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DCE-MRI定量参数在前列腺病变诊断中的价值及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

    作者:周红梅;徐向阳;李莹;刘祥;杨建;黄德珍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定量参数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定量参数与前列腺癌病理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对156例确诊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患者行DCE-MRI检查,其中前列腺癌61例,前列腺增生95例.对其定量参数进行均值、标准差及百分位数并方差分析;同时分析前列腺癌中DCE-MRI定量参数与病理Gleason评分相关性.结果 与前列腺增生组比较,前列腺癌组容量转移常数(Volume Transfer Constant,Ktrans)、管外细胞外的间隙的容量分数(Fraction Volume of the Extravascular Extracellular Space,Ve)、血浆容积(Volume Blood Plasma,Vp)三者的平均值、标准差、50%位数、75%位数、90%位数明显较高(P值均<0.01);前列腺癌组Kep值10%位数显著降低,且Kep值10%位数在两组鉴别诊断中准确性较高;若以Kep值10%位数<0.01作为前列腺癌诊断标准,其敏感度为66.7%,特异性为72.7%.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发现:前列腺癌组DCE-MRI定量参数中,Ktrans及Ve各参数与Gleason评分呈线性相关.结论 DCE-MRI定量反映前列腺组织微血管分布和灌注信息;其中多项定量参数能用于鉴别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且与Gleason评分线性相关,能反映病变分级信息.

  •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及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鸿燕

    近年来,我国乳腺癌发病率逐年增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乳腺癌早期发现并行根治性治疗,预后较好.对于乳腺癌的诊断目前较为常用的有乳腺钼靶X线摄影及MRI检查.近年来动态增强MRI及扩散加权成像成为乳腺癌诊断的研究热点.因此,对乳腺癌患者进行MRI检查,结合病理结果 对MIR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十分重要.现主要针对动态增强MRI及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癌诊断价值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以期为临床乳腺癌的诊断及筛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钼靶(MG)、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对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的诊断价值

    作者:沈春华;朱昆喜

    目的:探讨钼靶(MG)、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对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51例乳腺癌患者,其中22例经病理诊断发现腋窝淋巴结转移.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观察患者行MG、CT及DCE-MRI诊断的情况.结果:DCE-MRI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均显著高于CT和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G、CT及DCE-MRI均能检出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其中DCE-MRI的诊断效果好,可作为临床可靠依据来判断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

  •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和高频彩超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周洁

    目的:研究对比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与高频彩超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经手术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98例.所有患者分别采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检查和高频彩超检查.分析对比检查结果.结果:所有患者阳性病灶120个,浸润性导管癌103个,导管原位癌4个,浸润性小叶癌3个,其他10个;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诊断符合率83.3%,高频彩超诊断符合率为84.2%,两种诊断方法差异不显著(P>0.05);两种检查方法联合使用,诊断符合率为95.8%,明显高于单独应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与高频彩超检查方法(P<0.05).结论: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与高频彩超诊断乳腺癌效率相当,联合应用两种检查方法可明显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与普通磁共振检查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唯成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40例,观察组使用仪器为美国GE公司的3.0T磁共振仪进行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检查,对照组行常规磁共振检查,比较两组诊断结果及诊断率、两组对形态及边界现象情况及两组诊断患者中病灶大小.结果:观察组诊断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形态显像清晰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对肿块边界显像清晰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磁共振联合乳腺导管造影诊断乳头溢液患者,其能更好的显露微小病灶,并对多个病灶同时诊断,从而提高诊断阳性率.

  •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与磁共振波谱在鉴别老年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价值比较

    作者:牛犇;曹辉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与磁共振波谱在鉴别老年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价值比较.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之间,在本院因乳腺肿块住院且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3例,应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与磁共振波谱检查,对比单纯的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波谱以及两者对疾病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率等.结果:态增强磁共振成像检查乳腺肿块的灵敏度70.45%,特异度为73.53%,正确率为71.31%;磁共振波谱对乳腺肿块的灵敏度71.60%,特异度为75.61%,正确率为72.95%;两者联合对乳腺肿块的灵敏度96.47%,特异度为89.19%,正确率为94.26%;两者联合应用对疾病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正确率均显著高于单纯的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以及磁共振波谱,差别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与磁共振波谱诊断乳腺病灶良恶性的价值相似,若两者联合应用,会显著提高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的正确率,对其术前定性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在评估急性白血病骨髓浸润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德浩;汪敬群;吴小强;庄雄杰;周勇

    目的:分析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在评估急性白血病(AL)骨髓浸润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AL患者(患者组)及100例健康者(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常规MRI及增强扫描MRI(CEMRI),比较两组的髂骨及椎体的大强化率(Emax)及强化斜率(Slope),分析AL患者Emax及Slope与原始细胞百分比(protocells%)的相关性.结果:AL患者的腰椎Emax及Slope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CR患者及PR患者的Emax及Slope明显下降(P<0.05).Protocells%=-0.5632 +0.0540Emax +0.0056Slope.AL患者的Emax及Slope与患者的Protocells%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增强扫描MRI检查与急性白血病骨髓浸润患者的病理学检查结果及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磁共振成像对比剂Gd-EOB-DTPA动态增强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小庆;周智鹏;何松青;陈孝平

    目的 比较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与多排螺旋CT(MDCT)对肝脏局灶性病变检出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准确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影像科32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磁共振、MDCT检查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CT组和MRI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每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共确定病灶185处.MRI组对病灶检出的敏感性、特异性及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86.5%、90.9%、0.855)均明显高于MDCT组(63.6%、54.5%、0.532).DCE-MRI对<1 cm病灶检出的敏感性、特异性及AUC(90%、86.6%、0.886)亦较MDCT (50.5%、45.5%、0.500)具有明显优势.结合病理及随访结果,联合Gd-EOB-DTPA DCE-MRI对病灶的诊断符合率为78.1% (25/32),高于MDCT的诊断符合率56.2%(18/32).结论 联合对比剂Gd-EOB-DTPA DCE-MRI较单独使用MDCT对肝脏局灶性病变,尤其是对≤1 cm的肝癌及肝转移瘤的检出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准确度.

  •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任逢春;杨汉丰;杜勇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是指将T1WI和T2WI与一种或多种功能成像技术结合使用.为探讨研究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回顾多参数磁共振对前列腺癌的成像表现,分析其特点,并与单一磁共振成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显示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可以更加综合地分析前列腺癌引起的形态、功能以及微环境的改变,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定位、分期以及对可疑病变的介导穿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为临床前列腺癌诊断提供了一种无创、准确的诊断方式.

  • 磁共振动态增强定量参数与鼻咽癌临床分期的关系

    作者:于小平;李飞平;胡英;卢强;王晖

    目的:探讨鼻咽癌( NPC)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DCE?MRI)参数与临床分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81例NPC初治患者行DCE?MRI和TNM分期,分析DCE?MRI参数与分期之间的相关性,比较不同分期NPC之间DCE?MRI参数值的差异。结果81例NPC患者中,有6例患者因图像质量差、病灶太小难以进行参数测量等原因被排除。75例 NPC 患者瘤灶的转运常数( Ktrans)为(0.336±0.133)min-1,速率常数(Kep)为(1.419±0.441)min-1,血管外细胞外间隙体积百分数(Ve)为0.256±0.100,容积分数(fPV)为0.018±0.010,对比剂达峰时间(PeakT)为(64.879±15.975)s,大增强斜率(Maxslop)为(21.181±5.507)s-1,对比增强率(CER)为1.348±0.998,廓清率(WoutSI)为0.515±0.383,病灶开始增强后第90秒和第180秒时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下面积( AUC90和AUC180)分别为16.177±5.141和28.891±9.511。 Ktrans值与总分期( r=0.240,r=0.038)、T分期( r=0.257,P=0.026)和M分期(r=0.438,P<0.001)呈正相关;Ve值与总分期(r=0.418,P<0.001)、T分期(r=0.466,P<0.001)和M分期(r=0.269,P=0.020)呈正相关;Kep值与T分期呈负相关(r=-0.288,P=0.012);PeakT与总分期(r=0.231,P=0.046)和T分期(r=0.318,P=0.005)呈正相关;AUC90与总分期(r=0.362,P=0.001)、T分期(r=0.380,P=0.001)和M分期(r=0.446,P<0.001)呈正相关;AUC180与总分期(r=0.380,P=0.001)、T分期(r=0.405,P<0.001)和M分期(r=0.423,P<0.001)呈正相关。 M1期的Ktrans、Ve、AUC90和AUC180值高于M0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总分期间的Ktrans、Ve、PeakT、AUC90和 AUC180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不同 T 分期间的 Ve、PeakT、AUC90和AUC180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DCE?MRI多个参数与NPC的总分期、T分期和M分期存在相关性;DCE?MRI参数有可能作为无创性反映NPC组织特性、侵袭性及疾病进展程度的影像学生物标志。

  • 定量动态增强MRI对泪腺恶性上皮性肿瘤及多形性腺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月洁;夏爽;邹艳君;张业;丁泽

    目的:探讨定量动态增强MRI检查对泪腺恶性上皮性肿瘤及多形性腺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经病理证实的泪腺恶性上皮性肿瘤及多形性腺瘤共20例,其中多形性腺瘤8例,恶性上皮性肿瘤12例。3.0T动态增强MRI检查采用3D-T1WI ST序列进行动态增强扫描,获得定量参数:Ktrans(容量转移常数)、Kep(速率常数)、Ve(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及动态曲线。检查对泪腺恶性上皮性肿瘤及多形性腺瘤组间的动态曲线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采用Z检验评价良恶性上皮性肿瘤定量参数的差别,同时利用ROC曲线评价各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 TIC曲线中,多形性腺瘤呈速升平台型6例,速升缓降型2例。恶性上皮性肿瘤呈速升平台型3例,速升缓降型9例,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恶性上皮性肿瘤的Ktrans、Kep值显著高于多形性腺瘤的(Z=-2.533、-2.248,P<0.05)。Ktrans较Kep评价良恶性上皮性肿瘤更敏感,当Ktrans值为0.10时,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1.9%和79.8%。结论定量动态增强参数Ktrans对于泪腺恶性上皮性肿瘤及多形性腺瘤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作用。

  •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在乳腺癌诊断及疗效监测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

    经过20余年的相关研究,MRI现已成为临床公认的用于检出和诊断乳 腺疾病的影像检查手段之一.笔者简要阐述了乳腺动态增强(DCE)磁共振成像 技术及其临床应用.详细介绍了动态增强中有关药代动力学的测量方法、各种 相关参数的定性分析、以及Ktrans和kep等反应药代动力学特征参数的定量分 析.笔者不但就当前"是否有必要对每位患者进行动脉输入函数进行测量"等 有争议的话题进行了讨论,还在对当前广泛应用的各种动态增强MRI后处理软 件进行了较详尽的描述之后,进一步对动态增强MRI在乳腺癌的诊断及疗效监 测等方面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了详尽的回顾.作者认为:总体来讲,对于乳腺 癌的诊断,关键在于关注病灶中具侵袭性部分的MRI特征.而对于乳腺癌疗 效的监测,则应该对整个病灶进行分析.后,笔者就乳腺MRI对乳腺癌高危 人群的筛查以及风险的处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笔者预测乳腺MRI在女性乳腺 疾病尤其是乳腺癌的筛查、诊断、治疗及疗效监测等一系列问题上将继续发挥 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对比增强乳腺X线摄影对于致密型乳腺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盛蕾;锁彤;张霞;李宝江;李道胜;谢元忠

    目的 探讨对比增强乳腺X线摄影(CESM)对致密型乳腺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经手术病理确诊为乳腺癌,术前行超声(US)、数字乳腺X线摄影(DM)、CESM和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检查,且经DM评估为致密型乳腺或不均匀性致密型乳腺的52例女性患者资料.参照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BI-RADS)标准对乳腺类型及肿块进行评估分类,以手术病理结果为参考,计算US、DM、DM+CESM和DCE-MRI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采用χ2检验比较DM+CESM及DCE-MRI组诊断乳腺的特异度及检出BI-RADS 5类肿块的差异.结果乳腺癌病灶87个,良性肿块35个.US、DM、DM+CESM和DCE-MRI这4种方法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分别为66.67%(58/87)、64.37%(56/87)、100.00%(87/87)和100.00%(87/87),特异度分别为94.28%(33/35)、74.28%(26/35)、85.71%(30/35)和51.43%(18/35).DM+CESM及DCE-MRI间检出乳腺癌特异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45,P=0.002).DM+CESM及DCE-MRI对BI-RADS 5类肿块的检出率分别为39.08%(34/87)和22.99%(20/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63,P=0.022).结论CESM对致密型乳腺乳腺癌的诊断具有较大价值.

  • DCE-MRI联合DW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陈慧芳;程天明;王文慧

    目的 探讨DCE-MRI联合DW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河南省人民医院2016年11月-2018年1月住院治疗的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结果证实的46例乳腺癌患者及37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的3.0T磁共振影像资料,评估两组病变的形态学征象、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及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乳腺癌患者组与乳腺良性疾病患者组在形态学特征中存在统计学差异,乳腺癌多表现为边缘不规则,周围伴有毛刺,腋窝淋巴结肿大;在动态强化特征上,乳腺癌患者组多表现为强化不均匀,呈(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TIC)流出型;在扩散加权成像上,乳腺癌ADC值为(1.04±0.26)×10-3 mm2/s,低于乳腺良性病的(1.43±0.17)×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DCE-MRI联合DWI有助于鉴别乳腺的良恶性病变.

  • MRI动态增强扫描在乳腺肿块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病生基础

    作者:荆彦平;高峥嵘;骆宾;张俊;徐新峰;李景刚;郭影;张焱;程敬亮

    目的 探讨DCE-MRI在乳腺肿块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病生基础,以提高对本病的进一步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肿块性病变38例,术前接受了乳腺MRI动态增强检查,分析病变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 38例病变,恶性25例,环形强化或边缘强化18例,占72%;64%(16/25)边缘见毛刺,28% (7/25)形态不规则;早期增强率为(89.5±26.7)%;时间-信号强度曲线72%(18/25)为流出型,24%(6/25)为平台型.良性13例,38.5% (5/13)见分叶,46.2% (6/13)光滑;早期增强率为(51.5±22.3)%,76.9%(10/13)为流入型,15.4% (2/13)为平台型;良恶性病变增强形态、早期增强率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7.02、9.41、19.52,P值均<0.01);三者对良恶性病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2.0%(23/25)、84.6%(11/13);88.0% (22/25)、53.8% (7/13);96.0% (24/25)、76.9%(10/13).结论 环形或边缘强化、毛刺状形态和流出型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均强烈提示恶性;边缘光滑和流入型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均强烈提示良性;早期增强率诊断的特异性较差.

  • 高b值DWI扫描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兴胜;李维;李丰华;傅伟琪;周旭洋

    目的 探讨磁共振高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前列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52例前列腺癌及57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了磁成振成像(MRI)常规扫描、DWI(b=0、800、1500 s/mm2)和DCE-MRI扫描,测量病变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观察病灶常规MRI、多b值DWI和DCE-MRI特征,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SI-T曲线),曲线分成3型:Ⅰ型为上升型;Ⅱ型为平台型;Ⅲ型为速升速降型.比较不同组织和病灶间差异.结果 大多数前列腺癌在低和高b值的DWI图像上都呈高信号,大多数前列腺增生病灶在低b值的DWI图像上呈高信号,但是在高b值的DWI图像上呈等或低信号.前列腺癌患者癌结节进行测量并进行标准差计算ADC值为(0.83±0.15)×10-3mm2/s,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增生结节进行测量ADC值并进行标准差计算ADC值为(1.34±0.13)×10-3mm2/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两者强化特征而描述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具有明显差异,前列腺增生结节曲线类型多数为平台型,前列腺癌主要表现为速升速降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b值DWI、DCE-MRI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中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两种方法联合应用提高了DCE-MRI诊断前列腺癌的诊断准确率.

  •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对囊实性卵巢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周永飞;徐立文;滕陈迪;谢益兵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对囊实性卵巢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温州市中心医院行DCE-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测盆腔肿块48例患者,对比DCE-MRI、DWI及联合检查诊断卵巢肿瘤的结果.结果 病理组织学结果:良性23例,恶性18例,交界性7例.DWI:阳性预测值65.2%(15/23),阴性预测值72.0%(18/25),特异度69.2%(18/26),灵敏度68.2%(15/22);DCE-MRI:阳性预测值69.6%(16/23),阴性预测值80.0%(20/25),特异度74.1%(20/27),灵敏度76.2%(16/21).DCE-MRI+DWI:阳性预测值72.0%(18/25),阴性预测值87.0%(20/23),特异度74.1%(20/27),灵敏度85.7%(18/21).结论 DCE-MRI对囊实性卵巢肿瘤的诊断价值较高,但难以评估恶性卵巢肿瘤的严重程度.

  • 乳腺癌DCE-MRI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表观扩散系数与分子生物学标记物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巍巍

    目的 探讨磁共振动态(DCE-MRI)增强扫描乳腺癌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表观扩散系数与分子生物学标记物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6月-2016年12月诊治怀疑乳腺病变的1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乳腺癌患者DCE-MRI对乳腺癌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表观扩散系数,分析DCE-MRI诊断乳腺癌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表观扩散系数与分子生物学标记物的相关性.结果 45例乳腺癌患者中,ER、PR、CerbB-2、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11%、55.56%、46.67%、62.22%.其中ER癌细胞阳性表达与乳腺癌毛刺状边缘呈正相关性(r=0.410,P<0.05);乳腺癌不均匀强化与CerbB-2、p53癌细胞表达呈现正相关性(r=0.473,0.212,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峰值时间与CerbB-2阳性表达呈现负相关性(r=-0.381,P<0.05),ADC值与p53表达呈负相关性(r=-0.346,P<0.05).结论 DCE-MRI乳腺癌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表观扩散系数与分子生物学标记物具有一定相关性,可根据DCE-MRI图像对乳腺癌患者预后进行有效评估.

  • 光学活体成像联合MRI在肺癌荷瘤小鼠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田迎;史红媛;袁彩云;卢光明

    目的:探讨光学活体成像、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RI,DCE-MRI)在肺癌动物模型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标记的人肺癌细胞系NCI-H460皮下接种裸鼠(n=6),在接种后第7、12、16天进行光学活体成像,采集荧光信号;随后分别进行DWI及DCE-MRI扫描,获得表现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及血管功能参数值.结果:在接种后第7天光学活体成像即可检出肿块荧光信号;随着肿瘤体积增大,第12、16天时荧光信号强度增强,肿瘤组织生理功能和代谢水平开始活跃,ADC值及血管功能参数值也有所升高.结论:联合光学及磁共振成像能够评价肿瘤形态、微环境变化及血管功能,为临床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 磁共振功能性成像(fMRI)在前列腺癌多种方法治疗后局部复发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张富利;郑明民;王雅棣

    阐述了磁共振功能性成像(functional MRI,fMRI)技术在早期局部肿瘤复发诊断中的作用,介绍了磁共振波谱分析(MR spectroscopy,MRS)、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MRI,DWI)和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指出联合使用上述几项技术可更好地检测前列腺癌经多种方法治疗后的局部肿瘤复发.

125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