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

临床放射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Radiology 림상방사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324
  • 国内刊号: 42-118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5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放射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冯敢生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小儿右心房横纹肌瘤一例

    作者:戴琦;何茜;杨晓;毛崇文

    患者 女,4个月.足月顺产,其母在分娩当天外院超声检查发现胎儿"右心房等回声占位".近1个月出现哭闹后气促、口唇及面颊部青紫,休息后缓解,不伴咳嗽、咳痰.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实验室生化检查无明显特殊.体检:发育尚可,营养正常,颈两侧对称,无颈静脉怒张及颈静脉异常搏动;心率99次/min,节律整齐,心脏相对浊音界扩大,胸骨左缘第2、3、4肋间闻及Ⅱ/6级收缩期喷射样杂音.

    关键词:
  • 原发性肺滑膜肉瘤一例

    作者:孟金丽;安攀;温建安;初建国

    患者 男,44岁.因"偶有右胸胸闷、疼痛,伴有间歇性咳嗽,无咳痰、咯血2年"入院.既往乙肝肝炎病史.体检:胸廓无畸形,无叩击痛,右肺中叶呼吸音减弱,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右侧胸膜摩擦音.CT检查:平扫示右肺中叶一大小约11.6cm×9.9cm高密度肿块影,其内密度不均,可见斑点状钙化,边缘光整,可见压迹,右肺中叶支气管受压,右侧胸腔积液;增强扫描肿块呈不均匀中度延迟强化,其内可见坏死,邻近胸膜未见增厚,纵隔及肺门未见肿大的淋巴结.CT诊断为右肺中叶占位性病变,恶性肿瘤可能性大(图1~4).

    关键词:
  • 原发性腹膜后黏液囊腺瘤诊断为肠重复畸形一例

    作者:王志峰;杜佩玉

    患者 女,50岁.因腹胀腹痛2天,以"腹痛待查"收住入院.体格检查:脉搏:72次/分,血压:125/80 mmHg,呼吸:21次/分,体温:37.2℃.一般情况良好,营养发育可,神清,精神可,心肺听诊无殊.查体:腹稍膨隆,轻压痛,无反跳痛,双肾区无叩击痛.全腹软,右腹部可及一肿块,以右中下腹为明显.实验室检查:WBC 14.8×109/L(14,800/mm ~ 3),N 74%,L 26%.腹部立位平片未见明显异常.腹部CT:腹膜后右半结肠后外侧可见一巨大囊性低密度影(图1),上缘达肝下缘水平,延伸至盆腔,肿块边界光滑,大小约143 mm×98 mm×67 mm(上下×前后×左右),肿块内部密度均匀,CT值为6 HU,右半结肠受压向内侧移位;增强扫描病灶未见强化,CT值为7 HU(图2、3).CT诊断:腹膜后右半结肠后外侧囊性良性病变,以肠重复畸形为大可能.

    关键词:
  • 右侧输卵管系膜囊肿股疝一例

    作者:黄维;王永安

    患者 女,62岁.因"双侧腹股沟区胀痛1月余"入院,体检:右侧腹股沟区可及一大小约2 cm×2.5 cm肿物,平卧后可消失,左侧未及明显肿物.20年前行剖宫产手术史,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彩超示:左腹股沟区肌层内见肠管回声及不均质光团,其体积随腹压增减变化,大时约14 mm×25 mm,平卧时回纳.右腹股沟区肌层间见一不均质光团,内见肠管回声,其体积随腹压增减变化,大时约10 mm×30 mm,平卧时回纳.CT平扫示右侧髂窝可见一约2.0cm×2.0 cm大小囊状密度影,边缘光滑,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与周围结构分界清晰,周边组织受推移,右下腹壁可见一缺口,内见索状软组织通过,与肠管分界不清(图1~4).

    关键词:
  • 右位主动脉弓合并永存寰前节间动脉、后交通动脉瘤一例

    作者:梁奕;胡庆华;梁小萍;杜柏林

    患儿 女,8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头部后仰,继而出现双上肢强直,不自主抽动,持续数秒后自行缓解,每日发作次数不等.无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体检:体温37℃,血压120/74 mmHg,心率88次/min,窦性心律不齐,心脏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罗音.腹部平软,无压痛.双下肢无水肿.神智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为3 mm,光反射存在,双侧眼球运动正常,伸舌居中,四肢肌力和腱反射正常,病理征阴性.外院CT平扫和增强提示右侧基底动脉环前交通动脉瘤.入院后行DSA检查,造影显示右位主动脉弓,但无法将导管送入颈总动脉和锁骨下动脉,遂中止检查.

    关键词:
  • 脊髓脑室外神经细胞瘤一例

    作者:张婧;于昊;王显龙;冼兆华;杨伟超;张大伟

    患者 男,50岁.因颈部不适及右上肢麻术疼痛1个月加重入院.患者1个月前出现无明显诱因的颈部不适伴右上肢麻木,既往体健,家族史无特殊.体检:双侧躯干浅感觉减退,伴有节段性消失,双侧腱反射亢进,右上肢肌力Ⅲ级.脊髓MRI示脊髓颈段平C1~C4椎体下部膨大,其内偏右后侧见梭形异常信号,信号不均匀,T1WI为等信号(图1),T2WI为稍高信号(图2),夹杂出血及低信号含铁血黄素沉积,病灶周围可见薄片状水肿,注射Gd-DT-PA增强扫描病灶呈点片状强化(图3、4).

    关键词:
  • 巨大肥厚性胃炎一例

    作者:周围;董爱生;黄晓平;杨大坤;何代均;宋晓;钟学想;王骁;傅春林

    患者 男,61岁.无不适,体检行胃镜检查.胃镜表现:胃贲门区及小弯侧见条索状迂曲状隆起,色泽以红为主,表面欠光滑,部分节段处呈团块状改变,触之质地略硬(图1、2).CT表现:平扫示贲门区及胃小弯黏膜隆起增厚,厚处达1.7 cm,胃大弯及胃窦部正常.增强扫描增厚的胃黏膜明显强化,以门静脉期强化明显,病变区肌层无明显增厚,浆膜面光整,胃壁无僵硬感(图3~6).

    关键词:
  • 右额叶孤立性纤维瘤术后复发一例

    作者:杨光军;丁莹莹;张大福;胡红艳

    患者 男,28岁.左侧肢体麻木1个月入院.体检:左上肢、左胸壁浅感觉减退,余无异常.既往无特殊.实验室检查无异常.CT检查:CT平扫示右额叶稍低密度肿块,大小约2.4 cm×1.9 cm,CT值15.0~50.4 HU(图1);病灶周围片状水肿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动脉期轻度强化,随时间延迟强化程度增高,CT值17.5~121.3 HU(图2~4).CT诊断:右额叶占位.MRI检查:右额叶长T1、长T2信号结节,周围见环状水肿带(图5、6),DWI呈稍高信号,ADC值1.4×10-3 mm2/s(图7、8).

    关键词:
  • 肝脏原发神经内分泌癌罕见CT表现一例

    作者:刘盼;李邦国;王凤;罗显丽;黄婷婷;孙辉

    患者 男,67岁.因"腹胀半年,加重20天"入院.体检:巩膜轻度黄染,腹部稍膨隆,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实验室检查:CA-125 46 U/ml、铁蛋白710.6 ug/L,余抗原阴性.B超:肝区光点增粗、不均,内见多个大小不等稍高回声结节,大者直径约7 mm,血管走向分布清晰.CT:平扫示肝脏增大,边缘欠规则,肝实质密度不均匀减低,见多发低密度结节(图1A);增强扫描动脉期肝脏强化程度较弱,呈不均匀强化(图1B);静脉期、延迟期肝内见弥漫性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界不清(图1C、D).

    关键词:
  • 右额颞叶横纹肌样脑膜瘤一例

    作者:吴靖雯;冯吕金;王显龙;温志波

    患者 女,8岁.因"反复头痛2周"入院.头颅MRI检查:右侧额颞叶可见一巨大占位病变,大小约6.8 cm ×6.3 cm×6.5 cm,呈混昆杂T1、混杂T2信号(图1、2),FLAIR像上呈等、稍高信号(图3),其上部见较大长T1、长T2囊性改变,SWI示病灶内部无出血信号,见多发迂曲血管影(图4),DWI示病灶实性部分弥散明显受限(图5),增强扫描病灶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性部分边缘环形强化(图6),右侧基底节、丘脑受累,肿物周围见水肿带,相邻脑干受压推移,右侧侧脑室及中线结构明显受压左移,幕上脑室扩大.

    关键词:
  •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伴静脉窦血栓一例

    作者:韩聪;佟丹;陈锴;申智蒙;甘信涛;程赛明;刘卓航

    患者 男,27岁.受凉后头部胀痛10天,以坐位及行走明显,平卧休息减轻,入院前两天头痛明显加重,并出现喷射性呕吐.腰穿初压为50 mmH2O.既往无显著外伤史,无脑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MRI:上矢状窦、直窦及双侧横窦内见长T1、短T2异常信号(图1~3);MRV:右侧乙状窦、横窦,上矢状窦、直窦未见明确显示(图4、5);MRI增强扫描:硬脑膜弥漫性增强,呈连续均匀线样强化(图6、7).MRI诊断:低颅压综合征伴静脉窦血栓.给予补液、抗凝,改善循环对症治疗,病情好转.

    关键词:
  • 肾管状囊性癌CT表现与病理对照一例

    作者:楚坤义;刘剑羽

    管状囊性肾细胞癌(tubulocystic renal cell carcinoma,tcRCC)是一种新的少见的具有管状和囊性结构的组织学类型,既往认为其属于低度恶性的集合管癌,2012年国际泌尿病理学会将其列入肾细胞癌[1],在临床、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水平等各方面均显示tcRCC是肾细胞癌的一个独特亚型.目前有关tcRCC文献报道较少,认为其属于低度恶性潜能的肿瘤[2,3],偶有转移,预后较好,但tcRCC发生转移的报道也并非罕见[4~6],其生物学行为有待进一步研究.有关tcRCC的影像学表现鲜有报道,笔者遇到一例,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咽后淀粉样变一例

    作者:向辉华;刘利琼;杨惠雯;黎学兵;孙海燕

    患者 男,40岁.咳嗽3月余,鼻塞、流清涕10年余,外院CT检查发现鼻咽部占位性病变,无呼吸不畅,无吞咽困难、吞咽痛,无肢体功能障碍,四肢肌力正常,既往有肾结石病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体检:左侧腭咽弓后外方平硬腭水平见一直径2 cm类圆形肿块,表面光滑,无异常分泌物.鼻咽部未见明显新生物.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院外CT示口咽部肿块.

    关键词:
  • 胸骨原发尤文氏肉瘤CT表现一例

    作者:李武超;刘衡;柏永华;田冲;王星宇;柏拉拉;张体江

    患者 男,35岁.胸骨包块伴疼痛2月余.体检:胸骨柄左侧缘局部皮肤隆起,并扪及一直径约为2.5 cm肿块,质地硬,边界不清,无活动度,轻度压痛,无红肿及皮温升高.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胸部CT平扫及三维重建示胸骨不规则骨质破坏,髓腔充满软组织密度,可见层状骨膜反应,周围伴轻度软组织肿块,内见斑点状钙化(图1、2);增强扫描髓腔及周围软组织轻度强化(图3、4).

    关键词:
  • CT在乳头状肾癌亚型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杰;曲源;陈永丽;王艳

    目的 探讨CT在乳头状肾癌(PRCC)亚型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PRCC(Ⅰ型12例,Ⅱ型9例)的CT表现,包括肿瘤大小、形态、边界、强化均匀程度、肿瘤扩散情况、肿瘤平扫CT值、肿瘤增强双期CT值、增强扫描各期净增CT值,比较两亚型之间影像学差异.结果 PRCC Ⅰ型与Ⅱ型在肿瘤边界、强化均匀程度、肿瘤扩散情况、增强双期CT值、相对平扫增强双期净增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肿瘤大小、形态、平扫CT值、实质期净增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区分两亚型的双期CT值界值分别为57.5 HU、67.5 HU,相对平扫双期净增CT值界值分别为24.0 HU、31.2 HU.结论 PRCC Ⅰ、Ⅱ型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差异,CT扫描对两亚型的诊断有较大价值.

  • 体素内不一致运动序列评估直肠癌术前病理分级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韩帅;王立峰;邵楠楠;刘翠翠;曲金荣;张宏凯;黎海亮

    目的 初步探讨直肠癌体素内不一致运动磁共振成像(IVIM-MRI)序列的成像特点,进一步研究探讨IVlM参数标准ADC、真实扩散系数(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直肠癌术前病理分级的评估价值.方法 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直肠癌患者的IVIM参数标准ADC、D、D*、f值及DWI资料,结合病理结果,分析在肿瘤不同分化程度、T分期及N分期中的区别.结果 D在直肠癌分化程度组、T分期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700、12.846;P<0.05),ADC值在直肠癌分化程度组、T分期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823、7.881;P< 0.05),两者在N分期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0.510、0.214;P>0.05).多重比较显示肿瘤分化程度组的高-中分化组与中分化组[95%可信区间(*104):0.358~4.608,P=0.018]、中-低分化组[95%可信区间(*104):0.1578 ~4.819,P=0.033]的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分化程度组的高-中分化组与中分化组[95%可信区间(* 104):4.968 ~52.34,P=0.013]、中-低分化组[95%可信区间(*104):1.73 ~53.689,P=0.033]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T分期中T1期与其他三期之间的D值[95%可信区间(*104)分别为:1.167 ~5.135、1.868 ~5.872、2.358 ~6.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T分期中T1期与其他三期之间的ADC值[95%可信区间(*104)分别为:15.945~66.615、17.09 ~68.227、17.562 ~68.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期与T4期之间的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可信区间(* 104):0.032 ~2.386,P<0.05].各参数在N0期~ N2期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及ADC值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直肠癌的病理分级,并可以初步认为,相较于常规ADC值,D值可以更客观准确地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

  • 肾小肿瘤(直径≤2 cm)的MRI诊断与鉴别

    作者:罗敏;陈德周;晋龙;苏家威;包强

    目的 探讨肾脏小肿瘤(直径≤2 cm)的MRI特征,鉴别小肿瘤的良恶性及肾细胞癌的不同亚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肾脏小肿瘤患者的MRI及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皮质期、皮髓交界期、实质期及肾盂期增强扫描.结果 透明细胞癌18例,其中合并囊变13例,出血4例,出现假包膜15例,侵犯肾被膜15例,强化峰值在肾盂期1例,皮质期11例,皮髓交界期6例.乳头状细胞癌4例,其中合并囊变1例,钙化1例,出血3例,出现假包膜3例,侵犯肾被膜2例,强化峰值在肾盂期3例,皮髓交界期1例.嫌色细胞癌2例,均出现假包膜并侵犯肾被膜,1例合并囊变,强化峰值均在皮髓交界期.转移瘤1例,合并囊变,可见假包膜,侵犯肾被膜,强化峰值在肾盂期.乏脂肪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5例,T2WI均为低信号,其中2例反相位部分肿瘤信号较同相位减低,强化峰值在肾盂期3例,皮髓交界期2例.嗜酸细胞腺瘤2例,强化峰值均在皮髓交界期,1例出现节段性强化逆转.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MRI术前对肾小肿瘤的良恶性诊断正确率为78.13% (25/32),对肾细胞癌亚型的诊断正确率为70.83% (17/24),对肿瘤侵犯肾被膜的诊断准确率为95.24% (20/21).结论 MRI平扫结合多期增强扫描对于肾脏小肿瘤的良恶性及肾细胞癌不同亚型的术前诊断及鉴别有较高的准确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小肠肠壁增厚的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征象分析和诊断价值

    作者:刘静;焦俊;张英俊;赵朝伦;王波;文伟;余晖

    目的 探讨小肠肠壁增厚的MSCT小肠造影(MSCTE)征象在不同类型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搜集MSCTE发现小肠壁增厚并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为小肠肿瘤、小肠梗阻、小肠炎性或感染性疾病、低蛋白血症和小肠扩张症的患者共32例,由两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共同阅片,分析增厚肠壁的受累肠段、受累长度、对称与否、强化方式、程度以及肠周异常在不同类型疾病中出现的情况.结果 肠壁增厚累及十二指肠2例,空肠近段7例,空肠远段4例,回肠近段1例,回肠远段14例,弥漫性4例.不均匀强化和不对称性的局限性肠壁增厚多见于小肠腺癌、间质瘤和转移瘤,均匀强化和对称性的节段性肠壁增厚多见于炎性或感染性疾病、小肠梗阻.节段性或弥漫性肠壁增厚除淋巴瘤外,主要见于良性病变,增厚肠壁分层状强化多见于炎性或感染性疾病,强化减弱多见于肠缺血,均匀强化和不均匀强化多见于肿瘤;增厚肠壁邻近淋巴结增大多见于小肠恶性肿瘤、Crohn氏病和结核,邻近肠系膜血管异常多见于小肠梗阻、炎性或感染性疾病.结论 小肠肠壁增厚的长度、对称性、强化方式及肠周异常的不同有助于小肠肿瘤、小肠梗阻、小肠炎性或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比较3.0 T MRI不同成像序列对直肠癌T分期诊断的效用

    作者:郑贤应;曹代荣;游瑞雄;范秋玲;熊美连;黄欣瑶

    目的 比较MRI各成像序列对直肠癌T分期的效用及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经手术确诊的57例直肠癌患者行直肠MRI检查.使用呼吸触发脂肪抑制快速恢复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TSE) T2 WI图像、DWI,三维容积式内插法屏气检查(3D VIBE)平扫及对比增强T1WI图像,分别对病灶显示清晰度、肠壁浸润深度及是否侵犯浆膜层的显示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别评价各成像序列对结直肠癌T分期判断的敏感性与准确性.结果 FS-TSE T2WI对直肠癌≤T2分期的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4.2% (48/57)、30.8% (4/13)、100%(44/44),对直肠癌T3分期的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4.2%(48/57)、100%(44/44)、30.8%(4/13);DWI对直肠癌≤T2分期的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3.0%(53/57)、69.2%(9/13)、100% (44/44),对直肠癌T3分期的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3.0%(53/57)、100%(44/44)、69.2%(9/13);增强VIBE对直肠癌≤T2分期的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6.5%(55/57)、97.7% (43/44),对直肠癌T3分期的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6.5%(55/57)、97.7% (43/44)、92.3%(12/13).结论 MRI能较清楚地显示直肠癌的范围,能较准确地对直肠癌进行分期诊断;增强VIBE序列较其他序列对≤T2直肠癌分期判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敏感性.

  • 回盲部Crohn病与结核的CT与MRI鉴别诊断

    作者:李玉萍;郑贤应;曹代荣;游瑞雄

    目的 探讨回盲部Crohn病与结核的CT与MRI鉴别诊断征象.方法 对35例经临床确诊的回盲部Crohn病(19例)与回盲部结核(16例)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肠壁厚度、肠周渗出、肠周淋巴结情况,将肠周渗出程度分为三级(无渗出、轻度渗出、重度渗出);对二者的肠周渗出程度、肠周淋巴结分别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对二者病变肠壁的平均厚度行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 35例经临床证实的患者中,回盲部Crohn病肠周渗出程度无、轻、重分别为7例、11例、1例;回盲部结核肠周渗出程度无、轻、重分别为2例、4例、10例,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248,P=0.001,P<0.05).周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分别为18例(18/19)及15例(15/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74,P=0.646,P>0.05).二者病变肠壁的平均厚度分别为10.0 mm及10.5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99,P=0.549,P>0.05).CT与MRI对回盲部Crohn病与结核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84.2% (16/19)和50.0% (8/16).结论 CT与MRI能够显示回盲部病变的影像特征与病变范围,对诊断回盲部病变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是诊断与鉴别回盲部病变的有效手段.

  • 肠系膜间质瘤的CT征象与恶性危险度相关性研究

    作者:谢齐;顾乐锋;郑汉朋;张爱伟;邱乾德

    目的 探讨肠系膜间质瘤的CT征象与恶性危险度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7例肠系膜间质瘤患者的CT表现,将肿瘤的大小、形态、密度、生长方式、界限、坏死囊变、钙化、强化方式与强化程度、远处转移等征象与肿瘤恶性危险度分级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7例肿瘤直径3.0~20.5 cm,平均9.6 cm;类圆形17例,不规则形10例;肿瘤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14例,界限不清13例;肿瘤密度均匀11例,不均匀16例;低密度12例,等密度13例,高密度2例;肿瘤坏死囊变13例;肝脏转移3例,盆腔和肠系膜淋巴结转移9例,伴出血7例,少量腹腔积液12例.增强扫描均匀强化11例,不均匀强化16例;轻度强化7例,中度强化10例,明显强化10例,瘤内伴迂曲增粗异常血管8例.肿瘤高危险度8例,中危险度9例,低危险度7例,极低危险度3例.单变量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形态、生长方式、边缘情况、强化方式、坏死囊变、远处转移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系膜间质瘤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肿瘤大小可用于预测肿瘤危险程度,对治疗和随访有指导意义.

  • 颅内神经管原肠囊肿的MRI表现

    作者:白玉贞;牛广明;高阳

    目的 探讨颅内神经管原肠囊肿的MRI表现特征.方法 搜集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神经管原肠囊肿患者的MRI及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生部位、形态及信号特点等.结果 6例中,病灶位于桥前池1例,延前池1例,桥延交界前方2例,桥小脑角池、脚间池及鞍上池1例,桥前池、脚间池1例.2例呈类圆形,2例呈分叶状,1例呈类哑铃形,1例呈不规则分叶状.1例肿瘤明显嵌入脑干,类似"脊髓嵌入征".MRI信号较多样,T1WI多呈等或高信号,T2 WI多呈高或等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结论 颅内神经管原肠囊肿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对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 原发性失眠默认网络亚区功能连接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作者:聂晓;刘雪琴;戴西件;李海军;聂思;彭德昌

    目的 应用静息态功能连接方法探讨原发性失眠患者(PIs)默认网络(DMN)内各亚区的功能连接变化.方法 42例PIs及与之年龄、性别匹配的42例正常睡眠志愿者(GSs)均接受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应用种子点功能连接方法及SPM8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同时分析临床量表与DMN各成对亚区功能连接的相关性.结果 PIs组与GSs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心境状态量表(POM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GSs组相比,PIs组内侧前额叶(MPFC)与右侧内侧颞叶(RMTL)(t=-2.275,P=0.026)的功能连接减低;左侧内侧颞叶(LMTL)与左侧顶下皮质(LIPC)(t=-3.32,P =0.001)的功能连接减低.结论 PIs组存在DMN内亚区功能连接异常,MPFC-RMTL、LMTL-LIPL的功能连接减低可能与PIs认知功能及情感障碍的神经机制有关.

  • 轻型脑外伤患者脑网络中心度改变的静息态fMRI研究

    作者:谢凯;高磊;李健;龚洪翰

    目的 采用基于体素的节点中心度(DC)探讨轻型脑外伤(MTBI)患者功能脑网络组体素水平节点单元拓扑属性的变化特点.方法 对13例轻型脑外伤患者(MTBI组)及与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15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R-fMRI)及临床相关量表评分,使用SPM 8及DPARSFA在Matlab 2012b平台上采用基于体素的DC(相关系数r阈值为0.25,二值化连边矩阵)方法分析R-fMRI数据;采用卡方检验及t检验比较组间参数,对MTBI组差异脑区的DC值分别与临床参数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TBI组右侧额上回DC值增高;右侧颞中回、双侧顶下小叶、左侧小脑半球DC值显著减低(P<0.05,GRF多重校正).右侧额上回的DC值与运动功能评估量表(r=0.77)正相关,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r=-0.75)、日常生活能力量表(r=-0.76)负相关.左侧顶下小叶(缘上回)DC值与简易智力量表(r=0.64)正相关.结论 MTBI患者DC的改变及其与临床参数的关联,提示其神经认知功能改变的功能脑网络基础.

  • MSCT评价老年患者冠状动脉硬化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价值

    作者:康江河;梁昆如;叶锋;吕绍茂;段少银

    目的 探讨GE 128层螺旋CT在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同时,测定左心室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33例MSCT冠状动脉造影老年患者临床资料,计算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分为4组:Ⅰ组钙化积分为0,0<Ⅱ组≤100,100<Ⅲ组≤400,Ⅳ组>400).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以测量血管直径法分为Ⅰ~Ⅳ组(Ⅰ组正常,Ⅱ组为轻度狭窄≤50%,50%<Ⅲ组为中度狭窄≤75%,Ⅳ组为重度狭窄>75%).并计算左心室的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结果 (1)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左心室收缩功能关系:组间两两比较,EF值,正常组与轻度狭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EDV值,仅重度狭窄组与其他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组、轻度组及中度狭窄组间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 >0.05);ESV值,正常组与轻度狭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SV值,重度组与正常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左心室收缩功能关系:组间两两比较,EF值,正常组与轻度、中度钙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DV值,仅重度狭窄组与其他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组、轻度组及中度狭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ESV值,正常组与轻度狭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冠状动脉管径狭窄的增加,左室收缩功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随着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增加,左室收缩功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128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硬化狭窄及左室收缩功能定量评价方面准确、可靠,一次M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可以同时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和左心室功能.

  • 原发性肺涎腺肿瘤的临床及CT表现

    作者:封俊;高德培;张大福;谭静;张莹;董兴祥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涎腺肿瘤的临床特点及CT表现.方法 搜集经手术、纤支镜及病理证实的19例原发性肺涎腺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与CT资料,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及临床特点.结果 19例原发性肺涎腺肿瘤中,腺样囊性癌11例(57.9%)、黏液表皮样癌8例(42.1%).19例均为中央型,发生于气管及段以上支气管.11例腺样囊性癌中,6例位于气管,3例位于主支气管,2例位于叶支气管;6例(54.5%)呈环壁浸润生长,5例(45.6%)呈浸润生长并局部结节状突向腔内,病灶密度均匀,增强扫描欠均匀强化;3例(27.3%)合并肺不张,3例(27.3%)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1例(9.1%)并肺转移,1例(9.1%)出现肝、双肾转移.8例黏液表皮样癌均发生于段或段以上支气管;3例(37.5%)呈圆形,5例(62.5%)呈不规则形,病灶密度欠均匀;3例(37.5%)增强扫描明显强化,5例(62.5%)呈轻或中度强化;2例(25.0%)伴纵隔膈淋巴结肿大,3例(37.5%)并远端肺不张及黏液栓塞表现.结论 原发性肺涎腺肿瘤好发于段以上中央气道,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腺样囊性癌浸润生长表现明显,黏液表皮样癌可伴有支气管黏液栓塞表现.

  • 动态增强MRI鉴别良、恶性软组织肿瘤的价值

    作者:陈基明;吴莉莉;翟建;丁俊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MRI鉴别良、恶性软组织肿瘤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2例良、恶性软组织肿瘤的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增强及动态增强扫描,观察分析MRI异常征象特征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的形态特点,计算大强化率(ERmax)和大上升斜率(Slopemax),采用秩和检验分析两组间TIC及量化参数的差异,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用ROC曲线下面积评价各动态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 17例恶性肿瘤动态增强扫描的TIC,14例呈快速上升型,3例呈上升平台型;25例良性肿瘤的TIC,4例呈快速上升型,13例呈上升平台型,8例呈延迟上升型.两组间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Z值为4.229,P<0.01).恶性肿瘤ERmax为(458.43±351.40)%,Slopemax为(16.47±11.36)%/s.良性肿瘤ERmax为(284.64±265.35)%,Slopemax为(7.70 ±9.03)%/s.两组间ERmax和Slopemax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961、3.203,P<0.05、P<0.01).ERmax、Slopemax和两者联合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0、0.794和0.793,以大约登指数为切入值,ERmax为298.33%、Slopemax为5.945%/s时,两者鉴别良、恶性软组织肿瘤的敏感性分别为58.82%和82.35%,特异性分别为76.00%和72.00%,两者联合应用的敏感性为94.12%,特异性为60.00%.结论 动态增强MRI扫描的TIC及ERmax和Slopemax半量化指标有助于良、恶性软组织肿瘤的鉴别.

  • 肩胛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王承胜;薛蕴菁;王华;黄新明;王莉莉;段青

    目的 分析肩胛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其临床特点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8例肩胛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和X线、CT及MRI影像学资料.结果 8例患者中,所有病灶均累及关节盂部.X线平片上所有病灶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局部骨皮质变薄.7例行CT检查者中,4例病灶骨质破坏区可见残存细小骨碎片.6例病灶可见周围骨皮质不规则破坏中断,其中3例可见软组织肿块形成,1例见骨膜反应;1例骨皮质规则完整.1例全肩胛骨弥漫性病灶呈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周围见多发结节及团块状软组织肿块,同侧腋窝见多发肿大淋巴结.2例行MRI检查者病灶表现为等T1、长T2信号,其中1例骨皮质中断破坏,周围软组织见大片稍长T1、长T2信号水肿灶,T2WI及脂肪抑制序列可见病变边缘环绕线状低信号影.结论 儿童及青少年肩胛骨尤其关节盂出现溶骨性骨质破坏,相邻骨皮质变薄或破坏中断,可伴有软组织肿块,影像学改变明显面临床症状轻微,应考虑到嗜酸性肉芽肿的可能性.

  • 涎腺黏液表皮样癌CT的诊断

    作者:张慧红;乐洪波;吴先衡;曾向廷;马树华;王杰峰;肖壮伟

    目的 探讨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的CT表现,对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CT密度及强化方式进行分析.结果 肿瘤位于腮腺12例,颌下腺3例,腭部7例,颊部3例,磨牙后三角区1例,上颌窦1例.低度恶性19例,中度恶性5例,高度恶性3例.病灶大者4.8 cm,小者0.7 cm;轮廓规则10例,不规则17例;边缘清晰9例,不清18例;18例增强扫描显著强化11例,中度强化6例,轻度强化1例;骨质破坏5例,淋巴结转移4例.结论 CT对涎腺黏液表皮样癌可以做出准确的定位、定量诊断,对肿瘤的定性诊断及分级有一定帮助.

  • 磁共振氧激发检测脑卒中缺血半暗带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安康;张勇

    目前,脑卒中(stroke)是世界范围内第二大死亡原因[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cmic stroke,AIS)是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发病率的60%~ 80%,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常见原因是血栓形成造成局部脑血管闭塞,目前溶栓治疗成为临床唯一的标准化对因治疗方法.缺血半暗带(ischemic penumbra,IP)的存在是早期溶栓治疗的重要理论依据,故及时并准确评估脑卒中病灶和IP的位置及范围,对临床诊断和指导治疗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近年来,MRI以其在诊断IP技术方面的独特优势取得了巨大进展.

    关键词:
  • 水模管电流-噪声与管电流-辐射剂量曲线对确定腹部迭代重建低剂量CT扫描参数的价值

    作者:王峰;范跃星;李剑;郑敏文;丁桂荣;郭国祯

    目的 探讨应用水模管电流-噪声与管电流-辐射剂量曲线确定腹部迭代重建低剂量CT扫描参数的可行性.方法 在西门子二代双源CT上用多组不同的参数扫描水模,分别用FBP和SAFIRE(3)重建CT图像,测量图像噪声,记录各组的辐射剂量,绘制管电压为120 kV、100 kV、80 kV时不同重建方法的参考管电流-噪声曲线与不同扫描方法的参考管电流-辐射剂量曲线.搜集80例拟行腹部CT增强扫描的患者,随机纳入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扫描和重建方法,实验组扫描条件从上述SAFIRE(3)曲线上读取,要求其噪声水平与对照组相近的同时辐射剂量低.由两名放射科医师采用盲法对所得两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并测量兴趣区(ROI)的图像噪声(SD)、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记录两组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对两组患者各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各ROI的SD、SNR、和CNR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CTDIvol显著低于对照组[(9.38±2.12) mGy比(16.29 ±2.85)mGy,P <0.05].结论 应用水模管电流-噪声与管电流-辐射剂量曲线可以准确、有效地确定腹部迭代重建低剂量CT的扫描条件.

  • 自适应迭代重建技术在CTPA中降低辐射剂量且提高图像质量的研究

    作者:夏巍;尹肖睿;吴晶涛;吴勇建;周媛;宋旭生

    目的 探讨迭代重建技术(ASIR)在CT肺动脉造影(CTPA)中降低辐射剂量且提高图像质量的可行性.方法 前瞻性连续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疑似肺动脉栓塞者150例行肺动脉CTA检查.按照体质量指数的大小,平均分配为A、B、C三组.分别为A组(常规组):50例,使用常规扫描方法行CTPA检查;B组(低剂量协议组):50例,使用降低管电流结合ASIR技术行CTPA检查;C组(低剂量协议组):50例,使用降低管电压结合ASIR技术行CTPA检查.分别对三组图像的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辐射剂量及图像主观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B、C三组的有效剂量分别为(6.5±1.7) mSy、(2.7 ±0.2) mSv、(2.4±0.1)mSv.A组与B、C组的有效剂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9.5、P<0.01).B组与C组的有效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A、B、C三组的背景噪声分别为9.0±0.6、9.0±0.9、9.1±0.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16、P=0.85).A、B、C 三组的SNR分别为35.3±6.2、36.1 ±4.8、57.8±11.6,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C组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医师1、医师2对A、B、C组的图像主观总体评分分别为4.0±0.5、4.0±0.5、4.3±0.4;3.9±0.7、3.9±0.8、4.3±0.5.A组与B组图像质量的总体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9,P=0.11).C组图像质量的总体评分均高于A、B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结论 (1) CTPA检查中,使用ASIR技术的低剂量协议组与常规组相比较,患者所受到的辐射剂量大幅降低,且图像噪声无明显差异;(2)低剂量协议组中,ASIR结合低管电压的方法与ASIR结合低管电流的方法相比较,在辐射剂量无明显差异的前提下,图像质量得到了大幅提高.

  • X线正、侧、斜位及CT扫描对成人桡骨头细微骨折检出率的比较

    作者:李胜;韩萍;邹文远;曹阳;石思李;刘玥

    目的 比较X线正、侧、斜位及CT扫描对成人桡骨头细微骨折的检出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桡骨头细微骨折的X线和CT图像.分别统计肘关节正、侧、斜位和CT扫描对桡骨头细微骨折的检出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26例桡骨头细微骨折首次检出例数:正位0例、侧位0例、斜位19例(73.1%),CT 23例(88.5%).骨折检出率斜位和CT均优于正、侧位(x2=29.94,P<0.05;x2 =41.24,P<0.05),斜位与CT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81,P>0.05);2~4周后复查骨折检出例数:正位18例(69.2%),侧位16例(61.5%)、斜位26例(100%),CT 26例(100%).斜位与CT检出率均优于正、侧位(P<0.05).复查后正、侧位、斜位检出率均高于首次检出率(P<0.05),复查前、后CT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斜位投照和CT检查对桡骨头细微骨折具有极高的检出率,2~4周后复查是提高常规肘关节正、侧位及斜位片检出率的可靠方法,斜位片一定程度上可替代CT作为诊断桡骨头细微骨折的首选方法.

  • 双能量CT非线性融合技术在肾动脉CTA中应用的初探

    作者:王玮;郭小超;王霄英;刘建新;杨俊哲

    目的 评价双能量CT非线性融合在肾动脉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行双能量肾动脉CTA检查的20例患者的影像资料,将双能量图像根据不同融合参数进行非线性融合,得到6组非线性融合图像.比较肾动脉对比噪声比(CNR),选择CNR大的图像作为佳非线性融合图.比较佳非线性融合图与80 kVp单能图及M =0.3线性融合图中肾动脉CT值、CNR及图像噪声,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结果 6组非线性融合图间肾动脉CT值及CN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随着融合宽度值增高,肾动脉CT值及CNR逐渐减小,融合宽度为0 HU时肾动脉CT值及CNR大.佳非线性融合图具有高的肾动脉CNR.佳非线性融合图与80 kVp图具有相似的肾动脉强化程度,与近似120 kVp线性融合图具有相似的噪声.主观评价中佳非线性融合图具有高的图像质量评分.结论 双能量肾动脉CTA非线性融合较常规应用的线性融合显著提高肾动脉CTA图像质量.

  • 药物微球与传统药物乳剂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Meta分析

    作者:陈栋;江雄鹰;孙宏亮;陈耀庭;骆江红;倪嘉延;陈少锋;周经兴;许林锋

    目的 系统回顾META分析药物微球经肝动脉化疗栓塞(DEB-TACE)和传统药物乳剂经肝动脉化疗栓塞(C-TACE)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书目检索和手动搜索互补的方式搜索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CNKI,收集从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所有比较DEB和C-TACE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上的文章,用STATA(12.1版)和Review Manager(5.1版)进行评估和系统分析,评价发表偏倚、总生存率、肿瘤反应,进展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共有12个临床研究1072名参与者被包含在该荟萃分析.发现:DEB-TACE患者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C-TACE(OR =0.12,95% CI: [0.02,0.22],P=0.01),2年生存率没有明显差异(OR=2.09,95%CI:[0.76,5.70],P=0.15).DEB-TACE比C-TACE有着显著较高的肿瘤完全反应率(OR =0.12,95% CI:[0.03,0.21],P=0.009),而在部分缓解率(OR=1.18,95% CI: [0.64,2.17],P=0.60)、病情稳定(OR=1.08,95% CI:[0.58,2.01],P=0.80)、病情进展(OR =0.75,95% CI:[0.43,1.30],P=0.31)方面无显著差异.DEB-TACE治疗后肿瘤进展率(OR =0.53,95% CI: [0.30,0.95],P=0.03)和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OR =0.37,95%CI: [0.18,0.76],P=0.007)明显低于C-TACE.结论 与C-TACE相比,DEB-TACE是安全的临床治疗方式,且DEB-TACE有更好的肿瘤反应及1年生存率.

  • 脾中下叶动脉栓塞术治疗晚期血吸虫肝病所致脾亢疗效分析

    作者:陈爱民;周红艳;蒋寒;谭代林;彭卫军;张海青

    目的 探讨超选择性脾中下叶动脉栓塞术在晚期血吸虫肝病所致脾功能亢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38例晚期血吸虫肝病合并巨脾患者,均经CT和/或MRI检查结合临床表现诊断为重度脾功能亢进.超选择性置管于脾中下叶动脉内行介入栓塞处理(n=20),常规置管于脾动脉主干末端、采用低压流控法行栓塞脾脏外周组织(n=18).结果 38例均成功栓塞,成功率100%.对于纠正脾功能亢进,改善外周血红蛋白、白细胞和血小板均有明显的疗效,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P>0.05).脾中下极动脉栓塞法能准确控制栓塞部位和面积,栓塞术后综合征和术后其他并发症明显减轻,特别是对肺部、胸腔、左膈的影响较小,便于患者术后尽快恢复.结论 晚期血吸虫肝病所致脾功能亢进采取超选择性插管入脾中下极动脉后行栓塞治疗临床效果理想,并发症发生率较脾动脉主干末端行栓塞治疗明显降低,不适反应程度轻,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 MRI-DWI评估褪黑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蔡立珍;闫少珍;王晓莉;徐芹艳;刘曼

    目的 利用MRI-DWI动态观察褪黑素(MT)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IR)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96只雄性Spran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分离血管后缝合,并于分离前30 min腹腔注入生理盐水)、模型组(造模前后30 min腹腔注射生理盐水)、MT组(造模前后30 min腹腔注射10 ml/kg MT),每组32只.采用改良Longa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IR模型.于缺血2h再灌注后6h、24 h、72 h、7天行头颅T2 WI、DWI扫描,测量脑梗死区的相对T2信号强度(rSI-T2 WI)、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形态改变.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MRI未见异常信号,脑神经细胞排列密集,形态规则,间质无水肿.MT组与模型组大鼠T2WI、DWI图均可见右侧大脑皮层及纹状体出现异常高信号,ADC图为低信号,脑梗死区rADC值逐渐上升,而rSI-T2WI 24 h内逐渐上升,随后开始下降,脑梗死区神经细胞皱缩、溶解、坏死,间质水肿.MT组与模型组比较,脑梗死区rADC值明显升高(P<0.05),rSI-T2WI明显降低(P<0.05),脑水肿减轻,神经细胞凋亡数减少,形态较规则.结论 MT预处理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大鼠IR后脑水肿及脑神经细胞损伤,MRI-DWI对评价MT的神经保护作用具有重要价值.

  • 原发性肾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与病理表现

    作者:谌丹丹;魏新华;刘国顺;杨蕊梦;熊炜烽

    目的 探讨肾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例肾脏MFH临床资料及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表现.结果 4例均为单发,左、右肾各2例,其中位于肾窦区3例,肾实质1例.CT平扫均表现为不均匀等、稍低密度影,内见点、片状坏死区;动态增强扫描皮髓期4例均表现为不均匀轻至中度强化,强化程度低于肾皮质;实质期、肾盂期持续强化3例,强化程度下降1例;病变内低密度坏死区始终未见强化.3例位于肾窦区病变均表现为同侧不同程度肾积水、输尿管扩张及肾功能下降;2例累及邻近组织结构;1例包绕同侧肾动脉.结论 肾脏MFH的CT表现无明显特异性,但动态增强扫描对明确诊断有一定帮助,终确诊仍依赖于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 面罩吸氧对多层螺旋冠状动脉CTA影像质量的影响

    作者:刘惠莲

    有文献报道,面罩吸氧通过提高患者控制呼吸的能力,终提高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质量.[1].但面罩吸氧后是否也能改善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呢?本研究拟对此进行探讨.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本院2013年8月至2015年5月128例受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无面罩吸氧)与观察组(面罩吸氧)各64例.

    关键词:
  • 多脾综合征的CT诊断

    作者:李文智;王卫斌;罗林;杨昆良;王智平;文利;李虹玲;王光宪

    目的 探讨多脾综合征的MS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多脾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CT表现.结果 9例合并多器官及心血管系统畸形,1例仅合并房间隔缺损.CT表现主要有:(1)多个脾结节.脾脏数目4 ~ 14个;(2)内脏异常.全内脏反位1例,部分内脏反位3例,短胰6例,环状胰腺1例,水平肝2例,小肠旋转不良1例,马蹄肾1例,双肺左侧异构3例;(3)心血管畸形.下腔静脉肝段缺如,肝静脉直接汇入右心房,奇静脉或半奇静脉扩张与上腔静脉异常连接8例;双上腔静脉2例;脾动脉开口于肠系膜上动脉2例;胃左动脉开口于肠系膜上动脉1例;肝总动脉开口于腹主动脉1例;十二指肠前门静脉2例;合并先天性心脏病2例.结论 CT不仅可清晰显示脾脏的数目及位置,而且可显示合并其他内脏异常及心血管畸形,对多脾综合征可做出准确、全面的诊断.

  • 磁敏感加权成像对热射病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军;王琪;孙立国;谭克平;刘培政;耿军祖;王滨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检测热射病患者颅内出血灶和评估预后上的价值.方法 搜集8例Glasgow评分为3~9分的热射病患者发病后2~5天常规MRI和SWI检查资料,观察患者颅内有无出血灶,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8例中,常规MRI序列检查均未发现颅内出血病灶.SWI检查发现3例有斑点状出血灶,病灶分别位于脑干、放射冠和额叶.此3例患者中有2例分别于发病后第5天和第25天死亡,另1例成为植物人并于发病3个月后死亡;其他5例未检测到出血灶的热射病患者均慢慢恢复,仅有不同程度小脑共济失调症状.结论 颅内出血与热射病患者病死率密切相关,SWI可敏感检测颅内出血灶,有助于评估热射病的预后.

  •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婴幼儿胆道闭锁的价值

    作者:曹卫国;干芸根;赵彩蕾;汪苍;林飞飞

    目的 评估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婴幼儿胆道闭锁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经腹腔镜探查及手术病理证实为胆道闭锁的婴幼儿的MRI和MRCP征象.结果 MRCP诊断胆道闭锁的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87.1%;31例(100%)患儿均未见完整肝外胆道显示,20例(64.5%)肝门部可见局限斑片状长T2信号,10例(32.3%)胆囊未见显示,1例(3.2%)可见胆总管局限性囊状扩张.结论 MRCP可以准确鉴别婴幼儿胆道闭锁和婴儿肝炎综合征,可有效诊断婴幼儿胆道闭锁.

  • 儿童肩胛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

    作者:李武超;柏拉拉;田冲;王星宇;曾珍;容豫;张体江

    目的 探讨儿童肩胛骨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搜集21例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肩胛骨肿瘤患者的X线(n=21)、CT(n=14)和CT增强(n=1)检查资料,分析其病变类型、部位、发病特点和影像表现.结果 良性肿瘤12例(骨软骨瘤11例、血管瘤1例),病变均位于S1区;中间型肿瘤8例(嗜酸性肉芽肿6例,动脉瘤样骨囊肿2例),5例累及S2区.恶性肿瘤1例(尤文肉瘤),同时累及S1、S2区.骨软骨瘤多表现宽或窄基底骨性凸起;血管瘤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缘不清,易误诊为恶性肿瘤;嗜酸性肉芽肿呈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界清晰可伴层状骨膜反应;动脉瘤样骨囊肿呈膨胀性骨质破坏,可见典型"液-液平面"征象;尤文肉瘤表现为虫蚀样骨质 破坏、放射状骨膜反应及明显软组织肿块,具有特征性.结论 儿童肩胛骨肿瘤以良性及中间型肿瘤多见,骨软骨瘤均位于S1区,以骨性突起多见,中间型肿瘤多位于S2区,骨质破坏边界清楚,伴硬化边;而恶性肿瘤破坏范围较广,常同时累及S1及S2区,边界模糊,且骨膜反应明显.

  • Vibrant磁共振动态增强联合血管成像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杜国忠;王艳玲

    目的 探讨Vibrant动态增强联合MR血管成像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 36例患者共40个病灶,其中恶性病灶18个,良性病灶22个,行乳腺动态增强MRI检查,并重建得到3D-MIP图像.在GEADW 4.3图像工作站运用Functool功能软件对增强病变进行血流动力学分析.结果 以Ⅱ~Ⅲ型曲线,信号增强率>90%,峰值时间出现在3 min之前,周围血管征阳性作为恶性标准,敏感性分别为88.9%、88.9%、83.3%、77.8%,特异性分别为72.7%、54.5%、90.9%、86.4%,准确性分别为80%、70%、87.5%、82.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2.7%、61.5%、88,2%、82.4%,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9%、85.7%、86.9%、82.6%,良恶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ibrant动态增强血流动力学特征联合周围血管征在乳腺良恶性病变判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 CT平扫结合伪彩成像提高乳腺癌检出率的初步研究

    作者:敖峰;高洁冰;梁明柱;田素伟;李坤炜;文燕平;占莺莺;陈凯;丁香莲

    目的 探讨结合伪彩成像提高胸部CT平扫乳腺癌检出率的价值.方法 搜集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30例(共60只乳腺),由两名医师分别独立阅读胸部CT平扫纵隔窗图像判断是否存在乳腺癌病灶,2周后应用胸部平扫CT图像结合伪彩成像技术阅片判断是否存在乳腺癌病灶.采用Kappa方法计算两名医师的一致性,采用卡方检验验证结合伪彩成像技术可否提高胸部CT平扫乳腺癌检出率.结果 纤维腺体松散分布的乳腺(Ⅰ类,13例)中,乳腺癌灶的CT值平均值高于正常腺体的CT值平均值[(21.0±13.0)HU vs(-28.1 ±32.8)HU](P <0.001),纤维腺体致密分布的乳腺(Ⅱ类,17例)中亦如此[(34.3 ±12.5)HU vs (1.9 ±21.7)HU](P<0.001).在Ⅱ类乳腺中,两名医师在CT平扫图像下阅片的评价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0.852,P<0.001),采用CT平扫结合伪彩成像阅片方式的评价结果具有较高一致性(Kappa=0.798,P<0.001).单纯CT平扫阅片方式及平扫结合伪彩成像阅片方式在Ⅰ类乳腺中检测乳腺癌的敏感性均为100%(13/13),平扫结合伪彩在Ⅱ类的乳腺中检测肿瘤的敏感性高于平扫阅片(94.1% vs.64.7%,P<0.05).结论 CT平扫结合伪彩成像技术较之传统CT阅片可以提高纤维腺体致密分布的乳腺内癌灶的检出率.

  • 飞利浦16排CT E-stop回路故障分析

    作者:张剑;李卫东;杨学俊;回文革

    故障现象 扫描时Gantry(机架)突然断电,重新给机架送电后,主机屏幕没有弹出E-stop对话框.故障分析 正常启动时闭合电源后,Gantry上的MKD(主继电器)闭合,Ghost(机架主控板)、Rhost(旋主控板)、Couch(扫描床)和DMC(数据采集控制)上的CPM(通用的处理模块)自检,自检完成后各自通过Can(控制区的局域网总线)向主机发出启动请求,此时主机启动完成后通过Can总线检测Ghost、Rhost、Couch和DMC上的CPM自检完成信号,发出启动命令,同时主机屏幕弹出E-stop对话框.

    关键词:
  • 松果体区类圆形影——请分析病变性质

    作者:梁奕;陶静雄;李贞;王佳;杜柏林

    患者 男,20岁.因头疼伴视物模糊10余天入院.体检:神智清楚,语言流利,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四肢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病理征阴性.MRI:松果体区可见类圆形混杂T1、混杂T2信号(图1~3),DWI呈稍高信号(图4),大小约35.7mm×30.9 mm×31.2 mm,中脑导水管受压变窄,幕上脑室明显扩大,中线结构居中.增强扫描病灶呈轻度不均匀强化,内见低信号无强化区(图5、6).请分析病变性质.答案见第2026页.

    关键词:
临床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