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

临床放射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Radiology 림상방사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324
  • 国内刊号: 42-118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5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放射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冯敢生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不典型胆脂瘤误诊一例

    作者:

    患者女,28岁.因左颞部头皮肿块6年余,进行性增大7 d入院.体检:左颞部头皮肿块3 cm×4 cm,无触痛,皮温不高,质软,有波动感.无颅神经损伤体征.GCS15分.有左颞头皮肿块穿刺抽吸出咖啡色液体史.

  •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一例

    作者:

    患者女,54岁.B超发现下腹部肿块10余日,伴腹痛,为持续性胀痛,难以忍受,发热、呕吐.无尿频,尿急、尿痛及血尿,无阴道出血及腹泻.经抗炎及支持、对症处理后疼痛缓解.体检: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下腹饱满,触诊不清.B超检查:下腹囊性包块,考虑为卵巢囊肿.

  • 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并颅内出血一例

    作者:

    患儿男,3个月.无明显诱因发热、抽搐、拒奶、呕吐2 d,伴阵发性右侧肢体抽动2 d.体检:前囟隆起,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注射孔处出血不止,肌张力增高.实验室检查:WBC 3.9×109/L,RBC 3.68×1012/L,Hb 103 g/L,Plt 230×109/L.凝血酶时间 7 s,凝血酶原时间 17 s,活化部分凝血46 s.

  • 左肱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一例

    作者:

    患者男,28岁.左上肢疼痛10个月,局部软组织逐渐出现肿胀.2 d前摔倒后X线片示:左肱骨中上1/3骨折.CT扫描:左肱骨中、上1/3骨皮质连续性中断,周围软组织肿胀.MRI表现:左肱骨上段呈明显长T1低信号.骨皮质线不连续,周围可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包绕,长径约11 cm,边界欠清晰,T1WI呈等信号,T2WI呈等略高混杂信号.Gd-DTPA增强扫描:软组织肿物呈轻至中度不均匀强化,骨髓腔内亦不均匀强化,病骨长8.6 cm.MR诊断:左肱骨上段恶性肉瘤伴病理性骨折(图1~3).骨折复位术时取部分肿块组织,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证实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 上颌骨动脉瘤样骨囊肿一例

    作者:

    患者女,12岁.右侧面颊部肿胀9个月,右侧鼻塞1个月,右侧眼球向上移位2周而就诊.体检:右侧面颊部隆起,表面皮肤正常.右侧眼球向上移位,活动度好.鼻外形肿胀,右侧鼻腔内见暗红色肿物,鼻道明显变窄.实验室检查阴性.

  • 韩-雪-柯病一例

    作者:

    患者女,48岁.反复头痛伴双下肢水肿10余年,1998年开始出现多饮、多尿.近1个月来咳嗽,呈阵发性,有时伴有脓痰及闭气,低热.

  • 大腿腺泡状软组织肉瘤一例

    作者:

    患者女,28岁.发现左大腿包块1年.1年来包块无明显增大.体检:包块约8 cm×5 cm×4 cm,无压痛,可触及搏动,可闻及血管杂音.B超提示:左大腿血管瘤.

  • 肺血吸虫病误诊一例

    作者:

    患者女,55岁.左侧胸痛3个月.不伴畏寒、发热、咳嗽、咳痰、盗汗等症状.体检无阳性体征,实验检查无异常.有血吸虫病疫区生活史.X线胸片示:两下肺纹理增粗、增多,其间可见斑点状密度增高影,左肋膈角变钝.CT平扫:肺窗示左下肺背段纤维条索影并局部胸膜粘连,邻近纵隔于主动脉旁见斑片状致密影(图1).纵隔窗示左下肺后基底段、主动脉旁1.2 cm×2.5 cm×5.0 cm大小块影,其内可见结节融合(图2).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

  • 腰大肌神经鞘膜瘤一例

    作者:

    患者女,39岁.体检:B超发现腹膜后肿块.CT扫描示:左侧后腹壁前方可见一圆形低密度影(CT值32 HU),其中间以不均匀高密度影(CT值61 HU)(图1);增强扫描见病灶不均匀强化(平均CT值57 HU)(图2).大小约4.6 cm×4.8 cm,境界清楚,与腰大肌关系紧密.

  • 升结肠壁内血肿一例

    作者:

    患者男,66岁.转移性右下腹痛1 d就诊.体检:右下腹压痛、反跳痛明显,肠鸣音减弱,右下腹饱满,扪及一压痛性包块.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腹部B超未见明显异常.临床以急性阑尾炎急诊手术,术中见盲肠受压前移,阑尾形态、色泽未见异常,右侧腹膜后见暗红色质硬肿块,后腹膜周缘示有渗血.术中疑腹膜后大动脉瘤破裂形成假性动脉瘤出血,未敢打开后腹膜,以免引起大出血,放置引流管后关腹,术后自引流管内流出血性液体.

  • 前纵隔神经鞘膜瘤误诊为周围型肺癌一例

    作者:

    患者女,41岁.干咳1个月入院.无咯痰及咯血,无呼吸困难,无发热,无呃逆,无声音嘶哑.体检:一般情况可,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胸廓对称,右侧呼吸动度及语颤弱,无压痛.叩清音,肺肝浊音界于右第5肋间.听诊右肺呼吸音弱,双肺可闻及细小水泡音 .CT肺窗示:右肺中下叶可见一9.5 cm×14 cm,×11 cm形态不规则肿块.

  • 左侧肾上腺腺瘤样瘤一例

    作者:

    患者 男,29岁.体检时B超发现左肾上腺肿块入院.MR平扫示:左侧肾上腺区一类圆形长T1长T2信号,大小为3.0 cm×4.0 cm×2.0 cm,边缘光滑,其内见小片状更长T1、T2信号.增强扫描:病灶边缘强化明显,其内可见低信号区.ECT示:左侧肾上腺I-MIBG髓质显像阳性.血液生化检查未见异常.行左肾上腺肿块切除术,术中见左侧肾上腺增大,在肾上腺中部可见一个与MR影像相符的实性肿物,约4.0 cm×3.0 cm×2.0 cm大小,边界清晰,包膜完整.病理所见:肿瘤与周围肾上腺组织分界清晰,由不规则扩张的管或腺样腔隙组成,其内衬上皮样、内皮样及间皮样细胞,部分肿瘤细胞呈合体细胞样或印戒状.免疫组织化学:细胞角蛋白(+),间皮细胞(+),波形蛋白(+),CD34(-),上皮膜抗原(-),癌胚抗原(-).病理诊断:肾上腺腺瘤样瘤.

  • 椎管内间叶性错构瘤一例

    作者:

    患者男,22岁.10年前无明显诱因左侧臀部出现间断性疼痛,向腿部放射,坐位时间长或行走时尤甚.15 d前患者出现左侧小腿及足部麻木,小便困难,大便次数较前减少.专科检查:左侧臀部压痛,左小腿及足部痛觉减弱,左侧跟腱反射减弱,左侧肛门反射减弱,左侧巴氏征及戈登氏征阳性.

  • 膀胱结核的CT诊断

    作者:

    目的研究膀胱结核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50例经实验室检查或膀胱镜证实的膀胱结核患者,行螺旋CT平扫、增强及延迟扫描. 结果早期病变位于输尿管口附近, 5例表现为膀胱壁局部结节,8例表现为膀胱壁局部僵硬、增厚;中晚期病变表现为膀胱壁广泛增厚和容积缩小,共37例,病变表面线状强化提示病变活动. 结论螺旋CT扫描能很好显示膀胱结核早期改变,结合临床可以做出正确诊断.

    关键词: 结核 膀胱 螺旋CT
  • 前列腺癌的MRI动态增强特征与微血管密度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作者:

    目的评价前列腺癌的动态增强特征与微血管密度(MVD)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相关性,为前列腺癌的诊断提供帮助. 资料与方法对32例前列腺癌患者进行MRI动态增强扫描,设立4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进行对照,观察病灶的动态增强MRI的强化参数:开始时间、大信号强度及早期强化率,获得感兴趣区的病理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MVD的测定,比较分析前列腺癌和BPH的动态增强参数、两者的MVD和PSA的相关关系. 结果前列腺癌的MRI动态增强的强化参数开始时间、大信号强度及早期强化率与BPH不同(P分别<0.01、0.05、0.01).前列腺癌的MVD的测定水平高于BPH(P<0.001).前列腺癌和BPH的MRI动态增强参数中的大信号强度和早期强化率与MVD有相关性(P<0.05或0.01).前列腺癌的血清PSA与MVD的水平具有相关性(P<0.05). 结论前列腺癌MRI动态增强特征、前列腺癌的MVD与PSA的水平具有一定的相关性,MRI动态增强与PSA的测定相结合能为前列腺癌的诊断提供帮助.

  • 前列腺和精囊磁共振扩散成像中EPI与SSFSE序列的比较

    作者:

    目的比较回波平面成像(EPI)与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SFSE)扩散成像序列测量前列腺和精囊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 资料与方法选择40例无前列腺和精囊疾病的男性,使用EPI和SSFSE扩散成像序列,行前列腺和精囊局部的磁共振扩散成像检查.两种脉冲序列的扩散敏感梯度(b)值均取1 000s/mm2.在工作站上测量前列腺中央带和外周带、精囊、膀胱、盆腔脂肪、直肠内气体的ADC值.对两种脉冲序列测得的组织ADC值使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 结果 EPI序列40名受检者中32例(80%)获得可测量ADC值的图像,SSFSE序列40例(100%)获得可测量ADC值的图像.两种扩散成像序列测得的膀胱、直肠内气体和盆腔脂肪的ADC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种扩散成像序列测得的前列腺中央带、外周带、精囊的ADC值有统计学差异(P<0.01).EPI序列测得上述组织的ADC值较小. 结论不同扩散成像序列测得的前列腺中央带、外周带和精囊的ADC值有差异.

  • 原发性肾上腺恶性肿瘤的CT、MRI评价

    作者:

    目的探讨CT和MRI对原发性肾上腺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对2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肾上腺恶性肿瘤的CT、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肾上腺皮质癌17例,恶性嗜铬细胞瘤7例,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恶性间皮瘤各1例. 结果 CT和MRI定位准确性分别是86%和95%,定性的准确性为90%和95%.原发性肾上腺恶性肿瘤CT、MRI扫描的典型表现为肿瘤体积较大(直径>5.0 cm),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或侵犯周围结构,内部结构不均匀,内有不规则坏死区或出血灶,增强后肿瘤呈不均一明显强化;77%(20例)肿瘤侵犯周围结构和/或远处转移. 结论 CT、MRI能诊断大部分原发性肾上腺恶性肿瘤,并确定其侵犯范围,两者对原发性肾上腺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相似,后者有利于肿瘤的定位.

  • ADC图定位1HMRS在急性脑梗死分型分期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

    目的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与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图结合分析不同分型、分期中急性脑梗死的主要代谢物变化特点. 资料与方法以ADC值低点为感兴趣区测定1HMRS观察脑梗死病灶内化合物含量变化,进一步分析不同分型、分期中脑梗死的病理生理变化特点. 结果在脑梗死患者中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明显降低而乳酸(Lac)升高.在全前循环梗死(TACI)中100%出现Lac且浓度高,在腔隙性梗死(LACI)中Lac出现率及浓度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TACI中NAA水平低,下降至9.9%(0.9%~18.9%),LACI中NAA水平高,为69%(49%~89%).非腔隙性梗死中NAA平均水平和LACI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LACI中出现Lac者之NAA水平明显低于不出现Lac者.相对ADC值(rADC)降至低时,NAA也下降至第一个低值40%(36%~54%).Lac与rADC保持上升趋势. 结论在脑梗死灶内NAA明显降低而Lac升高是其主要变化特点.在非腔隙性梗死中Lac出现率明显高于LACI,且在发病超急性期即明显升高.笔者在本研究中发现NAA下降至36%~54%代表了血管源性水肿的开始,此时和Lac升高至第一个较高值,两者也可能代表了治疗窗终结.

  • 不典型神经鞘瘤及神经纤维瘤CT、MRI诊断

    作者:

    目的分析不典型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的CT和MRI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不典型神经鞘瘤及神经纤维瘤CT和MRI资料. 结果神经鞘瘤18例、神经纤维瘤12例.少见部位、肿瘤巨大、完全囊变、厚壁囊变、瘤周明显水肿及多发小结节影融合为其主要不典型表现.30例中有20例患者术前误诊(66.7%). 结论不典型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定性诊断较困难,加强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综合分析,有助于提高诊断符合率,MRI在定性诊断方面优于CT.

  • 脑灰质异位症的临床及MRI诊断

    作者:

    目的探讨脑灰质异位症的临床表现及MRI特点.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临床及MRI检查确诊的脑灰质异位症,其中男27例,女11例,平均年龄16.8岁.临床表现为频繁癫痫大发作31例,癫痫小发作7例,全部病例均经MRI检查确诊. 结果 38例MRI检查共发现47个脑灰质异位灶,全部位于幕上大脑半球,其中顶叶19个,颞叶12个,额叶3个,侧脑室周围13个.47个灰质异位灶大小不等,形态各异,但其MRI信号强度与正常脑灰质相同. 结论脑灰质异位症具有特征性临床及MRI表现,MRI是其首选的确诊手段.

  • MR PROSET序列在腰骶神经根病变中的应用

    作者:

    目的观察和探讨磁共振PROSET(PRinciple of selective excitation technigue)序列对显示腰骶神经根及其病变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采用三维快速梯度回波(3D FFE)技术作冠状面腰骶部神经根PROSET成像54例,所有图像均经3D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后处理,10例应用部分容积重建法重建图像. 结果 54例PROSET成像病例中,阳性40例,阴性14例.MR PROSET原始图像有利于神经根的显示,MIP重建图像能多方位观察神经根病变,亚容积重建法比MIP法重建的图像更清晰. 结论 PROSET序列对揭示腰骶神经根病变部位及病因具有独特优势,它可部分替代常规X线脊髓造影和CT脊髓造影,为临床诊治腰骶神经根病变提供满意的影像学依据.

  • CT肺功能成像参数正常值研究

    作者:

    目的建立国人CT肺功能参数的正常值,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资料与方法共召集健康志愿者120名,其中男45名,女75名.年龄19~79岁,平均(40.33±14.92)岁.其中99例在同一天完成肺功能检查(pulmonary functional tests, PFTs)和CT肺功能检查.利用CT肺功能定量分析软件分析图像数据并得出相应的肺功能参数值,如吸气末CT肺体积(Vin),呼气末CT肺体积(Vex),像素指数如PI-700~-800,PI-800~-900,PI-910,PI-950等,与肺功能的参数值建立相关性. 结果 (1)Vin与TLC,Vex与RV存在相关性(r=0.940,P=0.000;r=0.619,P=0.000).呼吸比((Vex/Vin)与RV/TLC存在相关性(r=0.591,P=0.000). (2)身高、性别、年龄对Vin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F=85.928, P=0.000),体重对Vin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t=-0.386, P=0.701).建立Vin预计值回归方程:Vin=0.060ht-0.11A-0.814sex-5.743[Vin代表吸气末CT肺体积(L);ht代表身高(cm);A代表年龄(岁);女,则sex=1;男,则sex=2],(相关系数r=0.830,决定系数R2=0.690,估计值的标准误为0.620).(3)同样方法求得呼气末CT测得的肺体积Vex预计值:Vex=0.032ht+0.009A-3.790[Vex代表呼气末CT肺体积(L);ht代表身高(cm),A代表年龄](r=0.554,决定系数R2=0.307,估计值的标准误为0.378),性别、体重对Vex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t=-1.398, P=0.165;t=-0.872, P=0.385).(4)吸气末平均CT值(-853.792±23.4524) HU,呼气末平均CT值(-649.538±65.4004) HU.(5)求得正常组大吸气末和大呼气末CT各阈值内像素指数(PI)的平均值范围,如吸气末PI-800/-900 HU=(46.48±14.91)%,呼气末PI-700/-800 HU=(30.96±10.56)%.(6)建立像素指数预计值的回归方程式,如PI-910/-1 000 HU=0.013ht-0.009wt-1.246[ht代表身高(cm);wt 代表体重(kg)]. 结论本研究证实CT肺功能成像检查是可行的,求得的CT肺体积及像素指数预计值的回归方程,为肺功能评价的临床应用建立参考标准,为进一步开展CT评价肺功能提供依据.

  • 多层螺旋CT对周围肺动脉显示能力的研究

    作者: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不同层厚重建对周围肺动脉的显示能力. 资料与方法 21例无肺部疾患和血栓病史的患者行CT肺动脉造影检查,均用0.75 mm准直扫描,分别用0.75 mm/0.5 mm(层厚/层间距)(A组)、1.0 mm/0.6 mm(B组)、1.5 mm/1.0 mm(C组)重建,记录每例患者3种不同重建层厚对段肺动脉、亚段肺动脉、5级和6级肺动脉的显示情况及血管不能显示的原因. 结果 3组人均肺段动脉的显示率均为96.45%(19.29/20);人均亚段动脉显示率分别为94.42%、93.44%、91.13%,3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A、B、C组对第5级肺动脉的人均显示率分别为80.44%、73.47%、59.02%,A组与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B组与C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6级肺动脉3组人均显示率分别为33.75%、31.69%、23.56%,A组与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段肺动脉不能分析的主要原因是解剖变异(53.33%)和心脏搏动伪影(40%);A、B组亚段肺动脉不能分析的主要原因是解剖变异和心脏搏动伪影,C组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容积效应(43.84%)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10.87%)(P=0.015);3组对5级和6级肺动脉不能分析的主要原因均为部分容积效应. 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0.75 mm、1.0 mm、1.5 mm重建层厚对段肺动脉和亚段肺动脉均有很好的显示率,A、B组对5级肺动脉的显示率也较好.影响亚段肺动脉显示的主要原因是解剖变异和心脏搏动伪影.1.0 mm重建层厚可满足肺动脉的观察和图像处理的需要.

  • 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MRI表现

    作者:

    目的探讨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MRI表现. 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柱嗜酸性肉芽肿患者12例,所有病例均进行了X线平片及MRI检查,重点分析其MRI表现. 结果发生于颈椎3例,胸椎7例,腰椎2例.12例椎体均呈不规则性破坏,MRI表现为楔形或盘状改变,12例中2例椎间隙轻度变窄,2例椎旁软组织肿胀,1例椎弓根及椎板受累;所有病例于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STIR呈高信号改变,增强扫描呈均匀性强化. 结论 MRI能准确显示病变范围、结构及邻近组织改变,大部分病例根据临床及MRI表现,可作出正确诊断,但确诊仍需依靠病理活检.

  • 咀嚼肌间隙原发病变的CT、MRI诊断

    作者:

    目的探讨咀嚼肌间隙原发病变的CT、MRI表现,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咀嚼肌间隙原发病变的CT、MRI资料. 结果 21例中,血管瘤4例,淋巴管瘤1例,脓肿3例,下颌骨边缘性骨髓炎4例,脂肪瘤2例,下颌骨黏液样瘤2例,下颌骨巨细胞肉芽肿及尤文肉瘤各1例,横纹肌肉瘤3例.所有病例均有间隙内脂肪密度不同程度的消失,肿瘤及感染病例可见咀嚼肌间隙变形,且咀嚼肌有不同程度的肿胀.血管瘤可见不均匀的强化;淋巴管瘤无强化,表现为多个小结节影;下颌骨巨细胞肉芽肿及下颌骨黏液样瘤可见下颌骨破坏;尤文肉瘤在CT上未见骨质破坏,在MR T1WI上可见下颌骨内的高信号脂肪影消失. 结论 CT和MRI可以清楚显示咀嚼肌间隙内的病变及其范围,可为临床手术提供依据.

  • 鼻腔鼻窦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诊断

    作者:

    目的分析鼻腔鼻窦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CT表现,评价其临床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鼻腔鼻窦MFH 13例,3例单行平扫,4例行平扫加增强扫描,6例直接行增强扫描. 结果肿瘤主要位于鼻腔2例,上颌窦8例,鼻腔筛窦2例,颞部及上颌窦1例.肿瘤易侵犯周围组织,包括面颊部、上齿槽骨、硬腭、眼眶、翼腭窝、颞颌窝、颞下窝及颅底.CT平扫示多数肿块密度不均匀,边界欠清,注射对比剂后实质部分轻度或明显强化.5例有低密度坏死囊变区,2例有钙化灶,1例有放射状骨膜反应,均有不同程度骨质吸收破坏.6例局部复发,2例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1例晚期发生骨转移. 结论鼻腔鼻窦MFH进展快、早期侵犯邻近器官组织、易复发,可有颈淋巴结转移.CT显示肿块呈浸润性生长,密度不均匀,边界不清,可有钙化或液化坏死,骨质广泛吸收破坏,影像学对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有一定帮助.

  • MRI在评价局部心功能中的应用及其进展

    作者:

    在病理情况下,尤其是缺血性心脏病时,局部血流灌注异常可导致区域性功能变化,引起心室功能失调.近年来,MR成像技术快速发展,使其成为准确评价局部心功能的重要手段.笔者就MR心肌标记(MR-tagging)和MR心肌灌注两种成像技术在局部心功能评价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 缩窄性肠系膜炎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

    缩窄性肠系膜炎(retractile mesenteritis)又称收缩性肠系膜炎,是一种特发性、非肿瘤性、瘤样肠系膜炎性疾病,以肠系膜增厚、缩短,慢性炎性细胞浸润,脂肪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形成假肿瘤结节为主要特征[1].因临床少见,症状复杂多样常被误诊.国内外有关其影像学表现报道不多,笔者结合近年文献就其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综述如下.

  • 实验动物软组织内非金属异物的CT、MRI动态表现

    作者:

    目的探讨几种软组织内非金属异物的CT、MRI表现及其动态演变规律. 材料与方法将非金属非植物性异物(有机玻璃、无机玻璃、沙粒、湿泥团)、植物性异物(干木屑、湿木屑、干竹屑)随机植入4只大白兔大腿肌肉内.异物植入后1 h、24 h、72 h、1周、2周行CT、MRI扫描. 结果植物性异物在植入后1 h CT表现为低密度影,湿泥团为高密度影,T1WI和T2WI均呈无信号区,CT和MRI表现随时间发生改变.有机玻璃、无机玻璃、沙粒在植入后1 h CT表现为高密度影,在T1WI和T2WI均呈无信号区,CT和MRI表现不随时间改变. 结论不同类型的非金属异物在软组织内的CT、MRI表现有一定的特点和演变规律,了解非金属异物进入软组织内的时间并结合其在软组织内的CT、MRI表现的特点和演变规律,对提高CT和MRI的检出率至关重要.

  • 梗阻性淋巴水肿淋巴动力学异常的实验观察

    作者:

    目的探讨间质MR淋巴造影对评价淋巴动力学的价值. 材料与方法用改良的Danese手术方法在13只新西兰大白兔后肢一侧形成淋巴水肿模型,另一侧作为对照.在每只大白兔双侧后肢足背部趾蹼处注射0.2 ml欧乃影,按摩注射部位30 s.分别于对比剂注射前后进行三维MR淋巴造影及延迟淋巴造影成像.测量不同延迟时间引流区域淋巴结的信号强度,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 结果对照侧窝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髂淋巴结/后腹膜淋巴结分别于注射对比剂10、20、30 min后信号强度达到峰值.实验侧在淋巴水肿的不同时期出现不同程度的引流远端腹股沟及髂窝淋巴结信号强度峰值高度及峰值时间下降和延迟. 结论间质MR淋巴造影可以定量地评价引流区域淋巴动力学的状况.

  • 血清CA125在症状性子宫腺肌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

    目的探讨CA125在评价子宫腺肌病介入治疗中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2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接受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28例中弥漫型12例,局灶型16例,其中3例合并子宫肌瘤.所有病例均采用经导管两侧子宫动脉注射碘油平阳霉素乳剂加明胶海绵条栓塞,介入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中CA125的含量. 结果平均随访22.2个月,28例动脉栓塞后临床缓解率达100%.介入术前血清CA125为(110.3±86.4) kU/L,阳性率为78.6%;术后CA125含量明显减少,为(29.6%±19.9) kU/L(P<0.01),其减少值与子宫体积减少值及血红蛋白增加值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0.5645,t=3.4872,P<0.01和r=0.5895,t=3.7212,P<0.001).弥漫型子宫腺肌病患者血清CA125浓度显著高于局限型患者(t=4.9716,P<0.001). 结论血清CA125是诊断和评价子宫腺肌病介入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 MRA在肝移植腹部血管中的应用

    作者:

    肝移植对于终末期肝功能衰竭患者是唯一能挽救生命的方法.但是肝脏移植的成功与否除了术中的一系列技术因素外,术前的检查也是十分重要的.肝脏移植手术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血管及胆管吻合的精确性.任何一个吻合口的失败都会造成患者死亡.而术前检查除了常规的实验室、B超和CT检查以外,MRI却能更清晰地提供门静脉及肝动脉的有关信息[1],而门静脉及肝动脉的情况也直接影响到移植肝的存活.为术前评价提供有效依据,笔者主要探讨如何用三维动脉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DCE MRA)技术以清晰显示肝动脉及门静脉等.

  • 血管性栓塞在鼻咽部纤维血管瘤术前的应用

    作者:

    鼻咽部纤维血管瘤是鼻咽部较常见的高血供良性肿瘤,且其发源于颅底,具有强大的浸润性生长扩张能力,手术难度大.本院7年间对15例鼻咽部纤维血管瘤患者进行了术前血管栓塞,取得了明显效果.

  • 枸橼酸铁铵泡腾颗粒在上腹部MRI扫描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

    以往上腹部MRI由于受到呼吸运动等的影响而应用较少,近年来随着MRI硬件与软件技术的发展,MRI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上腹部疾病的诊断中.但是,由于胃肠道与周围组织信号对比不明显而T2WI胃肠道内水呈高信号影响诊断,特别是,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检查因其采用重T2加权水成像技术对体内流动缓慢或静止的液体成像,所以胃、肠腔内的液体也常同时呈现明显高信号,与胆管系统重叠严重影响图像质量和临床诊断的准确性.近,北陆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口服胃肠对比剂枸橼酸铁铵泡腾颗粒投放市场,笔者对其应用价值、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了初步观察,现报告如下.

  • 脑静脉窦血栓的MR诊断

    作者:

    脑静脉窦血栓(venoussinusthromnosisi,VST)是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其致病诱因很多,临床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病情常进展较快,其死亡率较高(20%~78%)[1],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对预后关系重大[2,3].笔者回顾性分析本院1999年6月~2004年9月确诊为VST的9例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 不同数量梯度磁场方向对正常脑白质纤维束扩散张量成像的比较定量研究

    作者:

    目的比较扩散张量成像中施加不同数量的梯度磁场方向对扩散的各向异性(FA)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参数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对24名正常人进行3.0 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扫描,分别施加6个和25个方向的扩散敏感梯度磁场.分别测得2个梯度方向所获得FA图和ADC图的内囊前、后肢及胼胝体膝部、压部白质的FA与ADC值,进行比较. 结果在其他扫描参数不变的情况下(b=0、1000 s/mm2),6个方向与25个方向,相应部位的FA和ADC值的两组数据无显著差异. 结论磁共振扫描选择扩散张量成像扫描参数时,在不影响各定量值测量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扫描时间,6个方向是扩散张量成像的较好选择.

  • 数字减影-时间飞跃磁共振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

    目的评价数字减影-时间飞跃磁共振血管造影(DS-TOF MRA)在亚急性及慢性脑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58例T1WI呈高信号的亚急性、慢性脑内血肿患者,行常规静脉血流饱和3D-TOF MRA序列(A)及反向动脉血流饱和3D-TOF MRA序列(B),应用数字减影方法,将反向动脉血流饱和B序列源图像作为蒙片,A序列源图像减去B序列源图像即为DS-TOF MRA的源图像,将其进行大信号强度投影(MIP)重建产生无高信号组织背景干扰的DS-TOF MRA图像.测量血肿区对比度/噪声比(C/Ns)值并比较动脉血管边缘的显示情况,对减影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除2例患者因运动而无法产生清晰图像外,其余56例在3D-TOF MRA上有高信号背景组织干扰影像,在DS-3D MRA图像上均被完全消除.DS-TOF MRA源图像血管-血肿区C/Ns值为19.30±1.72,常规TOF MRA源图像血管-血肿区C/Ns值为2.62±0.31(t=17.3828,P<0.01).DS-TOF MRA源图像血管-血肿区C为(1.40±0.01)%(P<0.01).减影后DS-TOF MRA图像脑动脉管壁显示情况明显优于常规TOF-MRA(u=-8.8452,P<0.01). 结论 DS-TOF MRA能有效消除常规TOF MRA源图像血肿高信号对血管影像的干扰,增加血管与周围组织的对比度,有利于准确地评价脑动脉的病变

临床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