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

临床放射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Radiology 림상방사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324
  • 国内刊号: 42-118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5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放射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冯敢生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神经纤维瘤病侵犯肝脏一例

    作者:詹浩辉;杨静;李卫新;郭海燕

    患者女,31岁.体检B超发现肝脏病变5年,右上腹部胀痛不适半年入院.既往有先天性神经纤维瘤病,无肝炎、结核病史,否认肿瘤家族史.体检:全身皮肤可见大量褐色斑及大小不等的软纤维瘤.皮肤黏膜无黄疸、紫绀.表浅淋巴结不大.肺及心脏未见异常.腹部平坦,未见蜘蛛痔及腹壁静脉曲张,腹部软,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腹肌紧张.

  • 卵巢硬化性间质瘤一例

    作者:吕蓉;张翔

    患者女,48岁.月经周期缩短2年,经量及经期未改变,无痛经.曾怀孕一次,产子体健.体检:于耻骨联合上缘可扪及一质硬肿物,边界较清,移动性浊音(一).妇科检查:宫颈中度糜烂,子宫水平位,正常大小,于子宫右上方可触及一10 cm×8 em大小肿物,可移动,与子宫关系密切,无压痛.

  • 胆固醇肺炎伴肺脓肿一例

    作者:仲建全;唐光才;程广金;杨超

    患者男,44岁.因"反复咳嗽、咳痰3个月余,痰中带血1个月"入院.3个月前患者受凉致咳嗽、咳黄色脓痰,无胸闷、气促、呼吸困难,遂到当地医院对症处理,无明显好转.近1个月来症状加重伴痰中带血.

  • 胰腺内副脾表皮样囊肿一例

    作者:田笑;杨阳;殷小平;梁广路

    患者女,56岁,上腹部饱胀不适10年余,伴厌油腻感,间断返酸、呃逆,无恶心、呕吐.1周前上述症状加重就诊.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一例

    作者:张禹;胡勇;徐振华;康健;章太平;王健

    患者男,24岁.7个月前偶然发现左大腿前侧中段一"鸽蛋"大小包块,轻微压痛,未予重视.近1个月感包块处酸痛,且增至约"拳头"大小.实验室及常规检查无异常.

  • 游走脾并脾扭转一例

    作者:肖立志;肖恩华;刘辉;李华兵

    患者女,12岁.左上腹痛半年余,现感觉下腹胀痛,无恶心、呕吐,无呕血、黑便,无放射痛及畏寒、发热.体检:腹部未见肠型、蠕动波;下腹部可扪及质韧、光滑肿物,边界清,无压痛.实验室检查:WBC 21.6×109/L.

  • 卵巢内胚窦瘤伴成熟畸胎瘤一例

    作者:谈瑞生;张云;汪伟伟;赵殊;董槿华

    患者女,25岁.因"阴道少量不规则流血15天"就诊.体检:腹膨隆,中下腹扪及25 cm×15 cm大小肿块,质中.活动可,无压痛.常规妇检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AFP)>1750.00 ng/ml,癌胚抗原(CEA)1.0 ng/ml,糖类抗原199(CA199)131.56 U/ml,糖类抗原125(CA125)101.0 U/ml,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1.6 ng/ml,白细胞15.6×109/L.

  • 原发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一例

    作者:李卓琳;丁莹莹;李鹍;杨光军

    患者女,45岁.体检发现左肺下叶占位性病变入院.患者无咳嗽、咳痰、咯血、胸痛、低热、盗汗等症状.体检: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左肺呼吸音稍弱.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

  •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致出血性脑梗死一例

    作者:龙斌;徐凯;胡春峰

    患者男,55岁.因左侧肢体无力1个月余入院.体检:面部、手掌红紫,伸舌左偏,右侧鼻唇沟变浅;左上肢肌力Ⅱ级,左下肢肌力近端Ⅱ~Ⅲ级,远端0级.左侧巴氏征阳性.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脾肋下未及.

  • 颞骨面神经鞘瘤一例

    作者:肖剑;胡坤昌;王弘

    患者女,50岁.右耳鸣2个月,右侧口角歪斜2周.体检:右侧外耳道后壁可见粉红色新生物,触之无痛,不易出血,肿块根蒂来源于乳突,自外耳道后壁突入其内并阻寒外耳道,右鼓膜无法窥及.电测听:右耳传导性聋.

  • 弥漫性肝紫癜一例

    作者:亓俊霞;白人驹;孙浩然;李亚军

    患者女,46岁.腹胀、食欲不振伴体重下降2个月.体检:肝下缘达肋下约5 cm.实验室检查:门冬氨酸转氨酶42 U/L(5~40 u/L),γ-谷氨酰转肽酶133 U/L(7~49 U/L),总胆红素63.4μmol/L(3.4~20μmol/L),直接胆红素24.0μmol/L(0.1~6.8μmol/L),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均正常.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一例

    作者:范文辉;杜柏林;梁奕;梁小萍;邓建林

    患者女,37岁.10余年前起常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伴返酸,进食后明显.无腹痛,呕吐,黄疸,黑便等.未诊治.1周前体检发现右上腹一肿块,无压痛.体检:剑下可及8cm×6 cm大小肿块,囊性感,边界尚清,能推动.血、尿淀粉酶及血糖均正常.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125,均在正常范围.

  • 椎管内毛细血管瘤一例

    作者:杜鹏;林伟;郭勇;解伟斌

    患者男,51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前区及后背部疼痛,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偶有夜间疼痛.继而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踩棉花感及胸部束带感;1周前症状加重,不能行走,伴大、小便困难.

  • 双源CTA诊断外伤性髂外静脉瘤并股动静脉瘘一例

    作者:韩丹;段慧;何波;徐燕

    患者男,35岁,8年前不慎摔伤右侧大腿根部,经当地医院给予包扎缝合处理,约半年后发现右侧大腿根部触及一大小约2 cm×2 cm包块,未作任何治疗.1个月前出现右下肢肿胀、疼痛,呈撕裂样,放射至整个下肢,运动后疼痛、肿胀加重.体检:右侧腹股沟区可见一陈旧性瘢痕,右下肢明显肿胀,张力略高,浅静脉未见明显曲张,右大腿根部前侧可触及一约2 cm×3 cm大小的包块,质软无压痛,可触及震颤,闻及吹风样杂音,右侧足背动脉搏动可触及,皮温、皮色正常.

  • MR LAVA技术在肝脏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钟美花;吕敦召;杨志宏;易本清;黎旭英

    目的 探讨1.5 T MR肝脏三维容积快速扫描(LAVA)技术在肝脏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78例肝脏病变患者分别进行平扫和LAVA扫描,观察LAVA各期的影像表现,分析病灶的强化规律及血供关系.结果 78例中53例拟诊为恶性肿瘤,与手术、穿刺病理结果及实验室检查比较,诊断符合率为96.2%(51/53);25例良性患者诊断符合率为92%(23/25).结论 LAVA技术能够清晰地显示肝脏病变的各期动态变化及血供,结合平扫,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以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 螺旋CT双期薄层增强扫描在胰岛素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英明;程涛;邓克学;程琦;韦炜;罗英姿;李世青

    目的 探讨螺旋CT双期薄层增强扫描在胰岛素瘤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岛素瘤患者16例,术前行胰腺螺旋CT双期薄层增强扫描.扫描延迟时间动脉期21~26 s,门静脉期65~70 s.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80~100 ml,注射流率2.5~3.0 mL/s.采用单层螺旋CT扫描10例,16层螺旋CT扫描6例.扫描层厚2.5~3.0 mm.结果 16例中,检出12例动脉期均为高密度,门静脉期10例为等密度,2例为高密度,瘤体直径0.8~2.5 cm;4例平扫及增强均未发现明显肿瘤.16例中肿瘤单发14例,多发2例.结论 螺旋CT动脉期增强薄层扫描能更清晰地显示胰岛素瘤,结合门静脉期对提高胰岛素瘤的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肝结核的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表现及诊断价值

    作者:邢增宝;李建军;陈峰;李岩

    目的 探讨各型肝结核的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18例肝结核患者行螺旋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均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结果 (1)浆膜型1例:肝包膜呈梭形增厚低密度影,增强扫描病灶内有分隔样强化,邻近肝实质动脉期明显强化.(2)粟粒型8例(病灶大径<2.0 cm):表现为肝内散在多发(6例)或单发(2例)粟粒小结节状低密度灶,增强扫描动脉期和静脉期病灶边缘轻度强化.(3)结核瘤型7例(病灶大径≥2.0 cm):表现为单发或多发较大结节或肿块,4例病灶内有斑点状钙化,1例结核性肝脓肿有环形钙化,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边缘轻度强化,周围肝组织明显强化,静脉期病灶边缘明显环形强化或病灶内蜂窝状强化.(4)胆管炎型1例:表现为肝门部肝内胆管扩张,增强扫描胆管壁强化,合并有腹膜后和肠系膜根部肿大淋巴结环形强化.(5)混合型1例:表现为肝包膜及邻近肝组织内低密度灶,同时具有浆膜型和结核瘤型的CT表现.结论 将肝结核分为浆膜型、粟粒型、结核瘤型、胆管炎型和混合型5种类型较合理.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能显示肝结核的一些特征性表现,如病灶"边缘强化征"、"蜂窝征"等,有助于该病的定性诊断.

  • 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CT诊断

    作者:于小平;梁赵玉;王平

    目的 探讨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CT特点.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CT资料,包括卵黄囊瘤24例、未成熟畸胎瘤22例、无性细胞瘤11例和良性畸胎瘤恶变5例.结果 囊性肿块9例,囊实性肿块19例,实性肿块34例.26例肿块内可见钙化.22例显示脂质成分.14例未成熟畸胎瘤可见盘曲带状略低密度影.2例良性畸胎瘤恶变囊肿内可见不规则头结节.11例可见腹膜种植结节.22例累及邻近脏器.10例盆腔淋巴结肿大.29例腹腔积液.结论 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CT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和鉴别.

  • 睾丸肿瘤的CT诊断价值

    作者:文戈;郁冰冰;李颖嘉;曲华丽;张雪林

    目的 探讨睾丸肿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睾丸肿瘤的CT表现.结果 20例患者21个病变睾丸,CT表现为阴囊内边界清楚软组织肿块.17例生殖细胞类肿瘤中精原细胞瘤10例,平扫病变呈等低密度,增强扫描呈轻中度强化,7例可见囊变坏死,2例有钙化;5例畸胎瘤患者发病均<20岁,CT平扫为等低密度,4例见钙化,1例见脂肪密度,增强后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内胚窦瘤2例,CT均表现为平扫呈等低密度,增强后呈轻中度强化.3例非生殖细胞类肿瘤中淋巴瘤2例(3个病变睾丸),2例淋巴瘤患者均>65岁,1例胚胎性横纹肌肉瘤,3例CT均表现为等低密度,增强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 CT对睾丸肿瘤的检出有一定价值,同时结合患者发病年龄及临床资料可对不同病理类型的肿瘤作出鉴别诊断,CT也可显示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情况,为肿瘤的分期和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 3.0 T MR DWI在肝脏良、恶性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初步研究

    作者:李彩英;封海龙;殷小平;冯平勇;崔彩霞

    目的 探讨3.0 T 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肝脏良、恶性局灶性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采用GE 3.0T Signal EXCITE超导型磁共振扫描系统对47例肝脏局灶性病变(57个病灶)行DWI,其中25例良性病变30个病灶,22例恶性病变27个病灶.b值选用0、500、1000 s/mm2,测量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ADC值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 b值为500 s/mm2和1000 s/mm2时,良性病变的ADC值分别为(3.12±1.58)×10-3mm2/s、(2.23±1.01)×10-3 mm2/s;恶性病变的ADC值分别为(2.01±0.95)×10-3mm2/s、(1.31±0.37)×10-3 mm2/s,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评价ADC值诊断肝脏良、恶性病变的曲线下面积、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799、77.8%、76.6%、77.2%、75.0%、79.3%和0.852、81.5%、90.0%、85.9%、88%、84.3%.结论 3.0 T MR DWI ADC值在肝脏良、恶性病变的鉴别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且b值为1000 s/mm2时所测ADC值较准确.

  • 运用DTI直方图分析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正常表现白质损害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作者:周滟;秦玲娣;徐群;曹玮文;路青;李磊;戈欣;柴伟明;许建荣

    目的 利用扩散张量成像(DTI)直方图分析,明确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患者的正常表现脑白质(NAWH)损害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对24例VCI患者、18例卒中后无认知功能损害患者(Stroke组)行常规MRI和DTI检查,各组之间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相匹配.计算侧脑室旁高信号灶评分(PVH)和深部白质病变评分(DWMH score)、病变体积与颅脑内容积的比值、灰质(GM)、白质(WM)、表现正常灰质(NAGM)、NAWM的各向异性分数(FA)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图.结果 VCI患者的FA和ADC直方图与Stroke组不同,VCI患者WM及NAWH FA直方图左移、FA峰高增高;ADC直方图右移、峰高降低.两组之间FA值在WM平均值、WM峰位置、NAWM平均值和NAWM峰高存在差异,而ADC值在WM平均值、WM峰位置和NAWM平均值存在差异(P<0.01).VCI患者NAWH的FA平均值和峰高与言语流畅性测验(VFT)评分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VCI患者NAWH存在病变,其病变的严重程度与认知功能损害程度有关,DTI直方图分析可用于评价疾病的严重程度.

  • 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双源CT血管造影分析

    作者:朱宗明;张宗军;贾传海;戚荣丰;刘斐;卢光明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和成分、斑块发生部位、动脉管腔狭窄程度与缺血性脑梗死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64例临床诊断并经CT或MRI证实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资料.164例均行双源CT血管造影检查.对颈动脉颅外段及颅内段较大分支进行评价,重点分析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件质和成分、斑块好发部位以及造成颈动脉管腔的狭窄程度等,并与138例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164例中,颈动脉颅外段斑块137例(占83.5%),其中颈动脉分叉处斑块好发(97/137,70.8%).颈动脉单纯斑块75例,其中非钙化性斑块(含多发)26例,占15.9%,钙化斑块(含多发)49例,占29.9%;颈动脉混合性斑块89例,占54.2%.72例颈动脉管腔中一重度狭窄患者中,52例(占72.2%)伴发同侧脑梗死;12例颈动脉闭塞患者中,11例(占91.7%)伴发同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和检出数量与脑梗死有明显的相关性(P<0.005).结论 缺血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性质和成分、斑块的数量、斑块的发生部位及管腔的狭窄程度密切相关;双源CT血管造影可作为缺血性脑梗死病因的检查方法之一.

  • 青光眼患者视觉皮层激活的fMRI评价

    作者:张敬;宋修峰;张权;张云亭

    目的 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评价青光眼患者视觉皮层的激活情况,分析视野改变与视觉皮层激活间的对应关系.资料与方法 30例青光眼患者和30名健康自愿者进行左、右眼单眼刺激组块设计的fMRI实验.刺激为全屏幕黑白翻转棋盘格,对照为中心带静止白色圆点的黑色屏幕.在1.5 T MR扫描仪行血氧水平依赖(BOLD)-fMRI,6个对照组块与5个刺激组块交替进行,每个组块20 s.采用SPM2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观察青光眼患者左、右眼单独刺激时视觉皮层的激活情况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青光眼和正常对照组左、右眼刺激各16例入组.(1)青光眼左、右眼刺激时双枕叶视觉皮层均激活,且均以右枕叶视觉皮层激活为主;(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青光眼左、右眼刺激时双枕叶视觉皮层激活强度和范围减低,且均以右枕叶视觉皮层激活减低为主;(3)9例中晚期青光眼患者,视野缺损主要表现为管状视野和视野颞侧视岛.左、右眼刺激时视觉皮层激活方式不同,左眼刺激以右枕叶视觉皮层激活为主,右眼刺激则以左枕叶视觉皮层激活为主.结论 fMRI可以反映青光眼患者视野缺损和视觉皮层激活的对应关系,进而推断视网膜病变的部位和程度,有助于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 SWI在高血压患者伴发脑内微出血的诊断应用

    作者:杨昂;张雪林;陈燕萍;陈斌;曲华丽

    目的 了解高血压患者伴发脑内微出血(CMBs)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上的表现,并探讨其与高血压水平、白质疏松程度、伴发梗死和叶性出血的关系及其病理基础.资料与方法 对59例高血压患者行SWI,观察CMBs在SWI上的表现,对其数目和分布进行统计并进一步与临床和其他影像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59例共检出35例(59%)CMBs,CMBs呈典型顺磁性物质相位图改变.CMBs主要分布于皮层和皮层下(1,0~5)、基底节区(3,0~10);脑内有CMBs组平时收缩压水平为(154.4±15.0)mmHg(1 mmHg=0.133 kPa)和平时舒张压水平为(92.6±12.6)mmHg均高于无CMBs组;不同级别白质疏松者相对应的CMBs数目有显著性差异;有伴发梗死或出血组的CMBs数目高于无伴发组.结论 SWI有助于显示CMBs;高血压患者CMBs主要分布于基底节区以及皮层和皮层下区;CMBs的出现和多少间接反映了脑内细微穿支动脉的受损程度.

  • 静息态fMRI在帕金森病基线脑活动变化中的初步研究

    作者:龙玉;刘波;雒晓东;严超赣;刘岘;李宁娜;陈志光;陈俊

    目的 探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低频振幅(ALFF)方法评价帕金森病(Parkiuson's disease,PD)基线脑活动变化.资料与方法 利用1.5 T MRI系统对PD患者和年龄匹配正常对照组各16例分别进行静息态fMRI.静息态fMRI原始数据采用统计参数图软件(SPM5)预处理和静息态磁共振数据分析工具包(REST)进行ALFF分析,采用SPM5进行t检验统计分析,并用XjView软件确定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解剖位置及MRIcroN软件结果呈现.结果 在静息状态下,相对正常对照组,PD患者以下脑区ALFF增高有统计学意义,这些脑区包括左侧中央后回(BA 5)、左侧顶上小叶(BA 7)、左侧顶下小叶、左侧楔前叶和左侧额上回;右侧枕叶舌回(BA 18);双侧小脑后叶.结论 PD患者静息态下左侧脑默认网络及感觉运动皮质等区域ALFF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可能代表了与病情程度及治疗有关的特定病理改变.

  • CT灌注分析慢性进展性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性脑缺血

    作者:许凡勇;吴曙晖;肖家和;尼玛

    目的 探讨慢性进展性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性脑缺血的CT灌注血流动力学改变特点.资料与方法 搜集25例具有临床及影像资料的单侧大脑中动脉主干慢性进展性闭塞的病例,取双侧大脑中动脉支配镜像兴趣区各灌注参数值行配对t检验.结果 患侧与对侧之间局部脑血流量(rCBF)、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与对侧之间局部脑血容量(rCBV)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进展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缺血的CT灌注特征是:rCBF下降、MIT及TTP延长,rCBV无明显变化.

  • CT增强双期扫描在肺癌非手术治疗疗效评价中的初步研究

    作者:李慎江;赵勇;朱岩;朱峰;刘德斌;梁文杰;崔学峰;毕文杰

    目的 探讨螺旋CT增强双期扫描技术在评价肺癌非手术治疗疗效中的作用.资料与方法 52例经非手术治疗肺癌患者行螺旋CT增强双期扫描(以4 ml/s的流率注入对比剂,分别在25 s及90 s行胸部螺旋扫描),记录肺癌增强前后各时相的CT值并计算强化净增值,并与文献结果对照.记录25 s及90 s时肺癌的强化模式.结果 治疗后肺癌平扫CT值、增强后25 s及90 s CT值分别为(42.20±7.43)HU、(57.35±10.09)HU、(71.85±12.45)HU.平扫CT值与文献报道的未经治疗的肺癌平扫CT值(40.70 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55,P=0.152>0.05).强化净增值(29.46±10.85)HU明显低于文献报道的未经治疗肺癌的强化净增值(35.79 HU)(t=4.206,P=0.001<0.05).52例中32例90 8时表现为均匀强化;32例中25 s时21例表现为混杂强化,7例表现为均匀强化,2例表现为中央强化,2例表现为周边强化.结论 治疗后肺癌有逐渐强化的趋势;肺癌强化净增值能反映肺癌的血供,可作为肺癌非手术治疗疗效评价指标之一.

  • 肺黏液表皮样癌的CT表现

    作者:朱建国;杨亚芳;唐继来;李海歌

    目的 探讨肺黏液表皮样癌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搜集1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肺黏液表皮样癌患者资料,分析其CT表现,并回顾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 肺黏液表皮样癌表现为气管、支气管内或肺内孤立性结节、肿块,呈卵圆形或分叶状,可伴有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部分可见点、片状钙化,注射对比剂后肿块呈中度强化.结论 肺黏液表皮样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能为该病诊断提供帮助.

  • 快速全身扩散加权磁共振扫描在肿瘤性病变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黄娟;管永靖;陈克敏;凌华威;魏来

    目的 探讨快速全身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whole body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WB-DWI)技术在肿瘤性病变中的初步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使用WB-DWIBS扫描脉冲序列(b=800 s/mm2),对24例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经背景抑制三维一大密度投影(3 dimensional-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3D-MIP)重组及黑白翻转技术观察病变,与同位素骨扫描(single pr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结果对照.对可疑病变行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测量,并评判肿瘤患者病变进展状况及治疗后疗效.结果 采用b=800 s/mm2的DWI获得的原始图像经背景抑制(background suppression,BS)、3D-MIP重组及黑白翻转技术,得到类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图像,经过三维图像旋转结合原始横断面图像及可疑病变ADC值测定,肿瘤性病变在DWI上呈清楚的高信号.WB-DWI检出全身病变的敏感性高于SPECT.4例肿瘤患者于化疗后随访复查全身DWI,均提示原发病灶缩小或减少.结论 WB-DWI有助于病变的定位及鉴别,可初步对肿瘤患者全身受累状况及疗效进行评估.

  • 关节滑膜结核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优势

    作者:李江红;孙莉;刘艳;杨进军;梅合利;冯伯茌

    目的 探讨MRI在早期关节滑膜结核诊断中的优势.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关节滑膜结核的MR表现.13例均行x线正侧位摄片及MRI平扫,其中7例行MR增强扫描,5例行CT平扫.结果 13例病变关节均表现为滑膜不同程度肿胀、增厚,其中7例增生滑膜呈结节状、团块状,增厚的滑膜在T1WI上呈低信号,在T2WI上大部分呈不均匀高信号,个别呈中等偏低信号;8例T2WI显示增厚的滑膜内散布小片状及囊状高信号,T1WI上呈稍低信号.关节软骨T1WI信号减低,无明显形态改变5例,变薄、毛糙4例,部分或大部分破坏消失4例.关节边缘囊状或小圆形骨质破坏6例,关节骨端骨髓水肿9例,其中3例为骨端大范围水肿并向骨干蔓延.关节内及关节周围积液13例.7例增强扫描均见增厚的滑膜呈不同程度强化,其中5例于增厚的滑膜内可见多发环形或不规则环形强化.结论 MRI可全面反映滑膜结核的病理改变,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跗跖关节骨折脱位的多层螺旋CT特征表现

    作者:张泽坤;丁建平;侯志勇;张伟;李玉清;王冬梅;王泽静

    目的 探讨跗跖关节骨折脱位的多层螺旋CT特征表现.资料与方法 跗跖关节骨折脱位患者23例,其中直接暴力损伤者10例,间接暴力损伤者13例.应用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表面遮盖显示技术(SSD)及容积再现(VRT)重组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 单纯骨折6例,骨折合并跗跖关节失去正常对应关系17例,其中10例关节面错位≤2 mm,3例骨折既合并>2 mln的关节错位又有≤2 mm的关节面错位.第2跖骨基底与内侧楔状骨间隙增宽,提示Lisfranc韧带损伤14例.结论 骨折(以第2、3跖骨基底骨折常见,以跖侧常见)、关节面错位和Lisfranc韧带损伤可为跗跖关节骨折脱位多层螺旋CT扫描的特征表现.

  • 骨巨细胞瘤MRI表现与Ki67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张佩佩;束敏;丁晓毅;杜联军;陆勇;颜凌;陈克敏

    目的 研究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MRI表现及分级与Ki67表达程度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7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GCT患者的MRI表现、MRl分级与肿瘤组织Ki67表达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MRI所示的病变大径、病变膨胀程度、T2WI低信号环完整性、病变周围的水肿程度、MRI上软组织肿块及MRl分级方法2与Ki67在肿瘤组织内的表达程度之间均缺乏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MRl分级方法1与Ki67在肿瘤组织内的表达程度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结论 GCT MRI表现分级方法1与Ki67的表达程度之间有相关性,可作为GCT的分级参考标准.

  • CT影像上易误诊为鼻骨骨折的正常结构

    作者:邰迎吉;张炜;李峻;邹伟;马翔

    目的 对正常鼻骨及骨缝的CT影像学表现进行观察.探讨易误诊为鼻骨骨折的正常结构,为鼻外伤的CT诊断提供参考信息.资料与方法 20名无鼻外伤自愿者,采用Siemens Somatom AR. star螺旋CT横轴位及冠状位扫描,层厚2 mm.横轴位扫描以听眦线为基线至鼻尖骨性终末.冠状位扫描其基线与鼻骨前缘平行扫描至鼻尖下部骨性终末.结果 横轴位CT表现:鼻骨根部呈"座式电话机手柄"状,鼻骨体部呈"拱桥"状,鼻骨尖部呈"刀尖"状.鼻上颌缝显示20例,鼻骨间缝显示18例,鼻额缝不显示,鼻骨孔显示7例,鼻骨变异1例.冠状位CT表现:鼻骨前部(即鼻背部)呈"鸭嘴"状,鼻骨中部呈"三叉"状,鼻骨尖部呈"刀尖"状.鼻上颌缝显示20例,鼻骨间缝及鼻额缝显示18例,鼻骨孔显示8例,鼻骨变异2例.结论 正常鼻骨在CT轴位和冠状位扫描的不同层面各有其特征性表现,鼻骨孔、鼻骨间缝、鼻上颌缝及某些变异均有可能误诊为骨折.

  •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病理及临床影像学表现

    作者:赵峰;章士正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ryptogenic organizing pneumonia,COP)为病因不明的机化性肺炎(organizing pneumonia,OP),属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IIP)的一种[1],其诊断依赖于典型的病理学和临床影像学特征,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显著.

  • 累及颈静脉孔区少见肿瘤的鉴别诊断

    作者:张礼春;张放;沙炎

    颈静脉孔位于颞骨岩部下内侧,通常由颞骨和枕骨共同构成.原发于颅底的肿瘤累及此区域较常见的有颈静脉球瘤,但还有部分原发于颅底的肿瘤也可累及此区域(罕见).笔者总结几种少见累及此区域的原发于颅底的肿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 肩关节多层螺旋CT斜冠状位重组的应用研究

    作者:马得廷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肩关节斜冠状位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的方法及其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20例(40侧)经16层螺旋CT常规容积扫描及薄层重组的肩关节病例,均应用常规MPR(CM-PR)、多向调整MPR(AMPR)及旋转式MPR(RMPR)技术对肩关节进行斜冠状位重组.由两名有经验的CT诊断医师对所有重组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0侧肩关节中,3种MPR技术均获得了斜冠状位图像.在显示肩关节图像质量方面,AMPR与RMPR模式优于CMPR模式(A医师:UAMPR:CMPR=-7.221,P=0.000,URMPR:CMPR=-7.629,P=0.000;B医师:UAMPR:CMPR=-5.510,P=0.000,URMPR:CMPR=-6.686,P=0.000),AMPR与RMPR模式无差异(A医师:UAMPR:RMPR=-0.872,P=0.383;B医师:UAMPR:RMPR=-1.291,P=0.197).在肩关节成像的简易程度方面,RMPR技术优于AMPR技术(tA=37.267,tB=36.236,P=0.000).结论 AMPR、RMPR均能获得肩关节的标准斜冠状位图像,在评价肩关节疾患方面较CMPR更具优势和应用价值,而RMPR较AMPR操作简便,是对肩关节MPR成像的一种新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结直肠癌合并肝脏转移的介入治疗

    作者:徐春生;李传富;陈大庆;徐允鹏;阎如虎;吴媛媛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合并肝脏转移经导管动脉灌注及栓塞治疗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35例结直肠癌合并肝脏转移患者,行结直肠肿瘤供血动脉插管灌注化疗和/或栓塞术,同时对肝脏转移瘤行动脉插管灌注化疗栓塞术.其中介入治疗后1~3个月23例患者行结直肠肿瘤外科手术切除,6例肝脏单发转移癌行外科手术切除.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1~3个月随访复查CT,结直肠肿块显效11例,有效22例,无效2例;肝脏转移灶显效20例,有效12例,无效3例.23例外科手术切除肿瘤顺利,术中出血300~1500 ml,术后病理提示肿瘤坏死明显,可见纤维组织增生和炎性细胞浸润.6例肝脏转移瘤外科切除,术后病理提示1例未见癌细胞,其余5例可见少量癌细胞,坏死明显.结论 经导管动脉灌注及栓塞治疗结直肠癌合并肝脏转移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C-反应蛋白在原发性大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前后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史震山;陈自谦;杨熙章;张鸿文;庄大生

    目的 研究原发性大肝癌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前后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至2007年12月128例因原发性大肝癌行TACE患者的术前和术后1~8天血清CRP变化情况.52例术前CRP处于正常范围(阴性组),76例术前CRP高于正常值(阳性组).随访观察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及复发率;利用散射免疫比浊法定量测定患者TACE前后血清中的CRP值.结果 TACE后血清CRP浓度均在术后迅速增高,在术后4天达到峰值,以后逐渐降低,并于术后第8天下降到术前水平;CRP阴性组术后肿瘤体积缩小率高于阳性组,阴性组患者总生存率及有效肿瘤体积缩小率明显高于阳性组,复发率低于阳性组.结论 TACE疗效与患者血清CRP变化呈负相关,TACE后CRP升高幅度大提示预后不良.TACE术前CRP可作为原发性大肝癌患者TACE后疗效及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 Dyna-CT在非血管介入诊疗中的应用

    作者:刘战胜;陈勇;李彦豪

    目的 探讨与数字平板DSA结合的旋转断层重组技术所获得的CT样图像(Dyna-CT)在非血管介入诊疗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及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53例非血管病变患者行84次Dyna-CT检查.根据检查部位不同分为:骨关节21例(脊柱14例,头颅4例,肩关节2例,髋关节1例),共32次重组;软组织23例(肝脏20例,肾脏2例,盆腔1例),共37次重组.腔道9例(气管6例,食管3例),共15次重组.图像后处理主要通过多平面重组(MPR)获得Dyna-CT图像.图像的评价由介入手术医师在术中或术后进行,分为优、良、差三类.结果 在84次重组中,39次图像质量优,占46%,34次图像质量良,占41%,11次差,占13%.导致图像质量差的原因为:碘油、导管及支架造成的高密度伪影(5次),病变与周围组织密度相差太小(4次),因患者屏气不良造成移动伪影(2次).其中骨关节图像质量优20次,良10次,差2次.腔道系统图像质量优7次,良6次,差2次.软组织图像质量优12次,良18次,差7次.经统计学处理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数字平板DSA获得的Dyna-CT图像可提供清晰、任意角度的断面图像,特别在骨关节和腔道系统能获得优质的图像,可满足临床非血管介入诊疗的需要.

  • 槐耳清膏联合化疗栓塞对兔VX2肝癌凋亡及其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任建庄;郑传胜;冯敢生;梁惠民;夏向文;段旭华;赵辉

    目的 观察槐耳清膏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兔VX2肝癌凋亡及其相关蛋白P53、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将36只MRI证实已成功接种VX2肝癌的荷瘤兔随机分为3组,开腹经肝动脉穿刺分别给予不同处理:A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经肝动脉注入0.2 ml/kg体重生理盐水;B组为TACE组.经肝动脉注入超液态碘油0.2 ml/kg+丝裂霉素0.5 ms/kg体重乳剂;C组为TACE+槐耳清膏灌服组,TACE方法同B组,同时术后每天灌服槐耳清膏500 mg/kg体重.术后二周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各组肿瘤细胞的凋亡指数,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肿瘤细胞的P53、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A组的肿瘤细胞凋亡指数小,C组的肿瘤细胞凋亡指数高;3组动物肿瘤细胞的凋亡指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动物肿瘤细胞的Bax蛋白表达阳性率A组低,C组高;P53和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c组低,A组高;3组动物肿瘤细胞的P53、Bax和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相比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槐耳清膏可能通过促进肝癌细胞Bax蛋白表达增高,使P53和Bcl-2蛋白表达下降,导致肝癌细胞的凋亡增加达到治疗肝癌的目的 .

  • 颞骨64排螺旋CT扫描剂量实验研究

    作者:杨智云;李树荣;郑少燕;严超贵;彭谦;范淼;陈星;初建平;孟悛非

    目的 研究64排螺旋CT颞骨扫描剂量与电流、电压及图像质量的关系,探讨降低剂量扫描方法.材料与方法采用东芝64排螺旋CT,在电压分别为120 kV、100 kV及80 kV时,逐渐降低电流扫描,对头颅标本行颞骨扫描,直至图像质量很差时停止.比较CT剂量指数(CTDIvol)与电流、电压及图像质量的关系.结果 电压固定,CTDIvol与电流(mA)呈线性关系.降低mA,可以降低剂量,同时噪声标准偏差(SD)也增加,电流降到30 mA时,噪声SD 120~150,颞骨内精细结构仍能显示.CTDIvol与电压(kV),呈指数型曲线关系,电流较大时,电压降低少许,即可大幅度降低剂量.获得相同图像质量,儿童较成人可以用更低的剂量扫描.结论 64排螺旋CT颞骨扫描可以降低电流也可适当降低电压以降低X线辐射剂量.

  • 脑内毛细血管瘤MRI诊断(附6例报告)

    作者:李华雨;余田;许乙凯;林炳权;詹传银

    目的 探讨脑内毛细血管瘤的MRI表现.资料与方法 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6例脑内毛细血管瘤的MRI特征.结果 6例脑内毛细血管瘤分别位于脑干、延髓、左右小脑半球、右侧颢叶、左侧额叶;3例有亚急性出血,2例呈囊实变,1例为实性,MRI信号呈不均匀;增强扫描6例病灶实体部分均显著不均匀强化,境界清楚;5例病灶实体内可见点状及细条状未强化分隔,3例可见引流血管与病灶相连.结论 MRI对脑内毛细血管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腹部淋巴管瘤的CT及MR表现

    作者:张敏;陈岩;陈海铃;陆志前;强呼明;许小伍;王金梅

    目的 探讨腹部淋巴管瘤(lymphangioma,LA)的CT及MRI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腹部LA的CT及MRI表现.结果 5例中肠系膜3例.腹膜后2例,表现为跨区、沿组织间隙适形性生长的囊袋状病灶,壁薄、光滑,囊及囊壁无明显强化.1例见肠系膜血管征伴周缘多发滋养血管.结论 CT及MRI对腹部LA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 肾脏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的螺旋CT诊断

    作者:郎宁;曾祥柱;刘剑羽;杨郁

    目的 探讨肾脏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mixed epithelial and stromal tumor of the kidney,MESTK)的螺旋CT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MESTK的螺旋CT平扫及增强表现并复习文献.结果 5例均为单侧单发,边界均清楚,与肾实质分界清晰;4例呈圆形或椭圆形,1例呈不规则形;1例凸向肾盂,2例凸向肾皮质外,1例局限于肾实质内,1例肿块较大,向肾皮质和肾盂凸出;5例均为囊实性病变,肿块内部可见多个囊腔,囊壁较均匀光滑;增强扫描病灶囊性部分不强化,实性部分呈延迟强化.结论 肾脏单发囊实性肿块,实性部分延迟强化,应考虑到MESTK,确诊仍依靠病理.

  • 成骨不全症临床及X线诊断

    作者:齐燕;欧陕兴;钱民;彭光明;郭元星;林伟光;唐春雷;杨方;马红霞;刘海陵

    目的 探讨成骨不全症的遗传、病理学、临床及影像学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成骨不全症患者的临床及X线表现.结果 10例均有骨质密度减低、蓝色巩膜及骨折,听力障碍2例,牙齿发育不全5例,前囟未闭1例,发育迟缓4例,"爆米花"样钙化1例,椎体变扁2例,代谢亢进8例.结论 成骨不全症是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缺陷性结缔组织病,临床及X线检查对其诊断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 MR扩散加权成像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罗银灯;赵建农;郭大静;陈林丽;陈维娟;吴伟;沈霞;吴翠霞

    目的 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43例经钼靶或彩超诊断为乳腺肿瘤的患者采用单次激发回波平面成像(echo planar imaging,EPI)技术行双侧乳腺DWI,扩散敏感系数(b值)分别为600、750、1000 s/mm2.同时选取10名知情的健康志愿者及4例患者对侧正常乳腺作为对照组.观察乳腺病变在DWI上的大小、形态及信号特征,测量24个正常乳腺、手术病理证实的24个恶性病灶、23个良性病灶分别在b=600、750、1000 s/mm2时的ADC值,比较良、恶性病变、正常腺体间ADC值差异及b=600、750、1000 s/mm2时ADC值差异.根据恶性组平均ADC值的95%可信区间的上限,计算3组不同b值下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乳腺良、恶性病变、正常腺体间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1.113,P<0.0001),恶性病变ADC值明显低于良性病变和正常腺体组织(P<0.0001),良性病变ADC值明显低于正常腺体组织(P<0.0001);3组b值间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539,P<0.0001),b值越低,ADC值越大(P<0.05).b=600、750、1000 s/mm2时,根据恶性组平均ADC值的95%可信区间的上限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分别为91.7%、70.8%和79.1%,特异性分别为89.4%、89.4%和93.6%,准确性分别为93.0%、69.0%和88.7%.结论 根据ADC值可以对乳腺良、恶性病变做出鉴别诊断,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ADC值测量对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贺延莉;靳二虎;马大庆;梁宇霆;吴晓华;贺文

    目的 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50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乳腺癌患者,其中浸润性导管癌35例,导管原位癌8例,小管癌5例,导管乳头状癌1例,黏液癌1例.使用 GE 3.0 T磁共振仪,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平扫、DWI及动态增强.所有病例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成像(SE-EPI)序列行DWI扫描,扩散敏感系数(b值)取0、800 s/mm2,在ADW 4.2工作站对DWI图像进行后处理,测量感兴趣区的ADC值,对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病灶的平均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ADC值在乳腺癌不同病理类型鉴别诊断中是否具有临床价值.结果 浸润性导管癌平均ADC值为0.961×10-3 mm2/s,导管原位癌平均ADC值为1.203×10-3mm-2/s,浸润性小管癌平均ADC值为1.125×10-3mm2/s,浸润性导管癌与导管原位癌及小管癌的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在乳腺癌病理分型上可提供一些其他MRI序列无法获得的有价值的信息,ADC值测量对浸润性导管癌及导管原位癌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GE Lightspeed Ultra多层螺旋CT床面运动故障分析及检修

    作者:甘泉;殷瑞根;王冬青

    故障现象机器正常开启后,运行时床面移动异常,机架板面不能正常显示床面移动数值,而显示"88888"不变数字.退出床面时,不能完全退到底,床向下降时只能降至中间不能降到底.后床面不能移动不能扫描.

  • Siemens AR. nova CT故障维修三则

    作者:杨晓明;陈明艺

    故障现象一开机,系统程序进入用户界面后,机架启动失败,机架两侧的操作按钮灯不亮,床水平、垂直位及机架倾斜角度显示"1888",系统提示错误信息.

  • GE Hispeed NX/Ⅰ型CT故障维修一则

    作者:刘涛

    故障现象扫描架不能旋转,无法曝光.故障分析与检修按正常头颅扫描模式进行水模扫描.当按下曝光确认(Confirm)命令按钮后,闻及X线球管阳极加速旋转声,稍后显示器上提示"TGP系统工作超时,并没有收到来自OGP系统的扫描指令,故障代码为:11-10F0-01;TGP系统向OGP系统发出三次以上错误提示反馈,同时OGP系统给出故障代码为:20-1030-05"的信息,曝光按键指示灯不亮,无法曝光.

  • CR950 ERROR 14008的维修

    作者:周军

    故障现象机器CR950报错14008(slow scan初始化错误).故障检修 (1)正常关机后,再开就无法运行,重启无效.(2)进入诊断模式,发现Slow scan根本不动.但马达上有电流声.测MSC上各点电压正常.测A6,A7间的连线,正常.(3)先后更换Slow scan和一块A6板都不能解决问题.又先后更换两块A6,故障照旧,再将软件该打的补丁都加上.

  • 上期读片窗答案

    作者:袁涛;全冠民

    术前诊断左额叶室管膜瘤或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手术所见肿瘤位于左额叶皮层,约5 cm×4 cm×4 cm大小,血运丰富,境界清楚,质软,呈灰红色,其后部及底部见囊性变、内为淡黄色液体.

  • 读片窗

    作者:梁久平;李恒国;康举龄

    患者女,44岁.间歇无痛性全程血尿2个月,加重1天后入院.体检:双肾叩痛(+),余无特殊.CT表现:左肾下极见囊实混合性包块,与肾周筋膜界限不清,囊性部分内见不规则絮状、条状分隔,实性部分CT值约35 HU,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CT值约86 HU,肾静脉内见部分充盈缺损(图1、2).

  • 跟腱病变的MRI表现

    作者:张雪哲

    1 正常解剖跟腱是由小腿浅层肌群的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肌腱汇合而成.它起自腓肠肌肌腹的终端,相当于踝水平处跟腱前表面有比目鱼肌参与,但腓肠肌较比目鱼肌有较多的腱纤维参与跟腱的组成[1].

临床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