结肠癌多见;来源于同一原发肿瘤的肾转移瘤可能有多种CT表现;单发实性病变是肾转移瘤常见的CT表现.

  • CT仿真结肠镜检查结直肠息肉的方法

    作者:罗明月;单鸿;周康荣;姚礼庆

    目的探讨CT仿真结肠镜(CTVC)检查结直肠息肉的方法. 资料与方法应用螺旋CT机对37例结直肠息肉患者行容积扫描,用Navigator软件获取CTVC图像.包括单纯息肉19例,合并息肉18例,共37例67枚息肉,均经手术和/或常规结肠镜(CC)检查活检病理证实.统计分析逆向、顺向观察(单向观察)及逆向+顺向观察(双向观察)检出息肉所得的结果. 结果对于≤5mm、6~9mm、和≥10mm的息肉,单向观察中逆向检出率分别为60.0%、 87.5%和100.0%, 总检出率为86.6%; 顺向检出率分别为50.0%、82.5%和94.1%, 总检出率为80.6%.双向观察检出率分别为70.0%、95.0%和100.0%,总检出率为92.5%.除了≥10mm的息肉逆向观察检出率为100.0%外,双向观察检出率均较单向观察检出率高.逆向与顺向观察所显示的息肉大小、形态有所不同. 结论双向观察可减少单向观察形成的检查盲区;能全面显示息肉的情况,提供全方位的影像学信息,是较完整的息肉检查方法.

  • 外伤性脾破裂的CT诊断

    作者:王荣华;张勇刚;陈军;周义成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对48例成人闭合性钝性脾破裂的CT、B超表现与外科手术所见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48例中完全性脾破裂39例,中心破裂6例,3例包膜下破裂.48例均行CT检查, 46例确诊, 诊断符合率98.5%; 其中19例同时行B超检查, B超确诊17例, 诊断符合率89.4%.其CT表现为脾内血肿、脾撕裂伤、包膜下血肿、脾周血肿及腹腔积血,同时发现25例合并肝、肾、肋骨、脊柱等损伤. 结论 CT作为一种非损伤性检查手段,能迅速、准确评估脾损伤程度及出血的部位、大小以及腹腔伴随性损伤.肋骨及运动性伪影是CT诊断脾破裂过程中的主要误、漏诊原因,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减少运动性伪影造成的误漏诊;CT能为临床选择非手术病例提供重要帮助.

  • 肾损伤的放射学诊断(附63例报告)

    作者:章学泉;邓素琴;夏凡

    目的探讨肾损伤的影像诊断方法及其临床指导意义.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肾损伤放射诊断资料. 结果腹部平片(KUB)检查29例,其中发现异常9例(31%),同时发现合并伤5例.静脉肾盂造影(IVU)检查29例, 其中发现异常20例(69%). CT检查34例,阳性34例(100%),合并伤9例. 手术19例(30.2%),保守治疗44例(69.8%),死亡1例(1.6%),治愈62例(98.4%). 结论 KUB检查对肾损伤的诊断率低,但可发现合并伤.IVU在了解伤肾和健肾功能、发现尿外渗方面有优势.CT检查可以明确肾损伤的程度、范围及分类,了解伤肾和健肾的功能,观察腹部其他脏器情况,具有无创、快速、安全、准确等优点,是诊断肾损伤的有效方法,对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 肾损伤 放射学诊断
  • 肾上腺占位病变的CT、MRI诊断(附71例报告)

    作者:吉金钟;王勇;程敬亮;李树新;杨思福;钟涛;于红光;黄平波;魏民

    目的探讨肾上腺占位病变的CT、MRI诊断价值,提高对肾上腺间质概念的认识. 资料与方法搜集1994年8月~2001年6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肾上腺占位病变71例,46例行CT平扫,其中31例进行增强扫描;30例行MRI平扫,18例行增强扫描;共有5例行CT、MRI联合检查(平扫+增强). 结果 (1) 皮质占位36例(占50.7%),其中醛固酮腺瘤14例,皮质醇腺瘤11例,无功能腺瘤3例,皮质腺癌2例,皮质增生症6例;有1例伴性变态综合征.(2) 髓质占位29例(40.8%),其中嗜铬细胞瘤16例,成神经细胞瘤3例,节神经细胞瘤2例,转移瘤8例.(3)间质占位6例(8.5%),其中髓样脂肪瘤3例,囊肿2例,纤维脂肪瘤1例. 结论肾上腺占位病变多具有其特定的好发年龄、性别趋向及CT、MRI影像学特征,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提高占位病变诊断的准确性;但部分无功能腺瘤、转移瘤、间质肿瘤的定性诊断仍依赖于组织学检查.

  • 脑内结核瘤Gd-DTPA增强MRI表现特点

    作者:李威;彭如臣;李果珍

    目的总结和分析脑内结核瘤在Gd-DTPA增强MRI上的表现特点. 资料与方法对24例脑内结核瘤患者进行平扫和Gd-DTPA增强扫描,比较和分析平扫及增强扫描MRI上的表现特点,包括病灶检出数目、分布情况、病灶的形态、信号特点等.结果结核瘤在Gd-DTPA增强扫描自旋回波T1WI上强化明显,呈结节样或环形强化,有多个病灶聚合成团的特点;病变与周边组织分界清楚.结论脑内结核瘤在增强MRI上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Gd-DTPA增强MR检查较平扫更敏感,能早期发现脑内结核瘤.

  • 快速FLAIR技术在脑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王秀河;黄耀熊;黄力;刘斯润

    目的探讨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AST FLAIR)序列在脑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对76例脑部疾病患者进行FAST FLAIR序列及常规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扫描,比较两种序列对病灶的显示情况. 结果在76例脑部疾病中,FLAIR共显示病灶172个,而T2WI只显示123个.FAST FLAIR显示病灶较T2WI清楚明确.在FAST FLAIR上病灶与正常脑组织的对比度更高. 结论 FLAIR技术对颅脑病变的显示优于FSE序列T2WI, 特别是对脑表面或脑室周围病灶的显示, FLAIR有很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应成为颅脑常规扫描序列.

  • CT在颅内血肿微创治疗前后的应用价值(附32例报告)

    作者:陈小波;陆强;罗思权;李玉明;姜兆侯

    目的探讨CT在颅内血肿微创治疗前后的临床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对32例颅内血肿患者于微创术前做CT定位和术后CT复查评价.32例中,外伤性硬膜外血肿12例,外伤性硬膜下血肿5例,高血压脑出血12例,其他原因致颅内血肿3例. 结果外伤性颅内血肿17例(硬膜外12例,硬膜下5例)微创治疗满意,无后遗症,尤其是硬膜外血肿效果更佳.高血压及其他原因所致颅内血肿15例中,微创治疗成功12例,死亡2例,1例因术后有活动性出血且出血量大而行手术开颅清除血肿.成功的12例中5例有后遗症. 结论术前CT定位和选择佳适应证是微创治疗成功的术后CT复查是评价微创治疗效果的有效方法.

  • 脉络膜裂蛛网膜囊肿的CT、MRI诊断

    作者:陈信坚;邱怀明;王颂章

    目的探讨脉络膜裂蛛网膜囊肿的CT与MRI表现.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T和MRI诊断为脉络膜裂蛛网膜囊肿23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 CT轴位扫描18例,其中增强扫描4例, CT冠状位扫描2例;MRI检查14例;单独MRI检查5例. 结果 23例病灶均位于两侧脉络膜裂区,右侧15例,左侧8例,均为单发病灶,大者22mm×28mm,小者直径5mm.CT轴位像病灶呈长卵圆形、圆形,与环池相连14例,CT值6~20HU,平均为11.4HU.MRI冠状位像呈"双凸透镜"形、卵圆形,矢状位像呈卵圆形、"箭头样"表现;均呈长T1长T2信号,FLAIR序列示囊肿呈低信号.CT、MRI增强扫描均无强化.其中CT首次诊断而误诊为其他疾病10例,MRI 2例. 结论脉络膜裂蛛网膜囊肿在CT和MRI上的密度/信号与其他部位的蛛网膜囊肿无差异,认真分析脉络膜裂解剖,多可明确诊断,MRI优势明显.

  • 脑血吸虫病的CT分析(附67例报告)

    作者:陈世贵;刘龙萍

    目的探讨脑血吸虫病的CT特征及其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67例行CT扫描,其中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34例结合患者疫水接触史、实验室检查证实. 结果 67例病灶位于大脑半球,多发病灶9例,单发病灶58例,CT上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区,周围有水肿及占位效应,结节及斑片状强化,局部脑萎缩表现呈不规则低密度区,患侧脑沟增宽. 结论 CT特征性表现结合急性血吸虫感染史有助于早期诊断,可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正常人小脑扁桃体下缘形态和位置的MRI研究

    作者:肖立志;李德泰;谭利华;张子曙;贺忠;杜万萍;白末了

    目的研究正常小脑扁桃体下缘的形态和位置,探讨不同性别和年龄组的正常值范围,为诊断Chiari畸形Ⅰ型(chiari malformation type Ⅰ,CMⅠ)提供参考标准,并探讨小脑扁桃体发育规律及临床和病理意义. 资料与方法测量178例正常人MRI矢状位片上小脑扁桃体下缘至枕骨大孔平面的距离(h).对不同性别、年龄与小脑扁桃体位置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从0岁起每10年划分为一个年龄组,共8个年龄组,比较每两个年龄组之间h值的差别. 结果本组小脑扁桃体下缘均呈圆钝形.性别与h值没有相关性;年龄有相关性,随着年龄的增加,h值有增大的趋势.得回归方程为h=1.091+0.272age.对方程进行方差分析,F=5.234,P<0.001,认为方程有统计学意义.本组h值均值为1.9±1.8mm,各组数据之间有显著差别.对每两个年龄组之间进行检验,第8组和第1~5组之间有显著差别(P<0.05).其余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别(P>0.05).30岁以前小脑扁桃体下缘在枕骨大孔平面下3mm;30~60岁在其下2mm;60岁以后1mm,为正常值范围的下限,超过此范围,应视为异常.结论小脑扁桃体的形态对CMⅠ的诊断有价值.正常形态均为圆钝形.性别与小脑扁桃体位置无关,年龄与其有关.研究与小脑扁桃体位置有关的疾病,应按年龄进行分组.CMⅠ的诊断是一个综合诊断,应结合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小脑扁桃体超过枕骨大孔下5mm者为CMⅠ;在1~5mm之间者可疑CMⅠ,建议定期复查或进一步检查.

  • 电子束CT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与随访

    作者:郑敏文;孙立军;宦怡;葛雅丽;赵宏亮;白桂琴;李剑

    目的评价电子束CT血管造影(EBA)及其三维血管成像技术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与随访价值. 资料与方法 87例经EBA检查的患者,其中支架置入术后随访16例,搭桥术后随访9例.除9例搭桥患者外,其余78例均有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证实. 结果 EBA可评价的冠状动脉中,对左主干和前降支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高,尤其是近段,其次为右冠,对回旋支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则较低;16例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共放置支架47枚,EBA准确定位45枚(95.7%),对支架内开通诊断的符合率为74.5%;9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患者,共搭建冠状动脉桥血管27支,EBA对桥血管开通与否诊断的符合率为81.5%. 结论 EBA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术前筛选价值,对术后的随访也有较大的潜力,是一项很有优势的无创性冠心病检查方法.

  • 原发性胸壁肿瘤的影像学诊断(附35例分析)

    作者:王云华

    目的探讨原发性胸壁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搜集原发性胸壁肿瘤病例35例,其中胸壁骨肿瘤11例,软组织肿瘤24例;良性25例,恶性10例.35例均摄有胸部正侧位片,17例行CT增强扫描,对全部病例影像学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结果胸壁肿瘤的影像学诊断步骤为:(1)明确肿块是否来源于胸壁;(2)明确肿块来自于胸壁软组织抑或胸壁骨组织;(3)明确肿块是良性抑或恶性;(4)肿瘤组织学分类诊断.将该组疾病影像学表现分为Ⅵ型,分型对肿块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结论综合分析X线与CT表现,不仅可对大多数胸壁肿瘤进行精确的定位及定性诊断,而且尚可对大部分胸壁脂肪瘤、神经源性肿瘤及血管瘤等作出组织学诊断.

  • 食管反流与反流性食管病的数字摄影诊断

    作者:强巍

    目的探讨食管反流及反流性食管病的数字摄影诊断. 资料与方法对428例可疑反流性食管病患者行直立、仰卧、俯卧位数字摄影术.分析胃食管反流的表现. 结果胃食管反流82例,占19.2%,包括单纯性反流,反流合并食管裂孔疝、食管炎、食管溃疡、癌、静脉曲张等. 结论胃食管反流的检出率取决于正确的影像形态学认识和检查方法,数字摄影能动态反映食管胃连接处的形态变化,特别是能对下食管括约肌(LES)的功能作出评判.

  • 胸部脂肪瘤的影像学诊断(附14例报告)

    作者:王云华

    目的探讨胸部脂肪瘤的影像学表现及检查方法优选. 资料与方法搜集胸部脂肪瘤14例资料,包括肺脂肪瘤2例,胸壁脂肪瘤4例,纵隔脂肪瘤3例,胸腺脂肪瘤3例,横膈脂肪瘤1例,右心房脂肪瘤1例,全部病例均有胸部正侧位片,12例进行了CT检查,1例进行了MRI检查,对全部患者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 结果胸部正侧位片病灶发现率78.6%,漏诊原因与肿瘤密度过低,肿瘤沿胸壁深部肌间隙浸润生长或肿瘤位于平片上较隐蔽的部位有关.CT检查不仅可进行精确的定位诊断和分类诊断,而且能作出定性诊断,但应常规摄脂肪窗片.MRI对这类肿瘤敏感,它对病变的发现、定位、分类诊断及定性诊断有决定性意义. 结论胸部正侧位片是胸部脂肪瘤的首选检查方法,但病变的分类诊断与定性诊断需依赖胸部CT与MRI,其中MRI是该类疾病的佳检查方法.

  • 心脏增大的二维超声与临床、X线综合研究

    作者:夏碧涛;张频;刘锦萍;吕志红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对临床及X线检查发现的心脏增大病例的病因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分析120例临床和X线检查发现心脏增大,心胸比例在0.55以上的各种超声表现. 结果不同病因的心脏增大超声检查具有不同的特征性改变. 结论二维超声在心脏增大的病因诊断和鉴别诊断上具有一定价值.

    关键词: 心脏 超声学
  • DSA上支气管动脉间侧支吻合及其临床意义初探

    作者:董伟华;肖湘生;欧阳强;董生;张电波;刘加成;常恒

    目的探讨DSA上支气管动脉间的侧支吻合及其临床意义. 资料与方法对90例肺癌或咯血病例中的48例的支气管动脉DSA图像进行分析,观察有无通过侧支吻合显示其他支气管动脉开口和走行;对另外42例的造影片在介入操作中进行DSA动态回放,观察到其他支气管动脉开口后,即时根据开口部位行插管造影证实. 结果共行123支支气管动脉造影,发现15例中支气管动脉有吻合(15/90,16.7%),其中14例表现为插管的支气管动脉附近或远处另一支支气管动脉间断显影和主动脉壁上类圆形染色(支气管动脉开口);另1例左侧支气管动脉造影显示起源于左锁骨下动脉的右畸形支气管动脉.DSA动态回放发现吻合的8例中,根据显示的支气管动脉开口均插管造影证实. 结论支气管动脉间存在一定机率的吻合,重视这种吻合,有助于支气管动脉的寻找、多支血供的发现、介入治疗的连续性.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X线表现(附26例报告)

    作者:黄银平;肖汉新;高德宏;陈丽兴

    目的分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X线及CT表现. 资料与方法 26例ARDS均行X线检查,其中18例有2~6次胸部X线检查,2例同时行CT扫描. 结果初次检查,正常7例,肺纹理增多8例,毛玻璃样表现11例,胸腔积液6例.复查显示随着检查时间不同,上述肺内表现逐渐演变,数周后可以转归为网格状肺纹理. 结论胸部X线片对于ARDS的诊断有很重要的价值,可用于ARDS的诊断及治疗后随访.

  • 强直性脊柱炎在骶髂关节的CT表现(附25例报告)

    作者:陈小波;陆强;姜兆侯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在骶髂关节的CT表现. 资料与方法对25例临床、实验室检查已确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骶髂关节行CT扫描,分析其征象. 结果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改变的基本征象:(1)局限性骨质稀疏、侵蚀、破坏;(2)骨质增生硬化;(3)关节间隙增宽或变窄;(4)关节强直;(5)关节软组织肿胀. 结论骶髂关节CT检查有助于提高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率.

  • 梯度回波反相位T1WI对口腔颌面部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宗芳;田伟

    目的探讨梯度回波反相位T1WI(GRE-OP-T1WI)对口腔颌面部疾病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对1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绘制GRE-T1WI的回波时间-信号强度(TE-SI)曲线以确定0.5T场强中GRE-OP-T1WI的小TE值,然后对23例口腔颌面部疾病患者(研究组)进行GRE-OP-T1WI与常规MRI序列对病灶显示程度的比较研究. 结果 0.5T MR仪实际小TEOP值为21ms; 平扫和增强GRE-OP-T1WI与T2WI、平扫和增强T1WI相比能显著提高病灶显示程度. 结论 GRE-OP-T1WI可以抑制少量脂肪,对口腔颌面部疾病的诊断是常规MRI序列的有效补充,尤其对中、低场MR设备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现状、反思及其前景展望

    作者:曾晓华;冯敢生

    原发性肝癌是现代医学所面临的难题之一,在我国及东南亚地区较常见,发病率约为欧美国家的5~10倍,其男性标准化死亡率达14.52/10万,女性标准化死亡率为5.61/10万[1].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和临床生化检验技术的进步,肝癌发现率已明显提高,治疗手段亦有了很大进步.尽管如此,在我国肝癌的临床诊治仍处于早期肝癌低就诊率、低诊断率和低治疗率;中、晚期肝癌治疗后的高复发率、短存活期状态,使之较发病率为第一位的肺癌和第二位的胃癌在临床处理上更为棘手.因而,肝癌在临床癌系列的治疗中有着更为重要的地位.

  • 常规X射线数字化图像获取技术

    作者:杨凯;胡春洪;丁乙

    X射线被发现并应用于医学影像领域至今的一个多世纪里,随着科学技术、电子计算机、信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医学影像技术进入了全新的数字医学影像时代.数字化影像是指完全以一种有规则的数字量的集合表现的形态图案,其灰阶动态范围大,密度分辨率较高,线性好,层次丰富,可进行后处理.目前,X线数字化图像获取技术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 两侧肾周间隙之间及其与盆腔腹膜外间隙的交通研究进展

    作者:陈楠;闵鹏秋

    腹膜后间隙是指后腹膜与腹横筋膜之间的解剖间隙及其解剖结构的总称.对腹膜后间隙的解剖描述,过去教科书里将它简单地分为肾圆锥和肾旁脂肪体.1941年Congdon等[1]从尸体解剖中发现,腹膜后间隙在肾周间隙的前、后均可能存在潜在的另外间隙.1972年Meyers[2]利用尸体断面解剖和间隙灌注对比剂后行X线摄影,证实了Congdon等的发现,并将腹膜后间隙分为三个明确的解剖间隙,即肾周间隙、肾旁前间隙、肾旁后间隙.其中,肾周间隙由肾脏前方的肾前筋膜和后方的肾后筋膜所限制,两层筋膜在外侧融合成圆锥侧筋膜,后者向前外侧伸延,经升或降结肠后方附着于结肠旁沟的腹膜,这样肾周间隙和肾旁前、后间隙在外侧被肾前后筋膜和侧锥筋膜分隔,彼此互不相通;肾前筋膜内侧融于中线大血管周围的鞘和结缔组织,因此,两侧肾周间隙不会越过中线相互通连;肾前、后筋膜向上相互融合并附着于同侧膈筋膜,因此,肾间隙不与肝裸区相通;向下,肾前、后筋膜与髂窝脂肪组织疏松的融合,形成一开放的倒圆锥使肾旁前、后间隙和肾周围间隙的下份相互交通.Meyers所提出的解剖划分特别是肾周间隙的交通已被CT扫描所证实,为腹膜后间隙疾病的诊断奠定了解剖基础.近20年来,随着影像诊断学和放射解剖学的发展,很多学者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尸体解剖和CT的研究,对腹膜后间隙的交通特别是双侧肾周间隙之间及肾周间隙与盆腔腹膜外间隙的交通问题提出了新的看法,丰富和完善了Meyers的观点[3~17].

  • 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肝细胞癌临床关系的研究

    作者:熊正平;杨树仁;肖恩华;朱美香

    目的检测肝细胞癌(HCC)经导管化疗栓塞(TACE)前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并研究其与HCC侵袭,特别是复发转移的关系. 资料与方法前瞻性对30例HCC患者分别于术前取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夹心法(ELISA)定量测量血清VEGF水平,于TACE术后3个月评估患者肝癌复发转移发生情况,同时以20例健康男性作为对照组予以对照. 结果 (1)对照组20例血清VEGF水平为22.82±10.95ng/L;(2)30例HCC患者术前血清VEGF水平为154.47±90.17ng/L,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01);(3)转移肝癌组患者术前的血清VEGF为211.06±112.11ng/L,显著高于非转移肝癌组患者(135.79±49.82ng/L,P<0.05).追踪半年期间,血清VEGF高水平组(>100ng/L)患者中74%再发;而血清VEGF低水平组(<100ng/L)的患者中无1例再发. 结论血清VEGF高水平是对应的肿瘤组织高表达的结果,与TACE术后HCC复发转移发生有关,HCC患者在TACE术前的血清VEGF水平可以作为预测HCC患者介入后复发转移的生物学指标.

  • 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胡清华;董恩幸;胡隆尧;陈世贵;钟轶

    目的探讨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PLD)的临床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选择临床症状典型且经CT或MRI证实的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7例,采用经皮穿刺行病变椎间盘髓核抽吸摘除术,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结果 17例中,12例显效,4例有效,1例无效.全部病例无并发症.结论 PLD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方法,严格掌握适应证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 转移性骨肿瘤的动脉导管化疗

    作者:何家湖;杨德平;曹忠;郑小宁;丁路林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对转移性骨肿瘤的治疗效果. 资料与方法一侧股动脉穿刺插管至相应的靶动脉并行血管造影,明确骨转移灶供血来源,对原发灶及转移灶分别行动脉内灌注化疗.间隔25天~1个月复查X线片、血管造影再次介入治疗. 结果本组20例共行56次介入治疗.治疗后局部疼痛减轻,软组织肿块消失,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成骨性转移灶密度变淡或完全消失,溶骨性转移灶逐渐出现骨增生修复,肿瘤范围缩小,供血动脉变细,血管减少.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对转移性骨肿瘤具有十分重要的治疗价值.

  • CT导引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附24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德华;胡少平;曾凡强;占加元;卢维胜;沈俊春

    目的总结CT导引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体会. 资料与方法采用YL-I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在CT导引下行高血压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结果 24例血肿基本清除<4天11例,4~7天10例,死亡3例(占12.5%);死亡3例中2例均为内外囊混合型出血量分别为96ml、77ml并破入双侧脑室;1例为外囊型出血47ml发生再出血.生存者住院时间长47天,短9天,平均17天.出院后随访观察,恢复工作2例,生活良好自理12例,轻度肢体障碍5例,瘫痪2例. 结论 CT导引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简单易行、安全有效.

  • 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

    作者:陈济铭;林建华

    目的探讨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局部动脉内灌注化疗(TAI)和栓塞(TAE)的临床价值. 资料与方法 128例(149次)均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穿刺股动脉插入Cobra导管至肿瘤局部动脉内.128例均进行TAI,104例并用TAE. 结果 TAI和/或TAE后107例疼痛缓解或消失;98例软组织消肿,肿瘤缩小;103例在介入治疗后1周内又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检查,显示瘤细胞不同程度变性、坏死、液化,以并用TAE者更为显著.肢体肿瘤患者71.9%(41/57)行保肢手术. 结论 TAI和/或TAE对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具有显著疗效,TAE较TAI疗效更为显著,肿瘤供养血管超选择插管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 子宫动脉栓塞术中动脉痉挛的防治

    作者:刘晋波;高平;王文新;郑俊;高莉莎;耿西亮;杨江河;俞羚;张祖林

    目的分析子宫动脉栓塞术(UAE)中子宫动脉痉挛(UAS)的原因及防治. 资料与方法 118例子宫肌瘤患者行237条子宫动脉(UA)超选择插管造影(1例为双UA).将UAS分为轻、中、重三度:痉挛使动脉管腔狭窄<30%为轻度,30%~60%为中度,>60%为重度.统计UAS的数目、部位及程度.中、重度以上的UAS经动脉内注入罂粟碱. 结果插管过程中85条UA出现痉挛,占36%.轻度52条占UAS总数的61.1%,中度21条,占24.7%,重度12条,占14.1%,2条中度痉挛的UA在注射PVA时主干自痉挛处闭塞,重度中完全闭塞3条,出现夹层2条.对33条中、重度UAS采用动脉内推注罂粟碱,31条痉挛解除,管径恢复正常,2条无效. 结论 UAS是造成UAE失败的重要原因,罂粟碱解痉效果好.

  • CT导向微创穿刺自制微泵控制持续冲洗引流治疗脑脓肿的临床研究

    作者:占加元;曾凡强;任建国;董顺利;胡少平;张德华

    目的研究脑脓肿的微创治疗新方法. 资料与方法采用医用高分子材料制造的带可储存药物胶囊的可控微泵,与北京万特福公司生产的YL-Ⅰ型血肿粉碎穿刺针连接.在CT导引下对33例脑脓肿行微创穿刺药物持续灌注治疗. 结果本组33例,31例一次引流治愈,其中7例多房性脓肿作两点穿刺同时冲洗引流,治愈率为93.9%;1例小脑厚壁脓肿,经引流症状改善后行脓肿切除;另1例因败血症合并癫痫持续状态而死亡,死亡率为3%.32例随访3个月~4年,平均2年4个月,均无脓肿复发,仅有1例仍留有轻度肢体运动障碍. 结论 CT导向微创穿刺自制微泵控制持续冲洗引流治疗脑脓肿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可成为大多数脑脓肿的首选治疗方法.

  • 混合型栓塞剂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急性大咯血

    作者:王劲琪;黄为宁;曹长健;李小平;乐细荣

  • 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的CT诊断

    作者:夏骏;高利红;朱元正

    关键词: 原发性 颗粒性
  • CT引导下体表双向区域定位法经皮穿刺介入诊疗术

    作者:王宝华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治疗术是常用的CT介入诊疗技术,传统的体表定位方法在确定佳穿刺点、穿刺方向、进针深度时,常需行多次CT定位扫描.笔者自制了简易栅栏定位器,采用体表双向区域定位法进行经皮介入诊疗术102例,旨在探讨这种新技术的优越性.

  • 组建医院PACS方案的选择及优化

    作者:邹常敬;陈燕萍

    医学影像的存档和通讯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PACS)是一套能使医院高效获取、传输、储存医学影像资料的现代化医学信息系统,也是医院管理现代化、信息化的标志.

  • 实施PACS系统的五个关键问题

    作者:甘霖;余进

    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系统的概念已从原来将数字化的医学影像通过网络传送到连接在网络上的影像显示工作站上作一般显示和进行数字化存储,发展成为以数字化诊断(无纸化、无胶片化)为核心的整个影像管理过程,包括数字影像采集、数字化诊断工作站、影像会诊中心、网络影像打印管理、网络影像存储、网络影像分发系统和网络影像显示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和数据交换系统等[1~3].

临床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