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24例影像诊断对比分析

    作者:徐湧辉

    目的:据统计,近年来脑静脉窦血栓发病率有所增加,为提高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断的准确率,本文探讨了多层螺旋CT扫描与磁共振成像(MRI)、DSA 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地区经临床确诊的24例脑静脉窦血栓的影像学表现.20例患者行CT平扫,4例平扫加增强扫描;6例患者行MRI平扫,18例MRI平扫加增强扫描;16例行磁共振静脉成像(MRV)检查;8例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24例患者中,累及上矢状窦6例,横窦2例,乙状窦8例,直窦4例,上矢状窦及乙状窦联合受脑静脉窦血栓累4例.结论:对"所谓平扫CT阴性"的脑静脉窦血栓患者,MRI和MRV 是诊断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首选有效手段,可替代DSA 检查有创伤性的缺点.对脑静脉窦血栓病例诊断,DSA 优于CT,而MRI加MRV 又优于DSA.

  • 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磁共振成像的诊断价值

    作者:容武伟

    目的:采用磁共振成像(MRI)诊断脑静脉窦血栓的价值.方法:将35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按照检查方法分为CT组17例和磁共振组18例,对比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CT组诊断的准确率为76.47%,磁共振组诊断的准确率为9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静脉窦血栓临床诊断中,MRI诊断的准确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MRI与CT对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效果对比观察

    作者:张浩

    目的:探讨对脑静脉窦血栓患者分别实施MRI诊断以及CT诊断后获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54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临床针对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的CT影像表现与MRI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时于脑静脉窦血栓患者,在发病7d内,临床实施CT检查后终获得的阳性比例为18/34;在发病12d内,临床实施CT检查后终获得的阳性比例为14/20;获得的总阳性比例为32/24对患者的静脉窦表现进行分析发现,主要表现出条带状或者三角形高密度影的情况.结论:针对脑静脉窦血栓患者,临床选择CT筛查的方法进行疾病诊断,有效性显著,能够发挥显著的诊断价值临床选择MRI的方法进行疾病诊断,针对CT表现出的缺点可以有效弥补,终可以获得显著的阳性检出率及病灶分布的准确率.

    关键词: MRI CT 脑静脉窦血栓
  • 核磁诊断在脑静脉窦血栓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孙建亭;王欣

    目的:研究核磁诊断在脑静脉窦血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取材于近两年(2015—2017年)来我院治疗的脑静脉窦血栓患者,数量为70例,其中一半数量的患者接受C T检查,剩余一半患者接受核磁诊断.结果:两种诊断方法下诊断准确性比较,其中核磁诊断准确性更高,其中C T检查结果显示,其中14例患者静脉窦处存在界限不清楚的条状高密度影,12例患者在乙状窦、横窦、以及直窦等位置显示高密度影,剩余的9例患者C T检查未发现异常情况.核磁诊断结果显示,其中上矢状窦受累患者14例,窦汇4例,直窦4例,横窦7例,乙状窦6例.结论:核磁诊断准确性较高,还能够直接反应患者各个部位的病变情况,准确的反应患者的病情状况,给医师诊断患者以及根据患者病情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核磁诊断脑静脉窦血栓的临床观察

    作者:麻学英;李小娟

    目的:研讨脑静脉窦血栓运用核磁对其实施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期间(1月—12月)共收取的50例脑静脉窦血栓病患,按照不同检查方式分为两组即:核磁组和C T组,两组病患均25例,对两组病患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T组25例病患共确诊20例,CT检查准确率为:80.00%;核磁组25例病患共确诊24例,诊断准确率为96.00%,两组诊断准确率比较(P<0.05,χ2=12.965).结论:M R I在诊断脑静脉窦血栓的准确率、敏感性较高,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故该种诊断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磁共振在脑静脉窦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曹积善;龚绍林

    目的:分析磁共振在脑静脉窦血栓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7年12月来我院及浙一医院诊疗的疑似心脑血管疾病160例患者,所有患者都经过CT、MRI检查,相关数据分为CT组和MRI组并以用脑血管造影检查作为诊断标准,比较两组诊确率.结果:C T组诊确率为50.00%,M R I组诊确率为87.50%.结论:磁共振在脑静脉窦血栓诊断中的应用显著,具有较高的诊断诊确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分析

    作者:戚延昌

    目的: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相关临床以及影像学的特点进行分析.方法:从2017年5月—2018年6月我院所收治的闹静脉窦血栓病患中按照盲选的方式选择40例进行研究,对其进行影像学的诊断,其中有20例研究对象进行C T的诊断,另外20例研究对象进行磁共振的诊断.对研究对象临床上的影像学特点进行回顾与分析,跟临床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在对研究对象进行影像学分析之后发现病患在临床上的首发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的有33例,所占的比例为82.5%,而磁共振下的检测概率则要明显的高于C T进行检测的概率(P<0.05).结论:颅内感染、脑部外伤.免疫功能发生异常以及凝血机制出现异常等都会引发脑静脉窦血栓的现象,因此要对病患及时的进行影像学的诊断,在临床上可以采用磁共振和CT联合检测的方式对病患进行诊断,能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概率并对病患进行及时的治疗.

  • 出血性脑静脉窦血栓溶栓治疗的护理

    作者:袁玉英;杨巍;耿红梅;高天霞

    多发件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是一种静脉梗塞性的脑血管病,其发病隐匿,临床多表现为"良性颅高压症"一般确诊有相当难度,常规治疗效果欠佳,致残和死亡率高.目前尚无公认的佳治疗办法.多数认为除一般对症支持治疗外,应尽早开始抗凝治疗以防止血栓蔓延;对于病情较重且抗凝治疗无效者进行局部溶栓治疗,开通已闭塞的静脉窦,可改善病人的临床结局[1,3].近年来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脑静脉闭塞性疾病被认为是直接有效的办法[4,5],通过外周血管置入微导管将溶栓药物直接送入脑静脉窦内,可行效地提高脑内局部药物浓度,使局部血栓化解,我院2006年4月采用经股静脉插管将微导管留置于脑静脉窦内,局部注入溶栓和抗凝药物,治疗出血性脑静脉窦血栓的患者1例,效果满意.

  •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致肌张力障碍康复1例报道

    作者:杜晓霞;迪晓霞;宋鲁平;张通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所致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康复方法。方法报道1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和结论经过抗凝治疗,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主要表现为左侧肢体活动不灵伴变形性肌张力障碍,经过康复训练、背肌局部治疗肉毒素后运动功能改善。

  •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金成;蔡竹茵

    目的::评价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对116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患者实施血管内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抗凝治疗方法。7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1%,与对照组的70.7%相比,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血管内介入方法治疗脑静脉窦血栓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抗凝治疗。

  •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CT及MRI诊断分析

    作者:李爱梅

    目的 分析运用CT及MRI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价值,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 选择从2009年5月-2012年11月于我院经临床确诊的32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的CT、MRI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情况.结果 脑静脉窦血栓发病在7d内的患者,CT检查的阳性率为52.38%,发病12d内的阳性为72.73%,总阳性率达59.38%.其中血栓位于直窦和下矢状窦6例,上矢状窦11例,累及横窦-乙状窦4例,累及脑深部大静脉及皮质引流静脉4例;其他部位7例;19例急性患者的CT平扫可见CVST患者静脉窦内条带状或三角形高密度影,结论诊断为脑水肿征象,脑梗死或出血性梗死.CVST患者MR检查,阳性检出率为97.14%,典型患者可见脑静脉窦内异常等信号或高信号影,流空效应消失,结论诊断为脑水肿征象.结论 颅脑CT平扫是诊断急性CVST的简单、有效的方法,可以作为一种广泛的筛查方法;而对于亚急性以及慢性CVST患者,MRI可以显示较为特征性表现,对于诊断CVST价值高,在临床上可斟酌应用.

  • 多层螺旋CT平扫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价值

    作者:曹代荣;游瑞雄;李银官;江飞;郑义浩;欧幼宽

    目的: 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多层螺旋CT平扫的临床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多层螺旋CT平扫表现.结果: 27例CT平扫中,25例发现异常表现,其中21例见静脉窦高密度,其中上矢状窦、横窦各15例,乙状窦7例,直窦5例,大脑大静脉及内静脉2例; 17例出现脑实质内异常密度影,其中出血性静脉脑梗死10例,脑水肿3例,脑肿胀2例,静脉性血肿2例;累及2个以上静脉窦16例;2例CT平扫正常.21例静脉窦高密度区经MRV(13例)、CTV(19例)和/或DSA(13例)检查确诊为静脉窦栓塞部位.结论: 大部分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多层螺旋CT平扫检查可显示特征性直接征象,结合间接征象可提高影像诊断准确性.

  • 磁共振成像联合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诊断儿童脑静脉窦血栓一例

    作者:马燕丽;王华

    患儿,男,13岁,以"头痛伴发热20 d,抽搐1次"为主诉入院.入院前1个月余曾患"左侧腮腺炎".20 d前开始发热,体温39℃左右,同时伴有头痛、头晕、呕吐,当地医院诊断为"腮腺炎,脑膜炎",经治疗头痛减轻.

  • 新生儿脑静脉窦血栓五例诊断和治疗

    作者:刘勇;韩代成;胡玉莲;陈立明;李金纯;苏雅文;胡长霞

    目的 总结5例新生儿脑静脉窦血栓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方法 通过对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5例新生儿脑静脉窦血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病例总结,了解脑静脉窦血栓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和治疗情况.结果 5例患儿均为足月新生儿,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7日龄4例;>7日龄1例.母亲妊娠期糖尿病1例,妊娠期高血压1例.临床表现:惊厥3例,发热3例,脱水1例,反应差2例,低血糖2例,血小板降低2例.脑电图电发作3例.磁共振及静脉成像显示颅内出血4例,脑实质梗死灶3例;血栓位于上矢状窦4例,直窦3例,横窦2例,窦汇1例.普通CT显示颅内出血2例,静脉窦扩张2例.多普勒超声显示脑室内出血2例,静脉窦血流改变2例.3例患儿给予抗凝和溶栓治疗后,静脉再通,惊厥停止.结论惊厥是脑静脉窦血栓的重要临床表现.脑部梗死灶和出血是其影像学主要表现,及时进行脑部磁共振和静脉成像检查有助于脑静脉窦血栓早期诊断和治疗.

  •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颈内静脉血流动力学超声研究

    作者:魏立亚;宁彬;陈芸;刘俐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患者的颈内静脉(internal jugular vein,IJV)血流动力学超声改变。
      方法经磁共振静脉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MRV)和(或)脑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诊断CVST患者48例,分别行双侧颈内静脉超声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多发CVST患者双侧颈内静脉内径及平均流速,单纯上矢状窦或直窦CVST患者各项结果双侧平均值,计算血流量,并选取正常对照组28例,各项检查结果行统计学对比分析。
      结果多发CVST组患侧吸气相及呼气相颈内静脉内径无显著变化(P=0.398),多发CVST组健侧、上矢状窦或直窦CVST组双侧及健康对照组双侧颈内静脉内径吸气时增宽,呼气时变窄,差异有显著性;多发CVST组患侧颈内静脉内径较多发CVST组健侧(P=0.009)、上矢状窦或直窦CVST组(P=0.02)及对照组(P=0.006)颈内静脉内径变窄,差异有显著性。多发CVST组患侧颈内静脉横截面积小于多发CVST健侧(P=0.006)、上矢状窦或直窦CVST组(P=0.005)及对照组(P=0.001);颈内静脉平均流速低于多发CVST健侧(P=0.015)、上矢状窦或直窦CVST组(P=0.019)及对照组(P=0.011);颈内静脉的血流量也低于多发CVST健侧(P=0.011)、上矢状窦或直窦CVST组(P=0.028)及对照组(P=0.008),差异具有显著性。
      结论多发CVST患者患侧颈内静脉内径随呼吸相无明显变化,且患侧颈内静脉血流量减低。

  • 肝素钠与低分子肝素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安全性与有效性研究

    作者:赵同源;李钊硕;薛降宇;李天晓;冯光;张磊;王子亮;白卫星;朱良付

    目的 比较肝素钠与低分子肝素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6月-2014年6月经过DSA、MRV检查确诊静脉窦血栓并经过肝素钠、低分子肝素治疗30例,肝素钠组15例,低分子肝素组15例,对比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6月治疗效果、并发症.结果 抗凝7d实验组、对照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实验组临床症状缓解15/15,有效率100%,对照组临床症状缓解率11/15,有效率73.3%,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6月随访实验组12例静脉窦血栓减少或消失,3例形成良好侧枝代偿,临床症状均有好转,对照组10例静脉窦血栓减少或消失,5例形成侧枝代偿,13例患者临床症状好转,2例无明显改善,实验组疗效优于低分子肝素组(P<0.05).结论 肝素钠与低分子肝素治疗CSVT安全性接近,肝素钠疗效更好.

  •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分析

    作者:张延军;刘青

    目的 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发病原因.方法 对22例CVST患者的临床及头颅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CVST患者中男5例,女17例,发病年龄21~71岁,急性起病13例,亚急性起病9例,首发症状以头痛多见,其次为发热、意识障碍、肢体无力、抽搐及视力障碍,其中2例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22例中DSA检查1例、头颅MRV检查21例,累及2个以上静脉窦者12例,以上矢状窦受累常见,发病原因以分娩常见,其它原因有口服避孕药、炎症、外伤、贫血等,22例中基本痊愈21例.结论 CVST以女性多见,首发症状以头痛多见,发病原因以分娩常见,可伴发躯体静脉血栓形成,多累及2个以上静脉窭,MRV有助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后较好.

  •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CT与磁共振成像诊断技术初探

    作者:张宇;时建文;孙广丹

    目的 观察CT与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静脉窦血栓诊断中的效果,分析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与推广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接诊的17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CT与磁共振成像诊断的资料进行分析,并与临床治疗数据进行复合,确认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CT与磁共振成像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17例患者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病例中,5例横窦、3例直窦,乙状窦2例,上矢状窦受累11例.17例患者中7例并发脑水肿,11例出血,8例患者出现出血性脑梗死.脑静脉窦血栓在CT中表现为脑静脉窦区高密度影像,磁共振成像中脑静脉窦血栓则表现为受累静脉窦部分或广泛的高血流信号丢失.结论 CT与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中有良好效果,能够作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断的首选方法使用并推广.

  • 分娩后并发脑静脉窦血栓10例诊疗体会

    作者:李鑫

    产后静脉窦血栓(PCVST)是产妇较少见的严重并发症,多发于产后2~3周,预后不良,病死率高达20%~50%,早期诊断困难,部分患者常遗留肢体活动或智能障碍。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可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本科对2009年6月~2013年1月收治的分娩后并发脑静脉血栓患者进行研究,采用抗凝、溶栓、脱水降颅压治疗疗效显著。现将诊疗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 脑静脉窦血栓 分娩
  •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12例临床分析

    作者:申龙俊;杨巍;张汉义;高凤琴

    目的 总结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 ,减少误诊率及改善预后.方法 对2004年至2008年住院的12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影像学特征,治疗经过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中,10例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的头痛.确诊前有6例发生误诊,误诊率高达50%.10例患者行头颅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静脉血管显影检查,明确诊断为静脉窭血栓形成者8例,阳性率80%.5例行数字减影血管显影检查的患者,均证实有静脉窭血栓形成.所有患者均行降颅压及抗凝治疗,8例好转,2例无明显改变,2例死亡.结论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确诊有赖于影像学检查,抗凝治疗仍为常规,安全且有效的方法 .近年来血管内介入治疗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121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