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

临床放射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Radiology 림상방사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324
  • 国内刊号: 42-118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5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放射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冯敢生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股骨上皮样血管肉瘤一例

    作者:黄聪;罗军德;淦登卫

    患者 男,35岁,因左大腿疼痛来院就诊.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大腿疼痛,呈持续性轻度隐痛,无放射痛,自觉左侧大腿下段发紧,自服止痛药后无明显缓解.体检:左大腿下段较对侧稍肿胀,可及深压痛,局部皮温无明显增高,无血管怒张及皮肤发红.余未见确切异常.

    关键词:
  • 腹膜后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一例

    作者:韩晶;程敬亮;杨联培;刘俊宏

    患者 女,54岁.发现盆腔包块2月入院.患者2月前发现右下腹可触及一包块,质硬,偶感腹胀.体检:右下腹可触及质硬包块,上达脐平,活动度差,无压痛.11天前至当地医院就诊,彩超示盆腔包块.10天前开腹手术,术中探查发现包块来源于腹膜后并包绕右髂动脉,手术风险较大,关腹.MRI检查示:(1)盆腔入口处偏右侧占位并包绕右髂动脉,考虑右侧附件来源恶性肿瘤性病变可能,建议活检;(2)少量盆腔积液.患者2年前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术+左侧附件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为良性.

    关键词:
  • 肾上腺神经纤维瘤二例

    作者:刘玉建;仲建全;冯浩;杨靖;彭钰;张永涛;何朝梁

    例1 女,28岁,体检发现右侧肾上腺包块入院.自诉无症状及体征,血压:111/81 mmHg,血K:3.8 mmol/L,血Na:138.1 mmol/L,血Cl:109.5 mmol/L,血Ca:1.97 mmol/L,尿常规(-),系统回顾无特殊.超声:右侧肾上腺区域约5.0 cm×4.0 cm ×6.8 cm稍低回声团块;CT增强扫描(图1A ~D)右侧肾上腺区见类圆形肿块影,约6.8 cm ×5.3 cm×7.0 cm,边界可见,密度欠均匀,注入对比剂后扫描肿块影中度强化,其内见小血管影穿行,CT值动脉期:57 HU,静脉期:69 HU,延迟扫描120 s:82 HU.左侧肾上腺未见异常.

    关键词:
  • 弥漫性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影像表现一例

    作者:马风荣;周刚;李霞;谢晟

    患者 女,39岁.3个月前因一过性腹痛到医院行超声检查,发现肝脏占位病变.患者无明显不适症状,体力、饮食及二便均正常.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ALT) 14 U/L、谷草转氨酶(AST)21U/L、血清白蛋白(ALB)40.8 g/L、碱性磷酸酶(ALP) 105 U/L,甲胎蛋白4.48 ng/ml,癌胚抗原2.24ng/ml,CA199 7.7 U/ml,HbsAg(-),Anti-HCV (-).

    关键词:
  • 原发颅内滑膜肉瘤一例

    作者:刘新峰;王荣品

    患者 男,34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头晕,不伴恶心、呕吐,自服“头痛粉”对症治疗,症状较前缓解不明显.1天前患者头痛、头晕有所加重,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就诊当地医院,查颅脑CT示:右侧额部占位性病变.为进一步诊治,来本院就诊.

    关键词:
  • 后纵隔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一例

    作者:魏江漫;韩长利

    患者 女,25岁,因左后背痛2个月,加重1个月,气急、胸闷5天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后背阵发性疼痛,可忍受,自行缓解,与体位呼吸无关,无发热、咳嗽.于1个月后患者自觉疼痛加重,平躺为甚,难以忍受,持续时间长短不等,并出现左乳头下胸壁皮肤麻木、疼痛,活动时和左侧卧位时胸闷、气急.该患者无任何既往史.体检:肩胛骨内侧缘左后第5、6肋间叩诊浊音,两肺呼吸音清,未触及摩擦感.

    关键词:
  • 肾上腺孤立性纤维瘤一例

    作者:肖玉辉;黄俊珊

    患者 女,61岁,体检发现右侧肾上腺占位3周入院.无头晕、头痛,无心悸、多汗、身体乏力等不适,无特殊病史.专科情况:双肾区无红肿,双肾下极无触及,双肾区无叩痛,双侧输尿管行径区无明显压痛.体格检查无特殊,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关键词:
  • 会厌神经鞘瘤一例

    作者:张隐笛;李青青;杨亚英

    患者 女,50岁,因咽部异物感2年余入院;体检:咽后壁见淋巴滤泡增生,双侧扁桃体不大,表面未见脓栓.纤维镜检示:会厌喉面一约1.0 cm ×0.5 cm大小新生物突起,表面光滑,遮蔽声带窥不清晰,双侧声带运动可,闭合佳;双鼻腔、鼻咽部未见异常.CT平扫示会厌喉面正中小条状突起,长约1.0 cm,横径约0.6 cm,边界清晰,密度略不均,CT值约45 HU,增强后动脉期CT值约56 HU、延迟期CT值约68 HU(图1~6),诊断:会厌部良性结节.

    关键词:
  • 脑实质内脑膜瘤一例

    作者:李文富;田冲;曾珍;冉春艳;汤子建;朱婷婷;张体江

    患者男,19岁.因舌头麻木1年,间断性嘴角抽搐、流涎2天就诊.CT平扫:左侧额叶见大小约21 mm×19 mm稍高密度肿块,周围见小片水肿灶,内见结节状钙化(图1).MR平扫+增强:病灶呈稍长T1、混杂长T2信号,增强扫描呈结节样明显强化(图2A ~D).

    关键词:
  • 血管、腹膜及肠系膜源性急腹症的MSCT诊断

    作者:梁萍

    目的 探讨血管、腹膜及肠系膜源性急腹症的MSCT表现特点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经影像及临床证实的血管、腹膜及肠系膜源性急腹症MSCT平扫、增强及多种后处理技术成像资料.结果 动脉瘤破裂并假性动脉瘤6例,发生在腹主动脉4例,腹腔干、左髂总动脉各1例;CT平扫表现为紧贴主动脉壁的软组织肿块影,增强后对比剂自主动脉腔溢出壁外进入动脉瘤外的血肿包块;腹主动脉夹层8例,CT增强7例见真假“双腔”,1例见腔内新月形无强化的稍高密度影,提示壁内血肿;血管栓塞16例,包括肠系膜上动、静脉栓塞6例,肾动脉栓塞3例,脾动脉栓塞2例,门静脉血栓形成5例,CT平扫2例表现为相应动脉或静脉内稍高密度影,3例为等密度,增强扫描均呈血管腔内充盈缺损;肠系膜扭转3例,CT增强扫描示肠系膜及其血管呈“旋涡征”改变;肠系膜脂膜炎2例,肠系膜密度增高呈雾状,周边见“假包膜征”,病变中可见“脂环征”及多发小结节;原发性化脓性腹膜炎2例,表现为腹腔积液、积气,网膜、肠系膜密度增高、水肿,腹膜多发脓腔形成.结论 MSCT增强及CTA重组是诊断血管源性急腹症重要技术;合适的窗宽、窗位可以增加腹膜、肠系膜源性急腹症疾病诊断信息;肠系膜局部雾状密度增高,其中多发小结节影及纤维条索状密度增高影,边缘有“假包膜征”和“脂环征”是诊断肠系膜脂膜炎依据.

  • 成人急性局灶性细菌性肾炎的CT特点

    作者:许志高;彭泰松;唐光健

    目的 探讨成人急性局灶性细菌性肾炎(AFBN)的CT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临床确诊或病理证实的成人AFBN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影像征象由2名放射科医师同时分析.结果 11例患者,共14只肾脏受累,22个病灶.病灶呈“楔形”和“肿块形”两种形态.前者共17个病灶,后者5个.所有病灶均表现为低密度、轻度强化.11例患者,5例多发,6例单发.5例出现肾周结构异常.2例表现为单发肿块形病灶,CT表现酷似乏血供肾肿瘤.结论 成人AFBN在CT上有其表现特点,依据这些特点可以对其做出较准确的诊断.

  • 腹膜间皮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胡浩;吴恩福;黄文;张文娟;周利华;彭俊红

    目的 探讨腹膜间皮瘤(PM)的CT表现及鉴别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和(或)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18例PM的CT和临床资料.结果 18例PM的CT表现为:(1)恶性PM 13例,其中弥漫型10例,局限型3例;10例弥漫型表现为腹膜、肠系膜及网膜不规则增厚,9例伴腹腔积液;4例腹膜、肠系膜呈肿块状、斑片状增厚,3例肠系膜、网膜呈“饼状”、“污垢状”增厚,3例腹膜呈多发小结节状增厚;6例增强扫描后增厚的腹膜、肠系膜及网膜明显强化;3例局限型表现为腹腔巨大孤立性囊实性肿块,以囊性为主伴壁结节,2例增强后实性成分轻中度强化;(2)良性囊性PM 3例,表现为单囊性或多囊性液性密度肿块,囊壁薄而均匀,2例增强扫描后无强化;(3)高分化乳头状PM 2例,表现为附件区不规则囊实性肿块,1例伴钙化灶及少量盆腔积液,1例增强扫描后实性部分轻中度强化.结论 PM的CT表现多样,恶性者有一定的相对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和鉴别诊断,综合分析,可以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

  • 腹膜后间隙神经鞘瘤的320排CT征象及病理基础

    作者:李忠明;曹代荣;游瑞雄;李银信;王志敏

    目的 分析腹膜后间隙神经鞘瘤的320排CT表现及与病理的关系,探讨320排CT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间隙神经鞘瘤的320排CT表现及病理结果.术前均行320排CT平扫与三期增强检查.结果 (1)22例中,良性神经鞘瘤19例,恶性神经鞘瘤3例,盆部腹膜外间隙3例,腹腔腹膜后间隙19例.(2) CT表现,完全囊变型7例,囊实性型12例,完全实性型3例;良性肿块边缘光整,境界清楚,恶性肿块局部边界模糊;所有肿块实性部分呈渐进性延迟轻中度强化,平扫、增强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CT值分别(35.40 ±7.70) HU、(45.09 ±8.71) HU、(56.27±10.33) HU、(68.64±12.68) HU;术前定位准确度100%,定性准确度90.90% (20/22).(3)病理表现,镜下,肿瘤内可见Antoni A区和Antoni B区两种组织类型,An-toni A区细胞密集排列,Antoni B区细胞稀少,细胞间有较多液体存在,常伴各种退行性变.结论 腹膜后间隙神经鞘瘤的320排CT表现有特征性,CT表现取决于细胞稀疏区与密集区的比例和排列方式,囊实性多见,呈渐进性延迟轻中度强化,边界清楚,CT对腹膜后神经鞘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DWI及ADC值对胃癌转移淋巴结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虹;李雪霜;陆通;张琴;樊芮娜;朱凯;郭玉林

    目的 探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胃癌转移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26例行常规MR及DWI检查,后经胃镜组织活检证实为胃癌的影像学资料,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测量转移性、非转移性淋巴结的短径、长径、相对ADC值(rADC)(平均ADC值/右肾门水平右侧竖脊肌ADC值),以上指标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z)来比较其在区别胃癌转移性、非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效能.结果 DWI图像与手术后组织病理对照,其中53枚是转移性的、67枚是非转移性的淋巴结,转移性、非转移性淋巴结的短径、长径对比,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转移淋巴结的rADC值(0.719±0.075)低于非转移淋巴结的rADC值(0.977±0.079),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rADC阈值=0.807,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9.2%、73.1%、80.2%、82.2%、81.6%,诊断效能高.结论 DWI及ADC值能很好地鉴别胃癌转移与非转移淋巴结,与常规MR序列相比,DWI能提供更多生理学和功能学信息,以协助临床诊断.

  • 基于增强CT扫描成像的灰度共生矩阵纹理分析不同T分期食管鳞状细胞癌

    作者:杨耀华;樊斌

    目的 探究提取增强CT图像的灰度共生矩阵纹理参数的方法分期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本院36例经内镜活检病理确诊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36例,在采取治疗方案之前,行胸、腹部CT增强扫描.两位资深CT诊断医师将患者增强CT图像导入Omni-kinetics软件对肿瘤组织进行勾画.勾画完成后,使用Omni-Kinetics软件进行纹理参数计算.结果 随着T分期的增加,Energy值降低,且不同T分期的Energy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T分期的增加,Entropy值升高,且不同T分期的Entropy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随着T分期的增加,IDM值逐渐变小,且不同分期的IDM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0).T1期Energy值的95%置信区间为(0.037,0.052),T2期Energy值的95%置信区间为(0.009,0.035),T3期Energy值的95%置信区间为(0.002,0.007);T1期Entropy值的95%置信区间为(4.104,4.562),T2期Entropy值的95%置信区间为(4.577,4.926),T3期Entropy值的95%置信区间为(5.001,5.221);T1期IDM值的95%置信区间为(0.019,0.027),T2期IDM值的95%置信区间为(0.011,0.014),T3期IDM值的95%置信区间为(0.003,0.010).结论 基于增强CT扫描成像的灰度共生矩阵纹理分析分期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方法具有一定价值,未来可尝试作为建立食管鳞状细胞癌分期鉴别的无侵入性方法.

  • 宝石能谱CT成像对结直肠管状腺癌分化程度评估的应用价值

    作者:石义志;杨明慧;邱晓明;柯耀

    目的 通过能谱参数观察和分析,初步探讨能谱CT对结直肠管状腺癌分化程度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经结肠镜或术后病理确诊的结直肠管状腺癌共45例,按照病理结果将其分为中分化组26例、低分化组19例,应用GE宝石能谱CT在能谱扫描模式(GSI)下行数据采集.所有患者均进行全腹GSI动脉期、门静脉期及静脉期三期扫描,运用能谱分析软件进行能谱图像分析,比较不同组间病灶的碘浓度、水浓度、标准化碘浓度比(NIC)、有效原子序数及病灶在各期能谱曲线斜率K值的差异,进一步分析各能谱参数评定结直肠癌(CRC)分化程度的各参数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佳诊断阈值及Youden指数,评估各项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 中分化组与低分化组间能谱参数比较,发现中分化组动脉期碘浓度、NIC、有效原子序数及能谱曲线斜率K值的绝对值均高于低分化组,且二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其他两期所见能谱各参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水浓度三期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动脉期碘浓度、NIC、有效原子序数、能谱曲线斜率K值的AUC分别为0.723、0.772、0.750和0.769,当其诊断阈值分别设为>5.85(100 μg/ml)、>0.08、>7.95、<-1.04时,其判定结直肠管状腺癌中、低分化程度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2.3%、52.6%)、(88.5%、73.7%)、(92.3%、68.4%)、(73.7%、88.5%).结论 动脉期能谱CT多参数对结直肠管状腺癌中、低分化有一定价值,特别是NIC具有更加可靠的诊断效能.

  • 多层螺旋CT对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德华;曹代荣;游瑞雄;张宇阳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结果 16例中男10例,女6例,年龄3.5岁~59岁,15例位于右侧肾上腺,1例位于左侧肾上腺,所有病灶境界清楚,大小在2.8~8.3 cm之间;6例病灶内可见斑点状钙化,1例病灶内见较多的条状钙化;成人14例,平扫时CT值约26~35 HU,动脉期病灶呈轻度强化,CT值升高<20 HU;儿童2例,平扫CT值约42 ~ 46 HU,增强后呈明显强化;15例右侧肾上腺病灶中,有3例包绕下腔静脉约1/4周长,但下腔静脉无明显变窄,有9例与下腔静脉相邻,交界面平直,另3例与下腔静脉间尚有脂肪间隙.结论 CT平扫及增强扫描能很好显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学特点,对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 卵巢甲状腺肿的MSCT表现、病理对照与误诊分析

    作者:周永;蒋黎;努尔兰;许晓燕;文智;张忠双

    目的 分析卵巢甲状腺肿(SO)的MSCT表现,以期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SO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与病理结果作对照,分析其相应MSCT表现及误诊原因.结果 18例SO均为单侧附件肿块,呈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边界清楚;1例呈囊性,17例呈囊实性,其中7例含有少许脂肪;囊性部分平扫密度较高者14例,实性部分密度较高者(CT值>50 HU)14例;17例行CT增强,扫描后实质部分多呈中等(2例)或显著强化(12例).15例伴有斑点状、线条状或蛋壳样钙化;13例可见腹腔积液,其中1例大量,1例中量,11例少量.镜下可见肿瘤由甲状腺滤泡样结构和富含血管及纤维组织的基质组成,滤泡腔内充满高蛋白凝胶样物质,滤泡上皮为单层立方上皮或柱状上皮,细胞无异型性.结论 边界清楚的单侧囊实性肿块、特征性钙化、高密度囊腔及高密度实性部分、实质部分多呈显著强化是SO的特征性MSCT表现,合并胸、腹腔积液及肿瘤抗原升高常常是误诊的原因,结合病理学表现有助于减少误诊.

  • 原发性透明细胞型肝癌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观察

    作者:王夏婉;刘星雨;高剑波;柴亚如;李秋雨

    目的 探讨原发性透明细胞型肝癌(PCCCL)的CT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PCCCL的CT图像特点,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总结该病的CT表现及病理基础.结果 12例患者中,11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肝左、右叶同时累及的多发病灶并伴有肝内及肺内多发转移.病灶大径1.3 ~15.8 cm,其中直径<4 cm者7例,直径>10 cm者5例.平扫11例呈低或等密度,其中9例密度不均,5例内可见CT值约-10~-30 HU的脂肪密度影,且均出现在直径>10 cm的病灶中.增强扫描,8例动脉期轻度强化,门静脉期持续轻度强化,病理证实透明细胞比例较高;4例动脉期明显强化,密度高于正常肝组织,门静脉期呈相对低密度,病理证实透明细胞比例相对略低.5例肿瘤内见结节状强化的软组织密度影.6例可见环形的包膜样强化.结论 PCCCL因其透明细胞比例不同,影像学表现差异较大,但CT检查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病理特点,CT表现仍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但终诊断仍需结合病理.

  • 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内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的差异

    作者:尚劲;刘杨颖秋;王微微;宋清伟;苗延巍

    目的 初步分析帕金森病(PD)和阿尔茨海默病(AD)基底节区及半卵圆中心区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的情况及两者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67例AD患者,平均年龄(70.57 ±10.44)岁,男32例,女35例;58例PD患者,平均年龄(66.96 ±8.45)岁,男28例,女30例;60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老年人,平均年龄(69.83±7.26)岁,男28名,女32名,被纳入本次研究.通过观察MRI T2WI及T2 FLAIR图像,分别计数各组基底节区及半卵圆中心区EPVS的数目并进行4级评分.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用Kruskal-Wallis及Kolmogorov-SmirnovZ检验分析组间差异.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EPVS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之间的相关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三组间基底节、半卵圆中心区EPVS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17.91,46.28,P均<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D组基底节区的EPV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39,P<0.001),PD组与对照组及AD组的EPV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Z分别=1.314,0.83,P均>0.05);在半卵圆中心区域,AD组及PD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EPV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786,Z=1.518,P<0.05),除此之外,PD组与AD组间评分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Z=1.585,P<0.01).三组间基底节区及半卵圆中心区EPVS累计得分符合正态分布,AD组总EPVS评分(4.38±1.34)显著高于PD组(3.55±1.17)(P<0.01).<65岁时,AD组与PD组两者间EPV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D组及PD组EPVS评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65~ 75岁时,三组间EPVS评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5岁时,三组间EPVS评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EPVS是PD和AD患者脑内的微血管改变,而且PD和AD脑内EPVS分布也有所区别,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两者间的差异性逐渐增加.

  • 脑出血患者不同时间点磁共振DTI参数与肢体肌力恢复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陈惠;冷桂香;刘少强;陈姝燕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不同时间点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参数与肢体肌力恢复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搜集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76例,分别在入院时和入院后2周进行DTI扫描,重组皮质脊髓束(CST),并根据CST完整性分为1~4级,并采用简式Fugl-Meye运动功能(FMS)评分评估患者入院时和入院后2周以及末次随访(≥18个月)的肌力,分析DTI参数与肌力恢复的相关性.结果 入院时不同CST分级的脑出血患者其病变侧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A)值为1级>2级>3级>4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和末次随访时CST 1~2级患者的FMS评分显著高于3~4级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级和2级之间的FM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2周时不同CST分级的脑出血患者其病变侧FA值为1级>2级>3级>4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2周和末次随访时不同CST分级患者的FMS评分为1级>2级>3级>4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病变侧的FA值与入院时的FM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 =0.653,P=0.012),而与末次随访时的FMS无显著相关性(r=0.326,P=0.053).入院2周时病变侧的FA值与入院时的FMS评分和末次随访时的FMS均呈显著正相关(r=0.598,0.523,P=0.016,0.025).结论 脑出血患者不同时间点的DTI参数与患者的肌力均有关,与入院时相比,入院后2周的DTI参数与患者的肌力恢复的关系更为密切.

  • 静息态下早期帕金森病患者杏仁核功能连接的MRI研究

    作者:谷何一;孙学进;鲁毅;莫茵;赵卫

    目的 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探讨早期帕金森病(PD)患者杏仁核功能连接(rsFC)的特点及意义.方法 对29例早期PD患者(PD组)及30名健康对照者(HC组)行颅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选双侧杏仁核为感兴趣区,PD组与HC组间脑功能连接差异用双样本t检验,并采用国际通用的统计参数图.结果 与HC组相比,早期PD组中双侧壳核、前扣带回;右中央前回、前额叶、岛叶;左胼胝体下回、苍白球与双侧杏仁核rsFC减低;右额内侧回、颞下回;左楔叶、舌回、枕下回;双侧顶上小叶、枕中回、楔前叶与双侧杏仁核rsFC增强.右额内侧回、右岛叶与帕金森病综合评分(UPDRS)呈正相关,左苍白球及右壳核与UPDRS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早期PD患者静息态下杏仁核已存在异常功能连接,可能与PD多系统受累的复杂病理机制密切相关.

  • 扩散峰度成像在脑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Meta分析

    作者:李红林;方进;蔡湘怡;邹亚妮;胡钰;周全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定量评价扩散峰度成像在脑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检索Cochrane协作网、Cochrane图书馆、Pubmed、OVID、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自建库以来至2016年5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扩散峰度成像在脑胶质瘤分级中应用的中英文文献.按照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诊断试验纳入标准筛选文献,采用QUADAS条目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纳入研究的相关数据信息.采用Meta-Disc 1.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通过Meta分析合并诊断效应量及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共纳入5篇文献,研究病灶共265个,汇总加权敏感度、特异度、诊断比值比、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0.88(95% CI0.81 ~0.93)、0.87(95% CI0.81~0.91)、52.49(95% CI17.36 ~ 158.67)、6.25(95% CI3.17~12.32)、0.16(95% CI 0.08 ~0.36);SROC曲线AUC为0.9439.结论 扩散峰度成像在脑胶质瘤分级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纹理分析在原发性脑淋巴瘤与高级别胶质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孙振国;汪秀玲;朱辉;赵厚亮

    目的 探讨MRI图像纹理分析对鉴别原发性脑淋巴瘤与高级别胶质瘤(HGG)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原发性脑淋巴瘤与18例HGG患者的MRI表现,并对T1WI增强图像进行纹理分析,分别得到熵值、偏度、峰度及异质性等相关参数.结果 原发性脑淋巴瘤好发于深部脑组织,如胼胝体区、额叶及基底节区,在MRI表现为T1WI呈等、低信号,TzWI呈等、稍高信号,边界较清,增强后多呈均匀明显强化;HGG在MRI表现为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后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灶内部多伴有囊变、坏死及出血成分.原发性脑淋巴瘤与HGG比较,多发病灶、强化方式和累及中线特征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纹理分析脑淋巴瘤组和HGG组中T1WI增强图像,脑淋巴瘤组的熵值与异质性参数低于HGG组的熵值与异质性参数,两者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时,纹理分析异质性参数明显优于熵值;当异质性参数Cut-off点取0.175时,鉴别诊断脑淋巴瘤与HGG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为86.7%、94.4%和90.9%.结论 纹理分析的熵值、异质性参数结合常规MRI平扫和增强表现,对鉴别原发性脑淋巴瘤与HGG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肺浸润性黏液腺癌的影像表现与病理对照

    作者:郑晓涛;李新春;雷永霞;万齐;余煜栋;秦积龙;李广秋;邱源

    目的 探讨肺浸润性黏液腺癌(PIMA)的CT和PET-CT表现及其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26例PIMA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26例患者均行CT平扫,其中23例行CT多期增强扫描;10例行PET-CT检查.观察其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 26例PIMA中,单发结节或肿块19例,单发实变2例,多发结节或混合型5例.病灶大径范围0.8~27.7 cm,平均(4.83 ±5.18)cm.病灶密度较低[平均(24.9±14.89) HU],增强后多呈轻中度强化.边缘光滑16例,分叶征16例,毛刺征8例,不完整晕征13例,空泡或假性空洞征8例,血管造影征3例,“卫星瘤”征1例,钙化2例.10例病灶氟代脱氧葡萄糖(FDG)摄取均明显增高,标准摄取量(SUV)大值为2.5 ~16.5,平均8.31 ±4.88.26例均诊断为PIMA,镜下肿瘤细胞沿肺泡壁生长,呈黏液柱状,胞浆丰富,间质可见黏液形成,部分腺腔内可见黏液聚集.结论 PIMA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的特征,CT平扫密度较低,病灶出现不完整晕征及晕环内间隔增厚、多发空泡征或假性空洞征、“卫星瘤”灶,增强后呈轻中度强化,有助于PIMA的诊断.

  • 320排容积CT5%和10% R-R间期间隔重组定量评估左心室功能的对比研究

    作者:钱勇;张秀兰;王东;孟利民;樊红霞;毕永民

    目的 探讨320排容积CT 5%和10% R-R间期间隔重组定量评估左心室功能的差异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2例健康体检者(无心脏疾病)行320排CT常规冠状动脉成像,分别以5%、10% R-R间期间隔重组全心周期图像,运用心功能软件分别计算两种间期间隔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EF).以二维超声心动图(2DE)的结果作为参考,采用配对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两种重组方法的差异性和相关性.同时计算两种间期间隔重组心功能分析所用总时间.结果 采用5%、10% R-R间期间隔重组心功能各项指标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 R-R间期间隔EDV、ESV、SV、EF均略高于10% R-R间期间隔,两者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r=0.853 ~0.976,P<0.001).320排CT 5%、10% R-R间期间隔重组分别测量左心功能与2DE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10% R-R间期间隔重组心功能分析平均花费时间分别为(26.2 ±2.3)min和(14.7±1.6)min.结论 320排CT行冠状动脉检查的同时可以评估左心室功能,5%和10% R-R间期间隔重组图像均能提供准确的数据,但以10% R-R间期间隔重组图像评估左心功能相对方便、快捷.

  • 原发性自发性气胸多层螺旋CT扫描胸部影像特征分析

    作者:朱小东;曹和涛;苏海兵;高小红;谢留海;曹勇;杨卫;王美蓉

    目的 分析原发性自发性气胸(PSP)M SCT胸部影像特征,探讨其形成机制.方法 搜集PSP 45例及性别、年龄匹配胸部无明确病变(对照组)和继发性自发性气胸(SSP)患者各45例.测量前两组第六肋骨(6th)倾斜度、气管分叉平面胸廓内径,观察肋骨内突(PRIL)、肺气肿样改变(BB)及气胸组胸膜孔情况.组间变量值和计量数差异分别采用t和x2检验.结果 PSP组与对照组6th倾斜度分别为:(54.5±16.8)°、(65.6±17.5)°(t=6.79,P<0.05);10 ~19岁、20 ~29岁和30~39岁气管分叉平面胸廓横径/前后径值分别为:2.65±1.24、2.58±1.02、2.61±1.12和2.04±0.74、2.08±0.87、2.05±0.78(t =4.28、4.05、4.39,P值均<0.05);PRIL、BB检出例数分别为:25和10例(x2=8.16,P<0.05);35和4例(x2=40.72,P<0.01).PSP和SSP胸膜孔检出率分别为26.67%和6.67%(x2 =5.12,P<0.01).结论 胸廓扁平、PRIL、BB及胸膜孔为PSP特征影像,胸廓扁平增加跨肺压利于BB形成,PRIL增加胸膜压迫磨损,易致BB破裂或胸膜薄弱漏气形成PSP及胸膜孔.

  • 布氏杆菌脊柱炎的MRI诊断

    作者:薛明;谢汝明

    目的 探讨布氏杆菌脊柱炎(BS)的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实验室确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57例BS患者的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影像表现.结果 40例行MRI平扫加增强扫描,17例MRI平扫,累及骶椎10例(17%),腰椎52例(91%),胸椎8例(14%),颈椎3例(5%),“跳跃性”发病4例(7%).BS可侵犯脊柱任何部位,以腰椎多见,椎体边缘“虫蚀”样骨质破坏,可伴有骨质增生,椎体形态多无明显变化,椎间盘炎性改变较轻,椎间隙无或轻度狭窄,椎旁、椎管内硬膜外脓肿及腰大肌脓肿显示清楚;大部分病例可见腰背部肌肉肿胀及皮下水肿征象.结论 MRI影像表现在诊断及鉴别诊断BS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

  • 原发性性腺外内胚窦瘤的影像诊断与病理分析

    作者:付芳芳;刘冬;张继良;王梅云;朱绍成;史大鹏

    目的 探讨原发性性腺外内胚窦瘤(EST)的影像学特征及其病理基础,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性腺外EST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总结其临床、CT及MRI特征,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肿瘤位于前纵隔5例,腹膜后1例,骶尾部8例,颅脑3例.男7例,女10例.CT及MRI表现为巨大软组织肿块,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密度及信号不均匀,13例为实性肿块,4例为囊实性肿块;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呈中度-高度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10例瘤体内可见走行迂曲的线状或条状血管影.17例行血清学检查血清甲胎蛋白(AFP)明显升高.病理学表现为肿瘤组织形态多样,间质排列成疏松的网状结构,其内可见S-D小体,嗜酸性小体.结论 原发性性腺外ES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再结合患者发病年龄、性别、部位及AFP检查等资料有助于提高其术前诊断的准确性,但确诊仍需依赖病理.

  •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CT及MRI表现

    作者:白玉凤;牛娟琴;叶建军;陈纲;马强华

    目的 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BS)的CT及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至2015年本院经临床和/或病理证实的40例BS患者CT及MRI表现特点.结果 BS可侵犯脊柱任何部位,以腰椎多,易累及L4椎体,受累椎体骨膜增厚,边缘性骨质破坏伴有骨质增生硬化,使椎体边缘呈“花边椎”改变,小破坏区无死骨,破坏范围较大时可见死骨,椎体形态变化不大,椎间盘破坏轻,椎周脓肿局限无流注,其内无钙化,多不累及腰大肌.结论 BS的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CT及MRI能为BS的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磁共振动态增强联合扩散加权成像鉴别鼻窦良恶性肿块的价值

    作者:汤文瑞;张焱;程敬亮;王莹莹;靳雅楠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增强(DCE-MRI)二者联合鉴别诊断鼻窦肿块良恶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1例经病理证实鼻窦肿块(良性42例,恶性39例)的DWI和DCE-MRI特点,观察病灶大小、信号特征、强化方式,统计ADC值、时间-信号曲线(TIC)类型、达峰时间(TTP)、大对比增强率(MCER)、增强峰值(EP),分别比较良恶性组参数(ADC、TTP、MCER、EP),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DWI与DCE-MRI联合诊断鼻窦肿块的独立影响因素,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并比较.结果 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独立影响因素为ADC、MCER.DWI(ADC)、DCE-MRI(MCER、EP、TTP)及二者参数联合鉴别鼻窦良恶性肿块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7.2%、88.1%;74.4%、64.3%;59%、59.5%;46.2% 、76.2%;94.9%、92.9%.三种方法AUC分别为0.936;0.712、0.619、0.364;0.958. 结论 DWI联合DEC-MRI可以提高鼻窦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效能.

  • 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的脑功能网络研究进展

    作者:吴娟;顾红梅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又称早老性痴呆,是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而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介于正常老年人的认知改变和AD患者的早期改变之间,属于过渡阶段.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1](amnestic MCI,aMCI)是MCI的一个亚型,以记忆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伴有或无其他认知领域的功能障碍(如注意力、执行能力和视觉空间能力等),具有进展为临床AD的高风险.

    关键词:
  • 双能CT虚拟平扫技术在胰腺癌中的应用评估

    作者:张宏霞;茅国群;敖炜群;杨光钊;程有根;李嘉鹏

    目的 探讨双能CT虚拟平扫(VNC)技术在胰腺癌评估中替代常规真实平扫(TNC)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3例胰腺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双能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增强图像经双能软件处理得到VNC图及碘分布图(碘图).比较TNC、动脉期虚拟平扫(AVNC)、实质期虚拟平扫(VVNC)三组图像中胰腺癌组织的CT值、标准差值(SD)、信号噪声比(SNR);比较三组图像主观质量评分以及对胰腺癌的检出敏感性差异.结果 胰腺癌组织AVNC及VVNC的CT值与TNC的CT值呈正相关(动脉期r=0.793,实质期r=0.555);TNC、AVNC和VVNC三组图像中胰腺癌组织的CT值由大到小依次为TNC、AVNC、VVNC,SD值由大到小依次为TNC、VVNC、AVNC,SNR值由大到小依次为AVNC、VVNC、TNC,分别两两比较三组病灶的CT值、SD及SNR值,三者TNC与AVNC及VVNC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VNC与VVNC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图像质量均满足临床诊断要求,主观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图像对胰腺癌检出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能CT所得VNC图像质量完全能满足诊断要求,可以代替以往动态增强扫描中作为基线的常规平扫,碘图具有额外的价值.

  • 128层螺旋CT CARE kV联合SAFIRE技术在肺动脉成像质量与辐射剂量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赵洁;余建明;雷子乔;廖佳;孔祥闯;杨明;罗昆

    目的 探讨128层螺旋CT智能佳kV扫描技术(CARE kV)联合正弦图确定迭代重组(SAFIRE)算法,对CT肺动脉成像(CTPA)的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行CTPA检查的患者60例,均采用128层螺旋CT(Somatom Definition AS+,Siemens,Germany)进行扫描.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管电压120 kV,开启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Care Dose 4D),参考管电流150 mAs.试验组:开启CARE kV,参考管电压120kV,参考管电流150 mAs.对照组图像采用滤波反投影法(FBP)重组,获得A方案图像;试验组图像分别采用FBP和SAFIRE(重组强度选择3)重组,获得B方案和C方案图像.记录每例患者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吸收剂量(ED).测量肺动脉强化CT值,椎旁肌CT值及背景噪声,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由两名工作10年以上的影像学专家采用双盲法,根据肺动脉强化程度、肺及纵隔结构的显示情况(包括轴位图、MIP图和MPR图)用5分法对图像质量综合评分.采用Mann-WhitneyU检验比较两组的辐射剂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A、B、C三种方案图像的CT值、背景噪声、SNR、CNR,组内两两比较采用LSD法;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比较3种重组后图像的主观评分,组内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ED分别为(2.0±0.7)mSv、(2.9±0.5)mS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665,P<0.001),前者较后者下降约31.03%.A、B、C方案重组后图像主观评分和背景噪声分别为(4.30±0.47)、(4.27±0.45)、(4.67±0.48)分和(9.38±1.12)、(9.96±1.59)、(6.82±1.18)HU,其中A和B方案图像的主观评分及背景噪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284,P=0.776;F=48.268,P=0.093),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和C:Z=-2.818,P=0.005:F=48.268,P<0.001.B和C:Z=-3.079,P=0.002;F=48.268,P<0.001).A、B方案之间及A、C方案之间的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B、C方案图像CT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B、C方案图像的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SNR和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中C方案图像的SNR和CNR均高,B方案次之.结论 与常规120 kV扫描模式相比,采用CARE kV扫描技术联合SAFIRE重组算法不仅能有效降低CTPA检查的辐射剂量,又能显著提高图像质量.

  • kV assist技术联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及ASIR重组算法在主动脉CTA成像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李冠;邹明宇;杨本强;王楠

    目的 探讨kV assist技术联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及自适应统计迭代重组(ASIR)算法在降低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辐射剂量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临床疑诊主动脉病变而行主动脉CTA检查的60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30例),采用常规扫描方案:管电压120 kVp,250 mA,采用30% ASIR;B组(30例)kV assist技术联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采用50% ASIR;两组对比剂均为碘比醇(350 mgI/ml).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CT辐射剂量以及图像质量主、客观评价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MI)和Z轴扫描范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360、0.639、0.611、0.528、0.091).A、B两组的CT有效辐射剂量(ED)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B组[(9.72±2.62) mSv]较A组[(14.64±2.62)mSv]减少约33.6%.两组图像主观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8).图像的客观评价:两组的主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的CT值均>300 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63、0.620),噪声S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低于A组.结论 kV assist技术联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及ASIR算法行主动脉CTA检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可以有效减低辐射剂量.

  • 双源CT低剂量成像结合纯化单能谱技术在超重者冠状动脉成像中的研究

    作者:肖虎;潘存雪;刘文亚

    目的 探讨双源CT低剂量能量成像模式下纯化单能谱技术在改善超重者冠状动脉血管图像质量中的价值.方法 将120例受检者随机均等分为两组,A组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B组采用双能量成像模式,图像重组均采用滤波反投影法(FBP法);将B组数据按6个单能谱keV水平(65 keV、70 keV、75 keV、80 keV、85 keV、90 keV)进行重组.测量各组主动脉根部(左冠状动脉开口水平)管腔内的CT值、噪声值(SD)、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单能谱keV水平各指标,选择佳keV;比较佳keV水平的B组与A组间各测量指标及辐射剂量.结果 B组不同keV水平主动脉(左冠状动脉开口处)CT值、SD、SNR、CNR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5 keV水平有较高的CT值且SNR及CNR值高,同时降低了SD,故选择75 keV为佳单能谱图像;75 keV水平B组的CT值、SNR及CNR显著高于A组,SD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图像主观评分为(4.63±0.25)分,B组为(4.79±0.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有效辐射剂量(ED)为(3.3±0.4) mSv,A组为(6.8±0.7) mSv,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双能量低剂量成像条件下,佳单能量谱keV水平为75 keV时能够提高超重者的图像质量.

  • 三维数字化导航仪在气管前腔静脉后间隙病变穿刺活检中的价值

    作者:张孔源;李现军;韩坚强;胡强

    目的 探讨三维数字化导航穿刺技术在气管前腔静脉后(PTRC)间隙病变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提高穿刺活检的准确性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90例PTRC间隙病变需穿刺活检的患者资料,44例患者采用三维数字化导航穿刺活检作为研究组;46例患者采用常规CT横断面引导下穿刺针活检作为对照组;采用x2检验比较两组病例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诊断正确率;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结果 研究组一次穿刺成功率、诊断正确率分别是84.09% (37/44)、97.72% (43/44),对照组分别为41.34% (19/46)、71.74% (33/46),前者明显高于后者(x2=17.52,11.56;P均<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分别为11.36% (5/44)和(11.64 ±2.76)分钟,对照组分别为36.95% (17/46)和(22.22±6.31)分钟,前者明显低于后者(x2=7.98,t=10.27;P均<0.05).结论 三维数字化导航PTRC间隙病变穿刺活检明显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和诊断正确率,使并发症发生率和穿刺时间明显降低,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安全性.

  • 覆膜支架弹性回直致TIPS分流道失功能原因分析

    作者:陈斯良;胡朋;林志鹏;赵剑波;陈勇;何晓峰;李彦豪

    目的 探讨覆膜支架弹性回直致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分流道失功能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共31例行介入下分流道修复患者资料.根据两次介入手术DSA影像资料对比将31例患者分为弹性回直组(A组=16例),与非弹性回直组(B组=15例).37例TIPS术后随访时间超过2年且分流道通畅患者设为对照组(C组).对比分析各组患者临床资料,测量覆膜支架肝静脉端、门静脉端与肝实质分流道的夹角分别记为α、β角,观察各组覆膜支架肝静脉端覆盖情况.结果 A组一期通畅时间(18.9±14.6)个月,B组一期通畅时间(4.0±4.8)个月,C组随访时间为(30.6±5.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组间性别、年龄、TIPS适应症、肝硬化病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组间α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β角167.2°±8.9°,B组β角164.5°±21.3°,C组β角175.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7).A组44%覆膜支架覆盖至肝静脉开口,B组67%覆膜支架覆盖至肝静脉开口,C组92%覆膜支架覆盖至肝静脉开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β角(OR=0.929,P=0.010)、覆膜支架覆盖至肝静脉开口(OR=0.100,P=0.002)与TIPS分流道失功能相关.结论 覆膜支架弹性回直是TIPS术后中远期分流道失功能的主要因素.覆膜支架门静脉端弯曲角度过大、覆膜支架肝静脉端长度过短是覆膜支架弹性回直致分流道失功能的重要原因.

  • 基于模型的完全迭代算法(IMR)对肾脏小结石诊断价值的实验研究

    作者:田娟;沙琳;赖声远;刘书峰

    目的 通过实验对比研究,探讨基于模型的完全迭代算法(IMR)技术对肾脏小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 制作肾结石体模:单个重量(300±30)g的猪肾4个,将每个肾脏自肾脏一极沿冠状面切开至肾盂水平,将大小分别为2 mm、1 mm、0.5 mm的尿酸结石各24枚(每个肾脏6枚)分别植入肾皮质、肾髓质及肾盂,将植入结石的肾脏放置于注满生理盐水圆柱形有机容器,对体模进行CT扫描,用滤波反投影法(FBP)、高级迭代重组算法(iDose4)、IMR技术分别重组出层厚为0.8 mm、层间距为0.3 mm的图像,对不同尺寸结石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数量、诊断结石的信心及图像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主观评价指标:(1)IMR图像的质量评分相对于FBP及iDose4图像,有统计学意义.(2)IMR图像的噪声低于FBP及iDose4图像,且iDose4图像的噪声低于FBP.(3)对于2 mm、1 mm的结石三种重组方法对结石的检出率(均为100%)及正确诊断的信心(均为3分)没有统计学意义.对于0.5 mm的结石IMR技术对结石的检出率及正确诊断的信心与FBP和iDose4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客观评价指标:FBP、iDose4、IMR技术所得图像的噪声和信噪比分别为[(5.8±0.5)HU,9.1±0.6]、[(4.1±0.3) HU,13.5 ±0.5]、[(1.9±0.3)HU,28.2±0.5],三组图像的噪声和信噪比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相对于FBP与iDose4图像,IMR技术能在提高图像质量的同时提高微小结石诊断的准确性.

  • 眼眶孤立性纤维性肿瘤CT和MRI表现初探

    作者:毛怡;方靖琴;曾英;张伟国

    目的 分析眼眶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行CT或MRI检查的眼眶SFT 4例,其中2例行CT平扫,3例行MR平扫及增强检查,分析其发生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密度、信号、增强特点.结果 4例病变均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类圆形软组织肿块,直径8~ 62 mm.2例位于肌锥外,2例位于眼球后肌锥内.2例CT上表现为较均匀的等高密度影,3例MRI检查T1WI表现为均匀的等低信号,3例T2WI为等低信号,其中1例肿瘤内可见高信号区.增强检查3例明显强化,1例T2WI高信号区,强化也较肿瘤的其他部分更加明显,病理上对应肿瘤中富含血管的区域.结论 中年患者,眼眶内孤立的类圆形肿块,边界清楚,T2WI上呈等低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动态曲线为快进流出型,要考虑SFT的可能.在T2WI上高信号的区域表现为更加明显的强化,也是眼眶SFT的特点之一.

  • 肝脏炎性假瘤“厚壁圆环中心点”征CT与MR表现

    作者:张见增;胡海东;王巍巍;董景辉;安维民

    目的 探讨肝脏炎性假瘤(IPTL)“厚壁圆环中心点”征的CT与MR表现特点.方法 搜集经病理诊断(8例)及临床诊断(9例)的IPTL共17例常规肝脏CT及/或MR平扫及动态增强资料,综合分析病灶的形态及密度/信号表现.结果 (1)全部病例病变影像形态学均可分为两部分,即“厚壁圆环”和“中心点”.“厚壁圆环”表现:厚壁结构占病灶大部;部分/全部呈较明显类圆形,内外缘较清晰;呈多层不同厚度、欠规则同心环状,但整体厚度较均匀一致;呈渐进性强化.“中心点”表现:中心区仅占小部分或呈近似点状;每个病灶内可为一点或多点;各期无强化.(2) 17例患者中单发11例,双发或多发6例、其中2例弥漫多发.(3)单发或散在多发“厚壁圆环中心点”14例,多个该结构融合(7例,其中部分病例为多发病灶中的部分融合).(4)病变各部无固定CT密度值或MR信号特征.(5)病理证实的8例占同期纳入研究的IPTL病例的21.6% (8/37).结论 “厚壁圆环中心点”征是部分IPTL的一个较特异影像征象,能否作为IPTL的一种独立影像分型有待进一步研究.

  • MSCT在Apert综合征与Crouzon综合征颅面畸形中的对比研究

    作者:韩素芳;杨明;李慧君;柴雪娥;高峰;张晓军;张新荣

    目的 应用MSCT比较和分析Apert综合征(AS)与Crouzon综合征(CS)的颅面畸形的特点,获得MSCT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符合条件的22例患儿,其中AS与CS各11例,所有患儿术前及术后均进行了MSCT检查,并且在工作站进行MPR及VR重组,观察图像包括脑窗、骨窗、软组织窗,对两组之间的眶间距、外侧壁夹角、眼球突出度差异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AS与CS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两者都伴颅缝早闭、眼球突出、眼距增宽、面中部凹陷、下颌前突.两组之间比较,AS眼球突出度小于CS,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AS中位年龄1岁,以冠状缝早闭为主,主要为尖头短头畸形;脑室改变以两侧脑室前角饱满为主,小脑扁桃体形态位置未发现异常,颅内外未见静脉畸形,颈椎畸形以C5~6椎板融合多见.CS中位年龄2岁,以全颅缝早闭为主,主要为尖头小头畸形,部分为舟状头或斜头畸形;脑室改变以幕上脑室或侧脑室不同程度扩大为主,其中5例伴脑积水,11例均伴小脑扁桃体下疝,枕部头皮下均见迂曲增粗引流静脉通过枕骨缺损处与窦汇或横窦相通,颈椎畸形以C2~3椎板融合多见.结论 AS与CS颅面畸形有类似之处,但也有一定的差异,MSCT不仅为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帮助,更重要的是了解早闭的颅缝及颅内外异常情况,为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并用来评估术后效果.

  •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参数值评价儿童紫癜性肾炎肾脏与正常肾脏的差异

    作者:姜新宇;邢春华;陈宏伟;华妙强;赵丽萍;吴晴;陈静雯;万红燕;徐吉雄;徐蒙菜

    目的 采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相关参数值分析紫癜性肾炎(HSPN)和正常儿童肾脏实质之间的差异,探讨IVIM-DWI技术在儿童HSPN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7例经肾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HSPN的患者资料,正常对照组亦取17名正常儿童,两组均顺利完成中腹部常规MR平扫和IVIM-DWI 序列(b值取0、50、100、150、200、400、600 s/mm2)扫描.将扫描原始图像导入IVIM后处理软件,在所得参数标准血流量(BF)、体素内真性水分子扩散(D)、体素内微循环灌注(D *)、灌注分数(f)图像上对两侧肾脏实质区域上极、中部、下极各放置三次感兴趣区(ROI),取其平均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HSPN肾脏与正常肾脏参数值差异.结果 HSPN与正常肾脏IVIM参数BF值在左、右侧下极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12,0.005)、D值在左、右侧肾脏各部位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7,0.002,0.002;0.022,0.045,0.029),D *值则在左、右侧各部位比较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在右侧下极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00).结论 IVIM参数D值可以作为鉴别HSPN肾脏与正常肾脏的良好参数,BF、f值亦能提供一定参考.IVIM-DWI可以测量正常肾组织与病理情况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在反映肾功能状态变化和疾病的鉴别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 左侧额叶占位性病变——请分析病变性质

    作者:黄梦娜;高雪梅;程敬亮

    患者女,22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说话不清3天,未治疗,遂于本院就诊,行头部MRI平扫、增强及磁共振波谱(MRS)扫描.左侧额叶可见团片状长T1信号(图1),稍混杂T2信号(图2、3),T2WI局部放大示短T2信号(图3白箭),FLAIR序列呈稍高信号(图4),周围可见片状长T2水肿信号,DWI高b值(1000 s/mm2)可见环状或片状扩散受限呈高信号(图5),ADC图呈低信号.

    关键词:
临床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