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

临床放射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Radiology 림상방사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324
  • 国内刊号: 42-118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5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放射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冯敢生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异位甲状腺二例

    作者:牛富业;尹雪军;徐才国

    例1 男,30岁.发现舌根部肿物半年.半年前发现舌根部有一无痛性肿物,伴有发音不清,夜间打鼾等症状.专科检查:舌根部见一直径约2.0 cm圆形红色肿物,质中等,无压痛,咽无红肿,扁桃体无肿大,浅表淋巴结无肿大.CT平扫舌根部中线区见一直径约1.8 cm高密度圆形肿块,密度均匀,CT值约120 HU,边缘光整(图1),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图2).

    关键词:
  • 右腕部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一例

    作者:王永仁;李兆胜;赵丹红;杨慧强;经风华;彭志毅

    患者 女,60岁.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腕部背侧偏尺侧肿块,于当地医院行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未予重视.近2年,肿块进行性增大,并出现右腕部疼痛,反复发作,近1年出现无名指及小指麻木.体检:右腕部背侧偏尺侧可见一肿块,大小约1.5 cm×2cm×3cm,皮肤无红肿,局部压痛,轴向叩击痛阴性,肿块质地较硬,活动性较差,边界较清楚,右腕部活动轻度受限,右无名指及小指尺侧麻木,活动受限.

    关键词:
  • 幕上血管母细胞瘤一例

    作者:张杰;王淑梅;李卉;孙吉瑞

    患者 女,49岁.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于休息时出现头痛,伴右侧偏身麻木,发作时右面部及右上肢重,右下肢轻,每次持续约10 min后缓解,近期症状加重就诊.查体正常,精神睡眠可,常规血尿正常.外院CT提示左侧额顶叶异常密度,建议进一步检查.

    关键词:
  • 卵巢移行细胞癌一例

    作者:郭蕊;刘莉;吕赛群;熊燕

    患者 女,57岁.因"发现盆腔包块1月余"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流血,量少,无腹痛,无畏寒、发热等症状.既往有阑尾炎手术史.入院检查:生命体征平稳,心肺未见异常,下腹可见手术瘢痕.妇科检查:外阴为未产型,阴道可见少许淡血性分泌物.宫颈光滑、常大、无举摆痛.盆腔触及直径约13 cm包块,活动差,边界欠清,质中.子宫及双附件区触及不清.实验室检查:CA125 544 U/ml.

    关键词:
  • 尼曼-匹克病一例

    作者:胡丽丽;何长江;赵滨;孙焱;刘凤林

    患儿 女,2岁.因腹部膨隆1年就诊.体检:发育正常,神志清,精神反应可,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膨隆,可触及肝脾肿大.神经系统体检无异常.血常规:WBC 6.15×109/L,RBC 5.33×109/L, HB126g/L,PLT 149×109/L.

    关键词:
  • 前纵隔巨大非典型类癌一例

    作者:张韵;陈东

    患者 男,59岁.无明显诱因左侧胸痛、胸闷、不适3天,伴左上臂放射痛,活动时心累、头晕、头痛,无心悸、出汗、面色苍白等症状.白细胞计数10.35×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8.06×109/L.入院胸部CT检查示:前纵隔巨大囊实性肿块,左侧为囊实性,右侧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伴斑点状钙化,大小分别约9.3 cm×8.4cm×9.0cm、9.2 cm×10.1 cm×14.3 cm,CT值分别约23 HU、46 HU,邻近组织受推挤、移位,左侧胸腔少量积液(图1).增强扫描上述病灶呈均匀轻-中度强化,CT值分别约29 HU及49 HU(图2、3).CT拟诊:前纵隔肿瘤(倾向于恶性).

    关键词:
  • 输卵管积液的CT和MRI表现及误诊分析

    作者:周浩;李小双;陈晓;刘永康;王晨曦;刘林祥;王中秋

    目的 探讨输卵管积液的CT及MRI影像学特点,并与病理结果对照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输卵管积液患者的CT、MRI表现,观察、分析病变部位、病灶的形态及边界、CT密度及MRI信号、病灶增强后的强化模式等指标.记录输卵管积液患者的发病年龄、合并症及CT和/或MRI诊断结果,并进行分组,应用x2检验,对漏误诊情况加以分析.结果 双侧发病15例,单侧发病15例,共有45个病灶.22例(73.3%)合并卵巢及子宫其他疾病,其中合并卵巢囊肿12例,子宫肌瘤7例,其他病变6例,同时合并卵巢囊肿及子宫肌瘤3例.附件区病变在CT及MRI上表现为囊性、囊实性及境界不清晰肿块分别为36个(80%)、8个(17.8%)、1个(2.2%);病灶外观呈腊肠样、单囊、多囊及其他形态者分别为26个(57.8%)、11个(24.4%)、7个(15.6%)、1个(2.2%).CT平扫31个病灶多表现为腊肠样(45.2%)、单囊样(32.2%)、多囊样(19.4%)低、略低及等密度肿块影,边界清晰,1个(3.2%)病灶呈其他形态;MRI扫描输卵管积液T1WI呈低信号(86.7%)或等信号(13.3%),T2WI呈高信号(100%),DWI呈低信号(86.7%)或高信号(13.3%);增强扫描除1个病灶未见强化外,其余44个病灶均显示为囊(管)壁强化,囊(管)内液体无强化.45个病灶共漏误诊26个,腊肠样低密度肿块者漏误诊率为34.6%,单囊者漏误诊率为81.8%,多囊者漏误诊率为100%,单囊及多囊者的漏误诊率明显高于腊肠型(x2=10.65,P<0.01).结论 输卵管积液好发于中年女性,合并症多;其常见的CT及MRI特征为腊肠样、单囊及多囊样的水样密度或信号灶,囊液不强化而囊壁呈薄壁强化.腊肠样改变易被正确诊断,但单囊、多囊及囊实性者容易漏误诊.

  • 闭孔疝术前MSCT检查冠状位重建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光明;刘林;蒋方旭;曾少华;黄俊毅

    目的 探讨闭孔疝术前MSCT检查冠状位重建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经手术病理确诊的闭孔疝患者15例,术前均行MSCT检查,其中5例行增强扫描.以疝颈为中心行冠状位重建,记录疝颈、疝囊及疝内容物.通过x2检验比较冠状位与轴位显示病变的差异.结果 15例闭孔疝,单侧12例,双侧3例;右侧12,左侧6.疝囊:含气体(轴位1侧,5.56%;冠状位4侧,22.22%)、含脂肪(轴位3侧,16.67%;冠状位7侧,38.89%)、含软组织(轴位13侧,72.22%;冠状位13侧,72.22%).疝颈:哑铃征(轴位1侧,5.56%;冠状位8侧,44.44%)、鸟嘴征(轴位1侧,5.56%;冠状位14侧,77.78%)、靶征(轴位1侧,5.56%;冠状位15侧,83.33%)和条索征(轴位1侧,5.56%;冠状位7侧,38.89%).肠梗阻:肠道积气、扩张(轴位11例,73.33%;冠状位11例,73.33%),肠壁增厚(轴位8例,44.44%;冠状位11例,61.11%).血运改变:平扫低密度(轴位7例,46.67%;冠状位10例,66.67)、平扫高密度(轴位1例,6.67%;冠状位1例,6.67%)、增强扫描强化减弱(轴位2例,13.33%;冠状位2例,13.33%).冠状位显示疝颈征象与轴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哑铃征、鸟嘴征、靶征和条索征x2和P值分别为5.33,0.21;19.31,0.000;22.05,0.000;4.02,0.045).术后15例均治愈出院.结论 闭孔疝术前MSCT检查冠状位重建对明确闭孔疝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胃神经鞘瘤的CT表现

    作者:王健;胡红杰

    目的 探讨胃神经鞘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胃神经鞘瘤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 肿瘤位于胃体部7例,胃底部和胃窦部大弯侧各2例,肿瘤大小2.0 ~10.6cm,平均4.0 cm.肿瘤均为单发,呈类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清晰,2例腔内生长,8例腔外生长,1例腔内外混合生长.9例较小肿瘤(大径≤4 cm)密度均匀,2例较大肿瘤(大径≥6 cm)密度不均,内见钙化和坏死.平扫11例肿瘤CT值27.7~39.2 HU,平均(33.1 ±3.0)HU;增强扫描9例呈均匀性强化,2例强化不均,所有肿瘤实性部分动脉期中重度强化,静脉期进一步强化.2例不规则形肿瘤周围见多发肿大淋巴结,术后病理证实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结论 CT像上胃神经鞘瘤多呈类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晰,好发于胃体部,以腔外生长为主,增强扫描肿瘤呈渐进性强化;此外,瘤周淋巴结的肿大不能作为恶性胃神经鞘瘤的诊断依据.

  • 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MSCT表现与Mayo评分的相关性

    作者:杨晓燕;周丽莎;董帜;王猛;罗宴吉;胡元明;吕涵青;冯仕庭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肠道造影(CTE)在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搜集4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及CTE检查资料,对每例患者的CTE表现进行综合评分,分析CTE评分与Mayo评分的相关性.临床病情的严重程度采用改良Mayo评分系统,依据评分结果分成轻度、中度、重度三组.对三组间CTE的评分差异行统计学检验.结果 Mayo系统评分,46例中,轻度组10例,中度组17例,重度组19例.三组的CTE评分分别为4.9±2.3、7.6±2.6、10.9±2.0,各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溃疡性结肠炎的CTE评分与改良Mayo评分两者之间呈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0.835).结论 CTE评分法可准确地评估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病情的严重程度.

  • 动态增强磁共振对宫颈良恶性病变的鉴别价值

    作者:邝菲;颜志平;冯浩

    目的 探讨3.0T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对宫颈良恶性病变的鉴别价值.方法 对拟诊或排除子宫颈病变的241名女性就诊者行盆腔常规及DCE-MRI扫描,根据终病理诊断结果分为宫颈癌(n=156)、宫颈肌瘤(n=35)和正常(n=50)3组.分析3组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并计算动态增强半定量参数.结果 注射对比剂后30 s的强化率,宫颈癌组(49.45±12.34)%高于宫颈肌瘤(16.21 ±5.13)%及正常组(21.87±7.35)% (F=7.12,P=0.001);120 s的强化率,正常组(158.26 ±39.43)%高于宫颈癌(124.08 ±37.83)%及宫颈肌瘤组(115.93 ±36.40)% (F=10.693,P=0.009);240 s的强化率,宫颈癌组(108.99 ±36.43)%明显低于宫颈肌瘤(140.87 ±22.18)%及正常组(174.71 ±44.16)%,正常组高,宫颈肌瘤居中,3组的强化率对比在此期明显(F=17.29,P=0.008);宫颈癌的达峰时间短[(109.17 ±49.40)s],正常组居中[(168.21 ±40.84)s],宫颈肌瘤长[(220.17 ±47.96)s](F=15.353,P=0.0001);注射对比剂后15 s的强化率、60 s的强化率及大强化率在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利用3.0T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可以有效鉴别宫颈良恶性病变,且以增强晚期对比明显.

  • 3.0 T MR动态对比增强对宫颈癌组织学特性和临床分期的分析

    作者:张庆;徐香玖;周星;黄刚;王志民

    目的 运用3.0T MR动态对比增强(DCE-MRI)对宫颈癌微血管通透性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其药代动力学参数与宫颈癌的组织学特性和临床分期的关系及相关性.方法 对40例正常宫颈组及88例宫颈癌患者行3.0 TMR动态对比增强,获得药代动力学参数体积转运常数(Ktrans)、容积分数(Ve)、回流速率常数(Kep),分析定量参数值与宫颈癌及其病理分型、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 宫颈癌组较宫颈正常组Ktrans、Kep及Ve值显著升高(P=0.000);宫颈腺癌较宫颈鳞癌Ktrans值显著升高(P=0.010),Kep及Ve值无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076、0.112);随着宫颈癌分化程度增加,Ktrans、Kep值显著升高(P值分别为0.011、0.019),Ve值无统计学意义(P=0.342),Ktrans及Kep值与分化程度呈弱负相关(r值分别为-0.277、-0.289);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Ktrans及Kep值显著升高(P值分别为0.001、0.013),Ve值无统计学意义(P=0.071),Ktrans及Kep值与临床分期有一定相关性(r值分别为0.395、0.307).结论 DCE-MRI药代动力学参数与宫颈癌的组织学特性和临床分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对宫颈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子宫腺瘤样瘤与子宫肌瘤MRI表现比较

    作者:蒙秋华;雷永霞;张文浩;何建勋;曾庆思;李新春

    目的 比较子宫腺瘤样瘤(AT)和子宫肌瘤的MRI征象的异同,以提高对两者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共30个病灶)子宫AT和78例(共166个病灶)子宫肌瘤患者的好发年龄和MRI表现,对比分析两者的T2WI、高信号分隔征、假包膜情况、T1WI增强的均匀度和强化比值的差异,并采用统计学方法检验.结果 子宫AT和子宫肌瘤好发年龄均为中年妇女,部位以肌壁多见,平均直径约3.7~3.9 cm.子宫AT呈囊性病变伴实性结节或实性肿块,实性肿块T1WI呈等信号,19例(67.9%)T2WI呈均匀低信号,18例(64.3%)均匀强化,21例(75%)强化程度低于宫肌,仅2例(7.1%)出现假包膜.子宫肌瘤呈实性肿块,T1 WI呈等信号,T2 WI呈均匀或不均匀低信号;72个(43.4%)病灶内见斑片高信号、高信号分隔征,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且强化程度多(81.9%,136/166)等于或高于宫肌,85个(51.2%)病灶可见假包膜.结论 子宫AT的MRI表现与子宫肌瘤相似,T2WI高信号分隔征、强化程度等高于宫肌及出现假包膜或许是子宫肌瘤区分AT的特征表现,单发囊实性结节或实性结节T2WI呈均匀低信号、均匀强化且强化程度低于宫肌时需考虑到AT可能,后确诊依靠病理检查.

  • 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责任血管的MR仿真内镜重建研究

    作者:陈利军;陈士新;孙泽栋;马宁;徐琳;周新军

    目的 探讨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MR仿真内镜重建(MRVE)技术对责任血管的评估价值.方法 对57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双激发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序列(3 D-FEISTA-C)扫描,经原始图像及MRVE分析判断责任血管与神经的关系,将45例与微血管减压术(MVD)结果比较对照,一致性检验采用Kappa分析,并计算出原始图像及运用MRVE技术在检测责任血管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57例采用3D-FI-ESTA-C联合MRVE显示血管神经无接触5例,接触13例,压迫39例;责任血管为小脑上动脉43例,岩静脉8例,椎基底动脉4例,小脑前下动脉2例;其中责任血管为两支者5例;接触及压迫部位发生于神经出脑干段45例,脑池段12例.57例中45例3 D-FIESTA-C及联合MRVE显示血管神经接触及压迫、责任血管以及压迫部位与MVD术中所见一致性检验(K值分别为0.325、0.639).运用3D-FIESTA-C及联合运用MRVE技术检测责任血管的敏感性分别为88.89%、97.78%,特异性分别为33.33%、58.33%,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5.11%、89.80%,阴性预测值分别50%、87.50%.结论 运用MRVE技术能够为临床提供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三维可视化图像,可作为术前评价重要的辅助工具.

  •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局部一致性的静息态fMRI研究

    作者:谭永明;周福庆;何来昌;吴麟;曾献军;龚洪翰

    目的 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静息状态下全脑的局部功能连接改变情况.方法 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技术对21例CSM患者(研究组)和21名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均与之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序列扫描.rs-fMRI数据经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处理助手(DPARSF)预处理后,在统计参数图谱(SPM8)软件中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和分析患者组全脑局部功能活动的改变,Pearson线性分析其异常脑区的局部一致性(ReHo)值改变和临床功能评估(JOA、NDI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SM患者静息状态下左侧中央前回、右侧尾状核头、左侧枕叶中部、右侧颞上回、左侧额中回的ReHo降低,而桥脑-海马旁回、双侧小脑后叶、左侧小脑前叶、右侧颞中回ReHo增强(AlphaSim,P<0.05,体素>85).两组JOA评分与ND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SM组异常区域ReHo值与JOA评分、NDI评分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CSM患者存在广泛的脑区静息状态下局部功能活动异常,提示脊髓病变可影响到内源性的脑活动.

  • MRI在帕金森病嗅觉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邱伟;赖灿;范国华

    目的 探讨MRI在帕金森病(PD)嗅觉障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Philips Achieva 1.5 T超导型全身磁共振成像仪和16通道头-颈联合线圈,对40例存在嗅觉障碍的PD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组行高分辨磁共振冠状位成像及双回波成像,分别测量嗅球体积及T2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D组与对照组嗅球体积分别为(10.38±4.66) mm3、(18.68±10.84) mm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35,P<0.001);PD组与健康对照组嗅球T2值分别为(113.22±17.06)s、(125.54±9.43)s,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61,P=0.001).PD组H-Y Ⅰ级与H-YⅡ级嗅球体积比较分别为(11.48 ±6.04)mm3、(9.83±3.12)mm3(t=1.131,P=0.265);嗅球T2值比较分别为(109.22±15.81)s、(114.05±12.57)s(t=0.866,P=0.39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D组嗅球体积(左侧嗅球、右侧嗅球及两侧嗅球总体积)与病程均无明确相关性(分别为r=-0.141,P=0.393;r=-0.130,P=0.429;r=-0.139,P=0.400);PD组嗅球T2值与病程有明确相关性(r=-0.402,P=0.03).结论 PD患者嗅球体积明显减小,高分辨率MRI对嗅球体积的定量分析有助于PD嗅觉障碍的评估.PD患者嗅球T2值明显减低,反映了嗅球铁含量异常增加,并且嗅球T2值与病程有明确相关性;双回波成像嗅球铁定量分析在PD嗅觉障碍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结节性硬化综合症的CT与MR表现

    作者:阮志兵;焦俊;闵定玉;廖欣;文伟

    目的 探讨结节性硬化综合症(TSC)的临床特点与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经临床证实为TSC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影像学表现.结果 所有病例均发现室管膜下结节(65/65)且呈多发对称性分布,皮质、皮质下结节与脑白质区异常信号45例(45/65),增强扫描以结节不强化或强化不明显为特点;合并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5例(5/65),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化.28例行腹部CT检查,伴发肾脏多发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 23例(23/28),其中巨大肾AML 10例(10/28),伴有肝脏AML 15例(15/28),特征性表现为含有脂肪成分的肿块,双肾明显,出血与病变大小关系密切.19例行胸部CT检查,伴发肺部病变9例(9/19),包括多灶性微小结节样肺细胞增生(MMPH)和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LAM),MMPH表现为弥漫分布小结节状密度增高影伴小叶间隔增厚,LAM表现为薄壁、清晰的肺囊肿弥漫分布于全肺,病变的大小不等、分布欠均且多以一种损害病变为主.伴发骨质改变16例(16/65),表现为多部位多发结节或斑片状骨质密度增高或硬化影,以腰椎多见且先累及,牙质样椎弓硬化征象具特征性;颅骨以板障改变为主,近内板侧明显.结论 CT及MRI在结节性硬化症的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脑内改变具特征性且MRI价值突出,脑外改变值得重视且具有一定的影像特征及明显的临床价值.

  • 多b值DWI鉴别高级别胶质瘤及脑转移瘤

    作者:王健;钱银锋;杨奇芳;李敏

    目的 探讨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对高级别胶质瘤和脑转移瘤的鉴别价值.方法 对13例高级别胶质瘤和17例脑转移瘤患者进行常规MR及多b值DWI检查,测量肿瘤实质区及瘤周水肿区的D值及D*值,比较肿瘤实质区与瘤周水肿区之间D值及D*值的差异及两种肿瘤之间的差异,并采用t检验.结果 脑转移瘤的肿瘤实质区与瘤周水肿区的D值分别为0.94±0.27和1.28 ±0.40(t=-2.93,P=0.006);D*值分别为5.85±1.57和4.24±1.27(t =3.28,P=0.002).高级别胶质瘤的肿瘤实质区与瘤周水肿区的D值分别为0.85±0.21和1.20±0.37(t=-2.97,P=0.027);D *值分别为7.44±2.04和4.59±1.22(t =4.316,P=0.004).脑转移瘤肿瘤实质区的D*平均值为5.85×10-3mm2/s,而高级别胶质瘤肿瘤实质区D *平均值为7.44×10-3mm2/s,两者间差异显著(t=-2.412,P=0.023).肿瘤实质区的D值、瘤周水肿区D及D*值在两种肿瘤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b值DWI可以成为脑转移瘤与高级别胶质瘤无创性的鉴别方法.

  • 术前冠状动脉CTA评估支架参数与PCI放置支架参数的对比研究

    作者:孙新峰;关文华;骆宾

    目的 对比分析术前冠状动脉CTA(CCTA)预估冠状动脉支架参数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置入支架参数的相关性与差异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分析测量30例患者PCI术前1周内的CCTA图像,对其中50枚病变进行支架直径及长度的预估,并与PCI术中实际放置的50枚支架直径及长度进行比较.结果 (1)CCTA预测的支架直径及长度与PCI术中实际放置的支架直径及长度有明显的相关性(r=0.860,P<0.05;r=0.680,P<0.05);(2) CCTA预测的支架长度与PCI实际放置的支架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0,P<0.05),其中CCTA预测的支架长度大于PCI实际放置的支架长度共43枚(86.0%).结论 CCTA预测支架参数与PCI有较好的相关性,CCTA预测的支架长度往往大于PCI实际放置的支架长度,应引起临床重视.

  • 胸部髓外造血与髓脂肪瘤的CT与MRI鉴别诊断

    作者:马永红;叶剑定;喻伟;叶晓丹;张杰

    目的 探讨胸部髓外造血与髓脂肪瘤的影像鉴别诊断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例髓外造血与2例髓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观察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分析病灶的部位、数目、形态、大小及密度、信号及强化特点;观察大体标本及镜下结构.结果 胸部髓外造血患者平均年龄43.7岁,男女性别比1.5:1;髓脂肪瘤患者平均年龄61岁,性别比无差异.髓外造血基础疾病包括地中海贫血1例,恶性贫血1例,溶血性贫血3例;髓脂肪瘤基础疾病含糖尿病1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1例.5例胸部髓外造血位于双侧脊柱旁,呈多发性,扁丘状或椭圆形,病灶直径1.2~3 cm,其中3例密度不均匀,信号混杂,增强后不均匀强化;2例为均匀等密度及中等信号,轻度均匀强化.2例髓脂肪瘤位于后纵隔脊柱旁,1例单发,1例双侧对称性,类圆形,直径约4 ~8 cm,呈等低混合密度及混合信号,以脂肪为主,轻度不均匀强化.髓外造血大体呈红色,镜下不含或含不同比例的脂肪,造血成分多;髓脂肪瘤黄红相间,以黄色为主,脂肪成分为主,含髓系细胞.结论 胸部髓外造血与髓脂肪瘤患者在发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病灶数目、形态及大小、密度、信号、颜色、病理均有差异,可以结合临床病史及影像学特点进行正确鉴别诊断.

  • 双能量CT灌注缺损评分与右心室功能及动脉血气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蒲艳军;何芬;李文玲;田兴仓;屈先凤;穆莉莎;朱力

    目的 前瞻性分析双能量CT灌注缺损评分(P-score)与右心室功能形态学参数和动脉血气分析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搜集165例临床疑诊急性肺栓塞且行双能量CT Lung PBV成像模式扫描者,以常规CTPA为诊断标准,排除严重心肺疾病、图像质量差及临床资料不全者,其中57例被确诊为急性肺栓塞且临床资料完整.由两位胸部疾病影像医师在不清楚患者CTPA、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资料的前提下,参考Zhou等的方法计算P.score,原始图像经重建后测量四腔心层面右心室直径和左心室直径,并计算两者的比值,评价P-score与重建四腔心位中右心室与左心室(RV/LV)直径之比及P-score与动脉血气各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均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 结果 P-score、RV/LV、PaO2、PaCO2及SaO2值分别为3(1,9)、0.91(0.82,1.07)、83 mmHg(64.9,90.3)、36.9 mmHg(34.0,40.0)和90% (87.5,93).P-score与PaO2、PaCO2、SaO2呈轻至中度负相关,r值和P值分别为-0.289、0.029,-0.267、0.045和-0.305、0.021;P-score评分与RV/LV直径之比之间呈较强的正相关(r=0.539,P<0.001).结论 P-score可较准确地反映急性肺栓塞肺实质血流灌注状态,结合右心功能形态学参数及动脉血气分析能够协助临床评价急性肺栓塞的病情.

  • 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CT诊断

    作者:宋殿行;支爱华;杨新国;王志强;蒋世良;吕滨

    目的 探讨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LCAPA)的CT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CT诊断为ALCAPA并经手术矫正治疗的29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着重观察左冠状动脉开口位置、冠状动脉管腔扩张、侧支血管的建立及分布、以及左房室大小、心肌灌注情况.结果 CT对29例ALCAPA均做出明确诊断,清晰显示左冠状动脉起源于主肺动脉,其中21例起源于肺动脉左后窦,2例起源于肺动脉右后窦,1例起源于肺动脉前窦,5例起源于主肺动脉右侧壁;19例可见左冠状动脉向肺动脉内供血,其中13例呈喷射样改变;右冠状动脉迂曲扩张27例,单纯扩张1例,1例管径无扩张,左冠状动脉迂曲扩张13例,单纯扩张14例,2例管径无扩张;10例无明确侧支血管或仅少量侧支血管,19例侧支血管丰富,分布于室间隔、圆锥前、右室侧壁及心脏膈面;心外侧支13例,均为支气管动脉侧支,12例与回旋支相通,1例与前降支相通;13例左室壁心内膜下灌注减低;2例室壁变薄;左心室扩大26例,左心房增大20例;12例左心室乳头肌或腱索钙化;16例肺动脉增宽.结论 CT能够直观显示ALCAPA异常起源的部位,并能够显示出肺动脉内对比剂的喷射征像及染色样改变等提示左向右分流的特征性征象,同时可显示冠状动脉扩张、心内外侧支血管、心肌缺血及左房室增大等伴随的间接改变.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前后CT血管成像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春霞;吴刚;王书智;顾建平;殷信道;卢铃铨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介入治疗前后CT血管成像(CTA)的临床价值.方法 54例临床诊断下肢DVT的患者拟介入术前、30例下肢DVT患者介入术后行128层螺旋CT扫描及血管三维重建,观察下肢DVT的CT表现,与DSA检查进行比较,计算DVT的CTA诊断符合率.结果 介入术前组病例中,DVT分布在左下肢31例,右下肢16例,双下肢7例,26例DVT的范围和近心端CTA显示较DSA清楚,下肢DVT合并肺动脉栓塞8例.21例伴有髂静脉受压综合征,10例CT检查显示伴有其他原因的静脉阻塞:布-加氏综合征2例,盆腔肿块压迫髂总静脉4例,盆腔血肿压迫髂静脉1例,腹股沟区淋巴结、囊肿压迫髂外静脉3例.介入术后组病例中,25例髂股深静脉CTA显示:12例静脉血管成型术加血管内支架术,9例位置形态正常,1例位置异常,1例血管内支架术远端血栓形成,1例血管内支架静脉周围血肿形成;其余13例,6例下肢静脉通畅,4例血栓复发,3例下肢慢性DVT综合征,表现为静脉纤细、不光整、闭塞或部分闭塞.12例下腔静脉内滤器置入术后的CT检查显示:7例位置正常,5例下腔静脉内滤器变形或角度异常;其中4例可见滤器附近少量血栓,2例下腔静脉髂静脉广泛DVT形成.以DSA为诊断标准,DVT的CTA诊断符合率为98.8%.结论 CTA能准确诊断下肢DVT的机械性梗阻原因,清楚地显示DVT的位置、范围,与常规DSA对比有较高的符合率,介入术前CTA检查有一定的价值;CTA能够明确显示介入治疗后并发症是否存在以及病变程度,对DVT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 大关节腱鞘巨细胞瘤与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MRI特征及其鉴别诊断

    作者:陈基明;吴莉莉;翟建;丁俊

    目的 探讨大关节腱鞘巨细胞瘤与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MRI鉴别诊断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腱鞘巨细胞瘤和21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患者的MRI资料,所有病例均经MRI检查,其中9例腱鞘巨细胞瘤(5例行动态增强扫描)和13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患者行增强扫描,采用x2检验比较两者MRI特征的差异.结果 腱鞘巨细胞瘤在T1WI上均以等信号为主,T2WI上主要以稍高或高信号为主(11例),增强扫描均呈中等或明显的欠均匀强化;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在T1WI上主要呈中等或低信号(20例),T2WI上主要呈稍低信号(16例),9例病灶呈双低信号,增强扫描主要以中等不均匀强化为主(8例),两种疾病的T1WI、T2WI信号和强化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0.986、10.264、6.418;P值<0.01、<0.01、<0.05).腱鞘巨细胞瘤与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均以累及关节内外为主,均可呈弥漫型或局限型,破坏骨与软骨,导致关节间隙狭窄和关节积液,累及肌腱、韧带,两种疾病上述征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腱鞘巨细胞瘤与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T1WI、T2WI信号特点和强化程度有助于两者鉴别诊断.

  • 脊柱许莫氏结节增强MRI表现

    作者:王冰;孔祥泉;刘定西;陈友三;周敏;吴文骏;邓先波

    目的 探讨脊柱许莫式结节(SN)的增强MRI表现特征.方法 对282例SN患者的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SN的数目、位置分布、增强后表现特征、邻近骨髓信号改变及大小特点,分析上述相关因素与SN的相关性.结果 282例共发现602个SN,其中97例(34.4%) 144个(23.9%)呈现不同程度的强化.强化SN多位于腰椎(68.8%),且好发于椎体终板的中后部1/3.强化SN与未强化SN在椎体上、下终板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x2 =6.09,P<0.05).SN的强化表现形式有完全强化、环形强化和不均匀强化.邻近终板伴或不伴骨髓水肿的SN在增强扫描后是否强化有显著性意义(x2=56.66,P<0.05),强化SN较未强化SN大(Z=-16.47,P<0.05),且在强化SN中,伴邻近骨髓水肿的SN较不伴骨髓水肿的SN大(Z=-3.18,P<0.05),腰痛者的SN较无腰痛者的SN大(Z=-4.61,P<0.05).结论 强化SN好发于腰椎,强化表现形式多样,且较未强化SN大,强化SN中伴骨髓水肿及腰痛者的SN较大,增强MRI对SN血管化的显示及SN的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中枢听觉传导通路的DTI研究

    作者:肖云飞;彭莉艳;郝永红;穆可涛;程敬亮

    目的 应用DTI技术研究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的中枢听觉通路较正常人是否有改变;比较不同程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中枢听觉通路是否有差异;比较不同程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与正常人中枢听觉通路的差异.方法 使用GE Signa HDxt 3 T MR对22例经临床听力检查诊断为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患者及12名健康志愿者(正常组)进行DTI数据的采集,同时进行3D-FIESTA扫描以排除内耳畸形.参考相关文献,定义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为纯音听力测试听阈> 90 dB,非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为纯音听阈>25 dB、<90 dB.共有21只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耳,19只非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耳以及28只正常耳.本研究定义两个感兴趣区,分别为外侧丘系及下丘.测量感兴趣区的DTI相关参数,分别为:轴向扩散率(λ‖)、径向扩散率(λ⊥)、各向异性分数(FA).结果 正常组与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组外侧丘系及下丘位置的FA、λ⊥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与非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组外侧丘系及下丘位置的FA、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组与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组外侧丘系及下丘位置的FA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组与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组外侧丘系位置的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丘位置的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之间的λ‖值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组外侧丘系及下丘位置较正常组的FA值明显下降、λ⊥明显增加;三组之间的λ‖值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外侧丘系及下丘的FA值与听阈呈负相关.

  • 迷走左锁骨下动脉的CT诊断

    作者:胡元楠;史河水;孔祥泉;梁波;黄锐;王莉霞

    目的 分析迷走左锁骨下动脉的CT表现,总结其形态学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CT检查确诊为迷走左锁骨下动脉共40例患者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观察迷走左锁骨下动脉的起源、走行及与邻近气管、食管的关系,总结其形态学特征.结果 40例迷走左锁骨下动脉,均起自右位主动脉弓,走行于食管后方.40例均合并局部食管受压征象,17例(42.5%)合并局部气管受压征象,36例(90%)合并Kommerell憩室,憩室平均直径为2.5 cm,2例(5%)合并先天性心脏病,8例(20%)合并其他血管变异.结论 迷走左锁骨下动脉起自右位主动脉弓,多走行于食管后方,食管存在不同程度受压征象,且绝大多数合并Kommerell憩室.CT是诊断迷走左锁骨下动脉的有效方法.

  • 肺癌CT影像学征象与EGFR基因突变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颖

    肺癌是全球严重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癌症首位.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s,NSCLCs)约占肺癌的80%,其中50%为腺癌[1,2].众所周知,肺癌在临床、病理、影像和分子生物学等多方面均呈现出肿瘤异质性.

    关键词:
  • CT主动脉心电门控成像中不同对比剂注射方案与对比剂剂量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宫凤玲;于鹏;马春梅;陈伟彬;张惠英;周伟

    目的 比较CT主动脉心电门控成像中两种不同对比剂注射方案对对比剂剂量的影响.方法 搜集临床上因怀疑主动脉血管性疾病行CT血管成像(CTA)者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平均体重(69.08±11.45)kg,平均体质量指数(BMI) (25.91±4.5)kg/m2;B组平均体重(65.34±12.65)kg,平均BMI(24.57±4.1)kg/m2.对比剂(350 mgI/ml)注射前置于37℃恒温箱预热,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留置针(20 G)注入.检查前先注射20 ml生理盐水,注射流率5.0 ml/s,检查注射通道是否通畅.A组注射流率4 ml/s,对比剂用量1.0 ml/kg.B组第一期以5 ml/s注射20 ml,第二期以3 ml/s注射剩余量;B组对比剂总量=1.0 ml/kg×体重-4 ml/s×(B方案对比剂注射时间-A方案对比剂注射时间).两组注射对比剂后以3 ml/s流率无缝隙注射生理盐水50 ml.两组均选择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采用智能触发技术确定扫描延迟时间,监测平面为主动脉弓降部,ROI阈值≥150 HU.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A、B两组图像质量评分、主动脉平均增强后CT值及对比剂用量.结果 A组和B组主动脉平均增强后CT值分别为(267.4 ±21.6) HU、(257.7 ±27.0) HU,主动脉及其分支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85 ±0.37、3.75 ±0.5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对比剂剂量分别为(69.08±11.45)ml和(57.6±9.34)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比剂注射流率5 ml/s +3 ml/s分期注射可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主动脉CTA的对比剂用量.

  • 膝关节双能量CT低剂量扫描对虚拟去钙图像质量及骨挫伤诊断的影响

    作者:曹建新;孔祥泉;王一民;史河水;杨诚;张晓东

    目的 评估膝关节双能量CT(DECT)低辐射剂量扫描对虚拟去钙(VNCa)图像质量及骨挫伤诊断的影响.方法 对60例膝关节骨挫伤患者行DECT和MRI检查,按DECT扫描剂量分为常规剂量组(A球管60 mAs/rot,B球管255 mAs/rot)(A组,32例)和低剂量组(A球管42 mAs/rot,B球管178 mAs/rot)(B组,28例).评估两组的VNCa图像质量,并对骨髓损伤进行分级,以MR图像为参考标准,比较两组VNCa图像诊断骨挫伤的预测值.结果 A组中,VNCa图像质量评分为优秀、一般和差者分别为26、6和0例,B组分别为19、9和0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36).A组和B组辐射剂量长度乘积分别为(204.28±29.02) mGy·cm和(136.61 ±16.74)mGy-cm,与A组相比,B组的辐射剂量下降33.1%.A组中,VNCa图像诊断股骨下端骨挫伤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3.5%、98.6%、94.7%和91.6%,胫骨上端相应预测值分别为91.0%、100.0%、100.0%和95.4%;B组中,股骨下端相应各值分别为69.1%、98.2%、95.0%和86.7%,胫骨上端各值分别为88.2%、97.0%、95.2%和92.4%;各项预测值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DECT低辐射剂量(A球管42 mAs/rot,B球管178 mAs/rot)扫描对VNCa图像质量及骨挫伤诊断无影响.

  • "三明治法"栓塞治疗急性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疗效分析

    作者:赵玮;王伟中

    目的 评估"三明治法"栓塞治疗急性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4年4月间,30例内镜证实的十二指肠活动性溃疡出血且止血失败的患者,采用明胶海绵、钢圈结合的"三明治法"栓塞胃十二指肠动脉.治疗方法为先经导管置入弹簧圈栓塞胃网膜右动脉起始段,再后撤微导管以弹簧圈及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胃十二指肠动脉出血分支、周边分支,后以弹簧圈栓塞胃十二指肠动脉主干,即所谓"三明治法",腹腔干及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显示栓塞部位覆盖内镜指示的出血部位,视为栓塞成功.术后对所有病例进行为期6 ~ 72个月的追踪随访,记录技术成功率、一次栓塞成功率、二次栓塞成功率、再出血率、死亡率.结果 21例动脉造影可见对比剂外溢征象(70%),9例未见对比剂外溢直接出血征象(30%),30例患者成功行32次栓塞,栓塞技术成功率100%,一次栓塞成功率83.3% (25/30),5例(16.7%)再出血中2例行二次栓塞出血停止,二次栓塞成功率90.0% (27/30),1例转外科手术出血停止(3.3%),2例因出血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6.7%),栓塞止血成功的27例经内科治疗后,随访6 ~72个月未见复发出血.1例患者在动脉栓塞术后12 h出现无症状性胰酶增高,60 h后恢复正常(3.3%),未出现肠缺血坏死及肠道狭窄.结论 "三明治法"栓塞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安全、有效.

  • 胆管内灌注5-Fu在肝外胆管癌患者两步引流术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黄兆栋;李明军;魏杰梅

    目的 探讨胆管内灌注5-Fu对于肝外胆管癌患者外引流改造成内引流中的作用.方法 21例肝外胆管癌患者行一步引流术时,内引流均未成功.1 1例设为实验组,10例设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行一步外引流术后,于外引流导管内灌注5-Fu并夹闭外引流通道,每日持续2~3h后开放引流管;对照组患者胆管内未灌注5-Fu.所有患者均于5~7天后行两步引流术.结果 实验组患者二步操作时,除1例外全部内引流成功;对照组患者,4例内引流成功,6例未成功.结论 胆管内灌注5-Fu在肝外胆管癌患者外引流后成功改进为内引流中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15例肾动静脉畸形的影像学诊断及介入治疗分析

    作者:李林;郑传胜;梁斌;熊斌;董祥军;钱坤;刘一鸣;张欣

    目的 探讨肾动静脉畸形的影像学表现及经动脉栓塞治疗(TA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15例以肉眼血尿为主要症状就诊并行介入治疗的肾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经CTA确诊后,然后行DSA造影,根据病变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栓塞材料行介入栓塞治疗,术后随访4~56个月(平均25个月).结果 所有患者均经肾动脉CTA确诊并均成功行介入栓塞治疗.15例患者共行16次介入治疗,栓塞材料包括无水乙醇、弹簧圈、PVA及明胶海绵颗粒,术后肉眼血尿2h明显减轻,1~7天消失,随访期间未见血尿复发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肾动脉CTA是诊断肾动静脉畸形的重要检查方法,介入栓塞是治疗肾动静脉畸形安全且有效的方法.

  • 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肉眼血尿与肾动脉造影表现的相关性分析及介入治疗时机

    作者:段正凡;黄进帮;罗自金;郭亚梅;曾文勇;孟绍琴;王家平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肉眼血尿的临床分型与肾动脉造影表现的相关性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的治疗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PCNL后肉眼血尿患者的临床表现和造影征象,其中76例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结果 根据肾出血的临床表现分为Ⅲ型:急性持续性出血(Ⅰ型)17例,间歇性活动性出血(Ⅱ型)50例,缓慢持续性出血(Ⅲ型)11例.肾动脉造影表现:假性动脉瘤37例,假性动脉瘤并动静脉瘘14例,动静脉瘘10例,对比剂外溢8例,对比剂外溢并动静脉瘘4例,假性动脉瘤并肾盏瘘2例,首次造影阴性3例.成功栓塞76例,4例栓塞后再出血行第2次栓塞.2例造影阴性者经导管注入血凝酶1IU后保守治疗出血停止.结论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是PCNL后出血的好治疗方法,对于Ⅰ、Ⅱ型出血,应尽快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而对于Ⅲ型出血,若保守治疗出血控制不理想时,也应该行肾动脉栓塞治疗.

  • 肺淋巴管肌瘤病的肺外CT表现

    作者:马占龙;宋佳成;孟欢;李俊华;余静;施海彬

    目的 探讨肺淋巴管肌瘤病(LAM)的肺外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学证实的LAM患者中发生肺外病变的5例患者的CT资料.5例均行胸部常规HRCT扫描,其中1例行头颅MRI检查.病史2~7年,平均4.3年.结果 5例患者在两肺多发弥漫、大小不等圆形小囊样低密度影的基础上,有3例合并气胸及胸腔积液.3例腹部CT检查发现伴有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伴后腹膜淋巴管瘤,1例颅内病变伴发LAM.结论 LAM在疾病的进展过程中会出现乳糜性胸腔积液、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后腹膜淋巴管瘤以及颅内病变,了解、认识这些肺外伴发病变,对LAM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CT与MRI表现

    作者:金丹;龚建平;赵海峰;刘伟;钱铭辉

    目的 探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CT与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SFT的CT与MRI资料,将CT与MRI表现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观察.结果 (1)10例SFT中,3例位于胸部,1例位于颅内,4例位于腹盆腔,2例位于体表软组织;其中3例病理学诊断为恶性.肿瘤大径1.5~21.8 cm.瘤体大多为实性,边缘清楚,多呈不规则形,少数边缘分叶状.(2)6例行CT扫描,瘤体密度均匀/混杂,部分伴有点状钙化及小片状出血;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快进慢出"型强化,肿瘤血管多见.(3)4例行MRI扫描,T1WI上多呈不均匀等低信号,T2WI上呈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1例呈现多房囊样肿瘤的信号特点.(4)显微镜下肿瘤由疏密不均的梭形细胞、致密胶原间质以及大量薄壁血管组成.结论 SFT是一种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的梭形细胞肿瘤,确诊仍依靠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尤其CT扫描具有一定特征性.

  •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T、MRI表现分析

    作者:卢绍辉;陈惠;吴迪;郭少华;刘少强

    目的 探讨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T及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CT与MRI资料.6例均行MRI平扫+增强扫描及DWI扫描,1例行MRA检查;3例并行CT平扫+增强及CTA检查.结果 肿瘤发生于右侧海绵窦3例,左侧3例.5例呈葫芦样横跨海绵窦,MR T1WI呈低信号;3例见小条片状等稍高信号,T2 WI呈高信号,2例见小条状低信号,MR DWI上呈等或偏低偏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增强扫描显著填充式强化.3例行CT检查,平扫呈均匀稍高密度,CTA或MRA可见病变包绕颈内动脉血管,病变未见明显供血血管;1例T1 WI、T2WI像上呈混杂信号,CT可见明显钙化,增强扫描非钙化区域呈填充式强化特征.结论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T及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影像表现具有特征性,认识这些特征并结合DWI及血管检查,有助于正确诊断.

  • 儿童急性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颅脑浸润CT与MRI表现

    作者:李钱程;张龚巍;张欣贤;郝向东;周强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颅脑浸润的CT及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例白血病患儿颅脑CT与MRI表现,所有病例均未行化疗及颅内放疗.结果 18例白血病患儿异常影像学表现包括:颅骨浸润12例,柔脑膜浸润1例,硬脑膜受累3例,其中2例累及邻近骨质及软组织,颅内血管病变2例.结论 儿童急性白血病颅脑浸润的影像学表现多样,MRI多序列扫描及增强扫描可较好地显示儿童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 伴皮层下囊肿的巨脑型脑白质病的MRI表现

    作者:陶晓娟;彭芸;段晓岷

    目的 评价伴皮层下囊肿的巨脑型脑白质病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临床确诊的伴皮层下囊肿的巨脑型脑白质病患儿的头颅MRI资料,分析其影像表现特点.结果 13例头围增大患儿(男5例,女8例,年龄6个月~4岁,中位年龄19个月)均存在脑白质不同程度的异常,表现为双侧脑白质对称的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DWI为低信号.13例均可见双侧颞叶皮层下囊肿.中央白质结构(胼胝体、内囊前肢)无受累.所有病例均未见皮层灰质和中央灰质受累.结论 伴皮层下囊肿的巨脑型脑白质病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MRI能为该病的诊断提供帮助.

  • 小儿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双源Flash CT表现及其与病理关系的初步探讨

    作者:唐言;柳澄;毕万利;孙丛;程英升

    目的 分析小儿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PIBO)的肺部双源Flash CT影像表现,结合影像征象初步探讨其与病理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符合临床PIBO诊断标准的患儿肺部双源Flash CT影像资料,观察主要征象、肺纹理变化及辐射剂量情况.结果 65例PIBO患儿肺部CT征象:马赛克征65例(100%),段和/或亚段支气管壁增厚64例(98.5%),支气管扩张20例(30.8%),细支气管壁增厚42例(64.6%),细支气管扩张11例(16.9%),伴随炎性渗出性病变54例(83.1%).其中马赛克征中肺密度减低区内肺纹理细少38例(58.5%),无明显变化20例(30.8%),略增粗7例(10.8%).有效辐射剂为(1.08 ±0.65) mSv.结论 小儿PIBO的主要CT征象是马赛克征、大气道壁和细支气管壁增厚,其高发生率、弥漫分布的表现高度提示免疫机制可能参与PIBO的发病过程;其中细支气管改变的情况对PIBO的诊断及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GE Brispeed 16排CT机故障检修四则

    作者:杨晓明

    故障现象一 扫描床无法进行升降进出操作,无报错代码.故障分析与检修 扫描床主要有两大控制回路:一路是床体的升降控制,另一路是床板的进出控制回路.若同时出现两大功能都不能操作的故障[两大功能的总协调控制是由GTCB板(相当于扫描床的CPU板)完成],则重点需要检查GTCB板和其板件上的状态灯.

    关键词:
  • 肝脏占位病变——请分析病变性质

    作者:杨晓彤;刘屹;任克

    患者 女,44岁.体检时偶然发现肝肿块1天.专科检查及病史:心肺听诊无异常,全身未扪及肿大淋巴结.实验室检查均正常.既往无肿瘤病史及相关家族史,否认肝炎、结核病史.CT:平扫肝右叶可见片状略低密度影,密度均匀,边界欠清,CT值约45 HU(图1);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均匀强化,CT值约93 HU(图2),静脉期持续强化,CT值约110 HU(图3),延迟期病灶呈略低密度,CT值约82 HU(图4).

    关键词:
  • 肝脏原发性癌肉瘤的临床特点及影像表现(附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蒋盛平;宋英儒;韩琳;李祖云

    目的 探讨肝脏原发性癌肉瘤(PHCS)的临床特点及CT、MRI影像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例PHCS患者的临床资料、CT及MRI图像及病理结果,结合文献报道总结PHCS的临床及影像特征.结果 1例位于左叶外生性生长,1例位于右叶S6,1例位于右叶S7.3例均为边界清楚的较大肿块,易液化坏死,呈囊实性混杂密度/信号,边缘实性部分呈结节状、乳头状向内突起.1例(肝细胞癌Ⅳ级+纤维肉瘤)实性部分多期增强扫描呈"快进快退"强化;1例(胆管上皮癌Ⅲ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实性部分呈渐进性强化;1例(高分化肝细胞癌+纤维肉瘤+软骨肉瘤)肿块边缘见小片状致密钙化,实性部分增强扫描亦呈"快进快退"表现.结论 PHCS的影像学表现与其癌性成分及肉瘤性成分有关,仔细分析CT、MRI征象,可提高术前诊断正确性,确诊依赖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临床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