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

临床放射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Radiology 림상방사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324
  • 国内刊号: 42-118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5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放射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冯敢生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臀部韧带样纤维瘤二例

    作者:王刚;程勇;陈卫国;牛艳坤

    例1 男,5岁.左臀部肿痛、活动受限2年.体检:左臀部可触及约6 cm×18 cm×12 cm的肿块,质硬、宽基底、活动度差,局部压痛明显;左下肢轻度肌萎缩,肌力4级.

  • 胸骨软骨母细胞瘤一例

    作者:郑雷;开治国

    患者女,36岁.1年前因车祸伤及前胸部,当时行胸部正侧位X线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近半年来胸前区疼痛,无发热等不适.体检:

  • 主动脉弓离断合并心脏复杂畸形MSCT诊断一例

    作者:韩新巍;李臻

    患儿女,5岁.以发现心脏杂音5年入院.患儿生后3个月即发现心脏杂音,彩超示室间隔缺损,因缺损太小未作治疗.1岁时彩超复查,仍提示单纯室间隔缺损.

  • 睾丸扭转合并坏死一例

    作者:程佑;洪国斌;许小矛

    患者男,17岁.自述4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阴囊肿痛不适,呈持续性钝痛,向左侧腹股沟区放射.无畏寒、发热,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肉眼血尿.曾在当地医院抗炎治疗无效来本院就诊.

  • 左腰骶部恶性血管外皮细胞瘤一例

    作者:林焕斌;许孟君;欧阳林;陈华燕

    患者男,25岁.发现左侧腰骶部无痛性肿物3个月,左下肢麻木1月余入院.体检:腰椎右侧轻度弯曲,左侧腰骶部明显隆起,可见一大小约7 cm×6 cm×5 cm的三角形肿物,质硬、固定、无压痛,皮肤无明显红肿.

  • 气管带蒂炎性息肉一例

    作者:张涛;李林坤;韩春芳;周福良;耿海

    患者女,15岁.2个月前剧烈活动后出现喘息、气急,伴刺激性咳嗽,无发热.2 d前开始发热,体温达39.2℃,并出现喘息来院就诊.体检:口唇无紫绀,扁桃体无肿大,颈软,气管居中,胸廓对称,吸气时有"三凹征",听诊于胸骨上窝水平闻及哮鸣音.

  • 额筛窦骨瘤并发颅内积气一例

    作者:陈华燕;徐玉琴;许孟君;林焕斌

    患者男,27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行走不稳40 d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可, 神志清,额部对称,外观无异常,鼻腔检查正常;左侧肢体及右上肢肌力Ⅴ级,右下肢肌力Ⅳ级,右踝及足趾关节均无自主活动,跛行,四肢肌张力正常.

  • 筛窦神经鞘瘤一例

    作者:上官景俊;韩晓东

    患者女,74岁.持续性头晕1 d.体检:未见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CT检查:平扫见筛窦内一类圆形病灶,密度欠均匀,呈膨胀性生长,窦壁骨质受压向周围膨出,前缘、上缘骨质破坏,病灶向颅内突出,与脑组织界限不清.

  • 基底节区精原细胞瘤一例

    作者:王家荣;陆明

    患者男,11岁.以右上肢肌力下降8月余,右下肢肌力下降4月余入院.体检:伸舌稍向右偏,右侧肢体肌力Ⅳ级,各生理反射亢进,Babinski征与Chaddock征均阳性.

  • 阴囊脂肪瘤一例

    作者:陈非文;赵先贵

    患者男,53岁.发现阴囊进行性增大2个月,无疼痛,无血尿,无隐睾病史.既往曾多次因腹壁脂肪瘤行手术治疗.

  • 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一例

    作者:沈亚琪;胡道予;刘贤富

    患者男,53岁.因间断上腹部不适10年,腹泻2个月入院.10年前因服用大量感冒药出现上腹部不适,伴反酸,胀痛不明显,之后患者一直以"十二指肠溃疡"治疗,症状反复.既往史:自幼患有哮喘.体检:

  •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一例

    作者:刘晓红;马翠芝

    患者 女,71岁.突发下腹部疼痛1 d,伴黑便数次.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脐周部疼痛不适,呈持续性钝痛,阵发性加剧,伴恶心,无呕吐,黑便数次,为稀水样,量少;感乏力,无心慌、气促、发热、畏寒,无腹泻等不适,以痛待查收入院.

  • 子宫积脓一例

    作者:黄少宇;李亚军;何伟雄;陈远飞;周顺科

    患者女,66岁.无诱因下腹疼痛7 d,伴阴道流液1 d.绝经已16年.既往无腹盆腔手术史.体检:一般情况尚可,下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妇科检查:子宫增大约孕3个月大小,呈后位,活动差,双侧附件不清.

  • 艾-洛骨折一例

    作者:黄耀华;黄勇

    患者男,40岁.因外伤致肘部及腕部肿痛,功能障碍就诊.体检:左肘部及腕部肿胀,并见瘀斑,肘外侧与腕部压痛明显,肘外翻活动加大,可触及骨折块,前臂旋转功能受限.X线检查:

  • 睾丸扭转合并出血一例

    作者:林谋固;欧阳林;寿元苗

    患儿男,15岁.无明显诱因突感左侧阴囊疼痛,呈绞痛样,并向左腹股沟区放射,左阴囊无明显肿大,无畏寒、发热及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 经导管栓塞左椎动脉巨大假性动脉瘤一例

    作者:齐书涛;杜明

    患者 男,28岁.颈项部被刀砍伤30 min,流血不止,急诊入院.体检:Bp 80/40 mmHg,P 135次/min.颈项左侧由枕骨隆突下3 cm斜行至右耳屏伤口长约18 cm,急行局部清创,缝扎颈外侧动脉止血,离断肌肉吻合顺利.

  • 颞骨巨细胞瘤一例

    作者:杨亚英;毕国力;陈维栋;包颜明;田伟

    患者男,43岁.因右侧太阳穴处刺痛半年入院.体检:右颞部、颞下窝肿胀,有压痛,皮温不高,张口受限Ⅱ°,双侧颞颌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异常,心、肺、腹(-),血常规及生化正常.

  • 肝段MRI异常信号对肝脓肿诊断的价值

    作者:纪盛章;陈胜利;曹立荣;王浩;崔存成

    目的分析肝脓肿的MRI表现,特别是肝段MRI异常信号,探讨其在肝脓肿诊断中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对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肝脓肿的41个病灶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24例肝脓肿,单发13例,其中单房7例,多房6例;多发脓肿11例.肝段性异常信号灶29个,均表现为T2WI高信号,其中4个病灶T1WI呈低信号,其余T1WI无异常信号;22个表现为楔形,7个为圆形,范围、大小不一.8例行增强MRI者中,5例平扫表现肝段性异常信号的病灶均呈肝段性强化.另有2例MRI平扫呈肝段性T2WI高信号灶,CT增强检查见动脉期一过性肝段性强化.无论MRI增强还是CT增强其强化形态和范围与平扫MRI肝段性异常信号一致. 结论肝段MRI异常信号是炎症导致门静脉分支狭窄、血流减少,肝动脉血流代偿性增加所致,对肝脓肿诊断有重要价值.

  • 肝细胞癌多项MRI表现与癌细胞核DNA含量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作者:孙黎明;徐坚民;李肃;龚静山;王晓玫;王新根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多项MRI表现与癌细胞核DNA含量及病理学表现的相关性. 资料与方法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3例HCC患者.根据肿瘤动态强化特征分为4型(Ⅰ型:肿瘤信号动脉期高于或等于肝实质,门脉期低于肝实质;Ⅱ型:肿瘤信号动脉期和门脉期均高于或等于肝实质;Ⅲ型:肿瘤信号动脉期低于肝实质,门脉期高于或等于肝实质;Ⅳ型:肿瘤信号动脉期和门脉期均低于肝实质).同时观察动脉期肿瘤边缘强化情况、肿瘤强化方式和强化程度、大小、包膜、坏死、肝内子灶、门脉瘤栓.采用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测定石蜡包埋肿瘤标本的癌细胞核DNA含量,得出DNA指数(DNA index,DI).分析MRI表现与DNA含量间的关系. 结果 43例中Ⅰ型强化29例,Ⅱ型12例,Ⅲ型及Ⅳ型各1例.Ⅰ型强化HCC的DI显著高于Ⅱ型(P=0.009).动脉期肿瘤边缘强化与非边缘强化间(P=0.005)、明显强化与轻度强化间(P=0.038)、强化不均匀与强化均匀间(P<0.001)DI有统计学差异.肿瘤直径>5 cm、无包膜、有瘤内坏死、子灶或瘤栓,其DI明显高于肿瘤直径<3 cm(P=0.002)、有包膜(P=0.027)、无瘤内坏死(P=0.026)、无子灶或瘤栓(P=0.005).肿瘤直径<3 cm与3~5 cm间(P=0.192)以及3~5 cm与>5 cm间(P=0.084)DI无统计学意义.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肿瘤大小、包膜、动脉期强化方式、强化类型与DI相关,回归方程为:Y=-1.678+0.279X1+0.534X2+0.668X3+0.427X4.病理为Ⅲ、Ⅳ级的肿瘤DI明显高于Ⅰ、Ⅱ级(P=0.001). 结论 HCC多项MRI表现与癌细胞核DNA含量及病理分级有相关性,可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反映HCC的恶性生物学行为,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及评价预后提供信息.

  • SSFSE-MRCP与ERCP对梗阻性胆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比较

    作者:王之;王康;马凤华;赵泽华;徐嵩森;李家琳

    目的比较单次激发厚层投射磁共振胰胆管成像(SSFSE-MRCP)(包括梗阻部位薄层扫描或增强扫描)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梗阻性胆管疾病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采用单次激发投射快速自旋技术,对51例临床怀疑胆管梗阻患者进行SSFSE-MRCP检查,并均行常规ERCP检查,对MRCP影像资料和ERCP进行对照分析,所有资料均经手术病理或ERCP检查证实. 结果 SSFSE-MRCP图像清晰,检查成功率高;MRCP对胆管梗阻定位准确率100%,定性准确率为78.4%,ERCP定性准确率为70.6%. 结论 MRCP安全、简便、无创伤,成功率高,对胆管梗阻疾病的定位诊断准确.结合ERCP检查,可提高胆管梗阻的定性诊断准确率.

  •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

    作者:李文政;彭光春;王润文;周旋;曹觉;雷光武

    目的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特征,提高诊断水平.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并作文献复习. 结果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有以下特点:肿块边界清晰,多呈卵圆形,密度较均匀,平扫密度低于竖脊肌,常见小点状钙化,偶有囊变;增强扫描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弱于竖脊肌. 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认识该CT表现特征有助于与其他肿瘤鉴别.

  • 肝门部胆管癌CT与MRI的诊断价值

    作者:矫娜;孔祥泉;史河水;刘定西;李欣;吴汉平

    目的探讨CT与MRI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的CT与MRI表现,评价两种检查方法对病灶的显示情况及定位诊断的准确率. 结果 CT与MRI对肝门部胆管癌的定位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8.89%、100%;18例肝门部胆管癌CT与MRI均表现为肝内胆管不同程度扩张;MRI示肝门部软组织肿块16例,胆管壁浸润2例,门静脉受侵10例,淋巴结肿大8例;而相应的CT显示为11、0、5和6例. 结论 CT与MRI是检查肝门部胆管癌的有效方法,MRI在显示肝门部肿块大小、范围,沿胆管壁浸润,门静脉侵犯及淋巴结肿大方面比CT更有价值.

  • 几种少见类型脑膜瘤的CT分析

    作者:漆军;刘巧俐

    目的探讨颅内几种少见类型脑膜瘤的CT表现特征. 资料与方法 18例颅内几种少见类型脑膜瘤术前均行CT检查并经手术后病理证实,其中CT平扫4例,增强扫描4例,平扫加增强扫描10例. 结果 18例中,囊性脑膜瘤11例,恶性脑膜瘤6例,多发脑膜瘤1例.肿瘤位于幕上17例,幕下1例.术前CT诊断正确10例,误诊8例. 结论颅内几种少见类型脑膜瘤术前CT扫描易被误诊,综合分析各自的CT特征,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 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的MRI诊断

    作者:韩建成;高培毅;林燕;徐磊;田同德;杨智君

    目的研究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SGCA)的MRI表现,探讨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SGCA的临床资料和MRI表现,其中男4例,女5例,年龄4~23岁,平均12.9岁.全部病例术前均行MRI平扫和增强检查. 结果所有肿瘤均位于侧脑室孟氏孔附近,3例呈类圆形,6例呈轻度分叶状.平扫T1WI为等或稍低信号,T2WI为等或稍高信号,9例均可见肿瘤周边点状或结节状钙化信号,2例肿瘤内部可见长T1、长T2小囊状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7例可见室管膜下结节,3例可见皮质结节. 结论 SGCA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术前诊断.

  • 脑室内星形细胞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潘初;漆剑频;夏黎明;朱文珍;王承缘

    目的探讨脑室内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特点及其与脑室内其他肿瘤的鉴别诊断.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脑室内星形细胞瘤的MRI资料.扫描序列包括:SE轴位T1WI、矢状位T1WI;FSE轴位T2WI.所有病例均行增强扫描.3例行磁共振波谱(MRS)研究,二维单体素,点分辨法(PRESS),TE 144 ms. 结果脑室内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T1WI、T2WI多表现为不均匀信号(10/12),囊变坏死常见(9/12),病灶呈菜花状或乳头状(8/12);增强后多明显强化(9/12)且不均匀(8/12),肿瘤血管流空信号(5/12)及出血(3/12),发生率均较发生于脑实质内的相同级别的星形细胞瘤高.所有病例均未见灶周水肿,但均可见病灶以上水平脑室积水.MRS 3例均有不同程度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降低,胆碱(Cho)上升,Cho/肌酸(Cr)和Cho/NAA的比值上升,高于正常脑组织. 结论脑室内星形细胞瘤较少见,临床上常因认识不足而误诊.其MRI表现较脑实质内星形细胞瘤有所差异,需与脑室内的其他肿瘤相鉴别.MRS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 亚临床期肝性脑病MRI及脑血流灌注成像的研究

    作者:李涛;马林;周卫华;孙伟;梁丽;邬海博

    目的研究亚临床期肝性脑病(SHE)患者的MRI特征、基底节区的脑血流灌注模式及锥体外系损伤的表现. 资料与方法 12例经神经心理测试诊断为SHE的患者和10名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行MRI平扫及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扫描,重建出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参数图.分别以双侧尾状核头、苍白球、壳核、丘脑作为感兴趣区(ROI),以额叶白质为参照,计算上述ROI与额叶白质的比例,两组进行比较.以国际通用的UPDRS量表评价患者的帕金森样表现. 结果所有患者双侧苍白球都可见对称的高信号,10例有帕金森样表现,主要表现为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性震颤.与对照组相比,基底节区的CBF明显升高、MTT明显缩短,CBV无明显变化. 结论 SHE患者帕金森样表现与基底节高信号有关,基底节区灌注增加是血流从皮质到基底节区的再分布,与皮质-基底节-丘脑-皮质环路有关.

  • 脑白质疏松的扩散张量成像(DTI)研究

    作者:张雪宁;张云亭

    目的应用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查脑白质疏松(LA)病灶的平均扩散系数(DCavg)、各向异性(FA)值与LA严重程度的关系,探讨常规MRI检查正常的脑白质微结构在DTI中的变化及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资料与方法对55例LA患者和22名健康老年人行DTI检查,测量LA病灶和正常白质区域的DCavg、FA值. 结果 LA程度越严重,DCavg值越高,呈正相关;FA值越低,呈负相关.神经心理学测试(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与LA患者的正常脑白质区域的DCavg、FA值明显相关,尤其是前角白质、半卵圆中心的正常脑白质. 结论 DTI检查LA,其DCavg、FA值显示出特征性的改变,DTI能够发现常规MRI检查正常的脑白质微结构改变,且这种改变与认知功能相关.

  • CT误诊为淋巴瘤的纵隔肿物分析

    作者:张世科;唐勇

    目的分析纵隔内肿块性病变易误诊为淋巴瘤的主要原因,探讨纵隔病变的CT鉴别诊断要点.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CT误诊为纵隔淋巴瘤,后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为其他病变的纵隔肿物,分析其临床及CT表现与淋巴瘤的鉴别点. 结果 20例误诊病例的终结果分别为:淋巴结结核6例,组织坏死性淋巴结炎2例,艾滋病(AIDS)淋巴结肿大2例,淋巴结转移癌4例,结节病3例,食管癌2例,支气管源性囊肿1例.均表现为纵隔肿块和/或淋巴结肿大,但在病变位置和病变特点上有所不同. 结论纵隔肿块性病变的CT诊断须将病变位置、病变特点与临床资料相结合,才能减少误诊,提高诊断准确率.

  • 肾移植后严重肺合并症的CT诊断

    作者:熊明辉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严重肺感染的CT表现. 资料与方法 6例肾移植患者术后大剂量使用了免疫抑制剂,术后3个月左右发生了严重的肺感染.6例均进行了胸部X线和螺旋CT检查,其中巨细胞病毒肺炎5例,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1例.首次CT扫描在X线检查后的第2 d进行. 结果 6例中,4例首次X线检查阴性.全部病例CT检查均发现异常,常见的CT表现是:(1)两肺多发片状影;(2)弥漫分布边界不清的小结节影;(3)磨玻璃样高密度影;(4)片状实变;(5)肺间质增厚和胸腔积液. 结论在肾移植术后肺感染患者中,CT能较早地发现肺部异常,尤其是在X线检查阴性时,应尽早进行CT检查.

  • 肾移植后巨细胞病毒肺炎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秦国初;周正扬;顾康康;陈咏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肺炎的影像学诊断. 资料与方法搜集13例肾移植术后CMV肺炎患者的临床、实验室以及胸片和CT检查资料,对其胸片和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X线胸片早期表现基本正常或仅表现两肺纹理增多模糊, 其中4例在3~7 d内复查胸片,病灶发展迅速,可见磨玻璃影和大片状实变影,弥漫分布于两肺野内; CT主要影像学表现有两肺弥漫分布的磨玻璃影13例,小结节影9例,斑片状实变影8例及小叶间隔增厚7例等,其中以磨玻璃影为常见,并通常与其他影像学表现混合存在. 结论 X线胸片是肾移植术后CMV肺炎基本的检查方法.CMV肺炎的影像学表现,尤其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结合临床可提示诊断.

  • 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振光;张传玉;矫文捷;赵鹏;路晓东;殷泽富;林乐胜;沈毅

    目的评价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CT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资料与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BAC 43例.按CT和HRCT的表现形式将其分为局限型和弥漫型,并分析局限型和弥漫型BAC的临床表现、CT特征、治疗方案和预后等特点. 结果 (1)局限型26例.呈胸膜下区分布,含磨玻璃密度结节和实性密度结节,有分叶、毛刺、胸膜凹陷征、空泡征和细支气管充气征等.临床无症状者17例,咳嗽、痰中带血和胸痛9例.26例进行根治性肺叶切除,术后随访18例,其中死亡7例,生存期16~38个月,平均27.7个月.(2)弥漫型17例.肺实变16例,2个孤立病灶位于2个肺叶1例.实变内见"枯树枝征"11例,"峰窝征"4例,叶间裂膨隆7例;磨玻璃密度影12例,腺泡结节14例,分布于实变影的边缘和/或非实变的肺叶.4例X线胸片仅显示实变病灶而没有显示远离实变区的结节.咳嗽11例,咯大量泡沫痰8例,伴痰中带血3例;憋气7例.肺叶根治性切除3例.随访17例,死亡12例,生存期2~13个月,平均6.1个月. 结论根据CT和HRCT表现,BAC可分为局限型和弥漫型.两型BAC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和预后皆不同.

  • 糖尿病患者肌肉梗死的MRI诊断

    作者:栾红军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肌肉梗死(DMI)的MRI表现. 资料与方法对3例行MRI和彩超检查,临床诊断DMI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3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3.7岁,平均糖尿病病程为7.3年,所有患者均单一肢体发病. 结果 MRI示受累肌肉明显肿胀,体积增大,T1WI信号减低,T2WI信号增高;可显示部分脂肪间隔消失、筋膜下积液等征象,皮下组织水肿.病变在T2WI上敏感. 结论糖尿病伴随突发下肢肌肉肿胀疼痛,MRI示受累肌肉弥漫肿胀、水肿即可提示本病的诊断.

  • 成人鼻部横纹肌肉瘤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于小平;梁赵玉;王平

    目的探讨成人鼻部横纹肌肉瘤(RMS)的CT和MRI表现.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学证实的成人鼻咽、鼻腔和鼻窦RMS的CT和MRI表现. 结果成人鼻部RMS的常见部位为鼻腔及筛窦,常见类型是胚胎型和腺泡型.RMS在CT平扫上通常表现为密度与肌肉相近的不均质软组织肿块,在MRI T1WI上信号与肌肉相近,在T2WI上信号高于肌肉.病灶通常边界不清,强化不均匀,并广泛侵犯邻近结构. 结论成人鼻部RMS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在鼻部肿块的鉴别时应予以考虑.

  • 牙科DCT成像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应用的初步研究

    作者:李亚军;张子曙;吴汉江;罗建光;李文辉;肖恩华

    目的探讨牙科dental CT(DCT)成像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对45例患者颌骨行1 mm层厚轴位DCT扫描,观察病变的显示情况并与全景片和手术结果对比. 结果 DCT正确指导了16例牙种植;对12例肿瘤和囊肿的病变范围显示准确;正确指导16例埋伏阻生牙的手术方式;显示1例口腔瘘管. 结论 DCT可以为牙种植、肿瘤与囊肿、埋伏阻生牙、炎症的诊断提供足够有效的信息,并为其治疗方案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 USPIOs在动脉粥样硬化MR成像中的应用

    作者:刘晓晟

    超微型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ultrasmall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s,USPIOs)是一种新型的磁共振对比剂,它具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特性:

  • 肺动脉栓塞的介入治疗进展

    作者:宋会军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和/或分支的病理及病理生理状态.在此基础上发生肺组织坏死(多为出血性)者称为肺梗死(pulmonary infarction)[1].

  • 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对输尿管微小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叶慧;胡道予;苏红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输尿管重建中显示输尿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实验组:27个取自患者的泌尿系结石,分别经设置不同扫描参数的单层螺旋CT(SSCT)和MSCT扫描.比较在设置不同扫描参数下SSCT和MSCT的结石检出率,检验不同扫描层厚与检出结石数的关系.临床组:35例腹部平片(KUB)阴性但临床高度怀疑输尿管结石患者均行B超和MSCT扫描及输尿管重建.输尿管重建方法有:曲面重建、大密度投影和表面遮盖成像. 结果实验组MSCT 5 mm和10 mm层厚扫描,然后分别以0.625 mm和1.25 mm层厚重建所得的图像,其质量及其显示出的结石数与MSCT相应同等薄层扫描(0.625 mm和1.25 mm层厚扫描)所得的结果完全一致.临床组35例40个输尿管结石,B超发现23例25个,检出率为62.5%;MSCT薄层重建结合输尿管重建后结石检出率为100%.并能清楚显示结石位置、大小及输尿管梗阻扩张的程度及范围. 结论 MSCT常规平扫结合薄层重建特别是CT尿路造影(CTU)可提高结石检出率及评价输尿管有无梗阻及其程度.必要时增强扫描可评价患侧肾功能.

  • 膝关节软骨损伤的MR三维重建实验研究

    作者:张敏;李石玲;郭智萍;马晓晖

    目的通过对关节软骨损伤的动物标本和MR三维及二维图像的精确测量,观察MR三维重建图像显示关节软骨损伤病变的能力及测量病变大小的准确性. 材料与方法采用新鲜猪膝关节,以外科方法制作2~4级的关节软骨损伤标本并进行MR扫描,后在工作站对图像进行二维和三维重建并测量,与标本的实际测量结果相对照. 结果按照1 mm、1.5 mm、3 mm扫描层厚分组,3、4级损伤的表面遮盖显示(SSD)三维重建图像测量值的平均百分误差比较结果:χ2=74.45,P<0.01.SSD和大信号强度投影(MIP)两种三维重建方式测量误差的差异经Friedman Test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65,P=0.013<0.05).对三组测量值进行方差分析,其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F=16.601,P<0.01).SSD三维重建图像对4级损伤测量的百分误差小.对3、4级损伤测量值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24,P=0.025<0.05).测量关节软骨病变大小在1 mm扫描层厚的SSD三维重建图像上较二维磁共振图像更为准确.采用随机区组秩和检验的Friedman Test (χ2=8.65,P=0.013<0.05). 结论三维重建测量误差的大小与MR扫描层厚三维重建方式、损伤区的大小和关节软骨损伤的程度等有关.关节软骨的三维重建图像能够较真实地反映关节软骨表面的不规则形态,测量线的方向不受扫描平面方向的限制,可以对任意两点间的距离进行测量.

  • 不同介入模式治疗肝癌的比较研究

    作者:杨奎;尹君;靳雪广;罗军;唐启耀;黄乐秀;刘杰;梁勇

    目的评价化疗药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肝癌中的临床价值,探讨提高临床疗效的有效方案. 资料与方法 96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在超选择性插管后接受3种介入治疗方案:A组(36例,低剂量TACE,L-TACE),给予丝裂霉素(MMC) 10 mg与超液态碘油(UFLP)乳剂及明胶海绵颗粒(GS)栓塞;B组(27例,常规剂量TACE,C-TACE),给予表柔比星(EPI) 40 mg,卡铂(CBP) 500 mg,羟基喜树碱(HCPT) 25 mg其中两种灌注,然后用MMC与UFLP乳剂及GS栓塞;C组(33例,L-TACE与经皮肝穿乙醇消融联合,L-TACE+PEI),在MMC与UFLP乳剂及GS栓塞术后行PEI治疗.观察并比较患者术后肝功能、副反应发生率和1、2、3年生存率的差异. 结果术后1周B组肝功能指标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均显著高于A、C两组(P<0.05),白蛋白(ALB)低于A、C两组,而C组仅ALT与AST高于A组(P<0.05);4周后B组ALT和ALB仍分别高于和低于A、C两组(P<0.05);术后腹胀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B组显著高于A、C两组(P<0.05),腹痛的发生率C组高于A、B组(P<0.05);术后4周甲胎蛋白(AFP)值比较,A、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显著高于B组(P<0.05);A、B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6.7%、52.8%、36.1%和70.4%、51.9%、29.6%,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0.9%、78.8%、60.6%,显著高于A、B两组(P<0.05). 结论 TACE中化疗药剂量对肝癌患者疗效无显著影响,但常规剂量TACE对肝功能影响较大;低剂量TACE联合PEI是提高疗效、保护肝功能的有效途径之一.

  • 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肾损伤出血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彦舫;冯敢生;梁惠民;郑传胜;窦永充

    目的分析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肾损伤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 资料与方法 1992年7月至2005年6月,39例肾脏损伤性出血患者,其中肾脏外伤28例,医源性损伤11例,采用金属弹簧圈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 结果 DSA证实损伤部位位于肾段或段以下肾动脉分支,全部患者术后1~4 d肉眼血尿消失(除2例再次栓塞外),随访4个月~2年,无复发性血尿,无并发症出现. 结论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肾损伤出血创伤小、安全、疗效确切,能避免肾脏外科手术.

    关键词: 损伤 肾脏 栓塞 治疗性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MRI表现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朱文珍;漆剑频;夏黎明;王承缘;常立文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早期MRI表现及其与临床分度及预后的关系. 资料与方法以9例无窒息史的正常新生儿作对照,观察46例HIE患儿初期的MRI表现及28例复查病例的MRI表现. 结果 (1)MRI能显示HIE患儿的12种早期异常征象,其中T1WI皮层高信号、侧脑室周围深部白质高信号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或硬膜下出血(SDH)3种征象在轻度组与中、重度HIE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另外6种征象(弥漫性脑水肿、T1WI双侧基底节高信号伴内囊后肢高信号消失、弥漫性脑实质出血、脑回征、灰白质分界不清及胼胝体水肿),在中、重度与轻度HIE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这些征象是脑损伤严重的表现.(2)双侧基底节区广泛高信号伴内囊后肢高信号消失,弥漫性脑水肿,大面积脑梗死,脑回征以及脑实质广泛出血5种早期征象提示预后不良,常常会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 结论 MRI可以客观反映新生儿HIE早期脑损伤的严重情况,并可早期评估预后.

  • MR-DWI在腰椎间盘变性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谢学斌;刘铮健;邓小雯;郭汉林;邹学农;李志荣

    MRI是诊断椎间盘病变的佳影像学方法.目前,对椎间盘变性等病变的诊断仍依据其常规序列,主要为T2WI及其抑脂序列;但对椎间盘变性的髓核变化及早期改变均有一定的局限.

  • 北京万东F-IIIAT型500 X线机故障维修一则

    作者:赵雁平

    故障现象按下曝光手闸开关,控制台内有"吱吱"声,X线时有时无,X线图像时而清晰时而不清.故障分析打开控制台,发现"吱吱"声是由于X线管旋转阳极电路的继电器吸合不牢所致,造成X线时有时无.

临床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