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米非司酮联合曼月乐对功血患者雌孕激素受体及子宫内膜bFGF、VEGF表达的影响

    作者:袁学芝;郭金荣

    目的 探讨功血患者经米非司酮联合曼月乐治疗的效果,分析联合方案对患者雌孕激素受体及子宫内膜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东营市河口区人民医院2016年3月 ~2018年3月收治的功血患者7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5例.给予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米非司酮片口服,在此基础上为研究组患者放置曼月乐(宫内节育器),治疗12周后评估治疗效果,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别于入院时、治疗后,检测并对比患者血清雌、孕激素[雌二醇(E2)、孕酮(P)]水平、雌激素受体(ER)与孕激素受体(PR)表达;并于治疗各时点,检测对比患者子宫内膜VEGF、bFGF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E2、P水平较对照组升高;ER、PR表达较对照组降低;子宫内膜bFGF、VEGF表达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曼月乐治疗功血疗效确切,利于提高患者雌孕激素水平,降低相应受体表达,患者子宫内膜bFGF、VEGF表达明显改善,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 保守治疗子宫肌瘤51例临床观察

    作者:林玉兰;景岩

    近年国内外均有孕激素受体在子宫肌瘤的发展中起协同作用的报告,现将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子宫肌瘤51例疗效,报告如下.

  • 乳腺癌患者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与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的关系

    作者:韩珊莉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居全球女性肿瘤的首位。其发生发展与体内激素受体状态、癌基因的激活及抑癌基因的失活密切相关。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雌激素受体(E R )、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已成为估测预后及指导治疗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通过检测80例乳腺癌患者CerbB-2、ER、PR的表达,分析CerbB-2与ER、PR的关系,从而更为有效、准确地估计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并有助于指导乳腺癌的个体化治疗。

  • 表阿霉素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三阴性与非三阴性乳腺癌比较

    作者:寇长元;李恩孝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对三阴性乳腺癌,即孕激素受体(P R )、雌激素受体(E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阴性,无明显临床效果,因此预后差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1,2]。表阿霉素及多西紫杉醇分别属于蒽环类及紫杉类药物,对三阴性乳腺癌治疗效果较好,本文对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160例乳腺癌患者使用表阿霉素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 米非司酮对子宫肌层组织雌激素孕激素受体的影响研究

    作者:周冬英;赵宁

    子宫肌瘤是卵巢甾体激素依赖性肿瘤,在子宫肌瘤组织中,已发现有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并明显高于子宫肌层组织.40岁以上的妇女患有子宫肌瘤的发生率约占30%左右.米非司酮是一种新型的抗孕激素,无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以及抗雌激素活性.米非司酮可缩小子宫肌瘤的体积.本研究讨论米非司酮对于宫肌瘤和子宫肌层组织中雌激素、ER、PR的影响,并研究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机制.

  • 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蜕膜组织中ER、PR的表达

    作者:刘文燕

    目的 通过研究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正常早期妊娠和早期自然流产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初步探讨ER、PR与早期自然流产的关系,为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30例早期自然流产患者为研究组,设30例正常早期妊娠人工流产者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同样两组蜕膜组织中ER、PR的表达;结果1. ER在蜕膜组织中,早期自然流产组ER的阳性表达高于人工流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PR在蜕膜组织中,两组PR阳性表达均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在蜕膜组织的高表达可能与自然流产有关.

  • 子宫内膜息肉中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

    作者:伍翠屏;蔡莲莲;王宗敏;胡越

    目的 检测子宫内膜息肉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探索子宫内膜息肉形成的原因及机制. 方法 子宫内膜息肉48例为观察组,正常子宫内膜36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行半定量分析,检测ER、PR的表达. 结果 增殖期的息肉组织中PR表达的评分结果为(2.89±2.16),低于增殖内膜的评分(4.04±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泌期的内膜息肉中ER表达的评分结果为(3.80±1.64),高于分泌期内膜中的评分(2.64±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增殖期的子宫内膜息肉中PR的表达降低及分泌期的息肉中ER表达增高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息肉的形成及发展.

  • 复方米非司酮对早孕绒毛、蜕膜形态学及雌、孕激素受体的影响

    作者:刘效群;刘芳;于俊荣;李洁;樊瑞芹;齐惠敏;张凤娥

    目的观察早孕绒毛、蜕膜形态学及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对复方米非司酮及米非司酮进行比较性研究.方法49例早孕者随机分为对照、米非司酮(150 mg/次)及复方米非司酮(含双炔失碳酯5 mg+米非司酮30 mg,12 h×2)3组.服药后24 h手术终止妊娠,取绒毛、蜕膜组织,应用链霉卵白素-过氧化物酶(SP)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绒毛、蜕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变化.结果米非司酮组少数绒毛间质水肿变性,蜕膜示小灶性变性、坏死,可见凋亡细胞;绒毛ER、PR着染强度及阳性细胞着染百分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01,P<0.05),蜕膜ER、PR染色强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但阳性细胞着染百分率显著下降(P<0.05);复方米非司酮组绒毛表面附多量纤维蛋白样物,部分间质水肿,蜕膜呈片状变性、坏死,凋亡细胞散在;绒毛ER、PR着染强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阳性细胞着染百分率与对照组比较ER显著增加(P<0.05),PR略低但无显著差异;蜕膜ER、PR着染强度无显著差异,但阳性细胞着染百分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0.001).结论复方米非司酮使蜕膜ER、PR阳性细胞着染百分率明显降低,蜕膜变性、坏死较甚,但对ER、PR着染强度的影响相对小,这可能有助于提高完全流产率及子宫内膜的同步修复.

  • 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及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变化的研究

    作者:孙燕;乔福元;徐金霞;旷晓聪

    目的 研究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患者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IV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抑制物-1(TIMP-1)的表达,探讨无排卵性功血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0例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对照组)和66例无排卵性功血患者(病例组)子宫内膜腺上皮和基质细胞ER、PR、IV型胶原、MMP-9及TIMP-表达.结果 病例组子宫内膜腺上皮和基质ER、PR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MMP-9水平明显增加(P<0.05),MMP-9/TIMP-1比值升高(P<0.01),IV型胶原含量明显下降(P<0.01).相关分析显示,无排卵性功血患者子宫内膜MMP-9水平与ER、PR均呈正相关(r=0.605,P<0.05;r=0.697,P<0.05).结论 无排卵性功血患者子宫内膜出血原因可能与雌激素作用下ER、PR表达失调有关,且MMP-9水平异常升高,导致细胞外基质过度降解,临床表现为子宫不规则出血.

  • 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妇女植入窗期子宫内膜形态及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

    作者:徐步芳;孙晓溪;冯云;李路;吴煜;高晓红;程利南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URM)与植入窗期子宫内膜发育程度以及雌、孕激素受体(ER、PR)表达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URM(试验组)24例生育妇女(对照组)22例子宫内膜组织学,胞饮小泡密度;免疫组织化学分析ER、PR的表达. 结果 URM组子宫内膜黄体期缺陷(LPD)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胞饮小泡密度低于对照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核及基质细胞核中PR的表达量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子宫内膜ER的表达未见统计学差异. 结论 URM子宫内膜LPD发生率高,胞饮小泡密度明显低于正常生育妇女,提示植入窗期子宫内膜发育滞后可能是导致胚胎着床障碍、反复自然流产的原因之一.在性激素分泌正常的URM妇女中,子宫内膜PR表达下降,对孕激素反应不足可能是导致内膜形态发育滞后的原因.

  • 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治疗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

    作者:鲁意;李玮;陈聪;吴雪清

    目的 观察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曼月乐,LNG-IUS)治疗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AUB-O)的疗效及其对子宫内膜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的影响.方法 将2015年6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78例AUB-O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妈富隆)口服,观察组予曼月乐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12个月后血红蛋白水平(HGB)、血清雌二醇(E 2)、孕酮(P)、垂体分泌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激素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两组治疗前及12个月后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阳性表达.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控制出血及完全止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的血红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子宫内膜厚度显著减少(P<0.01),E 2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加明显,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中的VEGF阳性率显著高于治疗前,ER、PR阳性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的VEGF阳性率高于对照组,ER、PR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的总有效率为94.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5%(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曼月乐治疗AUB-O能更好的通过调节子宫内膜ER、PR、VEGF的表达,达到临床治疗效果,且较口服妈富隆更加简便、有效、安全.

  • 孕激素受体与妊娠

    作者:阿道夫E.;辛德勒

    人体中存在一种孕激素受体基因,该基因可产生至少两种不同的雌激素依赖的孕激素受体异构体(PRA和PRB).本文也将涉及其他孕激素受体异构体.PRA在受体的N末端比PRB少了164个氨基酸.PRB似乎对于女性生殖道孕激素依赖的生理反应是必不可少的.PRA对于卵巢和子宫正常行使功能不可或缺,但在乳腺却不然.PRB对于子宫维持静息状态是必需的.第三种受体异构体称为PRC,也已被克隆,可调节PRA和PRB的转录活动,但对于这一点还有争议.孕激素是妊娠期主要激素,其作用与孕激素受体密切相关.对于植入过程中滋养层细胞侵润以及包括动脉壁松弛在内的螺旋动脉系统的建立是必需的.妊娠的正常进展需要建立针对半同种异源基因胎儿的免疫平衡,并与孕激素通过孕激素受体发挥多方面的作用相关,如细胞因子、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和抗体生成.母体产生的一种称为孕激素诱导阻断因子(PIBF)的特殊蛋白,是母体对胎儿产生免疫耐受的主要原因.循环中的孕激素水平与妊娠结局密切相关.自然流产与反复流产患者不仅孕激素水平低下,其孕激素胞浆受体及核受体水平也降低.有研究指出孕激素受体基因可能存在某种多态性,可能影响妊娠的发展和结局.然而,这种说法未能被其他研究证实.统言之,孕激素的产生、分泌及孕激素受体决定了一次正常妊娠的发展.

  • 孕三烯酮对大鼠血清雌孕激素和子宫雌孕激素受体水平的影响

    作者:邱晓燕;刘向云;朱焰;吴建辉;蒋秀蓉;何桂林;刘桂明;孙祖越;曹霖

    目的观察孕三烯酮(Gestrinone)对大鼠血清雌孕激素和子宫雌孕激素受体水平的影响,以探讨该化合物对雌性大鼠生殖系统的作用.

  • 三阴乳腺癌超声表现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陶溢潮

    目的 探讨三阴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超声表现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320例乳腺癌患者,根据术后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孕激素受体(PR)以及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情况,分为三阴乳腺癌组(TNBC组)及非三阴乳腺癌组(non-TNBC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与病理特征等情况、超声诊断情况以及超声声像图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发病年龄、浸润性导管癌、临床分期大于2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BC组的淋巴结转移率高于non-TNBC组(P<0.05),肿块性质待定患者non-TNBC组高于TNBC组(P<0.05);乳腺癌可能较大患者,TNBC组明显高于non-TNBC组(P<0.05);毛刺征、内部钙化、血供2~3级所占比例,TNBC组均低于non-TNBC组(P<0.05).讨论 三阴性乳腺癌在超声声像图上多表现为边缘较规则,与周围组织分界较清楚,内部钙化较少,血供欠丰富,更倾向于良性肿块的声像图特征,临床上应结合淋巴结转移等情况,制定更加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

  •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潜在机制分析

    作者:张成花

    目的:分析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潜在机制.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9月—2017年8月接收的子宫肌瘤患者46例,将其中进行米非司酮治疗的23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剩余23例未进行米非司酮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孕激素受体(PR)和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分别为86.96%和13.04%,且两组患者EGFR和PR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ER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为子宫肌瘤患者提供米非司酮治疗,可有效抑制子宫肌瘤的增长,其药效发挥潜在机制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孕激素受体等有关.

  • 乳腺癌冰冻切片雌、孕激素受体检测方法探讨

    作者:汪健平;张安民

    乳腺癌为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之首[1],也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原因之一[2],严重影响女性生殖健康.乳腺肿瘤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其预后评估与其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关系已引起学者和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

  • PCOS患者早期自然流产与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的关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

    作者:郑瑞芹;刘晓芹;张建英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早期自然流产与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关系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择PCOS不孕患者62例为观察组,同期输卵管性不孕患者3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于月经干净3~7d时在官腔镜下取子宫内膜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观察ER和PR在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细胞的表达强度,比较两组的差异.再于术后对观察组对象给予达英一35联合中药天癸方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停药后第1次月经干净3~7d在官腔镜引导下取子宫内膜标本,观察治疗前后ER、PR表达强度的变化.结果:ER、PR在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中的表达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弱(P<0.05);经中西医结合治疗3个周期后,观察组患者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中的ER、PR表达强度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PCOS患者子宫内膜ER、PR减少可能是其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提高PCOS患者子宫内膜ER、PR水平.

  • 米非司酮在妇科领域的应用

    作者:田明

    米非司酮自1980年问世以来,已在国内外妇产科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治疗妇产科疾病的重要药物之一.米非司酮是炔诺酮的衍生物,一种受体水平甾体类激素拮抗药,与孕激素受体(PR)的结合力比孕酮强3~5倍[1].近年研究发现,米非司酮还可与下丘脑、垂体生殖调节区域神经元PR结合,并以剂量依赖方式启动下丘脑-垂体轴,大剂量时能同时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较小剂量时仅作用于垂体.

  • FKBP52、PR、MMP-2和ER在小鼠腺肌症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

    作者:郭凤羽;王宁

    目的:观察FK506结合蛋白52 (FKBP52)、孕激素受体(PR)、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雌激素受体(ER)在子宫内膜腺肌症模型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为探讨其在子宫内膜腺肌症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化学诱导法构建小鼠腺肌症模型,从小鼠出生第2天开始分别给予0.6,3mg/kg托瑞米芬灌胃(共2组),同时设立对照组,每组15只新出生雌鼠.常规喂养小鼠至5个月,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小鼠子宫内膜组织FKBP52、PR、MMP-2和ER蛋白的定位及表达,采用Realtime-RT-PCR检测FKBP52、PR、MMP-2和ER的表达.结果:托瑞米芬诱导新生小鼠腺肌症模型成功,FKBP52、PR在腺肌症模型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低于正常对照小鼠;MMP-2和ER在腺肌症模型小鼠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小鼠.结论:FKBP52、PR、ER和MMP-2在腺肌症模型小鼠和正常对照小鼠子宫中的差异表达可能与腺肌症的发生发展有关.

  • ER、PR和HER-2检测对乳腺癌的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的意义

    作者:武春燕;朱巍

    目的:研究ER、PR和HER-2检测对乳腺癌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给予抗激素疗法,且在患者治疗期间,对其ER(雌激素受体)、PR(孕激素受体)及HER-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进行检测,依据检测结果对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进行判断.结果:本组80例患者中,55例患者ER阳性,ER阳性反应率为68.75%;46例患者PR反应阳性,PR阳性反应率为57.6%;本组患者中有15例患者HER-2表现阳性,其HER-2阳性反应率18.75% 结论:乳腺癌患者治疗期间,检测ER、PR及HER-2对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1141 条记录 1/58 页 « 12345678...575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