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

临床放射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Radiology 림상방사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324
  • 国内刊号: 42-118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5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放射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冯敢生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颅骨原发性淋巴瘤一例

    作者:郭亚飞;程敬亮;张勇;张春艳;苗培芳

    患者 女,50岁,发现右侧头部包块2月余,8天前渐进性增大.无发热、头痛.CT检查:右侧顶骨内外见半月形稍高密度影,边缘尚清,密度尚均匀,其顶骨骨质密度不均匀减低(图1).MRI检查:右侧顶骨后份皮下及颅内可见团块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图2),T2FLAIR呈高信号,DWI高b值扩散受限,呈稍高信号(图3).静脉注入Gd-DTPA后增强扫描,右侧顶骨后份皮下及颅内病变呈均匀强化,病变跨越颅板,受累颅板增厚,其内可见斑片状强化信号,病灶大截面大小约为4.3cm×4.8 cm×3.7 cm,邻近脑膜呈线样强化(图4).

    关键词:
  • 幼年型卵巢颗粒细胞瘤一例

    作者:叶丽丽;何祥发;邱银汝;李学农;黄婷婷;刘斯润

    患者 女,3岁,1周前发现无明显诱因阴道不规则少量流血,伴乳房发育、乳头突出、阴毛生长、躯体多毛等性早熟表现.体检:右下腹触及一大小约7 cm×6cm×5 cm肿物,质韧,边缘光滑,活动度可;乳房早期发育,乳头突出、乳晕着色,阴道少量出血,大阴唇肥厚,小阴唇皮肤色泽增深,阴蒂增大.实验室检查:雌二醇> 7342 pmol/l;促黄体生成激素<0.10 mIU/ml;促卵泡成熟激素<0.10 mIU/ml;催乳素231mIU/l;睾酮4.40 nmol/l;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4.14 mIU/ml;孕酮1.46 nmol/l.

    关键词:
  • 右眼眶胚胎性横纹肌肉瘤一例

    作者:汪卫建;程敬亮;张勇;郭亚飞;朱晨迪

    患者 女,10岁.7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睑红肿,眼球突出,皮温稍高,伴视物模糊、复视、流泪,无眼痛、眼痒、眼异物感.外院CT检查提示右眶球后占位.超声检查:右眶鼻上方可见不规则低回声,双眼玻璃体点状混浊.遂来本院进一步治疗.患者自发病以来,神志清,精神好,饮食好,睡眠好,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

    关键词:
  • 腹膜后巨大孤立性纤维瘤一例

    作者:李晓光;全松石

    患者 男,61岁,左腰部不适4月余.体检:左肾区叩击痛阳性.实验室检查无异常.腹部CT平扫示左侧腹膜后一类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大小约14cm×12cm×10cm,边界清楚,密度不均,实性部分CT值40~60 HU(图1);增强示病灶动脉期斑片状强化,呈“地图样”,内见软藤状迂曲血管穿行(图2),静脉期及延迟期示病灶持续强化,强化范围扩大(图3、4);矢状位重组示左肾受压、变形,向前下方移位(图5).诊断:左腹膜后富血供占位.

    关键词:
  • 颈静脉孔区转移性肝细胞癌一例

    作者:黄梦娜;高雪梅;程敬亮;屈昭慧

    患者 男,65岁,间断头痛伴恶心、呕吐21天,视物模糊,右侧面部麻木,伴有饮食呛咳,外院按“脑梗死”治疗,头痛、呕吐好转,面部症状无改善.4天前头痛、呕吐再次加重入院.影像学检查:脑CT平扫示右侧颈静脉孔扩大,可见团片状高密度影,密度均匀,边界不清,邻近枕骨、颞骨、寰椎骨质破坏(图1).脑MRI平扫示右侧枕部颈静脉孔区不规则团块状混杂T1、混杂T2信号,内可见条状短T1信号,中心可见片状短T2信号(图2、3),DWI高b值(b=1000 s/mm2)呈高信号(图4),增强扫描病变明显不均匀强化(图5、6).腹部CT平扫示肝右前叶团片状低密度影,边界不清(图7),增强扫描动脉期病变轻度强化(图8),门静脉期强化程度减低.影像诊断:右侧颈静脉孔区占位.

    关键词:
  • 含钙化的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一例

    作者:朱玉春;周伟;张阳;邢伟

    患者 女,49岁.体检发现肝脏占位1周,既往贫血1年予以对症治疗.专科体检:肝、脾无肿大,无明显叩击痛,Mushy氏征阴性.实验室检查: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肿瘤六项指标(AFP、CTA、CA125、CA199、CA153、铁蛋白)、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均正常,血白细胞计数3.20×109/L.

    关键词:
  • 单侧肾脏乳头状肾细胞癌、嗜酸细胞瘤一例

    作者:匡永才;訚战能;杜友章;曹豆豆

    患者 男,57岁.体检发现右肾占位,既往有泌尿系结石、高血压病史,平素有右腰部疼痛不适.P 67次/分,Bp154/78 mmHg,体温36.3℃.专科检查:右腰腹部稍隆起,深压痛,无反跳痛,右肾区叩痛,双下肢无浮肿.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8.38×109/l、红细胞3.72×1012/l、血红蛋白120.0 g/l、血小板227×109/l,肌酐139.60 umol/l(正常值范围53.9 ~91.9),尿酸444.9 umol/l(正常值范围149 ~416).

    关键词:
  • 多发性肺纤维平滑肌瘤性错构瘤伴恶变一例

    作者:倪世家;王绍武;陶娟;黄杰;李唐;李建林

    患者 女,28岁,因“发热2天伴咳嗽”入院.既往无冠心病、高血压及结核病史.体检:气管右偏,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锁骨上及颈前未及肿大淋巴结.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均正常.胸部CT平扫:左肺上叶见一巨大软组织肿块,大小约12.0 cm ×9.4 cm,肿块密度不均,平均CT值约34 HU,肿块内见片状稍低密度影,边缘见小斑片状钙化,右肺无异常表现;CT增强:肿块呈轻度延迟性强化,强化不均,动、静脉期CT分别为38 HU、46HU,邻近肺组织受压不张,肿块周围见多发结节影;CT诊断:左肺恶性肿瘤(图1、2).

    关键词:
  • 卵巢透明细胞癌的CT表现

    作者:朱玉春;张阳;傅行礼;周伟;邢伟;王建良;沈纪芳

    目的 探讨卵巢透明细胞癌(OCCC)的CT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病理证实的OCCC患者CT平扫和增强资料,着重分析肿瘤的位置、数目、大小(大层面直径)、形态、边缘、包膜、分隔、坏死、钙化、囊实性肿块特征、囊壁厚薄、囊性成分密度、实性成分的形态及其强化方式.结果 11例OCCC均为单侧囊实性肿块,肿瘤平均大直径为13.6 cm(7.4 ~35 cm).圆形3例,椭圆形8例,均为单房,边界清晰9例,部分边界模糊2例;薄壁8例,部分囊壁增厚3例.囊性部分密度均匀,CT值平均24 HU(16~28 HU).偏侧壁均伴有形态不一的实性成分,实性部分平均大直径3.5 cm(1.6~7.1 cm),呈乳头状4例,实性结节2例,实性肿块5例;7例伴坏死.增强扫描囊性部分无强化,实性部分呈持续强化趋势,实质期强化程度高于动脉期,坏死区无强化,部分增厚的囊壁延迟强化.伴有钙化1例,骨化1例,2例伴有盆腔少量积液,3例伴有盆腔淋巴结肿大.结论 肿块较大、边界清晰、单房囊实性肿块、相对高密度囊腔、偏侧壁突出的实性肿块、实性部分伴有坏死,增强后渐进性持续强化是OCCC相对典型的CT表现.

  • T2WI肝脏信号强度指标联合常规MRI征象对慢性乙型肝炎炎症活动度的诊断价值

    作者:任洪伟;安维民;刘渊;刘长春;董景辉

    目的 探讨T2WI序列肝脏信号强度指标联合常规MRI征象对慢性乙型肝炎炎症活动度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炎症组,同时选取23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入组者行肝脏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并在MRI检查后2天内行肝脏穿刺活检,根据病理结果依据炎症活动度将炎症组分为G1级、G2级、G3~4级,在脂肪抑制T2加权成像(FS T2WI)序列测量肝脏信号强度与右侧竖脊肌信号强度的比值(SⅡ),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分析炎症组各级别的MRI特征性表现.结果 炎症组与对照组、G1与G2、G1与G3~4级间SⅡ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2与G3~4级间SⅡ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SⅡ值、SⅡ值联合常规MRI征象诊断G2级以上炎症活动度的曲线下面积(AUC) =0.86、0.92,敏感度为74.4%、90.2%,特异度为82.2%、79.5%.结论 SⅡ值联合常规MRI征象在对慢性乙型肝炎炎症活动度的诊断效能较高.

  • MRI征象回归模型在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应用

    作者:郭吉敏;曹满瑞;刘小平;刘炳光;张方璟;严芳

    目的 探讨MRI征象回归模型在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350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的MRI资料,包含20例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和330例非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胎盘MRI征象与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相关性.结果 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单变量分析结果提示各因素预测胎盘植入风险的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子宫局限性隆凸、胎盘内T2 WI低信号带、子宫肌层变薄或局限性中断、胎盘信号不均匀、胎盘突出征、剖宫产≥2次、宫颈缩短、胎盘下异常血管、子宫下段及宫颈血管丰富.多变量分析结果提示,子宫局限性隆凸(X1:OR =25.41,P=0.02)、剖宫产≥2次(x2:OR=9.1,P=0.02)、宫颈缩短(X3:OR =7.77,P=0.04),胎盘内T2低信号带(X4:OR =2.87,P=0.43)4个因素与凶险性前置胎盘植入有关,为凶险性前置胎盘独立危险因素.建立评估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Logistic的回归模型,Logistic(P)=-7.61 +25.41X1 +9.1X2 +7.77X3 +2.87X4,该模型预测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准确率为98.0%.结论 MRI征象回归模型评估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MR扩散加权成像诊断直肠癌患者局部复发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铮;苏丹柯;赖少侣;金观桥;谢东;康巍;赵阳;阳君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诊断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局部复发与吻合口炎性纤维化的价值.方法 搜集经病理证实为直肠癌并行根治术后的患者,将经穿刺病理或MRI检查随访证实为局部复发的41例患者定为复发组,吻合口炎性纤维化的53例作为纤维化组.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和DWI检查.观察2组患者的DWI形态学表现,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计算常规MRI及DWI诊断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效能,并采用Z检验对曲线下面积(AUC)进行比较.结果 复发组41例患者病灶DWI均表现为高或稍高信号,ADC图上均呈低信号表现.吻合口炎性纤维化组53例患者病灶DWI总体信号低于复发组,其中34例病灶ADC图呈等或稍低信号表现,余19例呈稍高信号表现.复发组和纤维化组病灶的ADC值分别为(0.821 ±0.231)×10-3mm2/s和(1.247 ±0.289)×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37,P<0.05).ROC上,确定局部复发灶的ADC诊断阈值为0.817×10-3mm2/s,DWI诊断直肠癌局部复发敏感度为87.80%,特异度为92.45%,AUC为0.870.常规MRI诊断直肠癌局部的敏感度为73.17%,特异度为75.47%,AUC为0.644,二者AU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5.867,P<0.01).结论 DWI有助于直肠癌局部复发灶的检出及诊断,与常规MRI比较有更高的诊断效能.

  • 输尿管息肉双源CT泌尿系造影表现

    作者:曹阿丹;郭海燕;翟曼丽;罗斐斐;史琼琼;郑丽远;胡舸帆

    目的 探讨输尿管息肉双源CT泌尿系造影(DSCTU)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搜集7例经病理证实为输尿管息肉患者,行DSCTU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并行各期后处理重组,分析其影像特点.结果 7例输尿管息肉均为单发,发生于左侧输尿管上段5例,左侧输尿管下段1例,右侧输尿管上段1例.除1例无明显积水外,6例伴有不同程度肾盂及输尿管上段扩张积水.CT平扫表现为输尿管管腔内条状或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平扫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增强后4例病变轻度强化,3例渐进性强化,延迟明显强化,7例均表现延迟期在高密度的对比剂输尿管管腔内的充盈缺损影.术后病理诊断4例为原发性输尿管息肉,3例继发性炎性息肉.结论 DSCTU及三维后处理技术可以明确病变部位、形态、大小及肾功能情况,对输尿管息肉术前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肝脏间叶性错构瘤CT及MRI表现

    作者:朱黎;赵新湘;李迎春;郝金钢;简远熙

    目的 探讨肝脏间叶性错构瘤(MHL)的CT、MRI特征.方法 搜集6例经病理证实的MHL患者的CT、MRI资料,对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平扫密度/信号、强化程度及方式进行分析,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6例MHL中,4例位于肝右叶,2例位于肝左叶.CT平扫2例呈低密度影,3例呈等-低密度影,1例呈等密度影;增强扫描2例病灶增强早期边缘见结节状强化影,后期强化逐渐向中心充填,但延迟期仍有点片状无强化区,3例病灶内见点条状不均匀强化,1例以间隔强化为主.MRI平扫T1WI上2例呈稍低信号,4例呈等、稍低混杂信号,在T2 WI上4例呈稍高、高信号,2例呈等、稍高、高混杂信号;增强扫描2例病灶增强早期边缘见结节状强化,后期强化逐渐向中心充填,但延迟期仍有点片状无强化区,3例病灶增强早期见多发条索状不均匀强化影,后期强化较前明显,1例病灶内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性部分始终未见强化.结论 MHL CT、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但由于该肿瘤相对少见,术前明确诊断仍存在一点的困难,易误诊,需要术后随访总结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 肝脏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的CT表现特点及漏诊、误诊分析

    作者:阮志兵;焦俊;闵定玉;罗弦

    目的 探讨肝脏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HHT)的临床与CT影像特点,分析漏诊、误诊原因,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至2017年3月间19例临床证实的HHTT患者(男8例,女11例,年龄27~80岁,平均52岁)的临床与CT影像学资料,由3名高级职称放射诊断医师独立分析读片.结果 所有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诊断延迟,延迟诊断时间从数月到20年,12例诊断肝灌注异常,2例考虑HHHT,5例诊断血管畸形.15例临床或既往有不同程度腹痛伴恶心、呕吐,16例有间断性鼻出血史,9例有消化道出血史.CT平扫肝脏实质密度未见明显异常.肝脏CT动态增强特征表现为动脉期肝实质染色明显不均,其内弥漫分布点状、结节及小斑片状明显强化灶,伴肝内弥漫性血管异常,包括肝动静脉畸形15例(78.95%)、肝动脉-肝静脉瘘8例(42.11%)、肝动脉-门静脉瘘13例(68.42%)、混合型动静脉瘘6例(31.58%)、门静脉-肝静脉瘘2例(10.53%)、毛细血管扩张14例(73.68%),16例(84.21%)发现肝总动脉及肝内动脉分支扩张和迂曲,表现为肝总动脉直径>5 mm,平均直径约7.37 mm(5.1 ~13.5 mm).另外,发现肝局灶性病变或短暂性肝低灌注13例(68.42%),典型表现为动脉期肝实质少量或弥漫性分布的斑片状明显强化灶,边界模糊,静脉期与延迟期呈等密度.发现肝内胆管扩张2例(10.53%),肝纤维化表现4例(21.05%),表现为肝形态改变及密度不均匀,5例(26.32%)合并肝大,12例(63.16%)合并脾大.结论 肝脏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CT动态增强扫描表现具有特征性,缺乏其相关知识及认识不足是延迟诊断与误诊、漏诊的主要原因.

  • 动态对比增强MRI纹理分析法与磁敏感加权成像联合应用在脑胶质瘤分级中的价值

    作者:苏春秋;韩秋月;周茂冬;鲁珊珊;施海彬;洪汛宁

    目的 探讨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纹理分析法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联合应用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2例脑胶质瘤患者资料,术前行常规MRI、DCE-MRI和SWI扫描.应用Extended Tofts Linear双室模型拟合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包括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体积百分比(Ve)和血浆体积百分数(Vp).选取整个肿瘤的实质区作为感兴趣容积(VOI),对各定量参数行纹理分析并统计SWI肿瘤内磁敏感信号(ITSS),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U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DCE-MRI各纹理参数和ITSS分级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对胶质瘤分级的诊断效能.结果 高低级别胶质瘤组中DCE-MRI的纹理参数和ITSS分级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Ktrans的均匀性和ITSS分级对胶质瘤分级的诊断效能高,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7和0.925.Ktrans的均匀性和ITSS联合应用鉴别高低级别胶质瘤AUC为0.993.结论 DCE-MRI纹理分析法和SWI可以对脑胶质瘤进行分级,两者联合可以提高脑胶质瘤分级的诊断效能.

  • 基于DTI的轻型脑创伤早期脑结构网络拓扑特性研究

    作者:曾思;刘亚;郑罡;欧阳林

    目的 基于扩散张量成像(DTI)研究急性期轻型脑创伤(mTBI)患者脑结构网络拓扑属性的变化特征.方法 纳入22例在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就诊的mTBI患者以及14名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在1周内完成头部CT、常规头部MRI以及DTI序列扫描.基于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A)矩阵构建DTI脑白质纤维网络,采用复杂网络方法对所构建的脑结构网络进行拓扑特性分析.比较两组间脑复杂网络特征参数,包括聚类系数(Cp)、平均路径长度(Lp)、小世界特性(σ)、局部效率(Eloc)、全局效率(Eg)、节点度(Ki)以及节点效率(Ei).结果 mTBI组和对照组均表现出小世界网络拓扑特性,与对照组相比,mTBI组的小世界特性参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Eg在稀疏度阈值0.05~0.4之间下降,Eloc在稀疏度阈值0.1~0.4之间下降,而Lp在稀疏度0.05 ~0.4之间增大.两组之间结构节点局部效应也有所不同,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TBI组在左侧额下回岛盖部、左内侧额上回、左直回、左尾状核及右侧颞横回这5个脑区Ki下降(P<0.05),在右额上回背外侧、左眶部额上回、双侧额下回岛盖部、右侧辅助运动区、双内侧额上回、左侧眶内额上回、左侧直回、左侧海马、左侧距状沟周围皮层、左侧顶上小叶、左尾状核、右丘脑、右颞横回及左侧颞下回这16个脑区出现Ei的降低(P<0.05).结论 mTBI患者早期脑白质纤维网络仍具有小世界属性,但脑网络的全局和局部连接特征发生了改变,基于DTI的脑结构网络分析方法对早期诊断mTBI及评估预后有一定提示意义.

  •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解压前后中央后回功能连接的fMRI研究

    作者:章晨蕾;谭永明;何来昌;钟军;郭建强;周福庆;曾献军;龚洪翰

    目的 研究静息状态下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解压术前、术后大脑内功能连接(FC)的变化.方法 43例CSM患者、41名年龄、性别等均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18例CSM接受后路减压术后3个月患者均接受头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数据经rs-fMRI数据处理助手(DPARSF)预处理后,选取双侧中央后回作为种子区,将该种子区与大脑其他区域每一个体素的fMRI信号进行分析,得到FC系数并构建FC图.运用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CSM患者组术前、术后与对照组之间,配对t检验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组间大脑功能连接差异.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观察FC差异和临床功能评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静息状态下CSM患者术前左侧角回功能连接减低,CSM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双侧额下回/颞上回FC减低.与术后比较,术前右侧额中回及额下回、颞上回FC升高.术前及术后3个月复查时CSM患者组脑FC差异与临床功能评分均无相关性(P>0.05).双侧中央后回连接异常区域与JOA评分、NDI评分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CSM患者存在与感觉运动相关的听觉、视觉空间功能网络FC异常,表明CSM患者术前、术后存在大脑皮层功能重组.

  • 缺血性脑卒中继发尿路感染时增强CT和炎症因子的预测价值

    作者:方靖

    目的 研究增强CT和炎症因子在缺血性脑卒中继发尿路感染时的预测价值.方法 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单纯缺血性脑卒中组(CON组)及缺血性脑卒中继发尿路感染组(URI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脑卒中病灶体积、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o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差异,分析尿路感染影响因素及预测价值.比较URI组不同感染病原患者中病灶体积、hs-CRP、TNF-α、IL-1、IL-6和IL-8的差异.采用Sigmaplot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URI组患者病灶体积、hs-CRP、TNF-α、IL-1、IL-6和IL-8均显著高于CON组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灶体积、hs-CRP、TNF-cα、IL-1、IL-6和IL-8均为缺血性脑卒中继发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均P<0.05),病灶体积结合hs-CRP+ TNF-α+ IL-1+ IL-6+ IL-8预测价值高.URI组中细菌感染患者hs-CRP、TNF-α、IL-1、IL-6和IL8均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患者(P<0.05),而在病灶体积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病灶体积结合hs-CRP、TNF-α、IL-1、IL-6、IL-8在缺血性脑卒中继发尿路感染预测中具有极高临床价值,且在感染病原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 SWI联合DWI对单纯皮层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

    作者:曹鑫;亓敏;方强;张军;史浩

    目的 探讨单纯皮层静脉血栓形成(ICVT)的影像学表现以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较MRI常规序列对诊断该病的价值和优越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12例ICVT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例复查1次,1例复查2次,共计检查16人次,均行MRI常规序列(T1WI、T2WI、T2-FLAIR)、SWI序列及DWI序列检查,归纳总结其影像学表现,比较MRI常规序列、SWI序列及DWI序列图像所见征象的阳性率.并通过复查图像的前后对比,观察病情变化引起的信号改变.结果 在16组图像中,5组MRI常规序列发现“束带征”,13组SWI图像发现增粗的侧支静脉,13组DWI图像发现异常高或稍高信号灶.随着病变进展,SWI所见侧支静脉的征象越来越明显.结论 SWI序列及DWI序列的联合使用较单纯MRI常规序列可以有效地提高ICVT的诊断率,其中SWI所见梗阻静脉周围增粗的侧支静脉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 3D及2D ADC直方图在鉴别肺孤立性实性病变中的价值

    作者:包盈莹;李新春;万齐;邹乔;邓颖诗;雷永霞;郑晓涛;余煜栋;雷强

    目的 探讨全瘤(3D)及面积(2D)表观扩散系数(ADC)直方图在鉴别肺部孤立性实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搜集经CT检查发现肺部孤立性实性病变患者70例,良性病变19例,恶性肿瘤5 1例,治疗前行常规MRI、DWI(b =600 mm/s2)检查,利用Omni-Kinetics软件生成2D及3D ADC直方图并记录其参数.采用Mann-Whitney检验比较各参数,并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其对鉴别肺部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 恶性组2D及3D的ADC小值、大值、中位数、平均值均低于良性组(P<0.05),3D及2D的ADC中位数(AUC=0.842、0.809)、平均值(AUC=0.834、0.807)有较好诊断效能.当3D ADC中位数取1.400×10-3mm2/s时,诊断的准确率高,敏感度为74.5%,特异度为89.50%.恶性组的偏度(P<0.05)及峰度(P<0.01)均较良性组高.3D及2D的ADC 50th、75th、90th有显著意义(P <0.001).诊断效能较好的参数3D ROI的AUC均较2D ROI大.结论 3D ADC直方图可以较好地区分肺部良恶性实性病变,其中ADC中位数诊断效能高.

  • 脊柱旁髓外造血:临床特征及MDCT表现

    作者:吴清阳;缪飞;尹其华

    目的 探讨胸廓内髓外造血(EMH)的临床表现和MDCT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到2012年12月期间7例经病理确诊为胸廓内EMH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征,包括病变位置、数目、大小、形态、内部密度、强化方式及有无坏死、脂肪、钙化和出血等.结果 7例胸廓内EMH患者实验室检测均发现血液系统异常;MDCT典型特征:双侧脊柱旁沟多发圆形或类圆形等密度结节、肿块(与同层面相邻的肌肉组织相比),无邻近骨质破坏,无脂肪变、钙化或出血;所有EMH均见强化(2例轻度强化、4例中度强化、1例明显强化);5例EMH显示“血管穿行征”.胸廓内EMH典型的MDCT特征为双侧脊柱旁沟多发软组织肿块、无邻近骨质破坏,增强扫描常见“血管穿行征”.结论 熟悉EMH典型影像学特征,结合相关血液系统疾病有助于后纵隔病变的鉴别诊断.

  • 210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CT征象分析

    作者:张金娥;赵振军

    目的 探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的CT征象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10例MR-SA肺炎的CT征象,总结MRSA肺炎的CT特征性表现.结果 210例患者,64例血培养阳性,146例痰培养阳性.47例为社区获得性MRSA (CA-MRSA),163例为院内感染MRSA(HA-MRSA).显示的CT征象:203例肺实变,147例磨玻璃影,49例多发肺结节,1 19例空洞伴气-液平面,空洞壁环形强化,5例肺气囊,135例胸腔积液,3例肺脓肿胸腔瘘,2例纵隔脓肿,3例气胸和皮下气肿.血培养阳性患者及痰培养阳性患者CT实变、磨玻璃影征象的出现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节、空洞和胸腔积液征象的出现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CA-MRSA及HA-MRSA两组患者实变和磨玻璃影征象的出现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CA-MRSA空洞的出现率高于HA-MRSA(P <0.05),而HA-MRSA结节和胸腔积液的出现率高于CA-MRSA(P< 0.05).结论 MRSA肺炎的CT征象具有一定的特征,CT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在糖尿病足骨髓炎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廖旦;谢利秋;张志伟;罗琦;李咏梅

    目的 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糖尿病足(DF)骨髓炎中的应用价值及与血清检验指标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的相关性.方法 搜集30例经临床综合诊断的DF骨髓炎患者的实验室血清检查、足部常规MRI和DCE-MRI检查资料.运用动态增强血流动力学软件测量足部骨髓炎及非骨髓炎区DCE定量参数值,包括容积转移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e)、速率常数(Kep).采用t检验比较分析骨髓炎及非骨髓炎区各参数的差异,并与血清学检查各指标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Ktrans、Kep、Ve对于骨髓炎及非骨髓炎区的鉴别能力.结果 骨髓炎区定量参数Ktrans、Kep、Ve值分别为(0.819±1.172) min-1、(1.191 ±0.853) min-1、0.483±0.328.DF患者骨髓炎区定量参数Ktrans、Kep、Ve值明显高于非骨髓炎区.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DF患者骨髓炎区域灌注参数Ktrans、Kep、Ve与CRP及ESR呈正相关.ROC显示Ktrans、Ve值对DF骨髓炎的鉴别诊断效能高于Kep值.结论 DCE-MRI定量参数可以评价DF骨髓炎的严重程度,对于临床监测疗效及评估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 4D-flow MRI对血液透析患者自体桡动脉-头静脉内瘘的血流可视化及流速定量的初步研究

    作者:裴贻刚;龙学颖;游潇;廖云杰;王维;肖湘成;钟永

    目的 评估4D-flow MRI对血液透析患者自体桡动脉-头静脉内瘘(RCF)的血流可视化及流速定量的可行性.方法 搜集本院2015年9月至2016年4月建立RCF进行血液透析的25名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3次不同速度编码(Venc)的4D-flow MRI扫描,Venc分别为200 cm/s、400 cm/s、600 cm/s.由2名放射科医师共同对4D-flow MRI原始图像进行评估,从中选择佳的Venc图像进行后处理,并获取RCF的血流流线图,判断有无RCF狭窄、瘤样扩张、湍流;同时选择3个点(分别为吻合口处、距吻合口1 cm处桡动脉侧、距吻合口1 cm处头静脉侧)对血流速度进行定量分析,包括血流峰值(V-peak)及低血流速度(V-min),并与多普勒超声(DUS)对照,评估4D-flow MRI对RCF血流流速定量分析的可行性.结果 22例受试者成功完成4D-flow MRI扫描并显示RCF全貌,发现自体RCF狭窄8例,血流湍流9例,静脉瘤样扩张5例.4D-flow与DUS吻合口处V-peak分别为(354.6±133.7) cm/s、(354.8±131.4)cm/s(P=0.96,r=0.97),V-min分别为(136.3±73.4)cm/s、(138.1±70.6)cm/s(P=0.57,r =0.96);桡动脉侧距吻合口1 cm处V-peak分别为(168.4±41.4)cm/s、(162.3±41.0)cm/s(P=0.19,r=0.76),V-min分别为(73.7±20.5)cm/s、(74.1±23.7)cm/s(P=0.78,r =0.93);头静脉侧距吻合口1cm处V-peak分别为(311.6±104.3)cm/s、(309.3±104.9)cm/s(P=0.68,r =0.94),V-min分别为(147.1±71.8)cm/s、(148.7±68.9)cm/s(P=0.70,r=0.98).结论 4D-flow能准确显示RCF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对血流速度进行定量,为透析患者RCF的评估提供详细血流动力学信息,是一项应用前景良好的技术.

  • 原发性和转移性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李智锋;刘林;李光明;岳春胜;赵仕懂

    目的 探讨原发性和转移性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SPS)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7年1月广东省佛冈县人民医院(6例)及广东省清远市人民医院(10例)经活检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ASPS患者的临床及CT、MRI资料,男13例,女3例;年龄5~53岁,中位年龄28.5岁.记录病灶的分布、轮廓、密度、信号强度、毗邻关系和转移及随访情况.结果 本组16例原发性肿瘤常分布于四肢(10例)及躯干(3例),原发肿瘤较为局限,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与肌肉组织相比,肿块CT平扫呈等密度,MRI平扫T1WI及T2 WI多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肿块内及边缘见多发迂曲流空血管信号.16例患者中,发生转移14例,其中12例在首诊时已发现转移.肺为常见的转移部位(11例),其次为淋巴结转移(7例),脑转移(4例),骨转移(3例)及肝转移(3例).随访时间10 ~120个月中,10例患者死亡,6例存活.无脑转移者的中位生存期为74个月,脑转移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60个月.结论 ASPS常累及青年人肢体,MRI表现为与肌肉相比T1WI呈等或高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血管增生明显,常合并转移,而肺、脑、骨骼、肝和淋巴结为常见转移部位.尽管发生转移,但肿瘤生长仍比较缓慢,然而脑转移以及多发灶转移会导致患者的生存率降低.

  • MR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预测进展期下咽癌对诱导化疗敏感性价值研究

    作者:郭炜;罗德红;王晓华;袁慧书

    目的 探讨MR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预测进展期下咽癌对诱导化疗敏感性的价值.方法 搜集经病理证实的28例下咽癌患者,在治疗前及诱导化疗后3周内分别行IVIM-DWI检查.IVIM序列设置12个b值(0、10、20、30、50、70、100、150、200、400、800和1000 s/mm2).分析IVIM双指数模型假性扩散系数(D*)、真性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值,并与单指数模型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进行比较.诱导化疗结束后行疗中评价,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将患者分为治疗有效组,包括完全缓解(CR)和部分缓解(PR);治疗无效组,包括稳定(SD)和进展(PD).有预测价值的IVIM参数及阈值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受试者特征曲线(ROC)分析和确定.结果 28例患者中,18例治疗有效,10例治疗无效.诱导化疗后,IVIM参数中ADC、D值均升高,D*值降低(P均<0.05),f值改变不明显(P>0.05).与治疗无效组比较,治疗有效组的疗前ADC、D值较低,治疗前后△ADC、△D和△D*较高,而△f变化不显著.ROC曲线分析疗前D值预测治疗有效佳,以D值0.847×10-3mm2/s为阈值,相应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06、75.0%和88.9%.结论 IVIM-DWI有助于预测下咽癌对诱导化疗的敏感性.

  • 扁桃体鳞状细胞癌与淋巴瘤MRI征象对比分析

    作者:马依迪丽·尼加提;田序伟;张斌;欧阳富盛;郭保亮;张水兴

    目的 探讨扁桃体鳞癌与扁桃体淋巴瘤的MRI影像特征.方法 搜集经病理证实的18例扁桃体鳞癌及20例扁桃体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及MRI平扫和增强检查资料,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发病年龄、性别及病灶分布、数目、形态、边缘、大小、信号、周围组织受侵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对两者病灶特点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以及特异度,并进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发病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14例(78%)扁桃体鳞癌为单侧单发,11例(55%)扁桃体淋巴瘤为双侧多发(P =0.039).16例(89%)扁桃体鳞癌黏膜线不完整,17例(85%)淋巴瘤黏膜线完整(P<0.001).15例(83%)扁桃体鳞癌侵犯周围至少3个亚临床解剖区,而16例(80%)扁桃体淋巴瘤边界清,不侵犯周围组织结构(P <0.001).16例(89%)扁桃体鳞癌信号不均匀,内有坏死,而15例(75%)淋巴瘤信号均匀,不伴有坏死(P <0.001).10例(56%)扁桃体鳞癌出现同侧颈部多发淋巴结转移,而12例(60%)淋巴瘤出现双侧颈部多发淋巴结转移,无显著差异(P=0.338).ROC分析显示黏膜是否完整、信号是否均匀、周围组织结构是否侵犯、强化是否均匀具有较高的诊断参考价值(AUC 0.817 ~0.869;敏感度55%;特异度77.8%).结论 扁桃体鳞癌及扁桃体淋巴瘤在粘膜完整情况、信号特点、周围组织结构侵犯情况及淋巴结转移等方面各具一定影像学特征.

  • 贝尔面瘫患者面神经管的MSCT研究

    作者:袁辉;王仁贵;段永利;郭劲松;岳云龙

    目的 应用MRCT扫描及多平面重组(MPR)技术,探讨贝尔面瘫患者面神经管解剖特点与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贝尔面瘫患者的MSCT影像资料,原始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MPR后处理,分别获得双侧颞骨同层显示面神经管迷路段、膝状神经节段及鼓室段的斜轴位图像,对患侧及健侧面神经管迷路段、膝状神经节段及鼓室段宽度分别进行同层测量,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其中2例患者单侧面神经管斜轴位MPR未能同层显示面神经的三段骨管结构,MPR同层显示率为98.0%(96/98).47例患者纳入测量,患侧面神经管迷路段、膝状神经节段、鼓室段内径平均值分别为(0.89±0.19)mm(0.60 ~1.49 mm)、(3.07 ±0.21)mm(2.66 ~3.80 mm)、(1.08 ±0.18)mm(0.72~1.44 rmm);健侧面神经管迷路段、膝状神经节段、鼓室段内径平均值分别为(0.94 ±0.17) mm (0.73 ~ 1.55 mm)、(3.22±0.27)mm (2.05~3.95 mm)、(1.11±0.16)mm (0.80~1.57mm).患侧面神经管迷路段、膝状神经节段内径较健侧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扫描及其MPR技术能够大程度同层面对称显示双侧面神经管情况,贝尔面瘫患者面神经管迷路段、膝状神经节段骨管相对较窄可能是贝尔面瘫患者发病的解剖学基础.

  • MRI在前列腺癌诊断和判断侵袭性中的进展

    作者:穆玟汐;李琳;曹绍东;尚岳吉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男性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西方国家男性中的发病率仅次于肺癌[1].我国的发病率虽较西方国家低,但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并且有不断低龄化的趋势[2,3].PCa的治疗方案与预后评估和肿瘤分级以及Gleason评分紧密相关,因此,对PCa进行准确的评分十分重要.MRI技术凭借着其对前列腺组织结构以及周围组织良好的显示能力在前列腺癌的诊断中占据一席之地.随着多种新参数序列的面世与成熟,MRI已经可以对PCa的治疗方式和预后提供一定的指导,对PCa的Gleason评分进行预估.现对多种参数MR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和病理分级的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
  • 低剂量一站式全脑CTP-CTA中灌注CTA及CTV的重组期相选择

    作者:靖婧;苗延巍;刘爱连;刘义军;孙博;刘静红;方鑫

    目的 在一站式全脑CT灌注成像(CTP)-CT血管造影(CTA)扫描过程中探究灌注CTA及CT静脉造影(CTV)的佳重组期相.方法 对32名受试者行一站式全脑CTP-CTA扫描.分别选取动脉CT值峰值期、动-静脉CT值大差值期相的原始数据进行CTA重组,选取静脉CT值峰值期、静-动脉CT值大差值期相的原始数据重组CTV.比较CTA、CTV图像的图像噪声、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主观评分.结果 选取动-静脉大差值期原始数据重组的CTA图像噪声明显低于动脉峰值期(P=0.00),且前者静脉干扰程度较后者明显减轻(P=0.00),两期相重组图像的SNR、CNR无明显差异(PSNR=0.082,PCNR=0.467),均可较清晰地显示颅内动脉血管情况(P =0.248).静脉峰值期、静-动脉大差值期原始数据重组CTV图像的图像噪声、SNR及CNR无明显差异(P噪声=0.456,PSNR=0.875,PCNR =0.971),两者均可清晰显示颅内静脉(P =0.180),但后者的动脉干扰程度较前者明显减轻(P=0.00).结论 在颅脑CTP扫描过程中,建议通过选取合适期相(动-静脉CT值大差值期、静-动脉CT值大差值期)的原始数据重组灌注CTA、CTV图像,以降低静脉、动脉干扰程度.

  • 新一代基于模型的迭代重组对低剂量肺部CT条件下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气道分析的影响

    作者:贾永军;于楠;贺太平;于勇;段海峰;杨创勃;郭佑民

    目的 比较新一代基于模型的迭代重组(MBIRn)中高空间分辨率设置(MBIRRP20)、均衡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设置(MBIRsTND)和自适应迭代重组(ASIR)对低剂量肺部CT条件下计算机辅助检测(CAD)系统气道分析性能的影响.方法 搜集本院1个月内接受两次胸部CT平扫受检者共30例.使用能谱CT(DiscoveryCT750HD),初检采用常规辐射剂量[噪声指数(NI)=14]扫描,肺算法ASIR[40% ASIR与滤波反投影法(FBP)混合]重组.复查采用低辐射剂量方案(NI=28)扫描,分别采用肺算法ASIR和MBIRRP20、MBIRsTND重组层厚0.625mm的图像后进行对比分析.应用自动CT定量方法(Dexin-FACT)自动提取支气管树并选取走行平直且分叉较少的右肺中叶支气管测量隆突至显示气道终端长度,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由两名放射科医生在以常规剂量ASIR重组为基础,对低剂量条件下ASIR和MBIRRP20、MBIRsTND自动提取的支气管树盲法进行噪声和细节结构清晰度5分法主观评分(0分为图像质量与常规剂量ASIR重组相近,±1为略好或略差于常规剂量ASIR重建,±2为明显好或明显差于常规剂量ASIR重组),采用Wilcoxon符号等级检验比较主观评分.结果 低剂量组有效辐射剂量(ED)为(3.01±1.89)mSv,明显低于常规组(0.88±0.83) mSv,降低约70.76%.客观方面,重组算法影响低剂量肺部CT条件下计算机辅助检测右肺中叶支气管长度,MBIRP20和MBIRsTND较ASIR算法图像自动提取的支气管较长(P<0.05),MBIRsTND甚至优于常规剂量的ASIR(P<0.05).主观方面评价各算法自动提取支气管树,低剂量ASIR重组图像差于常规剂量ASIR(P<0.05),但低剂量MBIRRP20和MBIRsTND优于常规剂量ASIR(P <0.05),且MBIRsTND评分高.结论 MBIRn中MBIRRP20和MBIRsTND可以通过改善图像质量提高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气道分析性能,进而减少70.76%辐射剂量,尤其是MBIRsTND,这为CAD检测胸部多排螺旋CT(MDCT)降低辐射剂量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 大螺距扫描模式在COPD患者肺CT低剂量筛查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李骋;孙英丽;金倞;高盼;李铭;杨明雷

    目的 评估大螺距扫描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CT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300例临床诊断为COPD的患者进行胸部CT扫描,将受检者分为三组实验组和两组对照组,并根据体质指数(BMI)分为低BMI组(≤25)和高BMI组(>25).实验组1采用Siemens sensation 16进行螺旋CT扫描,参数设定为100kV、50 mAs,并采用CARE Dose4D功能,螺距为1.5,对照组1除螺距为0.9外其余条件与实验组1相同,实验组2采用GE Lightspeed VCT进行扫描参数设定为100 kV、50 mAs,并采用固定噪声指数(NI)功能,螺距为1.375,对照组2除螺距为0.984外其余条件与实验组2相同,实验组3采用Siemens Definition Flash参数设定为100 kV和自动mAs,并且使用大螺距FLASH扫描技术.3组图像分别取胸锁关节、气管隆突、右下肺静脉三个层面的1 mm轴位肺窗图像,每层面两侧均匀的肺实质内分别设定2个感兴趣区(ROI),记录各组平均CT值、噪声(SD),根据公式计算信噪比(SNR)与对比噪声比(CNR).由两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对图像进行评价,并将结果进行比较;记录比较三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结果 300例中,低BMI组和高BMI组的对照组1和实验组1在胸锁关节、气管隆突、右下肺静脉三个层面的肺实质CT值均值分别为(-905.78 ±3.73)HU和(-905.16±3.06)HU,(-901.37±4.86)HU和(-905.17±2.99)HU,低BMI组和高BMI组的对照组2和实验组2的肺实质CT值均值分别为(-904.67±3.52)HU和(-905.12±3.29)HU,(-905.50 ±4.00)HU和(-905.27 ±5.31)HU,各组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3的肺实质CT值均值为(-918.18 ±6.57)HU,与其他四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值<0.001.低BMI组的SNR分别为56.66±1.88、57.75±1.98、58.85±1.93、58.10 ±2.10、48.92±1.61,高BMI组的SNR分别57.67±2.20、56.80±2.68、58.01±1.79、56.62±2.37、48.32±2.27.低BMI组的CNR分别为88.39±7.53、91.05±9.48、95.62±11.90、94.50±10.13、74.25 ±12.19,高BMI组的CNR分别为85.78±7.42、92.35±9.70、97.12±12.12、97.76±12.52、63.75±11.09,对照组1和实验组1的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3与各组的P值均<0.001,有统计学意义.观察者间一致性,低BMI组的Kappa值为0.693、高BMI组的Kappa值为0.803.结论 各组图像质量均能满足临床诊断需求,在COPD患者中采用大螺距扫描模式能有效减少患者屏气时间,预防并发症且能减少图像运动伪影,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AngioJet抽吸在布加综合征合并血栓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林佳;徐浩;黄瑞;张强;蒋明明;周凡

    目的 探讨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在布加综合征(BCS)并血栓形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行AngioJet血栓抽吸、置管溶栓、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等综合介入治疗的3例BCS并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 手术均成功,2例行AngioJet血栓抽吸联合置管溶栓治疗,1例行单纯血栓抽吸,3例均行球囊扩张,2例置入下腔静脉支架.术后3、6、8个月彩色多普勒超声或CT静脉造影(CTV)随访,肝静脉、下腔静脉血流通畅,无严重并发症或死亡.2例血栓抽吸后出现一过性血红蛋白尿,经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 AngioJet血栓抽吸联合置管溶栓、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等综合介入治疗BCS并血栓形成微创、安全、有效,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 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佩;张庆桥;徐浩;祖茂衡;魏宁;刘洪涛;肖晋昌;黄乾鑫;吕墩涛;庄步强

    目的 评价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对21例急性髂股静脉血栓的患者采用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经颈静脉途径行机械性血栓清除术,7例存在溶栓禁忌证,14例无溶栓禁忌证的患者于机械性血栓清除术后行经导管溶栓治疗.对合并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患者行髂静脉成形术.采用超声随访观察下肢静脉通畅情况.结果 21例患者均治疗成功,血栓清除率Ⅲ级8例、Ⅱ级12例、Ⅰ级1例.14例患者合并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经左髂静脉成形术后血流通畅.7例溶栓禁忌证的患者术后均达到一次性开通;14例血栓清除联合溶栓治疗的患者,导管平均留置时间为(2.2±1.0)天,平均尿激酶用量(127.1 ±50.6)×104U,术后髂股静脉均恢复血流通畅.一过性血红蛋白尿8例,血尿1例.21例患者随访6~12个月,彩色多普勒超声示下肢静脉血流均通畅.结论 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可用于有溶栓治疗禁忌证的患者.

  • TACE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特殊部位病灶的跟踪观察

    作者:李洪璐;段又佳;陈正光;郭江;李常青;宋志超;周兰珍

    目的 探讨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微波消融术(MWA)治疗原发性肝癌特殊部位病灶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搜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在本院行TACE后7~14天内再行CT引导下MWA治疗的特殊部位原发性肝癌患者51例,其中肝被膜下15个,胆囊旁5个,心膈角旁2个,大血管旁8个,膈肌、肾脏、胃肠道、肺共21个.于联合术后即刻、2个月、4个月、6个月、1年分别进行血液学指标及影像学跟踪检查,评估特殊部位病灶治疗效果及有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果 随访1年后,所有患者全部存活,其中47例(92.2%)患者达到完全消融.4例(7.8%)影像学检查示病灶残存,为不完全消融,继续1次联合治疗后达到完全消融.结论 TA-CE联合MWA治疗特殊部位原发性肝癌达到根治完全可能.术前充分评估病情、TACE后精准定位靶病灶、CT引导下熟练穿刺技术是确保疗效的关键.

  • 3.0 T MR T2* WI评估大鼠慢性肝炎的价值

    作者:杨春梅;舒健;王小凤;卢欣;陆笑非;苏松;周铁军

    目的 探讨3.0 T MR T2*加权成像(T2* WI)评估大鼠慢性肝炎的价值.方法 皮下或腹腔注射四氯化碳(CCl4)制备大鼠慢性肝炎模型,对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大鼠行肝纤维化程度分期(S)、炎症活动度分级(G)和肝脂肪变性分度(F).在T2* WI图像上分析大鼠肝脏与肌肉信号强度比值(SIR肝/肌)与慢性肝炎病理表现的关系.结果 SIR肝/肌值与肝纤维化程度负相关(r=-0.622,P=0.000),与肝脂肪分度微弱相关(r=-0.238,P=0.049),和肝炎活动度无关(P=0.413);在肝纤维化分期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129,P=0.000),在肝脂肪分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09,P=0.281);肝纤维化程度各组间两两比较,除S2与S3(P =0.3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 WI序列的SIR肝/肌值与肝纤维化程度负性相关,与肝炎活动度无关,能较好地进行肝纤维化程度分期.

  • 基于前列腺PI-RADS v2探究影响观察者间评分一致性的主要因素

    作者:邓明;徐海波;胡金香;张在鹏;徐国斌;梅列军;龙清云;李欢;廖如芳;周舟

    目的 采用前列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PI-RADS v2)评估不同年资医师间评分一致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前列腺癌(PCa)患者MRI图像,其中Gleason评分3+3、3+4、4+3、4+4、4+5、5+5每组各10例;5名影像诊断经验分别为21(R1)、10(R2)、5(R3)、3(R4)、1(R5)年的医师作为观察者.根据PI-RADSv2标准,培训5名医师并独立评分,R1独立重复一次评分并结合病理,将其作为评分参考标准;5名医师独立评估熟悉程度与是否遵从双盲原则自我评分;采用Kappa检验两医师间一致性;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5名医师整体是否存在差异,采用Mann-Whitney两两比较5名医师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不同年资医师的诊断效能,计算曲线下面积(AUG)及95%可信区间(95%CI).结果 60例MRI资料共计1500幅有效图像,涉及责任病灶共计431幅.5名观察者中熟悉程度评分均较高,双盲依从性较好;5名医师与后诊断结果的Kappa一致性检验显示,R1、R2、R3的Kappa系数>0.75,R4(K =0.607)与R5(K=0.584)的诊断一致性良好;R1前后两次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759);医师间评分存在差异(H=2.643,P=0.027),医师年资越高,评分一致性越好;低年资医师评分(R4与R5)差异不明显,但与R1评分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医师主观评分间的AUC随着医师的年资降低逐渐降低,R5的AUC低.结论 观察者间评分差异的来源是多样的,工作年资是影响主观评分准确性的主要因素.

  • 多层螺旋CT评价孤立性腹腔干扩张性疾病

    作者:孙敏;罗彩华;鞠斌;茅枭骁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多种成像技术在孤立性腹腔干扩张性疾病(ICT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搜集多层螺旋CT诊断为ICTD 20例影像学资料,采用薄层原始图像结合容积再现(VR)、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等后处理技术进行分析.结果 20例ICTD中,腹腔千真性动脉瘤7例,其中1例伴有胃左动脉瘤,1例伴有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腹腔干夹层13例,9例累及腹腔干分支,1例伴有肠系膜上动脉瘤,1例伴有肠系膜上动脉夹层.11例CT平扫提示腹腔干异常征像.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中,真性动脉瘤均显示瘤腔,夹层动脉瘤显示双腔结构、内膜片、破口及血栓,其中4例行DSA检查,2例进行血管腔内治疗.结论 CT平扫能提示腹腔干异常征像,有利于ICTD的检出.MSCTA能清晰、准确地显示ICTD的特征性表现,进一步明确其诊断.

  • 婴儿卵巢囊肿及其并发症的CT、MRI表现

    作者:安永玉;范华;王婷婷;储彩婷;李文华

    目的 探讨婴儿卵巢囊肿及并发症的CT及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婴儿卵巢囊肿的CT、MRI资料,其中CT检查11例(10例为增强检查),MRI检查10例(7例为增强检查),同时行CT增强及MRI增强检查1例.总结其影像表现特点.结果 22例患者中,21例在胎龄24周~39周(平均约33周)时超声发现,1例于出生后3个月发现.所有病灶均位于中下腹部,左侧9例,右侧13例,病灶大径2.7 ~8.8cm,平均5.0 cm.单纯性囊肿9例,表现为腹腔类圆形无强化囊性灶,壁菲薄;复杂性囊肿13例,其中6例发生扭转(左、右侧各3例),表现为囊内出血,形成液-液平面5例,伴囊壁增厚1例,5例可见钙化,4例钙化位于病灶内缘,呈三角形;3例卵巢囊肿自截,位于右侧2例,左侧1例,均表现为出血性囊肿伴钙化,钙化可位于前缘或内缘或呈三角形;1例发现病灶位置变化.另外4例复杂性囊肿为囊内出血伴或不伴囊壁钙化,钙化位于病灶内缘或后缘.13.6%(3/22例)可见子囊.结论 卵巢囊肿为女性胎儿常见腹部囊性病变,复杂性囊肿常与出血、扭转有关,位于病灶内缘的三角形钙化提示扭转或自截.结合囊壁钙化、囊内出血和病灶位置变化,可提高对卵巢自截诊断的准确率.

  • 感音神经性耳聋患儿蜗神经管的HRCT表现

    作者:赵俊锋;赵鑫;张小安;王之祥;党保华;陆林

    目的 研究感音神经性耳聋(SNHL)患儿蜗神经管(CNC)的HRCT表现.方法 搜集58例(116耳)临床诊断为SNHL且无明显内耳畸形的婴幼儿颞骨HRCT资料,测量其CNC宽径,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将测量数据与正常组129例258耳进行对比.结果 SNHL患儿CNC宽径为(1.29±0.35) mm,明显小于正常组(1.75±0.17) mm(t=12.584,P=0,<0.05),66耳(56.9%) CNC宽径小于1.4 mm,其中5耳CNC闭锁.结论 大部分无明显内耳畸形的SNHL患儿存在CNC发育不良,甚至闭锁,在工作中应引起重视.

  • 肿瘤圆度——MRI形态学特征的量化指标在乳腺良恶性肿瘤及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江森;洪又佳;李仰康

    目的 通过肿瘤圆度量化分析乳腺良恶性肿瘤及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MRI形态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行乳腺MRI检查的213例患者资料,测量肿块的肿瘤圆度,比较良恶性肿瘤间肿瘤圆度的差异,并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肿瘤圆度的独立影响因素.区分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肿瘤圆度,通过one-way ANOVA分析比较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及与良性肿瘤间肿瘤圆度的差异.结果 213例患者,通过病理结果确诊乳腺癌150例,乳腺良性肿瘤63例.乳腺癌中Luminal A型43例(28.7%),Luminal B型69例(46%),HER2过表达型16例(10.7%),三阴性乳腺癌(TNBC) 22例(14.6%).良恶性肿瘤间肿瘤圆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良性75.9%,恶性56.5%,P<0.001).肿块大小、分子分型是肿瘤圆度的独立影响因素.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及乳腺良性肿瘤间肿瘤圆度差异显著,良性肿瘤与TNBC组肿瘤圆度明显高于其他三组,而良性肿瘤与TNBC间肿瘤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圆度平均值良性肿瘤75.91%、TNBC 70.52%,HER2过表达型59.71%,LuminalA型54.68%、Luminal B型52.44%).结论 肿瘤圆度可作为MRI形态学特征的量化指标,TNBC形态学上更倾向于圆形,与良性肿瘤的MRI表现有重叠性.

  • 多参数MRI评价年轻女性正常乳腺组织随月经周期变化规律的研究

    作者:樊秋菊;谭辉;杨祺;于楠;王少彧

    目的 探讨育龄期正常乳腺组织在不同月经周期下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扩散张量成像(DT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各参数值变化情况.方法 共搜集26名健康女性志愿者,年龄22~30岁,平均26岁,规律月经周期,无口服避孕药史,未育.分别在月经期(第2天)、增生期(第7天)、卵泡期(第14天)、黄体期(第21天)、分泌期(第27天)进行了1个月经周期的MRI扫描,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DTI、DWI及IVIM.基于感兴趣区(ROI)的方法,由2名观察者分别在不同时间测量相同区域正常乳腺组织的真实扩散系数(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血管容积分数(f)、各向异性分数(FA)及表观扩散系数(ADC).结果 采用3.0 TMR获得的IVIM、DTI、DWI乳腺图像具有较高的图像质量和分辨率,其参数图无严重伪影,图像质量较好,能满足参数测量要求.2名观察者分别所测得(观察者间)D值、D*值、FA值及ADC值可重复性好(ICC值>0.8),f值可重复性较差.正常乳腺的D*值显示随月经周期规律波动,在黄体期高,与月经期和增殖期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f值在卵泡期高于其他阶段,但是对比没有显著差异.D值和ADC值随月经周期有相似趋势,D值在黄体期和增殖期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5);ADC值的差异在月经周期中无统计学意义.FA值在月经期与分泌期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结论 乳腺D值、D*值、FA值及ADC值可重复性好,可以敏感地反映乳腺组织随月经周期激素调节的变化特点.

  • 子宫肿瘤——请分析病变性质

    作者:胡现宁;冀晓莉;张可心;袁涛;全冠民

    患者 女,50岁.发现“子宫黏膜下肌瘤”4年,阴道流液2个月,下腹痛7天.精神、饮食及睡眠可,二便正常.专科体检:阴道通畅,黏膜无充血,官颈光滑,无举痛、摇摆痛.子宫体前位,增大如孕3个月大小,质硬,活动可,轻压痛,双附件区未及异常.实验室检查:尿常规示白细胞计数(354.6/μL)、红细胞计数(4674.5/μL)明显升高.胸片无明显异常.超声:子宫外形不规则,宫壁有数个低回声团,宫体中央及上部颈管内探及大小约9.6 cm×7.4 cm ×6.9 cm低回声区,双侧附件(-).

    关键词:
临床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