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

临床放射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Radiology 림상방사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324
  • 国内刊号: 42-118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5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放射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冯敢生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脊髓空洞症合并夏科氏关节病一例

    作者:崔凤珍;王世雷;许灿;吕红涛;李玉环

    患者男,51岁.全身关节酸痛20余年,右肩及右侧腹部疼痛、淤黑3天.3天前患者轻度活动时扭伤右上肢及右侧腹部,伴疼痛、淤黑.体检:右肩、右上肢延及背部及右侧腹部可见片状瘀斑,呈紫黑色.右肘关节肿大变粗.右肩及右侧上肢无痛温觉.双手指呈纽扣状变形,呈屈曲状,萎缩不展.该患者8年前曾被诊断为脊髓空洞症,之后右肘关节进行性肿大变粗,无糖尿病史和其他慢性病史.

    关键词:
  •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误诊脑膜瘤一例

    作者:文宝红;程敬亮;张勇;张会霞;闫晨宇;白洁;孙梦恬

    患者女,63岁.间断性头疼、头晕1月余,无恶心、呕吐、双眼视物模糊等不适,给予对症药物应用,头疼症状缓解,仍伴有头晕,发病以来神志清,精神可,食欲正常,大小便正常.

    关键词:
  • 颈椎脊索瘤一例

    作者:陈懿;林杨

    患者男,52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咽部异物感1个月,伴咳嗽,无咳痰,无声音嘶哑,无头晕、头痛.行电子喉镜检查示:咽后壁右侧明显隆起,遮盖喉口,表面光滑.CT骨窗示:C2椎体不规则骨质破坏并累及右侧椎板,右侧颈前见软组织肿块影向口咽腔突入(图1).MRI示(图2~5):C2椎体及右侧椎板骨质破坏,呈长T1、混杂长T2信号,内见不规则分隔,并在颈前形成软组织肿块,分叶状,边界清楚,增强扫描病灶轻中度不均匀强化.

    关键词:
  • 肝脏多发脾种植一例

    作者:张婧;金新安;王显龙;温志波

    患者男,33岁.发现左肝占位20天入院.患者因上腹不适1年余至外院就诊,外院MR示肝内多发占位性病变,考虑肝结核或炎性假瘤可能性大.入院体检:一般情况良好.左腹部胸骨旁线见一长约20 cm纵行手术瘢痕.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及包块,肝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无亢进.

    关键词:
  • 下腔静脉巨大平滑肌瘤累及右心房一例

    作者:王亚男;江林;廖大伟;周全中;柏拉拉;张体江

    患者女,49岁.7个月前出现无明显诱因右上腹隐痛不适,持续约半小时,疼痛可自行缓解.无胸闷、气促及呼吸困难.体检:生命体征正常,心脏不大,心尖区闻及收缩期杂音.超声检查:下腔静脉明显增宽,内见低回声团块,大小约120mm×56 mm,并与右房大小约26 mm × 18 mm 团块相通.主、肺动脉内径正常,各瓣膜形态、活动末见异常,左室壁不增厚,活动未见明显异常.诊断:右房及下腔静脉占位性病变.

    关键词:
  • 原发性颅内血管肉瘤一例

    作者:王文慧;王梅云;史大鹏;韩艳红;白岩

    患者女,39岁.以"头颈部疼痛半年,加重3个月"为主诉入院.半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颈部疼痛,偶伴恶心、呕吐,无肢体活动障碍,无癫痫发作,曾就诊于当地医院,按"颈椎病"治疗,症状无缓解,近3个月上述症状加重,且出现双眼视物模糊,1天前于当地医院查头颅CT提示"颅内占位",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

    关键词:
  • 128层螺旋CT对胃癌血供和血流动力学的评价及意义

    作者:王治民;徐香玖;铁萍;龙晓宙;谢宗源;张庆;张恒

    目的 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和灌注成像(CTPI)技术对胃周血管、胃癌血供和血流动力学评价及临床意义.方法 87例患者均经病理证实,62例采用体部灌注扫描序列对患者实行灌注扫描,分析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与胃癌的局部侵袭性和分化的关系及相关性;差异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25例行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分析胃癌的位置及供血血管.结果 (1)25例胃癌患者19例腹腔干、肝固有动脉、胃左动脉、胃右动脉及胃网膜右动脉在容积再现(VR)上能够很清晰地显示出来,大密度投影(MIP)显示细小血管较好,胃癌血供同肿瘤生长的位置有关,供应胃癌的血管基本都来自于胃的自身血管.(2)BF、BV、MTT、PS与T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可反映胃癌大体分型的组织学特性;低分化组与中高分化组比较P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V、BF、MTT、PS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128层螺旋CTA可以清晰地显示胃的血供及肿瘤血管,并有利于从多个角度观察血管与肿瘤的关系;CTPI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胃癌的局部侵袭性和分化程度.

  • CT和MR对乙肝肝硬化背景小肝癌增强效应的比较研究

    作者:缪小芬;陆健;张学琴;黄爱娜

    目的 比较乙肝肝硬化背景小肝癌螺旋CT和MR增强动脉期及延迟期密度(信号)变化,并探讨各自优势的原因.方法 108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共125个小肝癌病灶,均行螺旋CT多期动态增强(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与MRI[T2WI、扩散加权成像(DWI)、同相位(IN-PHASE)、反相位(OUT-PHASE)、肝脏容积加速采集(LAVA)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两种检查.由两名有5年以上腹部诊断经验的影像科医师在PACS工作站共同阅片,观察病灶的密度(信号),大小,数目,部位,有无包膜及含脂情况,并重点观察CT与MRI动脉期和延迟期病灶的密度(信号),与背景肝实质比较,分为高、稍高、等、稍低、低5级.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不同时相小肝癌的密度(信号)等级评分.结果 125个小肝癌病灶中:CT动脉期41个呈高密度(5级),44个呈稍高密度(4级);CT延迟期47个呈稍低密度(2级),43个呈低密度(1级);MRI动脉期74个呈高信号(5级),32个呈稍高信号(4级);MRI延迟期34个呈稍低信号(2级),33个呈低信号(1级).CT动脉期、CT延迟期、MRI动脉期、MRI延迟期小肝癌的等级评分分别为3.81±1.16、1.94 ±0.79、4.35±0.98、2.38±1.11.MRI动脉期小肝癌的等级评分显著高于(t=-4.753,P=0.000)CT动脉期,CT延迟期小肝癌的等级评分显著低于(t=-4.461,P=0.000)MRI延迟期.结论 MRI动脉期较CT动脉期能更好地检出富血供小肝癌.CT延迟期小肝癌的消退效应优于MRI延迟期,尤其是乏血供肝癌常在CT延迟期表现为低密度而在MRI延迟期未显示,这就需要结合MRI的其他序列进一步评估.

  • CT检查在剖宫产疤痕部位妊娠诊疗中的价值探讨

    作者:陶可伟;李杰;靳激扬;徐中华;郭晓利;顾韵茜

    目的 评价CT检查在剖宫产疤痕部位妊娠(CSP)诊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CSP的CT表现及其治疗方案,将根据CT评估制定治疗方案的病例归为一组(评估组,n=26),将根据临床经验制定治疗方案的病例归为对照组(n=10),采用精确概率法比较两组病例治疗过程中的大出血发生率.结果 评估组26例中,CT诊断为植入型CSP 16例、单纯型CSP 10例.根据CT建议,植入型采用与介入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单纯型采用局部注射甲氨蝶呤(MTX)结合超声引导下清宫术治疗,所有病例预后良好,无大出血病例.对照组10例,CT诊断均为植入型CSP,根据临床经验采用局部注射MTX结合超声引导下清宫术治疗,其中5例发生大出血.评估组大出血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 CT检查不仅是诊断CSP有效手段,而且对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可以大大降低CSP治疗过程中的大出血发生率.

  •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的综合影像学分析

    作者:郝传玺;金龙;陈尘;高健;胡立宝;洪楠

    目的 探讨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HT)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结合6例HH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系统分析该病的影像学特征.6例患者均行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3例行上腹部MRI平扫及增强扫描,2例行胸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行肠镜检查,1例行DSA检查.结果 CT及MRI检查示病变特征包括:肝大、肝门区血管迂曲增宽紊乱、肝实质结节样强化、肝内胆管扩张、肝肺内动静脉畸形及脾大出血等.DSA示肝动脉及肠系膜动脉末梢分支增粗,动静脉畸形,静脉早显.结论 HHT表现为累及多脏器的血管发育异常,具有一定特征性,胸腹部CT及MRI扫描是诊断HHT的可靠方法.

  • 盆腔淤血综合征及侧支循环的MSCTA研究

    作者:张应和;覃智颖;岑贤友;潘小舟;顾瑞基;梁晓芬

    目的 探讨盆腔淤血综合征(PCS)及侧支循环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中的表现.方法 选择行MSCTA检查的PCS患者113例,采用容积再现血管生长技术(AV)进行血管重组,分析左卵巢静脉(LOV)、盆腔静脉丛及侧支循环的表现.结果 113例PCS患者共发生侧支循环96例,发生率85% (96/113),LOV及左宫旁静脉丛均扩张,直径分别为(11.9 ± 1.7)mm、(4.7 ±0.9) mm,宫壁静脉及右宫旁静脉丛扩张49例,直径分别为(2.9 ±0.8)mm、(4.7±1.1)mm.左髂内静脉、右卵巢静脉、右髂内静脉、肠系膜下静脉侧支循环发生率分别为83.2% (94/113)、13.3%(15/113)、9.7%(11/113)、1.8% (2/113).左肾静脉(LRV)、LOV主干侧支循环发生率分别为18.6% (21/113)、6.2% (7/113).结论 MSCTA能准确诊断PCS及侧支循环.

  • ≤4cm肾少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透明细胞癌的CT鉴别诊断

    作者:张莹莹;罗实;徐荣天

    目的 回顾性分析直径≤4 cm的肾少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与透明细胞癌(CCRCC)的CT表现,以期提高二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少脂肪AML及45例CCRCC的CT扫描图像,包括多种CT征象、病灶各期密度值及增强程度值,对相应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少脂肪AML与CCRCC在性别、平扫密度、强化均匀性及病灶中心定位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在年龄、瘤内坏死或囊变、肿瘤直径、形状、钙化、边界、皮质掀起征、强化类型及病灶与正常肾实质交角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少脂肪AML病灶平扫密度高于CCRCC(P <0.05);皮质延髓期及早期排泄期肿瘤密度值无明显差异(P>0.05),但CCRCC肿瘤增强程度值均高于少脂肪AML(P <0.05).结论 平扫密度、增强均匀性、病灶中心定位及肿瘤增强程度值对二者鉴别诊断起重要作用.

  • DWI在食管癌定量及定期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陈伟;周胜利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食管癌诊断及其术前T分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45例经消化道内镜诊断为食管癌患者行常规MRI及DWI横断面扫描,b=500、800、1000 s/mm2,分别计算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信噪比(SNR);在不同b值下DWI图像上测量病变长度,并与食管钡餐造影、CT、常规T2 WI及手术切除病理大体标本的病变长度进行比较且行相关性分析;分别应用不同影像学方法对食管癌行术前T分期,并与病理分期间行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 45例食管癌病灶在MR-DWI上均呈高信号,高于正常食管壁.随着b值增大,病变ADC值逐渐减小,分别为(1.77 ±0.27) x10-3mm2/s、(1.61 ±0.29)×10-3mm2/s、(1.39±0.24)x10-3mm2/s,其SNR逐渐减低.b值为500、800、1000 s/mm2时,DWI及T2WI、食管钡餐造影显示病变长度与病理结果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CT显示病变长度与病理结果间有显著性差异(P =0.039);不同影像学方法测量病变长度与病理标本间相关性系数以b值=500 s/mm2 DWI高(r=0.992).DWI结合常规序列对于食管癌术前T分期诊断与病理分期间的吻合系数(k值)为0.733(较强),高于常规MRI序列(k值=0.578)和CT检查(k值=0.323).结论 DWI结合常规序列在食管癌的定量诊断及分期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可以为临床提供更为丰富的影像学信息.

  • 腹腔空腔脏器损伤的多层螺旋CT表现

    作者:彭德昌;龚洪翰;张宁;夏国金;曾献军;肖香佐

    目的 探讨腹腔空腔脏器损伤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腹腔空腔脏器损伤患者25例多层螺旋CT平扫表现.结果 25例腹腔空腔脏器损伤中,1例胃壁连续性中断.2例局限性小肠壁肿胀增厚.2例肠壁血肿形成.15例腹腔游离气体,气体的形态为新月形或为圆形大小不一的气泡影;气体量从极少到多量,主要位于膈肌下或前腹壁下或肝门.肠系膜内血肿或肠系膜肿胀脂肪密度增高24例.腹腔内积液25例,从少到中等量,多位于肝脾周缘、肝肾间隙、膀胱直肠窝或子宫直肠窝.其他合并症包括腹前壁肿胀、腹直肌断裂、腰椎粉碎性骨折.结论 根据肠壁断裂、肠壁血肿及肠壁肿胀等CT直接征象表现,结合腹腔积气、腹腔积液及肠系膜损伤等CT间接征象表现,可以快速、准确、无创伤地作出正确的诊断.

  • MRI评价肝尾状叶静脉: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与正常人群对照研究

    作者:唐伟;张小明;翟昭华;曾南林

    目的 探讨肝尾状叶静脉分别在正常人群和Budd-Chiari患者中的显示以及测量显示的直径,并评价肝尾状叶静脉在Budd-Chiari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14例Budd-Chiari综合征MRI资料(Budd-Chiari组)和54例上腹部MRI增强检查阴性病例(正常组),在横断位上观察正常组和Budd-Chiari组肝尾状叶静脉的显示,分别计算其显示率,测量正常组和Budd-Chiari组显示肝尾状叶静脉直径,在其下腔静脉汇入口处测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在MRI横断位上,两组病例中显示的肝尾状叶静脉都为一支,汇入下腔静脉左前壁或前壁,54例正常组显示4例,显示率为7.4%,显示直径为0.2~0.34 cm,平均0.26 cm;14例Budd-Chiari组显示9例,显示率为64%,显示宽径为0.4~1.69 cm,平均0.73 cm.Budd-Chiari组肝尾状叶静脉的显示率及显示直径大于正常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综合判断肝脏形态及血供的前提下,肝尾叶静脉显示及扩张且扩张直径≥0.4 cm,要高度怀疑Budd-Chiari综合征的可能.

  • MRI和能谱CT成像在胰岛素瘤诊断中的初步研究

    作者:张静;林晓珠;陈克敏;严福华;姜晓华;宋琦;李卫侠;胡曙东;郁义星

    目的 探讨和分析比较MRI和CT能谱成像在胰岛素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4月行MRI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3例胰岛素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15例同时行能谱CT扫描.分析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能谱CT参数的相关性,比较MRI与能谱CT诊断胰岛素瘤的检出率.结果 4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胰岛素瘤,T1WI+抑脂(FS)、T2WI+ FS、扰相GRE T1WI同反相位、DWI、3D LAVA多期动态增强各序列检出率分别为81% (35/43)、84%(36/43)、79%(34/43)、72% (31/43)、84%(26/31).胰岛素瘤的ADC值低于周围正常胰腺的ADC值(P<0.001);同时进行MRI和能谱CT扫描的15例中,胰岛素瘤的ADC值与能谱CT各参数(40 ~140 keV,碘-水)不具有相关性(P >0.05);MRI、能谱CT二者联合诊断检出率高于二者单独检出率.结论 在胰岛素瘤的诊断中,MRI抑脂序列胰岛素瘤检出率较高;佳单能量图像优于其他单能量图像,能谱参数联合诊断胰岛素瘤检出率优于各单能量参数.MRI和能谱CT检测胰岛素瘤的检出率相当,二者联合诊断有助于提高胰岛素瘤检出率.

  •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CT、MR诊断

    作者:金开元;李邦国;宋之光;王凤

    目的 分析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CT与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7例PNET的CT和MRI表现,其中中枢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cPNET)4例,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13例,男11例、女6例.13例行CT检查,其中8例行CT平扫加增强检查,1例行CT增强检查;8例行MRI检查,其中7例行平扫加增强,1例行MRI平扫.结果 4例cPNET位于脑内及鞍区,3例表现为较大肿块,边界清晰,密度(或信号)不均匀,呈稍高密度(或稍长或等T1、长T2信号),周围伴有轻-中度水肿,1例伴出血,4例均无钙化,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不均匀强化.13例pPNET中,4例位于胸壁,3例累及骨骼,腹壁、肩部、椎管、下肢软组织、鼻窦及肾上腺各1例.软组织pPNET多表现为较大的、边界不清的软组织肿块,密度(或信号)不均匀,伴坏死、囊变,不伴钙化,增强后多呈不均匀强化;骨pPNET主要表现为较大的溶骨性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未见骨膜反应及钙化,1例在MRI上表现为稍长T1、长T2信号.结论 PNET的CT与MRI表现缺乏特征性,但在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明确肿瘤的范围等方面有其重要价值.

  • MR扩散和灌注加权成像在脑WHOⅡ级胶质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李晓光;康厚艺;张伟国

    目的 评价扩散加权成像及动态磁敏感灌注成像在脑内WHOⅡ级少突胶质瘤、少突-星形细胞瘤和星形胶质细胞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46例脑WHOⅡ级胶质瘤,包括21例星形细胞瘤(AC)、17例少突胶质细胞瘤(OD)和8例少突-星形细胞瘤(OA).分别测量肿瘤实质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大相对脑血容量灌注(rCBVmax)值,分别对3组肿瘤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AC与OD/OA鉴别诊断阈值,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判断各肿瘤rADC与rCBVmax相关性.结果 AC、OD及OA组肿瘤实性rADC值分别为2.09、1.51、1.60,AC组与OD、O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OD及OA组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AC、OD及OA组肿瘤实质rCBVmax值分别为1.43、3.34、2.77,OD组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D与OA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表明,以rADC 1.94为阈值,鉴别AC与OD/OA诊断敏感性为76.2%,特异性为100%,准确性为81.9%;以rCBVmax 2.15为阈值,鉴别AC与OD/OA诊断敏感性96.0%,特异性为81.0%,准确性为88.7%.AC组rADC与rCBVmax呈负相关(P<0.01),OD或OA组以及OD/OA组rADC与rCBVmax均无相关性. 结论 扩散和灌注加权成像区分脑WHOⅡ级OD、OA与AC间均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在OD与OA方面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鉴别AC与OD/OA方面,rADC值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鉴别诊断准确性rCBVmax具有较高的价值.

  • 克-雅氏病DWI信号分布特征分析

    作者:张伟;马林;娄昕

    目的 探讨克-雅氏病(CJD)头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表现及基底节病变分布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CJD头部DWI资料,其中脑活检确诊1例,9例为很可能,1例为可能.结果 11例DWI均出现异常高信号,8例DWI大脑皮层和基底节同时存在高信号,3例仅见大脑皮层高信号,8例基底节DWI高信号累及尾状核和壳核,1例伴双侧丘脑枕稍高信号.结论 DWI显示大脑皮层和基底节的高信号改变是CJD的主要特征,基底节病变主要累及尾状核和壳核,DWI是CJD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

  • 醋甲唑胺负荷MR灌注成像对糖尿病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的初步研究

    作者:金新安;陈伟;马壮;张煜;黄波涛

    目的 探讨用MR灌注成像结合醋甲唑胺负荷试验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脑血管储备功能(CVR).方法 对80例糖尿病患者和10例正常人在口服醋甲唑胺前后进行2次检查,选取双侧尾状核头部、豆状核、丘脑、额上回、颞上回及楔叶作为兴趣区(ROI),测量的参数包括局部脑血容量(rCBV)和平均通过时间(rMTT).根据公式局部脑血流量(rCBF)=rCBV/rMTT和CVR(%)=(服药后rCBF-服药前rCBF)/服药前rCBF×100%,计算CVR.结果 (1)糖尿病组各ROI的rMTT、rCBV和rCBF在醋甲唑胺负荷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ROI的rMTT在醋甲唑胺负荷后缩短(P<0.05),rCBV和rCBF在醋甲唑胺负荷后增加(P<0.05);(2)糖尿病组的CVR较对照组的CVR明显降低(P<0.05);(3)病程>10年的糖尿病患者的CVR较病程<10年的CVR明显降低(P<0.05);(4)糖尿病组中,视网膜正常组、合并视网膜病变Ⅰ~Ⅲ期组、合并视网膜病变Ⅳ~Ⅵ期组,CVR依次降低(P<0.05);(5)糖尿病组中高血压组较血压正常组CVR降低(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的CVR较同年龄组正常人下降,处于亚临床缺血的状态,病程>10年者和合并视网膜病变、高血压者,CVR下降更明显.

  • 扩散张量成像对基底节区脑出血致皮质脊髓束损伤评估

    作者:徐青青;孙军;郭辰;武新英;毛存南;张红;刘林栋;张颖冬;殷信道

    目的 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评估基底节区脑出血致皮质脊髓束(CST)损伤及运动功能预后的可行性.方法 对3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于发病8 ~15天内行3.0T MR常规及DTI检查,基于感兴趣区测量患侧及对侧放射冠、内囊后肢及大脑脚区的平均各向异性分数(FA)值.依据扩散张量纤维示踪成像(DTT)图患侧CST受损程度分为A组(CST未破坏组)和B组(CST破坏组).比较两组放射冠、内囊后肢、大脑脚区rFA值(患侧FA值/对侧FA值)及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随访改良Rankin量表(mRS)、随访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肌力(MRC)评分的差异.分析不同部位rFA值与入院NIHSS、随访mRS及随访MRC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共30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DTI显示CST受压移位者18例(A组),部分破坏者12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内囊后肢、大脑脚区rFA值、血肿体积、入院NIHSS评分、随访mRS评分、随访MRC上肢评分及MRC下肢评分,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内囊后肢及大脑脚区rFA值与入院NIHSS、随访mRS、MRC上肢及MRC下肢评分均有相关性(P<0.05).大脑脚区rFA值评估神经运动功能预后的曲线下面积(0.810±0.083)大于内囊后肢rFA值的曲线下面积(0.757±0.093).大脑脚区rFA值基于mRS评分评估神经运动功能预后的佳截断值为0.851(敏感性为76.2%,特异性为77.8%).结论 在基底节脑出血中,DTI成像能定量评估CST损害的微细结构变化,大脑脚区rFA值较放射冠及内囊后肢更能评估脑出血远期神经运动功能预后.

  • 成人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表现

    作者:刘光锐;郭曦;李铁铮;李彭;薛王国;黄小勇;黄连军

    目的 探讨成人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临床表现及冠状动脉造影的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321 14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成人患者中55例成人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冠状动脉造影的影像表现.结果 55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患者,病程2天~ 20年不等.心前区疼痛30例,活动后胸闷、气短20例,背痛1例,心悸1例,晕厥1例;11例可闻及心前区杂音,44例无明显杂音;高血压29例,糖尿病12例,合并冠心病18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瘘管起自左前降支31例,回旋支6例,右冠状动脉7例,同时起自左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11例;瘘管漏入肺动脉43例,冠状静脉窦1例,支气管动脉3例,右心房1例,右心室1例,左心房1例,左心室5例.多发瘘管共18例;瘘管扭曲41例,扩张20例,局限性狭窄9例;末端呈管状35例,呈丛状20例.结论 成人先天性冠状动脉瘘临床表现复杂,无明显特异性表现,且易被其他心脏疾患所掩盖.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本病的金标准,并能提供冠状动脉瘘的详细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信息.

  • 定量CT对肺泡蛋白沉着症肺泡灌洗术前后的应用分析

    作者:刘勇彬;曾庆思;马壮;刘琴;陈淮;杨兴桂;曾焕忠

    目的 探讨并评估定量CT在肺泡蛋白沉着症(PAP)支气管肺泡灌洗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定量CT分析PAP患者大吸气末肺气体总容积、肺总重量、肺平均CT值、肺平均密度值结果及像素指数直方图,对15例PAP患者共18次行肺泡灌洗术的CT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并结合肺功能检查(共14次)资料进行对比.结果 PAP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后,定量CT检查显示肺气体总容积有一定程度的增加(P =0.128),肺总重量从(1698±409)g减至(1307 ±381)g(P=0.001),平均CT值从(-761.7 ±36.1)HU减至(-895.7 ±26.3)HU(P=0.015),肺平均密度值从(0.5867±0.15) g/cm3减低至(0.4453±0.07) g/cm3(P=0.007).像素指数直方图直观显示灌洗后像素指数范围较灌洗前减小.支气管灌洗术后有14次肺功能检查结果显示DLCO%从(50.15±19.18)%上升至(56.37±17.89)% (P =0.018)、DLCO/VA%从(70.01±19.18)%上升至(78.17±15.36)%(P=0.045);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FEV1/FVC亦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定量CT可对PAP灌洗术的疗效评估提供比较客观、精确的依据,为临床评估PAP肺泡灌洗术的疗效提供新的评价方法.

  • 原发性肺淋巴瘤的CT表现、病理特征与误诊分析

    作者:周永;蒋黎;文智;努尔兰;阿里甫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肺淋巴瘤的CT表现,并结合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特征,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终证实的原发性肺淋巴瘤的CT表现,其中7例行平扫加增强扫描,1例仅行增强扫描.结果 CT扫描表现为肺的单发肿块3例,1例可见支气管充气征,2例可见间质浸润征,误诊为炎性病变1例,误诊为周围型肺癌2例;多发肿块1例,可见间质浸润征和跨叶分布征,误诊为中央型肺癌合并肺转移;实变型3例,其中单纯实变型1例,实变型合并结节型2例,3例均可见充气支气管征,2例可见支气管扩张症,2例可见血管造影征,1例可见跨叶分布征,误诊为大叶性肺炎1例,中央型肺癌合并肺转移1例,支气管内膜结核1例;多发结节型1例,可见间质浸润征,误诊为肉芽肿性病变.7例中,轻度强化1例,中度强化2例,明显强化4例.病理组织学表现为淋巴瘤细胞沿肺内淋巴道或支气管、血管周围间隙浸润生长,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中阳性表达较高者为LCA和CD79α.结论 原发性肺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病,临床症状及CT表现缺乏特征性,易误诊.瘤内或实变影中出现充气支气管征,同时合并支气管扩张症和/或血管造影征,肿块、结节周围间质浸润的出现以及没有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可提示本病的可能,终确诊须结合肺活检或手术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 胸壁良性肋间神经鞘瘤CT表现与病理对照

    作者:张敏鸽;王官良;樊树峰

    目的 探讨胸壁肋间神经鞘瘤CT表现特征与病理组织学关系,提高胸壁肋间神经鞘瘤的诊断符合率.方法 搜集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壁肋间神经鞘瘤12例,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与病理特征.结果 12例均为良性肿瘤,且为单发.质地均匀7例,平均直径2.9 cm,镜下以Antoni A型细胞为主,质地不均匀5例,平均直径5.9 cm,镜下以Antoni B型细胞为主.邻近骨质压迫吸收7例,肋间隙增宽4例,肿瘤侧出现胸腔积液3例,其中1例为血性.肿瘤不论体积大小,均呈轻中度强化.结论 胸壁肋间神经鞘瘤具有一定的影像特征,与其病理表现密不可分,了解其特征表现有利于提高影像诊断率.

  • 骨骼肌失神经损伤的单体素质子波谱应用研究

    作者:杨波;吴轶慧;沈忆文;嵇鸣;叶春涛

    目的 研究健康人群及骨骼肌失神经损伤患者的单体素质子波谱(1H-MRS)各代谢物分布及其变化规律,初步探讨1H-MRS在骨骼肌失神经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16名健康志愿者及19例尺神经损伤患者(男16例,女3例,年龄16~ 57岁).所有志愿者及患者均采用相同方法对尺神经支配的第一骨间背侧肌行1H-MRS检测.后将1H-MRS检查所得各代谢物含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损伤侧组骨骼肌细胞内脂质(IMCL)含量及其相对含量的总体秩和分别为507.5和498,健侧组分别为233.5和243;损伤侧组骨骼肌细胞外脂质(EMCL)含量及相对含量的秩和分别为490和477,健侧组分别为251和264;损伤侧组肌酸含量的秩和为475,健侧组秩和为266.以上各组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损伤组IMCL、EMCL含量及各自相对含量与志愿者组相比较也存在相似的统计学差异(P<0.05),肌酸含量在损伤组与志愿者组之间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1H-MRS技术可以较好地区分开IMCL及EMCL.IMCL于失神经损伤早期具有重要辅助诊断价值,EMCL对骨骼肌失神经损伤的远期诊断及动态监测可能价值较大.

  • 动态增强MRI对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基明;翟建;张峥嵘;吴琛;丁治民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MRI对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方法 随访临床明确诊断为早期RA患者30例纳入研究,另选20例志愿者作对照.所有病例均进行MRI平扫、动态增强及增强扫描检查,观察分析MRI异常征象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测量滑膜大强化率(ERmax)、大上升斜率(Slopemax)和滑膜厚度.采用秩和检验及t检验分析比较两组间量化参数的差异,用ROC曲线下面积评价各参数的诊断价值.结果 早期RA动态增强扫描后关节囊增厚滑膜、血管翳及腱鞘增厚滑膜组织明显强化,不同部位滑膜、血管翳显示不同程度和范围的增厚,其TIC曲线25例呈上升平台型,5例呈延迟上升型;对照组TIC曲线均呈缓慢略上升平台表现.早期RA与正常对照组ERmax值分别为(269.07±112.81)%、(39.24±34.42)%,Slopemax值分别为399.57±392.95、57.30±24.53,滑膜厚度分别为(3.29 ±0.78)mm、(1.37 ±0.62) mm.两组间ERmax、Slopemax和滑膜厚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5.32、-5.18,t值为8.960).ERmax、Slopemax和滑膜厚度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1、0.978、0.966,以大约登指数为佳诊断切入值,ERmax、Slopemax和滑膜厚度诊断早期RA的敏感性分别为100%、90.0%和83.3%,特异性分别为53.3%、100%和86.7%.结论 动态增强MRI扫描的TIC曲线及ERmax、Slopemax和滑膜厚度等量化指标,结合MRI早期征象可全面反映早期RA的病理改变,在早期RA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 探讨MRI联合PET/CT在舌鳞癌术前诊断及分期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文波;张水兴;梁长虹;孙倩;陈君诗

    目的 分析舌鳞癌MRI及PET/CT征象,进一步探讨MRI联合PET/CT在舌鳞癌术前诊断及分期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舌鳞癌患者的影像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及PET/CT检查,两种检查时间间隔不超过2周.综合分析病灶部位、形态、大小、MRI信号特点、强化特征、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以及转移情况.根据AJCC分期标准,结合MRI及PET/CT征象,对舌鳞癌患者进行术前分期,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分期进行对照.结果 本组18例舌鳞癌患者中发生于舌体者14例,占77.8%,舌根3例,舌尖1例.淋巴结转移5例.MRI图像上可见正常舌肌结构受推压或被破坏,病灶在T1WI呈混杂稍低信号,在T2WI呈稍高或高信号;T2WI抑脂像呈混杂高信号,增强扫描15例呈明显均匀强化,3例肿瘤范围较大出现坏死无强化区.CT平扫呈等或稍低密度,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性强化.PET/CT肿瘤原发灶SUVmax值达2.5以上17例,5以上13例,10以上7例.MRI联合PET/CT对舌鳞癌患者术前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4).结论 MRI、PET/CT能清楚显示舌鳞癌病灶发生部位、形态、大小、累及范围及转移情况,MRI联合PET/CT在评估肿瘤原发灶大小、周围结构浸润、骨质受累情况以及淋巴结转移等方面优势互补,对舌鳞癌患者术前明确诊断及准确分期有重要价值.

  • 良、恶性涎腺肌上皮瘤的CT表现

    作者:童娟;廖欣;王波;于静

    目的 探讨良、恶性涎腺肌上皮瘤(ME、MM)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ME和9例MM的CT表现.15例ME中男4例、女11例,年龄23 ~ 68岁,中位年龄52岁;9例MM中男7例,女2例,年龄34~70岁,中位年龄53岁.对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CT密度及强化形式进行分析.结果 ME位于腮腺8例、颌下腺1例、硬腭2例、软腭3例、舌根1例.小径0.9 cm,大径5.2 cm,呈椭圆形12例、分叶状3例,边缘清晰12例、模糊3例.CT平扫呈等密度11例、稍低密度4例,密度均匀9例、不均匀6例(2例病灶内见小囊变区、1例见钙化灶).11例病灶增强后呈轻度强化3例、显著强化8例,后者以静脉期强化明显.MM位于腮腺7例、硬腭及面颊部皮下各1例.小径1.9 cm,大径7.6 cm,呈椭圆形3例、分叶状6例,边缘均较模糊,1例边缘见钙化,1例相邻腭骨压迫吸收.CT平扫呈等密度7例、稍低密度2例,密度不均匀,3例病灶内见囊变区.7例病灶增强后均呈显著不均匀强化,实性部分以静脉期强化明显.结论 涎腺ME和MM的CT表现无明显特征性,确诊目前仍依靠病理,但当CT增强扫描肿瘤静脉期出现显著分叶状强化,且肿块内见囊性结构时,有助于提示交界性ME和MM.

  • 定量动态增强MRI在乳腺癌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叶雯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自2000年以后,始终居我国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1].近年来,由于保乳手术及腋窝微创手术逐渐成为乳腺癌手术治疗的新趋势,包括立体定向放疗、新辅助化疗、分子靶向治疗等等的辅助治疗方式也得到极大的关注和发展.所以,谋求一种能够同时对乳腺肿瘤进行早期诊断、监测乳腺癌辅助治疗疗效和肿瘤生物学行为的临床手段至关重要.目前阶段,在乳腺癌临床诊断、疗效预测及评估等方面,乳腺MRI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
  • 双源CT不同扫描模式在尿路造影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张正华;黄建强;韩丹;潘晓龙;李仲夏

    目的 对比分析双源CT泌尿系成像(CTU)检查的不同方法——普通扫描模式、大螺距扫描模式及双能扫描模式在诊断泌尿系疾病的准确率、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 方法 搜集临床怀疑泌尿系疾病并行CTU检查的患者114例,所有患者经手术、随访或其他检查确诊,随机分为普通扫描模式(Ⅰ组)、大螺距扫描模式(Ⅱ组)、双能扫描模式(Ⅲ组)三组,比较各组影像学诊断结果与临末符合情况、患者体重指数(BMl)、扫描长度、扫描时间、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 三组影像学诊断准确率、患者BMI、扫描长度及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扫描时间(1.17±0.36)s明显低于Ⅰ组和Ⅲ组(P<0.05),三组辐射剂量依次为Ⅰ组>Ⅲ组>Ⅱ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三组不同扫描模式均可获得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及较好的图像质量,大螺距及双能扫描均朱增加辐射剂量且略有降低,同时大螺距扫描可以有效地减少扫描时间,双能扫捕可以为诊断带来更多图像信息.

  • 扩散梯度方向数目对DTI参数SNR和FA的影响

    作者:付志辉;贡志刚;周建华;朱建亚;朱吉云

    目的 探索扩散张量成像(DTI)中扩散梯度方向数目对图像信噪比(SNR)和各向异性分数(FA)的影响.方法 应用7种不同扩散梯度对17名志愿者进行了DTI扫描,计算多个感兴趣区(ROI)的SNR和FA值,分析这两个参数随扩散梯度不同的变化趋势.结果 17名志愿者皮质脊髓束均能清晰显示,且图像的视觉效果变化也很小.施加6、9、12、15、18、21、30不同数目的扩散梯度方向,图像SNR分别为60.45±1.01、60.08±0.91、62.60±1.22、62.96 ±0.97、62.82±1.21、63.84±1.09、63.33±0.98.各个ROI的FA值并不随扩散梯度的变化而发生明显改变,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DTI的临床应用中,选择6个方向的扩散梯度也能达到目的.

  • 初步探讨不同扫描触发阈值技术在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惠英;陈伟彬;马春梅;宫凤玲

    目的 探讨在256层CT冠状动脉造影中不同扫描触发阈值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根据不同扫描激发阈值,将接受256层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103例患者随机分为四组.第1组27例,触发阈值为120 HU;第2组26例,触发阈值为100 HU;第3组26例,触发阈值为80 HU;第4组24例,触发阈值为60 HU.同时选择右冠状动脉中段、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中段及左回旋支远段测量对比剂增强水平.统计分析四组的图像质量和冠状动脉对比剂增强水平及从对比剂注射到触发扫描前所用延迟时间.结果 不同触发扫描阈值所得冠状动脉造影图像,四组条件下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62 ±0.26)分,(4.65±0.27)分,(4.67±0.26)分,(3.40±0.02)分,前三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组与其他三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冠状动脉中段、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中段及左回旋支远段平均CT值比较,前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组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从对比剂注射到触发扫描前所用延迟时间,两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256层CT冠状动脉造影中确保图像质量的情况下,采取80 HU监测触发阈值时,能缩短扫描延迟时间,可以达到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有效减少对比剂用量.

  • 运动校正技术在较快心率患者多排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初步应用——与双扇区重建比较

    作者:李倩文;李鹏雨;苏壮志;姚新宇;王艳;王一帅;王臣;李坤成;杜祥颖

    目的 评价运动校正算法(SSF)消除较快心率患者多排CT冠状动脉成像运动伪影效果,并与双扇区重建(SSB2)进行比较.方法 连续搜集于本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且扫描期间心率在65~75次/min之间的患者,采用GE宝石能谱CT进行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并选取佳重建时相分别进行SSB2和SSF下薄层图像重建.按照冠状动脉15段分段法,采用5分制评分法,分别对SSB2及SSF处理后的图像进行评分.冠状动脉段图像质量总体评分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应用配对卡方检验比较不同图像质量评分在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共22例患者纳入研究,可评价冠状动脉共285段.不同图像质量评分等级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79,P=0.000),SSF组质量评分等级优于SSB2组.可评价的所有冠状动脉段图像质量评分平均秩次SSF组为314.01,SSB2组为256.9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443,P=0.000).结论 与SSB2相比,SSF技术能够在较快心率患者冠状动脉CTA成像中消除运动伪影,提高图像质量,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PBMV的临床研究

    作者:周裔忠;盛国太;李华泰;洪明

    目的 探讨Inoue法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对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有或无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疗效.方法 本院自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164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有或无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接受PBMV,心导管测定患者PBMV前后的左右心房压力,心脏超声评价PBMV前后二尖瓣口面积、二尖瓣口血流速度、二尖瓣反流面积、三尖瓣反流面积及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径、右房内径、右室舒张末径、每搏输出量及超声估测的肺动脉压(ePAP)等指标.结果 PBMV成功率100%,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死亡病例,无需要急诊外科干预病例.同扩张前相比,右房平均压力扩张后无明显改变,左房平均压术前(24.4 ±2.12) mmHg,术后(15.4 ±2.01) mmHg(P< 0.05).二尖瓣瓣口面积:术前(0.92±0.28) cm2,术后第2天(1.88 ±0.32)cm2(P< 0.05),术后第6个月(2.02 ±0.12)cm2,术后第12个月(1.94 ±0.24)cm2;二尖瓣口血流速度:术前(2.87±0.34)m/s,术后第2天(1.27±0.36)m/s,术后第6个月(1.24±0.23) m/s,术后第12个月(1.21±0.28)m/s.二尖瓣反流面积、三尖瓣反流面积在术后有所下降,但无显著差异.左房内径:术前(56.4±3.1) mm,术后第2天(52.6 ±2.84)mm,术后第6个月(46.6 ±2.49)mm,术后第12个月(43.2 ±2.68) mm;左室舒张末径:术前(39.36±5.62) mm,术后第2天(38.78±5.43) mm,术后第6个月(43.22 ±6.16)mm,术后第12个月(46.4 ±6.38)mm.右房内径:术前(46.4±3.2)mm,术后第2天(44.6±2.92) mm,术后第6个月(36.28 ±6.48)mm,术后第12个月(33.2 ±5.32)mm.右室舒张末径:术前(38.42 ±6.14)mm,术后第2天(36.24±4.68)mm,术后第6个月(32.46 ±5.64)mm,术后第12个月(28.3 ±5.28)mm.每搏输出量:术前(57.12±6.28) ml,术后第2天(60.22±5.24) ml,术后第6个月(63.22±4.82)ml,术后第12个月(68.2±4.4)ml.ePAP:术前(78.6±8.2)mmHg,术后第2天(63.2±6.1) mmHg,术后第6个月(55.8±7.4) mmHg,术后第12个月(43.2±5.8) mmHg.结论 PBMV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CT导引结合SPECT/CT在胸部穿刺活检的应用

    作者:张雪哲;黄振国;甄力莳;颜珏

    目的 评估CT导引结合SPECT/CT穿刺活检对胸部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CT导引结合SPECT/CT经皮穿刺活检胸部病变34例,活检部位包括肺部30例,胸壁4例,使用18G ~ 20G穿刺针作穿刺抽吸活检.结果 穿刺活检成功率100%,穿刺活检诊断为恶性病变16例,良性病变15例.假阴性3例,穿刺活检正确率91.1%.并发症为轻度气胸(4例).结论 CT导引结合SPECT/CT经皮细针穿刺活检胸部病变是安全可行的诊断方法.

  • 双向联合溶栓治疗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国平;顾建平;何旭;楼文胜;陈亮;苏浩波;宋进华;汪涛;施万印

    目的 探讨经健侧股静脉穿刺逆行置管溶栓联合经患肢足背浅静脉顺行性溶栓(双向联合溶栓)治疗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39例急性LEDVT患者采取双向联合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 39例中,经健侧股静脉成功逆行置管溶栓的患者为27例,技术成功率为69.23%(27/39),双向联合溶栓时间为5~10天,平均(7.92±1.24)天.27例患者髂总静脉、髂外静脉、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胭静脉及小腿深静脉段的平均血栓清除率分别为(54.07±28.32)%,(81.11±25.58)%,(82.96 ±23.17)%,(62.41 ±25.62)%,(69.44± 26.43)%和(47.04± 19.48)%.22例患者髂静脉存在不规则狭窄或闭塞,行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和支架置入.出院时髂股静脉主干完全再通、部分再通和闭塞分别为19例(70.37%),4例(14.82%)和4例(14.82%).临床疗效评价痊愈、有效和无效分别为16例(59.26%)、9例(33.34%)和2例(7.41%).溶栓期间没有症状性肺动脉栓塞和大出血的发生,发生小的出血并发症3例(11.12%).结论 混合型LEDVT的溶栓治疗尽可能采用逆行置管溶栓快速清除患肢近端血栓,结合PTA和(或)支架置入恢复髂股静脉主干血流,同时联合患肢足背浅静脉顺行性溶栓促使侧支开放,降低静脉压,缓解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兔骨髓脂肪酸成分变化规律

    作者:李冠武;常时新;秦玲娣;田芳;薛峰;周蕾;周自明

    目的 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PMOP)模型兔骨髓脂肪酸成分变化规律.方法 12只5月龄雌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及去势(OVX)组(n=6/组).分别在基线及术后3、6个月行磁共振波谱(MRS)及骨密度(BMD)扫描测定骨髓饱和脂质含量(SLC)及不饱和脂质指数(ULI)、BMD.离体L4及左侧股骨生物力学测试.结果 OVX后SLC呈显著性增高而ULI逐渐降低,术后3个月SHAM及OVX组SLC分别为(34.0±5.7)%、(41.7±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ULI至术后6个月才有显著性差异.术后3、6个月OVX组SLC较基线分别增高27.1% 、63.4%,而ULI较基线分别降低18.2% 、32.3%.OVX组BMD呈渐进性降低,至术后6个月组间B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VX组术后6个月L3 ~L4及股骨近端BMD分别较基线降低21.5% 、14.1%,L4大抗压缩载荷及抗压缩强度较SHAM组分别降低48.9% 、49.0%,而股骨大抗弯曲载荷及弹性模量较SHAM组分别降低16.4%、20.5%(P均<0.05).L3 ~L4及股骨BMD与SLC值负相关(r分别为-0.570、-0.672,P均<0.01),而与ULI值存在正相关(r分别为0.506、0.613,P均<0.05).结论 PMOP骨受损伴随着骨髓饱和脂质增多而不饱和脂质降低,MRS可动态评价骨髓脂质成分.

  • 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CT表现

    作者:朱小云;单飞;邢伟;邱建国;陈铜兵;王青乐

    目的 探讨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顺性分析金坛市人民医院、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7年1月至2013年2月间收治并经病理确诊的肺MALT淋巴瘤的CT影像资料7例.结果 7例肺MALT淋巴瘤中共检出肺实变、肿块、结节、磨玻璃影病灶13个,病灶单发4例,多发3例;多发病例均为双肺多发.肺实变2例共5个病灶,其内均可见空气支气管征(Ⅲ型);肺肿块或结节影4例共5个病灶,均无毛刺征,可见空气支气管征(Ⅲ型3例及Ⅴ型2例),增强后呈中等均匀强化;磨玻璃影1例共3个病灶.1例患者伴纵隔淋巴结肿大.1例患者伴有胸腔积液.结论 肺MALT淋巴瘤CT常表现为伴Ⅲ及Ⅴ型空气支气管征的单发/多发性肺肿块或结节影、肺实变或磨玻璃影;结合相对缓慢的病变过程可提示MALT淋巴瘤的诊断.

  • 肺原发性淋巴瘤的少见影像表现及病理对照分析

    作者:吴爱良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淋巴瘤的一些少见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经病理学证实的5例肺部原发淋巴瘤的一些少见的CT表现,并探讨这些少见的影像学表现的病理学基础.结果 5例均为双肺多发病灶,1例为双肺多发结节灶伴多发薄壁空腔,1例为两肺多发薄壁空腔伴有弥漫性间质性改变.3例为肺内节段性实变伴支气管扩张及病灶内空腔病灶,但空腔壁外缘显示不清.4例患者经治疗后空腔壁变薄或消失.结论 肺内原发淋巴瘤的CT表现可以多种形态,以薄壁空腔样病灶出现的CT表现虽为少见,但仔细分析其周围病灶形态,结合病史,有助于正确诊断.

    关键词: 肺部 淋巴瘤 影像学
  • 右侧中颅窝巨大肿块——请分析病变性质

    作者:钟小梅;黄飚;杨万群

    患者男,9个月.因反应差、呕吐10余天,抽搐2天入院.既往无类似病史,出生无窒息抢救史,家族中无癫痫患者.体检:患者神志清,哭闹,右下肢自发活动少;左下肢肌力Ⅳ级,左侧腱反射减弱,右侧腱反射亢进,四肢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双侧巴氏征阳性.

    关键词:
  • 婴幼儿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的临床影像分析

    作者:刘鸿圣;庞万良;曾斯慧;肖伟强

    目的 探讨婴幼儿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SSEH)的临床影像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至2012年4例SSEH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4例患儿临床表现均有肢体无力,全部病例均行MRI检查,2例行CT扫描.结果 4例SSEH血肿全部位于椎管脊髓背侧,病变范围超过5个椎体节段.颈胸段3例,胸段1例.血肿T1WI、T2WI均呈混杂低、高、等信号.结论 婴幼儿当出现不明原因肢体无力时,需尽快完善MRI检查,排除SSEH.

临床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