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

临床放射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Radiology 림상방사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324
  • 国内刊号: 42-118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5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放射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冯敢生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高密度表皮样囊肿一例

    作者:王学廷;石珍

    患者女,46岁.左侧肢体无力10天,加重3天伴失语1天就诊.查体:左侧肢体肌张力高,左腱反射活跃,双侧巴氏征阳性.Bp:20/13kPa.

  • 卵巢巨大混合性囊腺瘤一例

    作者:唐明礼

    患者女,14岁.月经未来潮.2个月前无诱因感下腹隐痛,发现下腹正中有一小碗大小包块.以后腹痛逐渐加重伴腹胀,腹部异常膨隆呈足月妊娠状外形.查体:全腹扪及囊性包块,上界达剑突下,肛诊扪及包块下界.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 胆囊系膜扭转一例

    作者:刘建平;夏东

    患者女,65岁.右下腹痛伴发热、呕吐1天.查体: 巩膜无黄染,腹肌紧张,右下腹可触及一约鹅蛋大小包块,质中,有压痛及反跳痛.

  • 足蜡油骨病并发骨髓炎一例

    作者:曹庆跃

    患者女,34岁.因右足第二趾骨疼痛3个月,近2周来日趋加重,影响行走而就诊.查体:右足第二趾明显肿胀,皮肤呈紫红色,压痛明显.

  • 胰腺断裂伤一例

    作者:王弘;尹建军;俞虹

    患者男,26岁.腹部拳击伤12小时,腹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重伴恶心,无呕吐,无畏寒、发热.体检: 腹肌紧张,上腹部及左上腹压痛(+),反跳痛(+),肝浊音界正常,无移动浊音,肠鸣音正常.X线腹部站立位片,膈下未见游离气体.腹部诊断性穿刺,未抽出不凝固血液.实验室检查:WBC 14.3g/L.血淀粉酶:48小时后测定52U(Somogyi法).

  • 成人纵隔淋巴结结核一例

    作者:宋振龙;王红;王博江;张芳;张晓

    患者男,35岁.左侧胸部隐痛不适近2年,有时咳嗽,无痰,近1个月夜间咳嗽来院就诊.体检:神志清,全身表浅淋巴结不大,气管居中.听诊:左肺呼吸音较右侧略低,但无干湿性罗音,心率80次/分.

  • 巨大表皮样囊肿外伤后破裂一例

    作者:高建英;郭勇;苏中华;刘军波

    患者男,23岁.外伤后突发剧烈头痛伴呕吐就诊.CT检查: 右侧前颅凹见一巨大囊性低密度肿物,CT值约-94~6HU,大截面约7cm×6cm大小.边缘不规则并伴有弧状高密度钙化影,CT值约152HU.纵裂及脑沟内见游离的低密度脂肪影,CT值约-33HU.右侧脑室前角受压移位,右额骨受压骨质吸收变薄(附图).CT诊断:右前颅凹表皮样囊肿并瘤壁外伤后破裂.

  • 肺嗜酸性肉芽肿一例

    作者:马立公

    患者女,38岁.2个月前出现咳嗽、咳痰,痰呈白色泡沫状,痰中无血,伴胸痛.住院后经对症抗炎治疗后仍有轻咳,不发热.查体:无特殊异常.

  • 股骨下端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一例

    作者:王珩;李德龙;高杭燕

    患者男,48岁.右膝部疼痛伴行走受限4个月.查体: 右膝部软组织轻度肿胀,外侧髁部压痛明显,局部皮温升高.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总数10.4×109/L,血沉31mm/h,碱性磷酸酶4.5U/L.

  • 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

    作者:陈学军;高剑波;杨学华;管生;李树新;李荫太;陈东;殷智榕

    目的探讨节细胞神经瘤的特征性CT表现. 材料与方法对11例经病理证实的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8例位于右侧肾上腺,3例位于腹膜后,3例中1例同时合并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肿瘤大直径3~6cm,平均4.4cm.呈椭圆形者9例,2例呈圆形.肿瘤边界均清晰,无周围组织和血管侵犯征象.平扫呈均匀低密度,平均27.8±4.7HU,内有点状钙化者3例(27%).增强扫描有轻度强化,平均36.3±9.4HU. 结论节细胞神经瘤有一些特征性CT表现,但确诊仍依赖组织学检查.

  • 嗜铬细胞瘤的MRI检查

    作者:孙浩然;白人驹;吴恩惠

    目的探讨MRI检查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并确定嗜铬细胞瘤MRI检查的佳成像序列. 材料与方法 12例嗜铬细胞瘤(肾上腺10例,腹主动脉旁2例)术前行MRI增强前后检查,包括7种序列. 结果嗜铬细胞瘤呈较大(平均瘤径5.3cm±2.0cm)的类圆形或卵圆形肿块.T1WI信号强度类似肝实质,T2WI信号较高,易发生坏死、囊变(7/12),肿瘤实体部分多明显强化. 结论嗜铬细胞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表现多可明确诊断.MRI检查佳成像序列是增强前T2WI脂肪抑制序列、T1WI以及增强后T1WI脂肪抑制序列.化学位移反相位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 病毒性脑炎的CT、MRI诊断(附48例报告)

    作者:罗敏;肖家和

    目的加深对病毒性脑炎CT、MRI表现的认识,以提高临床对该病变诊断的准确性. 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48例病毒性脑炎(男26例,女22例,平均年龄36岁)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单纯疱疹病毒(HSV)脑炎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者1例.检查方法:CT检查23例,MRI检查14例,同时经CT和MRI检查者11例.作CT和MRI增强检查者共12例. 结果脑内有多发或单发病灶者47例,主要位于皮层、皮层下及侧脑室周围白质,以及基底节-丘脑区,CT上呈低密度,MRI上呈长T1长T2信号(同时经两种方法检查的病例中,5例CT未显示病灶,但MRI均发现病灶).HSV脑炎中,7例发现病灶位于颞叶、额下区、脑岛及扣带回.1例伴小脑受累,1例伴病灶内出血,无异常改变者1例.增强扫描病例中显示病灶强化者3例. 结论 CT、MRI能为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诊断提供重要诊断信息,且MRI优于CT.与有相似影像表现病变的鉴别应紧密结合临床资料,仅凭CT、MRI表现有一定局限性.

  • 外伤性腔隙性脑梗塞的CT诊断

    作者:周伟;周晖

    目的:探讨CT在外伤性腔隙性脑梗塞诊断中的价值及其特征. 材料与方法对36例头颈外伤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偏瘫患者均行横断位CT扫描. 结果外伤性腔隙性脑梗塞好发于基底节-内囊区,均位于豆状核、尾状核及内囊区,呈小片腔隙性低密度影. 结论 CT扫描检查对外伤性脑梗塞的准确诊断、估计病变程度、预后及法医学鉴定有肯定价值.

  • 正常的肺韧带和膈神经在胸片上能看到吗?

    作者:司建荣;张雅丽;姜兆侯;周必生;黄绮霞

    目的探讨正常人胸透(片)上膈顶尖角状突起影的解剖学基础. 材料与方法胸透正常人2 043例,对膈顶有尖角状影者其中13例行胸部正侧位摄片和HRCT扫描对照.复习117例正常胸部常规CT扫描肺窗片.用间距5mm的HRCT扫描20例正常人下胸部. 结果胸透(片)膈顶尖角状影检出率:男3.5%,女7.0%. 结论胸透(片)膈顶尖角状突起影CT上显示为肺韧带或膈神经.

    关键词: 肺韧带 膈神经 胸片 CT
  •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影像学表现(附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张伟宏;朱杰敏;吴晰;刘玉清;林耀广

    目的分析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其诊断意义. 材料与方法: 报道3例经病理证实DPB.着重分析CT尤其HRCT表现. 结果: DPB的主要HRCT征象:(1)小叶中心性结节弥散分布于双肺,结节间无融合趋势; (2)结节近侧端有"Y"字型或线状高密度影与其相连; (3)结节与胸壁有少许间隔; (4)小支气管扩张呈管状或环状,伴有管壁增厚; (5)病情进展时,结节间的气体贮留明显; (6)结节影、线状影、高密度粘液栓影为可逆性,小支气管扩张为不可逆病变. 结论: DPB在中国可能并不罕见,影像学尤其CT/HRCT为DPB诊断的主要依据.

  •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作者:赵锡立;崔志鹏

    目的探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材料与方法对2例经病理证实并有完整的临床、实验室及肺功能检查,以及胸片及高分辨率CT(HRCT)检查的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2例临床表现为咳嗽、咯痰及活动后气短.胸片示两肺弥漫性分布的小结节影及肺过度充气膨胀并两下肺支气管扩张,HRCT像上:①肺小叶中心性小结节影; ②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扩张; ③支气管壁增厚.同时伴有副鼻窦炎或既往有副鼻窦炎病史. 结论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肺功能检查及胸部、副鼻窦影像学表现,有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DPB的确诊仍依赖于病理组织学检查.

  • 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MRI研究

    作者:詹阿来

    目的分析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MRI表现并总结其病理解剖特征. 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典型病例的MRI表现,对比各种扫描序列在显示病变特征上的差异.采用GE VectraⅡ 0.5T超导型MR机,常规行矢状面扫描,病变局部横断面GRE T2*WI扫描.5例用GRE序列加作矢状面局部放大扫描. 结果 MRI主要表现为病变椎体后上缘或后下缘终板局限性浅弧形凹陷,凹陷区内充满椎间盘组织,凹陷终板的后缘均超出相邻椎体后缘连线,椎间盘后纤维环明显后凸,硬膜囊前缘受压.GRE T2*WI对上述征象的显示较其他序列清楚,可明确显示凹陷的终板有不规则增厚,与CT上软骨结节周围骨质硬化相吻合;椎间盘后纤维环呈明显低信号,3例可见明显断裂.SE T1WI在凹陷的终板下方可见带状高信号影.横断面GRE T2*WI所见与CT基本相似.16例中4例合并髓核脱出. 结论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GRE T2*WI在显示其特征上优于其他序列;"腰椎后缘软骨结节"或"腰椎软骨板破裂症"均未能概括该病的主要特征,但目前尚无更恰当的命名.

  • 滑膜骨软骨瘤病中游离体表现与诊断关系

    作者:蒋瑾;周瀚;付凯;徐刚;袁嘉斌

    目的分析滑膜骨软骨瘤病中游离体X线、CT表现,讨论游离体发生发展与诊断本病关系. 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3例关节内、外游离体的X线与CT表现,并与病理对照.23例摄X线平片,其中13例CT扫描,有6例作高分辨率CT扫描.22例手术病理证实,另1例关节镜检查病理证实. 结果关节内、外游离体钙化程度和形态大小与游离体形成时间有关,也与病程有关.往往病程长,关节内、外游离体数目多,钙化与骨化明显,且偏大并累及范围广.反之,病程短游离体数目少,体积小、钙化轻.游离体钙化程度也反映本病严重程度,同时对X线、CT诊断尤为重要. 结论诊断本病一个重要环节是观察游离体表现,钙化程度对X线、CT诊断意义明显,注意与相似疾病鉴别,诊断并非困难.

  • 头颈部血管畸形的磁共振成像特征

    作者:范新东;邱蔚六;罗济程;余强;陈克敏

    目的明确头颈部血管畸形的磁共振影像特征. 材料与方法对51例头颈部血管畸形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其中静脉畸形32例,毛细血管畸形3例,混合性血管畸形3例,动静脉畸形13例.磁共振扫描仪为Philips Gyroscan NT 1.0T,常规进行T1及T2WI检查. 结果静脉畸形为T2WI上高信号、均匀的团块影;毛细血管畸形在MRI上不能显示;动静脉畸形为不规则的蜂窝状流空血管巢及曲张的营养血管,T1及T2WI都表现为低信号影;混合性血管畸形兼具有静脉畸形和动静脉畸形的表现特点. 结论: MRI在显示头颈部血管畸形的范围及区别病变的高、低流速方面是非常有用的诊断工具.

  • 声门下异物X线平片的表现和临床价值

    作者:周蓉先;邹明舜;罗道天

    目的应用颈侧位平片显示声门下异物的X线表现及其临床应用. 材料与方法对30例声门下异物中19例颈侧位平片资料和临床内镜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8例X线表现为异物嵌于声门下,其长径与气管长径一致,密度大致与邻近软组织相仿,停留时间较长后周围可出现软组织肿胀或肉芽增生改变,另1例骨性异物呈高密度影. 结论颈侧位平片对声门下异物是一项简单、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 对比增强磁共振脑血流灌注成像

    作者:王建利;谢敬霞

    如何获取脑组织微循环的信息一直是医学领域的一个难题.现代常规的磁共振扫描技术(自旋回波和梯度回波成像)可以显示大多数软组织的解剖结构;相位对比法和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造影可以显示直径1mm以上的血管结构.然而,常规的磁共振成像无法提供组织微循环的信息.

  • 介入栓塞治疗下消化道出血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晋新;王巧兮;林怡蔼;郭玉鑫;甘万崇

    目的以动物实验为基础探讨栓塞治疗在下消化道出血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有效的范围. 材料与方法实验动物为健康犬6只,使用5F Cobra导管、3F SP微导管,每只犬分别行3次实验.在选择性肠系膜前动脉造影的基础上,选取有3级以上动脉分支的肠段进行实验. 结果分段结扎直动脉及末级动脉弓动脉后均可见到肠管局限性地收缩,术后观察1、2周均未见肠梗死;病理检查实验肠管均未见明显的异常改变. 结论在实验动物具有3级以上动脉分支的肠段局部进行直动脉近端和末级动脉弓动脉的栓塞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不会引起肠梗死的发生.终末动脉弓前动脉的栓塞治疗有可能发生肠梗死.

  • 动脉灌注配合根治术保肢治疗骨肉瘤的探讨

    作者:杨光;申宝忠;刘瑞宝;张国福;赵映宏;聂英男

    目的与单纯截肢术比较,讨论保肢治疗的临床效果. 材料与方法对15例ⅡA~ⅡB期肉瘤患者进行动脉灌注配合根治术的保肢治疗,在观察其临床症状改善的同时,随机选出15例单纯截肢骨肉瘤患者在生存率、局部复发率、远隔转移率方面加以对照. 结果动脉灌注治疗对骨肉瘤明显的症状疼痛,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动脉灌注配合根治术与单纯截肢术在远隔转移率、生存率方面对比,前者较优于后者,在局部复发率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别. 结论在严格选择适应症的条件下,该项治疗技术实用可行,并且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

  • 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X线分析

    作者:张英杰;聂洪章;王瑶;邢丽艳;王丽岩

    目的进一步提高对支原体肺炎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材料与方法对1996~1997年收住院诊治的30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X线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支原体肺炎肺部体征轻微,与X线胸部阴影显著表现不相符.病程1周左右支原体-PCR均为阳性,血清冷凝集反应90%阳性.临床应用红霉素治疗有显著疗效.其胸部X线表现为:肺间质浸润性病变90例(30%),小叶实质浸润性病变57例(占19%),节段实质浸润性病变153例(占51%),伴胸膜炎96例(占63%). 结论支原体肺炎X线表现各异,易与病毒性肺炎、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相混淆,但只要认识到本病是一种小儿常见病、多发病,认真分析X线征象,密切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是能够及时准确作出诊断的.X线检查对临床治疗确定疗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小儿 支原体肺炎 X线
  • 胸椎旁恶性肿瘤的CT诊断

    作者:强金伟;廖治河

    胸椎旁恶性肿瘤较少见,日常工作中常因缺乏经验而误诊,笔者分析我院近年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临床和CT资料,旨在提高对胸椎旁病变的认识.

  • 颅内皮样囊肿的MRI诊断(附3例报告)

    作者:陈杰云;陈向荣;杨子江;黄永础;张少平

    颅内皮样囊肿是极其罕见的起源于外胚层的先天性肿瘤,约占颅内原发性肿瘤的0.04%~0.6%[1].本组搜集3例,对其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其发生与病理.

  • 膝关节半月板撕裂的CT诊断

    作者:毛旭道;王子臣;邱鹏根

    膝关节半月板撕裂好发于青壮年,较常见.以往放射学诊断依靠关节造影,虽可对一部分病例作出诊断,但操作技术较复杂,属创伤性检查,给患者增加痛苦,且假阳性和假阴性发生率颇高.CT问世后,半月板扫描技术简单,不增加患者痛苦,且诊断正确率较高.本院近2年共做半月板CT扫描140例,诊断半月板撕裂48例,其中14例经手术证实,鉴于国内文献有关CT诊断报告较少[1],本文报告经手术证实的14例CT诊断经验.

  • 耳蜗的磁共振成像技术

    作者:鲍克志

    由于各种耳蜗骨化,感音性及药物等其他原因引起的耳聋,近年来采用电子耳蜗植入,直接将22根微电极插入耳蜗底旋鼓阶,以刺激耳蜗神经而改善听力.采用高分辨CT扫描,仅显示耳蜗的骨性形态,对耳蜗的通畅程度、有无淋巴液尚不能显示.而MRI主要用于决定耳蜗骨化患者鼓阶是否充满液体[1].笔者旨在探讨耳蜗的MRI技术,为人工内耳术的开展,提供良好术前影像学诊断方法.

  • 计算机透视成像系统(NV-600)的应用与改进

    作者:吕弘;李英亭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激光打印机、信息网络的普及和高技术手段的介入,使远程医疗的会诊、病例讨论、教学成为可能,从而提高了医学影像诊断的价值,与临床诊断的衔接更直观、准确、快捷.我院于1996年购置了1台NV-600透视成像系统(北医大金力生物技术开发公司生产),在实际应用中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科研人员协作对应用中一些问题作了探索和改进.

  • 甲状旁腺机能亢进

    作者:徐德永

    甲状旁腺机能亢进(hyperparathyroidism)是由于甲状旁腺素(parathormone,PTH)分泌过多,而引起钙、磷代谢紊乱.通常表现为高血钙、低血磷,尿钙、尿磷排出增多.按其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以原发性常见(占80%以上).原发性以主细胞腺瘤多见,其次为弥漫性甲状旁腺增生;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则是由于肾脏疾病或其他疾病,引起血钙过低或血磷过高,因而刺激甲状旁腺,引起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后者常见于慢性肾脏疾病、肾小管性酸中毒、佝偻病和范可尼综合征(Fanconi's syndrome)等.此外,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有报道呈家族性发病.

  • 甲状旁腺机能减退

    作者:徐德永

    甲状旁腺机能减退(hypoparathyroidism),在新生儿和婴幼儿常由甲状旁腺未发育或发育不全,或因其母在怀孕期间患甲状旁腺机能亢进,致使高血钙对胎儿甲状旁腺的发育产生抑制,尚可有原因不明的特发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通常甲状旁腺素(parathormone或parathyroid hormone,PTH)的分泌量减少到正常的50%以下,即可表现出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的临床症状.

  • 假假性甲状旁腺机能低下

    作者:徐德永

    假假性甲状旁腺机能低下(pseudo-pseudohypoparathy-roidism,PPHP),属假性甲状旁腺机能低下(PHP)的血钙正常型.PPHP与PHP患者有着相似的体征,并且,此两种病可发生在同一家族,故猜想PPHP和PHP密切相关.更有意思的是其母患PPHP,而其子患PHP.此两种病曾被归为一组,名为Albright遗传性骨营养不良(Albright hereditary osteodystrophy).在PHP为肾5-环-磷酸腺甙(3-5-cAMP)对甲状旁腺素缺乏反应.设想此类患者,其肾小管粘膜缺乏感受器,或者缺乏特殊酶系统,此可解释终端器官(或靶器官)折射媒体对甲状旁腺素缺乏反应.在PPHP的研究中,发现尿内的cAMP对甲状旁腺素反应物的排泄率正常,而对其他激素无反应.

  • 假性甲状旁腺机能低下

    作者:徐德永

    假性甲状旁腺机能低下(pseudohypoparathyroidism,PHP),首先由Albright等(1942)描述.其特点是低血钙、高血磷.放免测定其甲状旁腺素(PTH)含量正常或稍高;组织学检查:甲状旁腺正常或增生(hyperplasia).本病应用甲状旁腺素治疗无效.本病有一特征性体型(somatotype),包括身材矮小、肥胖,面如满月,以及掌(跖)、指(趾)骨短小畸形.

  • 蛇头征

    作者:王一民;陈凡

    输尿管下端囊肿样扩张疝入膀胱内,在排泄性尿路造影像上,酷似眼镜蛇头的表现,简称为蛇头征(cobra head sign)[1].

临床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