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联合检测子宫内膜中DNA、CEA、EMA、KT及端粒酶诊断子宫内膜癌

    作者:胡云;滕长波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的DNA含量,细胞膜抗原定位和端粒酶的研究.方法以流式细胞仪检测32例子宫内膜癌的DNA含量、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膜抗原癌胚抗原(CEA)、上皮膜抗原(EMA)、角蛋白(KT)在子宫内膜癌上的定位,以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DNA含量及SPF值是判定子宫内膜组织分化程度的重要指标;细胞膜抗原在子宫内膜癌中高表达;端粒酶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活性显著增高,与正常内膜组织相比P<0.05.结论DNA非整倍体是子宫内膜癌分子生物学的特异性标志;细胞膜抗原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染色分布特点是其诊断的重要标志;端粒酶活性增高在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诊断中有重要意义,可能成为早期诊断的指标.

  • EMA在脑膜皮细胞型脑膜瘤及硬脑膜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高峰;孙怀宇

    目的:探讨EMA在脑膜皮细胞型脑膜瘤及其周围硬脑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10例脑膜皮细胞型脑膜瘤手术肿瘤标本,术中留取肿瘤基底硬脑膜和肿瘤周边2.0 cm以外正常硬脑膜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三种组织标本的EMA表达情况。结果10例脑膜皮细胞型脑膜瘤组织均有EMA高水平表达,阳性率100%,肿瘤基底硬脑膜和周边2.0 cm以外区域硬脑膜均不表,达阳性率均为0.0%,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 EMA可以作为脑膜皮细胞型脑膜瘤的组织学诊断依据,EMA在肿瘤基底硬脑膜和周边硬脑膜中无表达说明肿瘤未侵及硬脑膜组织,在切除肿瘤过程中不必过多切除硬脑膜。

  • 胰腺破骨细胞样巨细胞肿瘤一例

    作者:王军梅;刘朝霞;赵同建

    患者女,66岁.因上腹痛2个月余伴发现肿物3周于1999年1月5日入院.体检:上腹左肋缘下可扪及5 cm×6cm肿物,CT及B超示:胰体尾部囊实性肿物15 cm×12 cm×10cm,有完整包膜.临床诊断:胰腺囊腺癌.病理检查:送检标本为灰红灰黄色肿瘤样组织一堆,总体积19cm×15 cm×3 cm,肿瘤组织大部分结节状,切面灰白色鱼肉状;部分灰黄灰褐色细颗粒状.镜下观察:大部分肿瘤由单核细胞及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组成.单核细胞弥散分布,细胞异型性明显,呈梭形、多角形,细胞核卵圆形、梭形、分叶状或空泡状,核仁明显,可见核分裂象.在单核细胞背景中破骨细胞样巨细胞均匀散布,细胞多核,少者2、3个,多者50余个,核较小,空泡状,核仁明显,胞质嗜碱性,未见吞噬现象,其中部分区域可以见到典型腺癌结构(图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癌胚抗原及上皮膜抗原在单核细胞及破骨细胞样巨细胞呈弱阳性,腺癌部分阳性,波形蛋白两种细胞均为阳性,腺癌部分阴性.

  • 胸腺巨大类癌一例

    作者:傅福来;石群立;马恒辉

    患者男,61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白粘痰1个月而就诊,于2000年2月20日入院。CT 检查示左上纵膈有一2 5 cm×20 cm巨大肿块,突向左侧胸腔。术中所见:肿块大小约25 cm×20 cm×20 cm,位于左上前纵膈,源于胸腺左下极,肿块包膜完整,血运丰富。 病理检查:椭圆形肿物约25 cm×20 cm×10 cm,包膜完整,切面灰白暗红相间,质嫩,鱼肉状,部分呈囊性,重1 kg。镜下检查:肿瘤由较单一的小圆细胞组成,瘤细胞核小而规则,圆或卵圆形,胞质少到中量,淡嗜碱性。瘤细胞排列成不规则巢状,梁索状,癌细胞巢间及周围血窦丰富。组织化学染色:嗜银染色阳性。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示:突触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嗜铬粒素A均阳性,上皮膜抗原阴性。电镜观察:癌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常染色质丰富,少量异染色质贴于核膜下或呈小块状散在于核内。胞质内见圆形的分泌颗粒,直径约150~200 nm,有单层界膜和窄晕。

  • 膀胱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作者:王鸿雁;张学斌;李晓燕;王敏

    一、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1990~2003年间外科手术切除膀胱副神经节瘤6例及1例会诊病例 .HE染色,光镜观察.3例膀胱副神经节瘤行网状纤维染色.1例行Perls普鲁士蓝染色.2例行PAS染色.5例行Fontana银浸法染色.7例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所用广谱细胞角蛋白(CK)、上皮膜抗原(EMA)、波形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嗜铬粒素A (CgA)、S-100、突触素(Syn)抗体及LSAB试剂盒均购自Dako公司,染色前切片经微波处理,抗原修复,染色步骤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用已知阳性切片进行阳性对照.

  • 口腔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与分型的研究

    作者:吴文乔;沈洪武;陈县城

    一、材料和方法材料来源于我院病理科1984~2000年活检诊断为原发口腔淋巴瘤26例,所有病例均详细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局部病变.全部标本均4%甲醛固定,石蜡包理切片,HE染色,同时应用上皮膜抗原(EMA)、白细胞共同抗原(LCA)、CD20、CD45RO、CD3、CD56、IgM、IgA、IgG、к与λ链抗体作SP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抗体来自美国maxin公司.以正常淋巴结和已知B、T细胞淋巴瘤切片作对照.全部病例重新按WHO 1997淋巴瘤新分类进行诊断分型.

  • 子宫颈蓝痣的病理学观察

    作者:赵兰;卢德宏;徐庆中;杨虹;贺志立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2000年11月~200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子宫平滑肌瘤而行子宫全切术的患者660例,其中发现9例宫颈蓝痔,年龄分别为39岁(1例)、40~47岁(5例)和51岁(3例).所有全切子宫标本常规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Masson-Fontana法、Perls法染色,光镜观察;并行S-100蛋白、HMB45和细胞角蛋白(CK)、上皮膜抗原(EMA)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染色,DAB显色.以细胞质或细胞核着棕褐色为阳性.

  • EMA和EGP-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臧益秀;孙善平;王晓;陈连胜;田斌;孙涛

    目的 通过检测上皮膜抗原(EMA)、表皮糖蛋白基因(EGP-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它们与乳腺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并研究两者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9例乳腺癌及28例乳腺增生组织中EMA和EGP-2的表达水平.结果 EMA和EGP-2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增生组织,在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41%和91.30%,而在增生组织中则分别为21.43%和25.0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指标的强阳性表达率与肿瘤TNM分期明显相关,TⅢ+Ⅳ组明显高于T Ⅰ+Ⅱ组;在癌组织中EMA和EGP-2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374,P<0.01).结论 EMA和EGP-2的高表达对于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临床检测两者有助于乳腺癌的预后判断及治疗.

  • 第74例--双肺多发性球形病灶

    作者:刘华;王金穗;蔡曦光;马慧;张书盛

    患者男性,26岁,因间断胸部隐痛2个月于2003年2月19日入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部针刺样隐痛,每次疼痛时间不等,常可自行缓解,同时伴有轻咳,基本无痰,无发热、咯血、气短等症状.在当地医院摄X线胸片示:两肺多发球形病灶(图1)遂来我院进一步诊治.查体:体温36.4℃,血压120/70 mm Hg(1 mm Hg=0.133 kPa),一般状况良好,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唇、甲无发绀,胸廓对称,双侧语颤正常,叩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76次/min,律齐.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入院后查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红细胞沉降率(ESR)、癌胚抗原、甲胎蛋白均正常.X线胸片(图1)及胸部CT(图2)示:双肺多个大小不等、密度均匀、边界清楚的球形病灶,其中1个位于左下近膈处(图3),CT值为49.3 Hu,初步诊断为肺转移瘤.后行甲状腺核素扫描、前列腺B超、腹部、肾脏和肝脏CT扫描、全消化道钡透、骨ECT扫描等检查均未发现异常,于2003年2月25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左下肺病灶切除术.术中见左肺多个大小不等、表面光滑、边界清楚、质硬、胸腔无积液,遂将左肺下叶前段一约2.5 cm×2.5 cm大小的肿块切除.术后病理报告为肺类癌(图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泛角蛋白(AE1/AE3)、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突触素(Syn)阳性,嗜铬酸A(CgA)、S-100蛋白散在阳性,波形蛋白(Vimentin)、HMB45、平滑肌肌动蛋白(SMA)、上皮膜抗原(EMA)、结蛋白(Desmin)阴性;其结果支持肺类癌诊断.本例患者因双肺多发,手术及放疗均有一定难度,故采用卡铂加依托泊苷进行联合化疗.该患者现已完成4个周期化疗,至目前已观察近18个月,患者一般情况良好,肺部病灶未见增大和增多.

  • 肾盂肉瘤样癌一例

    作者:俞鸿凯;张愚;韩志友;吴克让;鲁香凤;杨会敏

    患者女性,42岁.因右腰腹部疼痛10 d,于2004年3月1日入院.入院当天患者出现全程肉眼血尿、发热.查体:右腰腹部触及一球形包块.X线胸片:右肺可见3个3 mm×3 mm大的点片状影,转移癌不除外.B超检查示右肾一7 cm ×5 cm大的低回声肿物,回声不均,界限不清.CT平扫及增强显示:右肾上极一8 cm ×6 cm×5 cm大的软组织影,侵及肾实质及肾盂,平扫CT值39 HU,增强后CT值不变;右肾实质碎裂并肾周血肿;左肾大小、功能正常.术前诊断:自发性右肾破裂,恶性肿瘤可能性大.于3月5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右肾切除术.术中见右肾上极肾实质全层裂开,肾周脂肪囊下血肿,尿外渗伴感染.右肾上极一6 cm×5 cm×5 cm大的肿物.术中行组织冰冻切片检查显示:坏死组织伴感染,考虑为癌组织坏死,故行肾癌根治术.术中探查肾蒂附近无肿大淋巴结.切除组织病理检查:右肾上极肿物质脆,切面呈灰白色,无包膜,侵及肾盂肾盏.光镜:肿瘤细胞弥漫分布, 局部可见腺样结构,瘤细胞呈圆形、椭圆形,核大深染,核仁清,核分裂象易见,胞浆丰富、粉染,可见瘤巨细胞(图1);部分区域瘤细胞呈梭形,呈纤维肉瘤样结构,与周围癌细胞有移行过渡,侵及肾实质(图2);连续切片发现一处肾盂移行细胞原位癌(图3).免疫组化:上皮膜抗原(+)、细胞角蛋白(+)、波状蛋白(+).诊断为右肾盂肉瘤样癌.

  • CXCR4、VEGF—C、CK19和EMA在宫颈癌病灶和淋巴结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托娅;宋静慧;苏一乐;吉亚南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上皮膜抗原(EMA)和细胞内角蛋白19(CK19)在宫颈癌原位灶及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各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eal Time PCR),对40例宫颈癌患者的原位病灶组织中的CXCR4基因进行定量检测.用免疫组化方法 (SP法)和HE染色法检测40例宫颈癌患者的原位灶组织中及淋巴结组织中的VEGF-C、CK19和EMA表达.结果 宫颈癌原位灶表达CXCR4和VEGF-C,淋巴结高表达CK19和EMA.CK19与VEGF-C间呈正相关(r=0.489,P=0.014),CXCR4与VEGF-C呈正相关(r=0.521,P=0.000),用逻辑回归的方法 分析EMA与VEGF-C间无明显相关性(P=0.272).结论 CXCR4、VEGF-C及CK19、EMA的表达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 子宫颈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一例

    作者:姚丽青;余英豪;郑智勇

    患者,48岁.因不规则阴道出血、阴道分泌物增多伴恶臭1个月于2006年5月17日入院.患者20年前因孕7个月胎死宫内引产,近20年无妊娠及流产史,8年前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妇科检查:宫颈7点处有一2 cm×3 cm×1 cm大小的糜烂性肿物,触之有少量出血,肿物已侵犯到附近的直肠.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正常.遂行宫颈活检,钳除标本送病理检查,表面暗红色,切面灰红色,质地中等偏软.镜下可见萎缩的鳞状上皮,其下见弥漫分布的瘤细胞,多数瘤细胞胞质丰富、嗜酸性或透明,可见核分裂象,地图状分布的玻璃样物质及坏死碎片位于瘤细胞巢内或围绕于巢周,间质可见薄壁小血管扩张瘀血.见图1~3.免疫组化检查结果:细胞角蛋白(CK)AE1和AE3、胎盘碱性磷酸酶(PLAP)、人胎盘催乳素(hPL)、上皮膜抗原(EMA)、E钙黏蛋白、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素呈弥漫性阳性反应,极少数细胞hCG呈阳性反应,细胞增殖标志物Ki-67指数为35%.病理诊断为宫颈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ETT).确诊后患者由于经济困难未行手术治疗及化疗,仅口服免疫增强剂治疗.随访已1年,除阴道间断出血外一般情况尚好.

  • 子宫平滑肌瘤肺转移一例

    作者:张雪燕;边爱平;赵倩;周军;丁昌懋

    患者44岁,因发热1个月余于2014年2月12日收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患者1个月前无诱因发热,高体温37.8℃,伴畏寒、乏力、头晕,无咳嗽、咳痰、胸闷、胸痛、咯血等症状,给予抗生素治疗3d后体温降至正常。胸部CT检查示:两肺可见数十个类圆形结节,大小不等,大者4.1 cm×3.3 cm,考虑转移性瘤;遂行肺穿刺活检,病理检查提示:肿瘤细胞呈梭形,周围可见肺泡壁组织,见图1。免疫组化SP法检测显示,细胞角蛋白(CK)、S-100蛋白、上皮膜抗原(EMA)、CD34均呈阴性表达,细胞增殖相关核抗原(Ki-67)约5%呈阳性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图2)、结蛋白、波形蛋白(Vim)、bcl-2、ER、PR均呈阳性表达。患者11年前因子宫肌瘤于当地医院行子宫全切除术。入院诊断:子宫平滑肌瘤肺转移。入院后妇科医师会诊,给予曲普瑞林以降低体内性激素的水平。具体用法:曲普瑞林3.75 mg,肌内注射,1次/月,连续3个月。于2014年7月23日因乏力、胸闷2个月来本院妇科就诊,复查胸部CT提示双肺类圆形结节较前无明显改变,未见肿大淋巴结。因药物治疗效果差,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拟行双侧附件切除术,以期降低体内性激素水平。术中探查见:左侧附件缺如,仅见右侧附件,遂行右侧附件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示:右侧卵巢符合黄体血肿,右侧输卵管系膜囊肿。患者术后2个月来本院门诊复查,未诉不适,复查胸部CT提示双肺类圆形结节较前有明显缩小。

  • 原发性子宫颈恶性黑色素瘤二例

    作者:梁峰冰;胡燕军;邵温群;孙进

    例1 患者55岁,因绝经5年,门诊活检提示外阴尖锐湿疣和宫颈黏膜黑色素瘤入院于1999年11月12日.身体检查:全身皮肤黏膜未发现黑痣糜烂破溃.妇科检查:外阴有散在的米粒大赘生物数个,呈菜花状,阴道前壁中、下1/3交界处有一棕黑色斑块,约1.5 cm×1.5 cm大小;宫颈后唇有棕黑色病灶,约3 cm×2 cm大小, 略高出黏膜,表面见溃疡;子宫萎缩,两侧附件区未触及肿块.头颅CT及胸腹部CT检查未发现病灶.为确定肿瘤分期先行阴道前壁病灶切除术及外阴尖锐湿疣电灼术.冰冻切片病理报告:(阴道前壁)黑色素细胞痣,含复合痣成分,切缘阴性(石蜡切片病理检查证实).初步诊断为原发性宫颈恶性黑色素瘤(恶黑)Ⅰ期,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检查报告为原发性子宫颈恶黑,手术切缘阴性,子宫内膜呈老年性改变,盆腔各组淋巴结共13枚均阴性,见图1,2.免疫组化检测:S-100蛋白阳性,上皮膜抗原(EMA)阴性.患者拒绝化疗,于术后8 d出院.1年后死于肿瘤转移.

  • 肺癌组织上皮膜抗原表达与预后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思文;赵健;傅文凡;殷俊;杨光平;蓝永权

    目的 探讨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在肺腺癌及肺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2007-06-15-2013-06-15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手术标本110例,其中肺腺癌和肺鳞癌各5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癌组织中EMA的表达,分析EMA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110例肺癌EMA表达阳性率为79.09%(87/110),高表达组为52.73%(58/110),其中肺腺癌为70.91%(39/55),高于肺鳞癌的34.54%(19/55),P<0.001.EMA表达与病理类型(x2=14.589,P<0.001)、分化程度(x2 =9.246,P =0.002)、早期复发转移(x2=4.716,P=0.029)和肿瘤淋巴细胞浸润(x2=4.961,P=0.026)密切相关,与性别、年龄、家族史、吸烟史、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复发转移无明显相关.EMA高表达在Ⅰ~ⅡA期肺鳞癌术后患者中提示预后差,P-0.026.结论 肺癌组织EMA表达水平与肿瘤的病理类型、分化、侵袭及复发转移、肿瘤淋巴细胞浸润情况有关,与Ⅰ~ⅡA期肺鳞癌预后相关,有可能成为早期肺鳞癌预后判断的指标.

  • 免疫细胞化学诊断脑膜癌病

    作者:金华锋;庄建华;李焰生;邵福源

    脑膜癌病(meningeal carcinomatosis,MC)的诊断主要依靠脑脊液(CSF)细胞学检查.但在疾病早期,由于CSF中肿瘤细胞数极少以及一些反应性白细胞增多的影响,早期诊断较困难,单克隆抗体免疫细胞化学法的使用,提高了MC的早期诊断率.此文回顾报道9例确诊为MC共18份CSF的单克隆抗体免疫细胞化学与常规CSF检查结果.

  • 颈部异位甲状腺瘤恶变1例

    作者:王虎;于淑珍;杨洁

    颈前并颈侧部异位甲状腺瘤恶变临床少有报道,笔者于1997年11月1日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性,47岁.因右颈部无痛肿块渐长8年,颈前无痛肿块渐长3月,于1997年11月27日入院, 病程中无多饮、多食、消瘦病史,亦无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及发音障碍,肿块缓慢长大,不痛.既往有30年烟酒嗜好史,无肿瘤家族史.体检:发育正常,营养良好,无突眼,无水肿;右锁骨上窝及颈中线环状软骨前各触及一约5cm×4cm×3cm及3.5cm×3cm×2.5cm囊实性肿块,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活动可,无压痛,后者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无细震颤感,无血管杂音.B超检查:右颈及颈正中囊实性混合肿块,以囊性为主,边缘清楚,有包膜,内部回声不均,实质部分向暗区突起,呈菜花状;甲状腺未见异常;甲状腺功能检查各值均无异常;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未发现异常细胞.于1997年12月3日在颈丛麻醉下,分别于右锁骨上及颈正中环状软骨前各摘除5cm×3cm×3cm及3.5cm×3cm×2.5cm紫红色囊实性肿块,具完整包膜,探查甲状腺未见异常,肿块与甲状腺无联系.术中快速冰冻病检报告良性病灶可能.术后患者恢复良好;SPECT131I同位素扫描甲状腺显影清晰,位置正常,形态完整,放射性分布均匀,未见异常放射性分布区域;甲功全套检测仅rT3由25ng/dl(术前)降至21ng/dl(正常值24.5~64.1ng/dl),TT3由2.0nmol/dl降至1.2nmol/dl(正常值1.2~3.4nmol/dl).术后病检:两结节状肿块包膜完整,切片见肿块呈囊实性,囊为双房含咖啡样液体,实性部分呈灰白细乳头状,质软易碎,镜检示甲状腺滤泡囊状扩张,形成乳头状分支,其中的上皮细胞核有染色质聚边;免疫组化检查报告:Thyroglobulin阳性,Calcilonin阳性,EMA(上皮膜抗原)阳性,确诊为异位甲状腺瘤恶变.

  • 第四脑室异位神经鞘瘤MRI表现二例

    作者:张春艳;程敬亮;张勇;薛康康;陈苑

    例1女,60岁。因头痛7 d于2015年3月18日就诊。患者7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无头晕、发热、听力障碍、抽搐和肢体活动障碍等伴随症状。既往无神经纤维瘤病史。MRI检查示:小脑下蚓部见不规则囊状长T1、混杂长T2信号(图1),DWI(b=1000 s/mm2)上未见明显扩散受限(图2);延髓受压变细,第四脑室受压上抬;未见明显幕上脑积水。增强后见病变的囊壁呈环状强化,壁结节明显强化(图3,4)。病灶大小约为32 mm×25 mm×37 mm。全身麻醉下行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充满第四脑室,形状不规整,有完整包膜,呈囊实性,囊内含草绿色清亮囊液,实性成分呈灰红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酸性钙结合蛋白(S-100)、波形蛋白(Viment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上皮膜抗原(EMA)、孕激素受体(PR)(-),CD34、巢蛋白(Nestin)(灶+)。病理诊断:第四脑室神经鞘瘤。

  • 多发性原发于椎管的脊膜黑色素细胞瘤一例

    作者:邱大胜;孔祥泉;石健

    患者男,53岁.背痛、双下肢麻木无力、行走困难6个月,进行性加重1个月.体检:脊柱外观无畸形,腹壁浅感觉减退.右下肢肌力Ⅳ-级,双侧剑突下感觉减退,左右腹壁反射减退,双侧Babinski征(+).胸椎MR平扫(图1,2):T3~5椎管内髓外硬膜下可见3枚大小不等的类圆形结节影,直径分别约为0.4、0.5和1.5 cm;呈稍短T1、稍短T2信号,较大者明显压迫脊髓;在T1W加抑制脂肪序列图像上,病灶仍呈稍高信号,T8~9间隙变窄,T8下缘见一局限性凹入,椎间盘信号减低.意见:T3~5水平椎管内髓外多发性占位性病变,考虑为神经纤维瘤,建议行增强MRI以明确诊断.全麻下行T2~6椎管探查+肿瘤切除术,打开椎管见硬脊膜呈黑色,T5所对应硬脊膜膨隆,无搏动,T3~5硬膜下髓外各有一黑色肿块,直径0.3 ~1.5 cm,质软,易脆,界清,与硬脊膜粘连,T5平面肿瘤压迫脊髓.镜检(图3):见立方及圆形瘤细胞,弥漫分布或巢状排列,大小及形态相差悬殊,细胞无异形,无核分裂像,胞质内有大量黑色素存在,黑色素染色阳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人类黑色素瘤抗体(HMB45)(+)、S-100(±)、上皮膜抗原 (EMA)(±).病理诊断:(T3~5椎管内)原发性硬脊膜黑色素细胞瘤.

  • 脑脊液免疫细胞化学检查对大脑镰旁脑膜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梁鉴添;彭远强;温宝泉

    采用常规脑脊液(CSF)细胞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查27例大脑镰旁脑膜瘤(MC)患者的43份脑脊液(CSF)标本.结果 CSF细胞学检查的肿瘤细胞阳性率为41.86%(18/43),上皮膜抗原(EMA).癌胚抗原(cEA)免疫细胞化学检查的阳性率分则为88.37%(38/43)、83.72%(36/43),后两者阳性率明显高于前者.提示EMA、CEA免疫细胞化学检查提高了MC患者的早期诊断率.

63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